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作者XXX

【摘要】“自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新媒体,在网络传播地位日益凸显的今天,研究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对加强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的认知具有多层面意义。通过对自媒体的定义、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分析自媒体传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给出促进企业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微博、微信优缺点

在社会主义新闻体系中,新闻宣传工作被比喻为党和人民的口舌,这个比喻不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在过去,新闻传播仅由媒体人来担任,不管是国家政务信息,还是黎民百姓的生活情况、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是由电视、报刊、电台等权威媒体进行采制和传播,新闻宣传工作就好比是党和人民的口舌,代表党和人民发表心声言论。进入21世纪之后,在网络技术的推进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这个局面,在自媒体上,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如此巨大的改变对新闻传播带来了的是利还是弊,值得每一位企业文化传播者应深入探讨的。

一、自媒体定义及发展现状

(一)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又称为公民的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属于网络新媒体的一种类型,其具体含义指的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访问网络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身的新闻或者分享个人的真实看法、生活片段的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作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将“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单来说,自媒体就是公民通过网络终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最常见的自媒体有论坛、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等。

(二)我国自媒体发展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表达个人观点、曝光社会事件、推动热点事件发展,甚至还可以参政议政,网络社交平台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舆论监督力量,这也意味着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当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自媒体社交模式非微博莫属,我国的微博诞生于2009年下半年,短短的三年多里,微博已经发展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舆论传播工具,同时也是最具优势的信息传播渠道。当下很多热点新闻事件都是先在微博上传播,引起广大网民关注,进而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才开始跟踪报道。微博在我国起步虽然晚,但像新浪微博在短短的几年间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传播活力和影响力的自媒体平。

二、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分析

(一)自媒体传播的优点

1.用户粘性大,传播影响力大

像微博、微信这种自媒体平台的诞生,让网民进入了“织围脖”、发微信的时代,因为具有很高的分享性和互动性,网民都喜欢在微博、微信上发布身边的事情或者围观吐槽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微博、微信几乎成为了很多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去人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收听新闻,但是现在的人们通常是刷微博、微信,查阅当天的热点新闻。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微博、微信入住到了很多网民的手机中,用手机玩微博、微信成为了一大新潮流,通过手机玩微博、微信,不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走在路上、坐地铁、坐公交车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人们都低着头看手机,过去这些零碎的时间人们可能会发呆无聊,但现在人们更多地在自媒体平台上浏览信息、分享信息,可见自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此外,参与自媒体平台注册的用户多,覆盖人数广,每天的浏览量大,从而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影响力。在传统媒体中,只有权威媒体才能参与传播,人们在接收到媒体传播的信息后,只能跟身边的人进行口头传播,这种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传播影响力也远远不及自媒体。在自媒体平台上,只要有热点新闻发生,广大网友纷纷进行转播和热烈评论,迅速扩大传播范围,达到一种“引爆全网”的传播效果,可见自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

从我国自媒体平台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微博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舆情的集散地,汇集了各界的权威人士,特别是名人微博、政务微博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推

动作用,为自媒体传播凝聚更为权威性的声音。

2.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自媒体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其覆盖范围不仅局限于在全国,甚至跨出国门,覆盖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种覆盖范围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不管是报刊还是广播电视,都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如某一地区的报纸只会在特定的地区进行发行;某一个地方的电视台如果不上卫星,只能在本地进行传播,即使上了卫星,传播范围也只是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的电视台能够跨出国门,但传播空间还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自媒体建立在互联网上,信息一旦发布,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段,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浏览到信息,传播范围非常广。

在传播速度方面,自媒体也拥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速度。在新闻的国度里,一切信息传播都要与时间赛跑,谁能够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事件,谁就能够拥有传播的优势。自媒体的传播完全突破了传统传播的方式,传统媒体的传播需要新闻记者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后才能传播,但是在自媒体时代里,在新闻记者还没有获得爆料之前,亲眼看到、听到的网友就通过自媒体渠道对事件进行了传播,等到新闻记者收到信息赶到现场时,新闻事件已经在全网传得沸沸扬扬,如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第一时间传播地震信息的往往不是媒体,而是身在事件中的网民。自媒体不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件进行传播,而且还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扩大传播。以前新闻事件爆发后,其他地区的人们可能要过一两天才知道这个事件发生,但是现在只要有手机可以上网,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人们就可以接收到有关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3.“微博问政”提高我国舆论传播水平

