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性心理

儿童性心理

儿童性心理
儿童性心理

性心理学

班级:13治周2 姓名:王亚楠性别:女单位:18中

儿童自慰心理

1912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心理分析学术研讨会上,弗洛伊德提出了石破天惊的理论,他认为孩子们也有自慰的行为。读者可以想象当时弗洛伊德的理论怎样引起在场人士的震惊、哗然。孩子们不再是纯洁的天使,而是“多种形式的小邪魔”,会寻找各种形态的乐趣,再引用弗洛伊德的说法:“孩子们在吸引他人的欲念的影响下,可能发挥惊人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孩子们的自慰并不污秽或是邪恶,而是孩子们情欲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孩子就是从自慰开始发展往后的性经验。孩子的自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自慰是在婴儿时期,也就是吃母乳的时期。有些爱抚宝宝的动作,以及某些擦拭身体的动作(尤其是擦拭生殖器官),具有色欲的色彩,如此的动作引发了孩子们感官方面的乐趣,使他们想重复如此的动作,因此宝宝几乎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靠紧大腿,以手自摸或压按身体。

第二阶段的自慰约从3岁开始一直到6岁为止。这个阶段的自慰是身体的触摸,借此发现并主宰自己的身体,确认自己的性别。在这个年纪之前,孩子们心理上知道自己的性别,而现在他们要从纸上谈兵进入实际操作,小男孩要验证自己的确是男生,而小女孩要验证自己是女生。小男孩和小女孩会探索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经过综合整理,了解自己身体的整个结构。如果说孩子们是以咬来探索这个世界,那么他们是借着触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性器官部分)来肯定自己的性别认同。除此之外,触摸身体的各个部位令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兴奋。孩子们就是由此发现了有些器官具有情趣,不过这个阶段仍属于自我色欲的乐趣,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自我满足。

如果说孩子们是以咬来探索这个世界,那么他们是借着触摸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性器官部分)来肯定自己的性别认同。

私密的活动:柏诺6岁,上小学一年级。他在学校表现不错,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当他的父母告诉他将要有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了,他显得非常开心。然而,热爱足球的柏诺开始把足球朝妈妈的大肚子射门,令妈妈担心这对肚子里的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如今宝宝已经8个月大了,柏诺试着和小弟弟玩,但常是不了了之。有一天爸爸发现柏诺使劲地摇着弟弟,因此臭骂了他一顿。

柏诺的爸爸以前和自己哥哥的关系非常不好,到现在还是没有改善。而柏诺的妈妈小时候因为姐姐嫉妒爸爸妈妈特别疼爱她而常找她麻烦。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宠似乎是这个家庭沉重的阴影,而柏诺的爸爸妈妈把这不快乐的过去投射在柏诺身上。以柏诺的例子来看,如果他感到罪恶和焦虑(可能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仿佛他和弟弟的关系不好),而对弟弟有敌意,在我看来是很寻常的。然而,柏诺的弟弟8个月了还

继续吃母乳,他的妈妈甚至表示还要继续喂母乳直至冬天结束,以便让小弟弟的抵抗力更好。令我感到好奇的是,柏诺在爸爸妈妈面前会拿着熊宝宝自慰,爸爸骂了他,但是妈妈一句话也没说。他的妈妈后来告诉我,她小时候曾遭一位叔叔上下其手,因此她不知如何和儿子谈自慰的事,因为直接谈仿佛会侵犯儿子。

如果说自慰是每个孩子性别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阶段,那么它就必须是隐秘的。

如果说自慰是每个孩子性别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阶段,那么它就必须是隐秘的。倒不是让孩子对自慰心生罪恶感,而是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是身体的主人,可以自行探索,不需要他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慰是孩子性发展过程重要的一步,而且也代表着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隐私观念的第一步:孩子的身体从此不完全是爸爸妈妈的“管辖”范围,在此之前爸爸妈妈帮忙洗澡、换衣服,但今后孩子要开始当自己身体的主人。通常孩子会在这个年纪开始要求有一点隐私权,坚持自己穿衣服、洗澡,拒绝在海滩上袒胸露背。

尽管柏诺开始进入情欲开窍的潜伏期,但任何孩子像柏诺一样在爸爸妈妈面前自慰,的确有必要去看医师诊断。如果柏诺还继续自慰,而且有挑衅的意思,那表示他想借此“放电”给妈妈,以引起她的注意。仍喂母乳的妈妈和柏诺的小弟弟正处于色欲期,这令柏诺不想长大,想回到小时候。他的弟弟(其实已经不能算是小婴儿了)现在所能享受的乐趣,柏诺都不能再享有,因此为了重温小时候吃奶所享有的乐趣,柏诺就索性拿着熊宝宝自慰。或许如果柏诺的妈妈马上为弟弟断奶,柏诺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但在弟弟正式断奶之前,我觉得柏诺的爸爸应试着亲近柏诺,可以借着玩足球,让父子之间感情融洽,让这个家庭的结构暂时成为两对,也就是妈妈和小弟弟、爸爸和柏诺,让柏诺了解长大有好处。

