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神经生物学-视觉综述

神经生物学-视觉综述

神经生物学-视觉综述
神经生物学-视觉综述

视觉神经系统——人类视错觉现象的研究

1.引言

视错觉现象随处可见,但对其产生的原因较难完整统一地加以解释这是人类视觉系统和它时外界信息提取及处理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这就是所谓的视错觉现象。视错觉可分为背景错觉、侧抑制、缪勒莱耶错觉、深度错觉、视觉后像等多种类型,它能从独特的角度显示出视觉系统的认知功能和机理,因此研究错觉原理, 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心理学、生理学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2.正文

视错觉就是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如图1中的A和B是同样大小的,下图中间的圆圈也是同样大的,但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大一小。

当把两个有盖的桶装上沙子,一个小桶装满了沙,另一个大

桶装的沙和小桶的一样多。当人们不知道里面的沙子有多少时,

大多数人拎起两个桶时都会说小桶重得多。他们之所以判断错误,

是看见小桶较小,想来该轻一些,谁知一拎起来竟那么重,于是

过高估计了它的重量。这就是人类的视错觉现象。

人类研究视错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

德(Aristotle)观察瀑布时记录的运动后效( after-effect),柏拉图

(Plato)也曾指明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避开错觉去认识一切真相。

后来几千年里,视错觉一直处于曲解的位置上,直至19世纪末

德国E. Mach发现侧抑制现象时还未获得足够重视【1】。随着图1

20世纪初德国格式塔(其核心思想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理论逐渐传播,相关研究才逐渐发展。该领域初期多采用行为实验等传统心理学方法获得推论,随着生物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20世纪60年代, S. Coren和J S. Gi rgus在几何错觉研究中引入系统论方法,其重心逐渐转向神经生物学和计算机领域,设计实验发现相关神经基础来提出和论证心理学说,模拟符合人类视觉机制的数理算法,以促进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

2.1视觉的形成

人眼呈球形,由巩膜所包围,巩膜在前方与透明的角膜相接。角膜之后为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眼睛的主要屈光系统。在晶体和角膜间的前房和后房包含房水,在晶体后的整个眼球充满胶状的玻璃体,可向眼的各种组织提供营养,也有助于保持眼球的形状。在眼球的内面紧贴着一层厚度仅0.3毫米的视网膜,这是视觉神经系统的周边部分。在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是布满血管的脉络膜,对视网膜起营养作用。

角膜和晶体组成眼的屈光系统,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像。角膜的曲率是固定的,但晶体的曲率可经悬韧带由睫状肌加以调节。当观察距离变化时,通过晶体曲率的变化,使整个屈光系统的焦距改变,从而保证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清晰。在角膜与晶体之间,有虹膜形成的瞳孔起着光阑的作用。瞳孔在光照时缩小,在暗处扩大来调节着进入眼的光量,也有助于提高屈光系统的成象质量,瞳孔及视觉调节均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眼球的运动由六块眼外肌来实现,这些肌肉的协调动作,保证了眼球在各个方向上随意运动,使视线按需要改变。视网膜是一层包含上亿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组织,按这些细胞的形态、位置的特征可

分成六类,即光感受器、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以及近年新发现的网间细胞。其中只有光感受器才是对光敏感的,光所触发的初始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即发生在光感受器中。

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的视色素叫做视紫红质,它具有一定的光谱吸收特性,它是一种色蛋白,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视蛋白;另一部分为生色基团——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醛类。在强光照射后,视紫红质大部分被漂白。随着视紫红质的复生,视网膜的对光敏感度逐渐恢复,这是暗适应的光化学基础。当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视觉循环受阻,会导致夜盲。视锥细胞的视色素的结构与视紫红质相似,所不同者为视蛋白的类型;其分解和复生过程也相似。

左图2是人的视觉成像经过。当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带

着物体表面的信息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

经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如一)。物象刺激了视网膜

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

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即大脑皮层的枕叶部位,

在这里把神经冲动转换成大脑中认识的景象(如二)。这

些景象的生成已经经过了加工,是“角度感”、“形象感”、

“立体感”等协同工作,并把图像根据摄入的信息在大脑

虚拟空间中还原,还原等于把图像往外又投了出去(如

三)。虚拟位置能大致与原实物位置对准,这才是我们所

见到的景物(如四)。

图2

2.2视错觉的形成原理

2.2.1马赫带效应

马赫带效应(Mach band effect)是物理学家兼哲学家马赫(E.Mach)于1865年首先说明的。它为主观的明度感觉视亮度与被视物体表面光亮度之间并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证明。它是指视觉的主观感受在亮度有变化的地方出现虚幻的明亮或黑暗的条纹,马赫带效应的出现是人类的视觉系统造成的。