政务微博是自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开创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局面,特别是“微博问政”获得了民众一致好评,促使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加入到政务微博的队伍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调查《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是新浪政务微博数量上升的高峰期,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达到了18132个,到了2012年突破了6万,增长率高达231%。随着政务微博活跃度不断上升,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并推动“微博问政”逐步深化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

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前,舆情公关、舆论引导都由传统媒体单方面进行,完全不考虑民众的真实想法,但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民众言论自由得到了最大发挥,同时也促进民众参与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监督中。为了如民所愿,政府办事透明度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博公布信息,比如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民众希望可以了解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政务微博进行实时播报。在近几年的两会上,很多政务微博就开通了“两会声音”话题,其中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对两会的报道引来的转发和评论最多,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启动拟不再保留铁道部”的播报中引起了网友热议,从而也反应了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化上取得了与民互动的作用。

(二)自媒体传播存在的缺点

1.网络语言环境存在语义障碍,易误导受众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为了接近网络风气和迎合网民的口味,往往会改变传统的语言风格,在报道中大量采用网络流行语,希望改变传统新闻报道的严谨刻板形象,以此拉近与网民的距离,增加微博的互动性和人气。但是网络流行语并非人人都懂,只有一些经常使用互联网的网民才能体会其中的意思,如非常流行的“屌丝、高富帅、白富美”,很多媒网友在发布微博时,经常会带有这些流行语,连一些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也大量含有“屌男、屌女、高富帅、白富美”,一些不懂“屌丝”是什么意思的网友会非常苦恼,以为“屌丝”就是穿丝袜的意思,而“屌丝男、屌丝女”就是穿丝袜的男女,按照这样的理解去看新闻报道,就会存在很大的歧义。其实屌丝指的是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青年男女,带有一种自嘲的意思,“高富帅”指的是长得高长得帅而且又富有的男性,“白富美”跟“高富帅”是同义词,指的是长得白长得漂亮而且有钱的女性,如果不懂得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受众很容易被误导。

2.传播失实现象普遍,成谣言“重灾区”

在过去,传播权掌握在权威媒体手中,在进行传播之前会对信息进行合适校正,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后才能向公众进行传播。但在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拥有传播权,网民在对信息进行传播之前,不会进行核实校对,在尚未知道信息是否真实的时候就进行传播,而且个人传播不用经过任何审核,很容易引发谣言。如

2013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张艺谋超生事件,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张艺谋有7个孩子,这一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多数网民不管是真是假就纷纷进行转播评论,导致事件愈演愈烈,甚至连计生办都被牵涉到其中。可是这件事到底是否属实,大家都一头雾水,但大多数民众都把所有矛头指向“名人可以超生,计生办不管”的焦点上,让不明是非的网民跟着闹,这就严重歪曲了新闻传播的本质。

3.监督薄弱,易造成群体事件

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有利也有弊,当谣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时候,很快就会散播出去。而且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舆情公关机制落后,一些不满的群众经常会借助微博散发谣言,谣言一旦被广泛传播,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严重时还会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如在2012年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一些人借着爱国的名义在微博上散发谣言,呼吁民众到街上打砸抢日本制造的产品。在这个敏感时期,这些谣言很容易蛊惑人心,在谣言的推动下,一些民众失去理智,集体上街游行、打砸抢,这看似在表达爱国热情,但其实是在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自媒体平台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管理缺失的状态下,自媒体传播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推动我国舆论传播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在缺乏监管的状态下,也会给舆论传播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威胁。

三、促进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的建议

随着自媒体舆论平台作用逐渐扩大,给舆论传播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在网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自媒体平台及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负责部门应该意识到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如何更好地促进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主管部门需要提高认识。目前,很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自媒体传播的力量,等到舆论危机发生时,才匆匆忙忙采取强制手段,如让新浪、腾讯这些自媒体平台强制禁止发言和评论等,这种强制措施虽然能够禁止谣言传播愈演愈烈,但会引起民众的不满,让事情更加恶化。所以,亡羊补牢不是引导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的杀手锏,企业主管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并端正态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事务微博建设,努力参与到舆论传播的队伍中,正确引导舆论传播;另一方