当自慰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有“爱现”的意味,那就是一种病征。在这种情况下,自慰常是内在发展失衡的表征,借此表达内心深处的不安,以及认同未明确的困扰。就像是一个孩子到了八九岁还继续自慰,仿佛之前从没有机会探索自己的身体。八九岁这个年纪应该开始朝外发展不同形式的探索,而自慰是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色欲的表现,寻求过去的情感和刺激(退化的表现)。过了这个年纪还继续自慰,表示有社会群体适应的困扰或和他人相处有问题。当我们无法与自我建立关系时,也就无法和他人建立关系。

学习尊重私密

朱丽叶是个身心发展平衡的5岁小女孩,但自从小弟弟出生后,她就拒绝听话,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里,老是惹爸爸妈妈和老师生气。更糟的是,她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慰。朱丽叶的外婆得了“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她一天到晚洗澡,这还不够,当她带朱丽叶时还要时不时帮朱丽叶洗澡。她不仅要求朱丽叶吃饭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而且当朱丽叶上完厕所,外婆一定以肥皂帮她清洗下体,仿佛上完大小号如果没有这么做是有违卫生习惯的。

朱丽叶的外婆不尊重朱丽叶身体的私密权,可以部分地解释朱丽叶奇怪的行为,大人如此对待她的身体,使她无法明白身体属于她自己,因此她不懂得身体私密权。不过经过几次谈话,我个人认为朱丽叶会

自慰,问题根源在于她和爸爸的关系。在弟弟出生之前,爸爸和朱丽叶很亲,但自从弟弟出生后,爸爸把所有的注意力转到弟弟身上,而且还要朱丽叶照顾弟弟、要听话、要表现出自己是个大孩子等(许多父母对老大的要求)。朱丽叶和爸爸之间亲近的关系不见了,爸爸要求她表现得像个小妈妈,他只顾小婴儿而漠视了她。朱丽叶失去了和爸爸亲近的机会,不仅在心理上受创,在身体上(爸爸不再抱她、亲她)也受冷落,因此想借着自慰,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自我色欲行为,重拾过去和爸爸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爱(如今爸爸的爱转移了目标)。

朱丽叶夹在外婆(拼命把她洗得干干净净)和爸爸(冷落了她)之间,无法明白自己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别人无权侵犯过问。或许应该暂时不让外婆照顾朱丽叶,因为外婆会忍不住洗个半天。至于朱丽叶的爸爸,应该送女儿礼物、带她到餐厅去吃饭,让她感到自己是爸爸的掌上明珠,也只有在被爱中,朱丽叶才能建构自我。

人际关系失调的现象

艾洛蒂5岁,在幼儿园表现不错,跟班上小朋友处得很好,融入了团体生活。然而,她居然会在爸爸妈妈面前自慰,而且经常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卡通录像带时自慰。艾洛蒂的父母可说是模范父母,绝不让孩子独自看任何影片,艾洛蒂的爸爸甚至很骄傲地告诉我,“狮子王”他看过不下10次了。艾洛蒂的爸爸妈妈的确是好爸爸好妈妈,但是可能缺乏一点想象力,即帮女儿设计一些游戏或是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5岁的艾洛蒂处于恋父(母)时期的末期,因此无论是在智力上或是团体生活方式上都需要具有教育意味的刺激。因为没有外来的刺激,艾洛蒂觉得无聊,所以只好自行刺激,引起大人的注意。她以退化的行为——很矛盾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示自己长大了,想学习新鲜的事物。电视会带来一种负面影响,但是大家对此似乎认识得不够多,不管有什么好的理由,当我们把小朋友放在电视机前面,紧凑的视觉感受很容易让孩子对任何事很快就感到无聊。

一位4岁半的小女孩曾两次被送到急诊室急救,因为她把芭比娃娃塞到阴道口里。小女孩被问到为什么会总这么做,她解释说:“娃娃会进到我的肚子里,之后再出来。她出生了,我会好好照顾娃娃,因为我是好妈妈。”小女孩的故事令人既感动又感伤,恰好显示了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自慰方式。即使弗洛伊德认为阴蒂几乎是男性化的器官,但是基本上来说,女性的性器官是隐于内,男性的性器官是形于外的。弗洛伊德把汉斯所说的“尿尿”诠释为“射精”,然而小女孩却无法看到自己的性器官,她只能感受到阴蒂的存在,对阴道口并不清楚,一直要到7岁左右才开始知道阴道口这回事。但是这个“口”仍是个虚拟的口,因为看不见,因此有些小女孩会试着找这个口的正确位置,比如用一只手指插入,或是像上述被送医急救的小女孩那样拿东西塞入阴道口。

这位被两次送医急救的小女孩,有位长年生病、冷漠的母亲,因此小女孩无法和妈妈建立亲密的母女关系。自慰显然是缺乏爱和良好关系的征兆。小女孩缺乏爱的关怀,于是重演象征性的出生,以便创造出

