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

北京大学法律考研辅导(二)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

一、本编主要内容

行政法主体实际上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行政法”中,出于界定或者说描述行政法调整对象的需要,已经对四种行政关系进行了析解。其中,也自然涉及形成法律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即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本编只是对上一编涉及的内容予以更为详尽的阐述,着重于主体的界定、主体的具体类型、主体的权利义务。

中国大陆的学者习惯于在抽象的层面上讨论各个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等,而不像英美法学者关注具体案件或事例中的权利义务。教材在本编中就反映出大陆学者的这个特点。基于牢固把握知识、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考虑,后一种视角更为可取。

1.行政法主体:概念;与行政组织法的关系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都是学者所创造的概念,旨在指称不同范围的法律关系参加人。行政机关虽然是法律概念,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之概念,但法律文本中的行政机关概念与普通人意识中的行政机关概念不尽一致,在行政法学者眼中的行政机关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通常,行政机关被视为行政主体之一种,但行政法学者也承认:当行政机关并不行使行政权力而实际上处于行政管理对象之地位时,其就不是行政主体而是行政相对人了。

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理解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这三个范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行政组织法在大陆行政法学者眼中是行政法的重要分支,应给予相当的重视。尤其在当今中国,(1)政府职能正在转型之际,(2)政府机构改革的持续进行,(3)行政机关设置、撤销混乱,这三个方面相互纠结在一处,对于行政组织法的完善提出新的课题。

主要讲解内容: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这三个范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P84——87) 2.行政机关:概述;分类;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体系

本章每个部分都是对行政机关基本知识的一般性介绍。

从行政法抽象理论的发展需要看,也许对“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的初步了解,有助于读者知晓当代行政的功能、当代行政执行功能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为把握当代行政法对待行政的多样化态度奠定一定基础但是,其中的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等都可以在以后阅读“行政行为”一编中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从行政法具体应用的需要看,“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一节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因为从中我们可以更为具体地认识在我国可以作为行政主体的诸多行政机关。

另外,“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是具有宪政意义的理论陈述,因为它涉及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涉及各种国家公共权力的差别。

主要讲解内容:①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P92——95);②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P107——109)

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地区行署自治州、地级市

地方行政机关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市、市辖区)

区公所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1)国务院各部委

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决定,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决定;

部长、主任负责制。

(2)国务院直属机构

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总署等;

由国务院设立、无需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批准;

行政级别低于国务院部委,独立性不及部委,但属于独立的行政主体。

(3)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如国家烟草专卖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专利局由国家科委管理;

由国务院设立;

是独立的行政主体。

(4)国务院办公和办事机构

如国务院办公厅、外事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特区办公室等;

由国务院设立;

行使职能的独立性最弱,通常情况下不是行政主体。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7)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

3.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社会的需要促使当代公共行政的覆盖领域极为广泛,然而,若所有公共行政都委托国家行政机关去实行,就难以(1)遏制行政机关的膨胀,(2)防范官僚体制所具有的内在缺陷,(3)避免外行的治理。所以,在公共行政的实践领域,出现了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履行某些行政职能的情况。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一概念所面临的挑战:如何界定权利的公性质?(这里直接涉及行政法的适用空间、诉讼程序等问题)

主要讲解内容:①什么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P110——111);②被授权组织的范围(P111——114);③什么是受委托的组织(P115——116)

4.国家公务员:概述;国家公职关系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通过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确立的,当然还包括其他根据该条例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尽管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否完善,对于良好行政而言意义重大,但行政法学界一般给予较少关注。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我国公务员受到政治约束较多(政治不中立)而受到的法律保障较少。不过,近年来,人事行政领域已经开始突破行政诉讼法之规定,在一些省份或城市建立了人事仲裁的行政诉讼制度。

主要讲解内容:①我国公务员的范围;②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P119——120);③国家公职关系及其发生、消灭的条件(P121——123、P126——127)

5.行政相对人:概述;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

主要讲解内容:①行政相对人不局限于直接相对人;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可以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得到更为深刻的认识