面要建立舆论危机预防机制,出台相关的舆情管理体系制度,大力打击散布谣言的不法分子。

其次,自媒体平台要建立企业负责监管机制,网民需要通过自媒体平台才能对信息进行传播,自媒体平台就要把好这一关。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谣言的传播源,在谣言还没有扩大传播之前,将之扼杀在萌芽中。而对那些已经扩散传播的谣言,要建立应急机制,及时发布公告澄清,尽早还网民一个真相。

综上所述,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在传播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但传播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而且还能提高舆论传播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自媒体问政,推动企业加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传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因为自媒体处于监管薄弱的网络环境中,新闻传播失实、谣言散布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加快完善企业舆情监管机制,才能促进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兵.自媒体文化建设的自律与自净[J].网络传播,2013(8).

[2]曹宇.自媒体博客中自由与控制的博弈[J].新闻爱好者,2011(5).

[3]闫思齐.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优势和局限[J].新兴传媒,2011:56-61.

[4]宋晨宇.微博的传播特征与舆论引导策略[J].今传媒,2011(12):42-45.

[5]陈琚.浅论自媒体时代的微力量[N].大江周刊?论坛,2011(10).

谈谈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谈谈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周易》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中国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现今国人信仰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来重塑国人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守不住自己传统文化精神的国家注定是不能强大的,只有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净化国人的思想,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屹立在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感悟孔子 很荣幸能在大三上半学期上中国文化概论,在上复杂的专业课之余享受这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无不令人惊叹,发人深省。其中在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孔子这一人物,有时早上起床后会响亮地诵读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初似懂非懂,但想必这些语句讲的内容必是十分有道理,从那时起我对“子曰”里的“子”已经开始萌生出敬意。由于高中开设了论语这一科目,让我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孔子。《论语》中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细致的刻画,让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的“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关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孔子身处乱世,可谓生不逢时,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得不到重用的命运。在课堂上观看《孔子》这一电影中就有形象的画面。孔子在挣扎之后也认清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发扬儒家文化。值得庆幸的是,孔子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一大批心爱的弟子誓死追随。常年的朝夕相处,让孔子与弟子间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刻,因此在子路和颜回这些心爱的弟子去世后,孔子痛哭不能自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人留恋其中,惊叹不已。虽然我对孔子的理解不是十分深刻,虽然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希望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谈谈你的缺点

谈谈你的缺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在很多公司面试求职者时,HR会突然问出一个问题,就是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或者是你认为你有什么缺点? 当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没有经验的朋友可能就会,脱口而出,把自己的所有缺点都列出来了,求职者可能觉得,HR可能在考察自己的诚实,或者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但是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这个问题还在考察你的性格是否合适公司文化。在投资、银行、咨询这类主要人打交道的行业里性格还是很重要的。金融行业面试基本是由该岗位未来同事和上司进行的。这种面试技术性强,行为问题主要考察就是你是否真心想做这个工作和你性格与文化是否相符。所有答案都应该围绕这两点组织(即每个经历都应回归到你通过这个经历学

到什么该职位所需关键技巧,这些经历为何让你想做这个工作,和该经历体现出你什么样的个人风格)。对这个问题因为好的回答而留下好印象很难,关键是避免留下坏印象。 这个问题企业问的概率很大,通常不希望听到直接回答的缺点是什么等,如果求职者说自己小心眼、爱忌妒人、非常懒、脾气大、工作效率低,企业肯定不会录用你。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地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有的人以为这样回答会显得自己比较出色,但事实上,他已经岌岌可危了。企业喜欢求职者从自己的优点说起,中间加一些小缺点,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突出优点的部分,企业喜欢聪明的求职者。 面试问题回答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

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以下要点要注意: 1)避免谈非职业缺点,比如有感情洁癖,挑食,不擅长陪女友逛街,做饭经常做糊。 2)避免避重就轻,谈一个算不得缺点的缺点。比如熬夜会困,或者待人接物太客气,投资思路太保守,千万不能说一个对应聘职位来说是硬伤的缺点。 3)避免谈到致命弱点,比如脾气怪异不喜欢合作迟到早退等。 4)避免谈到无法改善的弱点,比如我算数必须用计算器,我脑子不好用看书不理解。 5)说出缺点后应该谈谈你正在或将要如何改进这个缺点

