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4.1空气的成分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

4.1空气的成分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

4.1空气的成分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
4.1空气的成分 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全)

4.1空气的成分学案(鲁教版八年级全)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简单了解氧气、氮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和防止空气的措施。

6.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命题落点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如例1

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如例2

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如例3

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2005年·南宁市)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

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解析: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反应前试管内装满空气;②燃烧时间足够长,保证氧气完全消耗;③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④反应后只生成氧化铜固体,无其它气体生成;⑤装置不漏气。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出现的现象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1/5”。但当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会从导管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超过集气瓶容积的1/5。

答案:选A。

例2: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是()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B.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C.氮气、氧气、水蒸气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解析: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被污染,有些局部地区的空气的成分不尽相同。但自然界有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互补偿,从总体上讲,空气成分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所以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虽然随着离地面和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会逐渐减小,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仍保持不变。空气中相对固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相对不固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其它气体和杂质。

答案:选B。

例3: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提醒人们要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以下提供两组数据。请按要

求分析:

(1)2005年元月某一天,首都北京、全国重工业基地兰州、滨海城市威海空气质量数

200-300,五级300-400,六级400-500。

(A)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B)空气质量标准确定依据(填序号)。

①三项数据综合考虑,②看最大的数据,③看最小的数据

(2)南方某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如下:

)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治理方法有(至少举两例)。

(B)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解析:该题属于阅读分析信息迁移题,针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考核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关心社会、学会生存”的素质。这就要求大家必须从平时做起,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因此,解答本题时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认真阅读题中资料,依据题中信息寻求规律,迁移规律,解决问题。首先阅读理解题意,依据所学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的有关知识分析,可知海滨城市威海的空气质量最好,由数字找出各分指标、污染分指数,空气质量标准与空气质量好坏的关系,即数字越小质量越优,解答A题;再由污染的危害性分析,得到只要一项指标高,空气质量就差的结论,解答B题;将(1)题所得规律迁移解答(2)题,找出对该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TSP,再由污染源找治理方法,根据南方夏季环境特点,分析各项数据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1)兰州②(2)TSP ①进一步加强绿化,增设园林广场;②建筑工地常洒水,不允许建筑工地的车辆带泥土上路;③严禁焚烧垃圾、树叶。①夏季雨水较多,清洗空气,溶解SO2与NO2,冲降粉尘降低TSP;②夏季绿叶茂盛,减少粉尘飞扬,强化光合作用,将CO2转化成O2

例4: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解析:此题是微观角度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区别的试题。从微观角度看: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痱子构成的;纯净物只有一种分子构成。本题中选项A、B中只有一种分子,故选项A、B是纯净物;选项C、D中都有两种分子,故选项C、D是混合物。

答案:选C、D。

【常见误区】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测定结果不为1/5。原因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会从导管中逸出;红磷不足等。如例1

2.错误认为空气中的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空气的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被污染,有些局部地区的空气的成分不尽相同。空气中相对固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相对不固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其它气体和杂质。

3.二氧化碳能够使人窒息死亡,故二氧化碳气体有毒,会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时,虽然能使人窒息死亡和引起温室效应,但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氧气,不仅不会污染空气,还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和氧气的补充。也就是说没有二氧化碳气体所有的动植物都将无法生存。

4.认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基础演练】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A.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

2.某市的《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所作的监测报告,主要有①总悬浮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下列情况中,能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差的是 ( )

A.随意扔弃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 B.用煤炭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

C.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河中 D.农业上滥用化肥和农药

3.近来宇宙空间科学研究正热,尤其是对火星的研究, 2004年1月4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使这项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火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5%,质量是地球的10.8%,其表面的大气压只有7.5×10-3Pa,“勇气”号在火星着陆时需要用比在地球上大许多倍的降落伞。目前已经探明火星上方无臭氧层,其大气中95%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汽极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的大气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B.人若在火星上跳高比在地球上跳得低

C.火星大气的密度一定比地球大气密度大

D.火星上不可以使用甲烷为原料的热气球

4.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相同体积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的假说,后人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性,并称其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如下图所示,有一充满H2、、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装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塞,以保持密闭

