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1. 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这是从要素辨识的基础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基础练习。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的确定。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 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则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较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基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较。

5. 分析下面这篇短评分别做了几个层次的事实判断:

参考答案: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判断:(1)对?英法协商?作为?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的判断,因为后面的一句话是对这个判断的论证。(2)对?英法协商?具体原因的判断。(3)扩大范围做出的对?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与中国关系的判断。

6. 以欧阳修《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想一想: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对李世民?纵囚?这一事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或标准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之所以《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它所议论的司法与道德问题与今天新闻评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二是因为对李世民?纵囚?行为,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观点纷呈,这也是当代新闻评论的常态;三是因为古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如现代新闻评论那样明白确定、讲求效率,因此,在复杂的论证中辨识其论点就有一定难度。分析这篇文章,回答上述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价值体系的背景之中来思考,找出人们和作者做出判断的前提。

7. 以?正确性?来要求论点和以?争议性?要求论点,这两种对论点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反映了对于新闻评论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求论点具有?正确性?,强调的是评论者与媒体面对受众的传播责任,这一点

可以联系我国党报体系长期以来引导舆论、教育人民的传播宗旨来理解。但实际上,一篇新闻评论论点的正确性,在写作中是不能根本解决和确认的,它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流、论争中,特别是在实践的验证中才能够逐渐实现。而强调?争议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篇新闻评论在多元化、多种观点并存的社会中的交流价值。

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1. 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事实材料中,?由头?与论据这两种内容在性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放在篇首引发议论的?由头?,是否可以作为作者的论据?与论据一样,?由头?本身一般具有无争议性,不需要作者在文中做出判断,从这一点上来看,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但在实际的评论写作中,?由头?往往仅仅起到一个引起话题的作用,作者离开了这个起点就不再回来了。他更多地要依靠其他的事实材料来进行论证。

3. 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作为论据和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二者的区别在于: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4.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

参考答案: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2. 你怎么看待下面这一场论辩的证明力,这样的论证,是否适用于现代新闻评论?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中心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参考答案:论辩双方都把论证建立在比喻上,以?水性?来说明人性,并且各自任意选择了有利于自己论点的解释,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其实不可能由这种方法得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水与人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性状。这是古人典型的用比喻代替论证的方法,不适于现代新闻评论。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2. 简单的结构对于新闻评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复杂的结构?

参考答案:简单的结构易于理解。当事物的关系和认识的层次相对复杂时,不免出现复杂的结构。

3. 如果说,新闻评论论点的前臵类似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是追求传播效率的表现形式的话,那么,如何看待那些把论点放在靠近结尾处的评论呢?

参考答案:这一般是作者在论点的表达效率与实际的说服效果之间权衡的结果。作者考虑到有一些论点很难一开始就为读者接受,更愿意采用逐层分析推理,最终?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的方法。但这样的论证方式也有风险:要看读者在没有看到论点之前,是否愿意一直读完全文。

4. 递进结构,是不是一种容易令读者?迷失?的结构?怎样才能避免读者在这种结构中?迷失??

参考答案:递进结构与并列结构相比,的确是比较复杂一些,因为不同的段落所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思维。所谓?迷失?就是读者跟不上、看不清作者的论述线索。如何帮助和引导读者顺利地从前一个层面的思维进入后一个层面的思维,是作者应该着重处理的:首先应当明确地表达前一个思维阶段产生的结论,并且使读者把它接受为后一个推理过程的前提。这里

就需要一些明确的表达方式,比如?既然……那么……?。汉语中还有其他的相关语词,要留意观察和尝试使用。

5.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从开头来说,如果叙事的内容较长,节奏就会较缓;如果开头叙事简练,或者把论点一下子在开头推出,节奏就会紧张起来。从总体上说,叙事与议论最好在读者的阅读进程中相互搭配,形成?缓急相间?的节奏。另外,利用递进结构产生连续推论,与单纯的并列结构相较,会使全篇的节奏更为紧张一些。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

2. 考虑到新闻媒体激烈竞争而造成的对评论选题的时效性压力,一些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非事件性选题是否会最终消失?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是存在这种可能。但认识这个问题,应该从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媒体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没有媒体自觉的责任意识,没有受众需求对媒体的影响力,不仅这个问题不好谈,其他媒体问题也不好谈。

3. 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事件性选题在内容上以具体的事件性新闻作为议论对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形式上全篇材料围绕着这一事件,结构会显得比较紧凑。非事件性选题以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议论对象,往往表现作者在较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普遍性认识;它的时效性不是很强,全文的节奏也相对缓慢、从容。如果非事件性选题的普遍性认识能够恰好找到一个事件性新闻作为由头,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就实现了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的相互转化。

第七章新闻评论的标题

1. 如果说表达论点的新闻评论标题是效率最优选择的话,为什么还会有别种类型的标题?参考答案:这既取决于新闻评论的作者是否有可能、有能力和有勇气在标题中表达论点,也取决于在具体的传播关系中,在标题中直接表达论点是否能够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2. 新闻评论标题要达到凝练、概括的效果与传播信息要具体的要求之间有没有矛盾?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参考答案:抽象与具体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这的确是一对矛盾,它需要作者针对具体的传播环境、传播对象和作品内容在两种价值之间进行权衡。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标题,会失去一些对认识深度的表达,但会增加接受的容易程度,也会增加记忆的强度,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或是对于一般读者更为适宜。而较为凝练、概括的标题,则在传统的纸媒体环境中,针对知识程度较高的受众比较适宜。

