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3级学生作业(平面立体构成)

13级学生作业(平面立体构成)

13级学生作业(平面立体构成)
13级学生作业(平面立体构成)

《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期末总结

姓名:郭繁

学号:111300513

学院:物信学院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任课教师:卢健涛

2014 年 6 月16 日

(1)静止的点

(2)动态的点

(3)线的构成

(4 ) 面的构成

(5)单元形构成

(6)重复构成

(7)渐变构成

(8)发射构成

(9)变异构成

(10 ) 肌理构成

(11)空间构成

( 12 ) 线的立体构成(失序)

(13) 面的立体构成(爱)

作品的介绍:

1.静止的点。

在点的选择上,我选择使用了双色的等边三角形,通过规则的排列,使整个作品有呈现静态感,三角形显得稳固,而双色和相对的排列又不显得死板,缺点是点与点之间太过密集。下次我会注意改进。

2.动态的点。

在这张构成中,我采用了大小不同的圆形,重叠部分颜色留白,造成远近感。不规律的排布是的画面更显生动,突出“动态”的感觉。

3.线的构成。

我用几条长度不同的直线,螺旋线,曲线和粗糙的圆形线来作为组合的元素,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图案,能够尝试各种排列,十分有趣。

4.面的构成。

面的构成我所表现的是不同质感的平行平面,形状大多是多边形,它们之间互相重叠构成的画面。其中表现不同质感的时候我采用了不同的笔触之类的,可惜整体画面与我想象中的不是很接近……

5.单元形构成。

我的单元体是颜色间隔的菱形,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单元形进行排列,重叠,相邻,相接,溶解等等,不同的组合方式使单调的图形构成了更富有趣味的画面。

6.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中,我想突出“方”与“圆”的对比,在斜线上分别采用圆弧形和矩形所组合而成的图案,通过这种类型的图形的重复以及黑白颜色的对比突出,以及图形的旋转变化,构成出了一个具有规律感的画面。

7.渐变构成。

眼睛和齿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是这次我渐变所用到的两个元素,在每一次变化中我都引入新的元素,慢慢替换原有的特性,让整个变化过程不那么突兀,以致达到质的飞跃。

8.发射构成。

想要表现时光隧道的感觉,用了椭圆形光晕和长方形长条作为元素构成发射,只有中间一个发射点,有视觉集中的效果。

9.变异构成。

在变异构成中,我以黑色为底,画了许多款式不同的绣花鞋,然后在两个单元格中异变为旗袍。绣花鞋和旗袍都是具有中国风的服饰,一起出现在画面中不会显得突兀,但也起到了强调的效果。

10.肌理构成。

在这个构成中,我想到要以豹纹作为肌理,然后一开始用毛笔绘上花纹,接下来再用细小的墨滴喷溅擦涂造成皮毛的效果,整体看上去真的有生动的质感。

11.空间构成。

这次的空间构成我画的是客厅,用横竖线条的排布和方格的图案来制造出一种空间感,确实有立体的效果,但是缺点是太过具象,失去了平面构成的特色与意义了。

12.线的立体构成。

选择了吸管和卡纸作为材料,我把吸管切成长度相同的一条一条,然后在底部现实有规则的排列,慢慢往上延伸,然后到了上方就开始自由发展,离散开来,通过有序的排列和自由的延展做对比,以此表达“失序”的主题。卡纸裁成的细条卷成弧形线,用它们独特的形状和色彩来为整个作品提色,避免单调。

13.面的立体构成。

在面的立体构成中,我将不同颜色的卡纸裁成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弯曲拼接在一起作为主体,颜色都是暖色调,基底的粉色卡纸略微有“心型”的样子,来表达“爱”的主题;四周分布着小的白色卡纸片排列而成的图形,还有顶部代表“飞鸟”的白卡纸和后方代表“花瓣”的白卡纸,表现的是自由轻松,而又充满活力的爱情。

课程的学习体会:

在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通过老师的辛勤授课。我明白了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中,构成的基本单位和构成的基本方式以及相关的内容,累积了相关的材料与想法,学习到了对于这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我还充分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来说,发散自己的思路和拓宽自己的想法活化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这门课程不能失去想象力。要完成一个好的构成,不论平面或者立体,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活跃充分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敢于动手实践、动手去做、去画的信心,并且还有持之以恒不急不躁的耐心。如果脑中缺乏想象力,那么创作出来的将毫无冲击与美感可言,如果不动手去实践,那么构成永远只会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如果创作的中途放弃,那么很可能只会白白浪费一个很好的想法。