容器内压强始终与外界大气压相等。若点燃前后容器内温度均为20℃(此时水为液态,其体积可忽略不计),则点燃前容器内氢气与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 )

A.7:2

B.16:5

C.2:5

D.10:11

点燃前7体积 点燃后2体积

5.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6.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山东省淄博市2005年春夏秋冬四季空气监测平均数据。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对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项目是 ,质量最差 ,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至少答两条),夏季各项数据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至少答两条)。

(2)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至少举两例)。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其中A 是底面积为50cm 2、高20 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

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

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水并调整B 的高度,使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 处;

c .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 的高度

使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 .红磷

B .木炭

C .铁粉

(3)在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 ,其原因是 。

1.D

2.B

3.D

4.BD

5.C

6.(1)可吸入颗粒物(TSP ),冬季 ,冬季气候干燥、风大、绿色植物的吸附能力降低、用煤等矿物燃料取暖等等。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雨水多、绿色植物吸收能力强、煤等矿物燃料使用的少等。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加强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矿物燃料;工厂尾气处理后排放等7.(1)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 A的密封盖,再向B中加水,使B中的液面高于A,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好。(或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用手捂住A的外壁,若B中的液面上升,则气密性好。)

(2)B (3)12 偏大(4)NaOH 二氧化碳能和NaOH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空气的成分复习

4.1 空气的成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能否用木炭代替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气体用途 氧气供给______;支持______;还能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等 氮气用于制______和______;作食品______;液态氮用作______ 稀有气体作生产和科学实验的______;制多用途______ 1.空气中的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答案:一、1.氮气(21%) (0.934%) (0.033%) (0.002%) 2.红黑1/5 氧气减少1/5 智慧园 提示:不可以。因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的体积无明显变化。 二、呼吸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硝酸氮肥保护气制冷剂保护气电光源

三、1.有害气体粉尘 2.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原理: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通过加热铜丝耗尽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由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是固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铜丝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如红磷或白磷等),但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等,因为它们与氧气反应能生成气体。 4.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因素主要有:装置漏气;铜丝的量不足;加热时间过短;实验完毕后未等装置冷却就读数等。 【例题】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铜丝的量多或量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加热足量的铜丝可使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占原气体体积的4/5 C.铜丝加热后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注射器内压强下降,体积减小 D.实验一停止加热,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剩余气体的体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成功的关键要素: 解析:铜丝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该实验中若铜丝足量,则最终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约占原体积的五分之一;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会使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膨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答案:C 1.(2011·北京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B.氮气 C.水蒸气D.氧气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鲁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引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知识点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为您提供的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知识点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 1、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的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燃烧停止,温度降到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如果将其打开与外界相连且一端伸入盛水烧杯中导管上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密闭容器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填补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①点燃红磷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红磷要过量(或足量) ③点燃红磷前要夹紧止水夹 ④当燃烧停止,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⑤不能用碳、硫、蜡烛来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后都有气体生成。使瓶内气体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化,瓶内外气压差很小,水不能进入或进入的水很少,但如果在瓶内先放入能与生成气体反应的物质除去该气体,也能用碳、硫、蜡烛等代替红磷 ⑥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镁也能与氮气反应,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大 4、做测定氧气的实验时选用的固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不与其它气体反应,只与氧气反应 ③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 5、对做完实验后水量的分析 (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原因分析 ①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②气密性差,漏气。 ③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吸入瓶内的水大于1/5的原因分析 ①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赶跑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 ②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的空气沿导管跑出 ③可能选用了能与氮气反应的物质,如:镁等。 6、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同步测试(鲁教版九年级)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北京)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2.(·温州)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 (·泰州)金属陶瓷是一种应用于高科技的复合材料,合成方法是将陶瓷(主要成份A12O3, ZrO2等耐高温材料)和粘结金属(主要是Cr、Mo、W、Ti等高熔点金属)研磨混匀成型后,高温烧结使金属仍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金属陶瓷之中。已知Cr、Ti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和Zn接近。据此判断,在高温烧结时可以使用的保护气是() A.氧气B.氮气或稀有气体 C.空气D.HCl和水蒸汽 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5.(·肇庆)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6. (·无锡)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 7.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练习题

