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内镜科各项制度

内镜科各项制度

内镜科各项制度
内镜科各项制度

内窥镜科制度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5.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6.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7.消化内镜科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科查对制度

9.清洗消毒间工作制度

10.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1.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关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的重要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科、血液透析室、临床

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 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厅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分线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9.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

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行政法规、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2.科室主任为科室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人员应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3.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4.实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登记制度,并作为科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自查。

5.按规定执行消毒、灭菌、手卫生、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6.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

7.落实科室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1.内镜室所有医师必须具有执业资格,是消化专业医师,方可进行内镜诊疗操作。

2.消化科医师一般晋升主治医师后,按培训计划培训半年后独立进行内镜操作。

3.内镜室有专业护士3人,在主任领导下负责病人接待、预约、术前准备,内镜清洗消毒、仪器维护等工作。

4.就诊病人按内镜检查流程进行预约、术前准备及内镜检查,接待窗口护士应热情、耐心、细致。

5.严格核对制度,严防各个环节出现差错,主要核对申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电脑报告、病理活检标本、病理申请单、内镜诊断报告等。

6.保持候诊大厅良好的秩序,检查室保持安静,年老危重病人优先检查,尽可能的缩短候诊及预约时间。

7.内镜检查前详细了解病人病情,耐心解释内镜检查方法,消除患者

紧张情绪,交待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意外,病人或授权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检查。

8.严格按照内镜诊疗常规进行内镜操作,检查认真细致,提高诊断正确率,尽可能地减少误诊漏诊。

9.内镜下治疗的病人必须住院,高风险病人、疑难病人进行术前评估,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对所在内镜下治疗进行详细耐心的解释,获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后进行。

10.内镜下手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均备有急预案,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进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或食管硬化剂治疗病情较重者应告知病房医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流程,常规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2.一旦发生内镜诊疗并发症或病情突发变化,应及时按应急预案抢救进行,抢救医护人员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乱,内镜下处理不能成功,及时转病房或转外科手术。同时做好家属的沟通安慰工作,并及时向医务处汇报。

13.疑难病例、诊断不明者应多名医师会诊,讨论后再做诊断。病例活检后及时调阅病理报告查看,核对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14.培训期医师、进修医师操作时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独立签发报告。

15.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严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6.要求内镜医师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学习,开展临床需要的新技术。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1.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2.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3.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6.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7.内镜与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8.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9.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10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11.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酒精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清洁柜内。对吸引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12.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13.每日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并登记。

14.每月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及内镜进行生物检测。

15.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16.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记录。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制定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患者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2.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清洗消毒应当采用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4.配备内镜与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

6.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7.医务人员在诊疗时应戴消毒手套、口罩,手套应每人每镜一换。

8.工作人员在清洗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防渗透围裙、护袖、口罩、帽子、手套等。

9.每天诊疗前测试消毒液浓度并记录,保证有效浓度,记录保存2年以上,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10.内镜一人一用一消毒,治疗附件一人一用一灭菌。

11.认真登记就诊患者姓名、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者签名。

12.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口圈、弯盘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胃镜咬口包。

13.检查床单枕套每日更换,如有污染及时更换,诊疗结束后废弃吸引瓶内胆和吸引管,及时对诊疗室台面、地面500mg/L次氯酸擦拭一次,并通风。

14.内镜注水瓶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灭菌水每天更换。

15.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结束后充分刷洗,用500mg/L

次氯酸擦拭消毒,消毒槽在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擦拭。

16.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17.消毒柜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一次,储藏室保持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18.消毒内镜、消毒液、注水瓶细菌培养、洗手培养、空气培养每季度监测一次,诊疗附件每月检测一次灭菌效果,保存检测结果并记录。

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1.内镜科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爱护公物,了解各种仪器及附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各种仪器按规定位置合理放置,防潮、防尘、避免阳光直射,其上禁放重物,尽量减少搬动,搬动时防止剧烈震荡。