3. 如果一个新闻评论标题,在读完全文之后才能理解它的话,如何看待这个标题在传播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显然,这样的标题不具有及时提示论点乃至引领阅读的作用,这等于作者放弃了利用标题这一具有优势的表达方式帮助受众理解自己评论作品的努力。一般来说,这是不可取的选择。但是,这样的标题有时也能够造成一种阅读的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当然,这仅靠标题是做不到的,还需要作者在文章处理中的精心把握。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2. 参考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3. 理性化的语言与情感化的语言,在一篇评论中应当以怎样的次序和关系分布?不同的分布,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参考答案:理性化的语言应该处于全文论证的主线上,情感化的语言则应处于?支线?上,不应?喧宾夺主?。如果相反,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九章社论

1. 社论既然是代表媒体观点和立场的评论,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目前国内一些报纸在媒体之外建立开放式的社论作者队伍?

参考答案:这通常是由于我们的许多报社还没有建立起人员与知识结构相对完备的社论作者队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一些新锐的都市类报纸增加了社论的数量、开拓了社论的主题范围,需要很多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来做出专业性的判断,这是报社内部的评论员难

以做到的。当然,在媒体之外建立开放式的社论作者队伍,他们在作品中的观点,应该符合报社的观点。

2. 频繁地发表社论,是不是会降低社论的权威性?

参考答案:社论数量的增加,更多地议论具体的新闻事件,当然会增加判断错误的概率。但是,一家报纸长期不以社论的形式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使社论的权威性无从树立,实际也是放弃社论的权威性。因为一家报纸的社论,就是要在日常的操作中,特别是面对可能引起争议的新闻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来一点一滴地树立社论的权威性。

第十章言论版

1. 言论集中在言论版上与分散在不同的报道版面上各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言论集中在言论版上方便读者集中阅读,也有利于直接呈现不同言论之间的关系。言论分散在不同的报道版面上,有利于突出报道与相关言论的关系,有利于通过言论引导读者增进对报道的理解。

2. 组织不同观点的评论同期刊出与接续刊出,传播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不同观点的评论同期刊出,会形成比较强烈的版面冲击效果,同时也是给不同观点提供平等的刊出机会,方便读者面对不同观点自己做出判断。不同观点的评论接续刊出,是不同观点呈现的常态,更自然一些,因为人们只有在看到不同观点,才会表达不同观点。后者有利于报纸言论版组织较长周期的讨论与论争。

3. 言论版刊登对社论进行批评的读者来信,是否会降低报社的威信?

参考答案:表面看来,刊登对社论进行批评的读者来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论的威信。但这可以看作公众对媒体的关注与批评,是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反映了一种较好的媒体与公众的关系。

4. 国内有一些报纸把不同社会群体的言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言论版上;另有一些报纸把不同社会群体的言论安排在同一块言论版上,这两种安排各有什么利弊?

参考答案:将不同社会群体的言论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言论版上,方便读者有选择性地看不到不同层次的观点,也有助于作者对版面建立认同感。把不同社会群体的言论安排在同一的言论版上,有利于读者看到不同社会群体的观点。

第十一章新闻述评

1. 述评是否可以看作一篇深度报道?

参考答案:从报刊的一般规范来说,述评与深度报道是有区别的:深度报道的采访和写作过程虽然融入了作者深度的认识,但文章中不应该有明确的主观判断;而述评则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判断。

2. 述评是否可以用单篇报道配评论的方式来代替?

参考答案:通常情况下是不可以的,特别是面对复杂、宏观的对象的时候。此外,一些报刊逐渐接受的报道与评论分开的版面操作规范,也取消了这种单篇报道配评论方式的可能性。

3. 由记者写作的述评与评论员写作的述评会有什么不同吗?

参考答案:这两者同样表达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但由记者写作的述评,一般是报道任务的?副产品?——当他认为纯粹的客观报道不能表达他的认识时,就会采用述评的形式。而评论员写作的述评,则更多地具有思考和认识的主动性。他通常是带着更为明确的思考和认识的动机——评论的动机——介入对新闻事实的调查了解,其认识视野也应该更为开阔。

4. 述评在什么情况下才是必要的?

参考答案:相对于报道来说,述评在报道不足以向受众反映事物的广度和深度的情况下,才是必要的。相对于一般的评论来说,如果媒体认为必须在评论中完整地展现事物论证,并且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查采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时候,述评才是必要的。

5. 述评的结构特点和一般评论?以叙代论?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述评是有?论?的,其中较为充分的叙事是为了给论证提供更多的论据。而?以叙代论?则是以叙事代替了论点与论证。

第十二章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1. 以事实调查为核心的广播电视述评是否可以看作一个深度报道节目?

