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街区街道建筑照明研究2013.12.30

历史街区街道建筑照明研究2013.12.30

历史街区街道建筑照明研究2013.12.30
历史街区街道建筑照明研究2013.12.30

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设计探讨

杨韬

(南京路灯管理处,南京 210036)

摘要:该文阐述了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设计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从街道照明层次的塑造、街道照明设计手法、街道景观照明元素的塑造几个方面对历史街区街道照明设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结论。

关键词:照明设计;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古典建筑

Abstract:Form the aspects of modeling the lighting levels, the methods of lighting design and the selec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lighting design in historical streets.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lighting design.

Keywords:Lighting design; Historical streets; Landscape lighting in historical streets; Classical architecture

夜景照明是通过对景观对象形体的灯光塑造来反映其神态意蕴,在设计照明时,对景观对象设计理念的解析及照明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街区街道景观及建筑是一种造型独特、体系复杂、文化内涵深远的景观建筑形式,它的景观照明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本文仅对历史街区街道景观及建筑形象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整体控制

1.1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的设计思想

任何设计思想都是离不开美学原则的,而美学原则又建立在深刻的世界观哲学的基础上。中国哲学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夜景照明设计上具体体现在对大自然的尊重和谦让。历史街区的街道的夜景照明设计应秉承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体现出街道夜景设计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思想,并突出街道空间环境特色。

1.2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的设计原则

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设计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街道照明除了承担保证夜间交通原则外,还代表着历史街区的精神与形象。街道夜间景观是动态的景观,随着街道行进线路变化,人们对街道照明的空间感受也会变化。好的街道夜景具有舒适的空间,统一的风貌格调。人们在其间漫步就像一曲完美的乐章。

层次丰富、具有趣味性是街道夜景的人性化特征,也是景观照明设计的魅力所在。

此外,街道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照明美学的基本法则。照明美学的基本方法,是基于审视对象的构图美感和色彩关系。借鉴传统绘画构图中非对称的平衡或动态关系,给景观主题带来强烈的形式感。在色彩方面,传统绘画强调总体色调的协调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使得画面饱满,同时也呈现出细腻的表现力。在景观照明创作中可以借鉴相同的原理和手法。

街道的照明同样要做好对街道照明尺度的把握,街道大尺度的夜间景观应当作为立面构图与色彩平衡看待。小尺度景观则是关注元素的选取,构成关系与色彩关系的发挥。要从受众和游客的视角出发,将视野内的景观元素进行有序的处理,形成较好的构图关系,是创作景观照明必备的基底条件。

1.3历史街区街道亮度等级的划分

重要照明立面的选择是照明空间组织分布的组成,也是照明秩序的形成的根本。将交通地位对于历史街区的重要性,建筑景观载体立面对整体空间环境的贡献大小,景观建筑载体立面自身在位置、性质上的特征,景观建筑载体立面在景区内的象征意义,作为重要照明立面选择依据,对历史街区的照明亮度等级进行划分。主要出入口及主干路定义为一级亮度,街巷里弄定义为次一级亮度水平,区域边缘地带定义为再次一级照明水平。

二、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层次的塑造

2.1历史街区街道的照明开合

街道的开合是街道景观设计的艺术特征之一。街道的开合从景观要求出发可以形成具有开放景观的空间,从夜间景观的来讲,则体现在街道照明的光影变化上;街道景观照明的开合变化为街道夜景带来了丰富的光影变化。街道照明的转折和开合带来了丰富的明暗对比,也增强了整个夜景的空间感。

图.1 街道的照明开合

2.2历史街区街道的柔性界面照明

街道的柔性界面也就是绿植的照明也是街道夜景照明的另一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它既增强个体照明空间的个性化,又起到延展照明空间的作用。如街道上,门前树的照明形成为了街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柔性界面,它既将街道照明空间立体化,又增强了柔美景致的视觉美感,柔性界面与建筑形成相辅相成的整体,使建筑柔和,增加了自然的活力,也起了挡景和增加景观层次的作用。

