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习题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系统解剖学 笔记(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C1—8 T1—12 L1—5 S1—5 C0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前角 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 后角 :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Ⅰ--Ⅹ层 ⑴前角(柱) (板层Ⅷ、Ⅸ) 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内侧群 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⑵中间带(板层Ⅶ)

内侧有贯穿全长的中间内侧核;C8 / T1—L3节段形成侧角,内有中间外侧核;在S2—S4节段有骶副交感核。其中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发出轴突参与前根的形成。 ⑶后角(板层Ⅰ—Ⅵ) 自背侧向腹侧依次有:后角边缘核Ⅰ、胶状质Ⅱ、后角固有核Ⅲ、Ⅳ、胸核Ⅶ(C8—L3)。 ⑷中央灰质(板层Ⅹ)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第I层---后角边缘核第Ⅱ层---胶状质第Ⅲ、Ⅳ层---后角固有核第Ⅴ层---网状核 第Ⅵ层---后角基部第Ⅶ层---中间内、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第Ⅷ层---前角底部 第Ⅸ层---前角运动细胞第Ⅹ层---中央灰质 2、白质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 白质的传导束 ⑴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薄束与楔束 位置:脊髓后索 形成: 薄束位于后索内侧,楔束位于后索外侧(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T5以下仅有薄束) 定位: S、L、T、C(内→外) 功能: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 位置:外侧索的边缘 形成: 功能: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束(前、侧束) 位置:外侧索前半和前索 形成: 定位: S、L、T、C(外→内)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侧束)和粗略触压觉(前束)。 ⑵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位置:位于脊髓外侧索、前索 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 定位:皮质脊髓侧束:S、L、T、C(外→内) 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起于中脑红核,在脊髓内位于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和调节肌张力。 前庭脊髓束: 位于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维持体位等 网状脊髓束: 位于前索及外侧索深部;主要来源于同侧脑干的网状结构,调节张力,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顶盖脊髓束: 位于前索;来源于中脑上丘,参与完成视觉和听觉防御反射。

临床医学解剖学试题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一、单项选择题 1. 成人脊髓下端平 A. 第二腰椎体上缘 B.第一腰椎体下缘 C.第三腰椎体下缘 D.第四腰椎体上缘 E.第五腰椎体上缘 2. 第6 颈脊髓节平对 A. 第4 颈椎 B. 第5 颈椎 C. 第6 颈椎 D.第7颈椎 E.第1胸椎 3. 临床上进行腰穿是将针头刺入 A.硬膜下隙 B.硬膜外隙 C.马尾 D.蛛网膜下隙 E.以上都不对 4. 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 A.骶中间外侧核 B.中间内侧核 C.胸核 D.后角固有核 E.中间外侧核 5. 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A.腰2?4节中 B.骶2?4节中 C.骶1?3节中 D.腰1?3节中 E.胸腰部侧角 6. 传导精细触觉的是 A.脊髓丘脑侧束 B.脊髓丘脑前束 C.薄束和楔束 D. 脊髓小脑前束 E.脊髓小脑后束 7. 在脊髓胸5节(T5)以下不含有 A.薄束 B.楔束 C.皮质脊髓侧束 D.脊髓丘脑侧束 E.脊髓丘脑前束 8.脊髓后索损伤时 A.闭眼能感受物体的大小 B.闭眼能维持身体直立不摇晃 C.闭眼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 D.闭眼能指鼻准确 E. 受损伤的对侧有痛觉障碍 9. 经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纤维束是 A.皮质脊髓束 B.脊髓丘脑束 C.红核脊髓束 D.薄束 E.楔束 10. 脊髓半边横断的表现有

A.同侧触觉缺失 B.对侧本体感觉缺失 C.同侧温度觉缺失 D.同侧痛觉缺失 E.没有上述情况 11.位于脑干腹侧面的结构是 A.上丘 B .锥体C.内侧隆起 D.迷走神经三角 E.楔束结节 12. 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A. 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和面神经 B. 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 C. 三叉神经、展神经、舌下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D. 三叉神经、面神经、展神经和迷走神经 E. 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13. 由中脑背侧出脑的脑神经是 A.舌神经 B.面神经 C.前庭蜗神经 D.动眼神经 E.滑车神经 14 .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 A.舌咽神经 B.迷走神经 C.副神经 D.舌下神经 E.展神经 15. 脑桥内的脑神经核有 A.舌下神经核 B.孤束核 C.滑车神经核 D.前庭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16. 延髓内的脑神经核有 A.前庭神经核 B.三叉神经运动核 C.疑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7. 出脚间窝的脑神经是 A.面神经 B.动眼神经 C.展神经 D.滑车神经 E.三叉神经 18. 动眼神经副核发纤维支配 A.舌下腺、颌下腺 B.腮腺 C.泪腺 D.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眼外肌 E.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19. 第四脑室正中孔位于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 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CT、MRI为主要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 ⒈适应征:对颅骨的显示是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对怀疑侵犯颅骨的病变、颅骨的先天性畸形等病变X线检查有很大的价值。 ⒉局限性:中枢神经系统X线检查的作用正在被逐渐减弱,对颅内病变的显示明显不如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脑组织与脑脊液的密度相似,除钙化外单凭头颅平片不能进行明确诊断。 二.CT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 ⒈适应征:CT以其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楚,可直接显示传统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结构和病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方便、迅速、安全。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和普遍应用的检查技术,CT检查广泛适合于颅脑、骨性椎管及椎管内病变的检查,可显示颅内主要结构,对于皮质骨、钙化的显示均优于MRI。对于病变内的钙化灶、累及骨质的病变具有独特的价值。 ⒉局限性:CT对脑、脊髓和软组织细节的显示稍逊色于MRI。 三.MRI检查适应征与局限性 ⒈适应征: MRI因其具有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损伤、安全、无创;对脑质、脊髓和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能直接进行多方位成像,便于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可分别在T⒈T2和质子密度等多参数成像取得正常组织与病变之间的影像对比,可进行脑功能和组织生化代谢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主要检查技术。 MRI特别适合颅脑、椎管内和脊髓病变的检查,是颅颈交界区、颅底、后颅窝及椎管内病变的最佳检查方式和脊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式。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用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 ⒉局限性: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绝对禁忌检查;对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或异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