在构成的创作中最需要、最不可缺乏那就是想象力了。而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充分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能取巧,也着急不得。想象力的增加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和想法消化。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会在注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之中各种事物的构成,分析并且学习这些构成的要素和构成的方式,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来汲取我对构成的灵感,确实的增加我对构成的想象力。并且在学习这个课程中,我养成了有好的想法就付诸实践的这一好习惯,俗话说一个好的习惯就铸就了成功的一半,相信这个习惯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与事业生活中也将成为我不小的助力。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光光发现了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来说我的优点,我也逐渐的发现了自己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平常做事缺乏耐心与细心。不论平面构成还是立体构成,都需要自己一点一点慢慢来用心去做,才能做好构成中的每个细节,急不得。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这就是我现在最最需要锻炼的地方了。同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将注意提升我对美的感知力,增加对美的敏感性,提升对美的认知度。我将会多向老师学习、多与同学交流,来好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这将会对我提升我的个人艺术品格有着莫大的帮助。

空间构成作业指示书

空间构成作业指示书 一、教学目的 1. 初步理解空间的概念,学习三维空间里通过点、线、面等限定元素,将指定的空间进行分隔、围合,为以后的建筑空间打下基础。 2. 巩固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学到的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构成原理与方法,掌握空间限定的基本手法(分割、围合、抬起、下沉、顶盖、设立等等)。 3. 通过模型初步体验空间的感染力,体会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培养对空间形态美的感受与把握能力,通过作业过程,认识到创造不同空间形态的无限可能性,认识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局部空间与局部空间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包括穿插、邻接、间接、主次、对位等等)。 二、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在9m(长)*15m(宽)*9m(高)的空间,要求分隔、围合成多个空间,各个空间可以有横向、纵向的流通变化,分隔的空间单元不要太复杂,要有主次空间。要注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符合统一、对比、尺度、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 2.具体要求: ①层数不超过三层,最小层高2.1m,各层空间要能满足人的直立行走。 ②垂直分隔时,所有间隔尺寸要求都用模数,最小单位为300mm。(1、2条具体要求是针对把9m*15m*9m的空间看作建筑内部空间的分隔) ③若把提供的空间看作外部场地空间,最好有一定的主题。 ④模型以1:50的比例来做。模型内部可放置同比例人体模型,以加强对人体尺度的体验。 ⑤不允许有完全封闭的空间。 三、作业成果 1.模型:要求底板21cm*36cm,其中18cm*30cm为空间构成范围。 标题栏内容统一用仿宋字,内容如下表:

空间构成 7cm 班级指导老师0.8cm 姓名日期0.8cm 学号 2cm 2.5cm 成绩 2cm 0.8cm 2.5cm 2.基础作业:每周一张“建筑空间构成分析”的徒手作业,A4规格,图纸内容为1~2个建筑作品分析(轴测/透视图+构成方式的分析示意图+简要文字说明),仿宋字照旧。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37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立体构成作业2

立体构成作业2 设计说明:该作品主要由点(面片,木棍)及软线构成。叮当叮当,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点结构相互碰撞,奏出风的旋律。该作业灵感主要来自于风铃。是模仿风铃形状做的。主要想表达不同季节,不同的风。春风吹拂,夏风澎湃,秋风凄凉,东风凌冽。全都在风铃不同节奏的碰撞交响中表现出来。点(面片,木棍)结构表面的横向不同色彩,也是表达了风的蕴意,不同色彩横向排列给

人以轻快的感觉。 硬线构成(中国馆) 设计说明:该作品全部用硬线(筷子)构成。硬朗的结构正式中国古木建筑的风格,模仿中国馆表面形状,红色的喷漆,正式中国喜庆的象征。所有的结构没有螺钉链接,现在全是用胶水链接,结构完美,藏头藏尾,主要想表达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明榫暗卯,不用螺钉就把所有结构牢牢链接在一起。并且不损整体结构的美观。该作业在灯光照射投影下显得格外的有意境,

