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改革示范校自评报告

课程改革示范校自评报告

课程改革示范校自评报告
课程改革示范校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把培训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创办学校特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学校。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依据《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评估细则》,对我校工作认真客观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办学思想:

1.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校始终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少年军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思路。我们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读书促进思想升华,引领全体学生与书为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德育为先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创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园地等措施为师生提供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在求知、求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3.严格执行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按规定控制班额并实行均衡编班,严格规范考试管

理,建立发展性、多元化评价制度,改革单一试卷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定。不随意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留开放式的作业,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开发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注重校本课程建设,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制定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方案,落实好校本课程。我们依据学校的军校特色,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少年军校知识读本》获市级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三、课堂教学改革

(一)落实课改理念,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全力打造金牌的教学质量

新课改伊始,学校领导将工作重点放在师资培训上。在课改初期,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课改有关理念及新课标的学习内容纳入我校继续教育的核心工作,将新课程培训作为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研修内容。采取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体培训中,以校为本,力求抓住教师的需求,了解老师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其教学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个别培训分两个层次:一是骨干教师,重点培训课改的理念认识及其应用,侧重于在实践中理论的内化。二是青年教师、新教师,重点培训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通过分层培训,更新了教师的认识,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力求将新课改的理念应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建立常规教学、科研和培训一体式的实验工作方式,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解决,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积累课改实战经验,切实提高实验工作质量。

1.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教研制度,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师训部门的集中培训,远远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教师多种需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培训、教研机制,是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后续动力之一。我校开展的技能型培训、实践型培训、评价型培训、理论型培训等等,都是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师培训的有效补充方式。我校还建立了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内在的驱动力,开发教师潜力,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2.以教研课、观摩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一系列有效培训,我校教师很快掌握了先进的课改理念,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创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创建了情境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谈话式教学模式等。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骨干教师观摩课、学年教师观摩课以及校评优课观摩等活动,以点带面,很快地提高我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请市、区

教研员到校进行学科调研,有的放矢地指导课堂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打造高效课堂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校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接通了互联网,建立了校园网。使我校的每一个班级的授课教师,随时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网上的共享系统达到了和谐、统一。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作为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优势,全面改革了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位教师的课堂,而是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所有的教室的电脑都能够上网,都能够利用网上共享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先进的办学条件为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来呈现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新课,再通过网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来实现生生的信息交流、师生的信息交流以及学生、教师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等。我校实验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获得省级优秀课题研究。庞柠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变换》网络课获得国家一等奖,乜永亮执教的《摸球游戏》获国家电教课一等奖。学科教师的出色表现,带动了学校的教研氛围,典型教师起到了学科辐射、引领作用。

四、校本研修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1.集体备课:严把集体备课关,重视集体备课质量,领导包学年跟踪备课,每周有主备人,统一备课进度,要有练习题的设计,有教学流程的预设。每单元有集体研训后的反思。备课注重实效性,杜绝流于形式。

2.听常态课、反思交流:每学期初教导处制定课堂执行标准,针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训练标准。给一个月的训练时期,然后开始常态听课、评优,反馈。深入课堂听常态课,听课时同学年教师尽量串课一同听评课,课后及时反馈,查找教学漏洞,反思不足。真正让教师课堂有所遵循,提高课堂效率。

3.主题教研:继续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的教研形式。真正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开展指导性工作。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4.开展晒课活动:利用“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契机,广泛专研教材,挖掘学科典型,在磨课中反复推敲,树立典型,展示优秀课例,相互学习,促进提高。并把教学资源做好资料留存,让大家享受成果分享。2015年全国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我校六节课获部级优秀课。

5.自我学习:设立行之有效的教学主题进行培训、学习,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继续拓展教师读书交流这一渠道。鼓励大家闲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课程资源建设:

1.我校配有藏书室、阅览室、音乐室、仪器室、科学室、多媒体室,微机室等功能教室,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功能教室及体育、艺术、实验、图书、网络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功能教

室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让这些功能教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2.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资源建设,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我校充分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她们在学科中的有价值的经验、资源充分共享在学校资源库中,全体教师可以随时学习共享。

3.重视对家庭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我校已经坚持6年时间对学生进行读书引领。多次开展家校读书联动活动,家长、教师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交流分享,带动全校师生共同读书,提高素养。同时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创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园地等措施为师生提供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在求知、求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富有吸引力的专题教育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六、教师队伍培养:

我校从教师专业成长入手,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业务培训早入手为原则,为教师创建研讨、交流的契机,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听课教师回来必须上模仿课、移植课。创造条件“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聘请有资质的心理专职教师对教师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辅导,指导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积极推进名师工程。结合校本培训做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机会给他们压任务,让他们挑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落实帮扶制度,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结对指导工作活动,实现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新教法,提升业务水平。

七、示范导向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是催人奋进的。回首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这些年,也是我们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教师得以洗涤、锤炼,同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我校近二十余名教师,曾为省、市、区内教师上观摩课,促进地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近三年获得省、市、区级优秀课共30多节。我校的领导教师撰写50余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曾经承办过市、区级的现场近二十余次。我校领导、教师的有关课改的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的共有20余篇。在近几年的区级质量监测活动中我校的教学质量排在前列。我校的国防教育办学特色突出,在省内享有盛誉。学校每年都会迎接多部门、多层次的国防教育特色工作检查。多次被评为省、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多次承办区市级现场会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2016年7月我校成功举办校园首届“成功之星”颁奖典礼,邀请一千余名家长与师生共享教育的成果。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扎实做好基础教育工作,认真落实课改的各项要求,不忘初心,努力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营口市站前区健康小学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学校语言文字自评报告书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 学校始建于1989年,占地35.6亩,学校拥有宽裕的教学场地和完美的教学设施,拥有现代化校园网。学校已形成一个设备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校园。现有学生1161人,23个教学 班,教职工89人,其中在岗的专任教师56人。近几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县级 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学示范学校、明星学校、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办学水平优秀学校、文明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校舍设施维护工作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我校一项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为了使普通话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师生的校园语言,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县教育局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校在全体师生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并进行了全面认真 的自查、自评,综合得分为96分。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加强领导,规范管理1、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校一向把语言文字工作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来抓,把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教师从业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定期进行检查、考评、 测试。为了保证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 小组。先后成立了学校和班级两级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监督小 组,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检查监督工作,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领导小组每年划拨一定的资金经费,以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活动资料等经费的到位以及各种培训经费的落实。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及工作落实情况 创办于1984年,是区教育局直属小学。我校占地面积1644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343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14101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50.3%。全校教职工109人,其中,行政领导3人。学校现有6个年级,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9人。 1996年3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区一级学校”;2001年5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市一级学校”;同年获得深圳市效益评估奖;2003年4月,我校以总得分466高分,占总分值93%,39个参评项目全部达到A级标准,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2003年6月被深圳市教育局、住宅局评为深圳市绿色学校;2003年7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督导室评为宝安区信息化示范学校。 在此基础上,我校全校总动员,决心申报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成立宝城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做了前瞻性的规划: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黎加厚教授曾精辟地阐述:“教育信息化,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师教的方式或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平台就是教育信息化。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为了实现这个根本性的转变,潘刚忠校长上任伊始就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文章,使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以其独特的传输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逐步形成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通过学习,不仅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而且使教师们逐渐消除了对信息化教学的疑虑和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之中。 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我校几任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我校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学校领导就将“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突破口,积极把“网络环境下小学养成教育”等四个课题引进学校,把“上等级、创特色、树名牌”作为办学目标,以“一年上一台阶、三年迈一大步、五年出高效”的发展速度,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学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研究制定了学校第一、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学校将建成由主干网、局域网和校园网相连的教育信息网;初步建成具有新中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培养一批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师资队伍,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常规管理系统。 二、教学环境建设与三个覆盖率取得长足发展 以潘刚忠校长为首的宝城小学领导班子认为,“学校要建成学园、花园、乐园。”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四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一年一个台阶;“上省级”、“市绿色学校”“区信息化化示范学校”一年三块“品牌”,宝城小学可谓喜事连连。“宝城腾飞

