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成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学生学习第二语言首选

汉语成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学生学习第二语言首选

汉语成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学生学习第二语言首选
汉语成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学生学习第二语言首选

汉语成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学生学习第二语言首选

Ivie Hunt去年春天仅仅6岁,刚刚上完幼儿园,但却能与丹佛一家中餐厅的服务员用流利的汉语进行对话,把服务员都给惊呆了。

Ivie的母亲Ann Hunt也感到非常惊讶,并说:“我看到了一个金头发、白皮肤的小女孩用流利的汉语与服务员对话”。而这种惊人的场景在汉语逐渐成为学生们第二语言学习的首选后,今后也许将不再这么惊人了。

之前,学生一直在跟学习西班牙语的热潮说“adios”(意为“你好”),而最近却开始说“欢迎”。在科罗拉多州,有很多像Ivie这样的人-从3岁到99岁-都在拼命卷舌并卷大脑来学习汉语的语法、声调及汉字,以便掌握这门已有1亿非汉语母语的人在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州内的60多所学校–包括沉浸式小学、大学及私立语言机构–都在教授这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网上教学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汉语语言俱乐部逐渐霸占了咖啡厅大部分的空间。汉语家教也已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汉语之所以受欢迎源于几个因素: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越来越重要,这意味着在国际层面做任何生意都有可能会接触到讲汉语的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大幅度拉动了中国的旅游业并加深了广泛民众对中文的兴趣。另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到中国去领养中国婴儿,而这些美国父母也希望能与他们的孩子交流。

掌握汉语已成为大学入学申请及工作简历上的亮点。航天咨询顾问Mike Boyd说:“如果你希望以后工作得心应手,那么你就需要学习汉语。以后所有人都会讲中文”。Mike每周都在丹佛的科罗拉多汉语语言中心修习1小时的强化汉语课程。Mike所传递的信息可能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父母。

现在学前生注册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了常事。起码已经有一个学区放弃了西班牙语课程而选择将汉语纳入到他们的K-12体系中。有一些特许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提供完全沉浸式汉语教学。这就是为什么Ivie在丹佛语言学校学习了仅仅1年汉语后就能流利进行沟通,而她却从来没有去过长城或十三陵。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12岁的Trinity Jones认为与她在丹佛国际研究中心的同学用汉语沟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Trinity当时可以选择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或者拉科塔语,但是她却坚决要学习全世界10多亿人口使用的中文。“我知道学习中文将来肯定会有助于我”她说,而Trinity 已经想好在未来成为一名政府翻译或者到中国的苹果店去工作。

汉语在全州范围内越来越重要,乃至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推出了一个命名为“教授东亚”的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培训更多的汉语教师并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国。同时,该项目也希望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有多少学校在教授汉语并且有多少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这个项目的经费支持来自当年由美国总统布什设立的“星谈计划”,目的就是推广“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语言。“教授东亚”项目的Jon Zeljo介绍说,他们过去三年来一直都在组织夏季教师及学生汉语培训,目的就是通过为汉语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接触汉语的机会,来保证汉语课程的可持续性。

通过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资助汉语教师一半的工资,李廓(音)在Battle Mountain中学为144名学生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他说学生们不仅在学习正确的汉语发音。“中文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未来”他说。

Amanda Sauer是Erie Elementary学校的校长。她的学校是全州内汉语教学最深入的,4名汉语教师一半的工资都是由中国国家汉办资助的。Sauer校长也响应李老师的看法,她说:“我们的学区希望培养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适应21世纪工作的需求—让他们能够有国际视野”。Erie Elementary

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二年级—首先都会学习中国文化课程而不是汉语语法。在三年级,学生们会开始学习汉字以及语言相关知识。学生们之后可以选择是否到中学或高中继续修习汉语。

Ann Hunt基本确定她女儿Ivie会继续学习汉语。Ann Hunt和她先生James Hunt博士已经决定将来让他们2岁的儿子也去学汉语。夫妻两人常常在想将来2个孩子都将会熟练掌握这门外语,而这门外语对Ann和James来讲是完全陌生的语言。他们夫妻二人现在已经感到很纠结,因为无法为女儿Ivie的汉语作业提供帮助。“我们现在感到有点不知所措”Ann说,“不知所措但是又很惊人”。或者,正如她女儿用汉语告诉她,一切都都很“惊人”——Amazing!

