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小衔接之我见

幼小衔接之我见

幼小衔接之我见
幼小衔接之我见

幼小有效衔接之我见

内容提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合适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一些进入一年级的儿童上课坐不住、不会听课、听不懂老师的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对此,一年级老师和家长非常困惑,成为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根据调查及多年从教经验,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与幼儿园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着直接关系,这就需要幼儿园、小学老师和家长三方面的相互配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真正让幼小有效衔接,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一、幼儿与小衔接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为了要成绩,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

目前,一部分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现象日趋严重,有蔓延之势,将小学教材搬到幼儿园来,直接让幼儿学习,增加孩子学习难度。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还留家庭作业。幼儿园变成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还要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二)师资薄弱,严把教师入园审核关。

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有的幼儿教师不是幼师专业,更别说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了,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加上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真正坐在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

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内容、课程的设置死板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教师偏重教学大纲上的任务与目标,缺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特点,兴趣爱好和困难所在。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像幼儿园那样生动活泼,小学教师也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而是在上完课后就离开,与孩子接触少,缺少沟通和交流。

(四)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桌椅可移动,不少幼儿园还有自然角、图书角、玩具柜及活动区角,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用。而一年级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六)师生关系的改变。幼儿教师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散步、观察、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儿童的冷暖、饮食、入厕、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亲密融洽的心理氛围。在小学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询。教师与儿童的交往主要是在课堂上,多数教师态度严肃、要求严格,这些都和幼儿教师有显著不同,增加了儿童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七)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不够。在当今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娇宠孩子,使之在入小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反应比较强烈。有一些孩子任性、娇气、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其他同学学习更感到吃力,他们不会打扫整理教室,不会独立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不懂得集体生活,不会团结合作等,缺乏独立的能力。家长要同学校合作,每天和老师沟通孩子在班级的各方面情况,以便配合教师工作,鼓励孩子自立自强。

(八)作息时间的变化导致幼儿不适应。幼儿园各项活动动静交替,每天上课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也得不到保证。

(九)知识传授错误,导致小学教师难以纠正,很是苦恼。

由于一些幼儿园的教师基本功欠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知识传授错误,比如:拿笔姿势、平翘舌不分、书写格式等等,导致小学教师很长时间纠正不过来。

(二)幼儿园与小学如何有效衔接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做到专业化。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为小学打基础,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让孩子们在活动和游戏中感知规则,认识周围的世界,幼儿园教育应育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作为长期目标。在一日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2 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定期交流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为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进行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之间过渡。

3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现在,幼儿园没有统一教材,学习内兴趣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反之,如果幼小教学内容出现明显脱节,则易造成儿童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同样也会对所学新知识不感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小学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刚入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幼儿从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从周围环境到师生关系,从教学到一天的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会出现焦虑、不爱学习、不完成作业等现象,这就需要小学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多和她们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

因材施教,为顺利过渡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转变家长观念,很多家长认为提前学会认识更多的字孩子上小学后就能跟上课程就会适应,要改变这个观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引导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注重对孩子注意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不娇惯、宠爱、溺爱孩子。通过召开家长会、创建家园互动专栏、开展亲子游戏等多种形式活动,让家长了解《指南》,让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学校,幼小衔接工作才能做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余晓红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

3 郑立华周芳纤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

4 崔雪贯彻新《纲要》做好幼小衔接

5 谢广田幼小衔接:突变·减坡幼儿教育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精心整理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梁燕颜 来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本文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探讨。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 26个州,日内瓦的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11岁儿童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从幼儿学校的课程来看,尽管幼儿学校属于小学阶段,但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仍然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逐步向小学过渡。另外,英国也充分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学校间的衔接。在伦敦,当前较普遍的作法是将保育学校与幼儿学校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避免了两类机构在环境与社会交往范围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在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显着的连续性。英国和瑞士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都十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同样可以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当然,活动角的材料在内容、性质上已有所变化,进入小学后,材料逐渐向实物符号、词语方面转变,部分活动角的内容转变为墙壁上