6.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概述;种类及监督内容

主要讲解内容: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有哪几类

二、主要知识点

1.行政主体的内涵和外延

2.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3.国家公职关系发生、消灭的条件

4.行政法制监督体系

三、思考判断题

1.行政法学上,一般将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公务员称为行政主体。

2.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行政主体 1.登陆中国知网,查找相关材料,分析评述行政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沿革; (1)创立之前:新中国成立后的30 多年间,前苏联的行政法学提领着我国的行政组织研究,其中对前苏联国家管理组织的白描式论述[1]强烈影响了我国的同类研究。例如,1983 年出版的《行政法概要》[2]只简单提及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并把其界定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此后十几年间,此类观点成了主流的“国家行政机关”说。 (2)初创期:在国内最早提出“行政主体”一词的应当是王名扬先生,他在1988 年1 月出版的《法国行政法》中明确写道:“行政主体是一个法律概念。就法律意义而言,行政主体是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即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 并负担由于实施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 (3)发展期: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继续被译介过来,国内学者著书立说论述行政主体理论的也逐渐增多。在这样的理论环境下,1991 年5 月出版的《中国行政法通论》从法律的角度把“行政主体”界定为享有实施行政活动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并因此而承担实施行政活动产生的责任的组织。这一时期, 行政主体概念也逐渐在行政法学的领域中得到确认。 (4)成熟期:从1996 年开始,大同小异的行政主体理论成为各类行政法论著的组成部分。国内著名高校的知名行政法专家对行政主体理论的公认,标志着行政主体理论在国内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5)转型期:20 世纪90 年代未以来,大陆学者译介的国外行政法学著作大量增加,学者们在面对我国现实难题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国产”行政主体理论的反思、批判。 2.分析评述行政主体概念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1)行政主体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双重不确定性。 行政主体概念内涵,从学理上归纳为组织要素、职权要素、名义要素和责任要素, 但其作用的还是职权要素,但在现行理论下,判断某一组织是否具有行政职权, 没有一个明确有力的客观标准。最高法关于行诉法解释第20 条,21 条表明,“规章”授权的组织也视为行政主体,使行政主体的外延进一步扩大。 2)行政主体概念难以有效回应公共行政改革的挑战。某些社会组织实际上没有法律法规的授权,但的确行使着公共管理权力。例如“证监会”既不是正式的行政机关,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然而证监会却享有调查处罚的权力的执法权、还享有制定规章、创设行政处罚的立法权。 3)行政主体概念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方面的负面影响按照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解释,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行政主体。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否则驳回起诉。硬性的将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捆绑在一起,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且阻碍了相对人行政诉权的实际行使。 3.阅读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中的相关材料,分析评述该案中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行政主体资格; (1)授予学位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的外延具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根据教育部职能设置规定第15 项规定:负责全国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国家的学位制度,负责国际间学位对等、学位互认等工作。由此可以得知,授予学位应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教育部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此可以得出,授予学位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法复习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第一节行政法与行政法学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的组织与职权、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予以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特征 1.形式上的特征: (1)行政法没有一部统一、完整的法典。 (原因:行政活动范围的广泛性、行政活动内容的复杂多变性、行政关系的多层次性。) (2)行政法由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且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居于各个部门法之首。 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二)行政法的作用 1.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 2.合理地设定行政权,保障行政的统一和高效 3.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5.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民主与法治 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行政规章 七、国际条约与协定 八、法律解释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 重点: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难点: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具体讲,是指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第二节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它包括行政主体、行政公务人员、行政相对人以及监督行政的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中的主体制度知识群

行政法中的主体制度知识群 一.行政主体 (一)行政组织 (二)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 方法一:行政主体资格三步判断法

三.原告与复议申请人 (一)概念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原告必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问有利害关系,即承担该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后果或者 合法权益受到影响。 (二)原告资格的确认(复议申请人的确认适用同样规则) 原告资格确认标准表格1:利害关系角度 原告资格确认标准表格2:组织角度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 1.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类型