一个较符合她期望的母亲形象,这个故事已超出自慰“正常”的范围,因此令我们感到震惊。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年纪的小朋友还不懂所谓的“插入或是被插入”,他们只是在性器官的外围和周边探索,以触摸或摩擦来寻找乐趣,比如说拿着填充玩具紧紧地夹着,或是跨骑在狗背上等。当自慰不再局限于摸摸碰碰,而是真的有“插入”的动作,总会令父母很担心,尤其是担心女儿会伤了自己,破了处女膜。幸好类似的例子很罕见,不过对于孩子自慰的情况,为人父母者必须审慎观察,必要时最好找医师咨询。

依拉勒和爸爸妈妈、弟弟住在一起,他的爸爸有一条腿被截肢。依拉勒患有初期幼童自闭症。那阵子我固定花一整天时间待在有自闭症儿童的家中,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自闭症小孩的生活起居,以及家人亲友面对自闭儿的反应。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见了依拉勒。

依拉勒没有办法好好静下来两秒钟,他在饭桌前扭来扭去,用手抓食物吃,不然就是去喝水龙头的水,再全部吐出来,把地上弄得脏兮兮的。他对待弟弟十分粗暴,甚至会下手不知轻重地拍打弟弟的脸颊。他还经常跑到窗前,猛力地摇着窗棂,好似想把窗棂拆下来以便逃跑。他曾经用另一种方法逃跑过一次,后来有人通报看见他裸着身子在马赛北部的高速公路上,边跑边大声喊着没人能懂的话,因此造成一些车祸意外。

依拉勒经常不停地手淫,捉着他妈妈的脚摩擦他的“鸡鸡”,如果妈妈拒绝,他就会暴跳如雷,猛力打他父亲被截肢的腿。

自闭症孩童一直处于混乱的肢体语言关系中。依拉勒的种种行为如咬人、扯头发、嗅闻父母亲等,都属于性发展仍停滞于原始状态的一些征兆。他手淫的行为也属于上述征兆的一种。一个小男孩在母亲面前手淫或是脱得光光的,或是小女孩不停地以自己的身体摩擦着爸爸的大腿,均显示其性发展的停滞落后。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因为无法离开父母亲,而与母亲或父亲处于一种“乱伦”的行为模式。在我看来,依拉勒手淫是想和母亲沟通、亲近的一种方法:拿他人肢体的一部分手淫,依拉勒的例子中是以母亲的脚,事实上是对照父亲被截去的脚,父亲被截肢造成他怕被去势的恐惧心理。手淫显示他心理发展的一些障碍,但也表露他在寻求自己与所认知的外在世界的关系。

自闭症孩童手淫的现象会一直持续,有时甚至一直到成年。性心理发展健全的小孩通常在六或七岁就不会再自慰,因为到了这个年纪他们已经明白且适应自己的性别,确定自己是小女生或是小男生,走出了儿童期对性的好奇,迈向另一段对性的探索。

青春发育期是自慰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私密性更高(偷偷摸摸,深怕被人撞个正着),而且相较于小时候的自慰,此阶段更具行动性。在儿童期,自慰的时候心里会想:“我有个小鸟,这是我的小鸟。”而到了青少年期,自慰时心里想的是:“我可以用我的小鸟做什么?”儿童期的自慰属于感官接触(这个阶段自慰的目的也是在寻求感官的乐趣),而青少年时期的手淫“性”的成分已经很浓厚了,因为青少年身体各部位敏感带的性冲动已经潜伏在生殖器地带(独特的色欲敏感区)。成年后我们多半喜欢先有前戏再真正性

交,前戏的动作正是我们孩童时期的自慰,以及自慰所产生的快感,潜沉多年后在无意识而且毫无章法的情况下再度涌现。

青少年时期的手淫是迈向真正性行为的准备动作。手淫是一个人唱独脚戏,是发现性的快感和性高潮的过渡时期,是为未来真正的性爱做准备。这对探索性的青少年而言是重要的发现。70%的青少年第一次射精是在手淫时发生。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男孩女孩来说,自慰手淫是在接触对方身体“两人乐”之前,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独乐乐”的性探索。手淫也可以让青少年以另一种方式探索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敏感地带,以及如何能让自己达到快感。手淫也让青少年幻想理想的恋情,营造浪漫的情节,证明自己能爱人,也可以被爱。

