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

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84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四、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

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

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AB∥CD,AD∥BC,

∴∠1=∠3,∠2=∠4.

又AC=CA,

∴△ABC≌△CDA (ASA).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84例1)

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

求证:AF=CE.

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证明略.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50,则∠B= 度,∠C= 度,∠D= 度.

(1)在ABCD中,∠A=

(2)如果ABCD中,∠A—∠B=240,则∠A= 度,∠B= 度,∠C= 度,∠D= 度.(3)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那么AB= cm,BC= cm,

CD= cm,CD= cm.

2.如图4.3-9,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

⊥AC,E、F为垂足,求证:BE=DF.

七、课后练习

1.(选择)在下列图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 )对角相等 (B )对角互补 (C )邻角互补 (D )内角和是?360

2.在ABCD 中,如果EF ∥AD ,GH ∥CD ,EF 与GH 相交与点O ,那么图中的平行四 边形一共有( ).

(A )4个 (B )5个 (C )8个 (D )9个

3.如图,AD ∥BC ,AE ∥CD ,BD 平分∠ABC ,求证AB=CE .

19.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 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3. 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 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它是通过

旋转平行四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和对角线互

相平分的性质.这一节综合性较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要注意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导和结论的升华.

(2)教学时要讲明线段互相平分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如图,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C 与BD 互相平分,则有OA =OC ,OB =OD .

(3)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或从这点到对边垂线段的长,或者说这条边和对边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这里所说的“底”是相对高而言的.

在平行四边形中,有时高是指垂线段本身,如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指作垂线段.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高,在作图时一般是指垂线段本身.在进行计算时,它的意义是距离,即长度.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和高的积,即ABCD S ?=a·h .其中a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 必须是a 边与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如图(1).要避免学生发生如

图(2)的错误.为了区别,有时也可以把高记成a h 、AB h ,表明它们所对应的底是a 或AB .

(5)学完本节后,归纳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比一般四边形多哪些性质,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可以按边、角、对角线进行总结.通过复习总结,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也培养学生随时复习总结的习惯,并提高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它是性质3的直接运用,然后对例1进行了引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讲,并归纳结论: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直线交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相等.例1与后面的三个图形是一组重要的基本图形,熟悉它的性质对解答复杂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例2是教材P85的例2,这是复习巩固小学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个例题比小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加深了一步,需要应用勾股定理,先求得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然后才能应用公式计算.在以后的解题中,还会遇到需要应用勾股定理来求高或底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其方法.

四、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360).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探究】: 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ABCD 和EFGH ,并连接对角线AC 、BD 和EG 、HF ,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 .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 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

绕点O 旋转?180,观察它还和EFGH 重合吗?你能从子中

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

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结论:(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

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OE=OF,AE=CF,BE=DF.

证明:在ABCD中,AB∥CD,

∴∠1=∠2.∠3=∠4.

又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OE≌△COF(ASA).

∴OE=OF,A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BCD,∴ AB=CD(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AB—AE=CD—CF.即BE=FD.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解略

例2(教材P85的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

边形,AB=10cm,AD=8cm,AC⊥BC,求BC,CD,

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ABCD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学学过,再次强调“底”是对应着高说的,平行四边形中,任一边都可以作为“底”,“底”确定后,高也就随之确定了.)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解略(参看教材P85).

六、随堂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48,

①已知一边长12,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AB=2BC,求各边的长

③已知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与△AOB的周长

的差是10,求各边的长

2.如图,ABCD中,AE⊥BD,∠EAD=60°,AE=2cm,AC+BD=14cm,则△OBC的周长是____ ___cm.

3.ABCD 一内角的平分线与边相交并把这条边分成cm 5,cm 7的两条线段,则ABCD 的周长是__ ___cm .

七、课后练习

1.判断对错

(1)在ABCD 中,AC 交BD 于O ,则AO=OB=OC=OD . ( )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 )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

(4)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

2.在 ABCD 中,AC =6、BD =4,则AB 的范围是__ ______.

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BC 、CD 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x-4)和16,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

4.公园有一片绿地,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绿地上要修

几条笔直的小路,如图,AB =15cm ,AD =12cm ,AC ⊥BC ,

求小路BC ,CD ,OC 的长,并算出绿地的面积.

