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linux内核编译开题报告

linux内核编译开题报告

linux内核编译开题报告
linux内核编译开题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分析与改进

学生姓名周旸班级学号07003228 专业软件工程

1. 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Linux是最受欢迎的自由电脑操作系统内核。它是一个用C语言写成,符合POSIX标准的类Unix操作系统。该计划开始于1991年,在计划的早期有一些Minix 黑客提供了协助,而今天全球无数程序员正在为该计划无偿提供帮助。技术上说Linux是一个内核。“内核”指的是一个提供硬件抽象层、磁盘及文件系统控制、多任务等功能的系统软件。一个内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

本课题要求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完成网络协议栈的内核分析、测试网络协议栈的不足,并且采用修改内核的方式来增强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的安全性。并对其进行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测试。

以上是基于本课题的大致描述,具体来说,我认为本课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即对Linux内核网络栈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准备,理解和掌握拒绝服务攻击DoS 的基本原理。

2.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具体流程和项目的编写和操作,如结合Linux源代码分析网络协议栈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修改系统内核扩展代码,并且编译内核;使用LKM模块实现对内核的改进,达到加固Linux网络协议栈的要求。

3.测试阶段,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此阶段需对修改后的Linux内核进行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测试,达到课题要求。

总之,本课题的要点是分析Linux内核网络栈的优缺点,而后根据其不足之处通过修改内核的方式来增加其安全性。

2. 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2.1.网络协议栈简介:

网络协议栈是指网络中各层协议的总和,其形象的反映了一个网络中文传输的过程:由上层协议到底层协议,再由底层协议到上层协议。通常使用的协议为ISO/OSI协议和TCP/IP协议。

ISO/OSI协议为局域网协议栈,其本身并不是一个标准,在制定具体网络协议和标准时,要依据OSI/RM参考模型作为“参照基础”。ISO/OSI协议模型分为七层,由下到上分别是: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协议作为Internet的核心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目前已成为事实上国际标准。TCP/IP包含许多重要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逻辑编址、路由选择、域名解析、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以及对应用程序的支持等。TCP/IP协议模型分为5层,由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这个栈的最底部是物理层。物理层是指计算机的一系列硬件。其上市链路层,链路层是指提供对物理层访问的设备驱动程序,这可以是各种介质,例如串口链路或以太网设备。链路层上面是网络层,它负责将报文定向到目标位置。再上一层称为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例如,在一台主机内部)。尽管网络层负责管理主机之间的通信,但是传输层需要负责管理主机内部各端之间的通信。最后一层是应用层,它通常是一个语义层,能够理解要传输的数据。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就负责传输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对Web 内容的请求与响应。

图一具体的表示了各层的内容。下面对其各层进行分析:

(1)链路层安全协议:负责提供通过通信链路连接的主机或路由器之间的安全保证。

(2)网络层安全协议:主要解决网络层通信的安全问题,IPSec是目前最主要的网络层安全协议。

(3)传输层安全协议:主要实现传输层的安全通信,只可实现端到端(进程到进程)的加密。

(4)应用层安全协议:应用层的安全措施必须在端系统及主机上实施。

图一:TCP/IP网络协议栈的具体内容

2.2.Linux核心网络协议栈简介:

图二:Linux 高级网络栈架构

图3提供了Linux网络栈的高级视图。最上面是用户空间层,或称为应用层,其中定义了网络栈的用户。底部是物理设备,提供了对网络的连接能力(串口或诸如以太网之类的高速网络)。中间是内核空间,即网络子系统。流经网络栈内部的是socket缓冲区(sk_buffs),它负责在源和汇点之间传递报文数据。

首先,顶部(请参阅图3)是系统调用接口。它简单地为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访问内核网络子系统的方法。位于其下面的是一个协议无关层,它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来使用底层传输层协议。然后是实际协议,在Linux中包括内嵌的协议TCP、UDP,当然还有IP。然后是另外一个协议无关层,提供了与各个设备驱动程序通信的通用接口,最下面是设备驱动程序本身。