图3 马赫带效应示意图

如图4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刺激图像的实际光亮度分布,实线表示观察者所感觉到的图形中的亮度分布客观的图形中,左侧高亮度区(α-β区)内刺激强度是相同的,右侧低亮度区(γ-δ区)内刺激的强度也是相同的,中间区(β-γ)内的光亮度从高到低均匀下降,而观察者的主观感觉在刺激强度开始发生改变的区域附近产生了比实际的亮度改变明显得多的视亮度差别,即观察者感觉到一条明显的亮带和一条明显的暗带,显然这种明带和暗带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是在观察者的视觉系统中产生的。

图4

目前最为人们所接受的解释马赫带的理论是哈特林(H.K.Hartling)等人在生物物理学基础上提出的神经细胞间侧向相互抑制理论,即马赫带是视网膜上邻近的神经细胞之间侧向相互抑制的结果,侧向抑制在梯级的每一边缘处起着提高对比度的作用。

2.2.2克里克评述

对于视错觉,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曾给出的三点评述:

(1)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能以同样的清晰度看清楚视野内的任何东西,但如果我们的眼睛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动,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的。只有接近注视中心,才能看到物体的细节,越偏离视觉中心,对细节的分辨能力越差,到了视野的最外围,甚至连辨别物体都困难。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之所以显得不明显,是由于我们很容易不断移动眼睛,使我们产生了各处物体同样清晰的错觉。如图5所示图片。

图5 静止图像的运动

(2)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可能是模棱两可的

眼睛提供给我们的任何一种视觉信息通常都是模棱两可的,它本身提供的信息不足以使我们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给出一个确定的解释。事实上,经常会有多种可信的不同解释,但某一时刻只能有一种解释,不会出现几种解释混合的奇特情况。对视觉图象的不同解释是数学上称为“不适定问题”的例证。对任何一个不适定问题都有多种可能的解,在不附加任何信息的条件下,它们同样都合理。为了得到真实的解,需要使用数学上所谓的“约束条件”。视觉系统必须得到如何最好解释输入信息的固有假设。我们通常看东西时之所以并不存在不确定性,是由于大脑把由视觉景象的形状、颜色、运动等许多显著特征所提供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并对所有这些不同视觉线索综合考虑后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

(3)看是一个构建过程

大脑并非是被动地记录进入眼睛的视觉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求对这些信息的解释。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填充”过程,如和盲点有关的填充现象。盲点是因为联结眼和脑的视神经纤维

需要从某点离开眼睛,因此在视网膜的一个小区域内便没有光感受器。但是尽管存在盲区,我们的视野中却没有明显的洞,这说明大脑试图用准确的推测填补上盲点处应该有的东西。

2.2.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3 视错觉的分类

视错觉目前有背景错觉、侧抑制、缪勒莱耶错觉、深度错觉、视觉后像、填充错觉、透视错觉、伪装错觉、知觉模糊、透明错觉、轮廓错觉、似动错觉等多种类型【2-3】。视感知的复杂性使认知在不同层次上形成不同种类的视错觉,如轮廓错觉中的Necker立方体和细胞群错觉中的颜色后效,前者基于不同组神经元群体竞争结果,后者基于单个视神经节细胞( gang li on cell )自身特性;而同种类的视错觉可能表现为不同现象,如Hermann栅格和颜色后效都可用细胞群错觉的神经节细胞特性解释,但分属视网膜上的侧抑制和脑纹外区加工后V4 -comp lex区发生的错觉【4】。

2.4.视错觉现象的应用

视错觉的应用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和专业研究中.德国物理学者Carl Pulfrich于1922年指出,当我们把中性密度的滤光片放在一只眼睛前9另一只眼睛前没有)去观察单摆(或钟摆)的运动时,我们会看到摆球似乎在沿平面椭圆形轨道运动,这就是所谓的普尔弗里希现象。而美国 EP Industries公司以 Pulfrich现象为核心研制出优于3 -D的 Circlescan 4-D 技术【5】, 使看立体电影所需佩戴的特制眼镜从两片偏振片变为一片灰滤光片和一片透明镜片,成本大大降低;基于侧抑制模型的去除单张内窥镜图像高光算法被应用在医学电子内窥镜系统软件平台中, 具有侧抑制机制的神经网络和视觉系统模型则被用于红外噪声配准、红外制导、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联想记忆等领域中。