参考答案:广播电视述评中展示事实的部分,往往具有深度报道的特征,但它们应该比深度报道具有更明确的论点与论证过程。如果没有后者,那它就只是深度报道了。

2. 由主持人与嘉宾即时交流的广播电视评论与一般的意见采访报道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在即时交流的广播电视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是评论的主体,他们的观点构成节目的基本内容,他们之间的交流动态地推动节目的发展。而在媒体对公众意见的采访报道中,被采访者的主观意见是被当作客观存在的信息来报道的,他们回答采访者的提问,但并不推动节目的发展。

3. 长周期、高成本制作的广播电视述评节目会随着人们对时效性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消亡吗?

参考答案:从目前看,电视述评节目在成本、时效和收视率方面的确受到了交流性评论的挑战,也确实有一些电视述评节目正在消失,或者正在改变其原有的述评形态。但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述评节目以独家的深度调查为基础的制作方式,与它所承担的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其他节目所不可能替代的。

第十三章网络新闻评论

1. 网络评论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特点,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意见交流的平等化,但是否也会带来意见传播的格局混乱状态?

参考答案:这要基于长期的观察才能做出判断。实际上,作者个人在长期写作中形成的判断力和影响力、网站的编辑安排,都可以形成意见的秩序和权威意见的强势。

2.在开放、匿名的网络评论环境中,能否自然地产生意见权威?

参考答案:同学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网络论坛来回答这个问题。

3. 从容不迫理性分析的评论,是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中争取到它的受众?

参考答案:这既取决于表达的方法,也取决于网络受众心理的发展。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4. 网络评论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全民的判断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恐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民有更多的判断实践经验和表达实践经验。

第十四章新闻评论的伦理

1. 媒体评论编辑为了使评论版面更为吸引人,邀请持不同观点的评论者针锋相对地就同一个问题发表意见。这是当代言论版操作的常态。那么,如果找不到持不同观点的人,编辑自己充任这样的角色,这样做是不是正当的?

参考答案:这样做是有新闻伦理的风险的。首先要看编辑是否会隐瞒自己的身份,编辑对读者任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隐瞒行为,都会为更大的隐瞒创造可能性,实际上可能走得很远。还要看编辑是否了只是为了在版面上制造不同观点而故意写出自己并不认同的观点。为了任何目的而故意写出自己并不认同的观点,在道德上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会损坏媒体意见交流的可信度,最终使真正的交流成为不可能。

2. 匿名写作新闻评论的现象有没有问题?如果一个评论者总是以不同的笔名发表观点相同或者观点不同的新闻评论,有没有问题?

参考答案:匿名写作新闻评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它在一些情况下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比如怕受到打击报复。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匿名写作新闻评论,等于限制了公民的自由表达权。但是,评论的写作者应当自律,尽可能以可以辨识的方式(比较相对固定的笔名)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保持观点的统一,不能随意选择观点,否则就是对表达自由的滥用。这种行为损害的是整个言论环境,损害的是受众对媒体言论的基本信任。

3. 一名在媒体的评论工作者化名以社会作者的名义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评论,这有没有问题?

参考答案: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编辑对读者有欺瞒行为,滥用了编辑权。这与普通作者因各种原因隐瞒身份发表评论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4. 媒体的专栏作者是否应在观点上保持与该媒体的一致,特别是在不同媒体在同一问题上发生论争的时候?

参考答案:专栏作者虽固定为媒体写作,但仍然是自由的社会人,他们在观点上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以维护读者对他们个人的信任。当然,如果媒体允许,他们就可以发表与媒体不同的观点,反之则不行。但他们个人不必追求与媒体立场保持一致,而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对他们个人言论信用的维护,同时也是对媒体言论信用的维护。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评论教程 第一章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前者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后者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强烈的新闻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广泛的群众性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 1.引导 2.解惑 3.表态 4.深化 第四节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2.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3.培养朴实深入的作风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1.由大型向大小型结合,逐步转向小型化反向发展的趋势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结合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们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 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第一节选题立论的根据 1.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 工作部署和最新政策精神。 2.根据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件、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和要求。 3.根据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典型。 第二节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针对人们的思想疙瘩 寓针对性于正面引导之中,有助于强化立论的赞誉效应 2.新颖性 论题新颖,具有独到见解 与错谬或者片面观点的交锋中闪现真理的亮点 有新的由头或论据 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视角移向舆论的非热点 从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被掩盖的矛盾侧面选取角度 注重对解决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 3.前瞻性 4.准确性 第三节调查研究选题立论的前提 调查研究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实事求是的结论。 .可以提高评论的质量。 调查研究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倾听不同意见. .务求收集材料和分析研究相结合.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任务:前者标明论题范围,表达作者态度,后者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重视的部分. 2.写作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3.结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4.拟题手法:前者多用修辞,带有感情色彩,后者客观叙述. 功能.提示论题 .体现论点 .表明态度 .引发兴趣 基本要求.贴切 .具体 .鲜明 .精炼 .生动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使用的传播符号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写作的要求不同

00658新闻评论写作201410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第三代电视评论以述评为主要形式,在遵循新闻评论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用有声的画面语言来论证。这种模式的形成大约在 A.1970年前后 B.1980年前后 C.1990年前后 D.2000年前后 2.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口头评论的播讲者专指 A.评论撰稿人 B.电台播音员 C.现场嘉宾 D.电台主播 3.文前按语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 A.不署名,可拟制标题 B.署名,不拟制标题 C.署名,拟制标题 D.不署名,不拟制标题 4.使编者按语这一体裁成为编者常用的评论文体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 B.《退迩贯珍》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D.《申报》 5.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的评论员文章是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观察家评论 C.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D.新闻述评 6.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