最新年度---小学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2016年度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2016年度,学校广大师生牢记“尚正·博雅”的办学理念,遵循“正于心,雅于行”的校训,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育人目标,坚持“抓规范,提质量,创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关注育人细节和生命成长,文化立校,以文化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有关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注重环境建设,营造“正·雅”文化的物质形态。 环境文化是孕育精神文化的家园,更是学校特色文化及办学品位的外在展现。2016年,学校继续加大了对锦城佳苑校区的建设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将分校区建成一座精致幽雅的温馨校园。分校重新规划布置了校园绿化美化面积,添置了600余套课桌凳,内部6口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空调等配套设施。为解决大班额问题,主校区在平房内4口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并安装了空调、水暖等降温、取暖设施。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学校花费30万元,在主校区装配了一口高清自动录播教室,分别在两校区装配了两口“才宝”简易录播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统一配备了部分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另外,还在两校区幼儿园铺设了塑胶活动区域。如今,学校里绿树红墙,辉映成画,

总体布局更加规范有致,美观整洁。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校实现跨越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本着“雅而有致”的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整体策划和设计。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石头说话,在尽力体现办学理念方面下功夫。校园的宣传栏、标牌、墙报、校报都尽可能体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彰显个性色彩;楼道内结合经典诵读、书法艺术、乡土文化等专题精心布置,给人留下“曲径通雅”的感觉;班级文化特色鲜明,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正·雅”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营造雅致和谐、书香醇美的校园氛围。 同时,学校大力加强学校软环境文化建设,利用国旗下演讲、广播站、阅读节、开笔礼、汉字听写大赛、六一文艺汇演等形式,实现“正·雅”文化在校园软环境上的提升。 二、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正·雅”文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层面相互协调、良性运作,工作效率就高;反之,互相推诿,孤立割裂,则耗时费力,不见成效。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学校继续坚持教代会制度,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了学校章程,并围绕章程建设通过了一系列被师生共同接受的管理制度,如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等,带给人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学年初,学校组织了“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具备基本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本反映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的培育。培养方案基本能反映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较好。但是,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成效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1)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制定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按照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条件、增设新专业的程序、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的评价与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不断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结构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重点扶持旅游管理相关的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明显的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旅游行业的应用学科专业群。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我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失时机的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工作,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进一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

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四部分:1、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2、学校近三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贯彻《甘肃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所做的主要工作、重要举措和成绩;3、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4、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北兴中学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 草滩小学地处山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 学校秉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以“爱我中华、献我青春”为校训,以“文明好学、勤俭踏实”为校风,以“敬业爱生、博学严谨”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奋进取”为学风,以“求真务实、公正廉洁”为干部作风,形成了教育就是服务和引领的中心理念,确立了“培养学生做中国人、文明人、现代人”的育人目标和“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实施了“人才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 二、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以硬件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取得新突破。 学校在乡镇经济比较困难,自身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以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转评为契机,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能快则快”的原则,不断充实教学装备改造校园网络,重

建校园广播系统;投资近万元,先后的投入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以师德建设为根本,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师资素质迈上新台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把“教师发展学校,学校成就教师”作为工作理念和行动指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抓师德建设。围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线,结合教育行风评议活动,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 (三)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学质量跃上新水平。 1、坚持德育为先,探索育人新路。三年来,我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的育人新路。一是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五自”,即学习上自学,生活上自理、集体活动自律、管理上自治、人格上自强。通过建立“五自”倡导队、“文明监督岗”,把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交给学生自己组织或让学生参与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办事。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把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系列教育、毕业典礼等活动,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广播站面向全校学生招聘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记者等工作人员,并由学生自己主持报道校园新闻;改变班会课的形式,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个人总结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ae1146326.html,)/工作总结范文/个人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年已悄然结束。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广泛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现将一学年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4、重视课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自我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之外,还注意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先进校的经验,注意兄弟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进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一年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好5节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一直与本乡兄弟学校三坝小学开展联片互动,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公开课教学和教育教学心得交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学校工作自评报告(2007——2008) 额如乡中心校 2008年9月

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额如乡中心小学下辖七所村级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现有教职工129人,教学班56个,在校学生951人,中心校教学班14个,在校生396人;村小教学班42个在校生455人,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51人,全乡校舍总面积9073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8.03平方米。 二、自评工作过程及自评结论 (一)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业务副校长、工会主席、中层领导、学生代表和家长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业务校长组织落实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评价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 学校根据《吉林省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办法》等相关文件和要求,制定学校督导评估自评工作方案和相应的学校自评工作方案、制度、办法,明确自评工作的目的、内容、形式,全面做好学校自评工作。 (三)展开自评工作 学校副校长室组织实施开展自评工作,具体工作由教导处和德育办对照《前郭县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细则》、《吉林省中小学校教师评价指导性意见》、《吉林省小学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性意见》进行评价,教导处负责教师的评价,德育办负责学

