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 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 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 1 名正高、 1 名副高和 2 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 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 至少有 1 名执业医师、每台CT 至少有 2 名执业医师、每台MRI 至少有2 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 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 至少 1 名技师、每台CT、MRI 各至少有 2 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 4 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 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 名应具有中

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 1 名医师)。至少应有 1 名副高、1 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 1 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 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 台心电图机配备 1 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 3 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 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 1 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5%,房屋应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

(二)根据国标GBZ130 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单管头X 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 平方米,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 4 米。双管球X 射线机房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 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 4.5 米,CT 机房使用面积不小于30 平方米, 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 米。MRI 机房不小于80 平方米。以上每个机房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所有机房建造前必需通过环境检测,X 射线和CT 机房符合辐射安全要求。

(三)每台超声诊断设备使用面积不小于20 平方米。

(四)心电图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 平方米。

(五)候诊区大于150 平方米,包括受检者等候区、更衣室(处)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处)设在检查室内,做好受检者隐

私保护。

五、分区布局

(一)影像诊断功能区。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登记及候诊区、检查区

(包括X射线摄影室、CT 检查室、磁共振成像检查室以及超声、心电图室,CT 室或MRI 室附近设放射科专用注射室和观察室等检查辅助用房)、试剂和耗品保存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包

括诊断报告室、读片室、影像专家门诊室、远程会诊中心以及医生值班、办公、更衣和盥洗等用房)等基本功能区域。

(二)辅助功能区。医疗费用结算,以及药剂和消毒供应室等。

(三)管理区。

病案、信息、器械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部门。

六、设备

(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数字X 射线摄影系统(DR) 2 台、16 排CT 和64 排及以上CT 各 1 台、1.5T 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 台;超声 3 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 2 台。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

(二)急救设备。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CT 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三)信息化设备。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生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 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七、规章制度

建立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影像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各项影像检查的操作规范、放射科危急病报告制度、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远程会诊中心规章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以及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受检者紧

急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抢救预案。机构人员必须参加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流程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并有记录。

八、其他

(一)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 号)。

(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5 公里范围内必须有具备急诊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并签订救治急危重病患的医疗服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保障随时转诊。

(五)长期承担其他医疗机构影像诊断任务的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所开展的各个项目应接受省级以上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组织的质量评价,保证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六)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检验的影像诊断中心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保障相应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及时性。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关于筹建XX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关于印发XX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X发改规划【2010】1207号文件精神,为加强XX市医疗资源优势整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质量”为原则,加快临床诊治技术提升,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现各医疗机构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目前计划在XX市设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使之能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优势,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总论 1 概念和目标 概念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集约化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域范围内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影像(包括其他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可供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临床、病人方便地调阅的网络信息系统。 目标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总体上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共 享。 2、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 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 质量和服务水平。

3、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 4、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 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另外能够让病人方便地 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影像检查资料。 5、实现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 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 速提高业务素质。 6、可以建立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 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等。 7、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 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项目建设原则和标准 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2、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服务”为本的原则。系统必须能够为 病人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所需信息,同时保证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私密性 和安全性,当病人授权时方可调阅和传输。 3、身份识别唯一性原则。系统建设时必须确定一种能够唯一标识本区域内 居民身份的方法。在确定本区域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方法时还要考虑更 大范围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识别的可能,即该标识应具备扩充和向上兼 容的能力。 4、标准化原则。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 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有关规定。 5、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系统除了需要与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 统,如HIS系统、医技系统互联互通外,还需要能为更大的区域系统以及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调阅接口。 6、适应性原则。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需要,同时要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 标准试行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

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一)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5%,房屋应具备双路供电或紧急发电设施。 (二)根据国标GBZ130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单管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平方米,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4米。双管球X射线机房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CT机房使用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机房内单边最小长度4.5米。MRI 机房不小于80平方米。以上每个机房有合适的控制室和配套设备辅助用房,所有机房建造前必需通过环境检测,X射线和CT机房符合辐射安全要求。 (三)每台超声诊断设备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四)心电图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五)候诊区大于150平方米,包括受检者等候区、更衣室(处)条件受限的,可将更衣室(处)设在检查室内,做好受检者隐私保护。 五、分区布局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6.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 基础篇介绍