青少年时的手淫可以平抚某些心里的焦虑,宣泄这时期常有的暴戾之气,然而有时却可能导致焦虑,尤其是男孩们,老是担心自己的阳具不够大,可能会影响到在床上的表现。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几亿,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调节性欲、性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论与行为,都能正确地对待两性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 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给人以欢乐,也能给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诱人误入歧途与深潭。 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的冲突之间就构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卫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提高,工作就顺利,思想就进步,生活就幸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性” 问题一直是个十分敏感和忌讳的问题,可谓“谈性色变”,性的不适应问题也表现得比较复杂、隐蔽,它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持久。因而,现在我们学习与研究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打破“性”这个禁区,承认性生理、性心理学都是科学,尤其是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对青少年全面进行性教育,达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全国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 一、金色年华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也是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但是这个时期也会令人烦恼。由于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在升学、就业或爱情等一系列问题面前,容易产生焦虑、困惑不安。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成长发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的有关理论模型 09心理李佳俐0906080046 一.过滤器模型 主要观点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了过滤器理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注意的过滤器信息加工模型 实验支持 ①该模型的研究最初是由彻里(E.C.Cherry)1953年的双耳分听实验引发的。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注意指向的耳朵被称为追随耳,未受注意的耳朵被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没有进一步接受加工,被拒绝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 ②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实验结果表明,一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准确率为65%;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准确率为20%。 评价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强调对注意信息的加工,认为注意处于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在识别前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很快就遇到困难,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注意等现象,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因此,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主要观点 特雷斯曼(A.M.Treisman)在1960年对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衰

90后女生性心理分析

90后女生性心理分析 对影视片中、公园里的拥抱、接吻镜头,对小说中的性描写,画刊上性感强烈的照片、画像,要增强免疫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帮助她们取精华去糟粕。有人对未婚先孕而做人工流的90后少女进行了一次调查后发现,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心理: 热恋心理: 两人由初恋进入热恋,感情如胶似漆,有"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恋爱达到白热化程度,一旦海誓山盟,性行为也随之而来。这类少女做" 人流"虽有羞涩之感,但并不感到空虚和沮丧,甚至还认为这是自己对男友的一种无私的奉献。 迎合心理: 这些少女认为男友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当男友提出性要求时,因怕失去对方,便默然应允,迎合对方。 占有心理: 这类姑娘认为男友不错,同时别的少女与她又有一定的竞争性,为了不使自己在竞争中失利,便发生性行为,造成既成事实,达到占有目的。 掩饰心理: 她们常常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与男友发生性行为的。当男友提出性要求时,从她们内心来讲并不想这样做,但又抵挡不住而就之。 侥幸心理: 首次发生性关系后,大多产生怕怀孕的紧张恐惧心理。但时间一长,发现没事,便产生了侥幸心理。结果,怀孕了。 屈从心理: 这些姑娘常有求于男性帮助解决招工等困难时被男方要挟、控制,尽管她们内心并不愿意,但还是忍气吞声地发生了性行为。 好奇心理: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女,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增高,在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同时,对性也产生了好奇心理。这些少女是抱着好奇的尝试心理而发生性行为的。 逆反心理: 这些少女的婚姻常常因受到家庭、亲友、组织的阻挠,不准她与心上人交往,于是,产生逆反心理,发生性行为。 无所谓心理: 这些少女受到西方" 性解放" 的影响,对婚前性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性觉醒提前:

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我中心语言 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 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 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 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2、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5)单方面做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宗传播媒介等 (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景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 (3)移情 (4)强化 4、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1)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2)由于气质不同,有些儿童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 (3)也有些儿童主导情绪不稳定,难易与成人合作。