19.1.2(一)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重点、难点

4.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5.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后面进一步研究矩形、菱形、

正方形判别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说理的良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在本课中,可以探索活动为载体,并将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从而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有机融合,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它们的证明都可利用定义或前一个方法来证明.

(2)平行四边形有四种判定方法,与性质类似,可从边、对角线两方面进行记忆.要注意:①本教材没有把用角来作为判定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补充;

②本节课只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

(3)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通过欣赏图片及识别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觉认识.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接着提出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从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的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在学生拼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讨,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别方法的掌握,并发展了学生说理及简

单推理的能力.

(4)从本节开始,就应让学生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该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

(5)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6)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87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

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

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

理由.

四、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87例3)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

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来证明.

(证明过程参看教材)

问;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哪种证明方法简单.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BA,B′C′∥CB,

C′A′∥AC.

求证:(1) ∠ABC=∠B′,∠CAB=∠A′,∠BCA=∠C′;

(2) △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证明:(1) ∵A′B′∥BA,C′B′∥BC,

∴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

∴∠ABC=∠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同理∠CAB=∠A′,∠BCA=∠C′.

(2) 由(1)证得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四边形ABA′C是平行四边形.

∴AB=B′C,AB=A′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B′C=A′C.

同理B′A=C′A,A′B=C′B.

∴△ABC的顶点A、B、C分别是△B′C′A′的边B′C′、C′A′、

A′B′的中点.

例3(补充)小明用手中六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做拼图游戏时,

拼成一个六边形.你能在图中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你

的理由.

解:有6个平行四边形,分别是ABOF,ABCO,BCDO,

CDEO,DEFO,EFAO.

理由是:因为正△ABO≌正△AOF,所以AB=BO,OF=FA.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其它五个同理.

六、随堂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1)若AD=8cm,AB=4cm,那么当BC=___ _cm,CD=___ _cm时,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C=10cm,BD=8cm,那么当AO=__ _cm,DO=__ 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ABCD中,点E,F分别在CD,AB上,DF

∥BE,EF交BD于点O.求证:EO=OF.

3.灵活运用课本P89例题,如图:由火柴棒拼出的一列图形,第n个图形由(n+1)个等边三角形拼成,通过观察,分析发现:

①第4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 __.(6个)

②第8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 __.(20个)

七、课后练习

1.(选择)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如图,△ABC,BD平分∠ABC,DE∥BC,EF∥BC,

求证:BE=CF.

19.1.2(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第二节课,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判定方法1和判定方法2,再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同学们已经掌握了3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3,使同学们会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几何的推理证明,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本节课的知识点不难,但学生灵活运用判定定理去解决相关问题并不容易,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一题多解和寻找最佳解题方法的训练.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3不是性质的逆命题.它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义或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或2来证明,可以看作是巩固前面两个判定方法的一个很好的练习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证明,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2)注意强调:判定方法3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而“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

行四边形”.例如:如图,AD∥BC,AB=DC,但四边形ABCD不

是平行四边形.

(3)学过本节后,应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个(或五个)判定方法,这些判定的方法是:

从边看: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对角线看: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看: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5)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和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学生程度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适当地自己再补充一些题目,使同学们会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几何的推理证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探究】 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 、CD ,将它们平行放置,

再用两根木条BC 、AD 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

边形吗?

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BE=DF .

分析:证明BE=DF ,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D ∥CB ,AD=CD .

∵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 DE ∥BF ,且DE=2

1AD ,BF=21BC . ∴ DE=BF .

∴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 BE=DF .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明思路.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且AB∥CD.

∴∠BAE=∠DCF.

∵BE⊥AC于E,DF⊥AC于F,

∴BE∥DF,且∠BEA=∠DFC=90°.

∴△ABE≌△CDF (AAS).

∴BE=D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选择)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2.已知: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找出

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在ABCD中,AE、CF分别是∠DAB、∠BCD

的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七、课后练习

1.判断题:

(1)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延长△ABC的中线AD至E,使DE=AD.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3.在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D=BC;(4)AO=OC;(5)DO=BO;

(6)AB=CD.选择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共有________对.(共有9对)

19.1.2(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

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88的例4,这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题,教材采用的是先证明后引出概

念与性质的方法,它一是要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二是为了降低难度,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建议讲完例1,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后,马上做一组练习,以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然后再讲例2.