3.仪器及附件应有专人保管,精心维护,不常用的内镜附件要定期消毒和保养,一般2-4周维护一次。

4.各种内镜尽量以拉直的状态进行放置保管,打开所有弯曲角度卡锁手柄,将角度钮放到自由位,悬挂内镜时,将光源

接头部挂起,避免因过重损伤导光纤维。

5.严禁私自外借仪器器具外出进行诊疗活动。因公或维修需要携带外出时,要使用配套搬运箱。

6.严格执行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有严格的交接手续和维修记录。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消化内镜室在消化科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消化科主任全面负责,内镜室负责人具体管理各项工作。

2.内镜室工作范围为全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的内镜诊疗,主要诊断项目有胃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染色胃镜、消化道息肉摘除术等。

3.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4.对各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做到操作熟练,诊断准

确,力求技术上精益求精。

5.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努力为病人解决各种病痛。

6.严格执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严密防控院内感染。

7.爱护公共财物,仔细使用、认真维护各种仪器设备。

8.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本科室所制定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

消化内镜室查对制度

1.预约接待病人时,核对检查病史记录单种类(胃镜、肠镜、乙状结

肠镜)、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了解检查目的。2.准备检查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诊断、检查目的各项均与病史记录单相符,胃镜检查者是否禁食水、肠镜检查者是否已经清洁肠道。核对无误后准确登记及编号方可安排检查。

3.检查室内执行检查操作前核对病人姓名等资料各项均与病史记录单相符,检查编号、胃镜检查者有无喉头麻醉、肠镜检查者是否清洁肠道、治疗者治疗前用药。核对后将病史资料及编号准确录入计算机,再行检查。

4.送病理检查时,核对病理单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件数、切片数量、检查目的、诊断。

5.登记检查结果时核对检查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准确登记。

6.发放检查报告单时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理号、检查结果。

洗消间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成对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

2.每日诊疗前检测戊二醛浓度并记录,保证有效。

3.认真记录内镜清洗消毒时间并签名。

4.活检钳、圈套器等附件及时清洗,干燥后送供应室灭菌,记录件数并注意查收返回件数。

5.每日更换操作台消毒大件并及时打包消毒备用。

6.每周四下午对内镜測漏、附件检查维护。

7.注水瓶每日检查结束后刷洗干净:消毒——冲洗——干燥备用。

8.纱布缸及纱布每日更换消毒。

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预约登记,将患者信息准确录入电脑,按时合理安排检查及治疗,年老、住院、残疾者适当优先,急诊患者随到随诊。

2.指导预约的患者按流程图逐步办理就诊手续,保持秩序良好,环境安静、整洁、安全、快捷。

3.负责讲解相关内镜检查前准备方法、检查后注意事项。

4.严格检查前查对工作,病人各项信息与申请单相符,送病理检查、发放检查报告及时准确。

5.合理收费、准确记账。

6.注意待诊和检查治疗后尚未离开的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处理,需再就诊者应指明相关科室方位,保证患者安全离开。住院、危、急、重症患者诊疗结束及时通知接送与相关科室联系告知诊疗结果情况及注意事项。

7.诊疗结束及时整理内镜申请单、知情同意书资料,核对后按序归档。

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1.内镜诊断报告必须有资质的内镜医师签发。

2.诊断报告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检查日期等。

3.按胃镜或肠镜检查部位详细描写各部位正常内镜下表现,有病灶的部位应详细描述内镜下表现、范围、质地等。

4.需要做病理活检的应描写活检部位及活检块数。

5.内镜下治疗详细描述手术方式、过程。术中是否顺利,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是否做内镜下治疗。

6.按不同检查部位及病灶部位采集电脑照片数张,照片力求做到画面清晰,病灶可见,无气泡及污染物。

7.诊断用规范化诊断用语,不可用不规范英文缩写,如胃ca等。

8.诊断报告签名必须手写或盖处方章。

您好,欢迎您阅读我的文章,本WOR文档可编辑修改,也可以直接打印。阅读过后,希望您提出保贵的意见或建议。阅读和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让我们共同进步。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器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最新版)