(语文)公开课点评 万能模板

公开课点评万能模板 @@老师,这是两节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语文课。合上课堂实录,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的情状历历如在眼前,教师切中肯綮、点拨精当的话语久久萦绕耳畔,教师引导学生步入语文求知的殿堂,品尝勇于追求,乐而忘返的欢乐。 教师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就会陷入重书轻人、机械操作的误区。这两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绝非搪塞,而是列举种种研究成果),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两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指导朗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炉,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将这四句话赠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江泽民 B.朱镕基 C.李鹏 D.李瑞环 2.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 ) A.经验性材料 B.理论性材料 C.典型性材料 D.事实性材料 3.一种标题的特征是结构简单,醒目,文字明显,让受众一目了然,这种标题是( ) A.主题 B.辅题 C.单一式标题 D.复合式标题

4.将一种事物的量用另外一种事物的量来表示,这是算帐说理中的( ) A.统计算账法 B.推演算账法 C.折合算账法 D.对比法 5.在文章的开头表明写作的动机和目的,这是评论的开头形式中的( ) A.摆出结论 B.提出问题 C.亮出靶子 D.交待意图 6.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 ( ) A.保持纯粹客观 B.以情动人 C.坚持“零度风格” D.不带感情 7.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除了受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还要受到( ) A.法律的约束 B.人情的约束 C.西方新闻观的约束 D.广告商的约束

8.被人们称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的是( ) A.本报评论员文章 B.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C.观察家评论 D.社论 9.在短评写作中,对全文的长短优劣有明显制约作用和标示作用的是( ) A.短评的开头 B.短评的结构 C.短评的结尾 D.短评的篇幅 10.篇幅短小、对新闻报道和文稿依附性最强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是( ) A.社论 B.按语 C.短评 D.述评 11.小言论选材立论的视角务求宽些、深些和( ) A.多些 B.快些 C.远些 D.新些

新闻评论【实例】

有必要对富士康危机进行标本研究 (文章标题属于陈述式标题,完整的表达了论点,概括了客观性信息 即富士康危机,以及作者的主观看法要对其进行标本研究。标题体现 了本篇评论的中心内容) 1、也许多年以后,人们再回想2010年的富士康员工连续坠楼事件(事实),更能看出它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由一连串个案形成的“富士康危机”,不仅牵扯到企业文化、社会心理,也涉及制造业链条、经济发展方式,足可以作为研究当下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突出矛盾的典型标本(观点)。(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第一段主要讲,将富士康个案当作标本来研究当下我国经济转型的矛盾。) 2、我们都倾向于相信,“富士康危机”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坠落,背后必然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或经济、或社会、或文化、或观念,或兼而有之。(事实)这一事件已然超越了富士康企业本身的范畴,需要靠从政府到企业、从学者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集中探究,大家都应该有所思考。真正把“富士康危机”的原因搞清楚了,不光可以阻断下一个跳楼者的步伐,更能够举一反三,为其他企业或者社会其他方面的工作提供有益镜鉴(观点)。(“不光。。更”属于递进关系,指出,如果将富士康个案研究透彻,同时也会有利于其它企业的发展。)(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第二段,提出了将富士康作为标本进行研究的原因。) 3、在笔者看来,“富士康危机”可视为加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性注脚。(过渡句,由第二段将富士康作为标本的原因引出本段,富士康危机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一说起转变方式,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那可能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视劳动者的“体面”、“尊严”和“幸福”,或许才是发展方式转变追求的终极目标所在。(这一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说明了对富士康标本研究后得出的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在今天,新一代打工者对企业、对社会的要求,越来越多地超出物质生活层面,而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敏锐地捕捉这种社会心理变化,提供与时俱进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第三段主要讲,由富士康作为标本指出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尽可能了解满足新一代打工者的除“经济”外的“内涵”。) 4、实际上,富士康工厂的员工们在物质层面上并不处于最低层次。如同媒体报道的那样,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给予员工的工资福利相对较高,工作生活管理也相对规范。(事实)然而,(转折词,引出员工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连续发生的员工坠楼事件表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足以让员工丧失满足感、幸福感(跟第三段的“体面”、“尊严”、“幸福”相照应),产生心理畸变,甚至选择抛弃生命。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这种绝望不仅仅有物质上的因素,更多的是出于尊严的贬损、友情的缺失、人之为人的意义感的冲淡。因此,面对危机,富士康公司的管理者难以免

(全新整理)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 A.广播B.报刊 C.电视D.电影 2.直接关系到新闻评论成败的关键性写作程序是() A.论述和说理B.选题和立论 C.说理和总结D.论证和结尾 3.比起新闻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 A.结构简单、内容抽象B.结构复杂、内容具体 C.结构复杂、内容抽象D.结构简单、内容具体 4.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论据和论述过程的结合B.论述过程和结论的结合 C.论点和论证过程的结合D.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5.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6.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该主张是下列哪个人提出的()A.毛泽东B.邹韬奋 C.李大钊D.林放 7.新闻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 A.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B.坚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放在首位 C.受众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D.市场的需求时刻放在首位 8.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1