例2是一道补充题,选自老教材的一个例题,它是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混合应用题,题型挺好,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很巧,结论以后也会经常用到,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选讲例2.教学中,要把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讲清楚,可以借助与多媒体或教具.

四、课堂引入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 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

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答案如图)

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88例4) 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边AB ,AC 的

中点,求证:DE ∥BC 且DE=2

1BC .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

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

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方法1:如图(1),延长DE 到F ,使EF=DE ,连接CF ,

由△ADE ≌△CFE ,可得AD ∥FC ,且AD=FC ,因此有BD ∥

FC ,BD=FC ,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 ∥

BC ,DF=BC ,因为DE=21DF ,所以DE ∥BC 且DE=2

1BC . (也可以过点C 作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F 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

方法2:如图(2),延长DE 到F ,使EF=DE ,连接CF 、

CD 和AF ,又AE=EC ,所以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所

以AD ∥FC ,且AD=FC .因为AD=BD ,所以BD ∥FC ,且

BD=FC .所以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 ∥BC ,

且DF=BC ,因为DE=21DF ,所以DE ∥BC 且DE=2

1BC .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在设情境中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让学生口述理由)

例2(补充)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

G ,H 分别是 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E ,F ,G ,H 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

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 的边之间的关

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 或BD ,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证明:连接AC (图(2)),△DAG 中,

∵ AH=HD ,CG=GD ,

∴ HG ∥AC ,HG=

2

1AC (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同理EF ∥AC ,EF=21AC . ∴ HG ∥EF ,且HG=EF .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可得结论: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填空)如图,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 外选一点C ,连接

AC 和BC ,并分别找出AC 和BC 的中点M ,N ,如果测得MN=

20 m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是 m ,理由

是 .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 和12cm ,求连结各边

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3.如图,△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AC ,BC 的中点,

(1)若EF=5cm ,则AB= cm ;若BC=9cm ,则DE= cm ;

(2)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七、课后练习

1.(填空)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35cm,过三角形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cm.

2.(填空)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

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是cm.

3.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

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19.2.1 矩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从定义出发,首先应该肯定,矩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此在教学在我们采用运动方式探索矩形的概念及性质,如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演变过程,得到矩形的概念,并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通过教学还要使学生明确:(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矩形只比平行四边形多一个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不能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矩形”来定义矩形;(3)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

3.从边、角、对角线方面(可继续演示教具),让学生观察或度量猜想矩形的特殊性质.(1)边:对边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相同,邻边互相垂直(与性质1等价);

(2)角:四个角是直角(性质1);

(3)对角钱:相等且互相平分(性质2).

4.引导学生利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矩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规范证明两条性质及推论.并指出:推论叙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线段的倍分关系,是直角三角形很重要的一条性质,在求线段长或求线段倍分关系时,常用到这个结论.5.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即△AOB,△BOC,△COD和△DOA.让学生证明后熟记这个结论,以便在复杂图形中尽快找到解题的思路.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5的例1,它是矩形性质的直接运用,它除了用以巩固所学的矩形性质外,对计算题的格式也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2的讲解是想让学生了解:(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并能通过例2、例3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矩形方面的一些计

算题目与证明题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由性质2

有AO=BO=CO=DO=

2

1AC=21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例习题分析

例1 (教材P95例1)已知: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

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

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

得△OAB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解:∵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AC 与BD 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

又∠AOB=60°,

∴△OAB是等边三角形.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

例2(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AB长8 cm ,对

角线比AD边长4 cm.求AD的长及点A到BD的距离AE的长.

分析:(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

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

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

略解:设AD=xcm,则对角线长(x+4)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2)4

2

2

+x

=

x,解得x=6.则AD=6cm.

8+

(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AE×DB=AD×AB,解得AE= 4.8cm.

例3(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DF⊥AE于F,若AE=BC.求证:CE=EF.

分析:CE,EF分别是BC,AE等线段上的一部分,若AF=BE,则问题解决,而证明AF=BE,只要证明△ABE≌△DFA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B=90°,且AD∥BC.∴∠1=∠2.