2. 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须在原告、被告之间的诉讼程序已经开始,裁判未作出以前,但仅限于一审期间。 3.第三人参加诉讼途径:申请参加和通知参加 4.第三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二)复议第三人与诉讼第三人不一致的地方 五.法院管辖 (一)级别管辖(专门法院一律不管辖行政诉讼) (二)地域管辖 (07-39)甲、乙两村分别位于某市两县境内,因土地权属纠纷向市政府申请解决,市 政府裁决争议土地属于甲村所有。乙村不服,向省政府申请复议,复议机关确认争议的土地属于乙村所有。甲村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个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A.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争议土地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C.市政府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省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六.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管辖) 地域管辖 原则: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后,不满批件所核定的面积。 (05-85)金某因举报单位负责人贪污问题遭到殴打,于案发当日向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报案,但派出所久拖不理。金某向区公安分局申请复议,区公安分局以未成立复议机构为由拒绝受理,并告知金某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金某可以向某区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B.金某可以以某派出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金某可以以某区公安分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应当对某区公安分局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共阅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部分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对待;考虑相关因素;比例原则(合目的性、适当性、损害最小) (三)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知情权);公众参与(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务回避(实体程序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五)诚实守信原则:诚实(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保护信赖利益(稳定、撤回补偿、撤销赔偿) (六)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利害关系人 (一)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概述 ( 1)行政主体的含义和资格 ( 2)行政主体的特征: A. 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B.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D. 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 3)行政主体的分类: A.根据取得的法律依据可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B.根据其组织构成和存在形态可分为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 ( 4)相关概念辨析 A、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处于管理者地位同时接受监督的行政主 体,也包括处于被管理者地位,但可以启动监督程序的行政相对人。所以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法主体,而只是行 政法主体中的一部分。 B、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种类,但不是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的类别中 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被授权组织。 C、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的概念有时并不一致,行政机关必有其组织,故,行政机关 亦可以说是主要的行政组织。广义上的行政组织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 D、行政机关与公共机构:所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 组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机构、政协 机关、各级法院机关、各级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团体。行政机关只是公共机构 的一部分。 E、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所谓国家机关,系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所以,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种类型。 F、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从严格的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看,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构中行使行政职权,承担 行政事务的机关,是由各行政机构组成的整体;而行政机构则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个体。行政法上的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编制、预算,能够对外行文,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整体,与行政机关含义不同。 2、行政主体的类型: ( 1)中央行政机关 A、种类: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B、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

司考行政法笔记:行政主体

司考行政法笔记:行政主体 司考行政法笔记: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司法考试行政法的重要考点,考生应当重点复习,小编将这一考点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1.行政主体:(注意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的区别) A.行政机关 a.行政机关的分类: (一)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二)一般权限行政机关和部门权限行政机关。 (三)外部管理行政机关和内部管理行政机关。 (四)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 b.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 c.地方行政机关: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二)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 (三)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 d.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 (一)派出机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 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二)派出机构: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行使职权行为时才是行政主体(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授权范围)。 a.事业组织:防疫站卫生检查权、高等院校学位授予权。 b.社会团体:律师协会、医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d.企业组织。法律敎育网 C.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由委托方承担行政责任。 a.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联防队。 b.某些私人组织。 2.国家公务员: A.在行政诉讼中,国家公务员不能作为原、被告,但可以成为行政监察关系中的当事人。 B.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行为的判定标准:时间、岗位、职责、命令四因素。 C.国家公务员对行政处分的解决途径: a.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b.对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c.复查、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D.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的处理方式: a.行政处分。 b.追偿权。追偿权行使的条件: (一)国家已进行了国家赔偿。 (二)公务员的行为是故意或重大过失。 (三)以损害赔偿为限。 (四)追偿金额与过错行为相适应,同时考虑公务员承担赔偿的能力。 (五)只能涉及个人的薪金、津贴,不能涉及其他个人财产和其家庭财产、收入。 c.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1、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一)行政的特征:①行政具有主体特定性。行政的主体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②行政具有公益性。行政管理的事务乃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之事,行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职能。 ③行政具有整体性与能动性。行政活动与国家职能和政策的整体相关联,必须在整体上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行政可应时势的需要主动出击,以保护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及其实现。④行政具有过程性。行政不仅是一种实体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程序的过程,它具有实体与程序的统一性。 ⑤行政具有法定性(合法性)与(自由)裁量性。法定性,要求行政活动的主体、行为及其过程等都必须要有法律(或授权法)的依据。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⑥行政应受到监督。行政活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二)行政的种类 (1)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国库行政) ①公权力行政又可称为“高权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统治权而从事的行政活动。 ②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利用私法规定的方式来完成国家任务的行为。私经济行政分为行政辅助行为、行政营利行为和行政私法行为。 (2)秩序行政、给付行政与计划行政 ①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②给付行政又可称为福利行政或服务行政,它旨在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为公众提供各种生活需要上的服务。 ③计划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上的预定目标,在兼顾各种利益的调和以及斟酌相关情况下,准备或鼓励将各项手段及资源作合理运用的行政活动。计划依其内容可分为规制性、给付性与开发性三种类型。 (3)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 ①内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只针对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事务而不对社会上的人发生效力的行为。 ②外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对社会上的人具有权利和义务效果的行政行为。