除此之外,视错觉现象在平面艺术设计、建筑工程、脑科学临床研究、跨文化心理学、运动员与飞行员训练、服饰形象设计、道路交通、电影艺术等方面也是应用非常广泛。3.总结

视错觉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常常会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从而产生视觉上的错位。本文研究了视错觉现象形成的原理以及应用前景,认为视错觉是综合信息处理生理机制和心理认知的多层次过程,不同层次上形成不同种类的视错觉,不存在仅产生视错觉却不响应正常刺激的神经组织,视错觉产生主要是因为主观线索和先验知识等导致心理认知发生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具体神经活动的差异。心理学家之所以热衷于研究视错觉,就是

因为视觉系统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为揭示该系统的组织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线索。

视错觉的神经机制是由于错觉与相应的真实知觉具有非常接近的神经活动,其神经关联具有重叠性,即错觉发生的神经活动包含了相应的真实知觉发生的神经活动。这些错觉发生无须具有不同于相应真实知觉发生的特定神经关联。

参考文献

【1】EAGLEMAN D M. V i sua l illus i on and neurobiology [ J].Na t ure Rev ie w s N eurosc i ence , 2001 , 2 : 920 -926 。

【2】孔斌. 人类视觉与计算机视觉的比较[ J]. 自然杂志。,2001 , 24( 1): 51 -55 。

【3】N I EDER A. Seei ngm ore than meets the ey e processing of illuso ry contours in animals [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Neuroethology ,Sensory ,Neural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2002 ,188 ,249 -260 。

【4】任旭明. 主观轮廓的研究及其理论[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 4): 29 -34。

【5】孙为民, 刘宪国. Pulfrich(普尔弗利希 )现象分析 [ J]. 高师理科学刊, 2005 , 25( 4): 23 -24。

【6】刘宏,李哲媛,许超. 视错觉现象的分类和研究进展. 智能系统学报,2011年2月第6卷第1期。

【7】傅玉川,王植恒. 视错觉现象研究. 自然杂志,1992,05期。

【8】李小健,刘东台. 视错觉产生的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视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

视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视觉传达专业”是相关设计院校开设的课程名称,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专业设计的方法技能,独立从事包装、广告、平面设计等工作,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视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选题来源 信步于欧洲城市街头,不论是在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等各个文化都市,还是在街头的门窗、墙壁、抑或飞驰的地铁上,都充斥着一种兼具野趣与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涂鸦。上个世纪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断四散,涂鸦艺术这方丽水也开始缓缓流入亚洲大地,这一新生的艺术文化现象相继出现在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涂鸦艺术这种生长于草根、丰富于后现代主义风格上的艺术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蓬勃壮大,可谓是影响到了当代生活的各式领域。 笔者在欧洲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走访时,便被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所震慑。涂鸦艺术家们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与感知,透过最质朴、原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系列或惊艳怪诞、或趣意童稚的绘画图式与艺术符号。涂鸦艺术纯真朴实、个性时尚的特质和自由的创作精神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核相得益彰,它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在颠覆与整合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元素进入大众息息相关的生

