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计学原理(精编文档).doc

统计学原理(精编文档).doc

统计学原理(精编文档).doc
统计学原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统计学原理

自评报告

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系

基层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组

统计学原理自评报告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统计学原理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因此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统计调查的组织技术,统计整理的方法原则,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理论与应用,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非参数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和统计决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统计学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还要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建议。

(二)课程建设过程与现状

《统计学原理》课程在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开设已10多年,现在已扩展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专业。10多年来,课程专任教师致力于加强优秀课程建设,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手段、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按照其规律和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标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课程的成果,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增强数学的应用,统计理论与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增加统计分析与写作内容,使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更先进、更新颖、更实用。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及实际问题为实例配合理论讲解,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比较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的目的,效果良好。内容上侧重于调查与分析的应用,把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调查与分析的效果作为考核的内容,这些教学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大型数据资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到企业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撰写实践心得,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学以致用,写出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效果十分明显。

2、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在最近三年,本课程选用统计学教材主要有,中北大学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统计学概论》(王长江)、人大出版社的《统计学》(贾俊平)等。

目前使用的教材《统计学概论》,有以下特点:

①体现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精神要求,实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就业目标为导向的新理念;

②根据本科教育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体现了“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扎实”的原则要求;

③利于教师教学操作,整体结构“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具体、演练细致”,章前有“学习目标”、课后有“知识网络”、“案例分析”及“复习思考题”,课内穿插“课堂练习与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资料:本课程配有《统计学习指导与练习》和统计学理论教学大纲、统计实验教学计划(统计实验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文献,教学效果良好。

(2)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经管学院建立了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境良好。该课程所属专业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建有信息化综合实验室,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校内模拟实习需要;校外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依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互通信息,通过岗位实习、社会调研活动等形式有目标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有:

(3)网络教学环境

中北大学拥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已具规模,并经常购买市场上最新的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为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提供了方便。

目前统计学课程已拥有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和正在建设的试题库。随着我院教学条件的改善,统计学有望实现网上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网上习题及网上试题库。

《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被评为理课组优秀奖。

《统计学》电子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

《统计学原理》于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

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除一般的理论讲授方法外,还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②本课程所在工商管理系具有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条件。

③改革考试方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的课程考试,包含了出卷、考场测试、阅卷、试卷分析四个环节,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从考试方式及内容上进行了系统改革,不但强调期末

笔试考试,也强调实验报告,课堂练习以及课堂出勤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高分低能的倾向。(2)教学手段

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向科研提出课题、科研为教学充实新的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②教学制度的改革。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由学生给老师讲课效果进行无记名打分,促进教风、学风的好转。

③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

同行评价

赵公民教授:

(1)、师资构成合理。课程负责人及多名主讲教师年富力强,学术上有一定造诣,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2)、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较为前沿,实践教学成果显著。

(3)、教学方法科学。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

(4)、教学条件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实施先进,网络资源丰富,为本课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软、硬条件。

(5)、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由王长江副教授主编的《统计学原理》被教学采用,受到好评。李彦华老师参编的《统计学》和《统计学习题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我认为,《统计学原理》优秀课程学科建设是卓有成效的,总体评价为优。

苏贵影副教授:

《统计学原理》校级优秀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经验和成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教材建设成效显著。我对《统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总体评价为优。

李晋红副教授:

李彦华、王长江等老师讲课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概念清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突出。讲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评教

薛鹏:

我们班同学普遍认为李彦华老师备课充分,上课讲解详细、重点、难点分析透彻,知识脉络清晰流畅;在讲课时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大家感到疑惑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同时作了精辟的归纳;在课后时间里,李彦华老师很热心帮助大家解答课上不太懂或掌握不十分牢固的知识点,从而使大家能够细致、牢固的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

陈晓凯:

上课内容充实,讲解深入,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和启发。培养和增强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党涛:

王长江老师备课认真,上课思路清晰、讲解流利、重点突出;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解了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运用,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激发了我们学好统计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好,深受我们班同学的欢迎。

5、课程特色简介

(1)本课程拥有优秀教材,开设时间长,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统计学课程在我学院成立前和成立后都是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形成历史早,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材体系。

本课程所配备的教师职称层次均衡,包括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教师年龄搭配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肯于进行学科方面的教学研究。我学院实行老教师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制度,通过听课和课下教学方法探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教学手段科学。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注重应用,从传统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充分利用工商管理系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全过程实