1. 一人乘雪橇沿坡度为1:3的斜坡滑下,滑下距离S(米)与时间 t (秒)之间的关系为S=2 210t t +,若滑动时间为4秒,则他下降的 垂直高度为 2.如图甲、乙两楼之间的距离为40米,小华从甲楼顶测乙楼顶部 仰角为α,观测乙楼的底部俯角为β,试用含α、β的 三角函数式子表示乙楼的高=h 米. 3.如图,沿AC 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 上的一点B ,取∠ABD =145°,BD =500米,∠D =55°,要使A ,C ,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500sin55°米 B .500cos55°米 C .500tan55°米 D .500tan35°米 4.如图,CD 是平面镜,光线从A 出发经CD 上点E 反射后照射到B 点.若入射角为α, AC ⊥CD ,BD ⊥CD ,垂足分别为C 、D ,且AC=3,BD=6,CD=11求tan 5.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 =CD =30m ,两楼间的距离AC =24m ,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采光的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 6.如图,为测得峰顶A 到河面B 的高度h ,当游船行至C 处时测得峰顶A 的仰角为α,前进m 米至D 处时测得峰顶A 的仰角为β(此时C 、D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用含α、β和m 的式子表示h ; (2)当α=45°,β=60°,m=50米时,求h 的值. (精确到0.1m ≈1.41 1.73)

1.如图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 则sin A的值为 2.如图,△ABC是学生小金家附近的一块三角形绿化区的示意图,为增强体质,他每天早晨都沿着绿化区周边小路AB、BC、CA跑步(小路的宽度不计).观测得点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上,点C在点A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点B在点C的北偏西75°方向上,AC 间距离为400米.问小金沿三角形绿化区的周边小路跑一圈共跑了多少米?(参考数据: ≈≈) 1.414 1.732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鲁教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 爱白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白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白然资 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 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白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白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白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

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白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一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白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白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无答案) 鲁教版

解直角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在△ABC 中,∠C =90°,tan A =3 1 ,则sin B =( ) A . 10 10 B . 3 2 C . 4 3 D . 10 10 3 2、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cos ∠B 的值为( ) A. 2 1 B. 22 C. 23 D. 33 3、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已知CD =2,AC =3,则sinB 的值是( )C (A ) 2 3 (B ) 3 2 (C ) 3 4 (D ) 4 3 4、小明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 C 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 A 、右转80° B 、左转80°C 、右转100° D 、左转100° 5、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3那样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A . 247 B . 73 C . 724 D . 13 6 8 C E A B D 图3 A B C 图1 C A B D (图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6、计算:2sin450 +2 cos600 +4 tan450 =_____. 7、已知ABC ?中,AC =4,BC =3,AB =5,则sin A =_____. 8、如图4,身高为1.6米的某学生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当他站在C 处时,他头顶端的影子正好与旗杆顶端的影子重合,并测得AC=2米,BC=8米,则旗杆的高度是 9、如图5,在Rt△ABC 中,∠CAB=90°,AD 是∠CAB 的平分线, tanB=2 1 ,则CD∶DB= . 图5 10、图1是一张Rt △ABC 纸片,如果用两张相同的这种纸片恰好能拼成一个正三角形(图2),那么在Rt △ABC 中,sin B ∠的值是 . 三、解答题(第11、12、13题各8分,第14、15题各题13分,共50分) 11、在Rt △ABC 中,∠C=900 ,,∠B=600 ,AB=4,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12、如图,小明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明离树的距离为4米,DE 为1.68米,那么这棵树大约有多高?(精确到0.1米) 图4 (图1) (图2) A B C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 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 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反应的方法。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

