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博弈论概述课件

博弈论概述课件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n i i n i s s s s ==∏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 的收益。 2、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 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 信念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 全信息)等的信息。

1、

2、 既定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 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 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 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 {1,2,...,} n Γ=11 (,...,,...,) n i i n i s s s s ==∏

博弈论泽尔腾简介

莱茵哈德?泽尔腾简介 一、人物生平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德国人,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的布莱斯劳。由于犹太人的身份,泽尔腾自小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对数学的爱好伴随其一生。 1951~1957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数学,1957年获硕士学位。 1961年,泽尔腾获得马恩法兰克福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1967~1968年,泽尔腾去伯克利加州大学商学院当客座教授。 1969年接受柏林大学聘请,担任经济学教授至1972年。 1984年,他到波恩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1991年,泽尔腾和夫人伊丽莎白都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伊丽莎白因此下肢瘫痪,并且视力也接近失明。但泽尔腾夫妇对生活仍充满了自信。泽尔腾多次来中国访问,并到过多所大学进行学术演讲。泽尔腾在学术报告中展示出的大师的学术精神与态度、深刻的思想见解以及伟大的学术抱负令聆听其报告的每一个人所敬佩。 1994年泽尔腾教授因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开创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泽尔腾现还任计量经济学社团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名誉院士、青岛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顾问、南京审计学院名誉教授。

二、主要著作和学术贡献 1、主要著作 泽尔腾的主要学术论著有:《一项寡头垄断实验》、《关于扩展性博弈中均衡完善概念的再检验》、《连锁商店之谜》、《博弈中均衡选择通论》、《价格制定者厂商的一般均衡》(1974年)、《博弈均衡选择的一般理论》(1988年,与哈萨尼合作)、《战略理性模型与决策理论丛书:《系列C:博弈论、数学规划及运筹学研究》(1988年)。1994年,由于“莱茵哈德?泽尔腾教授的均衡分析中的完善性的观念大大扩展了非合作博弈论的应用”,他与约翰?纳什、约翰?哈萨尼共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学术贡献 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及其应用、实验经济学等。博弈论是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出现的,但是它在军事、政治、经济许多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运用,其中以在经济学内的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博弈论整个改写了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对人类的更大贡献是,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各国对博弈论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此外,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更高层次的发展。 泽尔腾针对纳什均衡中的静态分析的不足,在1965年将扩展型博弈推广为动态博弈,并提出了子博弈的概念和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概念,发展了倒推归纳法。1975年发表“关于扩展型博弈中完美均衡概念的再检验”一文,提出了被称之为“颤抖手完美纳什均衡”的概念,

