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她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就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与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a、溶液就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b、溶液一般就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c、溶质可以就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就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9-2)

d、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

e、溶质的质量就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溶质可以就是一种,也可以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就是一种。

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溶液的用途

溶液在生产与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2)溶液对动植物与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

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就是溶液。

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3、溶质与溶剂的判断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4、浊液分悬浊液与乳浊液(实验9-4)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与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

(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就是乳浊液。

注意:用汽油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用汽油清洗就是利用汽油来溶解油脂,形成的就是溶液;而用洗涤剂清洗就是利用洗涤剂将油珠乳化变小,形成的就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a、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b、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二、溶解度

(一)、饱与溶液、不饱与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要指明压强),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

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与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与溶液。

注意:

a、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明确“某种溶质”的饱与溶液或不饱与溶液。

c、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不就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与或不饱与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瞧能否溶解。

3、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之间的转化(对大多数物质而言)

注:①Ca(OH)2

②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与不饱与溶液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就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就是稀溶液。

①与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②不饱与溶液不一定就是稀溶液,如饱与的石灰水溶液就就是稀

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与溶液要比它的不饱与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与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与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注意: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与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则溶质、溶剂与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100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时S 易溶> 10g 可溶1-10g 微溶0、01-1 难溶< 0、01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溶解性就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就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表9-1) (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图9-12、9-13)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就是饱与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就是不饱与溶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称之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称之为“缓升型”,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称之为“下降型”,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C、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与溶液。

(1)t2℃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与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与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与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与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与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降温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与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与状态时的气体

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注意:单位就是体积单位

(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

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B 、喝汽水后会打嗝,就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易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

②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冷却热饱与溶液结晶(降低温度),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

KNO 3

③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

原理:利用阳光与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过程: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 食盐---氯化钠

母液---多种化工产品

此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就是食盐的饱与溶液,但不一定就是其她化工产品的饱与溶液。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说明:浓溶液,稀溶液知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多少,要准确地表示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即溶液的组成,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

对于有色溶液来说,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区分溶液的浓还就是稀。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说明:

(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与,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与

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

2、在饱与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4、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简单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溶剂的量。

可用: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3)溶解度与同温度下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4)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判定

A 、结晶水合物溶与水时,其溶质为不含水的化合物,结晶水转为溶剂水。如CuSO 4?5H 2O 溶解于水,溶质

就是CuSO4而H2O转变成溶剂水。

B、有些化合物溶与水后,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CaO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 ,其溶质就是Ca(OH)2 而不就是CaO。

C、溶质只能就是已经溶解的那一部分,没有溶解的不能作为溶质进行计算。

D、某化合物溶于水,要计算某一种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液的质量应该包括混合物与水的质量。

E、有关溶液参加反应的计算,要确定最后的溶质就是什么。溶液质量的确定就是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生成沉淀与气体的总质量。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以溶质的质量列比例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列比例关系。

注:只能用质量,不能用体积。

5、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1)溶液的稀释

方法:A、加入溶质B、加入低浓度溶液

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计算式:

A、加水稀释

A ?a% =

B ?b% 或 A ?a% =( A + m水) ?b% 式中,A代表浓溶液质量,a%表示其质量分数;B代表稀释后溶液质量,b% 表示其质量分数;m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B、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

A ?a% +

B ?b% = ( A + B ) ?c% 式中c% 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的浓缩问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方法:A加入溶质B蒸发溶剂C与浓溶液混合

计算式:

A、加入溶质

A ?a% +

B = ( A + B ) ?c% B为加入溶质的质量

B、蒸发溶剂

A ?a% = ( A -

B ) ?c% B为蒸发的溶剂的质量

C与浓溶液混合

A ?a% +

B ?b% = ( A + B ) ?c% B为浓溶液的质量,b%为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稀释或浓缩的原理就就是改变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要注意:当为饱与溶液时,增加溶质不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与量取、溶解

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溶质为液体或将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事项: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错误操作:A、药品不纯B、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说明:

A、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可能就是:仰视量取水的体积(导致水的体积偏多)或俯视量取浓溶液的体积(导致浓溶液的体积偏少);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将物质与砝码放反,且移动游码(导致称得固体质量偏小);烧杯内原来有水;固体溶质中含有不溶物或杂质等等。

