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

课堂教学设计表

填表说明:本表包括十个部分,请根据课题填写完整。灰色的单元格是提示语,请勿更改或删除。学员根据提示语,填写在对应的空格内。本表自动根据填写的文字内容,扩大表格范围。

本次研修自选小课题(请根据本次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自定一个研修小课题,在下面的单元格中说明所选小课题的内容以及对这个课题的思考)

课题名:《利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课程活动探究》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构建,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和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方式,在生物课堂上所讲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实践的机会,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实现信息技术探究课堂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题我将利用了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平台,PPT等技术,不仅可以直观感受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直观感受,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当中。

接下来,请自选所任教学科学段的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按表格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能够体现出以上所选的小课题方向,重点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章节名称《病毒》

学科初中生物授课班级八年4班授课时数 1

设计者王文涛任教的学校汕头市潮南区井都中学

一、本课学习内容概述(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病毒结构特征等重要概念,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依据标准(摘录最新版《课程标准》的目标语句)

依据《课标》理念,1在教学设计中大量的采用由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锻炼了查找、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作用,培养了合作精神。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置疑问,展开讨论,于讨论中明晰知识,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采用学生代表表述资料、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于探究中获得知识,学生有成就感,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3知识要由学生去自主获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在关键性问题上指引探究方向,控制教学进程,总结归纳知识,纠正探究过程中的偏差,而不是干涉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本课学习目标(按最新版《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维度)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前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学习行为)

本节课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会造成人及动植物的某些疾病,但是对病毒与其它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区别并不清楚,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病毒、认识病毒。所在地区有部分学生家庭不能上网,搜集资料范围受限。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学习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

动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收集并整理有础上,多媒体展示病毒并自我总结,

进一步巩固所学。

学习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

动特点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拓展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题来

巩固知识

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描述在课堂上将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

我将实用互联网多媒体收集和在课堂上展示有关病毒的信息,讲授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

七、学生学习活动概述(描述本课中学生将会开展什么样的学习活动)

1、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前置学习自学结果。

2、各小组准备派代表班级展示,记录员及时对个人和小组做评价记录。

3、汇报展示

体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

八、教师指导活动概述(描述本课中教师将会针对上述学生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本节学习目的。

2、首先教师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

3接着教师课件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非典(SARS)、禽流感(H7N9)、艾滋病(AIDS),同学们知道引起这些疾病的元凶是什么?除这些疾病外,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生展示介绍课前搜集的疾病资料)

4、设置问题,病毒这种病原体能引起这么多疾病,夺取了那么多生命,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原体,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认识病毒。

5、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6、建立评价机制以激励课堂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与生活实例相联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九、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哪些行为进行评价)1、在课堂进行前介绍评价量规。提问,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作品展示

2、授课前梳理学习过的知识,利用图表为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了解

3、记录同学的发言和提出的问题将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探讨,老师协助解决

评价方法

(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

评价量规、信息反馈、表思维导图、小组讨论

十、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

学习阶段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法

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完成

预习新知,发

学案,巡视指

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勾画

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相关

内容。

课件展示评价量规、表思维导

交流合作,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

问题去看书:

病毒是如何被

发现的?谁先

发现的?病毒

比细菌大还是

小?需要借助

什么仪器观

察?

并完成探究活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基试

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小。

再列举一些能代表病毒与

细胞的大小关系的事物,进

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

如:病毒对于细胞相当于篮

球与一个摩天大厦。只有在

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要

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小。

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

讲授、讨论(病毒形态结

构)大屏幕出示图

片:电子显微

镜下病毒几种

基本形态,引

导学生了解病

毒的形态,加

强对病毒的感

性认识。再用

展示:病毒结

构,以及病毒

的生活,繁殖

过程动画,让

学生结合课本

总结病毒的结

构特点及繁殖

特点。

引导:我们

知道病毒是不

能独立生活

的,因此科学

工作者将引起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态:

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构,了

解病毒的生活,强化记忆要

点:1.病毒结构:蛋白质

“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

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

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

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根据寄生

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

胞内的,称动物病毒;寄生

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物病

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

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菌

体。

完成探究活动

多媒体课件评价量规、信息反

馈、小组讨论,成果

展示评价

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

讲授、讨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课件图片展

示:各种肝炎

病毒、艾滋病、

非典病毒等人

类没法根治的

疾病。

解说:病毒

不但在疾病预

防上有作用,

转基因技术也

与病毒有关,

还有基因治

疗,这些常常

是通过病毒作

为载体达到转

基因或基因治

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

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

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达见

解。

对病毒有新的认识,知道疫

苗等是一种减毒病毒,用来

预防疾病。

知道动物病毒能杀死农

业害虫,认同病毒可以给人

类带来益处。学会一分为二

地看待事物。

完成探究活动

课件展示评价量规、信息反

馈、小组讨论,成果

展示评价

总结以小组为单位

总结今天的收

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评价量规、信息反

馈、小组讨论

练习完成发的学案

练习,自主评

学生自主完成课件展示评价量规、信息反

馈、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接上表,上表已经足够填则此表留空)

学习阶段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活动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方法

十一、研修反思(说明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哪些地方的设计体现了所选的小课题,哪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思内容请在校本研讨中汇报)病毒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生物,学生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气氛进而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病毒的名称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前收集资料,尝试回答出肝炎、禽流感、鸡瘟、口蹄疫、流感等人畜患病的疾病名称。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前后桌6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就课文内容提问。学习小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提出问题,各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倾听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这些问题来源教材,只要认真阅读,再配合教师展示的课件,都能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问题是一切发明与创新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科学精神的重要表现。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历史的大量实证向我们显示: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均是始于问题的发现,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引导学生分组,组内合作交流,阅读教材,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相邻小组交换问题,组内研讨分析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5病毒 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动物”之后安排的课程,教材在第四章介绍了细菌、真菌后,本章紧接着来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之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圈中生物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生物进化、生态系统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发现史、种类、结构和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是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又营寄生生活,离开细胞后的生存能力很弱,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在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定期消毒,勤洗手等,杜绝病毒的传播。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动植物、细菌和真菌这些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已经初步学会了观察、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具备顺利地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认识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他们对本节课涉及到的有关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有关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学生并无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另外,对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册 5.5 病毒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病毒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病毒制造新一代病毒所需的物质来自于( ) A.上一代病毒 B.寄主细胞 C.病毒本身 D.外界环境 2.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个体微小 B.有遗传物质 C.营寄生生活 D.有细胞结构 3.病毒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增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 A.没有影响 B.有害 C.有益 D.既有益又有害 4.新型禽流感的病原体为H7N9流感病毒,判断该病原体是病毒的依据是( ) A.该病原体无遗传物质 B.该病原体无细胞结构 C.该病原体个体微小 D.该病原体能致病 5.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的是( ) A.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6.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A.痢疾 B.肺炎 C.流感 D.脚癣 7.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 B.有些病毒能够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C.有些病毒经过人工处理成减毒病毒,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D.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xx·山东济南)微生物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②通过形成芽孢繁殖后代 C.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 D.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 探究创新 ★9.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叶片能使叶片出现斑点,从而降低烟叶的质量。某同学想探究使烟草得病的是病毒结构的哪一部分,做了如下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烟草花叶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无结构,它是由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的。 (2)把有病斑的烟叶榨汁,用病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烟草,烟草会得病吗?。原因是。 (3)此实验说明使烟草得病的是烟草花叶病毒的。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2.D 病毒个体微小,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 3.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所以对寄主有害。 4.B 5.B 6.C 痢疾一般是由细菌或原生动物引起的,如痢疾杆菌、痢疾内变形虫等;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7.D 8.A 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②通过分裂繁殖后代;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乳酸菌,③是酵母菌;②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③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练习题