个性心理状态

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状态 可能超水平完成任务。在紧急情况出现之前,无论人的意识水平处在I 还是II 阶段,只要意识到情况异常,就会立即紧张起来,使意识水平提高到阶段III。但是,一旦惊慌失措,甚至产生恐惧,就会使意识水平达到IV 阶段,此时就会完全失去准确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其结果是盲目蛮干或者手足无措,尤其一旦管理者出现这种情况,被他领导的人员也会受其影响产生恐慌心理,发生不安全行为,从而造成事故的隐患。 2)性格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点和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将性格分为以下几类,见表3。有些人具有很强的安全责任感,对工作始终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这种性格特征属于安全型的,应该大力提倡;而有些人则缺乏责任心,对待安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视安全制度、法规和措施于不顾,对人身安全表现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如鲁莽、草率、懒惰等不良性格,这种性格特征往往是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对安全生产的危害极大。因此,对于有不良性格的人,要通过不断地安全思想教育,促使其通过主观的自我心理调节逐渐改造不利的性格,或采取经济奖罚手段来约束他们的消极行为,使其逐渐形成认真负责、重视安全的良好性格。 表3 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分类表 Table 3 Table of Adult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序号类型特点归类 1 活泼型反映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勤劳勇敢。安全型 2 冷静型善于思考,工作细致,头脑清楚,行动准确。安全型 3 急躁型反映迅速,大胆有余,求成心切,工作草率。非安全型 4 轻浮型做事马虎,不求甚解,心猿意马,轻举妄动。很不安全型 5 迟钝型反映迟钝,动作呆板,头脑简单,判别力差。不安全型 3)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46]。从引发事故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情绪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三种状态。积极型情绪表现为开朗、欢快、激动,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中间型情绪就是情绪稳定,不易受外界刺激而波动。当受外界刺激时,情绪能保持平静、正常,所以不易出事故。消极型情绪受外界刺激时,表现为忧郁、恐惧、压抑,容易打乱人的正常行动而出现不安全动作,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47]。- 29 - 在煤矿生产中,由情绪引起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下列表现,这些行为对安全生产均可造成不良后果: (1)厌烦情绪。常年累月在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都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些人工作起来无精打采、思维懒惰、注意力不集中,对遵守作业规程、处理不安全因素持消极态度。 (2)悲观情绪。有些工人由于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生产被动,安全受挫折就会产生对工作信心不足、忧郁惆怅、生产积极性减退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3)急躁情绪。为了早出井或减少工序等就会出现急躁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会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几亿,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调节性欲、性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论与行为,都能正确地对待两性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 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给人以欢乐,也能给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诱人误入歧途与深潭。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 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的冲突之间就构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卫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提高,工作就顺利,思想就进步,生活就幸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性”问题一直是个 十分敏感和忌讳的问题,可谓“谈性色变”,性的不适应问题也表现得比较复杂、隐蔽,它 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持久。因而,现在我们学习与研究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打破“性”这个禁区,承认性生理、性心理学都是科学,尤其是 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对青少年全面进行性教育,达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全国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一、金色年华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也是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到来, 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但是这个时期也会令人烦恼。由于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在升学、就业或爱情等一系列问题面前,容易产生焦虑、困惑不安。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学上我们就把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和明显特征的、在生理心理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叫做青春期。青春期来临的年龄,男女之间有些差别,女性比男性一般要早1-2年。不 同的人也由于性的成熟和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条件的不同,青春期来临的具体年龄也有差别。结合中国的情况,一般认为,女性青春期来临大约在12至14岁,男性大约在13至15岁左右。性发育成熟期大约在18岁左右完成。有的学者认为,青春期应从12岁至 25岁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青春期来临的年龄已有提前的趋势。青春期的到来,就是性成熟的开始。这时,机体内分泌腺加强了活动,由脑垂体产生的促性腺素打开了性腺活动的大门,使得沉静的生殖器官蓬勃地发育起来,引起了青少年男女身心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第二性征(也称副性征)的发育导致男女两性形态上不同的性别特征,性器官的变化及其性功能的逐渐成熟。心理学家霍尔称青春期为“暴 风骤雨”的时期。他指出,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以前相比不大相同,而发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 一、名词解释 1、注意:心理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2、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4、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5、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二、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 集中)。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追踪功能、调控功能)。 3、注意的外部表现:(感官的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停止、呼吸轻微而缓慢) 。 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知觉的一般特征有:(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注意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大类。 7、有的学生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 8、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注意了笔画,却忘了写字姿势,注意了握笔方法,却写错了字。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水平不高。 9、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10、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注意了笔画,却忘了写字姿势,注意了握笔方法,却写错了字。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水平不 三、判断题 1、学生做作业时,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思考,一会儿计算,这是注意分配的表现。(错) 2、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错) 3、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对) 4、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错) 5、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每一个心理过程而存在。对 6、无意注意就是不想注意,因而什么也没有注意。错 7、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始终如一的指向某一对象。错 8、注意的分散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分布到不同对象上。错 9、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所以,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心无二用”。错 10、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叫做无意注意。

儿童性心理的表现

儿童性心理的表现 *导读:在3-4岁,儿童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有的男孩特别听阿姨的话。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 性心理是指围绕着性征、性欲和性行为而展开的心理活动。据近代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将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婴儿期(0-1岁)、儿童期(包括幼儿期2-9岁)、青春前期和青春期(10-17岁)。 性心理的发展是随着不同年龄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而反映出来:1、婴儿期新生儿的动作不协调,不分化,心理活动仅处于感觉阶段。这时的性心理仅表现为对刺激性器官的感受性反映。大约在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玩弄生殖器官和有夹腿的行为。同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孩子性的社会角色和性的心理差异也开始形成。 2、儿童期2岁左右的儿童思维能力已经逐渐形成,他们能够明确地辨认同性与异性。在3-4岁,儿童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有的男孩特别听阿姨的话。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如有的小女孩看见男孩子的生殖器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有的男孩子一定要坐在便盆上 小便等等。此时,他们对玩弄性器官和别人抚摸他的性器官,可