鲁教版九上化学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九上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1.燃烧物的选择:能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铜丝、红磷、白磷等) 2.用加热铜丝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2Cu+O加热2CuO (2)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红色的铜粉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减少到原来的4/5。 (3)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②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③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丝反应。 (4)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铜丝必须过量,保证氧气被反应完全。 ③加热时间要足够,保证铜丝与氧气充分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 (5)误差分析: ①装置漏气,结果偏大。 ②铜丝用量不足,结果偏小。 ③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结果偏小。 ④加热时间太短,反应不充分,结果偏小。 ⑤反应结束后,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结果偏小。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热点)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用自制的天平定量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流程: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氮气: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通常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 用途:①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②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作防腐剂;③液氮常作制冷剂。 5.稀有气体:一般情况下,都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又叫作“惰性气体”。 用途:①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填充在灯泡中,用于制造霓虹灯等多种用途电光源;②可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四.空气质量日报(热点) 1.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3.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化石燃料(煤等)的燃烧 (2)工厂排放的废气 (3)汽车尾气 4.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2)植树造林、(3)使用清洁能源 5.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是指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而二氧化碳无毒,所以不是空气污染物。 6.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一.化合价(重点、难点) 1.定义: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比例。(离子化合物中: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2.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且+n或者-n表示,与离子符号书写相反。例如,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 3.常见元素化合价 及原子团: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一价氢氯钠钾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六硫、二四碳,单质都为大零蛋。铵根:NH4+ 氢氧根:OH- 硝酸根:NO3- 硫酸根:SO42- 碳酸根:CO32- 磷酸根:PO43- 亚硫酸根:SO32-高锰酸根:MnO4- 锰酸根:MnO42- 氯酸根:Cl03- 碳酸氢根:HCO3-

解直角三角形试题与答案

学 号 密 封 教师填写 内容 考试类型 考试【 】 考查【 】 命题人 绝密★启用前 解直角三角形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C=90°,AB=10,cos A=45 ,则BC 的长为( ) A.6 B.7.5 C.8 D.12.5 2.如下图,在△ABC 中,AD ⊥BC,垂足为点D,若AC=6√2,∠C=45°,tan ∠ABC=3,则BD 等于( ) A.2 B.3 C.3√2 D.2√3 3.如下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D,CE ⊥AB 于E,且BE=2AE,已知AD=3√3,tan ∠BCE=√3 3 ,那么CE 等于( ) A.2√3 B.3√3-2 C.5√2 D.4√3 二、填空题 4.小明用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在已知线段AB 上作出△ABC,如下图(1)(2)所示.若AB=6,则△ABC 的面积为 . 5.如下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2,BC=CD=2√3,∠B=90°,∠C=120°,则线段AD 的长为 . 三、解答题 6.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若a=2,sin A=13 ,求b 和c. 7.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根据下列条件:c=8√3,∠A=60°,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8.如下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C 边上的中线,∠C=45°,sin B=1 3,AD=1. (1)求BC 的长; (2)求tan ∠DAE 的值. 9.阅读下面材料: 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下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C=90°,∠D=60°,AB=4√3,BC=√3,求AD 的长.小红发现,延长AB 与DC 相交于点E,如下图(2),通过构造Rt △AD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过程如下: 在△ADE 中,∠A=90°,∠D=60°,∴∠E=30°. 在Rt △BEC 中,∠BCE=90°,∠E=30°,BC=√3, ∴BE=2BC=2√3, ∴AE=AB+BE=4√3+2√3=6√3. 在Rt △ADE 中,∠A=90°,∠E=30°,AE=6√3, ∴AD=AE·tan E=6√3×√3 3=6. 参考小红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3),在四边形ABCD 中,tan A=12 ,∠B=∠C=135°,AB=9,CD=3,求BC 和AD 的长.

