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江荆江河段设计洪水研究

长江荆江河段设计洪水研究

长江荆江河段设计洪水研究
长江荆江河段设计洪水研究

长江河流径流量

长江河流径流量 1 概述 长江全长6300余km,流域面积180万km2,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是中国第一大河,按长度和年径流量均占世界大河第三位。干流宜昌站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3亿t。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还伸展至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8个省(自治区)(见长江水系及流域规划示意图)。 长江在江苏镇江以下因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今扬州),故名扬子江。国际上普遍使用英文译名Yangtze River。 2 水系组成和湖泊 2.1 干流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km,占全江长度的70.4%,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12万km2。长江上游从源头至当曲口称沱沱河,长346km,从当曲口至玉树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28km;巴塘河口至宜宾称金沙江,长2290km。宜宾至宜昌的1040km河段又称川江,从枝城至城陵矶的一段长339km,又称荆江。 2.2 主要支流长江水系发育,由数以千计的大小支流组成,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437条,1万km2以上的有49条,8万km2以上的有8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4条支流的流域面积都超过了10万km2。支流流域面积以嘉陵江最大,年径

流量、年平均流量以岷江最大,长度以汉江最长。长江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见长江主要支流水文特性表。 (1)雅砻江。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于渡口市注入金沙江。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干流长1637 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14m3/s。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372万kW,可开发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2494.1万kW,甘孜以上称上游,长约610km,落差1330m,平均比降2.18‰。甘孜至大河湾为中游,长约600km,落差1790m,平均比降2.98‰。大河湾以下为下游,长约360km,落差750m,平均比降2.08‰。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249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525亿kW?h。 (2)岷江。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四川盆地西部,穿越成都平原,至乐山接纳大渡河,于宜宾注入川江。干流全长735km,灌县以上称上游,长340km,落差约3000m,平均比降8.82‰;灌县至乐山称中游,长约232km,落差372m,平均比降1.6‰;乐山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63km,落差97m,平均比降0.59‰。流域面积13.3万km2,多年平均流量2850m3/s,总落差3560m。水能蕴藏量为4886.6万kW,可开发量为305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672亿kW?h。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于乐山汇入岷江。流域面积9.1万km2,干流全长1062km,多年平均流量1570m3/s。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双江口至铜街子河段,该段河道全长600km,天然落差约1800m,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748万kW。在河口段有青衣江汇入。 (3)沱江。沱江发源于岷山山系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注入川江。流域面积2.78万km2,干流全长702km,多年平均流量519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2万kW,可开发的为26万kW。干流金堂以上称上游,长约200km,落差210m,平均比降1.07‰;金堂至内江为中游,长约300km,落差147m,平均比降0.49‰;内江以下为下游,长约202km,落差67m,平均比降0.33‰。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位于荆江北岸荆州市,上起荆州区枣林岗,下至监利县城南,全长182.35公里。属1级堤防。 堤防保护范围包括荆江以北,汉江以南,东抵洪湖新滩镇,西至沮漳河的广大荆北平原地区,保护耕地1100余万亩、人口1000多万人,有荆州等一批重要城镇和江汉油田。一旦大堤决口,不仅荆北平原顿成泽国,而且威胁武汉市和附近交通干线的安全,有可能打乱整个国民经济的部署。 建国以来荆江大堤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加固修培,特别是自1972年开始列为国家基建投资项目以来,由湖北省负责组织实施。1974年至1983年为一期加固工程;1984年起实施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建设。 目前大堤堤顶高程按控制站沙市水位45米加超高2米进行加固,堤顶面宽8~12米,内坡1:3~1:5,外坡1:3。堤身断面形象基本达标,即堤顶高程按沙市控制站水位45米加超高2米设计,堤顶面宽8~12米,内坡1:3~1:5,外坡1:3。 主要建设内容:加固堤防长182.35公里,加固涵闸3座,重建涵闸2座,堤顶公路158公里,崩岸治理长度65公里。 重点险工险段情况 据统计,从明弘治十年(公元1498年)至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352年间,荆江大堤溃口达34次,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1931年洪水,大堤于朱三弓、一弓堤等处溃口;1935年洪水,大堤在麻布拐、得胜寺、谢家倒口三处溃口。 1954年荆江大堤发生险情2440余处,包括:脱坡、裂缝、浑水漏洞、清水漏洞、浪坎、管涌、散浸、跌窝等。上述险情中恶性重大险情50余处(直接挡水堤段长度172.1公里),当年三次运用荆江分洪区,累计分蓄洪水123亿立方米,最大降低沙市水位0.96米,使荆江大堤得以安全度汛。 1998年沙市最高水位达45.22米,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0.55米,荆江大堤堤防出险90处,其中散浸43处、管涌10处、渗漏20处、浪坎6处、涵闸漏水2处、跌窝1处,其他险情8处,均经及时处理而脱险。 重点险工险段包括: (1)沙市观音矶、江陵郝穴堤段:沙市观音矶堤段位于上荆江沙市河湾凹岸上首;郝穴堤段位于上荆江郝穴河湾。两处均属荆江大堤历史重点险工段。曾多次发生崩岸险情,多年平均枯水位以上护坡部分年久失修、护坡块石零乱、损坏严重,大堤外滩狭窄(20——60米)、地势低洼不平,汛期堤内仍有散浸、散浸集中等险情发生。1998年汛期水毁严重。汛后于1999年春至2000年春对沙市观音矶、江陵郝穴堤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滩岸抗冲、堤坡防浪能力大大提高,堤容堤貌明显改善,社会效益显著。 (2)姚圻垴:地质钻孔资料表明,该堤段范围地表覆盖极薄,仅0.8米左右,其中下埋藏一横大堤的砂层,堤内有大小溃口渊塘10个。1998年、1999年汛期距堤脚700多米沟渠、稻田出现多处小管涌群。2001年已实施导渗沟工程。 (3)观音寺闸:在距水闸出口涵洞末端400~407米范围内,分别于1962年和1987年汛期出现两起特大管涌险情。1962年主管涌直径4.8米、深11.6米,曾投入砂石料128立方米。63年在渠道内修建了减压井,其后多年无大险。1987年又在63年管涌洞附近再次发生了特大管涌险情,管涌直径2.5米,深4.7米,带出砂粒扩散成盘,砂盘直径达8米,厚约0.2米。87年冬至88年春再次修建减压井,建节制闸,填压低洼坑塘,对闸底板作补