∵DF⊥AE,∴∠AFD=90°.

∴∠B=∠AFD.又AD=AE,

∴△ABE≌△DFA(AAS).

∴AF=BE.

∴EF=EC.

此题还可以连接DE,证明△DEF≌△DEC,得到EF=EC.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cm,cm,cm,cm.

2.(选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

(A)2对(B)4对(C)6对(D)8对

3.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

∠AOD=120°,求∠AEO的度数.

七、课后练习

1.(选择)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长为15cm,较短边的长为().

(A)12cm (B)10cm (C)7.5cm (D)5cm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2AC,求∠A、∠B

的度数.

3.已知:矩形ABCD中,BC=2AB,E是BC的中点,求证:

EA⊥ED.

4.如图,矩形ABCD中,AB=2BC,且AB=AE,求证:∠CBE

的度数.

19.2.1 矩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时,首先看这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再看它两边的夹角是不是直角,这种用“定义”判定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这体现了定义作用的双重性、性质和判定).而其它判定都是以“定义”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因此本节课要从复习矩形定义下手,并指出由平行四边形

.....得到矩形只需要添加一个独立条件,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小华做出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加一个什么条件可以说明它是一个矩形呢?从而导出矩形判定方法.

对于判定方法1,要着重说明这个性质包括两个条件:(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相等.对于判定2,只要求是四边形即可,因为由有三个角是直角,可以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由对角线相等却推不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了加深印象,我们安排了例1,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再增加一些判断的题目.

要让学生知道(1)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以下三种:①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2)而由矩形和平行四边形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将矩形的判定方法又可分为两类:①从四边形出发必须增加三个特定的独立条件;②从平行四边形出发只需再增加一个特定的独立条件.(3)特别地:①如果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②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

在教学中,除教材中所举的门框或矩形零件外,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判定矩形的实用价值.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三个例题都是补充题,例1在的一组判断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判定矩形的条件,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再增加一些判断的题目;例2是利用矩形知识进行计算;例3是一道矩形的判定题,三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综合应用矩形定义及判定等知识的.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引出这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并得出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折菱形纸片,得出以下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证明这些结论。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BC=AD;(2)AC⊥BD。 证明: 由此可以得到菱形的两条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总结菱形所有的性质: 边: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领角互补; 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5.范例学习(P3) 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6、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则∠ABD=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5)“P4随堂练习”

第十九章四边形

第十九章四边形 测试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 学习要求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2.能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并体会如何利用所学的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四边形的问题.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两组对边分别___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它用符号“□”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______且______;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______;两邻角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长×______. 3.在□ABCD中,若∠A-∠B=40°,则∠A=______,∠B=______. 4.若平行四边形周长为54cm,两邻边之差为5cm,则这两边的长度分别为______.5.若□ABCD的对角线AC平分∠DAB,则对角线AC与B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6.如图,□ABCD中,CE⊥AB,垂足为E,如果∠A=115°,则∠BCE=______. 6题图 7.如图,在□ABCD中,DB=DC、∠A=65°,CE⊥BD于E,则∠BCE=______. 7题图 8.若在□ABCD中,∠A=30°,AB=7cm,AD=6cm,则S□ABCD=______.

二、选择题 9.如图,将□ABCD沿AE翻折,使点B恰好落在AD上的点F处,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 .....的是( ). (A)AF=EF (B)AB=EF (C)AE=AF (D)AF=BE 10.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AB∥CD∴∠ABC+∠C=180° (B)∵∠1=∠2 ∴AD∥BC (C)∵AD∥BC∴∠3=∠4 (D)∵∠A+∠ADC=180°∴AB∥CD 11.平行四边形两邻边分别为24和16,若两长边间的距离为8,则两短边间的距离为( ). (A)5(B)6 (C)8(D)12 综合、运用、诊断 一、解答题 12.已知:如图,□ABCD中,DE⊥AC于E,BF⊥AC于F.求证:DE=BF.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本课主要是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识平行四边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出现对于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第二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学会做高。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确画出底对应的高。 3、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平行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逻辑观念。