下面具体分析内核空间中的各层:

(1)系统调用接口(System call interface):

系统调用接口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描述。用户发起网络调用时,通过系统调用接口进入内核的过程应该是多路的。最后调用net/socket.c中的sys_socketcall结束该过程,然后进一步将调用分路发送到指定目标。系统调用接口的另一种描述是使用普通文件操作作为网络I/O。例如,典型的读写操作可以在网络socket上执行(socket使用一个文件描述符表示,与一个普通文件一样)。因此,尽管有很多操作是网络专用的(使用socket调用创建一个socket,使用connect调用连接一个收信方,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标准的文件操作可以应用于网络对象,就像操作普通文件一样。最后,系统调用接口提供了在用户空间应用程序和内核之间转移控制的方法。

(2)协议无关接口(Protocol agnostic interface):

socket层是一个协议无关接口,它提供了一组通用函数来支持各种不同协议。socket层不但可以支持典型的TCP和UDP协议,而且还可以支持IP、裸以太网和其他传输协议,例如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通过网络栈进行的通信都需要对socket进行操作。Linux中的socket结构是struct sock,这个结构是在linux/include/net/sock.h 中定义的。这个巨大的结构中包含了特定socket所需要的所有状态信息,其中包括socket所使用的特定协议和在socket上可以执行的一些操作。

网络子系统可以通过一个定义了自己功能的特殊结构来了解可用协议。每个协议都维护了一个名为proto的结构(可以在linux/include/net/sock.h中找到)。这个结构定义了可以在从socket层到传输层中执行特定的socket操作(例如,如何创建一个socket,如何使用socket建立一个连接,如何关闭一个socket等等)。

(3)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网络协议这一节对一些可用的特定网络协议作出了定义(例如TCP、UDP等)。它们都是在linux/net/ipv4/af_inet.c文件中一个名为inet_init的函数中进行初始化的(因为TCP和UDP都是inet 簇协议的一部分)。inet_init函数使用proto_register函数来注册每个内嵌协议。这个函数是在linux/net/core/sock.c中定义的,除了可以将这个协议添加到活动协议列表中之外,如果需要,该函数还可以选择分配一到多个slab缓存。

(4) 设备无关接口(Device agnostic interface):

协议层下面是另外一个无关接口层,它将协议与具有很多各种不同功能的硬件设备连接在一起。这一层提供了一组通用函数供底层网络设备驱动程序使用,让它们可以对高层协议栈进行操作。首先,设备驱动程序可能会通过调用register_netdevice或unregister_netdevice在内核中进行注册或注销。调用者首先填写net_device结构,然后传递这个结构进行注册。内核调用它的init函数(如果定义了这种函数),然后执行一组健全性检查,并创建一个sysfs条目,然后将新设备添加到设备列表中(内核中的活动设备链表)。在linux/inc lude/linux/netdevice.h中可以找到这个net_device结构。这些函数都是在linux/net/core/dev.c中实现的。

(5) 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网络栈底部是负责管理物理网络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例如,包串口使用的SLIP驱动程序以及以太网设备使用的以太网驱动程序都是这一层的设备。

在进行初始化时,设备驱动程序会分配一个net_device结构,然后使用必须的程序对其进行初始化。这些程序中有一个是dev->hard_start_xmit,它定义了上层应该如何对sk_buff排队进行传输。这个程序的参数为sk_buff。这个函数的操作取决于底层硬件,但是通常sk_buff所描述的报文都会被移动到硬件环或队列中。就像是设备无关层中所描述的一样,对于NAPI兼容的网络驱动程序来说,帧的接收使用了netif_rx和netif_receive_skb接口。NAPI驱动程序会对底层硬件的能力进行一些限制。

设备驱动程序在dev结构中配置好自己的接口之后,调用register_netdevice便可以使用该配置。在linux/drivers/net中可以找出网络设备专用的驱动程序。

2.3.Socket编程:

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程序员可以用它们来开发TCP/IP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要学Internet上的TCP/IP网络编程,必须理解Socket接口。

