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72静电现象教案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72静电现象教案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72静电现象教案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72静电现象教案

【关键字】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揩起电的实验知道通过摩揩的方式能让物体带电.

3.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及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用原子构成去解释摩揩起电,知道摩揩起电没有产生新的电荷

【课前预习】

1.分子是由构成的

2.什么是摩揩起电

你知道摩揩起电的原理么?(认真阅读课本第31页)

3.电荷分为和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学习过程】

摩揩起电

用干燥的丝绸摩揩有机玻璃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

.

怎样判断物体带电.

.

两种电荷

1.将两根用丝绸摩揩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揩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将一根用丝绸摩揩过的玻璃棒与一根用毛皮摩揩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

象?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丝绸摩揩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揩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上述现象表明:

1. 。

2.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揩起电的解释

例1. 用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例2.摩揩起电的实质是()

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揩产生了等量的质子和中子

D.摩揩产生了电子

例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例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的作用是。【当堂训练】

1.同种电荷相互______ (吸引/排斥);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吸引/排斥).

2.带电体吸引____________,如塑料小球,通草球等.

3.毛皮与塑料尺摩揩,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

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4.已知带电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用毛皮摩揩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一个轻小物体,发生如图所示的情景,则该轻小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C. 不一定带电

D.一定不带电

5.知道了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就能解释物体的带电与不带电。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

C.物体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D.物体内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6、三个用绝缘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这三个球的带电情况是()

A.三个都带正电

B.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C.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

D.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

【课后提升】

1.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_______就会转移至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_______而带_____,得到电子的物体因_____________而带_________。可见,摩擦起电不是,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毛皮_______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___电,硬橡胶棒_____电子,而带________电。绸子与玻璃棒摩擦,绸子_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___电,玻璃棒____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___电。

3. 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排斥B,C吸引A,D排斥C,如果D带正电,那么带负电的一定是()

A. A和C

B. A和B

C. B和C

D. A、B和C

4.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关于这个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塑料梳子经摩擦带上了电荷

B. 塑料梳子是不会带电的

C. 塑料梳子带电,能吸引头发,所以头发可以随梳子飘动

5.把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绝缘物体相互摩擦,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荷B.两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荷

C.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6.摩擦起电说明( )

A.原子由带电的部分组成B.原子体积很小

C.分于是由原子组成的D.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7.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如图6所示,此现象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C.分子是带电的粒子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8、将两个吹足了气的气球在手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如下图),你看到什

么结果?为什么?

【中考连接】

1.(2012?广西玉林)在“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石块密度”的探究实验中:

(1)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亮面上;②将游码移至天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把待测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码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记下小石块的质量;④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后,慢慢浸没到量筒里的水中(水未溢出),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⑤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ρ.

以上设计在②、③之间和③、④之间缺少两个重要步骤和某个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请详细叙述缺少的操作过程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加注字母。

在②、③之间加入的步骤:;在③、④之间加入的步骤:。(2)用测得的物理量字母表示该小石块的密度ρ=。

(1)他的实验步骤是:(用相关字母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

①;②;③。(2)如果用V0表示一瓶原装酱油的体积,则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3)实验后杨浩同学分析到:即使瓶上标注的体积非常准确,以上方法由于

的原因仍会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如果要进一步减小测量误差,则只需将空瓶换成即可。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list.aspx?ClassID=3060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32. 人们要想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要进入人的眼睛。 33.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月亮不是光源。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 34.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5.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非真实存在,它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建立的虚拟模型。 36.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 37.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与光屏间的距离决定,距离越大,所成 的像也越大。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 必须足够小。 晴朗的天气,树阴下的许多圆形光斑其实是太阳(光源)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小孔) 所成的像。 38.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小。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故V 空气>V 水>V 玻璃 (与声速相反)。 39. 日食和月食 甲图:日食(月亮在中间)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 乙图:月食(地球在中间) b →月全食,a 和 c →月偏食 40.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41. 光的反射 4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点O :入射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3. 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4. 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零。 45. 法线: 过入射点垂直镜面的直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对称轴,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46. 作图强调:铅笔做图、直尺画线、光线带箭头、两线对称。 47.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出去。 (反射面平整光滑)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反 射面凹凸不平) 48. 迎着月亮走:明水暗道。 背着月亮走:暗水明道。 49.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50.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替代法)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记录玻璃板、物、像的位置; ②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③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④刻度尺: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5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里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总之,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52.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53. 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球面镜。 光源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课后作业苏科版

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 班级姓名 1.两个悬挂的通草球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两球可能均不带电 D.可能一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关于这个轻质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带负电 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B.电工用的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C.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4.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5.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6.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 理解正确的是()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7.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 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8.甲、乙、丙三个小球,任意两个相互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带电情况可能是()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B.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丙带正电 D.甲带负电,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9.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上图所示的惊奇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会不带电的头发. 10.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将该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小球将会被. 11.如图所示的仪器叫.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填“同种”或“异种”)电荷.12.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现象.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缘故. 13.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 2.5微米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时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吸入,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 . 15.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

