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夏本纪导学案

夏本纪导学案

夏本纪导学案
夏本纪导学案

第3课夏本纪

《夏本纪》是记叙夏朝从夏禹到夏桀各代君主兴亡事迹的史篇,本文节录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一部分,描绘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治水英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学习此文:一方面要积累“被”“诛”“相”等实词,翻译重点语句等;另一方面要理解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认识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他对中华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

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言”“文”两条线索,细心阅读,认真思考。

一、背景资料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本文仅节录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当政者的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使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二、文化常识

本纪

“本纪”之意是法则、纲纪。以天子、国君的事迹作为纲领,采用编年、记正朔的形式,反映朝代的变迁、时代的大势。实际上,本纪是按照编年的体例,依照年月的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以及当时的重大事件的。本纪作为纪传体史书的编年部分,其实是贯通全书的纲要部分。

《史记》十二本纪中,《五帝本纪》是记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是记叙夏、商、周三代的史事。这四篇是上古史部分。《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是表现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际的历史,可

以说是当时的近古史。《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集中叙述了汉代的历史,是《史记》的当代史部分。后代史书中,本纪的情况虽然有一些变动,但编年纪事这一原则基本上没有变化。

九州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九州所指,说法不一。《尚书·禹贡》指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青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营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后来泛指中国或天下。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女同汝;你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傅同敷;分布

(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原同源;水源

(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

正同征;征收

(5)于是帝锡禹玄圭

锡同赐;赐给

(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距同拒;抗拒

(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辟同避;躲开

(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

鸿同洪;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禹为人敏给克.勤:能

(2)行山表.木:表记

(3)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节俭

(4)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流入;覆盖

(5)声教讫.于四海:穷尽,达到

(6)南面朝.天下:朝见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诛????? 臣不臣则诛.:诛杀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惩罚 (2)通?????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为人君父而不通.于礼义者:通晓通.九道:疏通

(3)度????? 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身为度.:尺度度.九山:测量,勘测

(4)命????? 负命.毁族:命令(名)命.禹:“女平水土……”:任命,命令(动),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命令,让

(5)于????? 未有贤于.鲧者:比致费于.沟淢:在……方面以告成功于.天下:向声教讫于.四海: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通九道,陂.

九泽 B .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 C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

诸侯 D .有能成美.

尧之事者使居官 答案 A

解析 A 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

5.翻译下列句子。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要点:以、诛、是)

(3)女其往视尔事矣。

高三语文 《夏本纪》精品教案

《夏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中本纪的形式。 2、了解篇章的内容及相关的文化内容。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2、课文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g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课文节选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译文翻译全文。 4、文言知识积累: 1、文言实词: ⑴一词多义: 浩浩怀山襄陵:冲上,漫上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败坏 摄行天子之政:代理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治理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 禹敏给克勤:敏捷给”与“敏”同义。 身为度,称以出:称量,权衡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给……作表记;测定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送达,表达。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高中语文 02 夏本纪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夏本纪 嶓冢[注]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 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 更使何人别九州? 【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内容赏析】 全诗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功绩的赞美。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是他的治水之举泽被后世,百姓至今仍享用其利。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鲧.(ɡǔn)殛.(jí)祗.台(z hī) 陂.(bēi) 橇.(qiāo) 稽.首(qǐ) 皋陶.(yáo) 沟淢.(xù) 为嗣.(sì) 后稷.(jì) 涤.原(dí) 巡狩.(sh?u)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女平水土(“女”同“汝”,你)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

(3)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 (4)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 (5)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原”同“源”) (6)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 (7)六府甚修,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 (8)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视 (2)度

(3)是 (4)道 (5)其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陂.九泽(名词用作动词)筑堤防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深感痛心 (3)劳.身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简朴 (5)可种卑湿 ..(形容词用作名词)低洼潮湿的地方

先秦史教案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先秦史》课程教案

《先秦史》课程教案 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 3.顾颉刚《古史辨》(中华书局1981年) 4.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3、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7.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课时: 36课时 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

