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植物生态学全套精品优质课件

植物生态学全套精品优质课件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德国,HAECKEL,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美国Odum,1983);生态学是研究影响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加拿大Krebs,1985)。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 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生态学前沿科学领域与热点问题: (1)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 (2)生态系统服务 (3)生态健康与生态修复 (4)全球变化 (5)生态环境变迁与重大疫病和人群健康效应 (6)转基因生物释放的生态效应 (7)生态入侵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 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物资和非生命物质的枢纽正是由绿色植物所组成的植被。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物理环境所组成的总体,是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的产物所集中的圈层。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区域环境:由于地球环境的非均一性而形成的区域环境,各个区域都是气候和地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作用形式大体有3类: ①构成维持生物代谢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理化条件。这些理化条件也都表现为能量或物质,如日照、温度、pH值、渗透压等。 ②构成种种破坏力量。例如天敌、自然灾害(超限的理化条件)及某些人类活动(滥垦滥牧、工业污染等)。 ③仅仅作为信息,诱发生物的节律性反应。例如日照和温度的昼夜或季节变化,能引起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等阶段变化和动物的冬眠、迁徙等周期活动。 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但通过生物间的交互作用会影响到群体。同种动物的集群活动可以增加取食和避敌能力。群落食物中某环节的增减,常导致连锁反应,例如天气变化造成蝗群增长及其相变,继而导致迁飞,破坏迁入地的大片植被。 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对于温度,各物种反应不同,有些物种能适应的温度却可能使另一些物种死亡。一般说,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也不大相同。环境在变,生物的适应性也随之改变。一个物种可能通过生理过程适应一个新环境,当新旧环境差别太显著时,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适应过程,引种驯化便属此类。在生物发展史中,生态因子作为选择因素淘汰掉不适应的物种。生态因子还可能直接诱发基因突变或重组,促进生物进化的进程。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1840年农业化学家J. Liebig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微量元素如硼的影响。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受定理 生态学家V. E. Shelford于1913年研究指出,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这就是耐受定律。后来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健康教育学(全套课件397P)

《健康教育学》学习心得 首先绪论部分概述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健康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取得的进展。接着引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然后,区别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阐明了其联系是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如今却又将卫生宣教的概念广泛化为健康教育,因此,卫生宣教只是健康教育的一个范畴。WHO 将健康促进定义“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第二章讲述了人类行为及健康的相关行为。人类的行为表现千差万别,变化万千,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健康教育为了实现自

己的根本任务,帮助人们的行为有利健康的方向变化,就必须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即只有了解了影响人的行为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我们才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工作有部分了解。从而才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健康的行为也才能够代替不健康。第三章是“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其阐明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包括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实践有利健康的行为以及强化已有的健康行为等。理论包括应用于个人水平的理论,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和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在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利用这些理论,将这些理论与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方法有机结合。 有了改变理论,从而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而活动的成败关键之一是否取得决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能否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协

作配合和广大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但什么是社会营销呢?社会营销是一个将市场营销技术和概念运用于社会范畴而不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旨在将新的思想和理念介绍传播给对象人群,从而确定社会营销策略,对其展开活动。传播健康的思想与新的健康知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将正确的健康知识传达到人民的生活中。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有传者因素、媒介因素、受者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我们须对健康传播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只有经过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技能、态度的改变,以便更好的传播健康知识。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的宣传活动,帮助我们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接下来我们就得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进行健康教育诊断。了解