商品名称: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基础篇(10DVD-ROM) 主讲/解说:冯晓源 配音语言:普通话 音频格式:普通话(杜比数字5.1) 字幕语言:中文 碟片数:10片 介质:10DVD-ROM 出版社: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ISBN:9787894190604 条形码:9787894190604 定价:850元 编辑推荐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内容翔实,图像清晰, 形象直观,实用性强,是从事医学影像学临床工作者 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大大推动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 的发展,促进年轻医师的成长。 内容简介 医学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诊治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我国相关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了加快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放射诊断,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系列教学光盘。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介入篇。其中基础篇主要针对住院医师的培训,该篇集中国内61位放射专业知名专家联合编制,共包括1张多媒体光盘。通过专家讲座、图像判读、自我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临床医师,特别是年轻医师可以尽快掌握放射诊断技能,该套教材可以反复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与水平。 序言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医学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诊治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但是我国相关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 了加快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放射诊断,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放 射学分会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系列教 学光盘。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 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介入篇。其中基础篇主要 针对住院医师的培训,该篇集中国内61位放射专业知名专家联合编制,共包括10张多媒体光盘。通过专家讲座、图像判读、自我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临床医师,特别是年轻医 师可以尽快掌握放射诊断技能,该套教材可以反复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与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AAA】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关于筹建RR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RR〕6号)、《中共RR省委RR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RR〕81号)、《关于印发RR省卫生事业发展“十R五”规划的通知》(R发改规划【20RR】1207号文件精神,为加强RR市医疗资源优势整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质量”为原则,加快临床诊治技术提升,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现各医疗机构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目前计划在RR市设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使之能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优势,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总论 1概念和目标 1.1概念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集约化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域范围内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影像(包括其他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可供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临床、病人方便地调阅的网络信息系统。 1.2目标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总体上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 共享。 2、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 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 质量和服务水平。

3、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 4、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 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另外能够让病人方便地 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影像检查资料。 5、实现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 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 速提高业务素质。 6、可以建立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 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等。 7、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 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项目建设原则和标准 2.1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2、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服务”为本的原则。系统必须能够为 病人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所需信息,同时保证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私密性 和安全性,当病人授权时方可调阅和传输。 3、身份识别唯一性原则。系统建设时必须确定一种能够唯一标识本区域内 居民身份的方法。在确定本区域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方法时还要考虑更 大范围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识别的可能,即该标识应具备扩充和向上兼 容的能力。 4、标准化原则。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 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有关规定。 5、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系统除了需要与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 统,如HIS系统、医技系统互联互通外,还需要能为更大的区域系统以及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调阅接口。 6、适应性原则。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需要,同时要 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预留足够灵活的数据和功能接口,便于今后扩

国家鼓励开办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必备设备一览

继制定《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对县医院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方面,均予以详细规范之后,国家卫计委也要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这一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标准、规范化管理了。 日前,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这两大文件均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而由国家卫计委组织制定的。 文件明确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政治地位”: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由于对分级诊疗作用重大,文件要求,各地卫计委逐渐推进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县级以上医院应与其建立协作关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其提供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鼓励其走向连锁化、集团化。 在设备配置上,文件明确,一家符合基本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至少配备: (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电图仪2台。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职业防护物品。 (二)急救设备。每个放射检查室都必须配备符合要求并有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用品及基本抢救设备,CT检查室内必须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相关药品。 (三)信息化设备。具有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医生诊断工作站,具备PACS/RIS系统和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附件: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与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与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她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与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

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与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与消毒供应室的,应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Word文档仅限参考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6.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诊断学4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1 医学影像诊断学 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64 学时适用)医学影像教研室 2019. 08 目录课程介绍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头颈部影像呼吸系统影像循环系统影像肝胆胰脾影像胃肠道影像泌尿及生殖系统影像骨肌系统影像介入放射 2 医学影像学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学英文名: Rad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必修课学时: 64(大课讲授 32,习 32)学分: ?二、教学团队教学单位负责人: 余建群,主任医师, 85423155, cjr. yujianqun@vip. 163 课程负责人: 余建群课程秘书: 黄子星, 85423360, zixinghuang@hotmail 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检查注意事项,各种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治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学会观察各种影像,熟悉观察内容与分析步骤,了解 1 / 20