图.2 街道的柔性界面的照明

2.3历史街区街道建筑立面照明层次的塑造

历史街区两侧传统建筑的立面通常由三个层次组成,屋檐檐口和台基边缘加上两侧墙廓构成了立面的第一个层次,檐柱阵列构成了立面的第二层次,檐柱之后的墙面及窗户构成了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点:中轴、对称、韵律、比例等。中国古建筑这种独特的立面形式是我们在进行照明塑造时必须予以尊重和强调的,应该通过灯光照明将复合立面中三个层次的区别和作用进行强化,塑造出各个层次中建筑构件的形态美感,并在相呼映衬中展示自身的独特魅力。

图.3 建筑立面照明层次

三、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设计手法

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体现了美学的本质,注入了人的审美情趣,街道的景观设计讲究与环境元素的高度结合, 追求以丰富的方式使景观效果升华的目标,并形成了诸多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景观设计手法,比如:隐藏和显露、引导和暗示、造景和借景、疏密相间、虚实对比等,这些设计手法对夜景照明的设计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街道照明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明暗有序、层次分明的序列设计。街道的照明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妙,目的就是通过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3.1虚实对比

从照明设计理念来看,历史街区街道照明是以街道为整体,由街道两侧的建筑组合而构成建筑群,因此照明需要表现的对象是街道两旁的建筑。街道是一个空间,表现街道要通过对围合街道的建筑进行照明,尽管建筑被照亮,但所要塑造的却不是它们自身,而是被它们围起来的街道。也就是说,照亮的是实体的建筑,表现的却是“虚”的街道。可见,“以虚衬实”是街道照明设计需要领悟的一种手法。

图.4 街道照明的虚实关系

3.2显隐结合

街道中的各种元素都是在相互配合中来构成景观的,在配置元素时,常把作为主景元素的主体部分巧妙地用其他元素隐藏起来,同时又让它的某些局部适度地显露出来。通过对近处景观要素的疏漏处理,使景物呈现时隐时现的艺术效果。景观照明中利用前景的阻隔效果巧设障碍,似遮非挡,使后面的景物因为被照亮而成为关注的重点,但不能被直接清晰的观赏,便产生想象、意会、猜想、朦胧的感受。掩映的景观体现了含蓄,隐藏的美感。影影绰绰,似见非见,引人联想,是其追求的效果。

图.5 显隐结合的造景照明效果

3.3明暗有致

如果说结构是建筑的体格,那光影明暗就是建筑的表情。光与影共生的关系正是照明的魅力所在。历史街区街道夜景照明应从建筑艺术的意蕴出发,通过精巧的灯具设计和精确的用光,表现精致又精彩的光影效果和明暗关系,以载体渲染光与影,表现建筑照明的明暗关系,凸显建筑在夜空中的独特形态,灯光力求简约而不简单、雅致而不造作,体现高雅的古典建筑风格。通过明暗虚实的变化、

冷暖对比、从光的构图秩序、节奏、增加光的层次感,构成一幅明暗有致、色彩和谐、层次丰富又富有韵律的街道夜景意向。

图.6 古典建筑照明明暗关系

四、街道景观照明元素的塑造

4.1沿街绿植照明设计手法

古人有诗“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形象地点出了绿植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功能。街道绿植的照明处理更是夜间照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设计上同样是遵循绘画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充分运用带型的空间的延展性和连续性,运用韵律,节奏等手法来进行照明创作,进行照明空间景观的组织,注重整体的把握,在同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用光影走廊加以串联。在满足街道功能照明水平要求下创造和谐的照明空间,以植物为载体,展示植物夜间的形色之美。绿植的照明提高了街道夜间视量,与道路两侧建筑形成了丰富的景观照明空间,使人乐在其。

图.7 街道中绿植的照明处理

4.2沿街建筑屋顶照明方式选择

中国传统建筑的坡型屋面很多采用了泛光照明的方式,灯具选择不当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景观完整,也可能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损毁。若采取架设灯杆安装灯具的方式,一则会影响街道观景视线,二则可能使本来有丰富层次的建筑变得平淡。另外,屋面一般覆盖深颜色的瓦,反光率很低,照明效果不好。

建筑物的立面照明目的是要通过光影的对比变化将建筑的特点表现出来。因此,问题的解决应该从如何塑造建筑形象来考虑。夜晚景观画面中的“浓墨重彩”和“留白”是构图中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古建筑来说,它最精彩的是檐口内部斗拱雀替额枋彩画等构件,这些构件所照明形成的光影空间已经非常丰富,此时如将屋顶不设照明而将其暗下去,则会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图.8 街道建筑屋顶的照明处理