器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72

器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最新版) 一、目的 为了保证器械设备在较长的期限内能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诊治功能,最大限度地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得做好器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二、任务 1.做好使用前的准备 (1)做好器械设备到货前的装机准备工作 器械设备到货前,要做好房屋、电力、水源、空调、排污及有关合同外自行准备的配套附件等的配套准备工作,以确保器械设备在符合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安家落户。 (2)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

大型医用设备或是贵重仪器的操作人员,应在器械设备到货前,到上级医院或厂方进行使用操作技术培训,应获得操作上岗证或使用资格证书,以便器械设备装机后即可投入使用。 (3)做好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 这一步工作很重要,它关系到订购的器械设备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其功能和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理论值并达到最佳状态,也因此关系到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总之,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利益。为此,要有组织、有步骤、规范化地进行这项工作: ①组织专人开箱验收,并做好原始记录。这一步工作主要是对产品的外包装、外观、品种、规格型号、数量等进行核对清点,必要时还可用照相方法记录验收现场和实物。参加的人员应包括设备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和维修人员。对大型医用设备或贵重仪器开箱时还需有使用科室代表、器械设备部门负责人、医院主管设备的领导和厂商代表参加。如果厂商代表不能到场的话,则要在厂商代表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开箱,以便使开箱行动是有效的。如果在开箱验收中发现问题,则要与厂商协商解决问题、索赔甚至退货。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实验仪器设备是测试产品及各种材料物资性能和质量情况的基本工具,只有实验分析仪器设施的质量可靠,功能正常,正确使用,才能提供出准确、可告、真实的检测实验数据。所以公司必须加强对实验仪器设施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实验仪器、设备分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在线检验仪器,其管理根据其专业知识性很强的特点,实行专人负责包干制。即将所有的实验设备、化验仪器分配到人,其责任内容包括维护、保养、校准、检修、申请更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均要规范,符合要求。质量部长负责对本部门各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并按本制度规定的实施内容进行工作检查和考核。 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3.1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 3.1 .1各种精密仪器(包括电子天平、气象色谱仪、分光密度仪)应分别安放在不受环境干扰比较安全的地方和专用仪器室内坚固的分析台上,并注意防震、防潮、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防腐蚀和防止高温热源的影响。 3.1.2 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改装精密仪器,如确有需要必须经质量部长同意,并应作出相关的备查记录。 3.1.3 精密仪器的使用须经计量部门校正合格才能使用。 3.1.4 精密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拨动仪器旋钮,以免损坏仪器,也不得挪作它用。 3.1.5 精密仪器技术资料应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管,并做好使用检修记录。非常用的技术资料应统一存档进行保管。 3.2.玻璃仪器及化验仪器用具的管理 3.2.1 烧杯、量筒、容量瓶等玻璃仪器须放在平稳不易摔落之处。 3.2.2 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应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用过程应特别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破损。 3.2.3所有玻璃仪器在使用完毕后必须洗干净。不要在容器内遗留油脂、酸、碱液等腐蚀性及毒性物质。 3.2.4 带磨口塞的仪器在清洗前必须先作记号,塞口不能互混。带磨口塞的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塞应垫一张纸片,磨口塞间若有沙粒时不能用力转动,磨口塞间不能用去污粉擦洗,以免损伤。 3.2.5 成套性的玻璃仪器使用完毕须即时洗干净,磨口接口用干净纸包好,放人仪器盒中保存。 3.3.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 3.3.1 所有的实验设备均应制定使用说明,严格要求操作者照章使用设备,防范事故发生。 3.3.2 所有的实验设备必须安装在专门的实验房间,由专人操作和管理,每次使用后均要进行保养和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器械得监督管理,保证产品得安全、有效,在医疗器械使用前,严格遵循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一、医院采购医疗器械,要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得要求进行索证。凡证件不齐者,一律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二、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前,必须验明产品合格证明与标签标识,建立真实完整得记录,记录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 三、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对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日期等逐项核对、清点。如有不相符或破损应及时做好记录,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四、医疗器材投入使用前要进行严格得检查。其中: 1、外包装检查:包装、密封等就是否牢固;外包装上得中文标识就是否符合要求;包装注明得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准文号、规格型号、批号(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等就是否清晰齐全;有关特定储运图示及使用得包装标志就是否清晰。不合格得,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2、内包装检查:医疗器械内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污染、无变形、封口应严密。不合格得,不予投入临床使用。