活。 从一方面而言,涂鸦艺术尽管看似处于“亚文化”之中,但却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艺术,其大众性和视觉传达设计实质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审美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涂鸦的绘画图式、艺术符号及其色彩均是视觉表达的形式之一,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种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联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种陈旧和静态的观点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美“泛化”的时代,如何让视觉传达设计与个性化的涂鸦艺术结合产生新的形式?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涂鸦艺术的表层,而是内外深度剖析寻找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语境和新媒体科技下,涂鸦艺术介入设计领域后又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笔者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图式,开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一种与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新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鸦艺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俨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这种在争议中发展却又兴盛不绝的图画传统,起源于60 年代美国城市底层大众的街头文化。西方的涂鸦艺术从违规的街头肆意创作、涂鸦地区划分的合法化、到涂鸦艺术学科的设置和博物馆的诞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体结合的涂鸦艺术形式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进历史。 文化研究领域上,早在1983 年,美国便诞生了两部有关涂鸦影像的经典纪录片--Charlie Ahearn拍摄的《野性风格》(Wild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原因,尤其是对于考研这件事情,身边的同学可能不全都需要拼命学习的时候,更需要你的强大意志来坚持和自我鼓励。对我来说,我中考成绩很好所以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到高考的成绩却不太理想,没能考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所以上了大学一直觉得很遗憾,但人生必须向前看,很快我就恢复了心情,想着用四年的努力考取研究生继续圆我的梦想,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其次,现在的大学本科生越来越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越来越高,大学毕业以后工作的寻找很大程度上会有限制,所以我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让自己有权利有能力去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让单位企业和社会生活挑选你,想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的动力之二。最后,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生,沉浸在做题运算中太多年了,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让我想继续深一步地走下去,大学四年的数学专业,最后选择了心理学,因为一直以来的兴趣,也因为想利用四年的数学知识解决心理学中认知问题,需要用到统计测量,计算机语言,我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跨专业并不能阻断我的前进,求知欲,这是我的动力之三。 我大三上半学期决定了跨考心理学,从大三下班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因为是跨考,所以买了专业课的书以后还并不是很了解究竟应该如何学好这个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有些偏文的心理学,后来就在网上各种查阅,向同学各种咨询,多番对比以后决定报勤思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跟着同学们一起努力,这样最起码在跨考的路上并不觉得那么孤独了,觉得最起码有人和你一起奋斗,有人关心你的进度和成绩,后来老师和学姐也都给了很多建议,越来越了解以后,就开始着手复习,复习了一学期,把心理学统考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了,后来学期结束我发现三年没有白努力,我的成绩排名很靠前,所以暑假报名参加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夏令营,但最后可能由于心理学专业课的知识不是很牢固都没有成功通过,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系统的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理解,然后每天心理学,英语,政治轮流学习,学习了一个暑假。九月份开学后,我拿到了学校的推免资格,由于北师的推免考试最早,所以最先去了,果然没有辜负我整个暑假的学习,推免考试顺利通过,虽然华东师大也给我了去复试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而且认为排名不如北师靠前,就放弃了华东选择了北师。 公共课的英语和政治,我认为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决定考研以后,大三下学期开始,最好就每天做阅读练听力背单词,多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意识,而且贵在坚持,单词量一定要上去,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听懂文章,逐渐增加阅读量和缩减时间,如果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实在太差,可以报班学习。至于政治,可以从暑假开始看书,先了解政治的考点和思维脉络,主要的大事件和思想体系,把书全都看过以后,再开始根据考点去有目的地背诵,政治我认为报班还是很有用处的。专业课的学习,本专业的同学你们肯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比我的好,我只能说对于非专业的同学,需要先把所有的课本通读一遍,了解所有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考点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记忆和理解,再去做题,多巩固,多重复!

什么是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 Visualcultureisnowapartofoureverydaylife.Thisessayarguesthatvisualcul tureconcernsvariousvisualeventsinwhichtheconsumer,equippedbymodernhig htechnologies,searchesforinformation,meaningaswellaspleasure.Theautho rpointsoutthatpostmodernismisbynatureavisualculture.Visualcultureresu ltsinthevisualizationofreality, thatis,everythinginlifebecomesth eimage.Thisvisualizingofrealitymakesthemodernperiodentirelydifferentf romtheancientandmedievaltimes.Moreimportantly,theauthorseesvisualcult ureaspoliticalandideologicalstrategiesratherthanamereacademicdiscipli ne. 在我们这个时代,眼见更为重要。你可以买一张由轨道卫星拍摄的你家的照片,或是拥有一张核磁共振记录的你的内脏片子。如果那一特殊时刻未在你照片中精确显现,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其数字化处理。在纽约的帝国大厦,为观看虚拟纽约兜风而排的长队,要比乘电梯去了望台看真景的队列长多了。要么,你可以在拉斯维加斯的”纽约、纽约”饭店,观看色彩诱人的整个纽约景观,这样省去了很多麻烦。不久,拉斯维加斯的巴黎饭店将加入这个虚拟城市,还模仿这座流光溢彩之城那精心策划的形象。有时这种仿真生活比真实的东西更加令人愉快,有时则更糟。1997年,美国国会宣告同性婚姻是不合法的,然而,当大众娱乐节目的人物埃伦出现在电视上时,却有四千二百万人在观看。另一方面,军方长期以来热衷将虚拟现实作为训练场所,并在海湾战争时不惜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将其付诸实践。这就是视觉文化,它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 可以想见,这种新的视觉存在令人迷惑不解,因为注意到这种文化上的新视觉性与理解它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当代文化中丰富的视觉经验与分析这种现象的能力之间的鸿沟,既彰明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视觉文化研究的机遇,又揭橥了这一研究的需要。视觉文化关注到的是视觉事件,消费者借助视觉技术从中寻求信息、意义或快乐。所谓视觉技术,我是指任何形式设计精巧的玩意儿,它们或