4.3照明部位和方式的选择

对历史街区街道两侧建筑物进行立面照明时,将整个建筑立面统统照亮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是要有选择地照亮建筑物上某些局部,通过光影组合来描绘立面构图,选择照明部位是照明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对形体塑造、景观效果、光景气氛都有极大的影响。被照明部位通常选择建筑上易形成良好光影、能有效体现建筑物优美神态或设计思想的构件和部位。就历史街区街道建筑单体来说,有很多精彩之处,比如:层次丰富的的斗拱、优美的整体外轮廓、图案精致的隔扇窗棂、独特的多层次立面构造等,这些都可被选为照明表现的对象。

图.9 街道建筑照明处理部位的选择

4.4水系的利用

水系是街道的灵性所在,人对水也有天生的亲和力。任何水面都会使景观充满活力。水面在夜景中的重要作用是用来构筑倒影,水边景观元素的灯光形态与其水中倒影相映成辉,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临水夜景,又艺术化地为水面和陆地确立了边界。景观设计中通过景观水域将人的视线引导到景观效果最具感染力的部位,照明设计则可以通过水中灯光倒影的设计来呼应园林景观设计时的创意,运用水景的照明突出近水亲水的特点,加强表现水体的动感。

图.10 街道中水系的照明

4.5照明灯具的选择

照明灯具的色温的选择、光线的配置要追求自然和谐,与历史街区的氛围格调相互协调、高度融合。灯具的设置不应产生眩光,灯具应巧妙的融入环境之中,让人忽略它的存在,只是感受到自然舒适的照明氛围。此外灯具的设计应当体现历史街区的格调意蕴,赋予灯光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并与整个街区的日间景观相协调一致。

图.11 历史街道灯具的选择

五、结语

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不仅具有视觉效果,而且是改善街道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从构成层面来讲,街道夜景照明可以看做是街道夜间的表情,从精神构成来说,街道夜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街区夜间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简·雅克布斯(Jane Jacobs)说:“如果城市中的街道看起来很有趣,城市就有趣。因此,对于历史街区街道的照明,应当遵循其独特风格,使用美学的审美要求对街道景观进行提炼和归纳,系统全面的对整个街区的景观进行照明控制,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恰当的照明处理方式和手法,精确地使用灯具和光线对街道组成元素进行有秩序有层次的塑造,让蕴含着文化内涵的照明艺术和街道环境相互融合与升华,来体现历史街区街道的形态美、意境美,让历史街区的夜间景观更具生命力。这正是历史街区街道景观照明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金春燕,赵要伟, 翟剑辉. 历史文化街区之“街道美学”初探——以长春市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1.09. 中国江苏南京

[2]. 戴琳丽. 浅谈中国古镇街道景观艺术设计. 参花(文化视界).2013年第三期

[3].申喆.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第21卷第一期2008.3

[4]. 李方. 园林景观照明设计初步探讨. 山西建筑. 第35卷第36期. 2009.12

[5] [日]芦原义信著. 街道的美学. 尹培桐,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6.

[6] [美] 简·雅克布斯著.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金衡山,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作者: 学号: 年级: 调查与分析 调研思路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调研过程有文献收集,确定调研方向,实地勘探、获取现状资料 、整理归纳资料 、分析结果。 调查主要采用下列方式、方法:现场勘踏、拍照、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分析的访谈等,分析评价建立在坚实的数据资料基础上。问卷调查中总样本量为100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2%;访谈中共10名被访者.在表达形式上,每一部分分析都由调查访谈的内容和理论知识两部分结合存在,充分体现了社会调研应联系实际,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宽窄巷子是如何围绕休闲这一主题展开保护与改造,研究其规模、特色、空间处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历史环境结合,侧重点是接到的尺度比例,如何处理使其更适宜现代人生活,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空间,不使之冲突。 【摘要】 当代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对历史街区整体和区域的保护理念的强调,不仅强调对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性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而且主张对大量存在的一般性的历史建筑、街区以及存在期间的文化内容、生活方式进行整体的规划保护,同时也要求保持地区活力,瞒住现代生活的要求;重视对历史见证遗产的再利用,对于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既反对大拆大改,也不再主张不做任何变动的保护方式,而是主张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保护应到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内容。较好的协调保护与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传统保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街道尺度; 比例; 公共空间; 改造 前言 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 调研流程图 深入研究阶段 验证阶段 结题阶段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摘要:本文以宽窄巷子为例,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对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环境艺术要素、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各场所的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宽窄巷子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一大特色——碰撞。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环境艺术设计 1、历史街区改造与环境艺术设计 1.1历史街区改造的现状与意义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 优秀的历史街区改造能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相互融合。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出具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文化感的城市空间是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各地政府都打出“历史”牌,希望借助具有地域文化和历史氛围的古代建筑或历史区域营造更具特色的“地方名片”,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上马。一方面,这些改造项目对保护历史建筑、弘扬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千篇一律的改造模式让不少历史街区丧失了原有的独特光彩,成为不伦不类的“政绩工程”。如何做好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 1.3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中,人们往往将作为历史遗存的实体的历史建筑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忽略了其区域环境的打造,这也是不少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失败的原因。 街区是以三维呈现的实体,也以三维围合空间,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时间,历史街区则表现出其在城市中独特的地域风貌。这种历史感不是建筑与建筑年代或者与建筑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空间的营造来让人们感受到历史街区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的意义,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对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成都宽窄巷子商业街区概况