生的自评,做到广泛采集信息,客观公正的进行自评,最终由校长室负责对评估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自评结论 通过学校工作的自评使学校各项工作成绩与不足得到了清晰的展现,促进了学校各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学校自评结果成为优化学校管理、提供学校工作努力方向的重要依据;校长自评结果成为校长本人自省及努力改进的重要依据;教师则明确了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制定了个人整改计划,更好的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学生评价则为学校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及三好学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整体上看,学校评价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进步与提高提供了一把衡量的尺子,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搽了保障和正确的导向。 三、基本做法与经验 (一)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方法是:在自评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价的主要依据,评价结果如下: 1、办学标准 具体评价要素包括:学校建设、教学设备、教育经费、队伍建设、办学行为、教育质量等六个方面。 (1)学校建设:

老厂小学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云南省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复核认定 申请 富源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步伐~推动义务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根据《云南省现代教育学校评估方案》,云政教督[2012]5号,和《富源县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富教发[2013]18号,的要求~我校认真对照《云南省现代教育完全小学督导评估指标标准》40个C级指标自评~有7个指标为优秀~33个指标为合格。已达“云南省现代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县级合格学校”条件。特申请富源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对我校创建云南省教育学校督导评估县级合格学校进行复核认定。 特此申请 富源县老厂镇老厂小学 2013年10月28日 - 1 - 富源县老厂小学现代教育督导评估 自评报告 富源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发展~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云南省普通初级中学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及相关要求~我校于2013年8月21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职工代表、学生家长共15人组成的“督导评估自评领导小组”。按照《方案》提出的3 个A级指标~10个B级指标~27个C级指标对我校的办学目标、办学过程、办学效益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现将评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老厂镇老厂小学是老厂社区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学校招生范围覆盖全社区九个村民小组和镇属各机关单位~覆盖人口达39600人~学校新校址占地面积52.36亩。现有学生1177人~共有19个教学班。根据形势的发展~到2015年~我校将发展到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1420人左右。原老厂小学校址被规划为农贸市场~现在老厂小学整体搬迁到新规划的教学区~现有可以使用的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2152.21平方米。24个教室~19个教 - 2 - 学班。有教职工46人~男教师25人~女教师21人~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3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从职称看:小学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18人、二级教师2人。 从学科来看:语文教师19人、数学教师17人、英语教师1人~领导班子8 人。教师专业分布合理~平均年龄30.3岁~年龄集中在30至40岁之间~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群体。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研教改为动力~紧紧围绕抓好思想促教学~围绕教学抓思想这个中心~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化班级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着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治学方针~为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始终坚持“环境优美、校风优良、教学优质”的办学方向~以“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全面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示范学校”为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各项工作均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自评工作及达标具体情况

迎江区教育评价改革考核自评报告(图文版)

