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

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

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
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

浅论中国画的书法用笔

马福龙

齐白石三代传人

中国水墨画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

王羲之在《书论》中提出:“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讲的都是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

“迟急”是讲行笔的速度、节奏的变化。

“曲直”是讲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

“藏出”是讲起笔收笔的变化。

“起伏”是讲行笔过程提按的变化。

不同书法的行笔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

书法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就神彩、韵味。故对比,变化是书法的根,神彩、韵味是书法的魂。

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

在两晋时,喜爱书法之风愈盛,对书法的研究也进一步细化、深化。在章法、结体、笔法等多方面均有许多大家的论述。如东晋卫铄的《笔阵图》首次对数种基本笔画分别提出了书写和欣赏的标准。由此可见,毛笔运用经验的积累,书写者身份的转变,书体、风格多样性发展等多种因素,促使书写者赋予“笔迹”以本体意义,最终使得书法中的笔画上升为宝贵乃至神秘的“笔法”。

东晋顾恺之明确提出绘画的笔法用笔,他在《画论》中说:“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増折。”此时的画者在用笔上已探寻到各自独特的个性风貌。同时说明绘画的笔法已由无意识到自觉的转变。书法、绘画中的笔法在审美趣味上也是极其一致。讲求运动感、节奏感,讲求运笔的力度,并由此可以表达以笔线传达书画者的情感等。从顾恺之的“紧劲连绵”的笔迹到谢赫的“骨法用笔是也”的提出,标明了线描的造型性与表现力已成为中国画基本绘画语言的方向。

因此笔法便成为中国画品评体系中极为核心的标准。他作为技巧而产生,却又演变为可超越技巧而独立存在的精神符号和审美方式,并于魔法等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绘画所独有的视觉语言体系。最终成为中国画以“笔”为核心,而不是以“形”为根本的绘画传统。

中国画常用笔法大致为六种: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和顺锋等方式。

中锋笔体垂直,行笔的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侧锋手掌向右侧偏倒、锋尖侧向左方,侧锋画出的线条粗壮而毛棘。此方法多用于画叶、

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

露锋则是把点画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等便是露锋。

逆锋运笔,笔管向右后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即枯笔露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棘的笔趣,可用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

顺锋与逆锋相反,采用托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留长,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笔法。

黄宾虹大师总结出了“五笔”之说。即平、园、留、重、变。

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

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

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伏不滑,不放诞狂野,要“如屋漏痕”。

重,即要沉着而有重量。要求“高山坠石”,不能像“风吹落叶”。即古人称谓“力能扛鼎”。

变,一是指用笔要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依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用笔要相互呼应,古人谓之“担夫争道”。对此黄宾虹的解释是:“夫担夫膊能承物,既有其力,即数十担夫相遇于途,或让左,或让右,虽彼此来往,前趋后继,不致相碰,此用笔之妙契也”。此外,运笔还要注意气势的连贯,前人提出:“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以上种种笔法,就是要求绘画者在画线时求的粗、细、直、刚、柔、重的变化,更能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是画家对大自然的苦心探索,对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的结果,它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与神,而且具有形式美的价值。

绘画中的书法用笔被历代画家一直重申,元代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题记中这样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四句诗高度概括了具体的绘画实践应当如何结合书法用笔的技巧来完成物象的刻画,并印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清代王学浩的“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也如此。经过历史的实践与沉淀,绘画与书法在基本构形语言和实践方式的共性,形成了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基本特色,并进而成为“传统”,成为“文脉”。

先师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拆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就是见笔而无笔痕的原理。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书法用笔简而言之,可概括为“四要”,即:意、力、韵、趣。

笔意:就是要意在笔先,画家在下笔时要心使腕运。以一种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驱笔墨,才能因意成像,以象表达。笔意为用笔之总要,无形之笔是死笔,画家只有在笔墨技巧中融进激情和意趣,才能使画作成为艺术,激动人心。

笔力:运笔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笔的力度感有两种内涵:一,是功力的力,即所谓的“力透纸背”、“力能扛鼎”的运笔功力。表现运笔功力有“老”、“嫩”之分。功力老到,需要长期的锤炼,才能做到“学力到,心手相应,火候到,自无板刻结三病矣”。二,是气力的力,属于用笔技巧,只要掌握用笔的方法和规律,就能做到。运气使力的方法首先是下笔的用意要有力,要气神贯注,凝神静气。然后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把全身的气劲由臂至腕,由腕至指,再由指把力注于笔端,使劲力自然透出笔端。切忌表面的剑拔弓张,火气十足。