作者:Nancy Lofholm

艾瑞小学11岁的五年级学生Lucy Miller在课堂学习汉语。在科罗拉多州,60多所学校都提供汉语课程,为学生打下今后从事国际贸易的基础。(RJ Sangosti, The Denver Post)

艾瑞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学生在汉语课上做笔记。(RJ Sangosti, The Denver Post)

艾瑞小学的罗云(音)老师为五年级学生上汉语课。(RJ Sangosti, The Denver Post)

本文来源:盼达汉语大连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sodocs.net/doc/a71946908.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 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 1.母语:通常就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得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就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得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得语:也称“目标语",一般就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得语言、它强调得就是学习者正在学习得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得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与习得得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得第一语言之外得任何一种其她语言而言得。强调得就是语言习得得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得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得语言获得。“习得"通常就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得语言获得。内隐学习就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得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习得”方式获得得就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得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得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一般就是指“有意识”得语言知识得获得。外显学习就是在有意识得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学习”方式获得得就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得语国家学习目得语。学习者所学得目得语在目得语国家就是公认得交际工具,当然也就是学习者用来交际得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得语言在本国不就是作为整个社团得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得语言主要就是在课堂学习得。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得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得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得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得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就是在自然得社会环境下发生得。 11.有指导得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得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得。 12.语言能力:就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得心理表征构成得。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得心理语法、母语使用者对句子得合语法性得直觉判断依据得就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就是关于语言得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得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得运用。语言表达就是关于语言运用得知识。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 一对比分析产生得背景 对比分析得语言学理论基础就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得理论基础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对比分析得基本内容 1.对比分析假设得理论阐释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比分析得基本假设、分析方法以及对比分析得两种观点。 2.对比分析得基本假设就是语言迁移、包括三个方面: 1)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把母语得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得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2)当学习者得目得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比较容易;当目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绚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异的符号,每次教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划,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教师教给我们一个好规定,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中小学六年[https://Www.zuOweN8.coM/]和重点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白话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别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好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

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构造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绚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芒一面。汉语,中国绚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将来。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命题科目试题册 业务课代码:861 业务课名称: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一、根据韵头的不同,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例说明。(8分) 二、普通话的浊辅音有哪几个?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普通话的浊辅音进行描 写。(15分) 三、“陈辰、杨英、吴静”这三个人若按音序排列,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若按姓 氏笔画顺序排列,谁排在最前,谁排在最后?简要说说排列的方法或依据。(8分) 四、举例说说什么是异读词?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与异体字有什么区别?(15分)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2分) 内心的焦虑来了客中国的首都北京称他为队长飞也似的捷报频传 六、有学者认为“我拿了小王一本书”不能分析为双宾句,因为“小王”跟“一本书”之间 有领属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10分) 七、怎样理解“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句话?(14分) 八、比较下面原文和改文,说说修改的原因和效果。(16分) 1.原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改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茅盾《风景谈》) 2.原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闲岁月吧。 改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悠闲岁月吧。 (叶圣陶《熊夫人幼稚园》)3.原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糟糕! 改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4.原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改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叶圣陶《阿菊》) 九、简述唐代“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16分) 十、简述唐代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6分) 十一、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实意义。(20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法2012-1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课前测试 一、分析词性 汉语半能未必 前面一些或者扑通 彩色由于等于以后 雪白自己起来呢 二、请判断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有个女孩叫婉君 2.唱歌旅游 3.春秋两季 4.人多 5.教书 6.美妙的渲染 7.大一点儿 8.怀着一线希望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9.三个 10.长江以南 11.关于就业问题 12.卖票的 三、划出以下各句中的宾语 1.两只手套丢了一只。 2.为了考研究生,他起五更,睡半夜,太辛苦了。 3.我记得妈妈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4.请告诉他明天下午开会。 5.这个班有20个学生,一半学生不注意听讲。 四、划出以下各句中的补语,并指出补语的类型 1. 老师讲的语法我听不懂。 2. 今天的气温比昨天又高了一两度。 3. 安娜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4. 你们进去吧。 5. 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6. 我一开门,小狗就跑走了。 7. 您有事儿就叫我一声。 8. 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五、辨析句子:以下各句中的“起来”语法意义有何区别? 1.站起来! 2.你把这些书包起来吧。 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 4.说说好像很容易,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六、请用指定的句子分析方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单句 1.中心词分析法 (1)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谈了他对当前电影音乐的看法。