9.短评作为一种评论体裁,在() A.报纸上最为常见B.期刊上最为常见 C.广播上最为常见D.电视上最为常见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的“太史公曰”与今天的哪类新闻评论体裁大体类似()A.短评B.专栏评论 C.编者按语D.述评 11.具有群言型特点的新闻评论体裁是() A.社论B.评论员文章 C.编者按语D.专栏评论 12.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调查研究B.占有材料 C.理论研究D.掌握政策 13.评论的“点睛之笔”往往放在() A.开头部分B.中间部分 C.结尾部分D.标题之中 14.调查研究应该() A.带着观点找例子B.带着问题调查 C.带着结论找问题D.带着框框找材料 15.短评写作应该() A.完全依托新闻报道B.完全超脱新闻报道 C.一事多议D.一事一议 16.按形式品种来分,《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属于专栏评论类型中的() A.专栏小言论B.论坛评论 C.个人专栏D.集体专栏 17.一般而言,述评的作者大多数是() A.编辑B.记者 C.政府官员D.专家 18.杂文和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 A.逻辑性较强B.内容驳杂 C.直抒己见D.形象性较强 2

00658新闻评论写作201610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写作体裁,它所属的范畴为 A.记叙文B.说明文C.议论文 D. 杂文 2.1990年1月24日,一位革命前辈,在同浙江省领导交谈时,用15个字概括了领导工作和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位革命前辈是 A.陈云 B. 彭真 C. 邓小平D.叶剑英 3.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范围,我们将其称之为 A.选题B.选材 C. 立论D.驳论 4.《不能搞“靓女外嫁”》这则新闻评论标题的功能体现在 A.昭示中心论点B.显示客观立场 C. 表明作者态度D.概括论题范围5.《手机市场急需治“水”》这则标题的修辞手法为 A.比拟B.双关 C. 借代D.比喻 6.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 A.积累丰富的知识B.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 C.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D.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7.旨在体现编辑部的主场、观点和态度,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是 A. 观察家评论 B.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C.本报评论员文章D.新闻述评 8.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马克思为《新莱茵报》写的社论《六月革命》属 A.阐述型B.启迪型C评价型D.论辩型 9.专栏小言论是所有独立的评论体裁中最为轻便而又短小的一种,其字数一般在 A.300字左右B.500字左右 C. 800字左右D.1000字左右10.开了以常设栏目播出的口播评论先河的是 A.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面对面》B.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话题》D.中央电视台《新闻透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新闻评论案例

关于5月3日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的两篇评论 中青报:为暴打女司机叫好就是戾气弥漫的体现 5月3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某十字路口处,司机张某开车逼停女司机卢某,将其从驾驶室内暴力拉下车并拳打脚踢。张某称,卢女士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使她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因气不过,她随后一路尾随并实施殴打。卢女士表示,因自己对道路不太熟悉,确实在变道时突然点了一下刹车,但当时两车并没发生剐蹭,“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男子会一路尾随并破口大骂,最后把我逼停把我从车里拉出来毒打。”(新华网5月4日) 无论就是知书达礼的小资,还就是风度翩翩的白领,当她们握紧方向盘时,都容易变得脾气火爆、乱飙脏话。这种通病在汽车社会见怪不怪,此即所谓“路怒症”。新闻中的男司机,无疑就是“路怒症”的典型患者。百度一下相关新闻报道,因“路怒症”滋生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陕西西安,小车称公交车挡了路,两男子逼停公交车后上车暴打司机,司机的鼻梁骨被打断;在甘肃兰州,一辆奥迪车欲停在医院应急通道被阻拦,女司机下车用膝盖与高跟鞋狠撞狠踹保安…… 相比之下,成都这名男司机无疑更残暴更凶狠。瞧那视频,当事女子开车突然变道固然不对,好在并未造成任何剐蹭,该男子竟一路尾随直至将对方拉出暴打才解恨,可见该男子心胸何等狭窄,“路怒症”暴戾之气又严重到了何种程度。若说女子突然变道让男子车内的孩子受惊,她如此暴打陌生女子,这孩子又当有何观感? 诡异的就是,面对“有视频有真相”,居然还有很多网友无视暴行甚至为之叫好。有的说“这样的女司机就该教训一下,打得好”,有的说“打打让她长点记性也好,她活该”;更有甚者,叫嚣“女人就不应该拿驾照,开车上路就就是危险因素,就应该被打”。瞧到这些就是非不分、良莠不辨的评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不排除某些女司机确实开车技术欠佳,但所谓“马路杀手”真的全就是女司机不?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爆粗口……凡此种种,自认技术一流的男司机们哪一样少做了?