博弈论的相关知识

零和博弈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或策略将会得到什么结晶,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者称为参与者,而他的选择称为行动。一个博弈当中的参与者的利益可能严格对立,一人所得永远等于另一人所失。这样的博弈称为零和博弈。不过,更常见的情况是,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从而可能出现导致共同受益或者共同受禹的策略组合。但是,我们通常还是会把这个博弈当中的其他参与者称为一方的对手。一个博弈的行动可能是相继进行,也可能是同时进行。在相继行动的博弈里,存在一条线性思维链:假如我这么做,我的对手可以那么做,反过来我应该这么应对。。。。。。这种博弈通过描绘博弈树进行研究。其中要遵循法1则: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就能找出最佳的行动方式。 策略组合 而在同时行动的博弈中,存在一个逻辑循环的推理过程:我认为他认为我认为。。。。这个循环必须解开,一方必须看穿对手的行动,哪怕他在行动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要想解开这么一种博弈,可以建立一张图,这张图能显示所有可能想得到的策略组合将会相应产生什么结果。然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分析:首先看参与各方有没有优势策略,优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略都将胜过其他的任何组合策略。这就引出法则2:假如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假如你没有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尽管认定他一定会照办吧,然后相应选择你自己的策略。 优势策略 接着,假如没有一方拥有优势策略,那就看看有没有人拥有一个劣势策略,劣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略都将逊于其他作任何策略。如果有,请遵循法则3:剔除劣势策略,不予考虑。如此一步一步做下去。假如在这么做的过程中,在简化之后的博弈里出现了一个优势策略,应该应用这个优势策略。假如这个过程以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告终,那就意味着你找到了参与者的行动法则以及这个博弈的结果。即便这个过程可能有会导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这么做也可以缩小整个博弈的规模,使其变得更加容易控制。最后,假如既没有优势策略也没有劣势策略,又或者这个博弈已经经过第二步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简化,那么请遵循法则4:寻找这个博弈的均衡,即一对策略,按照这对策略做,各个参与者的行动都是对对方行动的最佳回应。假如存在一个这样的独一无二的均衡,我们就有很好的证据证明为什么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选择这个均衡。假如存在许多这样的均衡,你就需要用一个普遍认帐的法则或者说惯例做出取舍。假如并不存在这样的均衡,这通常意味着一切有规则可循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对方加以利用,这时候你需要将你的策略混合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博弈可能包含一些相继行动过程,也可能包含一些同时行动过程,因此须将上述技巧综合起来,灵活运用,思考和决定自己的最佳行动应该是什么。[2] 《博弈思维》- 零和博弈 简介 零和(zero sum). 赌博中,双方相同的获胜概率。这个词也经常用在政治中,两个国家的势均力敌的实力可以被称作“零和”。“零和”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双方得失相抵,总数为零,所以称为“零和”。“囚徒困境”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因应了这种“零和”思维——每个人都在你输我赢的博弈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游戏中不是“你赢我输”,就是“你输我赢”。任何一方的收获,即是对方的损失。 零和理论

《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odd12

ODD Answers to Odd-Numbered Problems,4th Edition of Games and Information, Rasmusen PROBLEMS FOR CHAPTER12:Bargaining .26March2005.11November2005.Erasmuse@https://www.sodocs.net/doc/a24705422.html,.https://www.sodocs.net/doc/a24705422.html,. This appendix contains answers to the odd-numbered problems in the fourth edition of Games and Information by Eric Rasmusen,which I am working on now and perhaps will come out in2006.The answers to the even-numbered problems are available to instructors or self-studiers on request to me at Erasmuse@https://www.sodocs.net/doc/a24705422.html,. Other books which contain exercises with answers include Bierman&Fernandez (1993),Binmore(1992),Fudenberg&Tirole(1991a),J.Hirshleifer&Riley(1992),Moulin (1986),and Gintis(2000).I must ask pardon of any authors from whom I have borrowed without attribution in the problems below;these are the descendants of problems that I wrote for teaching without careful attention to my sources.

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48 [收稿日期]2002-02-25 [作者简介] 胡希宁(1952-),男,安徽芜湖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贾小立(1970-),男,山西洪洞人,中共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胡希宁 1 贾小立 2 (1.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2.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摘要]经济博弈论以贴近现实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它的发展过程是 纳什均衡从提出到改进的过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博弈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博弈论;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2)02-0048-06 第6卷第2期 2002年5月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 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Vol.6,No.2Ma y .,2002 博弈论(Game Theor y )研究的是,各个理性决策个体在其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与摩根斯坦恩(Oskar Mor g enstern )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中。到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期,非合作博弈也开始产生。纳什 (Nash ,J.F.)的《N 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 合作博弈》(1951)明确提出了“纳什均衡”(Nash E q uilibrium ),图克(Tucker )则定义了“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 ,1950)。两人的著作奠定了 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泽尔滕(R.Seleten , 1965)首次将动态分析引入博弈论,提出了纳什均 衡的第一个重要改进概念———“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 g ame Perfect Nash E q uilibrium )和相应 的求解方法———“逆向归纳法”(Bakeward Induction )。豪尔绍尼(J. C.Harsan y i ,1967)首次 把信息不完全性引入博弈分析,定义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Static Games of Incom p lete information )的基本均衡概念———“贝叶斯-纳什 均衡” (Ba y esian -Nash E q uilibrium ),构建了不 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理论。之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d y namic g ames of incom p lete information ) 得到迅速发展,弗得伯格和泰勒尔(Furdenber g and Tirole ,1991)定义了它的基本均衡概念———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 y esian -Nash E p uilibrium )。70年代以后,博弈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大体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的发展及应用中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一经济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博弈结构、纳什均衡及其改进 这里,我们以完全信息静态、完全信息动态、不完全信息静态、不完全信息动态四种博弈结构为主线,对纳什均衡及其改进进行概括,以阐明经济博弈论的主要思想内涵。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均衡概念。完全信息静态博弈(Static Games of Com p lete Information )是指,博弈的每个局中人(参与竞争的具有不同利益的行为主体或决策者)对所有其他局中人的特征(策略空间、支付函数等,前者指可供局中人选择的策略组合,后者指决定局中人损益得失的函数)有完全的了解;所有局中人同时选择行

