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0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有着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的信念是什么?(生答) 2、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是谈迁从小就有的信念,但是在他追求信念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厄运打击着谈迁。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面对厄运

的打击,谈迁是怎样做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三百年前,走近这位伟大的史学家。 二、体会谈迁初写《国榷》付出的艰辛。 1、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中思考。 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师:在这简单的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引导理解: 为了抄“一点”史料,可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四处借书抄写”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B、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透过这些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 (2)“400多万字”: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 (3)“六次修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在教学课文中,我对文本做了这样的处理: 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其中一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二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三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备课过程中我自认为是从整体出发,由一句话作为引子,引出全文,抓住关键地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探索。也对文本进行重新梳理,便于理解。但上下来觉得不是很理想,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在时间上安排的不恰当,导致课程匆忙结束。上完课,我深深感到自己设计的内容太多,抓的要点太多,应该删繁就简,详略得当。可是,我认为,这篇课文处处都是重点,是一环扣一环的,学生只有把前面的为什么书稿被偷对谈迁来说是厄运以及谈迁受到打击后悲痛欲绝的样子这两方面理解透彻了,才会深刻体会到谈迁这个信念是多么的坚定不移,才会体会到信念的伟大力量。 在指导理解第三自然段方面,指导有误,本人没有吃透教材,这是最不应该的,本段描写谈迁的三幅图,是在谈迁写成《国榷》之后

他为了书的真实性而去考察的。并不是,他还是在写这部书。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盲目自信,一定要吃透文本,理解到位。 另外,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太碎,没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我在一步步牵着学生走。我想,如果设计几个大问题,让学生找词句、谈体会,会更好。时间上也能节约一些。 总之,这节课令我最遗憾的是没有把握好时间,让最后应该出彩的地方变得暗淡无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抓重点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 篇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是也容易落入虚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说教之中,很容易上成思品课。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立足语言,确保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位,感悟谈迁的坚强,使这一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课文的字词教学中,我突出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这是从低年级就开始的一项练习。可是,到五年级,甚至六年级学生也未必能熟练掌握。教学家徒四壁一词,我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可是学生的答案还是:谈迁家里穷得只剩下墙壁。没办法,我引读了课文内容:谈迁家

(初中美术教案)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及反思初中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搭配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色彩(出示 课题) 1.欣赏图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讨论,分析,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归纳总结,由图片实例引导出色彩知识。 二、新课展开好的色彩搭配能满足人的情绪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 有色彩感觉, 但想要创造和谐的色彩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指色彩本来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颜色是蓝紫色,最浅的颜色是柠檬黄。有色彩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断的。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2.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 不同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展示体现色相搭配的图片)。 明度对比: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展示体现明度搭配的图片)。 类似色的对比: 色环上相邻色的对比,如红,橙,黄给人以融合,平静的感觉。 冷暖色的对比: 如红,橙,黄的搭配给人温暖的感觉,绿,兰,紫的搭配给人清冷的感觉。3.生活中色彩搭配实例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生活中色彩搭配的成功实例,学生思考生活中实例都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自己)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2、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书吗?看了哪些书?认识几个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的,但我第一印象中的有:孙武、韩非子、秦始皇、司马迁、唐太宗、范仲淹、毕升、成杰思汗、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李世民、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郭子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杨炎、朱全忠、李存勖、赵匡胤、赵炅、赵佶、赵构、赵普、曹彬、高怀德、杨业、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狄青、包拯、苏轼、宗泽、李纲、韩世忠、岳飞、张俊、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成吉思汗、忽必烈、孔子、刘邦 表扬的话: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 你真是博览群书啊!你竟然认识这么多的历史人物,真是咱们班的“历史通” 这么多的人物都认识,老师是自叹不如啊!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介绍谈迁 今天,老师想介绍大家认识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谈迁 板书:谈迁(出示他的简介:课文第一自然段前2句),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3、“厄运”是什么意思?(不幸的遭遇)带着对这个词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信念是什么意思?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再读课题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

苏教版五年级上的语文课文中心思想汇总(答案)

1、《师恩难忘》课文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乡村老师。学了这篇课文,我想用这句诗来赞美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陶校长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充分体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请你写一句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古诗两着》中《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诗的后两句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作者是当代诗人孙友田,诗中: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界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段话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答案: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5、《装满昆虫的衣袋》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6、《变色龙》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7、《金蝉脱壳》一文生动的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018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在农业上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也必须了解溶液浓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反应物的浓度大了或小了都不行。在高中化学的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 本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就必须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不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而是提出6.02×1023个水分子或Al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正好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或Al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因此用6.02×1023个分子或原子作为1 mol来衡量宏观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目就十分方便。然后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从而降低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涵义的坡度。 在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之前,先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对概念进行应用,并了解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好处,以及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的介绍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然后总结出配制步骤的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 本节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建议如下: 1.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积极性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案1.docx