笔韵:笔韵有韵味和韵律两种含义,韵味就是要求通过用笔的轻重、虚实、刚柔、方圆、

徐疾、顿挫等变化,求得画面的统一与和谐。如同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一个主旋律,韵律是用笔要有运动感和节奏感,和书法一样讲究线节奏,测法“如飞鸟翻然而下”,勒法“如奔马之缰”,轻如“行云流水之变动”,重如“高山坠石之势”。

笔趣:笔趣分意趣和天趣两种含义。用笔有趣,才能使观察者赏心悦目,获得美的感受,所以笔趣是使画产生形式美感的关键,用笔的意趣在于巧妙的处理用笔的生熟、巧拙、老嫩等关系,用笔熟而能生巧,美则美矣。却会流于匠气、市井气。所以笔贵在熟而后生,由熟到生,“画到生时是熟时”,才生意趣,用笔灵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于甜俗。所以用笔贵在古拙、由巧到拙,纯朴而磊落大方,乃生机趣。用笔的天趣发于无意之笔。所谓“好笔好墨偶然得”。是一种顿悟、美感突发。求笔的天趣固然和画家的才能有关,更重要的需要依靠平时的学识、修养和长期的苦功。

2014年4月14日凌晨四时于北京石景山寓所

毛笔书法的用笔方法

一、笔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地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地运行方式.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地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地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地最基本地法则规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地组成部分之一.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邕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据传有位叫韦诞地书法家,是蔡邕地学生,藏有蔡邕地《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地《笔诀》,书艺大进.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地重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那么蔡邕地《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地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地关系等多方面地内容,最关键地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地重要法宝:中锋运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地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地“笔心”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地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地,因此中间地笔毫要比两边地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地笔画呈圆润浑厚地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地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地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地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地方法使其变圆.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地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地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地笔心来地.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地方法来进行诠释.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地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地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地方向与毛笔地运行方向一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地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地不同会产生不同地质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地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或称之谓“金石气”.前者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地美.后者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路有震颤.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地美.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地线条.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地,决不是做作而成地,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做是不行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地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地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如果发现笔画地头尾是黑地,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写地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写新地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地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偏锋运笔

小学软笔书法教案

小学软笔书法教案. 书法教学计划依据本班学书法的情况,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一、教 学目标:学会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1. 掌握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2. 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和古代有名的书法家3. 二、教学安排:第一单元1课:认识基本的笔墨工具课:认识藏锋、回锋、中锋2课:基本笔画练习:横的写法3 竖的写法4课:第二单元撇的写法5课:点的写法6课:课:横折的写法7 8课:捺的写法第三单元 9课:竖钩的写法课:提的写法10 课:笔顺规则(一)11 12课:笔顺规则(二)第四单元课:笔顺规则(三)13 14课:笔顺规则(四)课:笔顺规则(五)15

第认识基本的笔墨工具一课 认识基本的笔墨工具教学内容: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毛笔。1 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3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教学重点:、掌握中锋用笔1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 的各种变化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教学过程: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1)毛笔的种类(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毛笔的构造(2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毛笔的选择(3衡量毛 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四德”圆、健”被称为毛笔齐、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4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执笔法2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 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笔管。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 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的字沉(3 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易呆扳。 4)身法——坐势、立势( 4、墨色的分类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小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低年级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计设板书 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毛笔的种类---- 笔锋、笔腹、笔根毛笔的构造----- 尖、齐、圆、健毛笔的选择----- -----擫、押、钩、格、抵。笔执法执笔发力法用腕法书写方法---- 课后反思:

国画用笔--笔法

中国画用笔--笔法 骨法用笔 这是谢赫"大法"中的第二条。"骨法"系指形体结构.包括面貌、骨骼的部位,"用笔'概指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技巧。连起来讲,是说明用笔不能脱离开形体与结构的准确性,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晋代顾恺之已经提出了骨法的要求,但他尚未与用笔联系在一起,通过今天广大国画家的实践,对“骨法用笔”方面又有了新的涵义。这是因为过去谢赫"六法"的制定是专对人物而言的,现在用这一条指导绘画,既应体现其原有的同于人的结构,又应体现用笔之骨力。在用笔方面,也比古代的线法描法,有了更多的发展,即状物写形中同时要使用笔与形体一致,不绵软、不纤弱。单从用笔的要求上,荆浩还提出过筋,皮、骨、肉的四势之说,更加丰富了不同等线之变化。 中锋与侧锋 毛笔的笔头共分三段,最关的部位是 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的为笔根。 通常绘画使用的是笔根以外具有弹性的部 位,国画一切技法变化都是笔锋与笔腹作 用于纸上的结果。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与纸成90 度,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笔线 挺拔流畅,一般使用于勾勒人的面部及衣 纹等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一边光,而笔腹的一边毛,并有飞白的效果,山水人物画在皴、擦部位上多用侧锋,画出的线有厚、重、毛的感觉。在轮廓部位上多使用中锋为佳。除了白描以外,一幅画常要中、侧锋合用,大多数画家是如此,但也有象元代画家倪云林偏爱用侧锋去画山石的。 藏锋与露锋 藏锋是为了使笔线含蓄而不露火气,有意不露锋芒,以强调某些物体的质感。藏锋的用笔有钝拙之意味。 露锋用笔是在笔画首尾处都留下明显 的笔痕,看起来锋芒毕露。藏锋和露锋,在 书法上吸取了许多经验。藏锋,采用了书法 的笔法,即在落笔时,线条当往右行的笔先 往左行,收笔时再向左缩回,于是头和尾的 锋芒裹藏在内了。 凡是按照自然书写习惯顺序行笔的,都 叫顺锋,比如画一道线,一般习惯都是由左 往右拉,要是画直线,一般则由上至下拉,

小学四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书法教学是一个不能立即见到效果的工作。但本学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孩子们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也在逐渐提高,我也在教学工作中收获了些许喜悦,现小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严格执行工作计划。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校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加强汉字书写训练,提高汉字书写、审美能力。每个学段均需要开设书法课,每班每周至少一节。于是,根据四(1)班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我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学重难点,力求循序渐进,提高汉字书写的美感。 二、结合硬笔书法教学进行毛笔教学。毛笔书法不同于学生之前学习的硬笔,但又可以有所借鉴。不同之处,毛笔是一种软笔,还需要墨、纸、砚等书写用具,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书写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兴奋不已,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不会握毛笔,墨汁滴落桌面、地板,乱扔废纸等,这些书写习惯需要重新教学。相同之处,毛笔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硬笔教学的基础,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较好,在笔画的书写解释上,稍省力一些。但并不代表笔画不必细讲,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过程也需要手把手重新讲解。 三、毛笔教学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毛笔是最能考验耐性的。原理懂了,但如何起笔、行笔、收笔是需要学生在不断摸索中寻找感觉掌握技巧。也许同一个笔画,需要十遍,二十遍,五十遍地书写才能找到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

鼓励,给学生时间,给学生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注重基本功练习,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为了突出书法教学是一门持之以恒的功课,课外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用自己的热情,认真观察,认真书写,提高了观察、书写能力。为了达到汉字美感,可以把同一个字一遍,三遍,五遍地练习。在改进中精进,在精进中不断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书法教学,学生从不会执笔到能按书法的笔画写出一些简单的像样的毛笔字,这一点是可喜的,希望孩子们保持对书法书写的热情。

软笔书法教学计划图文稿

软笔书法教学计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软笔书法教学计划 葡萄山小学孙丽芝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对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的汉字书体演变过程做到大体掌握;在学习汉字书法过程中逐渐了解并熟练掌握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和章法。克服书写中的各种不良习惯,努力使学生做到运用正确的用笔方式,逐步形成严谨的汉字结构和和谐统一的整体章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热爱祖国文字。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中小学生在书写硬笔汉字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汉字结构的不正确、不规范。由此而引发的笔法混乱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大部分时间来攻克汉字结构难关,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书法基础:书法用笔的一些特殊技巧