B、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可能就是:仰视量取浓溶液的体积(导致浓溶液的体积偏大)或俯视量取水的体积(导致水的体积偏小)。

八年级下英语第九单元知识点

1.in a more natural environment在一个更加自然的环境中 2.all year round一年到头;终年 3.be far from 离……远 4.in the dark 在黑暗中 5.in the past 在过去 6.have been to sp、去过某地 7.science museum 科学博物馆 8.history museum 历史博物馆 9.amusement park 游乐园 10.go somewhere different 去不同的地方 11.go skating 去滑冰 12.take the subway 坐地铁 13.a great way to spend a Saturday afternoon一个过周六下午的好方法 14.all the old movie cameras所有的古老的电影摄影机 15.learn about sth、解有关。。。。的情况 16.on the weekend 在周末 17.camp in the mountains 在大山里露营 18.put up a tent搭帐篷 19.in such a rapid way 以如此迅猛的方式 20.different kinds of各种各样的

21.development of toilets 厕所的发展 22.social groups 社会团体 23.the tea art performances茶艺表演 24.make a perfect cup of tea with beautiful tea sets用漂亮的茶具沏一杯完 美的茶 25.a nice place to enjoy tea 一个品茶的好地方 26.thousands of 数以千计的 27.International Museum of Toilets国际厕所博物馆 28.the Terracotta Army 兵马俑 29.Southeast Asia东南亚 30.Night Safari 夜间动物园 31.three quarters 四分之三 32.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一个讲英语的国家 33.have problem doing sth、做某事很困难 34.during the daytime在白天 35.a couple of times 好几次 36.right now 现在;目前 37.an amusement park with a special theme 一个有特别的主题的游乐园 38.walk around the park 在公园里到处走 39.hear of 听说 40.take a ride兜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 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 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 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1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注意:a 、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b 、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 4溶液为蓝色FeSO 4溶液为浅绿色 Fe 2(SO 4)3溶液为黄色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9-2) d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 体积(分子间有间隔) e 、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 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f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g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 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溶液的用途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 周期。 (2)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 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4、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实验9-4)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 (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注意:用汽油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用汽油清洗是利用汽油来溶解油脂,形成的是溶液;而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将油珠乳化变小,形成的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a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 H 2SO 4溶解时放出热量 b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要指明压强),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 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注意: a 、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c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4.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二)测量液体体积的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易潮解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酒精灯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1/4。 (五)夹持仪器的用具:铁夹.试管夹 铁夹和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手要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预防试管滑落。 (六)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有些液体药品放在滴瓶中);白磷要存放在水中,防止自燃。 (2)药品的取用的注意点: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取用药品的“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七)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插入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使它插入。 (2)在玻璃管上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八)给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人。 (九)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人教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单词 Prefer lyrics Australia electronic suppose smooth spare director case in that case war stick Stick to shut shut off down dialog ending documentary dram plenty of superhero sadness pain moving lifetime pity total in total master recall wound painful once in a while intelligent sense. reflect .perform praise 一.1. dance to music 随着音乐起舞 2. sing along with 随着……一起唱 3.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弹奏不同类型音乐的音乐家 4.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 5. not much=nothing much 没什么(事) 6. suppose sb. to do sth. 猜想某人做某事 be supposed to do sth. 应该做某事 suppose sb (to be) +adj. 原以为某人是…… 7. have spare time 有空闲时间 in one's spare time 在某人的空闲时间 spare the time to do sth. 抽时间做…… 8. think too much 想得太多;过度思考 9 in that case 既然那样 10.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smooth music 悦耳的音乐 12. prefer A to B 比起B来更喜欢A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愿意去做A而不是去做B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 宁愿做A而不做B 13.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做某事 =want to do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14. stick to 坚持,固守 15. be down 悲哀,沮丧 16. cheer sb up 使…高兴/ 振奋 17. have a happy ending 有个美满的结局 18. less serious 不那么严重 19. a good way to do sth. 