神经生物学综述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神经生物学综述 题目:β-淀粉样蛋白与老年痴呆症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β-淀粉样蛋白老年痴呆症 【摘要】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大脑慢性退行 性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脑内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β-淀粉样蛋 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Aβ具 有神经毒性作用,能损伤胆碱能神经元,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产生过氧化损伤,激发炎 症反应等。随着对Aβ研究的不断深入,为AD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神经毒性;胆碱神经损伤;细胞 凋亡;氧应激;炎性反应 1.前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随之攀升。老年痴呆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中风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四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多万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痴呆患者人数将超过l亿,其中发达国家将高达6800万[1]。 据统计全球有AD患者1700万-2500万人,美国为200万-400万人。患病率为4%-6%,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大导致死亡的疾病。我国老龄人口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人口增长速度,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人以上。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1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人。由北京等六城市的联合调查证明:我国AD发病率(4.2%)与西方国家接近。 老年痴呆症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脑萎缩即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另一类为继发性的腩血管性痴呆(VD),多由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或出血出现痴呆的一系列症状。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sis Alzheimer描述。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丧失。语言困难,定向力障碍,认知力降低,人格及行为和情感活动异常,进行性智力障碍,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完全果傻,最后全身衰竭。并发感染而亡。目前,防治老年痴呆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世界医药重大的科研课题,其致病机理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 与AD有关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高龄、低教育水平、居住农村、遗传因素、慢性感染、免疫缺陷、环境毒素、代谢异常及内分泌减弱等。其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大量淀粉样老年斑块(senile plaques.SP)沉积、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及特定脑区选择性神经元和突触丢失[l-21。与之相应的AD病因学的研究形成了以β-淀粉样肽(Aβ)、tau蛋白及神经元缺失机制为主的三大研究领域。老年斑(SP)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为5—10nm 的微丝组成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其他成分有载脂蛋白E(apolipo protein E,ApoE)和来自胶质细胞的一些蛋白成分如β-抗胰蛋白酶(AC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和丁基胆碱脂酶等[3]。 2 AB的来源、分布和降解

2、神经生物学 名词解释总结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01. nerve impulse(神经冲动) 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一个个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02. axoplastic transport(轴浆运输) 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流动,进行性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称为轴浆运输。 第二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03. synapse(突触) 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根据媒介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04.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05.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06. after discharge(后放) 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 07. non-directed synaptic transmission(非定向突触传递) 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出后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与其相应的膜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第三节神经递质与受体 08.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09.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共存)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可以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第四节神经反射 10. nonconditioned reflex(非条件反射) 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先天就具有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11. conditioned reflex(条件反射)

四川大学各专业全国排名

四川大学各专业全国排名 (摘自中国统计出版社) 一、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中的位置;;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在全国410所大学研究生院(部)中位居第14名,A级;其中自然科学第15名,A级/345;社会科学第14名,A级/328。;; 二、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情况;; (一)自然科学;;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居全国大学研究生院(部)第15名,A/345。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14名,A/232;工学第29名,B /267;农学D/65;医学第7名,A/109。;; 1、理学:第14名A/232。4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 (1)数学:第7名A /147。5个二级学科。;; 基础数学☆:第6名A /96;计算数学△:B/4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9;应用数学☆:第5名A /114;运筹学与控制论△:第6名A/51。;; (2)物理学:第12名A/113。8个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B/76;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B/28;原子与分子物理☆:第3名A /29;等离子体物理△:第8名A/25;凝聚态物理△:C /63;声学△:B /27;光学△:第3名A /54;无线电物理△:B/25。;; (3)化学:B /102。5个二级学科。;; 无机化学△:B /50;分析化学△:B/60;有机化学△:第8名A/61;物理化学△:B /68;高分子化学与物理△:C /44。;; (4)生物学:第15名A/149。12个二级学科。;; 植物学☆:第13名A/75;动物学△:B /58;生理学△:B /66;水生生物学〇:第12名A/38;微生物学△:B /60;神经生物学〇:第11名A/39;遗传学△:第8名A/54;发育生物学〇:B /38;细胞生物学△:B /4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 /98;生物物理学〇:B /43;生态学〇:B/56。;; 2、工学:第29名B /267。20个一级学科43个二级学科。;; (1)力学:C /87。2个二级学科。;; 固体力学△:B /56;流体力学 /29。;; (2)机械工程:B/149。3个二级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B /82;机械电子工程:C /85;机械设计及理论△:C /116。;; (3)光学工程△:C /43。1个二级学科。;; (4)仪器科学与技术:C/54。1个二级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B/49。;; (5)材料科学与工程:B /127。3个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B/64;材料学☆:第6名A /105;材料加工工程△:B/80。;; (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C/73。1个二级学科。;; 化工过程机械△:第6名A/33。;; (7)电气工程:C /70。3个二级学科。;; 电机与电器:C /27;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B/3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B/48。;; (8)电子科学与技术:C/80。2个二级学科。;; 电路与系统:B/5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3。;; (9)信息与通信工程:B/93。2个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B /74;信号与信息处理:C /58。;; (10)控制科学与工程:C/125。3个二级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C/100;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B /65;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B/38。;;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164。3个二级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B /7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B/85;计算机应用技术△:B /150。;; (12)土木工程:C /92。2个二级学科。;; 岩土工程△:B /51;结构工程:C/70。;; (13)水利工程:B /43。5个二级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B /2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第3名A/14;水工结构工程△:B/18;水利水电工程△:B/2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B/13。;; (14)化学工程与技术:B /118。5个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C /35;化学工艺△:B /49;生物化工△:B/28;应用化学△:B /101;工业催化△:C /22。;;

神经生物学专业.