(2)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 (1)我昨天收到了哥哥从上海寄来的礼物。 (2)王翔学习外语的经验对我的启发很大。 (3)我们都喜欢在大海中游泳、冲浪。 (4)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七、语法偏误分析: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偏误并改正 1.玛丽是一个真热情的姑娘。 2.在上午学校来了那个警察。 八、简述题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 请简述动词的语法特征 参考书目 1.王还(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3.吕文华(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语出版社。 4.赵金铭主编(1997)《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语出版社。 5.崔永华主编(199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语出版社。 第一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两个区别 (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揭示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 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 理论语法——理论性、详尽、创新 教学语法——实用性、简明、稳定 (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目标: L1语法教学——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L2语法教学——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内容: L1语法教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 L2语法教学——系统、有选择,交际最需要,项目有限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汇编)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现如今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样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并且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与母语教学有很大差异。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实际上就是研究学习第二语言跟学习第一语言有什么不同,学习外语跟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有什么不同,学习汉语跟学习其他语言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点对教学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掌握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首先,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语言课堂环境,主要指教师、学习者以教材为内容,相互之间进行的各种操练和交际性的语言活动。首先通过汉语本身的特点来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教学中声调、轻声、儿化是其重点。如:“那个人没劲儿”读成“那个人没劲”,句义就从“那个人没有力气”变成“那个人没有意思”。由此可见,能够区别意义的儿化音应加以重视;汉字中汉字的写法、区别同音字和多音字,对于外国留学生也是重点。汉语同音字特别多,学生一定要注意辨析,避免写别字;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选择、运用,一直以来是其重点。近义词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义近而形不同,另一类是义近形也近的,比如那些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语;语法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句子与短语构成原则的一致性,句法有很强的意合性等是其重点。上述所列举的重点是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的基础性的作用。 充分利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可以充分提高对外汉语教育的效率。我国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着位移的目的语社会语言环境,也有着提供丰富经验的课堂语言环境。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语言大环境和盖上课堂语言小环境,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聚义来说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时间活动和社会语言环境的交际活动三个途径来实现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的充分利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出了知识点的讲解外还应注入交际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已经掌握的只是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运用汉语进行焦急的能力。有些对外汉语教材的书面语含量较高,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让学生来掌握书上的语言点,学生会陷入被动的学习局面。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语言进行灵活的交际性的教学活动,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的语言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得以扩充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增强对汉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感悟能力。 第二,要把教学相关的各种内容纳入到课外活动中,进行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通过开展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可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还可以学到很多活的语言,让他们既有成就感又能巨剑体会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同时,在活动中,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号汉语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第三,引导学生到实际的汉语环境里去学习语言,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到世界的汉语环境中,总是待在学校的小范围里。因为他们在显示的交际环境中,对各种各样的谈话并不能完全理

汉语与中国文化

看《汉语与中国文化》有感 专业:古代文学学号:20101104051 姓名:赵明俊林宝卿先生在这本书之中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对象、性质、意义和方法,以及汉字、词语、语法、熟语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分八章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本着“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的研究模式,通过引证大量生动的语言事实,反映了当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其论点和材料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而且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补充了新血液、完善了新观点。 在第一章引论中,作者分三节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意义、方法,中国汉语与文化研究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一些宏观上的概念和关系作了说明。首先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要从大的方面了解语言到底和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在文章中,作者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语言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将文化的定义也总结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意义。如美国著名学者萨姆瓦对文化的阐释是:“文化史一种沉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文化史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简单来说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阐释无疑是从广义上给文化作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以