浅谈历史街区及老建筑的保护研究

浅谈历史街区及老建筑的保护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2T11:04:31.787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9期作者:郎琦 [导读] 本论文是为了研究市区老街区老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发扬问题,希望在保护和发展共赢点的上具有突破。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本论文是为了研究市区老街区老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发扬问题,希望在保护和发展共赢点的上具有突破,为街区老建筑的新生以及延续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记忆的连续性处于思想以及实践上给予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 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诸多历史城市旧城区带动了大规模改造的热潮,因观念的陈旧和保护措施不到位,当中有许多单体建筑史料价值低的历史性居住建筑陷入被拆除的困境。 一、我国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及研究 1986年,我国国务院颁发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通过当时诸多城市不断掀起旧城改建新的热潮的实际正式给予保护历史街区的提议,提到“关于文物古迹偏集中,以及能较完整的体现出具体历史时期传统岁月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需要进行保护。能够按照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成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建设,大部分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以及建设新的开发区为主,城市的旧区仍然不是开发的焦点。90年代后期,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国家针对80年代后期的城市开发规模快速、开发区偏多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政策调控,让城市新区开发的步伐显著放慢,由此,开发商们着手将焦点放到了城市的旧城开发改造中。 我国历史城市许多是以旧城为焦点逐渐发展形成的,城市的旧区向来是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诱人的开发魅力。部分地方因对历史街区保护认识不到位,有的只顾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导致很多历史街区老建筑在房地产开发的冲击下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热潮中,较历史上的所有时期都显得突出、严峻以及关键。 二、历史街区保护方法 1、加强街区形态研究 建筑艺术遗产资源的发掘与传统建筑形态认知,是一切保护和传承设计活动的基础。一是建议在省内加强对建筑艺术遗产本体形态特征的专门化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传统建筑艺术遗产的本体价值,形成对建筑艺术遗产形态特征的判断标准,进而可能确立建筑艺术遗产保护和传承设计的方法。二是关于城市历史传统建筑艺术遗产形态认知,因从建筑物质形态要素,如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实体要素及建筑风格,与非物质形态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为因素等两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专门化研究,总结建筑物质形态本体特征的构成规律和设计方法。 2、强化街区整体规划 对街区的整体规划建议既要突出单体的文物古迹,又要突出这些文物古迹的整体感及与整体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联系,不仅要重视单体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还应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分析文物资源的系统性。同时,可在历史文化街区周边设定保护区域,确保保护区域内的新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风貌相一致,在规模、形态、色彩等方面有机融入历史建筑群,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格局。新建筑应在外在形式上与周边环境保持统一,符合原有的街巷格局与风格,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新建筑有效嵌入原有建筑群,同时,在数量上要严格控制,避免与原有环境相抵触。 3、积极推行街区住宅的发展 有关“街区住宅”的观念,在住区更新里需要积极进行推广,并需要在住宅的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群体设计里体现。街区住宅的功能混合特点,有关街区类住宅区的复兴来说十分有效,不但能够避免城市旧区的衰落,也能够避免不合理的交通组织给旧区带来的交通拥挤状况,还能够避免了诸多的交通流造成的城市污染以及消耗大量能源的问题。该居住方式是对城市环保发展十分有利。功能混合展示于居住建筑的内部竖向以及横向划分出空间当做办公、商店以及作坊进行使用。工作、居住、文化以及社会设施进行组合,为城市老城区特色,亦是我们需要大力保持以及维护的品质之一。 4、循序渐进,保护传统商业 采用渐进式的保护方式,保持街区功能构成与社会网络的相对稳定,以达到延续历史真实的目标。增加传统商业活动是提升街区活力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丰富街区的文化信息,并有助于实现城市的文化传承。但是,过度的商业行为往往会使历史街区演变成为传统商业街区,而失去传统生活和人文内涵特色。因此,规划通过保持街区功能形态、控制建筑改变用途和严格限定新植入商业活动的比重及业态,以延续街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同时,借助街区功能提升与环境整治,留住并回流部分原住民,延续传统社会网络与邻里关系,以保持街区的传统印象。 三、老建筑保护方法 1、历史性建筑的保护 (1)保护每个城市自己的特性,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城市的历史遗存很好的体现这个城市的特性,无论是从建筑文化、艺术文化角度,还是城市精神、历史信仰的角度,都要重视保护历史建筑。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是新旧建筑体系交替的典型。这些建筑在近代城市的发展中、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见证着城市每个时代的发展。每个城市都需要结合自身的城市特点制定合适的保护方式。如云南丽江,在1996年地震重建之时,特地分别重建了老城区和新城区。在保护了老城区的同时,政治、经济中心移向新城区。这样既保护了原来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又推进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2)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理性,需要着眼于长远。保护历史建筑是社会进步,民众精神文明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民众认知和政府行政跟进,民众和政府形成保护的共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的认识将更为自然和成熟。 首先,民众对所在城市的历史建筑有了认知,并且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民们会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建言献策。 其次,有效的保护历史遗存也需要讲究方式。历史建筑要长期有效的保护必须要考虑经济利益的问题,并且要处理好历史建筑的再利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沈阳大东区历史文化街区调研