Socket接口设计者最先是将接口放在Unix操作系统里面的。如果了解Unix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话,就很容易了解Socket了。网络的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Socket也是一种文件描述符。Socket也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该函数返回一个整型的Socket 描述符,随后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操作都是通过该Socket实现的。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3. 根据任务书的任务及文献调研结果,初步拟定的执行(实施)方案(含具体进度计划)

3.1.通过阅读任务书及对相关文献的调研,拟采用如下方法:

(1)先复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学习Linux内核的相关知识,主要参考拉芙的《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杨庚,胡素君,叶晓国,李鹏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复习教材的同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论文,理解和掌握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和DoS理论知识原理。(2)再利用几周时间通过前面对计算机网络和Linux内核技术的知识学习及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网络协议栈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关键在三次握手)。学习Socket编程。

(3)学习Socket编程,掌握Socket编程知识。

(4)修改系统内核扩展代码,并且编译内核。

(5)通过软件编程,实现LKM模块实现对内核的改进,并且对方面的测试。

(6)对本课题进行一个深刻的总结,对课题中不够完美的部分进行思考分析,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3.2.通过查阅资料,我觉得面临的问题是:

(1)对于Socket编程的相关知识以前虽然接触过,但并没有掌握,在理解上比较困难,其中的一些代码需要重新查找资料理解,降低了理解效率。

(2)Linux内核网络栈的优化在实现上比较的困难。其中每个编程模块都需要认真的调试,只要其中的一块发生错误就会影响整体程序的实现。

(3)自身的编程能力一般,而本课题涉及的编程比较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理解和学习代码上,需要重新学习编程方面的知识。

3.3.初步拟定的课题进度

1.理解课题,并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 周

2.掌握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和DoS理论知识原理; 2 周

3.分析网络协议栈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3 周

4.修改系统内核扩展代码,并且编译内核; 2 周

5.实现LKM模块对内核的改进; 2 周

6.撰写学位毕业论文和完善相关文档; 2 周

7.准备答辩。 1 周

3.4.参考文献

[1]吴功宜等. 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W Richard Stevens. 杨继张译. UNIX网络编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毛德操,胡希明. 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上册)[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4]吴功宜等. 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杨庚,胡素君,叶晓国,李鹏. 计算机网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第5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7]VMware. V irtual Machine Guide (VMware Server 1.0) [EB/OL].

[8]Troy Ryan, Helmke Matthew. VMware Cookbook: A Real-World Guide to Effective VMware Use

[M]. O'Reilly books. 2009.

[9]拉芙(Robert Love)著, 陈莉君,康华译.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原书第3版)[M].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11

[10]新设计团队. Linux内核设计的艺术:图解Linux操作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M]. 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11.

[11]刘文涛. 网络安全编程技术与实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李海泉,李健.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M]. 科学出版社

[13]郭玉东,王菲菲编著.Linu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4]博嘉科技主编.Linux防火墙技术探秘.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15]李善平,刘文峰.Linux内核2.4版源代码分析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6]Rubini Alessandro著,Lisoleg等译.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7]RedHat 7.2中配带的Linux内核2.4.7版源代码.

指导

教师

批阅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2010 年12月17日

注:可另附A4纸

Linux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Linux 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1

1、实验目的 针对Ubuntu10.04中,通过下载新的内核版本,并且修改新版本内核中的系统调用看,然后,在其系统中编译,加载新内核。 2、任务概述 2.1 下载新内核 https://www.sodocs.net/doc/a18229605.html,/ 2.2 修改新内核系统调用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函数,用来判断输入数据的奇偶性。 2.3 进行新内核编译 通过修改新版内核后,进行加载编译。最后通过编写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3、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查看系统先前内核版本: (终端下)使用命令:uname -r 2

3.2 下载最新内核 我这里使用的内核版本是 3.3 解压新版内核 将新版内核复制到“/usr/src”目录下 在终端下用命令:cd /usr/src进入到该文件目录 解压内核:linux-2.6.36.tar.bz2,在终端进入cd /usr/src目录输入一下命令: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r 文件将解压到/usr/src/linux目录中 3