迎江区2014年度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考核自评报告 根据市教育体育局《关于上报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考核材料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我局严格对照其中的指标任务,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迎江区一直本着“先行先 试先获利”的时代敏锐感,坚定不移地 站在教育改革创新的浪尖潮头,将探索 实践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深化教育领域 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坚持将教育 评价改革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和教育 管理改革协同推进,并将其逐步融入教育教学督导、特色学校创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等工作中。2014年初,在我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启动之际,作为安庆主城区的迎江区更是在市教育局的总体部署下,抢抓机遇,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创新,重视活动引领,真正让管理、教研、教学架构到科学的评价信息上来,推动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 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路径,为迅速启动和深入实施全区中小学教 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奠定了良好 的先行基础。2014年,我区在教育质量评 价改革中的典型做法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教 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题研讨会”上代表安 徽进行了发言交流,先后得到省教育厅金燕 副厅长、魏晓明市长的高度评价。 二、主要做法 (一)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营造了教育评价改革先行氛围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适时领导 改革。迎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 育质量综合改革工作,将其列入党 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实 验区工作启动之际,就成立了由分 管副区长任组长、教育、宣传、人 社、财政、编办、发改等部门为成 员的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 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同时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专项列为2014年度政府涉及教育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多次就该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梳理汇总,并将其纳入区直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 二是制定政策方案,强劲推动改革。为了使教育重大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区委政府总是以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关政策方案,从区级层面强势推动工作落实。在评价改革中制定了《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迎江区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方案》,同时推出《迎江区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和《迎江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五年规 划》两个重要文件,前者设立农村教师 任教津贴每月每人200—500元;设立 教师奖励专项资金每年50万元;职称向 改革者倾斜;后者规定,今后五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改革,同时率先启动教师“人手一机”工程。这些都为评价改革工作在不同层面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方便。 三是安排专项资金,有力保障改革。在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推进各项改革的过程中,区政府总是及时安排资金予以保障。2014年开始,区政府将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改革运转经费补助。同时,在今后三年内,政府每年还拿出30万元,专门用于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含实验操作经费、实验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创立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9月 创立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青岛遵义路小学建于1970年,现有19个教学班,教职工47人,学生800余人。学校领导团结协作,校风端正,多年来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特色的学生队伍,学校的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特色工作,在李沧区独树一帜。学校坚持“以特色促发展”之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切入点,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篮球)学校、青岛课外文体活动示范校,李沧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雏鹰大队,李沧区优秀团支部。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基本做法 几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基本完成了创立“青岛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对照评估标准,我们认真进行了自评,各项得分情况如下:自评合计得分172分,其中,B1-B14得分87分,B15-B24得分85分。根据评估要求,我校已经达到创立市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1、素质教育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经过组织各种活动充分而又深入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教育,在活动中升华教育,在行动中实践教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育人

为本,德育为先,提高素质,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开展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组,并进行了分工。强化各室参与,全员育人意识,形成了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⑴加强师德学习,增强团队意识 加强师德学习,积极推进“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大对教师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队精神等观念的教育,使我校在教师的付出和超越中,彰显出学校特色。 几年来,我校利用每周一次的周日例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级下发的有关师德方面的文件文章,深入开展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生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道德修养。 几年来,我校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从抓身边的文明习惯做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立精神和爱国情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经过各项活动,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晨光明德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晨光明德小学位于甘州区甘浚镇晨光村,创建于1949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占地面积25600平方米。该校先后3名改名:原名八庙小学,后改名为晨光小学,1996年由台湾“塑胶大王”“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投资人民币40万元,修建明德教学楼,学校易名为“晨光明德小学”。学校形成了“厚德载物,止于至善”的明德精神。目前学校开设9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213人,教师10人。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筹资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把“给学校最鲜活的生命,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构建“学习的校园,快乐的校园,创造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学校注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质量”的办学宗旨,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水平一直居同类学校领先水平。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优良校风营造精神美、人际和谐营造人文美”的思路,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文化底蕴丰富、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主要成绩 1、学校具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晨光明德小学全面贯彻推行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矶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他创建和谐校园。 2、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明确项目理念的择时导,学校建设必须公园化,因此,二年的绿化中工作初风成效,绿化从空间理念中立体化,从时间变化中互补化,加之老师具有较高的卫生意识,整个校园整洁、干净、平坦、舒适。

年度---小学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2016年度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2016年度,学校广大师生牢记“尚正·博雅”的办学理念,遵循“正于心,雅于行”的校训,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育人目标,坚持“抓规范,提质量,创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关注育人细节和生命成长,文化立校,以文化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有关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注重环境建设,营造“正·雅”文化的物质形态。 环境文化是孕育精神文化的家园,更是学校特色文化及办学品位的外在展现。2016年,学校继续加大了对锦城佳苑校区的建设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将分校区建成一座精致幽雅的温馨校园。分校重新规划布置了校园绿化美化面积,添置了600余套课桌凳,内部6口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空调等配套设施。为解决大班额问题,主校区在平房内4口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并安装了空调、水暖等降温、取暖设施。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学校花费30万元,在主校区装配了一口高清自动录播教室,分别在两校区装配了两口“才宝”简易录播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统一配备了部分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另外,还在两校区幼儿园铺设了塑胶活动区域。如今,学校里绿树红墙,辉映成画,