表现出一种舒适而安静的现象。在5-6岁,儿童开始亲近同龄的异性,并彼此进行"性游戏",如"办家家"等。在游戏里,男孩乐意做爸爸、女孩甘愿当妈妈,如果让男孩当妈妈,一般会遭到拒绝的。如果异性朋友疏远自己,孩子会感到不快和气恼,这是性意识的萌芽。7-8岁的孩子开始对同龄异性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敏感性。 3、青春前期至青春期是性意识形成并且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时期。在9-ll岁,两小无猜的异性伙伴开始疏远,男孩在一起玩,女孩在一起玩。男女生同一课桌读书,会划上"分界"线。在13-14岁前后,随着女孩出现月经初潮和男孩出现首次遗精,性的冲动性开始出现,对异性感到兴趣,并有意识地进行探测。随后,少男少女开始了有目的性的接触(有的则表现为早恋)。由于这个阶段性意识的不稳定,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性犯罪。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危险年龄期"。在16-17岁,性意识开始稳定,少男少女开始过渡到青年时期。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性心理特点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 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的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 但是这种性爱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男女青年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 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青春期心理上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 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 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想要让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保健问题也是不能够轻易的去忽视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轻松地度过青春期。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健康的性心理发展是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涉及青少年对自身性征发育的关注、与异性交往的体验、性冲动带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性价值观、恋爱观等方面的形成,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四阶段”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认同度。 赫洛克认为,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关于与异性交往的发展,在此阶段,大多数青少年要经历疏远异性的“否定期”、向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潜在生命力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是因为他们的体内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生命潜力”,又称作“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能”,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和发展着的存在,是一种指导性的本能,规定着个体发展的准则,儿童自己就能够在这种生命力的爆发下成长,而且不同的儿童潜能各不相同。正是这种生命力本能的自发冲动,促进着个体不断发展,使儿童逐渐出现各种心理现象并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系统。 潜在生命力是生命发展的原动力,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和促进儿童这种潜力的发展。 尽管新生儿完全缺乏经验,但是大自然最辉煌的奇迹之一是,新生儿所拥有的力量能使自己适应于外部世界。并防止外部世界的伤害,借助敏感期的部分本能的帮助,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些本能引导他们克服连接不断的困难,以不可抵御的趋动力不断地激发他们。”(二)心理(或精神)胚胎期 蒙台梭利认为人有双重“胚胎期”: 1是“生理的胚胎期”。 2是“心理的(或精神的)胚胎期”:在出生之后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一种积极地、能动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事物印象的感受能力,有了心理或精神胚胎,才有以后儿童心理的发展。 精神胚胎期”: 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出生前胎儿在母体内身体方面的发展非常相似:最初时一无所有,经过吸取外界的刺激和信息,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逐渐产生心理。 (三)“肉体化过程”(实体化) 肉体化就是指婴幼儿的身体逐渐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发生行动和行动自如的过程,蒙台梭利把这一过程同时说成是形成人格的过程。 蒙台梭利认为新生儿的身体、手、足虽无法自如活动,即他的精神还不能对身体各器官起到支配作用,但由于新生儿眼、耳、鼻、手、足的外形都已具备,所以新生儿就已经处在自如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新生儿具备肉体化的可能并进入了肉体化的准备状态。 (四)“吸收性心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积极地和有选择地对外部世界进行吸收,成为他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因此,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心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 儿童早期的心理是无意识的,而且具有吸收性的能力,它不断地自发地按照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机制将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信息筛选、加工,固结于自己的心理世界,因而这种吸收性的心理是极富智慧的。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以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暂,一般在一周左右就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该状态对当事人社会功能影响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处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能够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能够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些方面发展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异常。特点如下: a. 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

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例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等。 b. 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面对其它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c. 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当事人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标准完成某项(或几项)社会功能。例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等。 d. 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需的。 4.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特点是: a. 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经历,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 b.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首页 > 心理篇>青春期性意识、性心理、性行为 青春期性心理有什么特点? 2012-01-19 本文行家:李诗琦shiki 男、女对性的反应有所不同,与身体结构及家庭因素有关,男性的阴茎容易勃起,并可因接触而产生感觉,由射精而引发快感;女性不具备这些特点,性敏感组织深藏在阴道内,对性的快感也只能在结婚后开始逐渐产生 目录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青春期心理的特点 一、青春期性心理 (一) 正常性心理 青春期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情窦初开”,出现强烈的性意识和性幻想,男性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阴道分泌液增多,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出现各种各样的与性欲有关的心理活动,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对异性产生兴趣,越来越喜欢与异性交际,如在集体活动中,男生总希望并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往往喜欢在所钟情的异性面前逞能,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开始注意修饰仪表,讲究发式、服装等;留心自己被异性怎样评价,观察异性对自己的反应;开始注意、倾听、理解、揣摩自己所钟情对象的言谈、举止、心情和情绪,总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不愿意在异性面前受人批评、指责。 (二) 性压抑与性紧张 性压抑是指人们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之下,运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对原始性本能发动(性冲动)的一种控制和约束。适当的性压抑是个体适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基本能力,但由于错误观念形成的过度性压抑却导致了羞愧与自责,长久则造成严重的挫折、焦虑、烦躁、紧张与不安。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改变错误观念入手,但这时往往会伴随着