(定价策略)价格战中博弈论的浅析

价格战中博弈论的浅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博弈论 班级:10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1班) 学号:1040407122 姓名:曾维乐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价格战中的博弈论浅析 摘要:博弈论研究互动决策行为,大多数时候是研究对抗性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对抗行为。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众多。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纳什均衡。通过案例,充分运用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反向归纳法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经济决策中行为人如何决定最优决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针对商家的价格战问题。 关键词:囚徒困境懦夫博弈安全博弈纳什均衡 一、理论介绍 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它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一些个人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博弈的参加者,各博弈方各自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博弈方的得益(得益矩阵)、结果、均衡等。 1、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2、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进程中轮到自己选择时所作的某个具体决策。 3、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即在博弈进程中,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的预先安排。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知道的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 (,...,,...,)n i i n i s s s s ==∏

博弈论简明教材

博弈论 第一节博弈问题概述 一、博弈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是近年经济学中发展得很快的一个分支。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换句话说,博弈论研究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既受到其它经济主体决策的影响,而且该经济主体的相应决策又反过来影响到其它经济主体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在前面几讲中,除了寡头市场外,消费者的效用或厂商的利润都只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与其他人的选择无关。在这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各个经济主体的选择是相互影响的。但对于单个的消费者或厂商来说,所有其它经济主体的行为都被包括在一个参数里。这个参数就是价格。除此以外,经济主体在决策时,面临的似乎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东西。经济主体既不需要考虑他人的选择对自己选择的影响,也何必需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对他人的影响。而在本讲所介绍的博弈论中,消费者的效用或厂商的利润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具体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其它经济主体的选择。 在经济学中,博弈论通常是放在寡头市场的分析中,因为在寡头市场上,某一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其他寡头企业的反应。但事实上,博弈行为是广泛存在的。 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战略、博弈规则、信息、报偿、均衡。 参与人是指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身利益(效用、利润等)的决策主体(如个人、厂商、国家)。 行动是指参与人作的决策。 战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 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一种战略。这里,“犯”与“不犯”是两种不同的行动。战略规定了什么时候选择“犯”,什么时候选择“不犯”。 博弈规则是指参与人共同接受的不同情况下的最优战略。信息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报偿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结果,它取决于所有参与人的行动或战略。 把全体参与人可能采取的不同战略及其报偿都列出来,称为报偿矩阵。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 二、博弈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博弈进行分类。 根据博弈者选择的战略,可以将博弈分成合作博弈 (cooperative games) 与非合作博弈 (non-cooperative games).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博弈的当事人之间能否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是非合作博弈。例如,如果几家寡头通过订立并实行协议,限制产量,制定垄断高价,则称这种博弈为合作博弈。若寡头们在市场竞争中没有达成有约束里的协议,每个企业仅仅是在考虑到

博弈论蒋文华浙江大学

第一讲、博弈论概述 献给诸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小胜者术,大胜者德。 第一章何为“博弈” 博:博览全局弈:对弈棋局→谋定而动 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第一节从一个简单的故事说起 博弈时要搞清楚对手是谁!博弈时要搞清楚和别人比什么! 行为选择既跟对手的情况有关,又跟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特别提示: 博弈既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 特别提示: 博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 特别提示: 博弈,只需领先一步,高人一筹! 博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直接相互作用(互动),每个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策略(行动),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动)。博弈的核心在于整体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换位思考,用他人的得益去推测他人的