书法基础:书法用笔的一些特殊技巧 1、摆笔。在特大字的较长笔画中,为强调金石涩辣之味,能够在一 横行笔时,增加上下移动。在一竖行笔时增加左右摆动,但都应增加 适当的提按顿挫。 2、退笔。适用于中锋和侧锋,写大字较长的行笔可增加适当的退笔,能增加屋漏痕之感。退笔的方法是在行笔中,笔锋适当提按,断断续 续加入较小的倒退动作。 3、颤笔。用摆笔、退笔的方法加在一起,动作减少即成。 4、跳笔。写大字行、草,在一笔运行接近终了时,笔毫较干的情况下,可将笔杆略提,但不可离开纸面,使它产生一些飞白的砂笔,随 后将笔沉下收住。能够产生气势和变化,给人以内含的力量。 5、擦笔。草书偶尔用之,为造成黑白轻重,虚实枯润节奏感,笔毫 已干仍然要把已写的字或笔画写完,应把行笔的速度减慢,把压力加重,用干擦完成,收笔要停顿。 6、旋笔。在落笔、行笔、收笔的某一阶段,捻旋笔管,使笔画出现 圆浑而有变化。 7、滚笔。在一撇的行笔阶段,将笔锋略偏,按前进的方向反滚,使 之增强磨擦,造成苍劲雄奇之感。 8、推笔。如在写“散氏盘”铭文的“三”字时,为避免笔画雷同, 中间一横是由右向左推出来的。 9、拖笔。狂草的较长笔画中,为增加变化,在行笔中可偶尔变换笔锋,加入顺拖之卧笔,能产生砂毛之感。 10、槌笔。松握笔杆以笔肚槌于纸上,方法象击鼓槌,干湿不定,狂 草中之点或某些笔画的开头偶尔用之。

11、砸笔。松握笔管,使笔杆有滑动感,将吸饱墨的笔头,用力掷砸在落笔的部位,不可让笔杆脱出五指,使墨花略有绽射,然后行笔,写狂草书中偶尔用之。 12、揉笔。在写特大字时,为增强较长笔画的变化和金石味,并突出结构部分,在运笔过程中将笔锋微微揉动,如不规则地转圈,并加上提按顿挫,能使骨力透彻。

一年级软笔书法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doc

一年级软笔书法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书法 教学工作总结 七级镇中心小学 20121 一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书法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爱之愈深效果愈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法需要很好的耐性和坚强的意志,如果不能激发的兴趣,学生会很快放弃对书法的学习。我是通过如下方法去发掘教学的亮点,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的。 A、首先想法让学生信我服我,师为生范。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外,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遍临学生手中所学的帖,抓紧时间读帖和创作,对练习认真、肯动脑、进步快的学生,我都会写一张书法作品送给、勉励他们。 B、当学生进步较慢或心情烦燥时,我会播放一些古代书法名家成才故事的片子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书法作品,启发鼓励学生,陪学生渡过一个又一个的枯燥期和进步过渡期。 C、力争在校园内大面积展示学生的书法课堂作业,有些在宣传栏展出,有些装裱成框在书法展展出。让他们介绍自己临帖的经验,树立书法学习榜样。有身边的“明星”作为学习追赶的对象,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

良性竞争氛围。 D、经常带他们去参加各种书法展览,增长学生们的见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比赛经验。通过比赛证书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信心,更加坚定了对书法的兴趣和执着。 2、具体讲解书法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并让学生们简单的了解各种字体的区别,让他们知道书法的初级阶段是从楷书练起的。我觉的学习书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于是在学习之前先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教他们如何握笔,如何坐。然后利用幻灯投影仪来为大家讲解和示范具体的笔画,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而且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模仿兴趣。在讲解每个笔画的时候,我会用象形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们展示不同笔画的形态特征。比如一个点的写法像一个露珠;竖的写法像一个倒挂着的针。这样更加深了学生们对每个笔画的理解。 3、我特别强调字帖的临摹。要求同学们要按着字帖的格写,保证写的每一笔都跟字帖上格的位置一样,字的大小比例一样。强调字的各笔画要和字帖相仿,尽量要达到一致,学习字帖的用笔,每一笔都要做到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过程,注重每一笔画的大小、粗细的不同。还有搞清楚字的笔顺也是尤为重要的。 4、强调培养学生的毅力,坚持天天练字。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它肯定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练习。所以我要求学生必须天天练习。 篇二:一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书法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