一种广义的视角去给定一个狭义的定义,这不仅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不因概念过大而论述不清,同时也避免论述工作卷帙浩繁而劳而无功无用。了解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作者接下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我认为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得以传承的媒介,它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文化这个庞大的及机器,同时它也是这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它调理这这个机器,使它能持续的运行而不断层。从这个层面,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我们将时针拨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文化必然是人创造的,它必然与自然相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成人,无疑经过了漫长年代,甚至远远长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无记录的空白年代,我们连人的界定都无法确定,那怎么谈文化,而且早期的语言无疑只是一些代表了特定意义的符号,还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成系统的语言,那么这时候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分析,如何界定,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二是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到底语言的存在是不是以文化的存在为转移,这点我觉得还值得商榷。我觉得语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聚居的扩大自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能够深刻地体现中国色彩的文化。它着重于意义,语言表意之“神”控制着“形”,稳定着“形”,解释着“形”,即“以神统形”。 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美、最优秀的语言,是滋养中华民族生存、思维和发展的语言根基。语言的同一性、优越性,中文所蕴涵的无限丰富的智慧、信息和能量,成为全体华人交流、交往和情感的基础。中国文化,是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共同高举的信仰基础和精神财富。 方言又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

汉语_Chinese 中国文化_Chinese culture 方言_dialect 关系_relationship

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方言与中国文化 (一)概念界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汉语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透过文字了解文化,透过文化了解文字,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方言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地方语言常简称为方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二)方言的形成 方言的形成跟移民以及种族融合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当代所有汉语方言,皆于西周时深受古夏言的巨大影响,这正是语音迥异甚至互相不能通话的中国各种方言统一称为汉语的缘故。实际上,各种汉语方言的语法规则也高度相似。中国汉族地区也存在一些受近代中原语言影响较小而使古汉语特点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譬如重传承之客家群体所用之客家话及多数广东人所用之粤语较多数汉语(特别是晋语外之北方汉语)保存更多唐朝之中原汉语。 (三)方言的分类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有人划分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方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然而西方学者认为,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凡是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均应列为不同的语言。所以他们并不认可中国学者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至少其中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以及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大部分不能互相通话,所以应把它们列为不同的语言。汉语各方言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土语。 (四)主要的几种方言 ①官话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多年来也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与此同时,语法教学一直都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认知法都十分重视语法规则的教学。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出发,探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语法教学。关键字: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语法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言规律,从而正确使用汉语,发展汉语交际能力,快速而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也就是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其主要的目的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而不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则体系来研究;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法,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一种技能,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①,不是为了“明语法的理”②。不掌握目语遣词造句的规律,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 一、不同的第二语言教学流派对语法教学的不同的理解 1.认知派与经验派 (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这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家为奥伦多弗(H.Ollendorff)等对语法翻译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阐述,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在语法教学上,语法翻译法以传统语法作为教授外语的基础。“语法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记忆语法规则。”③语法讲解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例句,然后在练习中运用、巩固规则。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词汇教学多采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对比和例句示范法;讲解与分析语法基本上采用演绎法,即教师给出规则或结论,要求学生记忆和用规则解释课文。 语法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上的优点在于学生学习掌握语法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外语和运用外语的能力。然而,语法翻译法过于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语法与课文脱节,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教学法“不仅不利于对语言的运用,而且对语法规则的描述也是不完整的。”④ (2)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 ①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 ②参程堂,《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③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④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4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能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同时在阅读和听力上也得到明显提高。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56学时。 2.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习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二、中文摘要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门课程在于使学生对汉语的各个方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全面了解汉语的词汇、语法、熟语、人名、地名等方面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民俗文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论文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母语是影响二语习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针对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基于已往的研究成果,本文拟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此问题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旨在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构建克服母语干扰理论框架。 关键字:第二语言习得、迁移、母语、语言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母语是习得二语时最不容忽视和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因素,许多研究者对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类相似学说。本文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为减少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阻碍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 一、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一)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概念 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也叫本族语,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应。本族语和母语通称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是泛指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当然。它又分为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这叫习得第二语言。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或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则称为外语。目前,在二语习得领域,多数研究者对外语和习得第二语言不加区分,统称第二语言。 (二)习得”与“学习”的差异 克拉申认为,流利的第二语言是运用“习得的”语言系统的结果,