大东区204区历史街区风貌特色调研与分析 沈阳大东区204地区是中航集团沈阳黎明肮空公司的附属地区,这里形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乎都是黎明工厂的职工宿舍,与三台子,工人村号称沈阳的骄傲。至今,204地区依旧保留着许多老建筑,许多现存老职工宿舍楼都有四五十年的房龄了,且基本都是三层的“苏式”小楼,共有上百栋之多。1.街区布局与景观 二零四地区位于沈阳大东和睦路地区,东至北运河,西至滂江街,南至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北至北运河。区内有和睦路和黎明街等主要道路,其中和睦路以北有和睦北一马路,和睦北二马路,和睦北三马路。以南分为和睦南一马路,和睦南二马路。同时黎明一至五街贯穿其中。地铁一号线从区域内部穿过。从地图上来看,和睦北三马路与和睦南二马路并不是十分成熟的马路系统,位属于小区建筑楼之间,人行道,车辆不易通过。(图1)

图1 沈阳大东区204地区示意图 从南北方向上来看,北边多是废弃的居住区,工厂与正在开发楼盘的地区,环境相对较差与南边的经济繁荣有很大差距。且路宽相对于来说较小,只能通过双排车辆。道路两旁商铺稀少,居住人员较少。(图2a)但是在环境旅植方面表现较好:在新开河附近有这一片最大的绿化地带,且因为经济条件发展一般,并没有较大的车流流动,使得这里代入乡村城市之感。但同时也造成了这里上学的不方便,处在这里的中学,小学的附近并没有什么辅助性商铺,造成这里的教育水平落后。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代附近被万科承包,进行建设性改造,相信这一带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在和睦路以北这段地区,居住房屋大多都是红楼,是很浓的俄罗斯风格,尖屋顶,红五星,外阳台,但现在已是百病缠身,看上去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图2b)这些红楼都不是独立建立的,一般会有四个拐角形状的楼合围成一个区域,然后东西方向各有一栋厢楼。中间合围成公共空间,供居民活动。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研究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研究 摘要:本文是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的总结性思考。结合这一学期所学,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的认识,汇报案例(绍兴仓桥直街规划)的介绍和总结,对本专题同学所做的内容的总结和思考,以及对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城市建设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文化 随着对历史街区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问题已不仅仅是规划师或建筑师的研究课题,更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保护的内容也不再是某一文物,某一街区的形态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是使城市生活文化得以更好延续。历史街区保护是一项具有社会实践性特征的复杂工作,既需要不断推进城市保护理念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加强保护规划的实施以及控制机制的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了民族的智慧,对我们现代城市的硬件和人们文化思想的软件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看来,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拟就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问题研究。现行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及保护制度上,通过研究历史街区的本质特征,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实践进行思考,以总结城市建设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经验和教训。 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问题研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向,与时代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到时代变迁是引发历史街区保护矛盾的根源,在保护过程中强调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寻求不同策略。探寻历史街区发展源动力,寻求新的社会因素的介入。与自然的关系:人居环境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整个人类进化以及迁徙历程,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选择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寻求理想人居环境的历程。与文化的关系: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格,城市开发需要对历史文脉和地方文脉的重视和恰当的运用。在城市开发和建筑设计中,引用国际城市规划理论成果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抛弃了自己本土文化和悠久历史所沉淀下来的建筑经验和理论,就是本末倒置了。另外,对待传统街区的复原也要持审慎的态度,传统的美不在于符号的简单堆砌,而表现在经过艺术考虑的内在结构。建筑物的营造如同写文章,应从实际需求出发,理清地区文化脉络,将文化符号、地域符号进行重组。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和发展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结合时代,自然,文化的关系,使历史街区在保护中发挥它的重要价值。 结合本专题研究,找的案例为浙江省绍兴仓桥直街。绍兴仓桥直街全长一点五公里的绍兴仓桥直街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零零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绍兴仓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是国内成功的保护规划,而在规划设计上采用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鞭指巷,西临太平寺街、西城根街,总用地面积16.08公顷。 图1 现状航拍图 二、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加强引导,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四、规划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尤其是体现街区价值特色的传统街区风貌,包括: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济南古城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多类型建筑集中展示区;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2、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居住功能为主,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居住文化突出的特色社区。 4、结合街区现状情况,综合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加强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可行性。 五、街区价值与特色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特色的地区,将军庙街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传统居住区;街区还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是中西

文化交流繁荣的区域;街区内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名泉水体、大树丰富,建筑遗产多样。将军庙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将军庙街区是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之一; 2、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宗教建筑分布最为集中,同时最能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 3、将军庙街区建筑类型多样,体现了中西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 4、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六、保护内容及保护要素 本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两部分确定保护内容及各项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传统格局、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泉水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与泉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当下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过快的城市更新速度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它们的存在。