中国画技法

中国画技法教案 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 中国画技法教案 越浓。中国画的笔墨的含义,已不是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中,渗透了中国画的精神。简单说来,中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而线条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中国画的书写线条的方法被称为“用笔”,中国画用水墨的方法,被称为“用墨”。第一节笔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笔锋可分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散锋数种。 1、中锋用笔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2、侧锋用笔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3、逆锋用笔将笔头倒逆而行。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4、拖锋用笔拖锋也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5、散锋用笔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 4.重,如“高山坠石”,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第二节墨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因为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不同的墨的变化形象,可分为枯、干、润、湿、漓五种感觉。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古人把用墨的种种变化归纳为如下的方法称为墨法。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1、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2、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3、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4、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5、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

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兴趣引导的研究方案

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兴趣引导的研究方案《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兴趣引导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泗阳县实验小学薛鑫鑫 一、课题的提出 清朝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智,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曾说过:“若要人潇洒,出手字不凡。”字如其人。我刚做三(6)班的班主任时就发现有不少孩子的坐姿和执笔姿势都存在着错误。而且很多的孩子写出的字迹不工整,马马虎虎。虽然有些孩子学过书法,但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半途而费。是老师没注重还是学生不感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兴趣是关键,所以,首要任务是激发兴趣,让“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而使孩子们乐于写,敢于写,持于写。 书法是文化的体现,但是学习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因此,兴趣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精辟地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摘自《历史教育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要让学生学好书法,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书法兴趣。然而学习书法对小学生来说是个枯燥无味而又漫长的过程,它与小学生好动的性格特征形成反差,没有牢固的书法兴趣,很难让学生坚持持久地练好书法。重视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积极创造活力教学,由此学生不再把书法课看作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乐事。轮到书法课,很多学生总是早早的来到书法教室,抢着先到先练。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

到:小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强化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增强了认认真真做事的责任性。 所以,小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既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相当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原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同志不止一次谈 1 到:“训练学生写好字,其功效远远超出写字的本身。”他为丹阳市荆林小学的题词:“从小练字,终身受益。”从学习中感受到,写字教学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地位,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家林散之曾这样说过:“学写字,就是学做人。”由此可见,写好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基本功。通过写字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 通过在适当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认识写字的重要性。 2(为学生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3(加强学生学写字的自信。 (二)、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对书法故事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 3(使学生知道学写字要不怕苦,不怕累。 4(形式多样的比赛。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楷书的笔法行笔

楷书的笔法行笔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山东书法老师谈楷书的笔法—行笔 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一位山东的书法老师,记得他对我说行笔,也叫走笔、过笔,是点画用笔起收之间的中间环节,也即是行笔过程。他对我说书法其用笔起、收固然关键,但是行笔也十分重要。 有一次在山东书法加盟大会上,他还举例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就看到了古人之所以在用笔上取得不可企及的成就,正在于不仅仅重视起笔与收笔,使笔画两端“雄厚恣肆”,同时也在中间行笔的过程中下功夫,使笔画“丰而不怯,实而不空”,骨势洞达,神盈一体,力贯始终。 山东书法历史资料: 那天他首先说了下山东书法历史资料简述: (一)原始陶文:从文字画到文字。大汶口文化出土陶片文字,莒县陵阳河、大朱村、前寨;龙山文化陶片文字,城子崖、青岛白沙赵村;龙山文化晚期,邹平丁公村,龙山陶文(与甲骨文、金文一体系)。 (二)金文:青铜器铭文,如寿光古城乡;梁山;临朐;邹县;临沂;枣庄等地出土文物。

(三)碑刻:秦刻石:峄山、琅琊、泰山石刻;汉碑:济宁;摩崖石刻:邹城等。山东书法重要代表,反映了书法的演变和风格特征。很多碑文也是书法史上稀有或艺术水平很高的代表作,并列入中小学书法教材,如张猛龙碑。 主要介绍石刻文字,包括碑刻文化知识背景的介绍,和山东古代碑刻代表遗迹,产生背景、历史地位、书法创作学习价值。(碑刻包括碣、碑、石经、造像、画像、建筑器物刻字等) 1、秦石刻:峄山、琅琊、泰山石刻等,记载着政治与书法之间的联系,也是学习小篆的重要摹本。 2、 汉碑:山东汉碑数量多,质量高的文化背景;山东汉碑的内容、历史价行笔这一过程,用笔的方法主要是中锋与侧锋,另外,为了加强笔画的粗细变化及行笔方向改变后的转折,还要在行笔过程中辅之以提按、顿驻、疾涩等动作。在他讲解山东书法悠久的历史时,脸上那种自豪感真是一种幸福。 行笔的内容: 紧接着他又带领学生们去了一个很好的山东书法教室,又详细的讲解了行笔的内容:

小学软笔书法教案

一笔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毛笔,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 (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四德”。 (4)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 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 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 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谈书法的用笔方法

谈书法的用笔方法 用笔的方法,古人多称“用笔”,今人多称“笔法”,是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从笔墨行迹分析说“笔法”,指方、圆、肥、瘦、血、肉、刚、柔等。操作为因,墨迹为果,故有时也将二者合在一起说,如中锋、侧锋、藏锋、回锋等。因此可以说,“用笔”与“笔法”仅是不同的说法,实质是一回事。 用笔要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就最基本的方面简述己见,以供探讨。 一、关于运笔运腕 运腕,是用笔的主要手段。写中字和小字主要靠运腕。即使是写大字或榜书,运腕也是主要的环节。运腕的好处在于方便调整笔锋和加强点画力度。 写字主要靠运腕实现,但通身皆要配合。坐写小字,手指相对配合较多;立写大字,手臂就较显用场了。无论坐书还是立书,腿足身肩的支撑平衡作用都很重要。所以清学者、书家程瑶田说:“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右体者也,而右体则运于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着地,拇踵下钩,如履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地。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 应该说,指的主要任务是执稳笔杆,腕的主要任务才是运转,这就是谈用笔必谈运腕的道理。 运腕的本意,是以腕为动力,引笔而行。运腕不仅限于平腕的摆动,还有提、按、扭、转、等各个方向的转换,运腕的动向是全方位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笔法了。做到了这一点,腕才算真的活了。 二、关于八面锋和调锋 笔头是圆锥形的(蘸墨后),笔杆直立后可以向水平的任意方向用锋。按中国人传统习惯,约简为八面用锋,既“八面锋”(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汉字的点画有不同方向,学会八面用锋是必备的基本功。而八面用锋不是各个方向点画的简单混合,而是要按一定规则搭配,并使之有紧密的联系。 由于各种点画的形态和用锋不同,实现点画的交接和转换,离不开“调锋”。调锋的任务,在于及时将散开的笔锋合拢起来,将弯曲的笔锋伸展开来。膏笔也是调锋的一种方式。 三、关于笔头使用部位 对毛笔笔头的使用与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喜用小笔写大字,有的却喜以大笔写小字。有的喜用短锋,也有喜用中锋和长锋的。 假如我们将笔头分为三截:尖的部分为笔锋,靠笔管的那端为根部,中间为笔腰。那么,喜用小笔写大字的人,爱用笔腰和笔根;喜用大笔写小字的人,爱用笔腰及笔锋。应当说,毛笔的三截都是有用场的,但从既发挥笔的功能又保证笔的寿命这点出发,还是应该以用笔锋、笔腰为主。以用笔根为辅。要使点画粗、就去换大笔。常用笔根,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笔毛的弹力,还会使点画书写准确率降低。另外,由于笔根过度磨损和受力,还会造成笔毛弯曲无力和笔杆劈裂。 四、关于用笔的基本要领 一副书法作品,无论字多大多小,都可视为汉字点画的组合,都要从一点一画写起。因此,历代书家很重视点画,把用笔的成功与否,看作书法的关键。 1、点画的三运笔 点画的书写,无论何种书体,无论粗细长短,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既“三运笔”。三运笔的要领,按刘熙载的说法是逆入、涩行、紧收。 2、提按和藏露 用笔的提按,是造成点画轻重的具体铺毫方法。轻则用提、重则用按。点画由轻变重,则用笔由提变按;点画由重到轻,则用笔从按到提。提和按没有固定的法则,都是相对的。笔的大小不同,点画的粗细不同,提按的幅度也有区别。按不是体现在简单的执笔动作里,而是在相互比较中或者是在有形的点画里才能显现。轻按较之于重按为提,低提相对于高提为按。有的点画先提后按,有的点画先按后提。有的字是提多按少,有的字却按多于提。提按是用笔的基本之法。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提比按更重要,更有难度。能够提得起,用笔才能更加灵活,调锋才更便利和准确。 藏露也是用笔的两种基本方法。藏是点画的起处或收处不出现锋尖(利用逆回之法把笔锋藏在点画中)的用笔方法,或叫“藏头护尾”法。这样的点画看起来凝重、含蓄。露锋则与藏锋相反,使点画起处直入,收处直出。这种用笔的点画直率、果敢、飘逸。藏锋对于点画头尾,多为逆峰起笔和回峰收笔;露峰则是顺锋而入和顺锋而出。 3、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指书写时毛笔的锋尖行走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锋尖近点画之中的为中锋,在点画一边的为侧锋。中锋用笔是遣毫在运笔方向的反方向,既笔杆之后侧。这样铺毫,正副齐用,笔心可在点画中线(或近中线)上。侧锋用笔是遣毫在笔杆的一侧与笔杆同时向一方向行进,有些像扫帚扫地。