谈谈对教育云端化的理解

谈谈对教育云端化的理解 21世纪是信息主宰一切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膨胀将触角深入到更广阔的领域——在教育领域,云计算为未来的教学方式,提供了革命性的发展思路。 1教育的革命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革命,是指在教育领域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交叉融合,产生一种快速攫取海量信息资源、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新型教育方式,从而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就是人脑不断获取信息、认识未知的过程。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信息化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缘于信息领域的变革。从根本上看,教育云化应当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1)海量的高质量信息资源。互联网近乎无限的容量和富有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功能,确保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可以得到共享。 (2)高效的信息传播。信息的传播效率在任何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此效率的高低将决定信息从产生到被分发、再到被获取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社会资源。基于网络的高速、准确的信息传递功能,无疑会大大节约信息传播的成本。 (3)平民化的信息成本。让每个受教育者接受平等的教育权力是教育界永恒追逐的目标。Web2.0时代的远程教育模式,其硬件平台的无关性将极大降低运行成本费用,使得网络浏览器窗口前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条件接受平等教育。 (4)互动的信息交流。有别于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未来的信息化教育推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成长为具有探索求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3云端教育的前景 基于上述云计算的思想,不难想象到: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获取所要学习的一切知识。这将是教育技术在信息科技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用户是否拥有计算机已不再重要,也不需要在电脑中安装大量的软件,只需要接入到提供“云服务”的教育机构即可。显然,“云端教育将改变传统以人为节点、以教室为平台,以书本为存储介质的教学模式,最终改变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分享文化内容和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云端教育将实现一切皆服一切皆在线的全新信息化模式。 云端教育可以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提供灵活、开放、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学习形式,同时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一直起色不大,成为了制约中国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十八大政府报告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吹响了新时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想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脉搏,首先需要对中国文化的现状加以了解,发扬长处,克服短处,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文化方面的需 求,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文明,负责的大国形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不足,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不足。 这一点在中国的影视业中尤为明显,遍观中国这几年比较有影响的几部大片,类似于《英雄》,《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影片,总是摆脱不了宫廷片,历史片,武打片等范畴,尤其是《笑傲江湖》,《龙门客栈》等电影的一再翻拍,更是将这一问题反映的淋漓尽致。 不光是电影,连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春晚缺乏创新性的言论在这些年中被提了好多次,许多青年人反映春晚越看越没意思,固定的套路,不变的人物,较少的参与度,使得春晚的可观赏性越来越差,而与之相对应的山寨春晚却越来越红火。不得不令我们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二、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是一直困扰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思想性是文化发展的软件,那么技术和设施就是硬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要技术的支持,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以前被称为改变世界的发明,正是由于他们使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而在近代,技术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短缺却成为了制约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举个例子,现在人们看电影时十分热衷于3D电影,但是中国的3D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应用也并不广泛,当外国的电影以火爆的场景,绚丽的特技,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牢牢吸引住中国观众时,中国电影市场却无法及时挽回观众,长此以往,必将为外国的文化侵略创造条件,影响十分深远。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如何巧妙介绍自己的优缺点

如何巧妙介绍自己的优缺点 [国家公务员网在线咨询]来源:本站原创发布:2007-6-1 [打印本页] 评析:“关于考生自己”是公务员面试常见题材。“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能不能体现出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是素质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自己的评价中,首先要充分肯定自己,这样可以充分突出自己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也给考官们一个坚定、自信的良好印象。但是,要切记:在对自己评价的表述中要真实,不能虚假。考官一般都是人力资源或人事组织部门的专家。在面试之前或面试之中,根据掌握的信息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应试者的能力特征。如果应试者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达到求职目标而夸夸其谈,可能会适得其反。在任何一场面试中,品格特征是考官们最为看重的。如果失去了真实,应试者努力也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在对自己的评价中,要注意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最主要的是把肯定和炫耀区别开来。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在谈及缺点的时候要概括集中,不要出现过多的缺点描述,过多的否定自己,明明是谦虚,也会影响考官的判断。谈及缺点时,除了说明现已清醒地认识到了不足,要特别着重表明有改变缺点的信心和方法。在对自己的评价中,不要泛泛而谈,最好用事实说明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1、你认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你认为你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该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答,以下是几种优点与其所对应的工作,供考生参考。 第一,性格内向,办事认真,适合做文秘、财会工作; 第二,性格外向,善于交际,适合做公关、营销工作; 第三,勤奋好学,善于总结,适合做教学、科研工作; 第四,责任心强,善于助人,适合做服务、保障工作; 第五,公正无私,处事公道,适合做执法、行管工作; 第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教育云平台总结