第五章病毒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2.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3.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 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 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 D、大肠杆菌和青霉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没有细胞结构 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 5.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低倍光学显微镜 D.高倍光学显微镜6.烟草花叶病毒的形状是() A.球形 B.杆形 C.螺旋形 D.蝌蚪形 7.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绿脓杆菌噬菌体C.青霉D.双孢蘑菇 8.以下生物,除哪一种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草履虫 B.烟草花叶病毒 C.海带 D.向日葵 9.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10.病毒这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病毒( ) A.不能独立生活 B.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 C.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D.十分微小,不具备细胞结构 11.噬菌体侵入细胞后,在什么控制下繁殖新的病() A.细菌的遗传物质B.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 C.细菌的蛋白质 D.噬菌体自身的蛋白质 12.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今年3月上旬,我国政府为0-15岁的儿童免费接种了麻疹疫苗。现在,肆虐于墨西哥、美国等地的甲型H1N1流感也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民防范。麻疹和甲型H1N1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下对病毒描述错误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病毒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病毒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先请同学们看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的红丝带。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学生回答,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爱滋病预防的标志。)由此同学们联想到什么? 生:有的说艾滋病。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生:议论,并回答,艾滋病病毒。 师:回答对了,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病毒呢? 生: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 师:好,同学们举了这么多,老师举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 师:病毒在我们周围是普遍存在的。同学们想不想了解病毒? 生:想。 师:那这节课就由我带大家揭开病毒神秘的面纱 师:我们翻开课本72页,同学们阅读文中第二自然段,病毒的发现过程。 师:找到答俺的同学请举手。 生:发现者是伊万诺夫斯基。

师:那么大家见到过病毒的真实面貌吗? 师: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初期,以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于是他便将得病的烟草花叶榨出汁液,然后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那剩下的滤液里面还有没有细菌?生:没有。 师:那按照伊万诺夫斯基最初的设想,剩下的滤液里面没有细菌了,然后他用这个滤液再去感染正常的烟叶?那大家想一下,如果这种花叶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那么这个滤液还能不能使正常的烟叶得病? 生:不能。 师: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当他用滤液去感染正常的叶片时,正常的烟叶又被感染上这种病了?那这是为什么? 生:证明烟草花叶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那这种使烟草得病的物质比细菌大还是小呢? 生:同学们小组讨论,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病毒比细菌还小。 师: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科学家把它称为“滤过性病毒”。但人们还是没有看到病毒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 生:病毒太小了。 师:那病毒到底有多小呢?用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能否看到? 生:不能。 师:病毒的单位是nm,通过换算得出(1nm=1/十亿米)。如果将1 nm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而病毒的大小在10~300 nm之间。 师:那怎样能看到呢? 生:用电子显微镜。 师:有了电子显微镜这一有力武器,人类逐渐认识了长期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病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73页病毒的形状。 师:是不是病毒就这三种形状呢?不是的,常见的有这三种 生:球形,杆形,蝌蚪形。 师:淡然还有其他形状,如砖块形,子弹形 师:那病毒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小组细心观察,认真比较) 师:(提示)我们前面学过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可以光合作用,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体内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病毒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思考后回答,寄生 师:对。寄生是指一方为另一方提供物质和生活场所。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 师:我们按寄主不同可以把病毒分成几类呢 学生举手! 师:我就请同学们就我们在黑板上举的例子来看。 师:就开始黑板上的病毒分类。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

《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病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方法过程:1.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精讲多练、两案五环模式 学习方法:自学为主、小组合作、探究小结 教学准备:教案、导学案、PPT文稿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有关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激发兴趣: 猩红热、手脚癣、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猜想:流行性感冒、狂犬病、天花病是不是也是由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 (板书课题——病毒) 二、检查指导学生自学学习情况。(学生小组交流) 1.病毒是()世纪末,()国科学家()发现的,叫做()? 2.自学课本第89页,口述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 3.借助()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三、新授课: (一)、病毒的发现(教材89页) 1.19世纪,首先发现了病毒。 2.伊万诺夫斯基的结论:是烟草花叶病的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 3.通过阅读教材,你认为病毒是单细胞生物吗?