寓意屹立不倒的东风文化。 软硬线构成(篝火) 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由软线和硬线结合构成的。写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饥饿,所以该作业的灵感来自于吃。我们都饿了,那原始人是怎么吃喝的呢?四周由筷子构成的结构,正是模仿原始人生火 造饭的支架。中间挂着泥土成烤的陶瓷。一锅热水正在沸腾,该作业表达的原始人的聪明才智。善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工具。君子善假于物。作业特点,底部四方形结构是用来做稳定用的,着并不 是原始人的智慧。

综合构成(旋转木马) 设计说明: 该作品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还记得我们儿时坐过的旋转木马吗?该作业就是模仿游乐园里的 旋转木马。木马的形状改成了小车型,小车的下面挂着糖果,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孩子的喜爱。该作业的整体结构是由一根铁丝支撑起来的。主在表达游乐设施选材的结实性。安全的设备 才能让人玩的更加开心。改作业的形状是模仿蘑菇,本来顶部还有个圆锥,但效果不好,最 后没加。蘑菇的形状,小车,糖果,充满了童趣。

立体构成作业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立体构成》形考作业 教师签名 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第三次作业第四次作业网上实践综合成绩 姓名: 年级:

作业一:(课本内容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构成概念来源于1913年--1922年间曾经出现在俄国的“”。 2、构成主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在德国的著名设计学校。 3、“”在其基础教育课程中强调通过分解在构成的方式对形体进行抽象性的思考 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4、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建筑和艺术类高等院校也普遍开设了构成课程,课程一般 都由色彩构成、构成和构成,三大部分中,构成是这三种最强的部分。 5、形态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情感的表达和意义传递是形态和空间构成的核心内容。() 2、通过手绘草图来表现形态与空间是最为传统也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 3、形态概念是指都是可被人的视觉感知的形,形状或形象,也包括社会、历史等非视觉形 式。() 4、形状是指一个图形的外边缘或一个实体的外轮廓。() 5、形态是指事物的内在属性所呈现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6、在形态构成的几个要素中,线是最为原生的要素。() 7、从概念上来讲,点是没有长度、宽度、深度和方向性。() 8、从概念上来讲,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深度。() 9、体具有体积感和重量感。() 10、形态构成常用材料包括线材、面材、块材、塑性材。()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构成 2、自然形态 3、人工形态

4、线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关于材料的基本性能有哪些? 3、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22分) 1、试论述关于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从形态生成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最新立体构成教案

精品文档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面的立体构成

面的立体构成 一、教学目的: 1、审美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对造型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和创 想象力。 2、艺术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面的立体构成,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 作不切多折、多切多折、一切多折的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3、过程与方法:欣赏面的立体构成作品,通过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 法制作一件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面的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2、难点: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 (1)多媒体; (2)面的立体构成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剪刀、小刀、直尺、 圆规、铅笔、纸片、双面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发下来的白纸片,1分钟内剪切下⑤号小纸片,然后想办法,10秒内使一张平面纸立体状。 归纳:(捏成团)卷曲、折叠、切刻 2、欣赏学生作品:平面纸立体构成作品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本第72页的:面的立体构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面的立体构成,掌握面的立体构成的基本制作方法。 2、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出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学生自学课本72——79页内容,然后进行探究: 1、纸的半立体造型一般制作步骤是哪些? 2、为了保证作品美观整洁,设计图纸时,铅笔线条应标注在纸的哪一面为好? 3、在刻划折叠线时,要用刀背,或其他不锋利的工具,并应注意什么? 4、用刀对切割线进行切割时,应注意什么? 5、对纸材上的划痕进行曲折时,线条要达到什么要求? 五、合作探究,尝试制作。 学生从发下来的白纸片中剪下①号小纸片,尝试制作。 六、展示作品。 七、巩固训练(机动)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如右图作品: 八、小结归纳。 通过对纸的半立体造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制作纸半立体作品的几种基本技法(折叠法、切刻法、卷曲法等)。而且领略了纸半立体作品的风采,它能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以及不同的效果,形象逼真动人。同学们今后可以积极的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创意!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