数学:1.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同步练习(鲁教版九年级上)

1.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 1.菱形的较长对角线与边长之比为3:1,那么菱形的两邻角分别是. 2.一轮船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沿正东方向航行,上午8时,该船在A地测得某灯塔位于它的北偏东30°的B处(如图1).上午9时行至C处,测得该灯塔恰好在它的正北方向,此时它与灯塔的距离是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3.如图2所示,机器人从A点出发,沿着西南方向,行了42个单位到达B点后,观察到原点O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A点的坐标为(结果保留根号).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 4.如图3,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5°,BD=500米,∠D=55°.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 A.500sin55°米B.500cos55°米 C.500tan55°米D. 500 cos55 米 5.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测站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测站的北偏东40°,灯塔B在观测站的南偏东60°,那么灯塔A在灯塔B的() A.北偏东10°B.南偏东10° C.北偏西10°D.南偏西20° 6.如图4,为了测量河两岸A,B两点间的距离,在与AB垂直的方向上取点C,测得AC a =, ACBα = ∠,则AB的长为()

A .sin a α B .cos a α C .tan a α D .tan a α 7.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达C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 A .18海里/时 B .183海里/时 C .36海里/时 D .363海里/时 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 8.如图5,一艘渔船在A 处观测到东北方向有一小岛C ,已知小岛C 周围4.8海里范围内是水产养殖场.渔船沿北偏东30°方向航行10海里到达B 处,在B 处测得小岛C 在北偏东60°方向,这时渔船改变航线向正东(即BD )方向航行,这艘渔船是否有进入养殖场的危险? 参考答案: 一、1.60120, 2.203 3.40433??+ ??? , 二、4~7.BCCB 三、8.渔船没有进入养殖场的危险.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 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解直角三角形3 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步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把解一般三角形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怎样将解一般三角形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几条边,几个角) 2.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 A =a c cos A =b c tan A a b ; (2)三边之间关系222a b c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90A B ∠+∠=?. 从上面可以看出,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边与边,角与角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能否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几个已知元素去求其余的未知元素呢? 3.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 至少需要知道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他的元素? 已知两边,可求这个直角三角形其它边和角 已知一边一角,可求这个直角三角形其它边和角 思考:如何解一般三角形? 讨论解惑:将一般三角形转化成直角三角形问题解决. 二、例题解析 思考:如果要解得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怎么办呢? 讨论解惑:利用作辅助线的办法将解一般三角形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1:

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 =60°,∠B =45°,AC =12,求AB 的长. 解:过点C 作CD ⊥AB 与点D . 在Rt △ACD 中,AC =12,∠A =60°, ∴CD =sin AC A ?= AD =cos 6AC A ?=. 在Rt △BCD 中,∠B =45°, ∴BD =CD =, ∴AB =AD +BD =6+. 例2 如图:在△ABC 中,∠B =47°,∠ACB =15°,AC =6,求AB 的长.(结果精确到0.01). 解:延长BA ,过点C 作CD ⊥AB 与点D . ∵∠B =47°,∠ACB =15°, ∠CAD =62°, 在Rt △ACD 中,AC =6,∠CAD =62°, ∴AD =cos 2.817AC CAD ?∠≈, CD =sin 5.298AC CAD ?∠≈, 在Rt △BCD 中,∠B =47°, A D C B B D C A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全《空气的成分》教案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大气到现在的空气的演变过程。 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 3、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组成的方法 教学过程及指导: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学生阅读课本72页内容,填写如下: 原始的大气是以、、、和等气体为主要成分的。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吸收,放出,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作用,使它们转化为、和。经过树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这个以和为主要成分的地球大气层。 教师可用图表的方式板书空气的成分出来,便于记忆!要强调是体积分数。(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提出问题1、1体积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你能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分析思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测其余气体的体积 除去其余的气体,测氧气的体积 比较两种方法,第种比较简单。 提出问题:要想除去氧气,什麽样的物质合适? 分析得出物质需要满足的条件:1、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2、不能与氧气之外的气体反应

3、生成物最好是固体 哪些物质合适呢?铜 、磷 、汞 都可以,考虑到磷和汞再做实验的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所以我们用铜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铜 + 氧气 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并参照课本P73“活动天地”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猜一猜:若在系统内密闭30mL 空气,请推断下列问题: 思考:①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与你的猜测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 解析:原因可能是1、铜丝不足,没有把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2、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所需温度或时间不够 3、没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4、装置漏气 ②通过这个实验能否证明空气是混合物?为什么? 你知道吗? [教师活动]: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1775年, 国化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最后,他得出了 的结论。1892年, 国物理学家 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分解含氮物质所得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 。他没有放弃,与 国化学家 合作,终于发现存在一种性质“懒惰”的气体—— ,后来又陆续发现了 、 、 等其他稀有气体。 第二课时:

2019版中考数学 三角形分类训练四 解直角三角形 鲁教版

2019版中考数学三角形分类训练四解直角三角形鲁教版 典例诠释: 考点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例1 (xx·大兴一模)《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译文:有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如图1-10-95,我们用线段OA和线段AB来表示竹子,其中线段AB表示竹子折断部分,用线段OB表示竹梢触地处离竹根的距离,则竹子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尺. 图1-10-95 【答案】 【名师点评】本题是以古代数学著作为背景,首先要读懂题目,哪些线段是已知,哪些线段是未知:OB=3,OA+AB=10,求OA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解. 考点二求三角函数值 例2 (xx·延庆一模)如图1-10-96,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tan α的值等于( ) 图1-10-96 A.2 B. C. D. 【答案】 A 【名师点评】求三角函数方法较多,解法灵活,在具体的解题中要根据已知条件采取灵活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根据特殊的三角函数值求值;②直接应用三角函数定义;③借助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值;④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求值;⑤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值. 例3 (xx·怀柔二模)如图1-10-97,在地面上的点A处测得树顶B的仰角为α度,AC=7米,则树高BC为( )

图1-10-97 A.7sin α米B.7cos α米C.7tan α米D.(7+α)米 【答案】 C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仰角的知识,已知∠A、AC,求BC,利用∠A的正切值即可. 考点三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例4 (xx·怀柔一模)2sin 45°-. 【答案】 2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掌握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是关键,另外要求我们熟练记忆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例5 如图1-10-98,在△ABC中,∠A=30°,∠B=45°,AC=2,求AB的长. 图1-10-98 【答案】 3+ 【名师点评】将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是解决三角形中有关计算的重要思想方法,解决的方法是作三角形的高. 例6 (xx·东城二模)如图1-10-99,矩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的中点,EF⊥AM,垂足为F,交AD于点E. (1)求证:∠BAM=∠AEF; (2)若AB=4,AD=6,cos∠BAM=,求DE的长.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勾股定理》(含答案及解析)

勾股定理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 题号 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两直角边比为3:4,那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7cm B. 30cm C. 40cm D. 48cm 2.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1和9,则b的面积 为 A. 8 B. 9 C. 10 D. 11 3.适合下列条件的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以下列各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 B. 4,6,5 C. 14,13,12 D. 7,25,24 5.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 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则 A. 5 B. 4 C. 6 D. 、10 6.在中,已知,,BC边上的高,则的周长为 A. 14 B. 42 C. 32 D. 42或32 7.的三边为a、b、c且满足,则是 A.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且若,,, 则CE与DE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9.如图,有一块田地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则它的面积为______ . 1 / 6

10.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 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 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______ 元钱. 11.在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 . 12.如图,有一个长为50cm,宽为30cm,高为40cm的长 方体木箱,一根长70cm的木棍______放入填“能”或 “不能”. 13.如图,等腰中,,AD是底边上的高,若,,则______cm. 14.如图,中,,于D,若,,则______ . 15.如图,在中,,,,则______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6.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17.如图所示,在中,,,BC边上的中线,求BC的长.

鲁教版解直角三角形全章教案

课题 §1.1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课时二课时备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 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教学准备 及手段 引导—探索法. 三角板 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 一、情境引入: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 1 1 1 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尝试探究 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四、巩 固提 高: 1、如 图,△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 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 为θ,则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 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 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 tanB的值. 5、若三角形三边的比是25:24:7,求最小角的正切值. 6、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E,EC=1,tanB= 12 5 , 求菱形的边 长和四边形AECD的周长. E D B A C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教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主要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 2.学会用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的设计,了解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科学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和阅读,培养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形成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做出科学判断的意识。 重点:空气的组成。 难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 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 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 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 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 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