本文对当下的一些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分别分析了其成功的方式,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is instantly many people care about, and the rapid urban renewal rate h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existence.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om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mod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s its successful respectively way, the hop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update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尤为悠久,很多古老的建筑既见证着我们曾经的辉煌,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必须予以积极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运动的不断高涨,原有的建筑逐步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建筑也惨遭不幸,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文损失,有志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呼吁相关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认识才是根本之道。 很多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古建筑非常多,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筑都是成片存在的,我们称之为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的存在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很多的理解,价值极大,但是只是单纯的进行保护效果又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与利用合为一体,使其重换青春,本文即基于这样的目的做了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我国的历史街区归纳而言有以下四种,其一是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的历史街区,如丽江、平遥等均通过政府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伤修缮,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其二是处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老商业街区和办公街区的“置换”,典型案例就是上海的外滩。其三是以艺术家自发改造为主的产业建筑历史街区,最初是在上海,一些艺术家在苏州河沿岸地区自发改造的中小型产业建筑遗产成为了艺术家的工作室,随后在北京、杭州、成都出现了有类似的项目。其四是城市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新天地”,随后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 探讨 一、天津的历史建筑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天津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关,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迹;天津曾是我国近代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所有这些,使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辽金时期的砖塔、楼阁、石经幢。元代以后的官、观、寺、院、官邸、会馆、祠堂、庭院。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庙、玉皇阁、清真大寺、独乐寺、广东会馆、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园林。据统计,商周以来的建筑文化遗存达1000余处。 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其中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花园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独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国民俗特点;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建筑的特点是:高台阶、大柱子、金属栏护窗,外檐贴面大多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室内装修讲究,顶棚装饰精细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设计上沿用本国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二、海河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 “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形成、发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人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改革开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对海河两岸开发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资进行改造。特别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滨江道商业步行街,重修了鼓楼,整修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五大道风貌街区,整治了津河、卫津河等二级河道,使海河两岸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图 1西安历代城市演变 图 2唐长安城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西仓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问题错综复杂的旧城区更新改造动力十足,人们不仅要求物质环境的更新交替,更是对能够彼此进行精神交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社会多元共生,和谐共生的公共空间有着强烈诉求。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片区所在地的文化、地理、人文、社会的深入探讨,对西仓历史街区的用地、建筑、交通、人口构成等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在原有建筑空间肌理上,延续文脉,解决居住整体环境,恢复历史街区活力,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 功能置换 保护策略 更新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问题错综复杂,城市更新改造变得更加迫切,在更新过程中,城市历史街区有着极大的价值, 传统历史街区沉淀着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地域特 色,承载着历史发展脉络,记忆着居民生活的片 段,由于历史街区生活质量的下降,风貌的消减, 基础设施缺乏,房屋破解的现实,使得历史街区 不得不进行城市更新,为了保留这些文化遗存, 延续文脉,继承城市发展脉络,改善居民生活环 境与生空间,恢复发展历史街区活力,探索出一 条适宜历史街区更新之路。 二、西仓历史街区发展现状 1.西安古城空间演变 西安具有最早的建城史和最长的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丰 富,被誉为中国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不仅如此,西安以其特 有的都城遗址和规模宏大的唐长安城的规划,使得西安在 中国都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图1、图2) 2.西安城市特色 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为西安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 形成了西安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跨入21世纪,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唯有 充分挖掘西安城市所特有的文化特色,继承并且发扬城市 独有的文化内涵,才能永久的保留城市的魅力。当代西安 的城市面貌在传统格局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规 划的指导下,城市大的空间布局沿循其历史文脉,突出其传统格局,彰显其空间气韵。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使保护与建设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形成了西安独具风格的城市特色。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探讨