总体布局更加规范有致,美观整洁。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校实现跨越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本着“雅而有致”的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整体策划和设计。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石头说话,在尽力体现办学理念方面下功夫。校园的宣传栏、标牌、墙报、校报都尽可能体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彰显个性色彩;楼道内结合经典诵读、书法艺术、乡土文化等专题精心布置,给人留下“曲径通雅”的感觉;班级文化特色鲜明,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正·雅”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营造雅致和谐、书香醇美的校园氛围。 同时,学校大力加强学校软环境文化建设,利用国旗下 演讲、广播站、阅读节、开笔礼、汉字听写大赛、六一文艺汇演等形式,实现“正·雅”文化在校园软环境上的提升。 二、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正·雅”文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层面相互协调、良性运作,工作效率就高;反之,互相推诿,孤立割裂,则耗时费力,不见成效。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学校继续坚持教代会制度,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了学校章程,并围绕章程建设通过了一系列被师生共同接受的管理制度,如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等,带给人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学年初,学校组织了“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标准化学校自评报告.doc

标准化学校自评报告 依据《xx市小学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评分细则》,我校于近日组织了相关人员,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三大块共47项指标进行逐项自查、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8774平方米,建筑面积3676平方米,绿化面积4230平方米。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847人,教职工39人。目前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33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二、办学方向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依照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章程,依法规范学校各项工作,在学校章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工作作风明确了学校办学宗旨以及对社会的承诺。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各项工作有序进展。学校制定了《XX年至XX年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总体目标,育人目标、管理目标、办学特色及发展策略。学校依据《总体规划》并结合具体实际,坚持每年度、每学期制定出各项工作的计划以及实施方案。 学校注重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班子队伍建设;二是教师队

伍建设。 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求行政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讲学习、讲奉献、讲效果、讲团结、讲党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磨合,现在我校形成了一个“开拓进取,团结向上”的领导集体,给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理论学习培训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每学期利用周一和周三下午的时间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了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在近几年时间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多次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另外,从学历层次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历进修。目前,我校在岗教师具有大专学历达到33人,还有6位教师正在进修本科。 四、行政管理 (1)学校按要求实现了校长负责制。形成了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聘任制,各类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将制度成册,人手一份,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后勤管理 学校配备了一批责任心强,懂管理的后勤队伍,加强了学校财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篇一: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 平度市南村镇大高庄小学 20XX.11 -1--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大高庄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以及平度市教研室《关于做好迎接上级部门20XX年度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的预备通知》精神,我校小学成立了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小组,对全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一、评估工作启动 11月6日,召开了全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启动会议。参加会议人员为我校所有领导干部。认真传达和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部署我校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自评工作。 二、制定评估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南村镇大高庄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和《南村镇大高庄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 三、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课程实施水平领导小组和评估小组,统一领导全校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评估组具体组织实施,制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承担评估工作培训和对各校的评估任务,形成自评报告。 -- - -2- 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李化龙校长成员:王丕增教导主任 张君少先队辅导员高正元教务员 评估小组组长由王丕增担任,成员有张君高正元四、明确评估目的 1.全面了解我校小学课程开设实际状况; 2.分析我校小学课程实施的实际水平、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 3.研究提高我校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的对策。五、了解评估内容和方式 1.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2.课时及作息(含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安排; 3.课程实施的效果;

学校自评报告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 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我们雨露中心学校坐落在县城以南14公里,在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占地面积46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13平方米,图书室藏书7400册,计算机教室有计算机40台。2015学年在校学生365人,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生309人,设12个教学班,教职工21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十多年来,我校秉持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巩固和完善省级“绿色学校”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学校,焕发青春。短短几年学校先后受到各级的表彰:“云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楚雄州学校民主管理先进集体”、“楚雄州文明学校”、“南华县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南华县先进少先组织”、“南华县先进基层工会”、“南华县和谐学校”、“雨露乡‘学科学、用科学’先进集体”、“雨露乡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学校组建了加强环保教育,绿化美化校园,创建绿色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和办公室、总务处、教务处、德育处的各位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做到规划明确,措施可行,责任分明,任务到位。