知识技能: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会在平行四边形上画高。 过程方法: 1.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通过有条理经历体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能正确画出底对应的高。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片,每人一张练习纸,三角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修订:陈广营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克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思考、升化、归纳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欣赏(投影显示),激起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请看:(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今天的目标有信心实现吗?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在学习指导的帮助下进行自学! 二、学习指导(见投影)

【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P41-43练习前)注意: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清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量一量,猜想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角呢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你的猜想.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并思考解题依据是什么? 4、认真分析例1,并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5、类比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来理解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并思考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自学6分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上作标记,便于对子交流或组内讨论。 三、自研共探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进行二次备课。 2、合作交流 师:自学完了吗全部问题都能独立解决吗 生:不能。 师:对于依然存在的问题,下面开始对子交流,对子交流不了的问题,进行组内解决,也可以问老师,下面开始交流。 (1)对子交流:自学指导问题1 (2)小组讨论:自学指导问题2、5 (学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完毕自动坐下) 3、汇报成果 口答:学习指导中的问题1、:5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关系.并举例说明。

第十九章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A B C D 第4题图 第十九章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 中, 的值可以是( ) A .1:2:3:4 B .1:2:2:1 C .2:2:1:1 D .2:1:2:1 3、等腰梯形的腰长为13cm ,两底差为10cm ,则高为 ( ) A 、69cm B 、12cm C 、69cm D 、144cm 4、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60°,AC =4,则BD 的长为( ) A .8 3 B .4 3 C .2 3 D .8 5、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边AB 、BC 、CD 、DA 的中点.若AB =2,AD =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8 B .6 C .4 D .3 6、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12,则下列各组数据中能分别作为它的两条 对角线的长的是( ) A 、6和10 B 、8和14 C 、10和16 D 、10和40 7、已知点、A(2,0) 、 点B (—1,0)、点C (0,1),以A 、B 、C 三点 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DAF=25°,AF 交对角线BD 于点E ,那么∠BEC 等于( ) A 、45° B 、60° C 、70° D 、75° 9、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给出下列 4个条件①AB ∥CD ②AD ∥BC ③AB=CD ④∠BAD=∠DCB ,从以上4个条件中任选 2个条件为一组,能推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6组 组 组 组 10.在矩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DC 边的中点,AN 与MC 交于点P , 若∠MCB=∠NBC +33°,那么∠MPA 的度数是 ( ) A .33° B .66° C .45° D .78° 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AD ∥BC ,要使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12、依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13.□ABCD 的周长为24, AC 、BD 相交于点O ,若△AOB 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大4,则CD=________ 14、菱形的面积为24,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它的高为 ___ 15、如图5,矩形ABCD 的长为8㎝,宽为6㎝, O 是对称中心,则途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6.已知矩形ABCD 中,AB=3,BC=4,将矩形ABCD 折叠,使C 、A 则折痕EF 的长为 。 17、如图6,在□ABCD 中,DB=DC ,∠C=70°, AE ⊥BD 于点E ,则∠DAE= ; 18、如图7,在梯形ABCD 中,AB ∥CD ,中位线EF 与对角线AC 、BD 交于M 、N 两点,若EF=18㎝, MN=8㎝,则AB 的长为 ; 三.解答题: (共66分) 19.已知:在□ABCD 中,∠A 的角平分线交CD 于E ,若1:3: EC DE ,AB 的长为8,求BC 的长。(7分) 20、已知菱形的边长为12,一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夹角的差为30°,求菱形的面积及各角的度数。(7分) A B F E C D E 图6 E D C B A 图5 B C A D F E O · 图7 N M F E D C B A A B C D E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作图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同时学生也参与到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学生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其特性,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难点. 教具:电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投影) 在明确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

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学过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吗?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那么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①动手测量. 指名一学生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其余同学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51页3个图形的对边.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每组对边的长怎样. ②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议论一下,(可能说出每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能说出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平行)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含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第18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8 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 2、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在反思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知识体系及应用方法。【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模式】 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变式训练,查漏补缺----- 综合训练,总结规律------ 测试练习,提高效率。 【教具准备】三角板、实物投影仪、电脑、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题代纲,梳理知识 例1如图,分别以厶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厶ABD , △ BCE,A AC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四边形ADEF 是什么四边形? (2)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3)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4)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5)当厶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第(2)(3)(4)(5)题不必说明理由)