教育云平台总结 首先我代表连珠山镇中心学校近700名师生对大家的道来表示感谢,感谢给我们这个接受检查指导的机会,希望各位领导大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连珠山镇中心学校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与历史的学校,上世纪50年代发出不扫除文盲死不瞑目的全省特等劳动模范杨景云老先生、八十年代因发明投影仪叠加器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张昆山老师、九十年代先后获得省优、国优的栾丽霞老师,八九十年代被原国家教委广泛宣传推广的音体美跨校授课经验等都出自这片土地。当然连珠山教育的发展也没有摆脱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于政策把握、领导决策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才的流失,在世纪交替的20多年里,连珠山教育的发展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有辉煌的历史,也有停滞和倒退。2009年9月,我来到这所学校,听到原小教部李丽君主任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的老师眼睛里缺少光芒。是标准化学校创建过程、是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是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确立、是教师绩效考核等新的管理机制的实施,给这个集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才有了今天的变化。 都说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我们又国家提出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要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

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咱们鸡西、密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多次发文指导,我们单春成局长、孙长山副局长亲自上阵辅导,使我校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我们2009年制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学校发展的现代化的方针目标。 一、确立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助推学校发展的动力,以网络研修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要想老师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参与网络学习必不可少,要想老师积极参与,领导必须走在前面,一要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二要校领导带头跨越 专业门槛成为信息化内行。在研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领导班子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是带动我校转变低效落后困局,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前沿抢占先机,校长、教学校长、教务处成员、骨干教师要带头先行一步。 当时对领导提出:不懂信息技术的校领导今后就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要么转变要么转岗;我们从校长到副校长,要求老师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做到,领导的学习空间在各个学习平台上都排在前面;对老师则采取约束与奖励双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一)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干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

浅谈云服务在教育行业应用

浅谈云服务在教育行业应用 来源:华栖云官网 从云计算概念出现以来,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就受到了各国政府和技术人士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包括可汗学院、谷歌Classroom、Office365等。这些平台利用网络传输的便携性,帮助大量学习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云教育的提出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然面临着教育设施不均衡,师资力量不完善的问题。为推进我国教育在云计算方面的应用,教育部在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2年)》中明确提出采用云计算服务模式,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效益化、优质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

云计算如何应用于教育行业 基于云计算搭建的云教育本质上是以实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共享、高效便捷学习、降低学习成本、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当今互联网云技术实现的新兴教育平台。 通过云计算打造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打破教育的信息化隔阂,成为一个供学校、教师、学生拥有的一个可用、平等的平台。面对“教育的不平等”问题,云计算的介入能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进一步降低学习的成本并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云教育的优势 一个符合教育系统的云平台能够打造适合教育的视频、声音、师生交互、课后反馈等的信息闭环。传统教学方式中,大课堂授课能使优秀的师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也将造成师生反馈,或者学生间反馈的极大降低甚至没有。相反,小课堂授课虽然加强了交互反馈,却极大的限制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因此,通过云计算打造一个统一的、多样化的平台,让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相关人士等都能进入该平台,扮演不同角色,并通过计算机的信息记录等进一步发挥云计算能力,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加以分析、推演,并进行良好的用户画像,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提升教学质量。