设备科工作职责制度 1、负责医疗设备、医用耗材日常使用得监管与年度采购计划得审核、上报. 2、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得验收、维修、保养、培训、等工作. 3、负责全院医用耗材得计划汇总、审核、论证及库房验收与领用等工作。 4、负责医疗计量仪器得定期强制检定工作. 5、医疗设备得保养、维修,保证处于正常状态。 6、负责组织大型设备购置得可行性论证,并按照法规进行配置许可. 7、负责对接省、市、区得卫计、环保、药监、质监等监管部门得事务性工作。 设备科科长职责 1)在院长与分管院领导得指导下主持开展设备科得全面工作, 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卫生耗材管理得各种制度、人员职责及工作流程,以保证医院各项工作得顺利开展。 2)熟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卫材得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组织对 全院医疗设备、卫生耗材得管理工作。 3)协调科内、外各种工作关系,组织安排科室有关人员进行全院 医疗设备日常维修、保养、报废及计量检定等工作。 4)负责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负责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 档案管理与计量管理。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与验收 1、各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购置检测仪器设备计划,填报《仪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需写出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 2、供应商评审与比选、签订仪器设备购置合同; 3、当仪器设备到货后,由主任组织验收:按装箱单和使用说明书核对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以及零配件、性能等是否相符齐全。若验收合格,由办公室负责进行编号、建卡、登记台帐。验收不合格,则与供应商联系返修或退货。(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1、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必须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 2、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检测项目有关技术标准和法规、受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操作; 3、检测人员现场检测使用仪器设备,应根据检测任务的需求提前提出仪器设备使用计划,在仪器设备管理员处领取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检测人员在领取到仪器设备后,应仔细检查验收、签认,使用完后及时归还; 4、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每次使用都要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如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

根据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程序、仪器设备的维修程序等,填写《仪器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报与中心试验室主任; 5、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检测数据异常,仪器设备使用人要分析原因,如属仪器设备原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此前造成的影响进行追溯,如涉及到客户要及时书面通知客户,必要时对样品重新检测,出具正确的报告; 6、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进行中间核查,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测量数据准确有效。中间核查按《运行检查程序》办理; 7、办公室根据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建立仪器设备年检、周检和校准计划表,并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维修返回校准和自校等工作; 8、中心试验室主任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有权对其中心试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 9、需借用中心试验室以外的仪器设备时,使用者必须对借用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说明书等进行考核确认,然后以书面形式报办公室备案; 10、精密、贵重、大型仪器设备的位置不得随意变动,事前应征主任同意。重新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环境、安装方式进行检查,并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 (三)、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 1、办公室应对仪器设备进行编制仪器设备管理号,并保证所有在用仪器设备都由唯一仪器设备管理号,并在仪器上标明; 2、仪器设备管理号编号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号用X-XXX表示,