(二)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例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使全校师生人人懂环保知识,人人爱护环境。做到宣传教育活动人人皆知。使全校广大师生明确“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意义,提高了广大师生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科普知识,了解当今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状况。让全体师生认识到现在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重视环境卫生工作,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十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按照“美化、净化、亮化”的总体要求,进行了校园环境建设和整治,做到了乔木、灌木、草皮错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对教学楼进行美化,在教学楼各层走廊的墙面上,布置精致的名言警句以及班风班训和心理健康等知识标语,使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感染和熏陶,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把巩固和完善省级“绿色学校”作为落实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我校重视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积极配合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及其它不健康文化场所,加强交通、饮食卫生的预防和控制,坚决消除校园周围的一切不安全隐患,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Z小学年度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Z小学年度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zz小学年度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尊敬的督导组各位领导: 首先在这里我代表zz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对我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对近一年多的学校工作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于2010年7月从原学校搬迁到栋梁新区教育局东侧的新校址,并更名为“zz小学”。新校舍占地面积32043.4平米,建筑面积7666平米(包括五层教学综合楼,四层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食堂)。 zz小学现有2所完小,6所教学点,6个学前班,939(学前班70名学生)名学生,178名教职工。本学年适龄生入学率为100%,毕业率为100%,15周岁完成率为100%,巩固率为100%,辍学率为0. 我校工作总体情况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效率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了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德育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了以质量为主的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生表现: 全校有900余名学生,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热爱学校、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能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能按时上学,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能按时交作业,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上课发言积极大胆,能积极参与各项课外兴趣活动,充分发扬了个性。近年来各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正在稳步提高,尤其是2011---20**学年度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六年级英语、品社取得了全旗第一名,数学第二名的好成绩。全旗民族中小学学生诗歌朗诵比赛中我校选派的三名学生分别取得了学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部分学生上进性不强,学习不认真,作业粗心,作业中错别字较多;还有个别学生纪律性不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中不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三、教与学 (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认真,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胆尝试参与式教学,使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2、根据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科目,要求各科任教师备全课程、备足课时、备详环节。不但要备好语、数、英三课教案,还要根据要求按计划备好音、美、体等其它课的教案。在备课时完全做到了超周备课,并结合学生实际,备全、备细各项环节,按照不同程度弱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备课要强调针对性,既保证落实课标要求,不但培养好尖子生,又要照顾学困生、智力缺损的弱智学生,为其提供辅助性的学习,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和校本教研。充分挖掘骨干教师和各级教学能手的潜能,利用“一帮一”帮扶小组的作用做到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其中青年教师斯琴高娃、永兰、颜迎雪、丛淑娟、马迎春、牡丹的进步飞快。在全旗“说课标、说教材”比赛中永兰等五名年轻教师代表学校参赛,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全旗教学作品比赛中,我校选送的26篇作品也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4、学校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加大了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认识到位,实施有序,成效显著 ——拦隆口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2010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以来,在省、市、县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认真贯彻高中新课程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工作为使命,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高中新课程的研究、培训、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等工作,认真探索高中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课改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及课改年级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32个,其中高中部18个,初中部14个。在校学生1611名,其中初中705名,高中906名。教师163人,其中高级教师36名,研究生4名,教师本科率76.9%,省十杰教师1名,县级名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25名,校级骨干66名。建立了学校信息中心、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备课室和网络教室,现有多媒体教室12个,微机室4个。 2、课改年级基本情况 课改年级一共有学生692人,13个教学班,每班有学生五十来人。任课教师64人,其中6人还担任其它年级学科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较繁重,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22人。 二、我校课程改革前期准备情况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打造特色管理 2010年青海省决定2010年秋季全面推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将是学

校走出应试教育,提升办学品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2010年9月,学校将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同创建特色管理结合起来,着手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组织,加强领导。组建了十个组织机构,一是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新课程实施工作决策。二是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与研究小组”,负责新课程实施工作推进与研究。三是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小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四是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学分的认定及管理。五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组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六是学校“课程设置及选课指导小组”,负责课程设置和指导学生选课。七是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小组”,负责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中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八是学校“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积分管理制度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九是“教师评价、教师培训与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教师培训、研修。十是学校“后勤保障小组”,负责提供所需的资金、器材、场地等。以上组织机构的建立,使学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有了强有力的保障。各职能机构各尽其责,使新课程在我校能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2、加大宣传、转变观念、奠定思想基础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之际,我校多次召开行政会议,共同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文件精神和课改省市的有益经验等,从领导层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组织教务处、教研组有关人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会;2010年秋季开学前期,学校就着手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学校实施课程改革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教务处精心选择新课改资料及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相关的系列制度上传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