4 B 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边形)来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可根据各多边形的判定方法来证明. 【解答】解:(1)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等边三角形BCE和等边三角形ABD , ??? BE=BC, BD=BA . 又???/ DBE=60 -Z ABE,/ ABC=60 -Z ABE , ???/ DBE= Z ABC . BE=BC [ 0D=BA ???△BDE^A BCA. ??? DE=AC . ???在等边三角形ACF中,AC=AF , ??? DE=AF . 同理DA=EF .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Z BAC=150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5分) 理由:TZ DAF=360 -Z DAB -Z BAC -Z CAF=90, ??? ? ADEF是矩形. (3)当AB=AC,或Z ABC= Z ACB=15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6分)理由:??? AB=AC, ??? AD=AF, ??? ? ADEF是菱形. (4)当/ BAC=150 且AB=AC,或/ ABC= / ACB=15 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初二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 么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 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 AB∥CD,AD∥BC, ∴∠1=∠3,∠2=∠4. 又 AC=CA, ∴△ABC≌△CDA (ASA). ∴ AB=CD,CB=AD,∠B=∠D. 又∠1+∠4=∠2+∠3,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二)新课教授

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四边形的认识 洛浦县第一小学 阿伊木古丽.艾合买提 2013.12.9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不断修正,完美对四边形的认识,知道四边形的特征,会区分和正确辩认四边形,进一步清晰长方形和形的特征。 2. 在分类过程中初步体验从角或边的角度认识图形的方法和策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分类。 教学准备:勾线笔,白纸,小棒,分类的四边形 教材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即: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体、圆柱、球、长方形、形、三角形、圆”,第二册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形四条边相等”,第三册:认识了“角与直角”,第四册认识的是“钝角、锐角”。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看似熟悉又并不深刻理解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概念的归类整理。同时,教材其他地方没有单独安排长方形形的特征这节知识的教学,应当在本课中安排教学。从本单元看,本课应该能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设计说明:

1、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四边形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体、圆柱、球、长方形、形、三角形、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几何图形已有了深刻地认识,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前提。四边形的认识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深入学习。 2、把握知识特点 每一种几何图形都有自身的特征,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是几何图形学习的重要容,这些特征会成为学生学习周长、面积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四边形的认识中,四边形的特征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主要依据,长方形、形的特征的学习可以为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这也就成为本节学习的重中之重。 3、渗透学习方法 对比是几何初步知识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诸多的几何图形中,各种图形有着丝丝联系,彼此之间又有各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图形间的异同,通过对比,可以突出各种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四边形 1、了解起点——画一画

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93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 四、课堂引入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 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优)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优) : 1、叫做平行四边形,记作“”,读作“”。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A=150°,那么∠B= °,∠C= °。 3、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 A、邻角互补 B、邻角相等 C、对角相等 D、对边相等 知识扩展: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从位置上看是平行的,从数量上看是相等的。 2.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解决对角线或边的取值范围问题,在解答时应联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解决。 3.过对角线交点画出的任意一条直线,把四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图形。 知识点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如图,在□ABCD中,已知∠ODA=900,AC=10cm,BD=6cm,则AD的长为()。 A. 4cm B. 5cm C. 6cm D. 8cm 2.点A、B、C是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D, 四点恰好能够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在这个平面内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知识点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C、BD的长分别为8cm、10cm,则AD长 度xcm的取值范围是() A.2<x<6 B.3<x<9 C.1<x<9 D.2<x<8 4、(2011年湘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1500的补角是500 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5、是□ABCD内的任意一点,若S□ABCD=6cm2,则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 cm2 B. 4cm2 C. 3cm2 D. 以上都不对

优质课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精编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黄岗镇罗楼小学梁坤 一、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指名学生) 3、揭题、导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新人教版四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会画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五个图形,哪一些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2)师:那对于长方形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2)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大家认识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旧知识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自然由平行线过度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为后面平行四边形意义的教学做好思维上的孕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请你在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师:为什么你画的是平行四边形?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根据你想的,老师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请验证你想的,看看平行四边形是否有这些特征? ③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④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看一看:无线延长不相交说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移一移: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教师去巡视一圈后指导一位学生)

