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2.举例说明不同地形类型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组织调查地形(本地区)的特点,及生产、生活的关系。

2.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生活、经济的关系。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找相关的资料。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

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最近,近郊旅游升温,小A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涪陵北山坪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涪陵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一)读地图上的高度

教师: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地面高度的测量

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第一关):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二)绘制等高线

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坡度陡缓

教师: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

教师: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

2.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

读图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1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

(2)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

演示:用拳头演示

小练习:“连连看”

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 C

D E

F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P17“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教师点拨)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五)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读图观察:出示地形剖面图(电脑出示),让学

生观察地形起伏状况。

教师: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形起伏一目了然,它

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电脑出示动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学生仔细

观察,感悟画法)

师生互动:绘制地形剖面图

归纳总结(三步法)

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三、练习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

盆地、峡谷,判断:

甲处是;

乙处是;

丙处是;

丁处是;

戊处是。

四、总结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五、作业

1.调查家乡的地形,属于哪种类型?

2.制作山地、山谷模型。

六、板书

(一)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1.海拔

2.相对高度

(二)绘制等高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密集→坡陡。

2.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五)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B点的海拔是( ) A. 1 000米 B. 500米 C. 1 500米 D. 2 000米 2. 图中B、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A. 500米 B. 1 000米 C. 1 500米 D. 2 000米 3. 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谷 B. 陡崖 C. 山峰 D. 鞍部 4. 下面等高线(单位:米)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C_______,E_______,F_______。 (2)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___,A、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米。 (3)从C到B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4)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__米。 6.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 ) A. 海拔较高的山地 B. 深度较大的海洋 C. 海拔较低的平原 D. 深度较小的大陆架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 8.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A. 山地、山峰、高原、平原、盆地 B. 山谷、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C.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D.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陡崖 9. 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 )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卫星地图 10. 下列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B.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C. 海拔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答案】A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据下图,完成下题。 L1、L2、L3、L4 四条滑雪道中,坡度较缓适合初学者滑雪练习的滑雪道和位于山脊处的滑雪道分别是() A.L1 L2B.L2 L3C.L3 L4D.L4 L1 【答案】B 3.学校组织去八大处游玩,同学们发现那里地势起伏和缓,山顶浑圆,海拔较低,你认为那里的地形属于 A.平原B.丘陵C.山地D.盆地 【答案】B 4.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5.下列四幅图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的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答案】B 6.下面四幅景观图与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高原、丘陵、盆地、平原B.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D.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答案】C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 A.绿色B.黄色C.蓝色D.褐色 【答案】A 8.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的广大地区通常被称为()A.丘陵B.山地C.高原D.平原

【答案】C 9.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法正确的是() A.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关系不大【答案】A 10.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B.所有经线的形状都是圆圈 C.所有经线的长度都不相等D.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答案】D 11.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索桥,人们来往其间。根据文字描述,这一地区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 C.丘陵D.高原 【答案】B 1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基本类型() A.平原、山谷、盆地、鞍部、丘陵B.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平原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D.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答案】D 13.对图中各点海拔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海拔为50米B.丙地海拔为150米 C.甲乙的相对高度为50米D.乙丙的相对高度为100米 【答案】C 14.关于某点(10°S,15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位于南半球,东半球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答案】C 1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题】七上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区分两种高度的差异。(重点)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的变化判断坡度的陡缓。(重点) 3.结合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案三环节”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解)我们通常用海拔 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 高低起伏的状况。 (设置问题)1、什么叫 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 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泰山海拔约为1524 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 地死海海拔约为﹣400 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 是多少? 4、我们平时所说的身高 是什么高度呢?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 题: 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称为绝对高度。(广泛 使用在地图上)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人们生活中出现 的高度) 2、甲的海拔是1500米, 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 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 ﹣500﹦1000(米) 3、泰山与世界陆地上最 低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 为:1524﹣(﹣400)﹦ 1924(米) 4、小组探究后进行拓展 到其他有关的高度上,从 而让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 度进行区分。 基础上, 分组讨 论,培养 学生竞争 与合作的 意识,采 取“生教生” 的进行新 模式,并 达到好的 效果。 从身边的 问题着手 开始把学 习到的地 理知识运 用到生活 中来,调 动学生的 学习激 情。 衔接与过渡(讲解)大家观察“枣庄市山川风光”视频,我们发现枣庄市的地形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那我们能否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分分类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地形鸟瞰图” (设置问题)大家观察相 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 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 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 的相应位置吗?你能说出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 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特 点是:(重在找出区别和 联系) ①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 陡,沟谷幽深。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 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和缓。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学生 认真思 考,积极 回答相关 问题。 教师不仅 要设置问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4、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澳大利亚B.日本C.法国D.新加坡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6、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7、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城市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8、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绘制中国地图比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山东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济南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山东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栾湾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9、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 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10、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两 地间的直线距离应是:() A、10厘米 B、4厘米 C、2.5厘米 D、0.4厘米 11、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1:5000000 D、0 50千米 12、站在南极点上的人, 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A、北 B、南 C、西 D、东 13、读右上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B.A点位于C点 的东北 C.C点位于A点的西南D.B点位于A点的正东 14、某校要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 间的相对高度。 2. 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峰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一比个子 快速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高矮之分,地球上各点也有高低之分,怎么给它们比个子呢? 1、探讨主题:海拔和相对高度