(二)病毒的种类(教材90页) 1.根据病毒的不同形态可分为?(幻灯片展示,老师引导) 2.按寄生细胞不同分为哪几类?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通过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再展示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总结。 1.病毒结构简单,有()外壳和内部的()组成。 2.病毒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内容91页,自学完成) 3.思考讨论: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会死亡吗?(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4.师提问:那么病毒是如何繁殖的呢?(老师通过提问复习回顾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病毒的繁殖方式)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病毒可引起哪些人类的疾病? (从病毒的有害方面思考,老师引导) 2.人类如何利用病毒造福人类? (从病毒对人类的益处方面思考讨论)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老师引导补充) 五、课堂练习: (附课件之上) 六、作业布置: 课后第92页1、2、3题 板书设计: 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二、病毒的种类: 1.按寄生细胞不同划分 2.按不同形态划分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公开课优质课导学案

第五章病毒 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课时间:20 年月日班级: 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3.病毒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自学检测: 1.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需要用才能观察到。 2.病毒不能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__病毒、______病毒和___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___。 3.病毒的结构,由外壳和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体。 4.病毒种类,分布,又营生活,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极大的危害。人类一方

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疾病,一方面______病毒为人类造福。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有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人类对其中的H1、H3亚型易感。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大胆设想一下,你有什么办法对付并预防这种病毒呢? 2.有一次,一个同学拿一份患有鸡瘟的鸡血液,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老师说不行,是老师嫌麻烦吗?为什么? 3.人患流感后,为什么容易治疗?请从病毒的生活环境分析。 检测案 一、课堂检测 1.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望远镜 D.高倍光学显微镜 2.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B.病毒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病毒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春秋季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都带来损失,你知道引发这种疾病的微生物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结构和特点呢? 2、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89页到92页回答以下问题: (1)是谁发现了病毒?病毒的发现过程怎样? (2)病毒的形态、大小如何? (3)病毒怎样生活?病毒根据它们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三类? (4)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5)病毒是怎样繁殖的? (6)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3、知识点讲解

(1)病毒是谁发现的以及发现病毒的过程 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伊万诺夫斯基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作“过滤性病毒”。 (2)病毒的形态、大小、种类以及生活方式?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杆状、球状、蝌蚪状),而且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病毒》

课堂教学设计表 填表说明:本表包括十个部分,请根据课题填写完整。灰色的单元格是提示语,请勿更改或删除。学员根据提示语,填写在对应的空格内。本表自动根据填写的文字内容,扩大表格范围。 本次研修自选小课题(请根据本次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自定一个研修小课题,在下面的单元格中说明所选小课题的内容以及对这个课题的思考) 课题名:《利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课程活动探究》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构建,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新知识和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方式,在生物课堂上所讲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实践的机会,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实现信息技术探究课堂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题我将利用了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平台,PPT等技术,不仅可以直观感受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直观感受,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当中。 接下来,请自选所任教学科学段的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按表格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能够体现出以上所选的小课题方向,重点思考教师如何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章节名称《病毒》 学科初中生物授课班级八年4班授课时数 1 设计者王文涛任教的学校汕头市潮南区井都中学 一、本课学习内容概述(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病毒结构特征等重要概念,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依据标准(摘录最新版《课程标准》的目标语句) 依据《课标》理念,1在教学设计中大量的采用由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锻炼了查找、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作用,培养了合作精神。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置疑问,展开讨论,于讨论中明晰知识,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采用学生代表表述资料、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于探究中获得知识,学生有成就感,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3知识要由学生去自主获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在关键性问题上指引探究方向,控制教学进程,总结归纳知识,纠正探究过程中的偏差,而不是干涉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5病毒章节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5 病毒 章节测试题 姓名 : 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成绩 : 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属于生物,这是因为病毒能( ) A .吸收氧气 B .繁殖后代 C .消化食物 2 . 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细胞结构 C .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观察 3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 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4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有害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C .细胞质缓缓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任何生物体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5 . 下列疾病中,均因激素异常引起的是( ) ①夜盲症 ②贫血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 症 A .③⑤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 流感病毒和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属于( ) A .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B .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C .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 D .细菌病毒和动物病毒 7 . 下列微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D .生长发育 B .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 .禽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B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 质 D .噬菌体的成份是 DNA 和蛋白质 ⑤呆小