幼小衔接比较大小,认识比较符号

课时:第3课时 教学内容:1~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1~5的组成 教学过程: <2的分解和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笑脸吗?看看老师手中有好多笑脸,咱们一块用笑脸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首先,老师先拿出2个来,我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两个笑脸分别放到两个碟子上。 学生放笑脸 师:瞧,这位小朋友把笑脸分开了,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有一个笑脸,也就是说,2分成了1和1,(幻灯片演示)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将这两个碟子里的笑脸放到一块儿。 学生放笑脸 师:他把红色碟子里的一个笑脸和蓝色碟子的一个笑脸放在一块,就变成了2个笑脸,也就是说,1和1组成了2(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3的分解和组成> 做游戏,老师手里拿着三个笑脸(两手都有),展示一只手,另一只手里多少笑脸让小朋友们去猜。从中体会3的分解。老师再将自己两手中的笑脸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导小朋友们去理解3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4的分解与组成> 师:2和3会分解了,小朋友们会不会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将4个笑脸放到2个碟子里面。(连续找三个小朋友) 学生尝试的放,老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解释。幻灯片展示。 再让三个小朋友将分好的笑脸分别放在一起,幻灯片展示 学生动手练一练 <5的分解与组成> 师:接下来,我们要将老师手中的五个笑脸分发到两个盘子里面,那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主动来发一发。 学生发(四种方法) 老师如上强调5的分解与组成。 小结:数与数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数组成。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浅析

21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NO.36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科 教 论 坛 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过渡阶段儿童的断层问题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2)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4)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6)学习环境的断层。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具有借鉴和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基础,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2解决我国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2.1遵循规律,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阶段不同,特点也不同。但是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衔接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此外,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仍具有“未分化的心理特性”,即仍保留着幼儿期儿童的某些特点,诸如游戏活动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心理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等心理形式仍占优势地位,兴趣和爱好跟儿童的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因此,入学儿童很难适应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难以按照规定的坐姿坚持40分钟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活动上。由此可见,改进课堂教学是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的重要 途径。 2.2提高教师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就说明,要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幼小衔接的成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实现一切教育目标的保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热爱、理解、关心幼儿,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巧水平、组织能力,要有善于观察、了解、分析、指导幼儿的能力,会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教育实践。所以,幼儿园及小学都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2.3搞好课程衔接 要搞好幼小课程衔接,必须从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五方面人手,形成一个合理的课程衔接方式。一是课程目标小步子化。应将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联系起来考虑,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以小步子化的方式逐步实现课程衔接,体现层次性和弹性化,让儿童逐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二是课程内容生活化。应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内容,选择利于引导儿童从周围生活世界中发现、探究问题的内容,体现儿童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文化,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三是课程组织统整化。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性特质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坡度”决定了幼小衔接中课程组织应统整化。四是课程实施活动化。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活泼生动的活动(教学)形式,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引起儿童内部心理活动,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获得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五是课程评价多元化。应以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多视角关注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评价的主体、内容、标准、机制、方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多元化的理念。2.4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的习惯,都直接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可 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协作小组等形式,把现代教育的观念不断传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①更新教育观念。②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③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④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⑤增强幼儿的信心。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⑦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2.5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衔接 首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使幼儿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逐渐协调起来,构建一个适合幼小衔接的育人环境。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使幼儿对小学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培养幼儿上学的兴趣等。 其次,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也应该多方采取手段,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家访等方式加强衔接,也可以利用“家教园地”宣传相关知识。家长也要与幼儿园及小学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李玉珍.新纲要下的幼小衔接[EB/OL]. http://xbyx.cersp.com/yjzc/ztyj/200608/633.html. [3]www.xsjs.cn/UploadFiles/2007-5/ 514936111.doc 48K 2007-5-14. [4]陈梅兰.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调查、分 析与思考[EB/OL].学前教育资源网.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浅析 付瑞华 (成都医学院后勤处 成都 610083) 摘 要: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广大教育专家、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当前幼儿园和小学的办学宗旨、师资力量、课堂内容,以及家长观念等方面的问题仍然严重的阻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遵循规律, 组织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程衔接;重视家长工作;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衔接等。旨在为相关教师及学者的教育教学及研究活动提供一点借鉴意义。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园 小学 家长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12(c)-0211-01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以及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以及启示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本文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探讨。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形成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 前苏联在小学开设预备班,预备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取传统的学校上课形式,而是在游戏中加进一些特殊的作业和练习,并逐渐加大难度,这种教育形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雏形,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为预备班的儿童学习减少坡度,预备班的教学和生活组织既不同于小学一年级,又不完全同于幼儿园大班,因它附设在小学里,且有与幼儿园不同的条件和气氛。但他们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活动和幼儿园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每天上课时数不多,游戏和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强调当场