八年级物理下册 静电现象教案 苏科版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粒子世界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是分不开的。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2.用文字根据典型图例叙述人类在探索原子内粒子世界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扩散现象表明()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2、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司机如果是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一靠近司机就能 够知道,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3、向一满杯水中加几勺子盐,可以发现水不但没从杯中溢出,反而看到水面会下降,这 是由于____________,将一块橡皮放在一把塑料尺上(靠近的一面要光滑),压紧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它们好象是用胶水粘在了一起,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中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分子无规 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5、分子由______组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 二、课堂学习研讨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1.原子组成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2.原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些微小粒子,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下面我们根据原子的结构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光现象》教案 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叫做颜料的三原色。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③反射角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反射和反射。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法线;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法线(选填"偏向"或"偏离" )。这个结论叫光的折射规律。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 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朋;(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4)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启迪:(1)平面镜成像时,由光源上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光线。沿光的传播方向没有交点,故不能成实像。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存镜后有交点,是虚像点。 (2)如果物体的某一点经过反射成像,则反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经过像点,利用这个性质能给我们作光路图带来很大方便。 (3)本例中,虽然题中只要求画出反射光线,但最后一定要把入射光线AO画出,否则,画成图2-3的形式,光路图就不完整了。 【例2】一盏探照灯装在看台上,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的中央,在将水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练习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当堂反馈】 1.原子结构行星模型中,把原子核看成_________,把核外电子看成_________. 2.下列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C. 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D.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 B. 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C.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D. 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 4.世纪末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课后作业】 1.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2.用绝缘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 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 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C. 原子核转化为电子 D. 原子发生转移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 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过来 B. 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过来 C.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正电,这是因为玻璃棒被摩擦后() A. 得到了质子 B. 得到了电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1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 (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 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 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光的直线传播 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做法: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静电现象8-苏科版

§7.2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 (1)电荷:经过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现象也称静电现象。练习1: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的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向弟弟解释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一现象的。 练习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而具有了的性质 两种电荷正电荷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探究 出的现象 研究发现:(1)用毛皮(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吸引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练习3:已知A球带负电荷,B球与A球相互排斥,B球与C球相互吸引,则B,C两球带电荷的情况是 构造金属球、金属箔片、金属杆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使用方法验电器工作前不带电,箔片张角为零。让被测物体与金 属球接触,如果箔片张开一定角度说明物体带电 电器金属箔片的张开角度直接变大了,则该物体()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他们所带的电荷是等量的(2)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验带电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电荷 感应带电,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用验电器检验用被测物体去接触验电器,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2)用带电体的性 质来检验 用被测物体靠近纸屑,若纸屑被吸起,则说明物体带电 (3)用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规律来检验 用被测物体分别靠近带正电的物体和带负电的物体。若与其中一个物体有排 斥现象,则说明物体带电 练习5:用一个带电体接触已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出现下列情况,试判断带电体的带电性质: (1)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为零,则带电体带电荷 (2)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大,则带电体带电荷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学点练习 (新版)苏科版

7.2 静电现象 学点1 摩擦起电 实验1: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起。 实验2:将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水流,塑料梳子吸引细水流。 实验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中梳几下后靠近通草球,通草球向梳子靠近。 分析与论证: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共同的特征,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题1:轻小物体是指__质量__很小的物体,如纸屑、头发、灰尘、通草球、细水流等。 问题2:只有两种由__不同__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才会带电。摩擦起电在__干燥__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学点2 两种电荷 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如图7-2-3甲所示,观察到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乙所示,观察到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丙所示,观察到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图7-2-3 分析与论证:两根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同样,两根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也就是说,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要么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称为正电荷)相同,要么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称为负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 问题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两种情况:相互__吸引__和相互__排斥__。 问题2:带两种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相互__吸引__;带正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__轻小__物体,带负电荷的物体也可以吸引__轻小__物体。但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__相互作用__,后者是带电体的一种__性质__。 问题3:验电器不仅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带__电__,还可以粗略地判定物体带电量的__多少__(验电器两金属箔片张开角度大,物体带电量就__多__),但是不能用来判断所带电荷的__种类__。 问题4:除了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还可以使物体__接触__带电(用带电体去接触不带电的物体)或__感应__带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 学点3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现象1: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如果在黑暗处,还会看到闪光,这是由于毛衣与内衣摩擦而带了电。 现象2:梳头时,头发会飘起来,这是由于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现象3: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分析与论证:静电现象指的是在电荷产生和消失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初二物理光现象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初二物理光现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教具和学具]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课前准备]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

[教学资源] 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掌握基本的光路作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 [教具和学具] 平面镜、玻璃、相同的棋子两个、光源、光的反射装置一套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中考指导书上的复习练习,及时批阅后,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起来做好分析,在本节课上进行校正。 [教学过程]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7.2静电现象导学案苏科版

二、静电现象 一、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能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1、摩擦方式起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 实验器材: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纸屑小片,验电器。 二、预习任务 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 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5.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 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 C.两小球互相靠近 D.两小球互相排斥 三、新课学习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的粒子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1.分子是由构成的。 分类: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 活动:(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纸屑。(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纸屑。会发现什么?