植物生态学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名称植物生态学 姓名杨冬爽学号 2014102142 专业植物学年级 2014级 院、所生命科学学院年月日 2015年9月1日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一、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 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但是不同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同一的小生境,它们克服特殊环境的不利条件的方法,可能也很不一样。 光合作用的综合关系”。而它们的形态结构也就随着这些生理上的要求,发生某些相适应的变化。 一般在严重缺水和强烈光照下生长的植物,植株往往变得粗壮矮化。地上气生部分发育出种种防止过份失水的结构,而地下根系则深入土层,或者形成了储水的地下器官。另一方面,茎干上的叶子变小或丧失以后,幼枝或幼茎就替代了叶子的作用,在它们的皮层细胞或其他组织中可具有丰富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另外,沙漠地区的很多木本植物,由于长期适应干旱的结果,多成灌木丛,这在沙漠上生长有很多优越性。 1.1旱生植物叶的异常 叶子是有花植物的一种主要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所以旱生植物的叶子为了减少蒸腾,其相适应的结构变化最为明显,这在上一世纪已引起了很多植物学家们的注意,马克西莫夫(1925,1931)总结了前人的工作,指出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在缺水条件下,蒸腾作用将减少到最低限度。如前面所说的,很多沙生植物的叶子已退化,或只有少数叶子存留,幼往往代替了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就如仙人掌一样。叶片退化,,茎肥厚多汁。 目前一般认为引起叶子表现出旱性,大致有三点:1)水分的缺乏;2)强烈的光照;3)氮素的缺乏。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常常缺乏这三者,因此叶子的旱性结构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这样叶子重要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约有下列一些方面: 叶子具有旱性结构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叶表面积和它的体积的比例减小。很多工作者还指出叶子外表面的减少,往往伴有某些内部结构的改变,例如叶子细胞变小,细胞壁增厚,维管系统密度的增大,栅栏组织的发育增加,海绵组织相应减少,因此光合作用的能力也随之增加。

植物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Biosphere: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Population: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Community:栖息在同一地域中所有生物的复合体。 Ecosystem: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Ecological Pattern: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非随机性 Process:产生格局的原因 Scale:某一现象(格局)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Spatial scale (空间尺度)Temporal scale(时间尺度) Heterogeneity:环境条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非均匀性Spatial heterogeneity(空间异质性)Temporal heterogeneity(时间异质性) Scaling: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变化规律Scaling up(尺度上推)Scaling down(尺度下推) 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要素 key factor: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因子判别: 因子间的关系,对生物的作用limiting factor:在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综合作用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就很可能是限制因子 Acclimation:自然环境条件或实验条件下生物调整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过程 Ecotype: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遗传分化后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life form:不同生物种长期适应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而在形态外貌上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life form spectrum:某一地区或某一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比率关系。通常用各类生活型植物的数量占所有植物数量的百分比表示。 growth form:可看做生活型的一类分类方法,多以茎的形态为第一区分标志,再遵从叶和分枝等形态细分。 convergent adaptation: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从而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形成相同的生活型 divergent adaptation:指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从而形成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产生不同的生态型 ecological amplitude: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phenotypic Plasticity: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不同的表型的能力或现象。 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起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的量。 law of toleranc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

最新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1 2 第一章绪论 3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德国,HAECKEL,1866);4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美国Odum,1983);生态学是研究影5 响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加拿大Krebs,1985)。 6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 7 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 8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9 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10 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生态学前沿科学领域与热点问题: 11 12 (1)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 13 (2)生态系统服务 (3)生态健康与生态修复 14 15 (4)全球变化 16 (5)生态环境变迁与重大疫病和人群健康效应 17 (6)转基因生物释放的生态效应 18 (7)生态入侵 19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 20 21 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22 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23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24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 25 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 26 27 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28 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 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 29 30 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 31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3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物大分子、33 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34 的对象和范围。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 35 36 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37 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38 环中植物的作用。 39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40 41 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物资和非生命物质的枢纽正是由绿色植物所组成的植被。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 42 43 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植物生态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西南大学 《植物生态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高洁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2015年编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态学 (英文): Plant Ecology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农学、生物技术、植物科学技术、园林、植物保护、农村区域发展、资源与环境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4学期 课程学时:36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或生物学 并修课程:与生物相关专业课程均可 课程简介: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以数理化、植物学、生物学等课程为基础,是植物生产类、生物学类、环境生态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使学生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掌握植物与外界环境因子及其它生物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规律,植物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演变规律,深刻认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改良环境,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为创造美好环境而努力。 选用教材: 《植物生态学》. 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王崇云,苏文华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参考书目: 1.《植物生态学》. 杨允菲祝廷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基础生态学》.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3.《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熟悉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