核成绩的70%。 第一讲导言 甲、教学基本要求 本讲是《先秦史专题》课程的首讲,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专题课程,先秦史的内涵和研究的时间范围; 2、使学生认识开设《先秦史专题》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3、使学生深刻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4、使学生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重镇、著名学者与本课程拟开设的专题内 容。 乙、时间分配 4学时 丙、思考题 1.试分析论述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2.列举出先秦史研究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丁、教学内容 一、先秦史专题的名称 1、专题课与通史课的区别 通史:宏观全局面面俱到面宽而不够深 专题: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具体而微深入探索研究性教学 2、先秦史 Pre--Qin Dynasty 秦代以前(秦代与秦国的区别)前221年以前 时间跨度长:史前时代国家的早期阶段(战国以后进入到成熟国家阶段) 二、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先秦史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1、国际学术界两大重要课题都是在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内 (1)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类从何而来;现代人类从何而来(人对其自身的思考) (2)国家(文明社会)是如何出现的:我们都生活在国家中世界上国家的出现是按同一个模式还是多种不同模式 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巨大变革 2、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最早的一段历史的第一页源头源远流长 3、先秦文化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先秦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态和价值趋向 (1)中国伦理社会的特征形成于先秦时期 伦理社会(家族孝悌)政治伦理化(家国同构由孝亲发展到忠君) 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现在中国依然重人情家本位重视家庭生活天伦之乐 (2)塑造中华民族共同心态的“十三经”主要产生于先秦时期 诗经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在古人观念中先秦文化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以致有“书不读三代以下”的说法(3)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先秦时期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

测绘学概论重点概念

测绘学概论重点概念 1.总论 (1).测绘学起初的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 对它进行测定和描绘的科学。按照这样的概念, 测绘就是利用测量仪器测定地球表面自然形态的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 然后根据观测到的这些数据通过地图制图的方法将地面的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等绘制成地图。 (2).测绘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地球, 还需要将其研究范围扩大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实体。 (3).因此, 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概念应该是: 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4).针对地球而言, 测绘学就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 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 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 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5).在公元前 3 世纪前, 中国人已知道天然磁石的磁性,

并已有了某些形式的磁罗盘。公元前2 世纪, 我国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叙述了禹受命治理洪水而进行测量工作的情况, 所谓“左准绳, 右规矩, 载四时, 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说明在上古时代, 中国人为了治水就已经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了。人类最早对地球的认识为天圆地方. 直到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才提出地球为球形的概念, 2 个世纪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对此作了进一步论证, 支持这一学说, 此称地圆说。又 1 世纪后, 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尼( Eratosthenes )采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方法, 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和地球的半径, 证实了地圆说。这是测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世界上最早的实地弧度测量是公元8 世纪南宫说在张遂(一行) 的指导下在今河南境内进行的, 它由测绳丈量的距离和由日影长度测得的纬度推算出了纬度为1°的子午弧长。到17 世纪末, 为了用地球的精确大小定量证实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的牛顿( J .Newton)和荷兰的惠更斯(C .Huygens ) 首次从力学原理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 称为地扁说。。18 世纪中叶, 法国科学院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北欧的拉普兰进行弧度测量, 证实了地扁说.19 世纪初, 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 通过各处弧度测量结果的研究,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 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 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 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新课讲授: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首先我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大致的了解。第一点,把握石器时代的各个代表性遗址及其分布特点,第二,重点理解新旧石器时代更替带来的史前社会变化,特别是原始聚落与原始农耕出现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华文化多源性与统一性并存特征。 1、旧石器时代 (1)定义 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图上面显示两块石头,图二多了一块?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我上的不是数学课。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图二的石头不再是自然的光滑的,而是有棱有角,很显然是有意为之。准确的说,图一到图二,是石头到石器的转变,而石器,则是人类最早制作的工具。开始学会制作工具也是人转变为猿的根本标志。而这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又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图二其实就是当时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2)代表性遗址 3)遗址分布及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看ppt 上两张地图。左边是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古人类分布 图,右边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同学们能看出其分布特点吗?