9 . 下面四个同学对微生物的各种认识,正确的是 A .王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B .刘芳: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C .赵明: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荚膜 D .张磊: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 10 . 下列关于 H7N9禽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 .细胞小,结构简单 C .能使人致病 D .属于动物病毒 11 . 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水螅 B .细菌 C .真菌 D .病毒 12 . (2015 秋?济宁校级期末)构成病毒的结构主要有( ) B .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D .蛋白质和脂肪 13 . 下列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关系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草履虫——伸缩泡和收集管 ②蚯蚓一体壁 ③靑蛙——鰓和皮肤 ④家鸽——肺和气 囊 14 . 病毒的生活特点是 A .能独立生活 ⑤鲫鱼——鳃 A .①②⑤ ⑥家兔—肺 B .②⑤⑥ ⑦蝗虫——气管和 肺 C .②④ ⑥ D .⑤⑥⑦ A .乳酸菌 B .艾滋病病毒 8 . 下列没有病毒寄生的是 ( ) A .正在分裂的细菌体内 C .生长旺盛的果树叶肉细胞中 C .霉菌 D .酵母菌 B .腐烂的动物尸体的细胞中 D .快速游泳的金鱼鳃上 A .遗传物质和脂肪 C .糖类和水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病毒》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5)

《病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教学过程 导入:先请同学们看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的红丝带. 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学生回答,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 (这是爱滋病预防的标志. )由此同学们联想到什么? 生:有的说艾滋病.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生:议论,并回答 艾滋病病毒. 师:回答对了,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病毒呢? 生: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 师:好,同学们举了这么多,老师举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

师:病毒在我们周围是普遍存在的.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病毒? 生:想. 师:那这节课就由我带大家揭开病毒神秘的面纱. 师:我们翻开课本,请同学们阅读,找到病毒的发现者. 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生:发现者是伊万诺夫斯基. 师:那么大家见到过病毒的真实面貌吗? 师: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初期,以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于是他便将得病的烟草花叶榨出汁液,然后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那剩下的滤液里面还有没有细菌?生:没有. 师:那按照伊万诺夫斯基最初的设想,剩下的滤液里面没有细菌了,然后他用这个滤液再去感染正常的烟叶?那大家想一下,如果这种花叶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那么这个滤液还能不能使正常的烟叶得病? 生:不能. 师: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当他用滤液去感染正常的叶片时,正常的烟叶又被感染上这种病了?那这是为什么? 生:证明烟草花叶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那这种使烟草得病的物质比细菌大还是小呢? 生:同学们小组讨论,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病毒比 细菌还小. 师: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科学家把它称为“滤过性病毒”. 但人们还是没有看到病毒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 生:病毒太小了. 师:那病毒到底有多小呢?用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能否看到? 生:不能. 师:病毒的单位是nm,通过换算得出(1nm=1/十亿米). 如果将1 nm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 而病毒的大小在10~300 nm之间. 师:那怎样能看到呢? 生:用电子显微镜. 师:有了电子显微镜这一有力武器,人类逐渐认识了长期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病毒. 现在就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第四五章细菌真菌病毒检测题和答案

八年级生物学(上)第四五章细菌真菌病毒检测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是由各种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2.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真菌的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C.真菌的菌落有时还会出现红、褐等颜色 D.细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比真菌的更快 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膏、牛奶等是为了( )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5.下列现象或行为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无关的是 ( ) A.买回新鲜蔬菜要用水浸泡 B.养鸡场饲养员身穿白大褂 C.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先消毒器械 D.香蕉腐烂 6.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生活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矿 B.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 C.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需要一定的水分 7.桃树、树等的营养方式称为自养,而细菌、人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根据以上的提示,自养和异养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能独立生活 B.是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命活动中是否消耗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