2.摩擦起电现象: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生活中的现象:睡前脱毛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头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车后,下车时,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阅读课本P30) 1897年汤姆生发现________;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摩擦起电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________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四:课堂练习 1.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 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_____________电荷。 2.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3. 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抵消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C.正负电荷转移D.得失电子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C.干燥的天气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D.用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解析】 【分析】 (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 (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 (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预习探学 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能证明“摩擦起电”的实验。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一)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1.活动7.4 摩擦起电 (1)学生活动: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几下后,靠近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 (2)老师演示: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总结: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活动7.5 两种电荷 (1)猜一猜: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2)做一做: ①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③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看到什么现象?

(3)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可知: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 质是(相同/不同)的。 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 ③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一 类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议一议:你还能说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或静电应用吗? (三)生活物理社会 读一读:阅读课本P29“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中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谈一谈:你对“云雨至则雷电击”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提学 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电荷相同,称为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电荷。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3. 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的现象,生活中由于摩擦起电产生的放电现象也十分常 见,请举例。 4. 静电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静电也会产生危害,如:

八年级物理下册《静电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二、静电现象 知识点1 摩擦起电 1.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从而具有了轻小物体的性质.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2.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种:一种与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一种与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3.如图所示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荷.如图,若将此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互相(填“吸引”或“排斥”). 5.如图所示,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B.金属球和金属箔都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都带负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小球A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让它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B,再用小球B去靠近小球C,小球A与B及小球B与C靠近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关于小球B和小球C带电的情况:小球B ,小球C .

知识点3 静电现象 7.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春天开花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 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 8.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 B.飞机轮胎用绝缘性能极好的橡胶制作 C.在印刷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D.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9.在生产、生活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常常产生静电,静电既可利用也能造成危害. (1)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静电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2)请举例说明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 电(或电荷)吸引 2. 两丝绸有机玻璃棒毛皮橡胶棒排斥吸引 3. B 4. 负排斥 5. C 6. 失去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7. A 8. B 9. (1) 利:人们利用静电可以除尘、复印 弊:穿着化纤衣物易“电人”或“吸尘” (2)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以防止静电的积累发生放电现象而引 起火灾。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色散 知识点总结

光的色散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内容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几遍记住重点知识即可。 二、知识要点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单色组成。如果射入人眼的光少了几种,我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就是由剩下的那几种光混合而成的颜色。 地球的大气层厚达几十千米,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小水滴以及各种气体分子,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在碰到大气层中的尘埃和小水滴时容易被散射开,而红色、橙色光则不容易散射掉。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后再斜射到地面,太阳光中的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几乎都被散射掉了,所以看上去太阳光是红色的了。 5、光谱 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红外线 (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 (2)红外线的功能 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 ③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 ④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7、紫外线 (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紫外线的功能 ①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 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照射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③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用来进行防伪,鉴别古画等。 (3)紫外线的来源 ①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②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于太阳光,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 8、光的散射 (1)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光具有能量,就像水波能推翻渔船一样。(2)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我们要多看书,早自习、做作业时都拿出来翻一翻。因为本章中记忆的知识非常多,多看几遍牢记于心,学习物理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你读物理课本比读小说还有劲。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学案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学案 7、2静电现象(初二物理下007 ) 一、目标导学(必做)目标一:分子的构成 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吗?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目标二:摩擦起电现象 2、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再用该物体去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4、怎样判断物体带了电?目标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5、电荷的种类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 6、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演示实验:(a)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b)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c)将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 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结论:由(a)(b)可得

;由(c)可得 。学生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看到的现象: ,说明 。 7、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8、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目标四:原子构成初步 9、原子能再分吗?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10、原子核和电子各带什么电? (五)摩擦起电的解释 11、摩擦起电的实质? 二、目标检测(必做) 1、电荷有 种,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 电荷,那么毛皮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这一现象说明了橡胶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 。 2、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如果用塑料桶装了汽油,桶内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 ,造成火灾隐患。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光现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ight phenomen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光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 激光笔、蚊香、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空烧坏、喷雾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章“光现象”(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光源 师: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小学自然课学过。 师: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生:讨论。 师(板书):萤火虫恒星水母 火柴蜡烛电灯 师: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称之为光源。 像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这类由

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师: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板书) 3.设计实验。 师: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显然,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4.进行实验。(生讨论,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欢迎这一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