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婉约派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

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硕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多以国度民族为题材,抒发大方激动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情调凄凉,风格豪放

张孝祥《六州歌头》等风格濒临苏轼,悲壮悲凉,多表现不能光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婉约派:柳永《雨霖霖》语言明畅艰深,多用白话,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俗气。

秦观《鹊桥仙》等风格柔柔,擅长描绘赫然的形象。

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前期的词多表现安逸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消沉。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期”。这一时代,矗立着争雄对立、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号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感到应该留神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辟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估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情理的。对于这句话的懂得,我很赞成中国迷信院编《中国

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撤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款式的体系和格律,而是象征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亮的出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打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含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浅显的剖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本身世经历、才学性格等对其词风造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明显的差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开山祖师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目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局部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究竟难脱枷锁。

而豪放派则完整冲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改革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革发展为独破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辽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风物、记游咏物、农舍景色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情等都大批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应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规模而言,恐怕还远不迭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门路。

婉约派词人个别都更重视词的情势。视音律上的规矩(如“五音”、“六律”)为法式,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肌理丰盈”、“无一字无来处”等)为宝贝。如前所述,原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腐贫乏,题材狭窄枯燥,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富丽的形式掩饰其充实的内容。甚至情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绩最着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残酷事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成见,恐怕在词作中吐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悲凉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少一种激人奋起的力气。这样就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思惟意思。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壮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紧紧捆住了本人的四肢。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至高无上。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凸起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位置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出色,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足施展词这种奇特语言文学样式的优点,应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

节奏的舒卷变更,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洪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感情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粗通音律,诗词俱佳,他曾“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见《历代诗余》引),足以证实苏轼的成功。

语言上,苏东坡也攻破了婉约派的金科玉律,多方面接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应用书面语,只有是能适当的表白他的思维情感,任何词语他都敢用,从而构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爽朴实、明快畅达的语言作风。如“明月多少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才子笑。------”(《蝶恋花》)等等,都清楚如话,天然清新,活泼正确。

可以说,恰是因了苏轼的勇敢革新,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

谈到这一点,不妨引一段故事: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东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着,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树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引)这个故事很能解释苏轼与秦观,亦可推及豪放婉约两派在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丽,抒情则委婉蕴藉;而豪迈派写景则大笔勾画,朴素明快,不必辞藻,抒怀则直写胸臆。此可比拟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假如说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越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当说两派各有是非。详细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刻画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段的运用,可能到达“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在丰盛词的艺术表示方式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奉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胜利之处,能造成情景融合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高昂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谈论于一炉,构造上跳跃动荡,纵横洒脱,造成一种宽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诚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详细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况的过细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最后,援用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录: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晨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能够说是对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阐明

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的异同

“花间词派”之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首词。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而“婉约派”继续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是花间派的发展。固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两派之间毕竟有雷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从发展的背景角度来看。晚唐时局动荡不安,五代西蜀,君臣醉生梦死,陶醉于身心的放荡与享乐。政治的颓败使文人士大夫发生了深入的心理危机,为了追求新的心理均衡,他们将人生寻求由外部的政治社会转向自我内心。把审美情趣转向歌舞宴乐,以细腻的笔调,浓厚的颜色来描写内心休会,官能感触。而李商隐李杜等人的诗歌,写身边事抒发内心感情,显示出婉约词的风格。婉约派是在花间派之后,北宋词家连续花间词含蓄柔美之风,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度,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故明人提出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词派的词风。

其次,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花间派柔顺约派内容大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等儿女风情。但花间派在描述这方面内容也是多角度的。例如写江熏风物、劳动生活的欧阳炯《南乡子》:“游南浦,笑倚东风绝对语。”写边塞、征战内容的毛文锡的《甘州遍》:“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还有一些咏物写景的,如孙光宪《风骚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声穿屋。”也有一些咏史怀古,抒沧桑之感、寄亡国之痛的词,以古讽今,感叹深厚,寄意隽永,发人深省。而婉约派的词在内容上扩展了范畴,呈现了吟咏做作风光,表现个人感悟阅历的作品。例如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江南风景比

方发愁的深广。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逝世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

因为“花间词”内容题材的狭小,常被人所诟病的“艳”。因为这些词人大多是花花公子,在政治上不什么作为,因而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女子生活,浮现出对吃苦生活的追乞降感官刺激的欣羡。但这所谓的“艳”,实际是指一种女性化的美感。词多写女性生涯跟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触,这就使得诗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感情世界。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重要特色。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名义看似抒写恋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促春又归去。”运用比兴伎俩,看似些男女之情,实则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哀婉含蓄。