东北三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东北三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九年级第四课第二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张婷燕 一、设计理念 201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写入了教育规划纲要,以此为起点,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始了举国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16字原则是: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这一原则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相通。本课力求把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相结合,充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环境问题虽然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学生阅历尚浅,知识面不广,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党和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环境。面对国情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环境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另外,九年级学生既有相关的生活感受,又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地理、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对我国环境的相关知识点滴、零碎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知道我国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第二框第二目的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安排本课,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从而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忧患意识,重视环境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公民,同时本课的教学也为下一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闻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1.广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狭义上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方面的各种体裁的写作)。 2.新闻写作的研究对象包括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 3.新闻文体的功能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舆论引导),以及(传播知识)和(监督社会)。 4.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5.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信息性)、(知识性)、(可读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等。 6.新闻报道的基本写作程序有(发现)、(采集)、(制作)以及(传播)四个阶段。 7.新闻语言要求新闻记者做到准确、(简洁)、(鲜明)、(生动)、要有(时代感),而(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8.新闻导语的类型有(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以及(橱窗式导语)四种类型。 9.新闻背景的两个层面有(宏观)以及(狭义)。 10.通讯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围绕主题选材)以及(选材忌重复)。1.简要谈谈新闻写作有哪些重要性。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要谈谈采写人物通讯因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在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一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该就事论事,而要“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的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到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的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俩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关系。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 3.简要叙述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政治修养。 表现在俩方面:一是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二是强烈的正义感。 (2)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所以一个记者处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思想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4.简要谈谈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新闻播报评论实例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新闻播报评论实例 近日,北京的气温持续走低,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的大小水域却难得"宁静",一些钓鱼爱好者的偷渔偷钓屡禁难止,令有关部门头疼不已。 尽管后海湖面的边缘地带已开始结冰,但严寒并不能阻止偷钓者的脚步。记者在湖边看到,不少人手持渔具分坐在湖边的背风处,身边的小桶里多少都有些"收获".旁边有不少人驻足观看。在这些人身后,"禁止游泳钓鱼"的警示牌赫然在目。据钓鱼者说,来这儿钓鱼就图个好玩。 对于景区水面的偷渔偷钓行为,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已多次出台规定加以制止,西城区城管大队也多次派出执法人员巡查。记者了解到,目前城管部门对景区偷渔偷钓行为的处理是参照《城市河湖管理规定》执行的,对于偷渔偷钓行为只能进行劝阻,没收钓具,处以50元至5000元的罚款处理。 评述示例 较有名的景观,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节假日或闲杂的时间来此可娱乐玩耍,同时每年也接待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 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文地貌环境舒适的、且是在城市中心区难得的一个盆景似的巴掌大的地儿,却还有一群"钓鱼爱好者来此钓鱼",他们拉开阵势,左一条右一条地把湖里的鱼钓进自己的小桶里,还振振有词"来这儿钓鱼就图个好玩",这一切都是在侵害了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种行为首先侵害了大多数纳税人的利益。据我了解,每年园林部门都要把大量的鱼苗投进湖里,使它们自由自在地成长。而这些鱼苗是使用了纳税人的钱买的,这些鱼长大了却成了少数钓鱼爱好者的盘中餐,这些美味佳肴他们没有花一分钱。 破坏了什刹海周边的生态环境。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时候,吃食了大量的水中有害微生物及水中生长的有害的杂草,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进而会使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鱼被钓走了,还谈什么生态平衡啊!

新闻评论公开课教案

高考专题: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一.看视频切入:权威媒体的新闻短评 二.湖南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幻灯片1) 第六大题。 选做题(20-21题,阅读与表达二选一,6分) 取消原来的文章赏析,增设了选做题。本部分为二选一的形式,一是“文化经典”,二是“新闻短评”,均为主观题,答案100字左右。 要求:尊重个性,看重思想,注重创造。 三.展出课题:新闻短评写作指导(幻灯片2) 四.看视频:权威媒体的新闻短评 (学生自由发言谈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师总结:(幻灯片3) 新闻评论:对新闻发表的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或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 新闻短评:篇幅短小的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特点: ●形式短小精悍 ●内容鲜明独到 ●语言精练深刻 五.典型例题 2011届高三月考试题B卷(一): 材料一:据四川在线6月17日报道,山西平遥县古城自被评为世

界文化遗产后,繁亢的公务旅游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元,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据悉,平遥因缺乏保护资金而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2010年6月17日四川在线) 材料二:平遥古城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平遥举行。这次要将古城门票价格由每人每次100元调整到125元,增长25%。参加听证的人员来自晋中市和平遥县的机关、工厂、村庄、企事业单位、经营者、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代表及专家学者代表共27人。与会代表中,有25人在听证会上发言,其中24人赞同门票价格调整方案。理由有三:一是古城保护需要钱;二是要通过涨价压缩游客数量以加强古城保护;三是与同类景区相比,平遥古城门票偏低。(2010年7月19日人民网) 根据这两则新闻的内在联系,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1)读懂材料弄清事实 了解材料主要信息,即“何人或物做何事”或“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 (2)把握情感倾向选取角度 提问:材料中的哪些词句隐含了报道者的观点态度? 六.明确新闻短评的写法(幻灯片4) 基本思路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论作者总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体现了新闻评论的( ) A.政治性B.理论性 C.针对性D.时效性 2.搞好选题立论的前提和关键是( ) A.了解政策精神B.具有丰富知识 C.提高逻辑水平D.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 3.从功能上看,以下哪一个新闻评论的标题与其它三个不.属同一类型( ) A.《赞“自报家门”》B.《岂可一走了之》 C.《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D.《不能搞“靓女外嫁”》 4.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的说理方法是( ) A.对比法B.比喻法 C.例证法D.类比法 5.广播评论的“短小精悍”是通过“省意”来实现的。以下关于“省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省意就是要压缩语言文字,节省篇幅 B.省意就是要精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东西 C.省意也需要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仔细分析 D.省意的目的是做到“短而有物”、“短而易知” 6.以下不.属于新闻评论结构原则的表述是( ) A.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B.从评论写作的成熟模式出发 C.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D.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7.新闻评论结构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 A.价值取向B.心理定势 C.主观立场D.思维规律 1