使用命令: ln -s linux-2.6.36 linux 在终端下输入一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qt3-headers libqt3-mt-dev libqt3-compat-headers libqt3-mt 4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曾经有一段时间,升级Linux 内核让很多用户打心里有所畏惧。在那个时候,升级内核包含了很多步骤,也需要很多时间。现在,内核的安装可以轻易地通过像 apt 这样的包管理器来处理。通过添加特定的仓库,你能很轻易地安装实验版本的或者指定版本的内核(比如针对音频产品的实时内核)。 考虑一下,既然升级内核如此容易,为什么你不愿意自行编译一个呢?这里列举一些可能的原因: 你想要简单了解编译内核的过程 你需要启用或者禁用内核中特定的选项,因为它们没有出现在标准选项里 你想要启用标准内核中可能没有添加的硬件支持 你使用的发行版需要你编译内核 你是一个学生,而编译内核是你的任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懂得如何编译内核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可以被视作一个通行权。当我第一次编译一个新的Linux 内核(那是很久以前了),然后尝试从它启动,我从中(系统马上就崩溃了,然后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感受到一种特定的兴奋。 既然这样,让我们来实验一下编译内核的过程。我将使用Ubuntu 16.04 Server 来进行演示。在运行了一次常规的 sudo apt upgrade 之后,当前安装的内核版本是 4.4.0-121。我想要升级内核版本到 4.17,让我们小心地开始吧。 有一个警告:强烈建议你在虚拟机里实验这个过程。基于虚拟机,你总能创建一个快照,然后轻松地从任何问题中回退出来。不要在产品机器上使用这种方式升级内核,除非你知道你在做什么。 下载内核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载内核源码。在 Kernel 找到你要下载的所需内核的URL。找到URL 之后,使用如下命令(我以 4.17 RC2 内核为例)来下载源码文件: wget https://git.kernel/torvalds/t/linux-4.17-rc2.tar.gz

如何安装Linux内核源代码

如何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 下载Linux内核当然要去官方网站了,网站提供了两种文件下载,一种是完整的Linux 内核,另一种是内核增量补丁,它们都是tar归档压缩包。除非你有特别的原因需要使用旧版本的Linux内核,否则你应该总是升级到最新版本。 使用Git 由Linus领头的内核开发队伍从几年前就开始使用Git版本控制系统管理Linux内核了(参考阅读:什么是Git?),而Git项目本身也是由Linus创建的,它和传统的CVS不一样,Git是分布式的,因此它的用法和工作流程很多开发人员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我强烈建议使用Git下载和管理Linux内核源代码。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Git命令获取Linus内核代码树的最新“推送”版本: $ git clone git://https://www.sodocs.net/doc/a18229605.html,/pub/scm/linux/kernel/git/torvalds/linux-2.6.git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将你的代码树与Linus的代码树最新状态同步: $ git pull 安装内核源代码 内核包有GNU zip(gzip)和bzip2格式。Bzip2是默认和首选格式,因为它的压缩比通常比gzip更好,bzip2格式的Linux内核包一般采用linux-x.y.z.tar.bz2形式的文件名,这里的x.y.z是内核源代码的具体版本号,下载到源代码包后,解压和抽取就很简单了,如果你下载的是bzip2包,运行: $ tar xvjf linux-x.y.z.tar.bz2 如果你下载的是gzip包,则运行: $ tar xvzf linux-x.y.z.tar.gz 无论执行上面哪一个命令,最后都会将源代码解压和抽取到linux-x.y.z目录下,如果你使用Git下载和管理内核源代码,你不需要下载tar包,只需要运行git clone命令,它就会自动下载和解压。 内核源代码通常都会安装到/usr/src/linux下,但在开发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这个源代码树,因为针对你的C库编译的内核版本通常也链接到这里的。 应用补丁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实验二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1.实验目的 1)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配置和编译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方法; 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2.实验环境 1)装有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上装有Linux虚拟机软件; 3)嵌入式系统实验箱及相关软硬件(各种线缆、交叉编译工具链等等)。 3.预备知识 1)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和裁剪方法; 2)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及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的方法; 3)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4.实验内容和步骤 4.1 内核的配置和编译——配置内核的MMC支持 1)由于建立交叉编译器的过程很复杂,且涉及汇编等复杂的指令,在这里 我们提供一个制作好的编译器。建立好交叉编译器之后,我们需要完成 内核的编译,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源文件包,目前流行 的源代码版本有Linux 2.4和Linux 2.6内核,我们使用的是Linux 2.6内核; 2)实验步骤: [1]以root用户登录Linux虚拟机,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路径(如用命令 “mkdir ‐p /home/user/build”建立工作路径,以下均采用工作路径 /home/user/build),然后将“cross‐3.3.2.tar.bz2、dma‐linux‐2.6.9.tar.gz、 dma‐rootfs.tar.gz”拷贝到工作路径中(利用Windows与虚拟机Linux 之间的共享目录作为中转),并进入工作目录; [2]解压cross‐3.3.2.tar.bz2到当前路径:“tar ‐jxvf cross‐3.3.2.tar.bz2”; [3]解压完成后,把刚刚解压后在当前路径下生成的“3.3.2”文件夹移 动到“/usr/local/arm/”路径下,如果在“/usr/local/”目录下没有“arm” 文件夹,用户创建即可; [4]解压“dma‐linux‐2.6.9.tar.gz”到当前路径下:

linux内核编译和生成makefile文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一、实验题目 1.编译linux内核 2.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为project工程自动生成Makefile,并测试 3.在内核中添加一个模块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些命令提示符,也里了解一些linux系统的操作。 2.练习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自动生成Makefile,使同学们了解Makefile的生成原理,熟悉linux编程开发环境 三、实验要求 1使用静态库编译链接swap.c,同时使用动态库编译链接myadd.c。可运行程序生成在src/main目录下。 2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四、设计思路和流程图(如:包括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测试数据的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1.Makefile的流程图: 2.内核的编译基本操作 1.在ubuntu环境下获取内核源码 2.解压内核源码用命令符:tar xvf linux- 3.18.12.tar.xz 3.配置内核特性:make allnoconfig 4.编译内核:make 5.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6.测试:cat/boot/grub/grub.conf 7.重启系统:sudo reboot,看是否成功的安装上了内核 8.详情及结构见附录 3.生成makefile文件: 1.用老师给的projec里的main.c函数。 2.需要使用automake和autoconf两个工具,所以用命令符: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进行安装。 3.进入主函数所在目录执行命令:autoscan,这时会在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 autoscan.log和configure.scan,将configure.Scan改名为configure.ac,同时用gedit打开,打开后文件修改后的如下: # -*- Autoconf -*- # Process this file with autoconf to produce a configure script. AC_PREREQ([2.69]) AC_INIT([FULL-PACKAGE-NAME], [VERSION], [BUG-REPORT-ADDRESS]) AC_CONFIG_SRCDIR([main.c]) AC_CONFIG_HEADERS([config.h]) AM_INIT_AUTOMAKE(main,1.0) # Checks for programs. AC_PROG_CC # Checks for libraries. # Checks for header files. # Checks for typedefs, structures, and compiler characteristics. # Checks for library functions. AC_OUTPUT(Makefile) 4.新建Makefile文件,如下: AUTOMAKE_OPTIONS=foreign bin_PROGRAMS=main first_SOURCES=main.c 5.运行命令aclocal 命令成功之后,在目录下会产生aclocal.m4和autom4te.cache两个文件。 6.运行命令autoheader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h.in这个新文件。 7.运行命令autoconf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ure这个新文件。 8.运行命令automake --add-missing输出结果为: Configure.ac:11:installing./compile’ Configure.ac:8:installing ‘.install-sh’ Configure.ac:8:installing ‘./missing’ Makefile.am:installing ‘./decomp’ 9.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depcomp,install-sh和missing这三个新文件和执行下一步的Makefile.in文件。 10.运行命令./configure就可以自动生成Makefile。 4.添加内核模块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转) linux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组成的 为什么要划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答:有关CPU体系结构,各处理器可以有多种模式,而LInux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系统的 安全性,比如X86可以有4种模式RING0~RING3 RING0特权模式给LINUX内核空间RING3给用户空间 linux内核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内核由SCI(System Call Interface)系统调用接口、PM(Process Management)进程管理、MM(Memory Management)内存管理、Arch、 VFS(Virtual File Systerm)虚拟文件系统、NS(Network Stack)网络协议栈、DD(Device Drivers)设备驱动 linux 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源代码是如何组成或目录结构? 答:arc目录存放一些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其中第个CPU子目录以分解boot,mm,kerner等子目录 block目录部分块设备驱动代码 crypto目录加密、压缩、CRC校验算法 documentation 内核文档 drivers 设备驱动 fs 存放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 include 内核所需要的头文件。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入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与平台相关的头文件则放在相应的子目录中 init 内核初始化代码 ipc 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代码 kernel Linux大多数关键的核心功能者是在这个目录实现(程序调度,进程控制,模块化) lib 库文件代码 mm 与平台无关的内存管理,与平台相关的放在相应的arch/CPU目录net 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代码,注意而不是驱动 samples 内核编程的范例 scripts 配置内核的脚本 security SElinux的模块 sound 音频设备的驱动程序 usr cpip命令实现程序 virt 内核虚拟机 内核配置与编译 一、清除 make clean 删除编译文件但保留配置文件