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和诊断原则。 3、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各系统 常见病的典型影像表现。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 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引导其树立 人文关爱意识;促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四、教学计划表六、教材 1、《医学影像学》(八年制),金征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年第二版(8 年制使用) 2、《医学影像学》,周翔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8 年第一版(非 8 年制专业使用)七、主要参考资料 《实用放射学(第 3 版)》,郭启勇,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影像解剖学》,(丹麦)彼得弗莱肯斯坦(丹麦)特雷纳詹 森,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3 《人体断层解剖学》(研究生教学 用书),刘树伟,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八、成绩评定成 绩构成成绩比例 60% 考核方式笔试图片考试基础理论 知识阅片能力 20% 平时见习测验 10% 机考(见习)学习态 度、纪律 10% 观察(带习教师) 4 一、总论一、知 识点与教学要求 1、了解内容: Know: the general statu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了解: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2、熟悉内容: Be familiar with: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

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医学影像科检查经过流程及其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影像诊断复习题--2017届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共80道) 1.相对于X线摄影图像,CT图像的优点在于( ) A.灰阶图像 B.断层图像 C.无辐射损伤 D.空间分辨力高 2.影像学检查征象与疾病对应有误的是() A.半月综合征-溃疡型胃癌 B.“灯泡”征-肝血管瘤 C.双管征-胰腺体部癌 D.“牛眼”征-肝转移瘤 ☆3.下列头于CT值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 A.CT值反映了物质的密度 B.CT值反映了物质内水的成分 C.CT值是物质密度的绝对值 D.不同的机器产生的CT值不同 ☆4.窗宽为300.窗位为20时,其CT值显示范围为:() A.—170~130 B.—150~150 C.—130~170 D.0~300 5.磁场强度单位是:() A.伦[琴] B.戈[瑞] C.特[斯拉] D.帕 6.MRI组织参数,不包括:() A.质子密度 B.回波时间 C.流空效应 D.T2值 E.T1值 7.下列MRI检查禁忌证,哪项不对:() A.有心脏起搏器 B.有碘过敏史 C.幽闭恐惧症患者 D.有心脏监仪者 8.肺野九分区中,中下肺野分界为() A.第2肋骨前端下缘水平线 B.第4肋骨前端下缘水平线 C.第6肋骨前端下缘水平线 D.肩胛骨下角水平线 ☆9.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是() A.沿纹理分布斑点.斑片状阴影 B.叶.段性肺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 C.肺内厚壁空洞并液气平面 D.肺内“三均匀”的小结节灶 10.Ⅱ型肺结核是指() A.原发性肺结核B.继发性肺结核C.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结核性胸 11.胸片上所示的密度减低阴影是指病变密度低于() A. 肺组织 B. 胸大肌 C. 胸壁软组织 D. 肋骨 ☆12.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的结构是() A. 肺动.静脉B神经C主支气管D肺组织 13.构成右肺门角最主要的结构是() A、右上叶下后静脉干和右下肺动脉B. 右中叶静脉和右下肺动脉 C. 右主支气管和右下肺动脉 D. 右上叶下后静脉干和气管 14.胸片上双侧肺门影增大可见于() A. 大叶性肺炎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D. 法洛四联症 15.最易出现空调内液平的病变是() A. 浸润型肺结核 B. 急性肺脓肿 C.慢性纤维空调型肺结核 D. 肺囊肿合并感染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核医学治疗。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医学影像科临床教学工作。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第1~6个月,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其中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2个月。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 第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其中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组7个月,介入组1~2个月,超声科3~4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放射影像诊断专业应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5个月,胸部、腹部各2个月;酌情安排在放射影像技术组的轮转,可在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的各小组时间内各安排1周,或集中安排1个月,时间在各小组时间内减除; 第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