2019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专题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_史记的体例第3课夏本纪含答案

第3课 夏本纪 1.通假字 (1)女.平水土,维是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山刊旅,九川涤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府甚修,众土交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帝锡.禹玄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祗台德先,不距.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 (2)同“敷”,分布 (3)同“源”,水源 (4)同“征”,征收 (5) 同“赐”,赏赐 (6)同“拒”,抗拒 (7)同“避”,躲开 (8)同“洪”,大 2.一词多义 (1)诛?????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臣不臣则诛.: (2)通????? 通.九道: 为人君父而不通. 于礼义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度????? 度.九山: 身为度. : 则思三驱以为度.:

《夏本纪》重点字词整理

《夏本纪》重点字词整理 一、重点字词 1.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滔:大水弥漫怀:怀抱,包围襄:冲上,漫上】 2.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 ..皆曰鲧可 【求:寻求,寻找四岳:四方诸侯的领袖,古又称方伯】 3.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 5.九年而水不息,功用 ..不成【功用:成效】 6.舜登用 ..天子之政,巡狩【登用:进用,提拔重用摄行:代理执行】..,摄行 7.行视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鲧之治水无状 【行视:巡行视察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殛:流放,放逐诛:惩罚】 8.于是舜举.鲧子禹【举:选拔】 9.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美:使美,即发扬光大居官:做官,担任官职】 10.维是 ..勉之.【维:句首语气词是:此,指平水土这件事之:复指“是”】 11.女其 ..往视.尔事.矣【女:同“汝”,你其:还是视事:办理公事】 12.禹为人敏给克勤 ....【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声为律,身为度,称以 ..出【称:称量,权衡以:才】 14.命诸侯百姓 ..以傅.土 ..兴人徒 【百姓:百官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傅:同“敷”,分布】 15.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定:指测定】 16.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伤:为……悲伤诛:惩罚劳:使动焦:焦急】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薄:使……少,节俭致:表达】 18.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卑:使……低矮,指简陋致:送沟淢:田间沟渠】 19.陂.九泽,度.九山【陂: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20.令益予众庶 ..稻,可种卑.湿.【众庶:庶民平民卑湿:低湿之地】 21.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均:使均衡】 22.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相:察看,考察便利:交通是否方便】 23.于是九州攸同 .... ..,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九川涤原 ..,四奥既.居,九山刊旅 【攸:就同:同一既:完全,都刊:砍削旅:治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新授课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学方法 (1)直观图表演示法 (2)对话式谈话法 (3)集体讨论 (4)课后探究 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重点: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内涵,夏商周的建立与政治、经济、文化内涵2.难点:禅让制到世袭制,商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井田制六、教学过程 2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资料的查询,对所学内容有大致框架上的了解。 (二)课前导入: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想下,我们最早开始使用工具是什么时候?最早的制造工具是什么? (三)新课教授 1.旧石器时代 ①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的时代。 ②结合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讲解旧石器时代分化内涵: 时间代表性遗址文化内涵 (距今约200万年)重庆巫山人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用火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北京人 2.新时期时代 ①概念:距今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的石器。 3

②发展方向:对比新旧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了解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方向。 ③原始农业: ④代表(结合遗址分布图): 分析: 原始社会组成: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二百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3个阶段。当人完全形成后,就产生了人类的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旧晚):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因生产力低下,每位成员除从集体中获取艰难生活的必需品外,没有什么剩余,私有观念尚未出现。 父系氏族社会(新晚):贫富现象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权贵阶层出现。 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中国迈入文明的门槛。 (四)课后小结 (本节知识点梳理) 第2课时夏商周 (一)课前导入 我们都知道,夏朝由禹建立,禹因治水有功而接受舜的禅让,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即禅让制。尧舜禹三代皆为禅让制,让位于贤。那么禹死后由谁继位?是继续实行禅让制吗? 4

《夏本纪》知识点

《夏本纪》知识点 字音: 鲧gǔn 颛顼zhuān xū曾zēng大父襄xiāng 更gèng得舜 狩sh?u 殛jí嗟jiē稽qǐ首契xiè后稷jì皋陶gāoyáo 敏给jǐ克勤称chēng以出亹亹wěiwěi穆穆傅fū(通“敷”)土 沟淢xù橇qiāo 檋jú陂bēi九泽度du?九山攸yōu 袛台zhīyí德先东渐jiān于海暨jì讫qì帝锡cì禹玄圭姓姒sì氏 重点字词: 1、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 2、浩浩怀山襄陵。怀,包围。襄,冲上,漫上。 3、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贤,能干,有才能。 5、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摄政王。其他有“代理”含义的词:行、署。) 6、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 7、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流放,放逐。 8、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是,正确,对的。 9、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 10、尧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另:“没”表示去世,后也写作“殁”。) 11、女其往视尔事矣。女,通“汝”,你。其,表语气,还是。视(事),办公。 12、禹敏给克勤。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身为度,称以出。称,称量,权衡。 14、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端正恭敬的样子。 15、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百官。兴人徒:征发民夫。傅,通“敷”,分布。 16、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这里作动词。定,测定。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致,表达,献出。费,资财。 18、陂九泽,度九山。陂,堤防,堤岸,这里作动词,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19、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相,察看,考察。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20、九州攸同。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攸,就。同,同一。 21、九山刊旅。刊,砍削。旅,治理。 22、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土,土地。姓,姓氏。袛,恭敬。台,我。距,违背。朕,我的(朕字在秦始皇以后为皇帝专用。)行,准则。 2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渐,流入。被,覆盖。暨,及,达到。讫,穷尽,达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夏本纪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史记> 选读》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一、解题: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