器械科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 1.购买原则:安全、适用、经济、先进、合理。 2.资料收集:购置申请、论证资料、合同书、安装验收报告、合格证、装箱单、技术说明、使用说明、大修改装等记录单、积压、报废调拨审批资料、统归设备档案管理。 3.出入库凭证及月终报表。 4.建账(总账、分户账、分类账等待医疗设备管理软件到位实行电子化管理)。 5.两万元以上设备同机下发“周期保养记录本”。 6.低耗小器械的管理:各科在月底造下月计划,报器械科,器械科核查后汇总报主管院长审批、采办、验收,入库出库登帐,交旧领新月底汇总,报表交财务科。维修材料基本同上。 7.科主任对所在科室设备总负责。专人管理,共同使用。按程序操作,注意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未经培训不得使用,定期对设备附件予以清查,并登记在“周期保养记录本”上,责任到人。 8.设备报废程序:科室签订“积压、报废、调拨仪器设备审批表”,器械科调研,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研究,院长办公室同意。器械科实施。

岐山县医院 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程序 使用科室申请(填写购置申请表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 设备科汇总 主管院长审批 院长办公会讨论 呈县卫生局审批(十万元以上) 依据招标法院内或招标公司招标 签订合同 实施 验收(使用科室、主管院长、档案管理人员、设备科) 依合同付款

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器械科工作人员职责”。 2.严格执行“医疗设备周期保养制度”。 3.积极完成日常维修工作。 4.拟定维修备品、备件的购置计划。 5.对拟降档使用或报废的设备提出技术鉴定意见,供主管部门参考。 6.对拟购置器械设备提供信息及建议。

器械科工作人员职责 1.认真学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院内一切规章制度,遵纪守法。 2.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团结协作努力工作,执行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决议,做好全院设备的购置、管理、保养、维修、计量等工作。 3.注意安全:防盗。防火,防触电,按章操作,爱护设备,注意维修安全。 4.保持工作室卫生,禁止吸烟。 5.认真执行“维修工作制度”,分轻重缓急安排当天的工作,并予以登记。 6.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严格设备、器械、低耗品、维修材料的出入库管理,避免资产的损失。 7.切实将“医疗设备周期保养制度”落到实处。 8.按月对器械、低耗品、维修材料进行归纳统计,做到计划管理、计划采购。 9.对计量器具实行双重管理,除正常的管理外还需进入“计量器具总台账”,纳入周检行列,严格按计量法规办事。 10.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1.积极配合临床及医技科室,做好医、教、硏工作。 12.做好年终“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的统计,配合科室做好十万元以上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器的使用管理制度 1.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入库要按照教育部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分学科、分类别、按编号顺序存放入柜。建立仪器明细帐,填写柜卡,做到帐、卡、物相符。各类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图纸要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以备查用。人员调动时要办 理接交手续。 2.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室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并做好通风、防潮、 防尘和保洁工作。 3.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保养并入柜,要根据各类仪器的特 点,定期的进行维护与保养,使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4.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领用、借用,必须在登记册上完备手续,不能私自外用。凡 丢失或违规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失的,由当事人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 5.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报废,按学校固定资产的有关报废程序进行办理,经批准 报废后方可办理注销手续,同时报区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备案。 音乐器材管理制度 1.音乐器材由学校指派音乐教师专人负责管理。 2.认真做好音乐器材设备的登记,对入柜的音乐器材应规范存放整齐,做到账、 卡、物相符。 3.做好对音乐器材的维修、损坏、赔偿登记工作。 4.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和教学需要增添音乐器材,由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向学校申报 添置计划。 5.爱护音乐器材,未经管理人员的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动用音乐器材,违者 如造成损坏应照价赔偿。 6.音乐器材一般不得外借,如需外借,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借出。外 借器材如遇损坏或丢失,应照价赔偿。 7.注重音乐教室教学氛围的打造,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整洁。 8.每次学生使用器材完毕后,管理人员要检查器材的数量和完好情况,并有序存 放,关好门窗。如因失职造成器材损坏丢失,由管理人员负责赔偿。 9.音乐器材管理人员因工作发生变动时,应按规定办理工作移交手续。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1 、检查预约制度 1、各种内镜检查必须由经管医生按适应证及禁忌症选择病例,填写申请单送到内镜科,由内镜科办公室护士,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预约检查治疗日期,并进行预约登记,办理交费手续。 2、办公室护士接到申请单后应详细检查填写项目,如填写不详,可退回作补充填写或重新填写,确保申请单的质量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3、申请医生选择病例不当,不符合适应证或病人有禁忌症,办公室护士应讲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不予预约。 4、常规检查预约时间门诊病人一般不超过一周,住院病人不超过三天,如有特除情况应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 5、急诊或特殊病例,申请医生可直接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处理。 6、申请单预约后,未按规定日期来检查者,该申请单按作废处理,若还需检查应重新申请(无特殊原因不给予退款)。 7、门诊病人应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以便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仪器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设备均有内镜科统一管理, 应定点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搬动。 2、各检查室内仪器设备由当月在本室工作护士负责,建立仪器清点本;定期进行清点登记,在本室工作结束后应详细交班。库房应有专人管理。 3、一切贵重设备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准携带出院外使用。 4、所有仪器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有害气体侵蚀,无阳光直射。 5、不常用仪器应保持每两周检查一次,电器设备需每月作通电试验,必要时作档案记录。 6、仪器损坏需填写记录卡,送修及修理后应作检验记录。 7、各种仪器应建立使用情况登记,维修登记,借还登记本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 三、候诊室工作制度。 1、候诊室为各种内镜检查治疗前病员等侯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候诊病员应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按顺序就座,不得大声喧闹。 3、不得吸烟及到处走动,应爱护公共财物, 有问题可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工作人员应注意文明用,语热情接待候诊病员,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治疗次序,原则应遵循:(1)军人老干部优先;(2)重症优先;(3)超过70岁老人优先;, 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 4、急诊病人,可由经管医生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不需候诊,可直接进入内镜科检查治疗。 5、定期对候诊室进行卫生清洁。候诊人员应发扬文明精神, 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不得随地乱扔杂物, 为候诊人员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 四、复苏室工作制度 1、复苏室为ERCP佥查治疗后复苏及年大体弱重症病人休息过渡场所,故应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安静有序。 2、进入复苏室的所有人员应听从复苏室护士的安排,统一室内陈设,室内物品、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3、每天按时进行卫生清扫,保持室内整洁。