(1)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3)与比个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海拔相当于每个人的身高,相对高度相当于两个人的身高差值。比个子存在公不公平,要求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海拔也有精准的基准面,我国以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基准,可以说青岛黄海海平面海拔为零。 2、活学活用:求珠穆朗玛峰和死海的相对高度。 3、归纳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动画演示 2、动手实验:游戏二画土豆 步骤一:分别找出海拔为1cm、2cm、3cm...(虚拟对应100m、200m、300m)的三个点,连接成等高线。 步骤二:沿着等高线切成厚度一致的土豆片。 步骤三:一起画一幅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观察探究: a.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是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b.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 c.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 d.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a.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b.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c.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找一找:喜羊羊在哪里? 归纳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平缓的低地。 山脊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陡坡缓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实录.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实录 2012-01-21 课前教师播放配景观图片的青藏高原歌曲。 师:课前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然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如果有人绘制出这样的地图你们能不能看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师: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之前,首先来学习两个基本的概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在阅读的同时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巧手算高度”。(课件展示导学案1~3题) 生:(自学教材,勾画出重点内容,并尝试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巧手算高度”) 师:(在教室内巡视并适时点拔指导) 师:通过大家的自学,同学们对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谁愿意到前面指图介绍一下海拔和相对高度。看哪位同学能够毛遂自见,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在教师的鼓励下,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到讲台前指图讲解) 生:(边指图边介绍)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绝对高度。而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山1532.7米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说海拔高度为1532.7米。抱犊崮584米也是指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是海拔高度。而泰山比抱犊崮高出948.7米,这是相对高度。 师:这位同学声情并茂,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的精彩展示表示感谢。 师:通过刚才那位同学的讲解,我们学会了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下面请你来判断一下这些数据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呢?并且说出判断的理由?(课件展示题组) 生1: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24米是相对高度,因为24米是相对于地面的。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鞍部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可能有河流形成 D.④处海拔低于③处 3.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P、M两地相比,M地更易形成村落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小莉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1450米 B.1550米 C.1350米 D.1250米 6.小莉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莉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四幅等高线(米)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2)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一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10. 佛山某旅游开发公司要在西樵山开发新景点,某中学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参与设计,读西樵山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3、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难点: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和六种山体部位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一海拔、相对高度、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3、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 (2)六种山体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 4、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2【讲授】教师精讲考点学生各个击破 考点1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 海拔最低点是:死海。 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com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考点3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如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习题3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习题 1.黄山比泰山高出349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 2.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盆地底部的海拔是() A.-132米 B.1668米 C.132米 D.900米 3.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和等五种地形。 4.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地形图。 5.写出下列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6.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两题。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山顶 B.鞍部 C.陡崖 D.山脊 (2)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 (2)图中B点海拔是米,A点和B点的 相对高度大于米而小于 米。 (3)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米。 (4)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 小河应位于(C或D处)。 (5)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 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9.读“汶川某地震灾区等高线地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为山洪形成的堰塞湖, 如果湖水再涨,大坝再加高10米, 甲、乙、丙三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甲和丙村 (2)甲村与乙村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_________米,甲村要向乙村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震塌方导致D处公路受阻,要立即打通这段公路,施工人员测得B、C两处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__千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本节课程内容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分析: 新课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展开使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的地形模型绘制相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二、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材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部分,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获取知识——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着从“立体——平面”的思路,尽量从感性(利用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入手,用问题引导,再以PPT演示,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地形图的水平。 三、教学过程与策略预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利用用泡沫塑料软垫制作出山体的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同时学生们还能够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能够说本节的教学环节是:问题引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用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方法;知道等高线的概念;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部位名称等。 2、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水准,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形图的水平;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标:通过使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动手操作,协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部位名称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 六、教具准备:PPT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 七、教学时数: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在优美的图片中,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地球上有层峦叠嶂、延绵起伏、挺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习题1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 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 B.1532米米 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9.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 10.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 二、读图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 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人教版7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设计.docx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姓名科目地理 所用教科 书人教版地理时间 书名 所教年级 所教册次、 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单元 地形图的判读 设计主题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借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课题,先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其次讲述等高线稀疏程度与地形的关系,最后通过幻灯片总结等高线代表的地形部位。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即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绘制方法主要是了解性的内容,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地理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时知识特别抽象,只有借助幻灯片将知识具体化,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并且要灵活运用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独立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理部位、坡度情况。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6、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准备 PPT、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 8.教学过程设计

1、入 同学,上前我来共同来看一首,首是《西林壁》中两句“不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首?? 2、入新 生活:了解等高的制方法 (1)幻灯片演示制的方法。 (2)学生制的方法、律。 (3)等高地形的投影有什么特点。学生 活:坡度 等高稀疏——坡度等高 稠密——坡度陡 生活:等高地形上的各地理部位。 1.山——中心数高 2.山脊——等高凸向数低的地方(利用切法) 3.山谷——等高凸向数高的地方(利用切法) 4.鞍部——两山相低洼的地方。 5.陡崖——几条等高重合。 9、作 1.堂,幻灯片。 2.后作,高效通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学会应用地形图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图的判读“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图形来展示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与方法。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能识别 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3、学生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演示等高线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 剖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和五种 地形形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区分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学课本、等高线地形模型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学探究法、模型演示法等 【教学板书】 学会应用地形图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地形图就是把我们所看到的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通过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的地形图描绘在平面上。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判断地势高低:这主要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来判定。数值大的,地势高; 数值小的地势低。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判断坡度大小: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差距是相等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高线相互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山峰: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初中地理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教学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活动2【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课本,理解概念。 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把我们制作的高山、平原、山谷等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五、评价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 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 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 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 米, 请你解释原因? 1. 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

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 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 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 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一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 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 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 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看看地形剖面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课件展示制作过程)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