第三,从流派的内涵广度及对后代的影响来看。中国传统的诗歌以“言志”为中央,花间词则以“缘情”为核心。花间词的“标新立异”的创作模式,间接导致了北宋“词为艳科”观点的形成,可以说是花间派为婉约派的创作供给了鉴戒,影响婉约派词的创作。北宋时期是词的发展高峰,因而后人在阅读花间词的时候往往是站在北宋词作的顶峰为标杆来浏览的,所以以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不能等量齐观。用一个比喻来说,花间词是处于

人成长过程中的幼儿时期,而婉约词则处于成长进程中的丁壮时期,所以无论从深度仍是广度上来说,婉约派是花间派的发展。

最后,从审美的欣赏角度来说。花间词和婉约词都是存在“可歌性”与音乐有很大的关联。《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作家们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好的音乐严密联合起来,既能表达情义又悦耳动人。两宋时期的而婉约词也是在这基本之上发展起来的。

婉约派词人在表现儿女情长、离愁别绪的同时,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如陆游的《咏梅》词,借以梅花自喻,惹人沉思。婉约词人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协调地同一起来。因此婉约词的基础特点有一点就是发明美的意境。大多数人都比较观赏的婉约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精美的丹青,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

长期以来,文人对花间词的评价不够,花间词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花间词作为一种不同于中唐时期全新的体裁形式,天然也会带给人们全新的艺术感想。他们在刻画人物,模仿心坎世界的方面有很高的技能,把人物内心刻画的实在感人。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妇女生活空间很狭窄,因此描写的场景就在特定的画面中开展。虽然花间词人的创作大多相同,但个人也有各自的特点。比方作为花间词代表的温庭蕴和韦庄。在500首花间词中,也不全是花前月下,儿女情长。也有怀古和咏史,虽然占的比例不大,然而率先把怀古咏史参加到词创作中。另外,花间词多用比兴、双关、拟人等手法的描写,也培养了花间词阴柔悠扬的风格特点。

婉约词以美来反映生活,创造大量的优良作品,为历代人所爱好。而花间派作为婉约派的开山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分为主要的一笔,咱们也应该看清它的价值。

婉约派经典诗词

婉约派经典诗词: 1、佚名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4、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5、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6、《我浓词》 你浓我浓,忒煞多情,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你我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7、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0、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豪放派的经典诗词: 1、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北宋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南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完整版)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种激人奋起的力量。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健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 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

宋词婉约派诗词的风格特点 1、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荣,风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2、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压,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 舟。……”(《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

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宋词: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词鉴赏之婉约派

宋词鉴赏之婉约派 任务一了解宋词和宋人生活 1 诗词之别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 我们一般讲美学的时候,有壮美,有优美,有各种不同的美,要眇宜修是什么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 根据老师的讲解,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写出你对唐诗宋词的理解。 诗言志,词言情 言志:抒发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诉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抒情:内心中任何情感的感动。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诗的产生背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词的产生背景:歌台舞榭,饮宴场所,它就是配乐的歌词。 如果说唐诗像(),宋词就像 ( ); 如果说唐诗是( ),宋词就是( ) 。 2 宋朝是怎样的宋朝 苏轼之前的词大都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中国最早的词集叫《花间集》(哈哈,是The 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是说花丛里边的歌词的一个集子。你看多么美丽的名字。)写词的人有落魄的温庭筠、柳永,还有我们熟悉的欧阳修、范仲淹、辛弃疾等。欧阳修《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