一种心理状态,就是男女性心理的紧张感。产生这种紧张心理有许多原因,如世俗观念、外界的舆论等;心中希望与异性交往,在行动上却又无法表达。外表的冷漠与心中热烈的爱并存,因此容易导致对方的误解,造成自我压力;最主要的是出现连自己也迷惑不解的心境和无目的行为,以至于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必要的信心,形成自我感受的内心紧张。 (三) 性敏感 性敏感是性本能的一种自我表现,指对性信息所表现出的一种过强反应。有些青少年对报刊书籍、影视作品中有关性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好奇心与追求、渴望,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此类现象的出现与性意识形成期的过度压抑有关,即“越是被禁锢的东西,就越是人们所向往的东西”。依赖性较强的少女此时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关怀和帮助,除正确的教育外,还应该创造一种正常异性交往的氛围,使人的性本能通过升华的方式得到宣泄,从而保持心理动力平衡。 二、对爱情的幻想与忧虑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会想入非非,以梦幻的假想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有的把曾经在文艺作品中看到过的描述爱情的场景与片断加以组合,虚构出自己与爱慕的异性在一起的情景;也有的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假想出自己与异性交往的种种具体的细节;更有的同学觉得仅沉溺于假想中仍无法使自己得到满足,便通过书写一些荒诞离奇的词句,或画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画等方式使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以宣泄。有的同学已有了意中人,然而自己的意中人却根本没有对他的存在加以特别注意,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于是便感到若有所失,在学校里觉得不愉快,在家里又感到不温暖,觉得任何人都不理解自己,偶尔的一件小事也会使之闷闷不乐、心灰意懒,对前途、人生产生种种忧虑与不安。上述现象在青少年中是较为普遍的,只是所思所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一个人偶尔出现梦幻心理是正常的、自然的,但是,如果经常出现梦幻心理,以幻觉代替现实,就有可能引起心理变态,诱发种种疾病。 三、渴望了解性知识 (一) 成人(家长和老师)对性的态度 由于受几千年性禁锢、封建意识的影响和长期存在的性愚昧意识,性的问题被看做禁区,把性与丑恶、下流等同起来,于是只要提到性就会受到责难,谈性色变致使相当部分成人都把青少年探求性知识的兴趣视为羞耻、邪恶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在孩子面前谈论性问题,有损家长、教师的尊严,因此,羞于向孩子们传授性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以下两种错误论点:“无师自通论”和“封闭保险论”。他们认为,中国极少有在学校或家庭中公开进行性教育的先例,而繁衍能力未见减弱,性是到了一定年龄会无师自通的事情,男女之事还是封闭保险,不唤醒为妙,讲明白了性知识会引发好奇心,诱发性罪错;更有人坚持认为性教育只对犯有性罪错、性失误的学生开展就行了。然而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越封闭越会诱发他们对这方面的注意和追求,而且是不正当的追求。 (二) 青少年的态度 受“性禁锢”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在学习科学的性知识时感到惶惑不安,产生一种负罪的心理,不敢坦荡地进行了解。有的人一旦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便将自己视为不可救药的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 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有这症的儿童的说话和理解语言能力完全正常,但在某些需要说话的社交场合却说不出话来。他们其它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会显得非常退缩,不愿意进行团体活动。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自由说话,不过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令小孩静默。 选择性缄默症并不视为沟通障碍,因为大部份儿童患者会以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沟通。有时候选择性缄默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或精神障碍的病症。 选择性缄默症或会误诊为自闭症,尤其若在心理学家面前表现得特别退缩。很不幸的,这可能令治疗用错方法。 与一般见解相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情况不一定在长大后改善,故此年轻时即应积极接受治疗。现行治疗方法通常是鼓励和引导患者到各种社交场合。 ※选择性缄默症的通常特征有: ?在某些期望说话的特定社交场合(例如在学校),持续无法说话,即使在其它 场合能够说话。 ?这状况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人际沟通。 ?这状况已持续超过一个月(不仅限于上学第一个月)。 ?不说话的原因不是对社交场合中的语言不了解或不习惯使用。 ?这状况不适合以某些沟通障碍解释(例如口吃),也不仅于广泛性发展障碍、 精神分裂或其它精神障碍的时候发生。 以前的英文病名elective mutism,显出对此症的误解普遍,甚至心理学家也不例外:误以为患者自己决定在某些场合缄默,但实际上是他们的极度焦虑迫使他们缄默,即使想说话,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为了表示其非自愿性,在1994年英文名从带有自愿含义的旧名,改为中性的selective mutism。 此症的发生比例仍不清楚。由于公众极大部份不知道此症,很多个案没被发现。以有纪录的个案统计,发病率为1比1000。但在《美国儿童及青年精神病学院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一份2002年的研究中,这比例提高至7比1000。 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病因,但有证据显示有遗传因素,女性比男性患者较多。患者焦虑时通常有以下表现,或会被误为无礼: ?觉得难以保持眼神接触。

心理学论文 自我个性分析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姓名:李浩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2010122204 时间:2011.12.15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李浩 (化学系,应用化学,104班,学号2010122204) 摘要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通过三种方法去认识自我,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心理健康 1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养成的原因,并以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2自我分析 自知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2.1自我分析的方法 2.1.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2.1.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