linux 内核编译编译选项

1.Code maturity level options 代码成熟等级。此处只有一项: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如果你要试验现在仍处于实验阶段的功能,就必须把该项选择为Y了;否则可以把它选择为N。 2.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对模块的支持。这里面有三项: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除非你准备把所有需要的内容都编译到内核里面,否则该项应该是必选的。 Set version inFORMation on all module symbols:可以不选它。 Kernel module loader:让内核在启动时有自己装入必需模块的能力,建议选上。 3.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CPU类型。有关的几个如下: Processor family: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CPU类型。 High Memory Support:大容量内存的支持。可以支持到4G、64G,一般可以不选。 Math emulation:协处理器仿真。协处理器是在386时代的宠儿,现在早已不用了。 MTTR support:MTTR支持。可不选。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对称多处理支持。除非你富到有多个CPU,否则就不用选了。 4. General setup 这里是对最普通的一些属性进行设置。这部分内容非常多,一般使用缺省设置就可以了。下面介绍一下经常使用的一些选项: Networking support:网络支持。必须,没有网卡也建议你选上。 PCI support:PCI支持。如果使用了PCI的卡,当然必选。 PCI access mode:PCI存取模式。可供选择的有BIOS、Direct和Any,选Any 吧。 Support for hot-pluggabel devices:热插拔设备支持。支持的不是太好,可不选。 PCMCIA/CardBus support:PCMCIA/CardBus支持。有PCMCIA就必选了。System V IPC BSD Process Accounting Sysctl support:以上三项是有关进程处理/IPC调用的,主要就是System V 和BSD两种风格。如果你不是使用BSD,就按照缺省吧。 Power Management support:电源管理支持。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高级电源管理BIOS支持。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对内核进行正确配置后,才能进行编译。配置不当的内核,很有可能编译出错,或者不能正确运行。 1.1.1 快速配置内核 进入Linux内核源码数顶层目录,输入make menuconfig命令,可进入如图0.1所示的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主界面(注意:主机须安装ncurses相关库才能正确运行该命令并出现配置界面)。如果没有在Makefile中指定ARCH,则须在命令行中指定: $ make ARCH=arm menuconfig 图0.1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主界面 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界面不支持鼠标操作,必须用键盘操作。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键盘的方向键移动光标,选中的子菜单或者菜单项高亮; ?按TAB键实现光标在菜单区和功能区切换; ?子菜单或者选项高亮,将光标移功能区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