现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走向社会,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近三年来,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学生们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市场调研活动,积极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4)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组的成员积极参与了统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组提出要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时代的发展,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扬弃旧的已不适用的内容,同时不断补充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课程组认为,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课程不能简单地向理学类的统计学专业靠拢,而应有自身的特色。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既要包括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一般统计理论与方法,如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也要包括经济管理领域所特有的统计方法,如核算的方法、指数理论与方法和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同时还要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组不断探索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对于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主讲教师授课为主,并辅之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对于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具体运用,教师授课则多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阐明统计理论与方法,避免了烦琐的数学公式推导与证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师生教学互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已普遍采

用多媒体教学,同时,配合相应的统计软件,给出习题和案例,让学生上机完成作业,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动手能力。

在社会实践方面,课程组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老师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与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处理数据,分析调查结果,使理论更紧密地联系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程组还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改卷。系领导与课程负责人不定时地去听青年教师的课。并经常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随时交流教学经验。

(三)先修课程、学时与学分及开课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经济数学

学时与学分:72学时(不同专业略有差异) 4.5学分

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二、自评方式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按照上级评荐优秀课程的相关精神,经管学院及工商管理系组织成立了优秀课程评估小组,召开了多次会议,在传达文件和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评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优秀课程评估是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课程建设水平、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为我们搞好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目标和自检自查的尺度,另一方面,也为院、系课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二)依据方案,明确分工和任务

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课程评估小组与优秀课程小组每一位成员的任务,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课程自评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按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给出各评价要素状态分值,作出全面评价,写出自评报告,提出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建设意见。

(三)以评促建,评建结合

在自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边评价边建设,及时检查和监控,认真进行总结。力图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评价,推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使该课程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评价结果及各项评分依据

(一)《统计学原理》课程组师资队伍简介

课程组成员

定了坚实的基础。担任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共五人,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3名。硕士4名,学士1名(为在读硕士)。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为100%。

(二)课程组成员分工

课程组成员分工

职硕士和博士学位。组织骨干中青年教师到参加统计学课程的相关培训。

李彦华参加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师资培训研讨会。参加2008年北京举行的SPSS软件培训。

(三)教师水平与风范

课程负责人李彦华与主讲教师王长江、郝华荣、朱向梅等师德受到同行和学生好评,学术造诣在本行业中得到认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李彦华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2004年参加中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2008年中北大学青年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自编的统计学原理课件获得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中北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2007年被评为中北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所带课程《统计学原理》为校级优秀课程。技术考核为优秀。主讲教师王长江、朱向梅、郝华荣、武跃丽等等技术考核优秀。

(四)科研立项及成果

课程组教师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

(五)自评结果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A级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A级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A级2-1 课程内容:A级

2-2 课堂教学安排:A级

2-3 实践教学:A级

3-1教材及相关资料:A级

3-2:实践教学条件B级

3-3网络教学环境:B级

4-1教学方法:A级

4-2教学手段:A级

5-1专家评价:A级

5-2学生评教:A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统计学原理》课程已开设10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职高专本科教育教学的新特点、新趋势,有些方面处于探索之中,课程组的部分教师也有一个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本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生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落实这一方针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由于《统计学原理》课程时开设在工商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五个专业中,且都是文理兼收专业,学生中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还有一部分对口升学专升本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不论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还是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工作岗位上的应用,都要进行大量的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等数据处理,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

求。而现在我们并未对学生在这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了对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五、改进工作的主要设想

(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本科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积极探索与把握本科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实现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教学法研究,探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统计学教学,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课时设置等方面有所区别;针对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基础上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方向上应有一定区别,所以在教材选择以及应用方面在教学上应该有所体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学术上建树较大,学位、职称较高,结构合理,有敬业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优化教师结构,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优秀教师要在专业上、教学艺术上个方面帮助青年教师。

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积极申请、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撰写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人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四)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特色教育。

针对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尤其是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教师有成就感、责任感、紧迫感,鼓励教师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增强知识性、信息性、实践性、新颖性、系统性。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达到科学、规范、高效。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加强教学检查监督,继续坚持听查课制度。建章立制,严格实施,提高到课率,加强考试管理,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努力将考试不及格率控制在10%以内,平均成绩控制在75分左右。教学中注重特色教育,针对课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加课程中上机时间的数量。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以及部分章节内容上有所侧重。

(五)加强学生管理,营造良好学风。

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除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外,还要从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学习,勤奋努力,不断提高创新素质。学习有主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积极组织学术报告(讲座),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发表论文,带领学生参与完成一些科研项目。

统计学课程组

2008年10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