古代监狱——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整理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 1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2《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 3《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4《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 5《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 6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 7《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8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內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9《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陈垣《史讳举例》:“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10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 11参见《宋史·刑法制》 12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 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27]殿前马步军司狱大抵拘押禁军中的违法官兵。[28]京师还设置多所监狱,如于两京河南府与应天府设有左右军巡院狱,在承袭唐及五代狱制的基础上,又作了改变。宋哲宗规定:开封府与左右巡院狱只羁押所属范围内的案犯,不许……互堪及地方探报,庶革互送嫌仇之弊。[29]四排岸是宋朝维护水上治安的官署,违反水上治安的人一般先被羁押在四排岸狱,真宗咸平五年曾经专门对四排岸狱系囚的问题下诏书:“四排岸司系囚无亲属者,量给薪米,仍速裁断。” 13宋朝对犯罪之人还实行配隶之制,这些罪人的囚禁之所即各地配所或牢城。宋制:配隶重者沙门岛,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罪人贷死者,多配沙门岛。景祐年间,因至沙门岛者多死。诏当配沙门岛者,第配广南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宋朝配役之人毕竟不同于一般囚犯,庆历三年,既疏理天下系囚,因诏诸路配役人皆释之。[31]绍兴元年,诏:诸州编管、羁管人,在法止许月赴长吏呈验。闻比来囚禁锁闭,甚于配隶,可令遵守成宪。[32]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置籍。显然,不少配隶之人就在配所定居了。 14《辽史·圣宗本纪》 15《辽史·刑法志》 16既是囚犯服劳役的场所,主要制造军器,又是羁押囚犯的监狱 17《金史》记载:金国末年,因为盗贼太多,“宗翰用大同尹高庆裔计,令窃盗赃一钱以上者皆死。云中有一人拾遗钱于市,庆裔立斩之;萧庆知平阳府,有行人拔葱于蔬圃,亦斩之。民知均死,由是窃盗少衰而劫盗日盛。庆裔又请诸州郡置地牢,深三丈,分三隔,死囚居其下,徒流居其中,笞杖居其上,外起夹城,圜以重堑,宗翰从而行之。

夏本纪原文

夏本纪原文(据本校对)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补充)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新教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 / 31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 / 31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和练习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和练习 一、《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①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②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理解能力: ①重要概念: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含义。)②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注意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分析综合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词句理解和综合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二、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勾画要点。 (1)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 (2)题干(提示)中的关键词句:

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 2.审读题干,筛选信息。 联系阅读材料,依据题干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3.比照文题。 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后,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的比照,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 4. 分析文章中心,题干选项即设题陷阱。 三、设题陷阱的种类: (1)范围失当(以偏概全) 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读原文时,可以用笔把这些词勾画出来。) (2)然否不当 注意: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