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第一章 色彩原理 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这七光混合为白光。 光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三光相加=白光 白光为复色光 朱红光+翠绿光=黄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光 朱红光+蓝紫光=紫光 三原色:红,黄,蓝。 电脑设计中的常用颜色模式: RGB模式:(加色) 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蓝(RGB)三色按不同的比例和强度来表示。 CMYK模式:(减色) 此模式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光线吸收的特性为基础的。 C 纯青色 M洋红色 Y黄色 K 黑色。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物体色(固有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射到人们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环境色: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色不同,也因其本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1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将投射来的光线原样,规则的平行的反射出去。(静止的水面,油面,平滑的金属面等) 2扩散反射:当投射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的反射出去,为扩散反射。它所形成的色彩为,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半透明色。透明物体的色彩。 3光的干涉:任何物体对于投射的全光色都有充分的选择、吸收、反射的机会,呈现出它们各自的色彩来。(雨后路上的浮油面,肥皂泡,孔雀羽毛,贝类里表层) 绘画的"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 第二章 色彩三要素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一) 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10:31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所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做视觉空间。而我们在平面构成中所谈到的空间形式,是就人的视觉而言的,它具有平面性、幻觉性、矛盾性。在平面构成中空间感只是一种假象,三维空间是二维空间的错觉,其本质还是平面的。 平面性 即二次元空间。也就是有长与宽两种单元元素构成的空间。前面所分析过的正负形的消失、减缺等形态特征,都是在平面空间中所存在的形式。 幻觉性 这里指的是平面中的立体感,由几个面组合而得到的高、宽、深三次元的空间感觉。不同形态线的肌理重复和渐变排列亦会产生出幻觉空间。 矛盾性 矛盾空间实际上是一种错觉空间、幻觉空间,但是在构成形式上它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幻觉空间又有所区别。矛盾空间是在实际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空间形式,它是以三次元空间透视中视平线的视点、灭点的变动而构成的特殊的不合理的空间。这种独特的空间形式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视觉原理设计新的造型形式。 二、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 我们对于形体的空间感觉,是视野中许多形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视野中有你熟悉的形体和环境关系时,你就很容易对距离和空间作出判断,反之则很难或不能判断某个形体的大小、距离,也就是说,任何形体,它的空间感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形体作为参照。依据这一视觉原理和经验,就可以在平面中制造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 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

纸的半立体构成

《纸的半立体构成》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叶慧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作品,知道纸的半立体构成就是平面的材料通过制作, 改变原来的平面形态,使其部分立体化,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初步掌握用画、划、割、折等基本技法创作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了解和练习创作等方法,逐步掌握制作技 能,并且在课堂中运用这些方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践,增强立体造型能力,提高感受美的能 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用画、划、割、折等基本技法创作纸的半立体构成作品。 三、教学难点:纸的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半立体构成作品实物、制作工具、小幅KT 板、大头针等。 2.学具:直尺、圆规、铅笔、美工刀、垫板、方形铅画纸等制作工具。五、教学过程: (一)比较与发现: 1、出示平面构成、半立体构成和立体构成作品,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作品都是 用纸做的,他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制作,改变原来的平面形态,使其部分立体化, 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半立体构成。(二)学习与创造: 1、通过图片,了解半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包装盒、贺卡等) 2、出示几幅纸半立体构成作品,学生欣赏分析: 1)这些作品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2)你知道可以运用哪些制作方法?(构图、切割、划痕、折叠等)

3)媒体展示基本制作方法。(用虚实线构图、在实线上切割、用尺尖划痕、平整地折叠) 3、学生尝试练习: 1)出示数幅半立体构成制作步骤图。 2)学生挑选一幅尝试练习制作。 3)反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4、启发演示: 1)随机在学生作品上进一步深入制作。(例如:多次切挖折叠表现空间感、折卷变化丰富表现手法、) 2)启发学生加一加、变一变,进一步创作自己的作品。 5、学生继续创作: 1)创作一幅半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表现形式——半立体、造型手法——有创意 2)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议与总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半立体构成的? 3、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对纸的半立体构成的学习,我们知道和掌握了用构图——划痕——切割——折叠等制作方法表现半立体构成。同时也领略了生活中半立体构成作品的风采,感受到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产生不同美的效果。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保持构成设计的兴趣,为我们下节课做立体构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