最新整理小学美术教案《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案1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案1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是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征,充分欣赏多个案例,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色彩搭配意识,并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

学与问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二、读书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那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师分别请5个同学读,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了。如果发现他读错子音或读破句子了请耐心听同学读完在再请你指导。 2、指名读课文。评价 三、整体感知,明白说理方法 1、那么,学与问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3、点击,两句关于学、问的句子变成红色。男女生各读一句。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81分) 1. (6分)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号_______浪吼(háo hào)厌恶_______(èwù)枝折_______花落(zhéshé) 一模_______一样(mómú)薄_______雾(bóbáo)凶_______猛(xiōng xiū) 2. (3分)按拼音写汉字 jiǎo zi jié jūgǎn pí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读音节,填空,组句子。 Dong gua qie zi shen me yi yang _______和_______有_______不_______? 4. (5分)把下列意思相近的词写在下边横线上。 徐徐汇合安静雄壮举 汇集缓缓雄伟肃静擎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 (5分)动脑筋想一想,图上有什么,会有什么故事呢?先想一想,再写几句通顺的话。

6. (5分)有人说:“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粗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读了它自然地想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你写下来。再结合自己的童年读书体验,当回小名人,用精炼的语言写一句勉励人勤奋读书的小名言。 7. (6分)写出反义词 厄运_______ 信念_______ 刻苦_______ 喜爱_______ 绝望_______ 可信_______ 8. (6分)形近字组词 漫_______ 坎_______ 垮_______ 慢_______ 吹_______ 跨_______ 9.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博览_______书家_______四壁一_______破衫奋笔_______书 10. (4分)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填空 本文记叙了史学家_______ 在艰难的困境中_______ 次撰写明史巨著_______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_______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11. (3分)查字典 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然后查_______画,读_______ 12.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奋笔疾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山东财税希望小学赵小峰 一、回顾导入 1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生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谁来说一说课题中的“厄运”、“信念”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师:好,带着这些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师:读懂了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基本明白了。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师:谈迁不就是丢了几卷书稿嘛,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厄运”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啊?好好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并在这些句子的旁边简单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读书就应该这样,不仅仅要用眼睛去读文字,更要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生交流: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好好看看这句话,你会发现这句话和其他的句子不太一样,(数字多)。那么,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可以抓住一个数字具体来谈。 师生交流:

20多年——时间很长。可见谈迁的坚持不懈。(据史书记载,谈迁从28岁开始写《国榷》,这一写就是二十多年啊。) 6次修改——联系我们自己写文章,(问生写作文修改吗?改几次?可谈迁却改了6次,体会到什么?)谈迁著书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50多岁——可以说《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的心血。 500多万字——字数多,的确是鸿篇巨制。(我们的语文书大约在5万字左右,也就是说一本国榷的字数相当于100多本我们的语文课本。) (2)“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枯燥的数据了?此时他们已经都充满了情感。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 (板书:立志写书)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同样也感受到谈迁写《国榷》原稿的艰辛? 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师:“一点”是多少,也许是就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可谈迁就为了抄这“一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呀?竟要走上“一百多里路”。好,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竟带着干粮”,路途这样遥远,却只能带着干粮上路。条件非常艰苦。 (3)“四处抄书”在抄书的过程中,会一帆风顺吗?

服装色彩搭配教案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服装与色彩搭配》(针对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 教 学 教 案 班级: 13级本科设计二班 姓名:王晨阳 学号:1310210439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图片,感知新课内容 首先播放明星穿着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结合娱乐明星揭发学生激情 (3)用ppt展示明星生活中的着装事例 二、讲授新课 过程一:1、我们都有偶像崇拜,自己都有喜欢的明星,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时尚的时装吧。出示幻灯片,由学生直观欣赏并做出选择。 学生讨论(略) 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色彩是自然的化妆师。色彩对于着装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人的头发、肤色等天生的色彩进行分析、搭配。 (1).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2、师生互动:幻灯片出示服装色彩的搭配的方法。 3、归纳总结: (1)、协调色的搭配。 A有色彩搭配(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 找一找谁的衣服属于同类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邻近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对比色搭配。 B无色彩搭配(黑白灰) C不同纯度与明度色彩的搭配 (2)、对比色搭配的方法. 4、学生讨论:教师出示一部分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图片中的色彩搭配用了什么配色方法。 过程二:1、学生欣赏明星们的服装后的体会是什么? 2、同学们体会出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要求了吗? 3、学生归纳总结:

(1)、整体和谐,风格统一。帽子、围巾、腰带、鞋、包等配饰。 (2)、美观与功能统一。 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职业 过程三:1、服装搭配有什么小技巧吗?学生谈一谈。 运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来给模特搭配服装。 三、活动实践 练一练:播放视频:欣赏米兰服装节模特的走秀,让学生欣赏,分析画面(选择其中一套服装的色彩搭配练练). 学生运用老师画的人物图,现场给他们搭配服装色彩。 分小组完成,看那个小组完成的效果好。 四、班内展评: 一、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我们通常以服饰和言行举止来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这种以服饰为手段追求完美的努力是为取得别人的好感、尊重和理解。这是一种对外界友善的表示。 二、思考: 奇装异服该不该穿?中学生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服装美是外在的,但却表达了内在的追求和生活品味,要根据经济情况选择合理的服装。如果一味的模仿所谓时尚,不但有损自己的形象,还会搞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中学生应选择符合自己身份与年龄特点的服装,会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和充满自信,让别人感到你是一个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三、教师总结 时代的发展使服装有了丰富的变化,面对五花八门的服装,同学们不要求奇、求怪、求名牌,而要正确地对待服饰美。通过和谐的服饰和整洁的仪表,来创造良好的性格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只要我们自尊自爱,朴实无华才是一种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附答案

阅读蒋光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完成小题。①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钱财,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②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③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④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⑤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当初他每写完一章,就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⑥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⑦不错,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⑧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小题1: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分)小题2:选文叙述谈迁和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 分)小题3:如果李强同学常抱怨身不逢时,命运不好,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以朋友的身份对他进行劝解(4 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参考答案:小题1:面对厄运,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或“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3 分)小题1:叙述事例,引出论题和论点(2 分)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观点(2 分)。小题1:略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析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引用的作用。议论文运用引用的作用一般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小题1:本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称呼得体1分,引用选文观点、内容劝解(2分),语言连贯,表达清楚(1分)。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五年级语文上册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课练 苏教版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认真拼读,写出正确的字词。 1949年10月1日,冲破重重枷suǒ(),新中国终于dàn shēng()了,从此,中国人民不再在苦难线上zhēng zhá(),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词语游艺厅。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逸”的解释有:①逃跑;②避世隐居;③安乐;安闲;④超过一般;⑤散失,失传。 逸.闻( ) 逃逸.( ) 一劳永逸.( ) 逸.民(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挣扎”“挣钱”“挣脱”这三个词中的”挣”的读音相同。 B. “家徒四壁”和“博览群书”的反义词分别为”一贫如洗””胸无点墨”。 C. “邓小平爷爷的功绩将名垂青史 ....《家》《春》《秋》是著名作家巴金 ....”和“鸿篇巨制 心血的结晶”两句话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完全正确。 3.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再把成语用到下面的句子中。 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 ) 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刻苦学习,知识面广。( ) 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 ) (1)尽管,可他依然不放弃史料的编写。 (2)圆明园在一片火海中________,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 ________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司马迁不顾年老力衰,________,终于完成了历史价值极高的作品--《史记》。 三、句子训练营。按要求写句子。 面对一袭破衫的谈迁,我要对他说:生活的困苦动摇不了您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 面对________的谈迁,我要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面对________的谈迁,我要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拷贝室。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本文记叙了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次撰写明史巨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 谈迁的人生厄运是,但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在他60多岁时,又完成了这部巨著。从他拼搏的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 五、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

2020-2021学年语文组主题教学计划文档2篇

2020-2021学年语文组主题教学计划文档2篇 Document of theme teaching plan of Chinese group in 2 020-2021 academic year

2020-2021学年语文组主题教学计划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 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 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 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2021学年语文组主题教学计划文档 2、篇章2:2020学年上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文档 篇章1:2020-2021学年语文组主题教学计划文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沿着“国家课程师本化”的路径,统合分散在学科内外、联系密切的内容,改变课堂结构,重塑教学流程,让学生全方位、整体、创造性地学

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而又充满愉悦的过程,促进学生识字写字和听说读写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教材按照文体编排,第 一单元为游记散文,主题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单元为小说,展示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第三单元为议论文,在论证中坚定自己的立场。第四单元为评论鉴赏,学会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第五单元为文言文,诵读经典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学习读书动笔的学习方法。 改变过去“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放弃传统的一课 一课教的线性教学,建立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在阅读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同类体裁的文本,自读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1、教师根据需要对教科书进行取舍,对精读和略读课文 进行重新安排,以精读课突出重点,以略读课巩固重点,这样语文教学重点得到训练又省时高效。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èjiāng tán qiān chāo xiě suǒ mén zhèng tuōkě yì ( )( )( )( )( ) ( ) ān qǐng zhuàn xiěqí qūkǎn wén guó què dànshēng ( ) ( )( )( )( )( ) 二、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奋笔疾书:() 一袭破衫:() 三、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广泛()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填空。 《国榷》初稿用了年时间。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岁的谈迁带着书稿,又经过了年的奋斗,终成定稿。定稿的《国榷》共卷,万字。以上所填的,都是数据,课文中还有使用了数据的语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3、读文中画“”的语句。谈迁这么做,是为了 ,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 4、你能深入地谈谈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吗? 四、填空。 1、本文记叙了史学家在艰难的困境中次撰写明史巨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谈迁的人生厄运是 但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在他60多岁时,又完成了这部巨著。从他拼搏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 五、积累语言。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1、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点的确定与教学