[全]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配套真题详解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配套真题详解 1行政赔偿[华农2015年研;东财2004年研] 答: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侵权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是对行政过程中的国家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赔偿 (3)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权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4)责任主体为国家,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为致害的行政机关。 2行政诉讼参加人[电子科大2011年研] 答: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依法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并且与诉讼争议或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参加人具体包括当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中的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其特点有:①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②与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③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行政诉讼参加人与行政诉讼参与人不同。行政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更为广泛,包括行政诉讼参加人。 3行政法律关系[武大2010年研]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行政法,而行政法的基本任务之一即在于确立和维护一定的行政法律关系,离开了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规范及其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行政主体[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汕头大学2011年研] 答: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或社会公权力,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公权力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①能依法行使行政职权;②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③能独立对自己对外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5行政规章[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行政规章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事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包括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

行政法各章习题(含参考答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理念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_权利_____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物_、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性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__特别行政法______。 二、单选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三、多选题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BD)。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四、简答 1、简述行政法法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_适当____的问题。 二、单选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 )。 A.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B.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C. 行政处罚的原则 D.行政法治的原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二编主体论 第三章行政主体 一、填空题 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相对方_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____。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中央_____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__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____。 二、多选题 1、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BCD)。 A.适应需要原则

行政法各章习题(含参考答案)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理念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_权利_____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物_、行为和精神财富。 3、以行政法调整对性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__特别行政法______。 二、单选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三、多选题 1、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BD)。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 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 四、简答 1、简述行政法法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_适当____的问题。 二、单选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 )。 A.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B.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C. 行政处罚的原则 D.行政法治的原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二编主体论 第三章行政主体 一、填空题 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相对方_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____。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_中央_____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__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____。 二、多选题 1、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ABCD)。 A.适应需要原则 B.精简原则

行政法 试题3 带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行政法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小题,共10分) 1、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法具有极广泛的内容 B.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典 C.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往往共存于一部法律文件之中 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 A.行政机关 B.行政组织 C.行政主体 D.公务员 3、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A.行政管理相对人 B.被委托的组织 C.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民主党派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方式的是()。 A.依照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 B.单行法律、法规授权某特定的行政机构行使某项特定行政职能 C.法律、法规授权某特定的社会公权力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能 D.行政机关委托某特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能 5、关于行政许可法中规定的能够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可以任意设定行政许可 B.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C.某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歧视性措施时,国务院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进出口许可和配额管理等临时性的行政许可,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D.为了保护本地的企业,省人民政府发布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可以不允许外地企业在本地市场销售同类产品 6、下列行为属于即时强制的是()。 A.强制收购 B.划拨财产 C.执行罚 D.“扫黄打非”中执法人员直接进入住宅进行检查、搜查 7、有关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只能由()规定。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公安部 D.省级以上政府 8、下列选项中()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三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城建部门将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9、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与行政复议法的受案范围相比()。 A.二者相同 B.二者无共同之处 C.前者要广泛些 D.后者要广泛些 10、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提出上诉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部分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二)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对待;考虑相关因素;比例原则(合目的性、适当性、损害最小) (三)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知情权);公众参与(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务回避(实体程序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 1. (1 (2 A. B. C. D. (3 A. B. (4 A B C D 的一部分。 E、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所谓国家机关,系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所以,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种类型。 F、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从严格的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看,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构中行使行政职权,承担行政事务的机关,是由各行政机构组成的整体;而行政机构则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个体。行政法上的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编制、预算,能够对外行文,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整体,与行政机关含义不同。 2、行政主体的类型: (1)中央行政机关 A、种类: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B、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

C、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编制管理 (2)地方行政机关 A、行政区域的层级:四级(省、市、县、乡) B、类型:各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政府的内设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3)被授权组织 A、特征: a、授权的对象为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b、权力的来源为法律、法规、规章授权 c、法律地位:在被授权范围内相当于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自己独立承担由此引起的行政法律责任 B 1. (1 (2 2. (1 A. a. b. c. B. (2 A. B. C. 1. 2. 3. (二)委任:自上而下任命;委任制公务员遇有试用期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按规定进行任免;非政府组成人员主要是委任制的公务员 (三)选任:自下而上选举,选举结果生效时即当选职务。对象: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 (四)聘任: 1.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实现协议工资制 2.签订书面聘任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签订、变更、解除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3.聘任合同期限1-5年,可以约定试用期(1—6个月) 二、回避: (一)任职回避:

大学行政法第三章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实体性基本原则 ●第三节程序性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涵义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制行政法的立法、执行并指导行政争议处理的行政法基础性规范。 ?1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性; ?2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特殊性; ?3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案例) 第二节实体性基本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Administer by Law ) 行政合法原则(形式)Legitimacy 行政法治原则(实质)Rule of law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Law (案例) ●行政法治有如下三项主要要素: (一)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1、法律创制原则; ?2、法律优先原则; ?3、法律保留原则。 (二) 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案例) (三) 政府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一)无论是立法机关的立法还是行政立法,都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基本尊严、自由和权利; (二)行政机关在法律未作细致、明确规定,得享自由裁量权之时,亦应尊重、保障人的基本尊严、自由和权利。 ●三、越权无效原则(The doctrine of Ultra Vires) 政府(行政主体)应在法定权限内实施行政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 注意英国与我国的区别(广义、狭义)。 ●四、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基于对公权力的信任而做出一定的行为,该行为产生的正当利益应当予以保护,公民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应予以保护。 (案例) ●五、比例原则 (一)妥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二)必要性原则; (三)狭义比例原则(法益相称)?a?a利益衡量模式 ?1、The private interest affected(私人利益) ?2、The risk of an erroneous decision without more procedure(风险利益) ?3、The cost to government in providing more procedure(政府利益)(案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之行政法律 关系主体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属于行政主体。 A.国务院办公厅 B.政法委 C.北京市人民政府 D.被委托的组织 2.我国实行的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 A.合议制B.委员会制 C.首长制D.总统制 3.下列()项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A.秘书长B.审计长 C.民航总局局长 D.国务委员 4.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 A.降级B.降职 C.辞退D.撤职 5.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权利。 A.身份保障B.依法执行公务 C.享受报酬、福利D.申诉控告 6.在我国,录用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一般采用()方式。 A.选任B.调任 C.委任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7.以下选择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A.行政公署B.居民委员会 C.区公所D.街道办事处 8.当公务员不能或不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但一般不包括()。 A.身份处分B.行政处分 C.民事责任D.刑事责任 E.行政赔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晋升()。 A.降职B.辞职C.交流 D.撤职E.挂职锻炼 2.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有()。 A.辞职B.辞退C.撤职 D.退休E.轮换 3.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其内容一般包括() 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 D.行政受益权 4.下列选择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海淀税务分局 C.国家烟草局D.国务院港澳办 E.某行政公署 5.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开除。 A.降级 B.降职 C.撤职 D.罚款 E.留用查看 三、判断题: 1.行政机关一般只能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充当权利义务的主体。() 2.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关系紧密,共同构成行政主体。() 3.所谓行政受益权即行政主体有从其行政活动中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 4.一般来说,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组织。 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相同点之一就在于其均是使本无行政职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依法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 四、简答题 1.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行政主体还有哪些类型? 2.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行政组织的区别? 3.我国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法1-2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二版) 主编:叶毕丰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案例讨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绪论是对本课程的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因此,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一种总体的印象,使学生熟悉该课程的一些基础性概念,为今后各章的学习作基础性铺垫工作。 教学内容要点: 行政法;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空间效力;行政法的时间效力;行政法律关系重点难点: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叶必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行政法案例分析(第二版)》胡锦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堂教学: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导入:案例1(具体参见《行政法案例分析(第二版)》胡锦光主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行政的概念 2、分类: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以宪政为基础的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行政法具有法的属性。(结合法的本质理解) 2、行政法具有特殊属性。(与民法、刑法比较理解) 3、行政法具有民主性。(行政法是民主的产物,是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 4、行政法具有集合性。(没有行政法法典) 二、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特点:(几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要灵活,所以必须形式多样,规模庞大,也就导致了没有统一的法典) 1. 对社会适应性强