策略(行动),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行动)。 特别提示: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就是为自己未来的遭遇着想。——米兰·昆德拉 特别提示: 如果因为对方眼中的你的傻,而让对方更愿意和你合作,何乐而不为呢(大智若愚) 特别提示: 请不要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去追求成功! 特别提示: 选对市场(对手)比选对策略更重要! 特别提示: 在博弈之前,博弈就已经开始了! 第二节博弈的渊源 一、中国的理解 博+弈=下围棋 略观围棋,法于用兵,怯者无功,贪者先亡。 ----汉代刘向,《围棋赋》 二、西方的理解 game(规则) 费厄泼赖(fairplay)

第三节学习博弈论的收益 一、当局者清 更有利的选择 更快速的反应 二、旁观者更清 理解历史与现实 预测未来的发展 三、提出完善游戏规则(制度)的建议 第二章发展简史 第一节最初的探索和应用 一、古诺模型 参加博弈的双方以各自在同一时间内相互独立的产量作为决策的变量,是一个产量竞争模型。 二、伯川德模型 该模型与古诺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把其产品的价格而不是产量作为竞争手段和决策变量,通过制定一个最优的销售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该模型分析的是这么一种市场竞争:企业A先决定一个产量,然后企业B 可以观察到这个产量,并根据所观察到的产量来决定它自己的产量。 第二节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1、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变化。 2、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1903-1957)的卓越贡献。1944

演化博弈论简介

演化博弈论简介 说明:这篇东西是我上周六在浙大思想讨论班上做演讲的讲稿和主要内容。讲完以后,叶航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也正好乘这机会把没有讲或者没有讲清楚的东西梳理了一下。整理过程中还发现了了很多问题,请大家批评。 丁丁1994年有一篇重要的文章,介绍发展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他比较了诺斯(North)的制度变迁理论,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的内生增长理论,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论”,重复博弈和演化博弈论等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动态”(dynamic)。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是静态的,重视均衡点,但很难进行历史的研究。正因为如此,这些新理论才显示出强大 的生命力,获得广泛运用。 我们这里讲演化博弈(evolutionary game theory),它显然有2条理论来源,一是演化理论,一是博弈论。 先来看演化理论,我首先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即演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或者说最大化整个社群的福利。我们要注意到,演化均衡不等于一般均衡,等会我会给出一些严格的定义。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可以得知,一般均衡必然是帕累托最优的,即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含义,但是演化均衡并没有类似的定理。我们用常识来分析,如果演化均衡最大化社群的福利,那么什么是社群的福利呢?是个体的总数最大吗,是个体的多样性最多吗,抑或是个体预期存活概率最大?即使我们能为适应性(fitness)找出合适的测量方法,我们也无法保证演化是朝向个体适应性最大的方向演化。我这里用演化,避免用演进,可以减少误解。 演化理论中有两条最重要的机制。一个叫自然选择,即不是每种生物都有相同的概率在下一期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生物个体(或者人)特别幸运,他们能活下去,但还有些个体就倒霉了,他们会被淘汰。我们今天都活着,可见我们的祖先都还是幸运的,他们有后代继承了他们的基因。我特别要强调自然选择,对于我们来说是被选择(be selected),我们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和策略,但不能决定我们是否被选择,那是上帝的事情。严复说物竞天择,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种机制叫突变机制(mutant),这保证了种群的变化。如果没有突变,那么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的物种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种。对于突变机制,我也要强调它是没有方向性的,可能会提高个体的适应性,但更有可能降低个体的适应性。突变同样是上帝的选择,微观个体无能为力。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回顾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史了。我在幻灯片里给出了一长串人的名字,他们都可以看作是具有演化思想的经济学家,都是演化经济学的先驱。斯密,马克思,门格尔,马歇尔,凡勃仑,熊彼特,直到哈耶克。我尤其要强调雄彼特的贡献,他研究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思想。这带有明显的动态的特征,并影响了随后的尼尔森和温特。 安德森把熊彼特以后,尼尔森-温特以前这段时间(1930-1970)比作黑暗时代(当然这仅指演化经济学而言,对于新古典经济学无疑是黄金时代呢),这段时间很少有人关心动态的演化的经济学理论。(阿尔奇安也许是个例外) 从70年代初开始,尼尔森和温特提出了一系列演化经济学模型。同时,梅纳德.史密斯在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演化稳定策略,奠定了演化经济学的基础。从此,演化经济学可以算真正诞生了。 尼尔森自称是熊彼特的忠实信徒,而温特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信徒,他们的演化理论非常鲜明地具有这些特征。计算机能够很好地模拟生态学上物种数量的演化,因而也被广泛地用于经济模型的演化模拟。尼尔森-温特的多数模型都很容易被改编成计算机模型,用现实数据进