掌握和巩固,不留家庭作业,不记成绩。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为确保儿童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要了解小学低年级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小学教师也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便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施教,从而能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衔接关系。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样就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和小学的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园的教养员可以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教师也可担任幼儿园的工作。 瑞士和英国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需要,其教育机构设置的主要趋势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

幼小衔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幼小衔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衔接。幼儿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各自阶段的特点,具有唯一性、顺序性和连续性,每个发展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经历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好坏都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展。幼儿教育中如此重要的阶段,对其发展现状有充足的了解,有利于对其发展趋势的把握。 一、现状介绍 1.幼小衔接的教材与教学 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师对其教育的主要媒介是教材,以传授教材中的知识来影响幼儿的思维和心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教材的研究是幼小衔接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应在小学教材中充分考虑幼儿衔接过渡时期的特殊性,针对性的编入适合初步进入小学课堂的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放低起点、激发其自主学习性。于此同时,幼儿处于幼儿园阶段时,其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明确课程目标,着力于幼儿适应小学能力的培养。处幼小衔接期的儿童,玩是其天性,所以在衔接期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天性因素,教学过程多融入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发展到综合教学的模式,可以从美术、音乐等艺术方向进行教学引导,发掘幼儿的天赋,使其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还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幼儿衔接期的儿童,对其影响最大的也是父母,所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小衔接期的儿童十分重要。专家指出:家长应转变和更新落后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幼儿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家长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育中,应扮演好生活合作者、教育引导者和能力培养者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对孩子只是方面的教授,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 3.国外幼小衔接教育的经验 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与世界先进国建仍有较大的差距,对于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育,国外有好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对于其中适合国内幼小衔接期儿童教育的经验,摒弃种族差异,积极引入,促进国内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对国外先进的幼小衔接教育经验的引入,从中总结出(1)社会课程对于幼小衔接期儿童的教育尤为重要,应加大其研究投入;(2)社会课程内容相对单调古板,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不足,应加强社会课程内容的研究,丰富其内容的形式,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3)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脱节,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各顾各的教育,没有考虑到有效衔接期的过渡教育问题,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幼小衔接教育经验,积极开展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交流会,使幼儿园教师知道孩子到小学后接触的内容、发展的方向,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小学教

关注国外幼儿园的幼小衔接

关注国外幼儿园的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儿童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里,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其入小学作好准备。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样就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和小学的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园的教养员可以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

教师也可担任幼儿园的工作。 瑞士有26个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日内瓦所实行的就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在一个机构中。日内瓦的“MaisonDes Detits”学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学前两个年级和小学的一、二年级构成,设在一幢楼房里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日内瓦的“Ecole DuLirron”学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级至六年级,虽然都属于学校统一行政管理,但却是以小学二年级为界划分两部分管理。 英国初等教育分为2~5岁儿童的保育学校,5~7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和7~11岁儿童的初级学校,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人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从幼儿学校的课程来看,尽管幼儿学校属于小学阶段,但课程的内容、要求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仍然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逐步向小学过渡。另外,英国也充分重视托儿所与幼儿学校间的衔接。在伦敦,当前较普遍的作法是将保育学校与幼儿学校合并在一起,这种做法避免了两类机构在环境与社会交往范围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在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显著的连续性。英国和瑞士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都十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同样可以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长短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 2、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短 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 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 综述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1】。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2】 二、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3】。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5】。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6】。 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7】。 3)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9】。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5】。 4)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的《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秦志敏的《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15】。 5)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的《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陈景凡的《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王雅明的《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10】。