2.表现形式多样 3.数量规模庞大 4.缺乏统一的法典 内容特点: 1.行政权的支配性(不平等性) 2.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模糊性 3.效力的多元性(结合法的本质,常识的地域性来理解) 4.与行政诉讼关系的紧密性(因诉讼而生) 三、行政法的地位 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部门有种类的意思。 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部门法。 (行政法的独立地位是由其调整对象的独立性所决定的。) 2、行政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是法治的标志。 是民主的标志。 (为何是法治、民主的标志?因为是民主的产物,规范国家行为,是对权力的制约。) 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 渊源即表现形式。行政法的渊源即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一、宪法和条约 1.宪法(是母法) 2.条约(我国缔结的或加入,批准在国内实施) 二、制定法 1.法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法律的本质理解。) 2.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 3.地方性法规(为何必须设地方性规范?结合常识的地域性理解) 4.规章 三、法律解释

行政法名词解释

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拟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3.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4.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5.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是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6.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7.行政法学:是以行政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 8.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被行政法调整后即为行政法律关系。 9.所谓“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10.法源:指法的存在形式,即法律部门法律规范的载体形式,亦即法律部门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出处。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法律的载体形式,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出处。 11.判例法:指“可作为先例据以决案的法院判决”。 12.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 13.自己不做自已的法官:就是行政主体工作人员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或裁决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争议时,应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回避。 14.不单主接触:是指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要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行政裁决,不对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和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 15.行政效率: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要力争以尽可能快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办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6.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17.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8.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19.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权力。 20.行政命令权:是指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发布命令,要求行政相对入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力。

第二讲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 第一章行政法主体概述 行政法主体的定义: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别: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行政主体可能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存在,但它仅仅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严格的说,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才具有真正的行政主体地位)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行政主体中除了行政机关,还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但其比重非常小,以至于现实中,人们经常将“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的代名词。 ★★第二章行政机关 一、定义: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特点: 首先,行政机是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相关职能?a?a区别于政党、社会组织、团体。 其次,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a?a区别于立法、司法机关。 再次,行政机关是依照宪法或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机关?a?a区别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三、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行政相对人的行政主体 四、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从属制领导; 3、行政机关决策上采取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经常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广泛、最直接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五、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和管理手段 (一)一般职责(书P124-126)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进步、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二)主要职权(书P127-128) 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理权、行政监督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 (三)主要管理手段 1、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禁令 2、编制和执行计划、规划 3、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 4、征收税费、财政资助和征收、征用财产 5、调查统计和发布经济、社会信息 6、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 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8、实施行政制裁 9、缔结行政合同 10、提供行政指导 六、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行政法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本科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练习题 一、多项选择 1、【多选题】以下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有(BC)。 A.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强制执行平等公正的原则 C.强制执行效率的原则 D.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 2、【多选题】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是(BCD)。 A.宪法 B.行政法 C.刑法 D.民法 3、【多选题】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所包括的内容有(CD)。 A.实体合法 B.程序合法 C.格式合法 D.行为合法 4、【多选题】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有(ABD)。 A.法律依据 B.职责权限 C.职称评定 D.任职期限 5、【多选题】行政行为撤销的后果是(AD)。 A.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 B.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 C.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D.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方的不同过错归属而有不同的责任结果 6、【多选题】关于行政机关的概念,正确的理解是(ABCD)。 A.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B.权力依照是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C.行使的是国家权力 D.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7、【多选题】行政法基本原则,它包括(AB)。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具体性原则 D.行政抽象性原则

8、【多选题】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C)。 A.行政违法 B.自由裁量权 C.行政不当 D.灵活行政 9、【多选题】行政机关依法定的职权对行政主体及执行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进行追究,方式有(BCD)。 A.行政主体依法自我承担行政责任 B.行政复议制度 C.行政诉讼制度 D.行政主体的上级机关通过监督检查的方式发现其职权行为违法或不当,以撤销、纠正或责令行政主体撤销、纠正等方式,要求行政主体承担责任,并可对执行公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10、【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ABC)。 A.罢免 B.行政处分 C.停止违法行为 D.撤销违法决定 11、【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有(ABD)。 A.行政赔偿 B.纠正不当 C.行政处分 D.撤销违法的抽象行为 12、【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有(ABC)。 A.通报批评 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撤销违法决定 D.行政处分 13、【多选题】以下属于审计机关的职责有(ABD)。 A.对国家各级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B.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对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D.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4、【多选题】以下属于审计机关的职责有(ACD)。 A.对国家事业单位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B.对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D.对社会公共资金进行审计监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