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澄迈思源高级中学林艾艾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这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让学生欣赏海南本地的旅游景点进而提出美术鉴赏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第二部分是讲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进行美术鉴赏?从作品的对比中得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征,以及美术鉴赏的方法。第三部分是简单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分类,结合美术作品从两个方面去讲。第四部分是结合美术作品讲述美术作品的意义以及美术的三个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大多数都是以手动制作为主,学生在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有待加强于;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过程目标:指导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鉴赏方法,由此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的人生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法:

1、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南各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进一步引出两种不同的景观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深入教学: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这节课的目标。

(一)、目标一: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1、利用多媒体展示张萱《捣练图》与米勒《拾穗》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提示学生从这五个方面讨论(主题内容年代材料历史背景作者创作意图)

提问:为什么两幅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讨论5分钟,进行总结,每组选一位同学对小组的总结答案进行汇报。

师生小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

《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

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引出目标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2、结合张萱《捣练图》与米勒《拾穗》等作品赏析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对象、过程、目的、本质、“鉴”、“赏”。

3、怎样进行美术鉴赏的内容?美术鉴赏的方法。

结合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分析讲解美术鉴赏的纵向方法。

结合吴冠中《根扎南国》与徐悲鸿《奔马》分析讲解解美术鉴赏的横向方法。

(二)、目标二: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1、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按形式语言上划分为: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三)、目标三: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美术作品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的社会功能:a认识功能 b 教育功能c审美功能

1、利用多媒体展示张萱《捣练图》分析讲解认识功能。

认识既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2、利用多媒体展示徐悲鸿《愚公移山》分析讲解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急急急的观念与热情,集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3、利用多媒体展示达芬奇《蒙娜丽莎》分析讲解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判断力,敏感力和感受力。人的这种能力与人的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合作探究结合、试验演示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作品欣赏 xx、xx日出(摄影)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

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 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捣练图 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张萱(唐)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2、授新: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

如何培养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 执教人:杨文广 课时:一课时 类型:综合课 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分析:美术是一种富有思维空间联想的一种艺术,而且高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阶段,对高中美术课的初步接触,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通过我对整本课本的了解,大部份是鉴赏课,无非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多的对美术的元素,美术作品的蕴含,美术作品的价值进行了解,以及让学生学会用美术元素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本节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是学习如何培养审美的眼睛,初步的让学生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与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四点:一:什么是美术,如何理解美术;二:如何理解眼睛;三:什么审美,如何理解审美,如何感受美;四:如何提高审美的眼睛 教学结构:第一块:美术的定义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 第二块: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什么是审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二》:如何理解眼睛 《三》如何培养审美的眼睛 A:多观察生活中的元素B:多积累前人留下的审美知识(如:雨果的悲惨世界海明威的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作品)C:多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性审

美实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跨越初中的教学方式,初步的适应高中教学与我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我的教学下让更多的同学在审美能力上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 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 教学难点:让大部份学生打破模式化的思维方式,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接受我们的美术鉴赏课堂。 教学准备:各式资料的收集及课件的准备 教学流程:第一块:美术的定义 同学们想想,在同学样眼里什么是美术,给美术下个定义好吗,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 同学们想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美术作品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说小一点的:黑板擦,写字笔,水杯;说大一点的我们的体育馆、教学楼)第二块: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如何理解眼睛 以同学们所在的成长阶段,同学样是怎样理解眼睛?(老师认为眼睛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外面的风景;眼睛是一颗心灵,透过它才能真正的看清对方的善恶美丑;眼睛是一把侩子手,透过它才可以时间性的击倒对方;眼睛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毁掉了我们的模样!) 这也是一双现实中的眼睛,但这双眼睛与常人的不一样,我认为这是一双以金钱为上的的拜金之眼。 《一》:如何理解审美,什么叫审美? 在同学心目中,同学样是怎样理解审美,什么叫审美?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一、课程名称: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课程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二)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各类艺术图片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图片导入师: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 穗》、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提出问题: 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 么? 师:艺术作品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 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 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 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 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 鉴赏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 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 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生:学生观 察作品后作 答 喜欢《拾穗》 不理解《记 忆的永恒》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_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教学设计方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 北京96中学常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范围: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鉴赏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开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本单元围绕着什么是鉴赏、如何进行鉴赏及鉴赏的意义三个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明确模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图,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以便今后教学的开展。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4、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 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难点: 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 5、其它相关问题: 教师要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多搜集相关素材提供给学生使用。 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概述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系列文体串引导启发学生对每一件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总结。有目的的选择典型或学生喜欢熟悉的作品,借助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作出评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1.教学课件 2.教师查找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 3.学生鉴赏学习表。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建议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自制课件、学生学习参考资料、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报告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 导入语: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并且对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基本不懂。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相互之间能够探讨交流,学习气氛较好,对美术鉴赏课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艺术=美术?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以剪纸作品《齐白石像》为例请学生欣赏并分辨它属于哪种美术类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什么是美术鉴赏。(点出课题) (学生:剪纸作品、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方法、黑白色的、纵向构图)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新课内容: 1、话题1:请学生欣赏一组摄影作品:《天安门》、《黄山日出》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内容: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五:教材分析 (A)本课的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