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点的确定与教学 以前我也曾经思考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果找到阅读教学中的训练点?”最近在准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中,我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将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摘抄如下,与大家共同学习。 崔峦老师说;“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在人文内涵霍桑深挖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的锁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 所谓语言训练点就是指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习得言语模式,积累语言材料的词、句段等,也就是教师备课时预设的语言训练的部位或称为单位。 语言训练就是教学中借以进行语感培养、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和陶冶情操的语言实践活动。语言训练点是师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即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和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图式。教学中,抓住了语言的训练点,教师的指导将变得切实而有效,学生的学才有凭借。 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呢?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状况,三是课文本身的重难点及语言表达形式。 教师要努力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首先,教师多次与文本对话后,一些重点的“载道之言”——进行语言训练的点就自然浮现出来,这些点便是我们进行语言训练的“抓手”。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富有特色的典型词句和语段。有些文章在用词生动准确,有些文章文句特别有表现力,有些文章句式结构整齐、蕴含深刻,有些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或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论述……从这些“抓手”切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因为有了语言训练为依托,人文感悟也就“随风潜入”,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此外,课后思考与练习也是我们确定语言训练点的一个重要凭借。 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选取既能体现语言文字规律,又能发展思维,陶冶情感的语言现象,优化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程序的设计,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相结合,做到以点代面,“块状”推进,步步深化,从而获得语言训练的整体效益。 语言训练的过程应该是理解思想内容和学习表达方法相互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还有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备课时,我们如何把握住语言训练点呢?一是感悟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语言。二是学习谋篇构段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特别体现趣味性。另外要讲究训练的梯度。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案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麽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生: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自由讨论发言。)师:对,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

界里。那麽在生活中,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设疑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书中范例: (1)提出问题: A、这些范例为什么好?有哪些独到之处?你喜欢什么样的色彩搭配? B、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的不同效果,你能否从中感受色彩美?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随时点拨: A、优美和谐的色彩搭配令人心情平静舒展。B 、强烈对比的色彩搭配使人感到活泼、紧张。C 、不同色彩搭配的建筑体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D 、不同色彩搭配的服装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穿着的差异。 2、复习小学学过的色彩知识,教师讲述色彩三要素。 (1)色相: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的区别)。 (2)纯度:色彩的鲜灰程度。(如:红、颜料加水或加白颜料后,色彩变淡、变灰了,纯度降低了。 (3)明度:色彩的明亮度(对比度)。(如:湖蓝与普蓝存在不同深浅的明暗关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3页

《厄运打不垮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词析句,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3.凭借对文本理解,感悟谈迁在逆境中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明白只要信念永存,希望就会永在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语言实践整体把握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了解了一本书,感悟了一个信念,下面结合先前学习,完成句子补充练习。 出示:厄运打不垮信念。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进这位可敬老人,去感受“厄运打不垮信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本课伊始,让学生结合自己感悟完成句子练习,既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又从整体入手,把握了全文脉络,可谓一举两得。 二、咀“厄运” 路艰辛 1.有人说过,幸福感觉是相似,可不幸却各有各味道,对于文章主人公谈迁来说,他厄运又是什么呢? 2.为什么一部书稿被偷就是惨遭厄运?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剖析相关语句去体会书稿非同寻常。 3.学生批注性阅读,然后交流。 (1)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明朝编年史书――《国榷》。 ①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从一个个有生命数字中,你掂出了什么分量? ②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饱含了谈迁一路走来艰辛与喜悦,你能读出其中情感吗? (2)出示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①“一点”与“一百多里”两个数字对比,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值吗? ②“一点史料”与“400多万字”两个数字对比背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过渡:是啊,编书难,编史书更难,就是这样一本用生命写成书,转眼之间却化为乌有,对此时风烛残年、体弱多病谈迁来说何尝不是厄运当头、致命打击呢? 4.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样面对? (1)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①他不思茶饭,又在思什么?夜难安寝,到底又在想什么? ②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两行热泪,到底流是怎样泪水? ③读着辛酸文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④请你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再读读这段文字吧! (2)过渡,引读:(出示句子)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是什么让他从厄运中挣脱出来?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从头开始? ②对,是厄运打不垮信念让他重新站了起来,让我们一起用坚定、毫不动摇语气来读出这句话。 设计意图:扣住一个个沉甸甸数字,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诵读感悟,使文本内容理解、情感感悟与精炼语言有机融为一体,达到言意兼收理想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