神经生物学专业 一、研究方向 (一)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四)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二、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专业及专业基础课 高级神经生物学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 2.0学分 核酸的生物化学 2.0学分 组织化学 4.0学分从中选修 高级医学细胞生物学 2.0学分 7学分 分子免疫学 3.0学分 神经精神药理学 1.5学分 (2)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 3学分 结合本专业经典理论著作或前沿研究成果论文报告,写出 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三篇,每篇1学分,由导师评定。 (二)非学位课程 13学分 1.相关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 9学分 神经生物学实验 2.0学分 中枢神经解剖学 4.5学分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可塑性 1.5学分 组织学实验技术 1.5学分 细胞培养技术 1.0学分 细胞分析与定量 1.5学分 高级生化实验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 3.0学分 分子免疫学实验 1.0学分 生物医学中的电镜方法 2.0学分 2.方法课 1学分 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2.0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 2.0学分 医学科研设计 2.0学分 3.进展课 1学分 神经科学进展 1.5学分 分子生物学进展 0.5学分 细胞生物学进展 2.0学分 免疫学进展 1.0学分4.自选课 2学分

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 2.0学分 组织培养技术 1.0学分 实验核医学 2.0学分 基础免疫学 3.0学分 内分泌药理学 2.0学分 三、学术活动10学分 具体要求见总则。 四、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考试办法》执行,其中专业综合考试中的相关学科应从本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里确定。 五、主要相关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病学。

华师大神经生物学笔记: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以神经元为例) 一、神经元的形态 有1011个神经元,数量巨大,形态各异,但大多数神经元具有某些结构上的共同特征。 胞体 神经元树突 突起 轴突 ●胞体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其次也分布于神经节和感觉器官内; ●突起除部分分布于脑和脊髓外,还组成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遍布全身各处。

(一)树突 (p23) 1、树突形态:粗短,由主干发出若干分枝。 分枝表面细刺状突起为棘,参与构成突触, 分枝与棘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 2、树突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 细胞体。 (二)轴突 (p23) 1、轴突形态:单个,细长, 轴突内有神经原纤维而无尼氏体。细胞体发出轴突的圆锥形部分称轴丘。 2、 轴突功能:将兴奋传离细胞体。 3、终扣(突触小体) 轴突末端反复分支,称终树支,其末端膨大称为终扣,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接触,也可伸入器官组织内,形成效应器。 4、轴浆运输 轴浆在胞体与轴突之间存在着双向流动,称为轴浆流动,顺向流在轴浆流动中占主要的。 轴浆运输起着物质运输作用,对于神经纤维实现其功能以及再生都有密切关系。 轴浆运输的可能机制 囊泡滚动学说

二、神经元的结构 (一)胞体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1、细胞核 神经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神经介质的功能 转录翻译 DNA mRNA 蛋白质 以上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被称为中心法则。 2、细胞质 细胞质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尚含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Nissl`s body)P23 形态:块状或粒状的嗜碱性物质(为碱性苯胺类染料着色)。 构成: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分布:胞体与树突。 功能:蛋白质合成场所。 神经原纤维 形态:镀银法显示为细丝状结构,交织成网。 构成:由集合成束的微丝和微管构成。 功能:尚不十分明确,除起支架作用外,可能与轴浆中蛋白质、神经递质和离子运输有关。 3、细胞膜 (1)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U.S.News全球排名前10的神经科学大学

U.S.News全球排名前10的神经科学大学 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地点:巴尔的摩,马里兰州,美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12 介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弗里神经科学发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旨在将神经科学、工程学和数据科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大脑。 9.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地点:圣路易斯,密苏里州,美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32 介绍:位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拥有大量与神经科学相关的研究中心,包括神经疾病希望中心、查尔斯F.和乔安娜奈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神经纤维瘤病(NF)中心和麦克唐奈系统神经科学中心。该校神经科学博士生每年可获得助学金、学费减免和医疗保险。 8.宾夕法尼亚大学 地点:费城,宾夕法尼亚州,美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16 介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基础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本科专业,允许学生学习影响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神经因素。 7.牛津大学 地点:牛津,英格兰,英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5