8.以下作品中哪一篇不.是毛泽东的作品( ) A.《愚公移山》B.《呻吟的哀音》 C.《别了,司徒雷登》D.《论人民民主专政》 9.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机动灵活善于变通的思想 C.勇于开拓创立品牌的思想D.努力进取争当先进的思想 10.“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这段论述出自( ) A.约斯特《新闻学原理》B.马克思《六月革命》 C.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D.邓拓《关于报纸的社论》 11.以下关于短评“短小精悍”的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篇幅短小,结构简约B.主题重大,立论新颖 C.内容具体,文字精练D.行文精粹,不枝不蔓 12.对报道依附性最强的评论体裁是( ) A.专栏小言论B.短评 C.编者按语D.评论员文章 13.以下关于编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可设置标题,也不能署名 B.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C.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D.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也可以配合图片、图表、漫画等 14.论坛评论是一种群言型的署名评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 ) A.鼓动性B.形象性 C.理论性D.目的性 15.以下新闻评论专栏中属于群言型专栏的是( ) A.生活周刊《小言论》B.人民日报《今日谈》 C.新闻周刊《今日与明日》D.新民晚报《未晚谈》 16.述评《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拜金主义要不得》、《警方应当如实立案》分别属于( ) A.工作述评、思想述评、事件述评B.工作述评、事件述评、形势述评 C.事件述评、形势述评、工作述评D.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 17.述评和新闻综述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 A.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B.提供相关新闻事实 2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新闻案例一

新闻案例一:和颐酒店女房主遭袭 4月5日,微博名为“弯弯_2016”的网友连发多条微博讲述自己在北京和颐酒店遭受陌生男子尾随拖拽的经历,引发网友高度关注。5日晚,北京朝阳警方证实此事,并表示警方目前在调查中。根据最新消息,酒店方面在6日下午已经就此事道歉。虽然事件真相仍然处于调查之中,但舆论场已经出现几度“反转”:先是网友一边倒地同情涉案女子并纷纷表达对事件恶劣性的愤慨与恐慌,接着涉事各方陆续回,在公共场所,男子竟然明目张胆对女子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纠缠、撕扯,即便其动机目前尚且不明,但至少也是严重的寻衅滋事行为,将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将来查明其实施暴行的目的,还将可能涉及更严重的罪名,如强奸罪、拐卖妇女罪、绑架罪等等。 另一方面,酒店也并未尽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义务。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虽然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并不能无限扩大,但当进入者遭到侵犯,工作人员及时施以足够的援手,显然是酒店应尽的最起码的法定义务。即便在场的只是保洁人员,但其至少也有责任对施暴者予以喝止或者帮助女子呼救、报警。

虽然女子身体并未受到实质性伤害,但该起事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恐慌,其有权向酒店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此外,只要事件核心内容是真实的,即便确实存在酒店的竞争对手帮助炒作、推送,这也是“商战”中正常的借势而为,无论在商业伦理上还是在法律责任上都不应对之过多苛责。 新闻反应的问题:我们似乎处在一个舆论比执法更有效的时代 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 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 事件爆出的第一时间,全网都在流传铺天盖地的女性自我保护手册,比如购买防狼喷雾、用高跟鞋自卫等等,社会的普遍反应是保护女性,保护自己。于是我发现在同类新闻发生的时候,我感到很诧异,为什么女性遭受歧视时,遭受性侵时,遭受各种恶意时,公众号们都在要求女性学习更多能力?而不是从源头上去根治犯罪?再者,受害者报警后警方的处理态度方式方法也令人失望 这事儿的核心应该是受害人在受到暴力侵害选择报警之后,警方的处理方式引起的普遍性恐慌。大多数人关注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关心背后的各种阴暗面,甚至在有些人眼里,社会黑暗面也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但即便是社会黑暗面也应该有他的规则,恩,怎么说的,就是大多数武侠小说里表现的那样,江湖人的纷争用江湖的办法,江湖人自己处理江湖事,不应该把普通人牵扯进来。 而受害人明显是个普通人,我们关注的人们大多数也是普通人,我们关心的当普通人被不小心卷入到江湖纷争的时候,理论上应该能为我们维护正义和公平的官府会怎么做,当然,追求完全的公平和正义或许有些太过理想化当发生一起暴力案件的时候,受害人报案,不管是拨打110还是当地派出所报案,普通人的理解最起码的程序应该是把相关人员都带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即便是按最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让没事儿的一方给受伤的另一方赔礼道歉并且给予一定经济补偿。而这个案子的处理方式上,从受害人的描述上看,我们一般人理解的处理治安案件的程序并没有出现。虽然这一程序并不代表公平和正义。但如果连着仅有的形式上的东西都没有的情况下。我觉得公众不恐慌是很困难的,除非是人民群众对执法机关已经哀莫大于心死,但真要这样,这事儿也成不了热点了.......