器械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大全

第一章工作制度 (4) 器械科管理制度 (4) 医疗器械科科长工作职责 (5) 器械科采购员工作职责 (5) 器械科帐目保管员工作职责 (6) 器械科仓库保管员工作职责 (6) 医疗器械修理技师职责 (7) 中心供氧管理工作职责 (7) 器械科仓库验证员工作职责 (7) 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8)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8)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10) 医疗设备账目保管员工作职责 (10) 一次性使用介入耗材追溯与预入库保管员工作职责 (11) 器械科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监管考核办法 (12) 器械科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考核细则 (13) 第二章、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14) 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4) 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4) 医疗设备更新制度 (15) 医疗设备保障要求与规范 (16) 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械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20) 医疗仪器设备报废制度 (21) 医疗设备验收制度 (22) 专业设备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22) 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23) 医疗仪器设备购置、更新审批制度 (24) 医疗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24) 医疗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25) 医院设备调拨管理制度 (25) 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26)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制度 (27) 医疗器械质量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27)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29) 医学装备使用评价制度 (30) 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30) 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33) 医疗设备使用人员考核流程 (36)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37) 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疗设备紧急调配制度 (37) 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38) 医疗器械计量管理制度 (39)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目的 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进行实验的基础,为管好、用好实验仪器设备,充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化学实验室。 管理办法 1. 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由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保养、维修方法,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 2. 各仪器做到经常维护、保养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不得私自拆动,应及时报告通知相关人员,经总经理同意后维修。 3.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4. 易被潮湿空气、酸液或碱液等侵蚀的仪器,用后应及时擦洗干净,放通风干燥处保存。 5. 易老化变粘的橡胶类制品应防止受热、光照或与有机溶剂接触,用后应洗净置于带盖容器或塑料袋中存放。 6. 各种仪器设备(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开。 7. 一切仪器设备不得外借,如果需要,必须获得总经理的批准。使用者按登记本内容进行登记。 8. 环境监测存在外出采样和现场分析,这种情况属于外借,这种情