幼小衔接现状的思考及有效途径

幼小衔接现状的思考及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9-11-20T11:23:20.9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作者:姚新雯[导读] 幼小衔接,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如今,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幼小衔接备受关注姚新雯(新疆冶建幼儿园 830057)摘要:幼小衔接,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如今,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幼小衔接备受关注,再加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幼小衔接的基本现状以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现状思考,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06-01 幼小衔接从字面上看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处理得当的话,将非常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该年龄段的幼儿如何有效地从一系列方面,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从而真正达到幼小顺利衔接的目的。幼小衔接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关注,但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深入分析幼小衔接现状,探索幼小衔接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幼小衔接的基本现状 1. 衔接主力侧重幼儿园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如今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非常积极,其不仅格外注重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还会有效借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动靠拢小学,并且不管是在教育要求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尽量贴近小学。但是小学呢,却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园脱离了。老师呢,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课堂上能不能坐住等,导致幼小衔接上严重失重。 2. 衔接工作侧重突击纵观实际,我们发现一般的幼儿园,通常都是在幼儿毕业前一学期,甚至一个月才开始实施突击衔接工作。而有部分小学一般在招收新生时,主要是借助摸底测验,过了这关,孩子才能顺利入学、分到好班。因此,在此情况下,这就使幼儿园不得不着急忙慌地实施突击训练,如拼音、算数等等。 3. 衔接内容侧重智育在新时期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今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智”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智育教育过程中,又过于注重知识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能力培养。详细点说,就是根本未能高度重视孩子必备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如是否能独立生活、是否会与他人交往等等。二.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 1. 更新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不光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幼儿才能。如好心态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先有个好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孩子,加强孩子对小学生活的了解;注意力的培养,应严格要求孩子,尤其要想方设法使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有效约束自己;独立意识的培养,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存在显著差异,进入小学学习生活后,对孩子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尤为强调孩子的独立意识,其实就是有自己想法、主见,真正学会学习和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应让孩子了解一些与学校生活相关的基本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文具;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这是确保孩子顺利开始小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基础。 2. 加强指导,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就儿童而言,不管是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还是其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都与家长有着莫大关系。因此,想方设法做好家长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树立家长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家长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助教等等,说白了就是有效突破家长传统衔接教育观的束缚,让家长真正意识到自身教育的错误,引导家长与时俱进,及时改变,及时调整,及时总结,想法设法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从实质上帮助幼儿进行知识性的衔接和学习品质方面的良好过渡,让家长真真切切地看到孩子的实质性变化,只有加强了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才能使家长更好地配合老师,从而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3. 调整措施,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两者之间的沟通双向的衔接才是最有效的,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幼儿园与小学这两者之间就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解,如参观、交流等等。幼儿园呢,可以基于实际,适当延长下授课时间等,幼儿教师呢,可以有意减少下游戏时间,也可以依据幼儿实际,给幼儿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作业,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小学教师呢,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把教学内容更简单化、具体化,说白了,就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且新颖,作业量的话,也不要那么大,尤其切忌操之过急,而是应慢慢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照此发展下去,幼小衔接工作就会更系统,更完善;其二是加强幼儿与小学两者之间的沟通。面对幼儿的问题,应为其有针对性地设计目标,可以把小学生带到幼儿园中来,让他们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其实就是想法设法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幼儿呢,也可以与小学生一起听课,一起熟悉校园生活,从根源上消除幼儿的畏惧心理。结束语:综上所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儿童来说意义重大,既能真正实现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又能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但是这仅仅依靠幼儿园、小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效发挥家长的作用,三方面的力量默契配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摘要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就其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幼小衔接;适应;课程 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如何衔接的问题。而能否衔接好关系到以后儿童的长远发展,并且作为第一个教育衔接环节,关系到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因此,幼小衔接历来都是教育领域内一个研究的重点。 一、概念界定 适应原属生物学命题,意指生物有机体调整自身生存形态以顺应已改变的生存环境的活动形式。在心理雪中以此概念来表征个体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顺应这种改变的过程。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一过程作了研究,适应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育大词典》(教育心理学卷)中对“适应”的解释是:(1)泛指机体对环境的顺应。个体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达到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2)生理学中指感觉的适应。感受性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提高或降低的现象。除痛觉适应不明显外,各种感觉都有明显的适应现象,但速度和变化程度不完全相同。(3)皮亚杰术语。指主体对环境的作用(同化)与环境对主体的作用(顺应)间的平衡。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适应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分析。他认为“个体每一个心理的反映,不管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主体将外界的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当主体获得新经验时,他总是在联系和校正这一经验,也即同化这一经验,使其符合已有的图式。通过同化,主体当期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水平会改变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方式。另一个顺应,即改变主体