评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

评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 《新闻公开课》选题方面会注重新颖独特性,会邀请全国大学生来参与。每期节目中,各大高校的学生会以班级单位参加录制,以一个新闻案例展开讨论,上演一场90后大学生和资深主编间碰撞。在这档新闻评论节目中,将首开先例以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为主,实际上这也是一档代际性沟通节目,我们会看到大学生关注的新闻头条是什么,把话语权让步给青年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新闻节目。 我看的这一期的主题是“高校流行酱油课”,天天看视频,老师打酱油,学生打酱油。本期的主持人是王吴旸,他是西装笔挺的出现在镜头前的,这样的出现和着装增加了新闻评论节目的严肃性。而整个节目下来,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严肃中不乏幽默,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主持人的在嘉宾和学生之间起到了重要的连接性,在整个节目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主持人最开始的导语是通过解释网络出现的一个新词“打酱油”的来源,来引出高校流行“酱油课”这个话题。主持人的串联词都是根据现场的同学和嘉宾的观点来灵活机动地进行连接的,充分发挥了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一个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家电视台能够将一个课堂讨论式的环节做成一期三十分钟的节目,是非常了不起的。其次,从节目的名称上来看,看不出他是一个言论节目。但是从我这几周的收看感觉来说,它是一期真正的、多形式的新闻言论类节目,只是名称与形式与以往的不同罢了,就像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节目一样。 从我收看的感受上来说,这档节目是非常成功的。首先,作为一档言论节目,他的多样化的、具有新意的节目形式给言论类节目又增加了新的制作模式与理念。新闻事实、学生、主持人、嘉宾的节目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事实加主持人的单一模式。其次,年轻学生加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再加上主持人的相关点评,能够对新闻事实做比较全面的就读,得出全面的结论。主持人、学生、嘉宾三者之间往往起到观点互补的作用。使观众在观点的碰撞中撞出自己的新思路,拓展观众自己思考问题的空间,尤其对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显得非常的重要。在他们的交流与碰撞中,可以激发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起到一些课堂上难以起到的作用,有助于达到表达观点之余还能起到教学的作用。最后,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新闻评论界培养出一批较为优秀的评论员。 如果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档节目的话,也有可贵之处。这种轻松、通俗易懂的节目,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加收视率,增加电视台的知名度,有利于增加电视台的收益。观众通过收看这一轻松的“新闻节目”,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的方法,说大了说的话,有助于全民文化知识的提高(但这一效果的实现在于观众的长期收看。) 万事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一期节目的不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就是,他所邀请的学生全是来自那些一流的名牌重点大学(就目前我收看的这几十期),而非涉及到所有设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学校,是不是对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点不好啊?再者就是,所选的学生全是研究生并没有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需要锻炼,本科生也不然;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都会有独到的见解,不是本科生阅历、知识储备不够就不会有独到的观点的。相反,初生牛犊不怕虎,本科生冲着那种虎劲,敞开自己的想像,去思考一些问题,也许会出现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呢。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新闻评论公开课教学导案

新闻评论公开课教案

————————————————————————————————作者:————————————————————————————————日期: 2

高考专题: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一.看视频切入:权威媒体的新闻短评 二.湖南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幻灯片1) 第六大题。 选做题(20-21题,阅读与表达二选一,6分) 取消原来的文章赏析,增设了选做题。本部分为二选一的形式,一是“文化经典”,二是“新闻短评”,均为主观题,答案100字左右。 要求:尊重个性,看重思想,注重创造。 三.展出课题:新闻短评写作指导(幻灯片2) 四.看视频:权威媒体的新闻短评 (学生自由发言谈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师总结:(幻灯片3) 新闻评论:对新闻发表的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或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新闻体裁,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 新闻短评:篇幅短小的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特点: ●形式短小精悍 ●内容鲜明独到 ●语言精练深刻 五.典型例题 2011届高三月考试题B卷(一):

材料一:据四川在线6月17日报道,山西平遥县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亢的公务旅游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元,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据悉,平遥因缺乏保护资金而导致城墙坍塌。而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2010年6月17日四川在线) 材料二:平遥古城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平遥举行。这次要将古城门票价格由每人每次100元调整到125元,增长25%。参加听证的人员来自晋中市和平遥县的机关、工厂、村庄、企事业单位、经营者、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代表及专家学者代表共27人。与会代表中,有25人在听证会上发言,其中24人赞同门票价格调整方案。理由有三:一是古城保护需要钱;二是要通过涨价压缩游客数量以加强古城保护;三是与同类景区相比,平遥古城门票偏低。(2010年7月19日人民网) 根据这两则新闻的内在联系,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读懂材料弄清事实 了解材料主要信息,即“何人或物做何事”或“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 (2)把握情感倾向选取角度 提问:材料中的哪些词句隐含了报道者的观点态度? 六.明确新闻短评的写法(幻灯片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