第十九章 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 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84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全章教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基础. 学习这一节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巩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已知,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 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 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84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九章四边形测试题及答案

E 第18题图 O D B A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BOC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大2cm ,则CD =cm 。 2.若边长为4cm 的菱形的两邻角度数之比为1∶2,则该菱形的 面积为cm 2 。 3. 如图2,△ABC 中,EF 是它的中位线,M 、N 分别是EB 、CF 的 中点,若BC=8cm ,那么EF=cm ,MN=cm ; 4.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cm ,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0 , 则该矩形的面积为cm 2 。 5.如上图,若梯形的两底长分别为4cm 和9cm ,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5cm 和12cm ,则该梯形的 面积为cm 2 。 6、 如图矩形ABCD 中,AB =8㎝,CB =4㎝, E 是DC 的中点,BF = 4 1 BC ,则四边形DBFE 的面积为。 7.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 于点E 、F ,AB =2,BC =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四边形ABCD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AC 和BD 相等;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 (A )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3.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线平分对角 4.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必定是( ) A 、菱形 B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 、正方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43~45页,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课前准备:每个学生用4根空心小棒串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副三角尺、直尺、铅笔、剪刀;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不一定相同);教师准备四副纸质三角尺。 教学过程: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请大家拿出用小棒串的平行四边形,用手固定住形状。 (1)任意取四根小棒都能围成平行四边形吗? (2)指一指长度相等的两根分别放在什么位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吗? (3)(出示画好的平行四边形)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样的两条边称为对边,请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4)取出平行四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除了长度相等,还有什么特征?先猜一猜,再用工具检测。 (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征?(平行且相等) (6)完成44页想想做做第1题。 2、平行四边形的高 (1)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吗?怎样量?为什么要量垂直线段的长度?教师演示:

这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就是上面这条边所指的高刻度吗?(没有从0刻度开始) (2)为了度量方便,我们通常先画出一条垂直线段,再进行度量。请大家在你的平行四边形中画出一条这样的垂直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 (3)像这样的垂直线段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它垂直的那条边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标出高和底)和你的同桌指一指你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并量出底的长度。 (4)教师将三角尺平移到几个不同的位置问:高画在这些地方可以吗?这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多少条高呢? (5)再将三角尺平移成下面这样问:这样画高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样画高? (6)如果以另一组对边为底,你能画出它的高吗?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的反面画一画,并量出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 (7)平行四边形有几组不同的底和高? (8)完成课本45页想想做做第5题。(根据给定的底画高) 3、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 (1)用你的一副三角尺拼一拼,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同桌合作拼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四人小组合作拼一个更大的平行四边形。 让拼好的学生把自己拼的用纸贴在黑板上: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总复习教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梳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体系,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并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2、问:△AOD、△AOB、△BOC、△COD有什么关系? 3、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前面得到的那些 结论还成立吗?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4、如果四边形ABCD是菱形,前面得到的那些 结论还成立吗?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5、如果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6、已知:四边形ABCD,添加适当的条件 (1)使它成为平行四边形.条件:______. (2)使它成为菱形.条件:______. (3)使它成为矩形.条件:______. (4)使它成为正方形.条件:_____. 7、如图,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AB的中点,则EF叫做 △ABC的______,EF和BC的关系______,

二、简单分类检测 平行四边形检测 1、在 ABCD中,已知AB=8,AO=3,∠B=50° 则CD=________,AC=________ ∠A=________,∠D=___________ 2、在 ABCD中,∠A+∠C= 150°那么 ∠A=__________,∠D=_________ 3、在 ABCD中,∠A:∠B= 4:5,那么∠B=__________,∠C=_________ 矩形检测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AOB= 60°,AB=6,则AC=_______ 2、已知矩形的周长是24,相邻两边之比是1:2, 那么这个矩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3、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则短边 长为_________ 菱形检测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OA=8,OB=6, 则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 2、如图,在菱形ABCD中,∠B= 120°,则 ∠DAC=___________ 3、菱形的一个内角为120°,较短的对角线长为10, 那么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正方形、中位线检测 1. 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DE, 则∠AEB=_______. 2.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 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 是. 三、当堂检测 1、检查一个门框是矩形的方法是() A、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 B、测量有三个角是直角. C、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D、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互相垂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