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有意识地“学习来的”语言知识只能用于监控,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克拉申对“习得”与“学习”的区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二者绝对不是相互独立,毫不相干的两个过程,事实上这两种过程会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学习”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也可有像“习得”来的知识那样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低估了这种知识,就等于否定在课堂情景下学习第二语言的可能性。 二、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截止到现在,已经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做试验,收集数据,目的是为了探究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做试验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二语习得理论。近些年来,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最为突出。基于乔姆斯基的参数理论,近几年的外语习得研究主要是关于学习者能否在不受母语影响的条件下而学习外语。一些研究者发现人们能不受母语的影响而学习外语,而另外一些人得出相反的结论。现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更全面,得出这样的结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语言迁移研究的中心课题,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 三、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有积极的影响,也总会有消极的影响,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这样的。这也就是学术界对于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的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喜欢“黄色”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的姓就是“黄”,小时候爸爸老是和我说我们的祖宗就是“黄帝”。长大后才知道“黄帝”其实并不是姓“黄”,但将其称为“黄帝”,就足以证明,黄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说文解字》中对“黄”的解释是:“黄——地之色也。”不难看出“黄”与“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应该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古代由五行推衍出五色,《周礼》中解释五色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古人称土地为黄色,是中央之色。“黄”也就成为君主的御用颜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君权。如“黄袍”是古代帝王的袍服;“黄钺”最初是帝王所持的兵器,后作帝王仪仗;“黄榜”指帝王的文告;“黄麾”是帝王仪仗所用的旌旗等,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 在中国古代农耕时代,“黄”象征了丰收,黄色就有“财富”和“收获”的含义。黄色更是金子的颜色,《辞海》中说:黄,金子的颜色。黄色的大地不但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在自然界中,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秋收的五谷、水果,也以其饱满的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金黄色”的稻穗,“黄澄澄”的麦穗,都是丰收的象征。大户人家也会经常佩戴各种黄金首饰,使用各种黄金器皿,以此来显示他们家族的富有与显赫的地位。我们现代很多词语中也含有“黄金”,比如“黄金周”、“黄金月”、“一刻千金”、“黄金季节”、“黄金时代”,也都是说明了“黄金”的价值高。 “黄”在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天空中那金黄色的太阳。其实我觉得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最早应该来自于太阳,因为太阳是农民们期待的,也是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丰收,才会有“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所以,尽管在现代,越来越多人误解“黄色”这个词,被加在“黄色”头上的贬义也越来越多,但我觉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弄清“黄色”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不要一味的去推崇西方的文化。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10大优势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10大优势 1使用人口最多全世界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现已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印地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俄语、法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等。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16亿人使用汉语,占世界总人口的25%。联合国新公布的六大语言是:1 英语,2 汉语,3 德语,4 法语,5 俄语,6 西班牙语。2汉字稳定,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力强汉字是延续五千年的文字。尽管汉语因语音的差别形成众多方言,但都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书面汉字的理解。汉语是相对收敛、稳定的语言。这使祖先智慧与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诗人屈原的楚词。英语是发散易变、不稳定的语言。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英语毕业生读300前莎士比亚的原著仍困难重重。3汉字用字少(常用字3500个),组词力强,信息量大现在,英语词汇量已突破100万,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据《纽约时报》统计,英语每年还有1~2万新词产生。而英语的新词汇与原有词汇关联很小,上百万的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而汉语,不必造新字,仅靠现有汉字组新词即可。而所有英语词汇和新词都可用3500个汉字来组词表达。汉字组词能力太强大,还可触类旁通,记忆量大减。著名学者