博弈论发展概述

78

合作博弈理论继续得到充实和丰富,而非合作博弈理论更是发展迅速,成为博弈理论研究和应用的主流。在这一期间,博弈论从一个有少数研究者(主要是一些数学家)钻研的学科发展成为受众人瞩目的、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的理论体系,在各方面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人们意识到合作博弈实际上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各局中人是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结为联盟的过程。1964年Aumann和Ma-schler以谈判集为合作博弈的解。1965年Davis和Maschler从超出值的角度提出以核(kernel)为合作博弈的解。1969年Schmeidler以超出值来衡量联盟的态度,最小化联盟的不满为合作博弈的解——核仁(nucleolus)。1981年S.H.Tijs考虑边际贡献得出的 值的计算非常简单。学者们不断给出合作博弈的解的概念,努力探索合作博弈的本质特征。Shapley在1971年研究凸合作博弈时发现了Shapley值在它的核心中。S.H.Tijs在研究 值分配在核心中的一些很好特性。C.Rafels等对合作博弈的其它凸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凸性进行特征化。由于以优超定义的核心作为合作博弈的解更多地考虑了自身所在联盟的利益,故尽管凸合作博弈的核心非空,其分配也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主联盟也不一定能形成。并利用歧视分配定义了合作博弈的稳定核。若以其作为合作博弈的解存在,理性的联盟就没有破裂的可能性,因而联盟就会稳定,并且得出了合作博弈联盟稳定的特征。 20世纪50年代后期,博弈论的主要应用领域开始转向经济学。60年代,博弈论与数理经济学及经济领域的各方面均建立了牢固而持久地联系。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博弈论的完善和应用时期。此间博弈论本身成为了一个相对完善、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非合作博弈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博弈理论在各种经济学科中都得到了深入应用,在政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道德学、社会学等广泛领域内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时,长期以来主要应用于政治领域的合作博弈理论也逐渐进入更多领域,特别是吸引了一大批经济学家的目光,博弈理论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博弈论凭着强大的理论优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短暂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经过由纳什均衡理论向进化博弈理论的发展,博弈论的理论体系日益成熟,地位不断提高,并对个人、企业、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前景展望 我们在应用博弈论模拟社会现象时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应用博弈论时要求明确无误的博弈方案以简单的讨价还价博弈——该模型是一个自由式竞争,在该模型中,参与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很多,以致无法使用展开模型进行分析,分析这种形势超出了目前阶段博弈论的技术能力分析之必须确定明晰无误的博弈方案,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竞争性互动模型纳什解过多,以致无从选择。由双方同时提案讨价还价情况以及涉及重复互动及其声望情况为例,说明在这两个博弈过程中有很多纳什均衡,究竟哪一种纳什均衡是最后结论,尚无肯定答案,而且博弈论也无法确定是否存在最后结论,以及哪一种纳什均衡是最后结论。由上我们知道,博弈规则对于结果的重要性,问题是这些规则从何而来,上述问题的逻辑是规则的变动影响结果。规则的形成取决于外部原因,一旦形成,它们将影响结果。这一因果关系是不是双向的,实际分析问题的一贯做法是把博弈规则当作既定的,不去研究规则从何而来,研究的方向是将“博弈规则的改变”体现在相应的博弈模型中。 博弈理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利用这种分析工具,经济学家得以模拟动态性的竞争互动,经济学家自一种经济形势下获得直观认识后,可以将这种认识应用于另一种形势,但若是相应形势难以获得直观认识,则无法应用博弈论。但是博弈论尚未研究以下基本问题在什么形势下进行均衡分析是恰当的,如果在某些形势下不适于进行均衡分析,可以采取什么替代方式,若均衡分析是适当的,其原因何在;若均衡分析恰当,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多种均衡状态,应当怎样在众多的均衡中选择。应用博弈论进行分析,必须有既定的博弈规则,这些博弈规则从何而来,它们怎样形成并且逐渐演变等等,研究具有有限理性以及借鉴性的个人如何采取行动,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什么我们着眼于纳什均衡以及均衡分析,至于什么是有限理性,是指主观上合理,但客观上受到限制的行为。博弈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上述问题。 谭屹然,PurdueUniversity工商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商品投资 石柱鲜,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数理统计方法 赵红强,吉林大学商学院 孟令莉,Purd ueuniversity工商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 BUSINESS RESEARCH 2011-02企业研究 79