(完整版)幼小衔接大纲

数学思维启蒙训练 数学思维启蒙训练大纲(上)课次知识点教学内容 1 我比你多,我比你大认识和理解多少和大小,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等。 2 比较高矮、轻重认识和理解高矮和轻重,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长短、远近等。 3 比较厚薄、粗细认识和理解厚薄和粗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厚薄、粗细等。 4 1-5数的认识通过具体情境中的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认识1-5各数,使伙伴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 5 1-5的书写在认识了1-5以后,学会写1-5的数字,并且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个数。 6 比较1-5的大小认识和了解符号“>”、“<”、“=”,并会使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7 找规律(一)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会发现事物中简单的规律。 8 上下、左右、前后通过具体活动,引导伙伴体验并学会判断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9 东西南北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3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10 里外、远近感知和理解简单的里外、远近空间概念,学会应用这些空间概念去表达人、物的位置关系。 11 6-10数的认识 通过具体情境中的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6-10各 数的含义;认识6-10各数,使伙伴经历6-10各数的抽象过程 12 6-10的书写在认识了6-10以后,学会写6-10的数字,并且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个数。 13 比较6-10的大小认识和了解符号“>”、“<”、“=”,并会使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14 单双数利用直观教具引导伙伴理解单双数概念,通过游戏活动让伙伴快速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发现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15 物品的分类尝试按大小、颜色、用途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进而培养伙伴进行物品分类的好习惯。 16 复习检测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检测,以便下一阶段地学习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115812503.html,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作者:孟繁慧张代玲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7期 摘要: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目前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几个方面。基于此,对国内针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促进相关部门具体关注农村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和如何研究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课程;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090-02 一、引言 以“幼小衔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能找到最早的关于我国研究幼小衔接的文章是1987年, 1989年的《幼儿教育》上,北京市六一幼儿园荣观慧发表了《我们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一文,幼小衔接工作正式进入了幼教工作者的研究视野。1991年3月31日,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由国家教委组织的有关幼小衔接研究人员的培训班,拉开了全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帷幕。 二、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视,幼小衔接的研究进入发展时代。梳理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 秦振飚认为,教育的衔接要求课程的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最终还必须借助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来进行,并提出了幼儿园中幼小衔接课程建构实施的意见: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新幼小衔接的课程理念;二是明确课程目标,着力于幼儿适应小学能力的培养;三是整合课程内容,选择贴近幼儿及小学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四是统整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各方面因素的互动与联系;五是加强课程管理,注意两头课程的统筹[1]。 崔吉晓从语言课程的幼小衔接这一出发点切入,对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现状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做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总结了两个学段在语文教学上的六个不同,提出了推进语言课程幼小衔接的建议:一是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合适的语言衔接课题体系,可以借鉴美国的有效衔接模式,在衔接内容上借鉴加拿大和英国的经验;二是语言教学的幼小衔接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三是重视家长的作用,要求家长配合,在生活各环节做好幼小衔接;四是培养“双师型”教师[2]。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研究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研究 ——以北京某公立幼儿园为例 摘要 幼小衔接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其主要目的是能够使幼儿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研究,了解当今幼儿园所实施的幼小衔接工作,发现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工作准备的并不充分、没有成体系。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①综述前人的幼小衔接工作文献,对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进行概述。②根据访谈的内容,分析当前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③在与教师的访谈和活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出现今幼小衔接工作所面对的问题。④针对观察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帮助。⑤总结此次研究的缺点和不足,使得之后的研究者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研究。 关键词: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准备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Work of Large Classes ---A Case Study of a Kindergarten in Beijing Abstract Young convergence has now been a great degree of attention, its main purpose is to enable children to smooth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interviews, observation method for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young kindergarten implementation of the young convergence work, Found kindergarten in this area of work is not sufficient, not a system.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nclude: ①Summarize the work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cohesive work, and summarize the core concepts involved. ②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he interview,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oung convergence work. ③In the interview with teachers and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the emergence of this young and secondary work to face the problem. ④For the observed problems, given th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young convergence work to help. ⑤Summarize the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so that after the researchers can better improve their own research.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梁燕颜来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本文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探讨。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形成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 前苏联在小学开设预备班,预备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取传统的学校上课形式,而是在游戏中加进一些特殊的作业和练习,并逐渐加大难度,这种教育形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雏形,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为预备班的儿童学习减少坡度,预备班的教学和生活组织既不同于小学一年级,又不完全同于幼儿园大班,因它附设在小学里,且有与幼儿园不同的条件和气氛。但他们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活动和幼儿园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每天上课时数不多,游戏和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强调当场掌握和巩固,不留家庭作业,不记成绩。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为确保儿童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要了解小学低年级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小学教师也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便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施教,从而能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衔接关系。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样就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和小学的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园的教养员可以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教师也可担任幼儿园的工作。 瑞士和英国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需要,其教育机构设置的主要趋势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教育阶段来考虑,不论从环境布置、课程设计、教师培训都以创设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发展而协调的学习环境为中心。

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1)-(1)-(1)

一、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

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