中国画基本技巧之用笔

中国画基本技巧之用笔 1: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形 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 感和动感。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 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线的使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水平,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 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 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正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 物而淘泳乎我也。"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因为画 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 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能够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 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 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 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 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 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 2:笔与意 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本"即统帅。"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 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使用来实现这种" 抒情写意"的。所以清代布颜图认为" 意之为用大矣哉……故善画必意 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 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 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

软笔书法教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人任教二至六年级所有班的书法课,也是今年刚刚从美术课转型到教书法课,经验和方法都不足,但是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练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有年级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书法学习,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发表作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5、书法教学要具有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下有根上无顶,无人书写水平达到顶峰。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初步认识真(楷书)、草、隶、篆,大致区分各体的字形特点,尤其是了解楷书中柳、颜、欧三体,倡导积极尝试、习练爱好之精神,让学生观赏一些书法刊物,开阔眼界、欣赏佳品、品评杰作、学会审美、勤学苦练、效仿名人,

部编版四年级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书法课 (教学设计软笔)(四年级)

第一课火字旁米字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2、了解火字旁和米字旁的造字规律,结构原则。 3、根据所学偏旁的变化规律,写好课本例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字旁和米字旁的造字规律,写好课本例字。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揭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两个偏旁部首。师示范书写两个字“烦”、“精”。 提示:“火”字旁书写时上两点要左低右高,相互呼应,不可分离太远;捺画变点,位置不可过低。 2、看一看常见的毛病。 1)右上点过低 2)右下点过低

3)上两点左右分离 4)右下点过长 3、教师示范书写“烦”。 4、学生练习书写“烦”,教师巡视辅导。 5、米字旁同上。 提示:米字旁竖画要直,书写时从横画的中间偏右处穿过,其余四笔对准十字中心,紧密联系,相互呼应。 6、米字旁书写常见的毛病。 1)短横过低,撇画过垂 2)右下点过长 3)右上点过低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书写含有火字旁、米字旁的字。 四、总结 1、展示学生课堂作业,给予表扬。 2、指出全班性的问题,号召学生课下多练习。 第二课绞丝旁女字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2、学会书写绞丝旁和女字旁及例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绞丝旁和女字旁的书写。 2、根据笔画变化规律,写好例字。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复习火字旁和米字旁。说一说书写时的要点。 三、讲授新课。 1、教师示范书写“纤”。 提示:绞丝旁的书写——两个撇折写法不同,虽然两撇基本平行,但上撇略短,向右下折出;下撇略长,向右上提出。 3、学生练习书写绞丝旁。 4、点评学生书写的偏旁,指出常见的毛病。 1)两撇不平行 2)第二撇过短 3)上撇折方向太平 5、教师示范书写“纤”,学生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辅导。 6、女字旁教学方法同上。 提示:女字旁书写时两撇之间要靠近,第二撇与长点的交叉点应对准第一撇的起笔。 7、常见的毛病

小学软笔书法教案

一笔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毛笔,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

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 (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四德”。 (4)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 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套上笔帽或者悬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写。五字执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力。 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