季羡林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在英语国家,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字别想读《时代》周刊。大学毕业10年的职业人士一般要懂80000字。而我国汉字扫盲标准是1500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3500汉字,搞科研没问题。至于读书看报小学毕业就能做到。一般人2000汉字看书写字都能搞定。真庆幸,我们生在中国而不是美国。一句话:做中国人---爽!想想看,美国人学习了3~5万单词,他能享受的信息还很有限,每年还要面对上万新词。中国人学习三四千汉字,就可享受几乎全部信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学少而知多。什么是智慧?这就是智慧。4汉语词汇极丰富,易表达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譬如“看”就有很多种表达:看,观,望,瞧,瞅,瞟,瞥,瞄,阅,窥,乜斜,了望,俯瞰,仰望,瞻仰,等等,还有瞪、白、横(如横了他一眼)等等。另外,观赏,欣赏,侦察,审查,查阅等等,都含有看的意思。比如"死"的表达,用词选择余地更大,褒贬分明,该用什么词用什么词。历史上天子皇帝死了曰“崩”,皇后或大官死了曰“薨”,常用的有:死,亡,殁,去世,逝世,老了,走了,去了,不在了,与世长辞,长眠不醒,牺牲,就义,成仁,光荣了,倒毙,离开人间,离我而去,永远不回来了,停止了思想,心脏停止了跳动,驾鹤西去,归西了,上西天了,见马克思了,凉了,硬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 10道大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10道大题 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的作用。 答:(1)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场所。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向往的主要场所。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的主要场所。 2 课堂教学的特点 答:实践性(1)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精讲多练,以练为主(2)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做”(3)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4)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课外社会实践。 交流性(1)思维共振(2)情感共鸣(3)活动默契 创造性;表演性; 互动性(1)互动形式要多种多样(2)座位形式要利于学生互动(3)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不失时机的给予积极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4)互动的答案是开放的。 3概括说出20世纪第二语言教学发展脉络。

答:传统外语教学法(1)听说法(2)视听法 人本主义外语教学法(1)社团学习法(2)全身反应法外语教学的新发展(1)交际法(2)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创新型外语教学法(1)基于内容的教学法(2)合作学习 4 课堂教学本质的具体内容 答:教什么(1)语言知识(2)语言技能 (3)策略(一)情感策略(二)学习策略(三)交际策略(四)资源策略(五)跨学科策略 (4)文化意识 怎么教(1)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一)要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二)要联系实际(三)要创设情境(四)要把语言学习和习得结合起来 (2)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语言知识教学主要采用不同讲授的方法(二)语言技能教学主要采用训练的方法(三)策略教学主要采取引导的方法(四)文化意识主要采取感染,影响的方法 怎么学(1)研究学生怎么学(一)了解外国学生怎么学(二)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三)了解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基本特征(2)引导学生怎么学(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选取教学的角度(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比如在汉语中含有“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比如在汉语中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就有很多。但用法又有不同。 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鸟瞰,俯视······ 表示已经看到(看见)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偷窥)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表示仔细地看(观察) 表示回过头看(回眸) 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其他表示看的词语:瞧瞅瞄盯眺望瞻仰俯视打量欣赏环视偷窥窥视注视张望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 如“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根据词的细微差别来分,就有如下几十个。 ①表示一般地看的:如见、瞧、视、睹等。 ②表示已看到的:如看见、见到、看到等。 ③表示向远处看的:如眺、望、眺望、了望等。 ④表示向上看的:如仰望、仰视等。 ⑤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瞰等。 ⑥表示向周围看的:如顾、张望、环视、巡视等。 ⑦表示看全身的:如打量等。

⑧表示偷看的:如窥、窥视、窥测、窥探等。 ⑨表示亲自看的:目睹、目击、目测等。 ⑩表示集中精力看的:如盯、注视、凝视、凝望等。 表示斜着眼看的:如瞟、斜视等。 表示愤怒地看的:如瞪、怒视、怒目等。 表示略微看的:如一瞥、浏览等。 表示仔细看的:端详、察、察看、观察、检查、查看等。 表示恭敬地看的:如瞻仰等。 表示上级看下级的:如检阅、视察等 含有“看”字或与看有关的成语: 矮人看场(ǎi rén kàn chǎng)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矮子看戏(ǎi zǐ kàn xì)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白眼相看(bái yǎn xiāng kàn)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打狗看主人(dǎ gǒu kàn zhǔ)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佛眼相看(fó yǎn xiāng kàn)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狗眼看人(gǒu yǎn kàn rén) :比喻眼光势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看菜吃饭(kàn cài chī fàn)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风使舵(kàn fēng shǐ duò)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也作“见风使舵”。 看破红尘(kàn pòhóng chén)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看人眉眼(kàn rén méi yǎn) :比喻看人脸色。 看杀卫玠(kàn shā wèi jiè)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看朱成碧(kàn zhū chéng bì) :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冷眼静看(lěng yǎn jìng kàn)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另眼相看(lìng yǎn xiāng kàn)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雾里看花(wù lǐ kàn huā)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近:水中望月 下马看花(xià mǎ kàn huā)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