浅谈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 摘要: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润、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中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及发展史,并就当代社会上的一些文化现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及判断,尽自己个人所能向社会诠释什么是优秀的、有底蕴的中国文化,努力营造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主义社会。关键词:中国文化、塑造发展、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从小我们就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慢慢成长,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学校里学到的一些关于古代儒家文化对人们思想及言论的要求,还有与人相处过程中文化的体现等等。可以说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真的是无处不在,因此适时的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自身的性格塑造也有很大帮助。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宽泛,涉及的层面很广,不同的人都会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知的观点和见地,从遥远的古文化到林林总总的现代特色文化,它的发展成长历程是漫长而悠久的,期间新生出来的文化氛围与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都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中国文化发展的简要历程: 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大家思想流派,像我们熟知的儒家思想,道家、佛教思想等,他们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其中的儒家礼学在中国的思想界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从先秦的孔、孟、荀、韩、汉代的董仲舒、班固、宋元明清,他们都十分重视礼学的发展,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长期的潜移默化,所以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伦理观念和精神力量,以至于到现在这种影响还是深入人心的。但是礼学思想的禁锢作用和十分严格的政治等级制度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如对于外来科学及思想文化的排他性使得中国为文化在其发展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中国文化能绵延至今正是因为它不断的学习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善于接受和消化外来文化的优良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一次次质变以后,已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文化开放的基石,从此它便进行了跨越式的发展,先后形成了京都文化、港台文化、岭南文化、环渤海文化等不同层次的文化网络,其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整体的进步与提升,19世纪末,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文化又注入了些新的活力,终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在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实践的相互交融中,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又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的出现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中国各民族文化也纷纷呈现出独具一格、具有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形式,到现在大家去各种各样的地区游玩都会感受到异族他乡的独特文化意蕴。 二:对身边一些文化的感受与认识 中国传统节日也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总是对过节有一种很开心的期待,春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并且每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述题

( ( (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本质)是什么?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 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的文化? 与自然相对,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 的独特生存方式,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又称“大文化”。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 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 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 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4、什么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 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5、什么是中国文化?它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 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中华民族是中国 文化的创造文体。基本内容有: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 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四、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完备深刻 的道德伦理。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指 6 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 年)时期的中 国文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商周至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是怎样划分政区的? (1)商周:商朝开始在王室以外地区分封诸侯,世袭统治权。西周实行了“封邦建国”,“受 民受疆土”的典型分封制。 2)秦朝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全国。 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 行制”。(3)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总的来看,秦汉及魏晋南北 朝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有何影响?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 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 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3、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 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地理条件过于优越。因为在本文近代文明兴起之前,中国是东亚乃 至当时全世界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无求于人。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概况如何?

教育云平台心得体会

襄阳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枣阳二中龚建敏 为了贯彻落实《襄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和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及教育云平台等文件精神,按照襄阳市、枣阳市统一要求,我参加了教育云平台襄阳市校长培训班,经过培训,我有如下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计算机出现时,就是8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进入学校时,人们就说教育要发生革命了,到现在快20年了,革命也没发生。学校买了那么多计算机,利用率却不高。计算机课倒是排得满满的,但是用它干什么?学打字、学语言。结果计算机没有对学校教育模式产生任何影响。这不是革命,买了机器都是浪费,这个现象必须改变,而且要真正迅速改变。其它领域信息革命几乎都发生了,现在办公室都是自动化。还有影视界,小时候看到的屏幕上的天空是人画出来的,现在全部是电脑三维动画。军事上,海湾战争就是电子战。各个领域几乎全部都信息化了,虽然信息化的程度不一样,但都比教育快。为什么教育落后?现行体制僵化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设备的配置、教育资源的运用等,这些都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点是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性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进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教育要想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突破口就是教育信息化。 二、校长如何适应新形式,尽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 在培训过程中,听了专家的讲解,对于信息时代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襄阳教育信息化的思路以及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也使我个人对教育、对教育信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信息化如何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年方面着手: 1、抓硬件配备。 目前,高中学校的硬件的配备已落后于义务教育阶段,虽然,我校在05年建了多媒体教育系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已跟不上形式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电子白板运用于课堂以后,使得学生、教师与多媒体课程之间的互动变得可能,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因此在硬件配备这一块,我们要逐步的更新,争取每年拿出一点资金更新我们的设施设备。 2、抓教师队伍培训。 一是抓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高中教师往往因为高考的压力,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这个观念要转变,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