史记·夏本纪(6)全文

史记·夏本纪(6)全文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③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④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贤:好,强。⑤登:升,提升。⑥摄行:代理执行。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⑨殛:通极,流放远方。以:而。⑩诛:惩罚。是:对,正确。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③嗟:叹词。④女(rǔ,汝):你。⑤维:句首语气词。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勉:勉力,努力。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 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克勤:能吃苦。克,能。勤,勤苦,劳苦。②律:音律。③度:尺度。④称以出:《大戴礼记五帝德》作称以上土,王聘珍《解诂》:称以上土者,称其声与身,而正音乐、尺度之事也。(上,正。土,事。)译文参照王说。⑤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2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经济基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 生产力发展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2.时空观念:本节课的时间跨度较大,从人类起源到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可以通过特定 的时间空间对古代历史进行考察分析。 3.史料实证: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提供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通过了解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史实,认识到其进步性所在,培养学生客观评判 历史现象的态度与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中华文明的多重起源,多元一体,增强民族自信与凝聚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难点: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1.政治:人类社会的起源经历了从古猿到猿人、从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演进。跨越了旧、 新石器时代,母系、父系氏族社会,部落、部落联盟,逐渐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并最终形成了早期国家。 2.经济:早期人类由采集渔猎的迁徙生活方式到原始农业的定居生活方式。 3.文化:古文化遗存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也反映出形成的若干文化区系。中华文明呈现 出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基本特征。 【名词解释】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概念,是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它包含旧、中、新石器时代,即从人类起源到青铜器出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距今约5000至2000年左右)。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大量考古文化遗存表明,到新石器晚期已经步入冶铸、稻作、制陶、纺织、玉器等文明时期。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将植物的果实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到铜器时代。

夏本纪 知识点

《夏本纪》知识点 一、字音 鲧gǔn 曾zēng大父襄xiāng 更gèng得舜狩shóu 殛jí 嗟jiē 稽qǐ首契xiè 后稷jì 皋陶gāoyáo敏给jǐ称chēng以出亹亹wěiwěi 沟淢xù 橇qiāo檋jú 陂bēi九泽度duò九山攸yōu袛台zhīyí东渐jiān于海暨jì 讫qì 姓姒sì氏 二、重点字词 1.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 2.浩浩怀山襄陵。怀,包围。襄,冲上,漫上。 3.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毁,败坏。 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贤,能干,有才能。 5.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 6.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 7.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流放,放逐。 8.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是,正确,对的。 9.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 10.尧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另:“没”表示去世,后也写作“殁”。) 11.女其往视尔事矣。女,通“汝”,你。其,表语气,还是。视(事),办公。 12.禹敏给克勤。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 13.身为度,称以出。称,称量,权衡。 14.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端正恭敬的样子。 15.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百官。兴人徒:征发民夫。傅,通“敷”,分布。 16.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这里作动词。定,测定。 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致,表达,献出。费,资财。 18.陂九泽,度九山。陂,堤防,堤岸,这里作动词,筑堤防。度,测量,勘测。 19.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相,察看,考察。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20.九州攸同。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攸,就。同,同一。 21.九山刊旅。刊,砍削。旅,治理。 22.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土,土地。姓,姓氏。袛,恭敬。台,我。距,违背。朕,我的(朕字在秦始皇以后为皇帝专用)行,准则。 2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渐,流入。被,覆盖。暨,及,达到。讫,穷尽,达到。 三、通假字 1.鸿水滔天:鸿同洪,大。 2.女平水土:女同汝,你。 3.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 4.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 5.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 6.九川涤原:原同源,水源。 7.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 8.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赐予。 9.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避开。 四、古今异义 1.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古,百官;今,普通民众。 2.左准绳,右规矩。准绳:古,测量用的绳子;今,标准,规则。 规矩:古,画圆画方的工具;今,标准,法则或习惯。 3.中国赐土姓。中国: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4.天下于是太平治。于是:古,这个时候;今,连词,表承接。 五、词类活用 1.行山表木。表:名词→动词,作表记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伤:形容词为(wèi)动用法,为…感到悲伤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 4.劳身焦思。劳、焦:形容词使动用法 5.薄衣食。卑宫室。薄,卑:形容词使动用法 6.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名词→状语。在…上(赶路) 7.陂九泽,度九山。陂:名词→动词,筑堤防 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卑湿:形容词→名词,低下潮湿的地方 9.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均: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均 六、特殊句式 1.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判断句,“…曰…” 2.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判断句,“…者,…也。” 3.舜登用。──被动句 4.(四岳)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省略句,省略主语 5.其德不违(正道)。──省略句,省略宾语 6.致孝于鬼神。──状语后置 7.载(之于)四时。──省略句,省略宾语、介词;状语后置 8.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状语后置 七、一词多义 之 禹之父曰鲧(结构助词,的)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代词,指鲧)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维是勉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其 下民其忧(形容词词头,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女其往视尔事矣(祁使商量语气,还是…吧) 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代词,他的,指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