普通高中教材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普通高中教材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意义,原则上知道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内容结构 本课讲述的主要知识点: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功能,美术的分类,人和美术的关系,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等。 课文部分:为本课教学内容之梗概,共分10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述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人与美术的关系。 第2自然段,介绍美术的功能。 第3自然段,概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结合作品分析概述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即第一步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第二步对内容理解和体验,第三步对内容的探究和领悟。 第10自然段,替代学生提出欣赏时遇到的多种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为什么要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课本内容补充资料 (下面按课文中的问题展开的论述,供教师教学参考。主要是为偏远地区不便查找资料的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引文中涉及该课的名词解释。) 1. 什么是美术,美术的特点和美术的分类 (1)美术的概念。课本给美术下的定义为: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前一句是美术的定义,后一句是美术的性质。中国与西方最早只有“技艺”而无“美术”一词。西方17世纪出现“艺术(Art)”一词,泛指以审美为目的的文学艺术。今天被我们称作美术的东西,西方人一般称作艺术或造型艺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引进“美术”一词。1920年蔡元培在《美术的起源》一文中,仍从广义上将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统称为美术。其后,我国学者为了将美术与艺术中的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加以区分,而从分类学角度给美术下定义为:美术属于艺术,美术与其他艺术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它们之间的物质存在的时空形式,也就是艺术形式的物化(物质化)结构的不同。美术的特质媒介存在形式是空间性,是在一定空间中并列式地展开,或占据二维空间,或占据三维空间。音乐则是时间艺术,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也就是在一定时间里,有程序地存在,经过起始、高潮和尾声,在此时间延续的程序中显示其生命力。戏剧、电影、舞蹈等,则是时空艺术,其形态的物化结构,既有空间形象,又需要在时间的过程中展开,既有造型,又有活动表演性。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学案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导学案 编制:游淑红 张晓晓 2011 –9—5 【明确目标】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奖上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 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奖赏的概念和美术鉴 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他熟悉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二)课内探究 1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其中变化与统一是基本法则。 2美术作品的具体分类: 雕塑:圆雕 浮雕 透雕 建筑:园林 纪念 住宅 公共 设计 :实用 商业 特种工艺 书法:楷书 隶书 草书 篆书 摄影:人物 风景 动物 静物 3通过欣赏这三幅图片,你喜欢哪一副?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并说出原因。 启发引导学生从艺术形象和绘画形式的不同 油画 按技法分 工笔画 写意画 山水 人物 花鸟 按题材分 版画 中国画 素描 绘画 水粉 连环画 年画 壁画 宣传画 插画

教师总结美术的形式语言: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4观看天安门和《手》你有什么感想?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再欣赏《捣练图》和《拾穗》 完成下列表格 作品名称形式语言功能分类社会角度情感体验《捣练图》 《拾穗》 美术鉴赏的定义:是运用(视觉)感知、(视觉)记忆、(视觉)经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归类、联想、评价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何为“鉴”何为“赏”:所谓“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让学生分组鉴赏 组一《太白行吟》和《蒙娜丽莎》 组二《父亲》和《清明上河图》 这些作品有什么艺术价值?

培养审美的眼睛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叫余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它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只有教了学生怎样审美,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带领学生去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 第一课有助于教学课题的延伸。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平台。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根据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 2.让学生知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 3.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现实美术作品,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学生感受到美术鉴赏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2. 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一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授课题目:培养审美的眼睛一一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六、教具准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品分析《天安门广场》 提问:《天安门广场》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宏伟、壮观等 提问:为什么给大家这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设计上采用了对称,历史的遗物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都非常好,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一一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

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二)、欣赏《捣练图》和《拾穗》,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2.米勒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 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教案1-20课(全)全册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这样就形成艺术的多元化。

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总结好的)

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叫李柃熹,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欣赏》第一册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讲述的主要知识点: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功能,美术的分类,人和美术的关系,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等。 课文部分:为本课教学内容之梗概,共分10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述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人与美术的关系。 第2自然段,介绍美术的功能。 第3自然段,概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结合作品分析概述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即第一步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第二步对内容理解和体验,第三步对内容的探究和领悟。 第10自然段,替代学生提出欣赏时遇到的多种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求知的欲望。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高中美术电脑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电脑美术教案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教学内容: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 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 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 -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 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 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 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 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 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五:教材分析 (a)本课的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 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 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 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 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 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意义》说课稿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下面我从教材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和效果预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第一课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本课从首先回顾以前学过的美术基础知识,然后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并联系生活去感受,并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概念、意义、特征和过程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 B.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多种语言形式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