介绍:根据牛津大学的网站,大约65%的神经科学硕士学生会继续进行博士研究。 6.哥伦比亚大学 地点:纽约,纽约州,美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8 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网站显示,该校神经科学系的两名教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麻省理工学院 地点:剑桥,马萨诸塞州,美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2 介绍: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站显示,该校脑与认知科学系开设了一个学士学位后研究学者项目,旨在增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中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第一代学生、残疾人和退伍军人的数量。该项目的学生得到财政支持。 3(并列).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地点: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美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15 介绍: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网站介绍,该校神经科学项目的一年级博士生至少要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三次为期一个季度的研究轮转,以熟悉他们以后可能会去的实验室进行论文研究。 3(并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地点:伦敦,英格兰,英国 全球最好的大学排名:21 介绍:根据伦敦大学学院的网站,神经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可以在三到四年的学位课程中进行选择。完成三年课程的学生将获得学士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6年5月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课程号:50125530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基础课,基础医学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 3 二、教材:《医学神经生物学纲要》关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三、主要参考资料:《医用神经生物学基础》蔡文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四、成绩评定:期终考试,100分 五、教学目的: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 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 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之后,继续给学生介绍关于神经生物学更深入、更感兴趣、更新以及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知识。 授课将不拘泥于教材,有的老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的以课题进展或综述的方式;有的介绍某一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研究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发现; 有的通过介绍实验方法或实验技术的方式;除了重大进展的意义,还会介绍研究中的挑战、困难和艰辛。会介绍不同的观点或学说,少讲定论性的知识。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授课型研究生申请要求

伦敦大学学院 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授课型研究生申请要求

伦敦大学学院简介 学校名称伦敦大学学院 学校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学校位置英国 | 英格兰 | 伦敦 2020 QS 世界排名8 伦敦大学学院概述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文简称UCL,建校于1826年,位于英国伦敦,世界著名的顶尖高等学府,为享有顶级声誉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其排名稳居世界各类权威榜单英国前五。 伦敦大学学院位居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8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5,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1 ,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15 ,在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科研实力以及影响力均位列全英第1 。同时位列2018ARWU学科排名医疗技术世界第2,心理学、人体生命科学世界第3;2019QS学科排名中教育学、建筑学世界第1,人类学、考古学、解剖生理学世界前5 , 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专业简介 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专业相关信息 专业名称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 专业英文名称Cognitive Neuroscience MRes 隶属学院大脑科学学院 学制1年 语言要求雅思7(6.5)托福100(读写24听说20) GMAT/GRE 要求不需要

2020 Fall 申请时间11月 学费(当地货币)28,530 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课程内容 序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1 *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研究生申请要求由 Mastermate 收集并整理,如果发现疏漏,请以学校官网为准

(高考生物)神经生物学综述(原创)湘雅医学院

(生物科技行业)神经生物学综述(原创)湘雅医学院

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以及其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神经干细胞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在遗传物质控制及多种外来信号的调控下体外培养易获得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成为近几年来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种子细胞。在对帕金森病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移植干细胞的数量及定向想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比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因而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定向诱导分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1】目前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是笔者相信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对NSCs分化本质的不断认识,N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入。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机制的逐渐被阐明,就可能通过人为地控制NSCs分化的各种因素将其高效、定向诱导分化为DA能神经元,最终达到有效缓解甚至彻底治疗PD的目的。 一、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作用的发现 与肯定 神经干细胞通过培养增殖,在细胞内外信号调控诱导下可以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大量有中枢功能的神经元,可以补充或替代患者受损神经元,减轻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带来学习、记忆、精神方面的异常。张力等【2】在人胚神经干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

疗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中脑神经干细胞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域特异性生物学特征较其他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更易向DA 能神经元分化。中脑神经干细胞可能成为移植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最合适的移植供体。他们初步肯定了神经干细胞的治疗作用,还认为中脑干细胞为合适移植供体。陈东【3】在实验中发现以机械分离法获得的NSCs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够不断增殖且保持NSCs的生物学特性。将其定位移植到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可明显改善后者的行为。移植细胞能在PD模型大鼠纹状体的存活、迁移,并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以替代损伤的该种神经元而达到治疗PD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二、可以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因素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主要由两个方面进行调控:一是干细胞的遗传基因,二是干细胞所处的外部培养微环境。目前对于干细胞分化的研究除了其自身基因的调控外,多侧重于外来信号的调控。早在2003年,有论文关于PDGF和AⅡ渔新生大鼠海马EGF反应性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元的影响【4】实验的出结论:体外PDGF促进新生大鼠海马EGF反应性神经干细胞分化并诱导神经元生成,促进神经元存活,ATRA也诱导EGF反应性神经于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作用较PDGF作用弱,两种因子有协同效应。提出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时多种因子同时协同起作用,后来的很多文章及实验也阐明,光依靠如神经营养因子等单独作用,诱导的效果较差,且诱导细胞达预期目的的比例较