医学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重点 呼吸系统 胸部阅片的内容和顺序 ☆胸廓(胸壁软组织与骨骼结构) ☆胸膜 ☆肺和支气管 ☆纵隔 ☆膈肌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 ☆慢性感染致管壁破坏 ☆管腔内分泌物淤积致不完全梗阻,管腔内压力增高 ☆肺不张与纤维化对管壁的牵拉 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首选薄层、高分辨CT,平片可作参考,支气管造影己被取代 ☆CT上扫描平面与支气管长轴平行时管腔扩张、管壁增厚增行排列呈“双轨征” ☆CT上扫描平面与支气管长轴垂直时出现“印戒征” ☆充满分泌物的扩张支气管呈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囊状扩张的友气管呈葡萄状透亮影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充血期平片可无阳性发现,CT上呈毛玻璃样影 实变期(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与肺叶一致的密度增高影,可见支气管气像,CT可见同样改变 消散期实变影密度逐渐降低,呈不均匀斑片影,两周内可吸收 支气管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病变多位于肺野中、下带 ☆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散在的、边缘模糊斑片状影,沿支气管走行,可融合成大片 ☆斑片影之间可见泡状透亮影 ☆平片、CT表现类似 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网织结节影、肺纹理增粗,交织成网并伴小点状影 ☆双肺广泛性分布,肺门区及中下肺野为著 ☆肺门周围炎,肺门密度增高,边界模糊 ☆HRCT: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伴磨玻璃样阴影 肺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要点: ☆炎症期(急性化脓性肺炎)大片斑片状状致密影,可侵犯一叶大部或一段 ☆脓肿形成期实变中心形成脓肿与渗出,实变区共同构成“阴天的太阳”,与支气管沟通则脓肿中有气-液平面 ☆慢性脓肿边界清晰的厚壁脓肿、单房或多房,有或无液平 ☆CT增强检查脓肿壁可强化肺结核病变呈现进展、恶化的病理改变: ☆干酪样坏死 ☆液化及空洞形成 ☆血行或(和)支气管播散 肺结核病变呈好转、愈合的病理改变: ☆吸收消散 ☆纤维化、纤维包裹的钙化 ☆空洞瘢痕性愈合 ☆空洞净化 我国现行结核分类: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急性亚急性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肺外结核(Ⅴ型) 原发型肺结核(Ⅰ型)的原发综合征是指: ☆肺原发灶边缘模糊的片絮状高密度影,多位于下叶下部或下叶是部 ☆结核性淋巴管炎条索状致密影自病灶引向后门 ☆结核性淋巴结炎肿大淋巴结呈结节影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的特点: ☆急性:“三均匀”表现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 ☆亚急性和慢性病灶大小不一、密度不同、病灶分布不均,不同病理改变的病灶混杂共存 继发型肺结核(Ⅲ型)的主要病理改变及影像特点: ☆渗出性实变:上肺野边缘模糊的片絮状影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与肺叶一致的大片高密度影,内有多发虫蚀样空洞,同侧或对侧空洞或干酪性病变共存是其特点 ☆小叶性干酪性肺炎:分散的小片状高密度影,与同侧或对侧空洞或干酪性病变共存是其特点 ☆结核球: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高密度影,边缘多光滑,内有钙化和小空洞,周围常风卫星病灶是特点 ☆晚期改变:厚壁空洞,广泛纤维化、胸膜肥厚、支气管扩张 肺癌的组织学分型: ☆小细胞癌 ☆非小细胞癌:鳞癌腺癌复合癌大细胞未分化癌 肺癌依生长部位分型 ☆中心型发生于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 ☆外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 ☆细支气管—肺泡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 肺癌的生长方式: ☆管内型 ☆管壁型 ☆肿块型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4.17. 5.1C3 会泽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一、申请单 (一)普通照片: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并加填原X线号码; 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④需用碘剂的检查,需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 (二)CT检查: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包括CT号;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术后复查病人注明手术后时间、相关的X线、超声、化验检查等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意见,需增强者应作碘过敏试验并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 (三)MRI检查:①一般资料:按“基本要求”填写并注明病人的体重、职业及原MRI号码,门诊患者应填写患者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②MRI禁忌症应填写清楚,主要包括:心脏内有无起搏器及身体内有无其他电磁装置;有无血管夹和金属内支架;有无大的金属假体,如内固定钢板等;③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尽量详细填写;④术后复查的病人注明手术时间; ⑤与此次MRI检查部位相关的其他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CT、X线、核医学等)和化验结果,应简要填写;⑥写清楚临床初步

诊断,以便MRI医生检查前心中有数,确定检查方法及扫描序列; ⑦检查部位要清楚具体,如脊椎MRI检查,应标明以第几椎体为中心扫描。 二、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 (一)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床号、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核片日期和临床诊断。 (二)“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要具体说明,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所用的扫描序列、增强情况应描写。 (三)“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阅片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的关系、有无特征性的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字迹端正清楚,文字通顺。 (四)“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要求定位基本准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诊断学意见包括:①肯定性诊断意见;②参考诊断性意见:如考虑有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设性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