做某事的好办法 20. shut off 关闭 21. in time 及时on time 按时/准时 22. once in a while 偶尔的;有时 =sometimes /at times 23. write one's own lyrics 自己写歌词24. take sb to sp. 带某人去某地 25. Chinese folk music 中国民间音乐 26. be played on the erhu 由二胡演奏的 27. move sb. 感动某人(sb. be moved by sth.)beautiful 异常的/出奇的美 29. sense a strong sadness and pain 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伤感和痛苦 30. the most moving pieces of music 最令人感动的乐曲 31. the city of Shantou = Shantou city 汕头市 32. by age 17 到十七岁的时候 33. musical ability 音乐才能 34. develop a serious illness 得了一种很重的病 35. become blind 成了盲人;变瞎 36. make money 赚钱 37. get married (to sb.) (和某人)结婚 38. continue to do sth. 继续去做某事(另一件事) continue doing sth. 继续做着某事(同一件事) 39. perform in this way 用这种形式表演 40. during/ in one's lifetime 在某人有生之年 41. by the end of ... 到……末为止(时间) at the end of ... 在……尽头/末梢(时间、地点) 42. It's a pity that ... 遗憾的是…… 43. in total 总共 44. be recorded for the future world to hear 被记录下来供后人聆听 45. praise ... for ... 因为……赞美 46.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s 中国的国家珍宝 47. paint a picture of ... 描绘了一幅……画 48. recall one's deepest wounds 唤起某人最深的伤痛 49. painful experiences 痛苦的经历 50. a time for spreading joy 传播快乐的时间51. live a very hard life.过着艰苦的生活。 sad beauty not only paints a picture of Abing’s own life but also makes people recall their deepest wounds from their own sad or painful experiences. 不仅忧伤的美描绘了阿炳的自己的生活,但也让人从自己的悲伤或痛苦的经历中,回忆起他们最深的伤痛 二.用法 prefer A to B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考试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分散到形成的的、的,叫做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FeSO4为色Fe2(SO4)3为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的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考试要求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注意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有关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 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下,向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指在下,向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 2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符号为:) (1)溶解度定义: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1-8单元)分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知识点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他长什么样? 【 解析 1】l o o k l i k e 意为 “看起 来像” ,用来 询问某人的 身材或长 外貌 ,其结构为: “ What + do/does +主语+ look like? ” 【解析 2】be like 像,, 一样 ,指品德、相貌等像(指人的个性特征) 如果 询问人的性格、人品 时,多用 What be(am/is/are) ? like? — What ’ s he like?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 He ’ s friendly and kind.他友好善良。 【拓展】回答相貌的提问: a) — What do/does sb. look like? — sb. +be+形容词 /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is tall. b) — What do/does sb. look like? — sb. be of +名词 (指描述某人的体形、身材等)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is of medium build. c) have/has +形容词 +名词 (指强调某人的体貌特征) —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has long hair ( ) 1. I ____ my mother and I ______ her. A. am like; like B. am like; am like C. like; like D. like; am likes ( ) 2. -How do you _______ China? -Very much. A. like B. likes C. liked D. look like 2.She is of medium build, and she has long straight hair. 她身材适中,留着长发。 【解析 1】medium build 中等身材 1 ) b u i l d 作名词意为“体格 ” 。有两种表达方法: He is of medium build. = He has a medium build. 2) b u i l d 作动词意为“建造,建 设” 。例如: We are building a house. 我们正在建造一个房子。 【解析 2】表示某人中等身材或中等个头时,其构成为: “ sb + be + of + medium build/height 。 ” She is of medium height. 她中等的身高。 【解析 3】表示“某人长着或留着发”时,则只能用 has/have, 其构成为: “主语 + have/has + ? hair 。” He has short hair. 他有短发。 注: “be +形容词 ”强调 某人是 ,, 样子的外形 ,常用于描述大概的体形、身高等。 “ have/has +名词 ”结构强调 某人具有的相貌特征 ,常用于描述五官、相貌等。) ( ) 1. Our captain _______ tall and he _______ a medium build. A. has; has B. has; is C. is; has D. is; is ( ) 2. My sister ____ curly hair and she ____ of medium height. A. is, is B. has; has C. has; is D.is; has 3. We ’ re meeting at seven, right?我们今晚七点见面,是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 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 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 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 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 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 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 能计算在内。 【实验9-2】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知识点三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表现出来的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因而还表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做唯一的标准。 5、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有活泼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蜡烛熄灭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或蜡烛蒸汽。 8、人呼出来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9、药品的取用规则 (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10、药品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 ①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②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读数可读到0.1ml。 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进容器内。使用过程中,橡胶乳头不能平放和倒放,以免被试剂腐蚀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其容积1/4,也不能多余其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13、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