况外出前,需要持项目立项文件,填外借单获得直属部门主管及公司QA Terry签名批准即可。但借出的公司员工负责外借期间的设备安全。返回时,需要销借,这时,仪器管理员需要清点,检查仪器的完好。如果仪器保管人本身就是外借人,则部门QA负责销借核查。 8. 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9. 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因保管不善致使仪器、器械损坏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没有操作规程的,各保管人员应根据需要制作操作规程。 10. 为使仪器安全,需要建立仪器保管人责任制机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盘点、保养,至少一个月一次。 11. 仪器保管责任到人,保管人有权制止未获授权人员操作仪器,如果保管人失责,应追究保管人责任。 12. 每个月监督人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稽核和检查保管,稽核时相关的保管人需要到场配合,监督人核查完毕后,将稽核和检查报告交给公司QA。 13. 仪器使用实施持证上岗,即使用人员必须获得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级别证书。未获得授权证书的人员禁止操作仪器,违者追究相应人员责任。相关的仪器设备培训由保管人提出和培训。 14. 仪器设备的维护必须有授权的人员才能维护,受控人员由总经理批准。在确需维护时必须征得总经理的同意。 15. 以上规定,需要做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必培训课程,在入职后必须参加这个课程。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不短于2个月,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

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内镜室工作规章标准制度全.doc

实用文档 内镜室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 的协调与配合。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 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内镜中心工作制 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 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 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 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 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要查问病史,体查,审 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 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 项。 4、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 严防并发症。 5、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 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 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 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 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 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 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 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 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 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 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 洗,最多 3—5 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内镜室工作规章规章制度

镜室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镜的操作规程、镜清洗消毒规程、镜质控措施、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镜中心工作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 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 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掌握禁忌症;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4、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5、术后按规清洗消毒镜;按规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镜时要稳当,切勿让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镜。 4、净:即洁净。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6、存:即保存。镜使用后要规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基本要求

器械科仓库管理制度

器械科仓库管理制度 一、医疗器械仓库是医院开展正常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坚强后盾,有着极其重要的保障功能,库房管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物资的验收入库、库房保管、领用发放、质量跟踪等应按序进行,做到帐、物、卡相一致。 二、库房属重点部位,应做好库房物资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霉变、防鼠害等工作,对于易燃、易爆、易碎、易污染、易腐蚀物品要严格区分开来,做到小件物品上柜,大件物品上架,贵重物品存橱上锁,精密、易损物品小心保管。发现霉变、过期、失效、破损、受污染的物品应及时报告科长和采购员,商讨后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库房重地严禁闲散人员及无关人员入内,确需进入库房人员需经科长或保管员同意后方可进入,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库房进行检查或清查物资品种、数量、生产单位等。 四、物资入库应按计划单的品名、型号规格、数量、单价、质量、发票有效证件等进行验收,对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还需对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消毒日期)、产品有效期等进行验收,对于不符合要求和假冒伪劣、失效、淘汰的物品应拒绝入库,并及时通知采购员。 五、库房物资应有计划补充和有计划领用,尽力做到供应不脱节、库存少积压或不积压,常用物资备1—2个月的库存,专用物资原则上不放库存,需用多少买多少,新产品投入正式使用前,必须把库存产品用完后方可更新,否则造成浪费和损失由当事人负责。及时收集需求信息制订采购计划,保障供给。 六、医疗器械的领用须严格把关,领料单必须由领用部门负责人签字方可生效,代签无效,严禁领用与本部门无关的医疗器械,对于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应写明领用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以免发生差错。 七、为使库房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物资领用时间一般为每周一至五下午,同一品种规格每月领用1—2次,特殊情况除外。为防止所领物资的差错或缺少,禁止护工和非本部门工作人员直接领用。 八、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和卫生材料验收入库、领用发放后应及时输入计算机,以便于财务核算和领用部门的成本核算。 九、库存物资原则上不能借用,特别是易损品、一次性用品、消毒物品等一律不得借用,其他物资的借用须经主管院长或器械科科长同意并办好相应手续后方可借用,借用物资应及时收回,损坏按价赔偿。 十、库存物资每半年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一致,对于盘盈盘亏要办好相应的手续,并向科长作详细说明,盘点表除自己留存一份外还应及时送一份给科长和财务科。 十一、计量器具的入库、领用、报废应单独立帐,并及时报告专职计量员,没有计量合格证和未经计量检定的计量器具不得入库和发放使用。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百度文库讲解