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样缠 绵悱恻的句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引用了三首写爱情的词,谈了治学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为何晏殊(宋代名相)、辛弃疾(抗金名将)、欧阳 修(政治家、文学家)等名相大官也写多情婉约的词?你觉得宋朝是怎样的宋朝?说说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 3 品味吟诵 词原本就是配乐吟唱的,听听网上歌手演绎的《雨霖铃》《醉花阴》《声声慢》歌曲,参考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对于歌词的处理办法(比如副歌的处理),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吟诵或吟唱《望海潮》《雨霖铃》《醉花阴》《声声慢》四 首词,以声传情,说说自己或反复或拖长或急促处理的原因。 早读小组交流,也可以把你的处理上传班级群分享。 任务二含英咀华品宋词 精读《望海潮》《雨霖铃》《醉花阴》《声声慢》,参看手头资料有关解读,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 柳永是擅长铺叙的能手,周济说柳词“铺叙委婉,言近意远”,刘熙载说柳 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望海潮》《雨霖铃》中柳永如何铺叙的? 《望海潮》全词对国泰民安图卷的铺叙之功,在于用词准确、精美。开片总写“繁华”,以“自古”形容,然后从各个方面铺写:以“烟”饰柳,有烟笼之朦胧感;以“画”谓桥,自有精美的雕花;“风”指出“帘”的功用,“翠” 写出“幕”的颜色;“参差”是住宅高低之态,“十万”叙数,写出户口之多。以“云喻树,见茂密;以“怒”拟涛,闻潮声;“绕”写长堤的迤通曲折;“卷”写江水的澎湃浩荡。“列”字写出珠玑只是平常之物;“盈”字写出丝 绸自是各家必备;“竞”反映杭州的穷奢极欲。下片围绕湖山“清嘉”着笔, 先以秋桂夏荷,概括西湖之美。然后写人物活动:“弄”“泛”互文见义,和“嬉嬉”二字配合,写出渔翁莲女的快乐;“拥”写出了达官贵人游乐时的声势,“醉”“吟”写出他们的潇洒风流。

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研究成员:吴敏峰黄乔陈思然邱悦江秀玲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明确提出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 婉约派诗词以柔美见长,侧重闺情绮怨,结构缜密,音律和谐,语言清润。在宋词词坛上较豪放派更据支配地位。以晚唐诗人温庭筠、韦庄为先驱,为花间派鼻祖。宋词中的代表有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柳永的《雨霖铃》等。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映。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云:“亦婉约可爱。”此诗情调一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 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婉约派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 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硕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多以国度民族为题材,抒发大方激动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情调凄凉,风格豪放 张孝祥《六州歌头》等风格濒临苏轼,悲壮悲凉,多表现不能光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婉约派:柳永《雨霖霖》语言明畅艰深,多用白话,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俗气。 秦观《鹊桥仙》等风格柔柔,擅长描绘赫然的形象。

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前期的词多表现安逸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消沉。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期”。这一时代,矗立着争雄对立、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号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感到应该留神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辟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估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情理的。对于这句话的懂得,我很赞成中国迷信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撤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款式的体系和格律,而是象征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亮的出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打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含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浅显的剖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本身世经历、才学性格等对其词风造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豪放派与婉约派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 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907—960,繁荣于北宋(960—1127),派生于南宋(1127—1279)。这样分期当然是极为简略粗疏的,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能不在历史的大墙上暂时插几个钩子,以便挂上一些史实,看清它的上下左右的关系,免得抽象设想,不易捉摸,甚至弄得时代错误,史实乖舛。 从词的兴起到北宋末年,大约在二个世纪之中,词作为一种民间爱好,文人竞写的文学作品,已经达到它的黄金时代。也可以说,全部词中较好的那一半,产生在这一时期。以后,即在南宋时期,尽管派别滋生,作者增加,但就总的质量而论,已不如南宋以前的作品。那些作品及其作者,都是沿着自晚唐以来的一个传统而写作的。这个传统简单明了,即是后世所谓的“小调”。小调是民间里巷所唱的歌曲:其内容也颇为单纯,大都以有关男女相爱或咏赞当地风景习俗为主题。这本来是《三百篇》以来几千年的老传统、旧题材,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乐府,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宋词与乐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宋人的词集有时就称为“乐府”,如《东山寓声乐府》、《东坡乐府》、《松隐乐府》、《诚斋乐府》等。晏几道自称其词集为《补亡》,他自己解释道:“《补亡》一卷,补“乐府”之亡也。”意思是说,他的词正是宋代的“乐府”。 但是从五代到北宋这一词的黄金时代中,虽然名家辈出,作品如云蒸霞蔚,却从来没有人把他们分派别,定名号,贴签条。五代的作品,至少来自四个不同的区域:西蜀、荆楚、南唐、敦煌,但后来,也许为了讨论方便,提出了“花间派”这个名称,即用西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的名称来定派别,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此集所选的温庭筠与韦庄的作品就大不相同,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人与波斯血统的李珣的一些作品又很不相同。但在北宋文人看来,《花间集》是当时这一文学新体裁的总集与范本,是填词家的标准与正宗。一般称赞某人的词不离“花间”,为“本色”词,这是很高的评价①。陈振孙称赞晏几道的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由此可见,南宋的鉴赏家、收藏家或目录学家以《花间》一集为词的正宗,词家以能上逮“花间”为正则。“花间”作风成为衡量北宋词人作品的尺度,凡不及“花间”者殆不免“自郐以下”之讥。事实上如何呢?我们看北宋几个大家,如欧阳修、范仲淹、晏氏父子、张先、贺铸、秦观、赵令畤、周邦彦其词作莫不如此。柳永和他们稍稍不同,但他所不同者无非是写他个人羁旅离恨之感,而其所感者仍不脱闺友情妇。对于这些作品,当时北宋南宋的词论家或批评家,谁也没有为它们分派别,只是寻章摘句,说说个人对某词某联的爱好欣赏而已。 北宋大词人的作风大都相象,这不稀奇,因为他们都是从《花间》一脉相承传下来的。他们的作品相互之间可以“乱楮叶”(楮chǔ,语出《韩非子·喻老》篇,比喻模仿逼真),又可以和《花间》的作品乱楮叶,甚至可以和南唐的作品乱楮叶,因为南唐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情调趣味基本上和北宋作家相似,而所咏的题材又大致相类,封建文人的感情又相差不远,其表现方式也自不免相同,明显的例子是冯延巳《阳春集》中的十四首《鹊踏枝》(即《蝶恋花》),其中有回首②见于欧阳修《六一词》,改名《蝶恋花》③如除去这四首,则冯作只有十首了。又如用《六一词》为核对的底本,则问题更多,集中“旧刻”《蝶峦花》二十二首,今汲古阁本只剩十七首。毛晋在《蝶恋花》调名下注云:

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根据字数的多少,宋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交流宋词的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教师补充: 词调和词牌,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 调等等。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常识,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为下面品味两个派别不同的特点做铺垫。) 三、吟咏诵读,感悟词风 1.学生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示范朗读,感悟两首词的不同语调,语气。学生自由朗读,指生展示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个派别的词朗读时的不同语气,初步体会其不同的风格。) 2.鉴赏内容,悟词特点。学生先自主探究词的内容,不会的小组探究,后交流展示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内容,通过内容、选材和表达的感情来体会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特点。)

唐诗宋词精选

唐诗精选: 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读唐诗,崔颢的《黄鹤楼》一定要品鉴一番的: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鉴赏全文)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所以欣赏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不得不品鉴一下的: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鉴赏全文)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的区别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宋词: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栖梧(柳永)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 (一)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最经典的100首宋词

最经典的100首宋词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7.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8.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9.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一、发展演变 婉约,是含蓄婉转之意。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形成了以《花间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婉约派四大旗帜:“情长”(柳永)“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愁宗”(李煜) 豪放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第三阶段,顶峰阶段。苏轼之后,迅猛发展,集为大成,以辛弃疾为代表。 第四阶段,延续阶段。许多词人继承辛弃疾的词风。 二、代表人物 婉约:柳永(约987——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

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低吟浅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词作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居婉约派之首。代表作《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 豪放: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后因“乌台诗案”一贬黄州;又东山再起,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从从八品一跃到正三品;二贬惠州,再贬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一生大起大落,处境一次比一次艰难。但他不以外在的功业看待自己人生的意义,而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异同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异同 ---09数字印刷系306班姚睛婉约派音节和谐,“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意境幽雅,“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因此,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歌雪夜,感喟春愁秋恨,就成了其主要内容。 豪放派题材广泛,气魄胸宏,风格刚健,情调昂扬,意境超脱,它突破了儿女情长的狭小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是对词的革新和发展。苏轼、辛弃疾就把豪放词的创作推向了顶峰,把词的社会功能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实,把词人或者词作划分为婉约和豪放,只是就其总体风格而言,事实上,同为一个词人,其作品也有婉约也有豪放,风格也不是单一的,例如,柳永和李清照是公认的婉约派词人,但是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咏杭州词,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记梦词等,就具有豪放词的风格。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而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悼亡词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咏杨花词,就完全是婉约词的情致。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及《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清丽柔婉,含思蕴藉,又是典型的婉约词。 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李清照)(柳永)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主题多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和悲欢离愁,风格则清丽柔媚、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窄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秦观和李清照。 如: 踏莎行 秦观

从苏轼和柳永的角度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从苏轼和柳永的角度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比如”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云树绕堤沙,有兰舟催发。斜阳里寒蝉凄切。“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泪眼看着泪眼, 柳永低吟长诉:“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 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 谁会凭高意?纵写地离肠万种, 奈归云谁寄? ……”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柳永的笔头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 激情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 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正如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