一、天津的历史建筑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天津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关,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迹;天津曾是我国近代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所有这些,使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辽金时期的砖塔、楼阁、石经幢。元代以后的官、观、寺、院、官邸、会馆、祠堂、庭院。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庙、玉皇阁、清真大寺、独乐寺、广东会馆、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园林。据统计,商周以来的建筑文化遗存达1000余处。 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其中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花园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独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国民俗特点;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建筑的特点是:高台阶、大柱子、金属栏护窗,外檐贴面大多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室内装修讲究,顶棚装饰精细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设计上沿用本国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二、海河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 “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

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形成、发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人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改革开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对海河两岸开发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资进行改造。特别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滨江道商业步行街,重修了鼓楼,整修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五大道风貌街区,整治了津河、卫津河等二级河道,使海河两岸地区叉重新焕发了生机。海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与我们历史发展紧密结合的。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以烟台近代滨海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为例 [摘要]论文针对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开发的趋势,通过对烟台近代历史滨海区现状的分析,得出历史滨海景区在城市旅游开发中的定位,结合历史滨海景区的设计实践,从功能开发的角度研究了城市更新设计的总体构思。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更新保护开发烟台滨海 ABSTRACT/Analyzing the trend of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city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historical seafront in Yantai,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orientation of historical seafront scenic spot in city. Form the angle of tourism function development,it makes a study on an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renewal by a practical design for historical seafront scenic spot. KEY WORDS/ Historical district,Urban renewal,conservation development,YanTai seapront. 历史街区作为一座城市的特殊地带,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城市历史,尤其是保护城市的肌理,延续城市的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大多数的历史街区都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一些建筑和整体环境保存尚好的街区;还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而很多街区由于房屋破败、建筑密度过大,基础设施差等原因,使其在居住、交通等方面与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差距较大,如不及时改造,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这类街区的去留与保护开发成为城市更新中颇具争议的敏感问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历史街区的认知、保护和更新 1933年8月通过的《雅典宪章》最早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1987年的《华盛顿宪章》提出“历史城区”的概念:“论大小,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2014年10月15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实施保护管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应当符合保护规划。 第四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当单独编制,下列内容应当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保护原则和保护内容;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需要纳入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已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未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当单独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七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划深度应当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并可以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不得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第九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2008年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他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