仪器设备的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 对仪器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确保其过程能力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检测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配置、使用和维护、管理。 3. 职责 3.1技术负责人应: 3.1.1负责组织对仪器设备全过程的监督。 3.2综合业务室主任应: 3.2.1负责仪器设备购置申请的审核、维修及档案管理。 3.2.2负责仪器设备维修、降级、报废的审核。 3.3设备员应: 3.3.1负责对仪器设备使用的管理; 3.3.2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修理的有关记录及资料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3.4使用人员应: 3.4.1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成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购置及验收 见《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 4.2仪器设备的标识 4.2.1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由设备员统一登记建帐、分类编号,该编号应具唯一性并对该设备粘贴表明其状态的三色标识,以便识别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状态,防止仪器设备的超期超范围使用。 4.2.2标识的分类 4.2.2.1合格证(绿色 4.2.2.1.1计量检定合格者; 4.2.2.1.2设备不必检定,经检查功能正常者; 4.2.2.1.3设备无法检定,经对比或鉴定适用者。 4.2.2.2准用证(黄色 4.2.2.2.1多功能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某项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 4.2.2.2.2测试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合格,但检测某项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 4.2.2.2.3

降级使用者。 4.2.2.3停用证(红色 4.2.2.3.1检测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者; 42232检测仪器设备损坏者; 42233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42234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者。422.4对贴有停用证(红色标志的仪器设备禁止使用,对贴有准用证(黄色标志的仪器设备只能使用其正常的功能部分。对没有使用(1个月以上的仪器设备,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的设备,经综合业务室主任批准应进行封存,并填写《仪 器设备封存记录》。 4.2.3标识管理 4.2.3.1设备员负责仪器设备标识的粘贴和更换,并建帐管理,标明设备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等,标识应粘贴于仪器设备显著位置处。 4.3仪器设备的使用 4.3.1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未经检定(校准的设备不得投入使用。设备员负责及时更新所得的修正因子。详见《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432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检测人员操作。操作者应经过培训,详细了解设备最新版本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内容,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后,方可上机操作,并按规定要求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特殊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4.3.3对容易引起误操作及重要的操作过程,由各检测室组织编制操作规程,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4.3.4检测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后,应对该设备进行核查或校准,包括对运行情况的记录和现行状态的检查,保证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4.3.5操作过程中如发生过载、误用、故障或对设备性能有怀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报设备员标识处置,防止误用。同时,检测组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测质量的影响,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管理程序》评价其性质及采取措施。 4.3.6对于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的设备,应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内进行期间核查,确保其工作状态符合要求。检测室按计划实施,并记录其过程结果,详见《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4.3.7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指定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按使用说明书和管理要求,实施维护保养及功能性检查并填写《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记录》。 4.3.8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有明显标识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 4.4仪器设备的租(借入和租(借出和现场检测设备的管理 通过对租(借的方式向其他实验室租(借的设备、脱离了本所直接控制的租(借出的设备和现场检测设备控制管理,以满足本程序控制要求。 4.4.1租(借入 4.4.1.1由需用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所需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