儿童心理学发展主要观点

儿童心理学发展主要观点 1、心理、意识 瓦龙认为,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但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他在《心理生活研究概论》一文中写道:“无论是心理学的或是生物学的事实,都是从活体与其 环境的接触开始。”随着个体的生长、环境的变化及教育的影响,心 理活动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顺序,有 干什么地发展起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不但显示着连续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特性,而且也显示着一定的结构性和阶段性。这 是由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和关系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心理的特征似乎 是渗透于社会和生物两者之中,并以一定方式将它们连接、贯穿起来,通过转化为行为和活动而最终得以实现。所以,研究人的心理,既不 能离开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又不能脱离机体的生长,也不能忽视 心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在这几方面的相互关系中,人的发育成 熟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2、实质 瓦龙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就心理活动所反应的对象说的。最低级的心理活动,例如反射,总是直接地反应外部的刺激,愈是发展了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就 愈能对内部刺激作出反应。高级心理活动诚然也由外部刺激所引起, 但是外部刺激往往先转化为内部刺激,因而直接反应的不是外部刺激 而是内部刺激。所以,从心理反应的直接对象来说,发展就是向内转化。 比如,新生儿和婴儿,他们的心理总是对外界刺激的简单而直接 的反应。随着他们的生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生活经验持续积累,逐渐形成一些自我的活动,由直接寻外界的反应转化为随意反应。此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一些自我的活动,由直接对 外界的反应转化为随意反应。此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逐渐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第七章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 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重点: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进程: 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校园里亮丽的风景。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掌握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的规律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观择偶观。 一、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心理的发展规律 关于人的性心理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过性心理学发展模式,弗洛伊德把性理解为广泛的身体快感,并按身体快感区的特点描述了性心理的发展。在弗洛伊德看来,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六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 ③生殖器期;④潜伏期;⑤青春期;⑥生殖期。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引来了许多批评,其中最激烈的批评集中在婴儿的性欲问题上,婴儿的口唇快乐和排便快乐到底算不算做性欲,它们在人格的构成中有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重要吗?令人遗憾的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模式仅仅是一些假设,并未得到科学的证明;而对他观点的批评也都出自假设,亦没有科学的证明。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异性隔膜期。青少男在第二性征降生后的1—2年内,朦胧的意识到两性差距,起首有了不安和胆怯的心理,很怕异性注意本人的变化,于是男女彼此隔膜,就算是青梅竹马的童年同志也较少来往。有的孩子在家里在还不由自主地

选择性注意理论的新进展

选择性注意理论的新进展 1.序言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的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选择性注意也是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最充分的领域之一。从外界环境中优先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忽略其他无关信息的认知过程就是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注意具有重要的进化论意义,它保证了个体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有限的心理资源用于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价值的刺激或事件的加工上。早期关于选择性注意信息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信息的输入是序列(Seria1)的还是平行(Paralle1)的;信息加工是位于信息加工链(Bottleneck)的前期还是后期,基于这两点,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2.选择性注意理论 2.1 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他对后来的注意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对信息加工观点在心理学中的贯彻,起过积极作用。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中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输入通道的数量

较多,而过滤器至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体现出过滤器的选择作用,这个模型后来被Welford称为单通道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等易于通过过滤器,受到人的注意。后来布罗德本特则强调人的期待作用,凡是为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受到注意。Cherry应用追随程序(Shadowing Procedure)所做的双听实验也支持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得到不少双听实验结果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与Broadbent的实验和理论不相吻合。牛津大学的两名学生Gray和Wedderburn发现,如果在双听实验中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材料,被试多按意义再现,这个实验结果提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对于这个结果,Solso(1979)等人认为,这种应用有意义材料的实验极易引起注意的迅速转移,不同于一般实验,所以不能否定Broadbent的模型。Treisman(1960)利用追随程序进行了更严格的实验 2.2 衰减模型

心理健康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心理健康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一、我是一个白羊座的女生,个性比较冲动、爱冒险、慷慨、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且脾气很大,不过都是炮仗颈,绝对不会放在心上,很快就会没有事。有时候我说话会不经过大脑,心直口快,直肠子,好听的不好听的都一口气的都说来工作上学习上,我做事情都很积极、热情有活力,乐观进取有自信,有明快的决断力,坦白率真、爆发力强,勇于挑战一切,对朋友也很讲义气,但是缺点就是做事比较急缺乏耐心粗心大意的,说话欠缺考虑,三分钟热度。经过一学期关于心理学的学习,我学会了从心理学角度科学的分心自己性格上的优缺点,这让我更加客观的认识并了解了自己。 二、我是一个热心、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的人。在气质类型上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平时严于律己,常常给自己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凡事往好的方面想。 善于忍耐,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为人处事会为他人着想,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能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处处尊重、信任他人。 热爱工作,有上进心,要求自己有进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充实自己,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能调节管理情绪,心境良好。虽然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但一般不

会长久。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学会满足。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总的说来,本人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会享受美好人生,知足常乐。 三、我是一个安静内向,敏感,稳重、情感体验深刻,观察力敏锐,做事审慎的人。我心地善良,温柔热情,有责任感,富有人情味。我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态度稳重,不易分心,遇事谨慎,持久力强。情绪较稳定、平静,我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不太会生气。有较强的觉察情绪的能力,比方说面临较大的压力或抉择时,我会有一点点焦虑,但是我会及时觉察并调节。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