新博弈论及经典案例简介

博弈论及经典案例简介 当双方的条件相等时,适当的对策就能打败对方。当双方的情况相距甚远时,适当的对策也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你和一个朋友打电话,信号会突然中断。这时,你会立即拨打电话,还是等你的朋友打电话?显然,你是否应该拨电话取决于你的朋友是否会拨。如果你们中的一个想拨号,另一个最好等着。如果一方等待,另一方最好拨号。因为如果双方都拨号,那么线路将会很忙。如果双方都在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流逝。这是一个游戏!在游戏中,你必须考虑对方的选择来决定你自己的最佳选择,而对方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来决定他的最佳选择。 *你从游戏中得到的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行为,还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 如果你知道你的爱人不会给你打电话(例如,她之前在等电话,当她断开连接时,如果很难用完你手机的每月限额,并且她的回答是免费的),那么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拨打它。 *游戏最本质的特征是双方的行为相互影响和依赖,游戏无处不在,石头、剪刀、布,0, 0,1,-1,-1,1,-1,1,-1,0,0,1,-1,-1,1,1,0,0,0,石头头,剪刀,布,玩家2,石头头,剪刀,布,玩家1,赛艇比赛,老虎,鸡,虫,粗棒,老虎,鸡,虫,粗棒,0,0,1,-1,1,1,1,1,0,0,1,1,-1,0,0,0,0,0,-1,1,0,1,-1 这里的符号更麻烦,因为它们不同于代数中纯粹抽象和无意义的

符号。在你的脑海中,你应该永远记住它们的实际意义,但你应该熟悉这种简单、抽象的思维模式,并记住这些符号的代表意义。 因此,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重复。博弈论简介,又称博弈论,博弈论英语中的博弈论,是研究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的决策者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 博弈论试图研究人们在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时的决策行为(如寡头垄断)。游戏是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人能控制结果的一种情况。 游戏过程是一个战略互动过程。这使得任何一方的行为都必须考虑到另一方的可能反应。博弈论是研究理性决策者在其行为发生直接互动时的战略选择和均衡的理论。 博弈分析的关键步骤是当别人选择一个给定的情况时,找出自己的最佳应对策略(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策略)。 冲突、竞争现象的定量分析理论。 为了获胜,竞争各方需要制定一套策略来相互应对。,博弈论的出现和发展,(1)古代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印度)等。; (2)1912年,数学家·罗将对策从模拟模型抽象为数学模型;(3)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对策被应用于战役和战略研究; (4)1944年,冯·诺伊曼写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推动了博弈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近年来,纳什、泽尔腾、哈桑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94),进一步推动了博弈论的研究。,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学习工具(《孟