神经生物学考研大全

神经生物学排名 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24 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视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及细胞和分子基础02痛觉信息传递、调制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03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04阿尔茨海黙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5癫痫机制的研究 06突触可塑性和记忆 07精神疾病的分子及遗传机制 08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发育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27生物化学或728生理学

④872细胞生物学 复试备注:含脑科学研究院14名,其招生方向为01-03及05-08。 2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无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神经元溃变与再生02血管重建的分子调控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731生物综合④810生物化学(X)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主编,高教出版社;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教出版社,02年; 《生物化学》面向21世纪教材,第六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面向21世纪教材,第六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编,高教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35 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综述

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研究 显示抑郁症有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中枢神经系统组 织形态结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营养物质、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像学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的发病机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神经营养物质神经生 化神经内分泌 一、引言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还伴有自杀倾向。现代城市生活节奏急速,压力 沉重,抑郁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列世界十大疾病第五位。据统计,每 50个人中就有一个会出现这种问题,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1亿人多人。世界卫生 组织预测,至2020年,抑郁症可能会成为全球人类的第2号杀手。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形象地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的抑郁症状,尽管大部分抑郁症不经治疗也能在 3~6个月内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用治疗。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并非一般的情绪 或性格问题,而是一种有明确生物学基础的疾病,是先天遗传因素、早年神经发育 异常和后天不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发病机理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 态结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营养物质、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方面.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抑郁症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 近年来,生物技术和化学神经解剖学的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特定部位, 如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丘脑背内核,下丘脑和中脑中央灰质的形态结构变化是 抑郁症发病的解剖学基础。已经发现,在抑郁症患者中,这些部位的体积会有不同 程度的变化。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进行 检查,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及海马结构有某些变化,表现为侧脑室扩大、脑沟变宽、前脑体积缩小、海马容量减少。Sheline等[1]认为,抑郁症病人脑室比值扩大、沟 回增宽,小脑蚓部萎缩,提示大脑和小脑均有萎缩。Coffey[2]等对43例抑郁症重症 病人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病人的额叶体积比正常人约小7%;正电子扫 描研究则显示,抑郁症重症病人的额叶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降低,提示重症抑郁症 的额叶萎缩和功能低下。以上研究表明抑郁症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丢失和海马及 额叶体积的减少相关联。 (二)抑郁症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相应受体功能的变化 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紊该假说是抑郁症发病的生物学机理中最重要 的假说,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较早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是脑中单胺递质去甲肾 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功能不足,而多数抗抑郁药是通过升高突触部位单胺递质的水平起抗抑郁作用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他一些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 胺(DA)、乙酰胆碱(Ach)、 -氨基丁酸(GABA)等的不足也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候钢等人[3]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脑脊液5-HT和NE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因此,检测抑郁症患者脑内5-HT等递质水平的变化是研究抑郁症发病机理较为直 接的方法。但是单胺假说很难解释一些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以及抗抑郁药起效慢 和对神经递质改变快的矛盾,比如说通常抗抑郁药能在给药数小时后增加神经递质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Neurobiology 学时:54 考核方式:笔试及口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课程类型:A 主讲教师: 韩济生、万有、于常海、王韵,崔彩莲、吴鎏祯、崔德华、王克威、罗非、邢国刚、薛冰、刘风雨、张嵘和张瑛等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等 开设目的: 本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另一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分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试(笔试)占60%,口头报告占40%。 预修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24学时) 一、绪论:2课时

1.神经科学的发展史 2.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分子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科学,发生神经科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等。 3.神经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等。 4.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5课时 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2课时) (1)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 (2)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分类及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及功能。 (4)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离子通道:(2课时) (1)离子通道的提出与证实。 (2)离子通过通道的方式和离子通道的特点; (3)离子通道的现代研究方法; (4)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 (5)离子通道活动的调制。 (6)离子通道与疾病、毒物和药物。 3.神经元的电活动:(1课时) (1)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膜内、外离子浓度维持平衡的原理。 (2)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3)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或抑制性)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与配基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局部电位的特点与功能。 4.跨膜信息传递(自学) (1)递质:神经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部分毒性作用;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神经肽的概念,神经肽的产生与降解,神经肽的受体与配体,神经肽的作用

生物科学专业排名国内排名

生物科学专业排名国内排名 国内排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解放军军需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 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 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安全

神经生物学提要

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 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 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 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 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 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 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 二、问答题: 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 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 二、问答题: 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 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 二、问答题: 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