经典博弈论概述

经典博弈论概述 1什么是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种独特的处于各学科之间的研究人类行为的方法。与博弈论有关的学科包括数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博弈论是由约翰·冯·诺依曼创立的,该领域第一本重要著作是诺依曼和另一个伟大的数理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所著的。 博弈论是关于包含相互依存情况中理性行为的研究。所谓相互依存,通常是指博弈中的任何一个参与者受到其他参与者行为的影响,反过来,他的行为也影响到其他参与者。由于这种相互依存性,游戏或博弈的结果依赖于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地控制所要发生的事情,也没有一个参与者处于孤独的状态。相互依存常使博弈中的参与者之间产生竞争。譬如两个人分蛋糕、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自己的那块可以分得大一些。然而,竞争仅仅是博弈论中相互依存的一个方面。应该指出,通常地博弈并非纯粹是参与者之间的竞争,相互依存的另一个方面是参与者可以有某些共同的兴趣或利益所在。仍以分蛋糕为例,作为参与者策略行动的结果,蛋糕的大小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参与者的共同兴趣在于增加蛋糕的总量,他们互相“倾轧”之处在于如何分配。从博弈论研究的角度,增大蛋糕应是博弈的第一步,而分配蛋糕则是博弈的第二步。 在博弈论中还需要对一个词“理性行为”作一些说明。博弈论中的所谓理性,一般不是指道德标准。从参加博弈的参与者的眼光来看,他们试图去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尽管这样的行为有可能损害了其他参与者。 由于参与者的相互依存性,博弈中一个理性的决策必定建立在预测其他参与者的反应之上。一个参与者将自己置身于其他参与者的位置并为他着想从而预测其他参与者将选择的行动,在这个基础上该参与者决定自己最理想的行动,这就是博弈论方法的本质与精髓。 博弈论中每一个参与者做出理性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他的可能收益有多少,这就是一个参与者需要认真计算的收益函数(payoff function)。对于每一个参与者、如果他们在可供自己选择的策略空间中任取一个策略作为自己的行动,既不会给自己带来盈利,又不会使他们必须付出,这种失去了激励机制的游戏本身也就失去了“博”的意义,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尤其不太可能出现这类现象。收益函数的结构与取值无疑将会影响到参与者的行为,因而也影响到博弈的最终结局。由此,收益函数的确定在博弈论研究中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对博弈的不同角度考虑。从参与者不同的观点出发可以有形形色色的收益函数。 博弈所涉及的内容: (1)参与者。以i=1、2,…表示。 (2)每个参与者一般有若干个策略(strategies)可供选择,它们构成了该参与者的纯策略空间。参与者i的纯策略空间用si表示,倘若si由。i个纯策略构成,则有si =(si1,si2.…si)。纯策略空间有时也可以是连续的。 (3)每个参与者的盈利函数。我们记参与者i的盈利函数为ui(s),其中s=(s1…sr),而sj表示参与者J所取策略,s表示r个参与者的策略向量。显然,盈利函数ui(s)与s有密切关系。它是每个参与者真正关心的东西。 2 博弈的分类 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参与者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信息是博弈论中的重要内容。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有完全的了解,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对于不完全信息的博弈,至少有一个参与者不能确切知道其他参与者的收益函数,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从博弈的均衡结果来看,博弈分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所谓合作性博弈是指参与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行动,但所选择的行动其结果对双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

博弈论课件 3

Game Theory 1 Spring2015 1

1 Lecture 3 Rationalizability and Iterated Dominance 2

Readings ?Watson: Strategy_ An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 –1rd ed: Ch7pp.56-63; 3rd ed: Ch7pp.67-77. 2?Exercises: 3

2Outline ?Iterated Dominance. ?Rationalizable Strategies. ?Relationship between Iterated Dominance and Rationalizable Strategies. ?First Two Strategic Tensions. 4

2 ?For the submissive pig(S): –W S dominates P S.A rational S will never play P S. ?The dominant pig(D)doesn’t have a dominant strategy. –What should D do if it knows S is rational? –u D(P D,W S)=2>u D(W D,W S)=0?Play P D. 5

2 ?Our simple theory from last time was that no rational player would play a (strictly)dominated strategy.–If a rational player knows she’s playing a game with another rational player it makes sense that she won’t expect the other player to play a dominated strategy.–Her knowledge of the other player’s rationality helps her to refine her beliefs about the other player’s strategy.–If the other player has similar knowledge about her, the other player may refine his beliefs.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