第8章习题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在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或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就有必要研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问题。另外,可能最大洪水和小流域设计洪水也常用暴雨资料推求。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定是: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对于比较大的洪水,大体上可以认为某一频率的暴雨将形成同一频率的洪水,即假定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因此,推求设计暴雨就是推求与设计洪水同频率的暴雨,再按照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出设计洪水。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暴雨资料的选样;不同资料情况下设计暴雨的计算;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一、概 念 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暴雨的设计频率一般假定与相应的 具有相同的频率。 2.暴雨点面关系是 ,它用于由设计点雨量推求 。 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假定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频率 。 4.推求设计暴雨过程时,典型暴雨过程的放大计算一般采用 法。 5.判别暴雨资料是否为特大值时,一般的方法是 。 6.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一般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 。 7.暴雨资料的插补延展方法有 。 8.流域内测站分布均匀时,可采用 计算面雨量。 9.流域内侧站分布不均匀时,宜采用 计算面雨量。 10.一般情况下,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比用算术平均法合理些,但在 情况下,两种方法可获得相同的结果。 11.暴雨频率分析,我国一般采用 法确定其概率分布函数及统计参数。 12.暴雨点面关系有两种,其一是 ;其二 。 13.设计面雨量的时程分配通常选取 作为典型,经放大后求得。 14.对暴雨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包括 和 两大类。 15.用W m 折算法(m p a rW P ,)计算设计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 a 时,在湿润地区,当设计标准较高时,r 应取较 值;在干旱地区,当设计标准较低时,r 应取较 值。 16.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时,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有 的确定和 的拟定。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初中地理知识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知识点的认识】 从江源到入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从湖口至入海口(崇明岛)为下游。 上游段,约长 3500 公里,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 813 公里,河道较宽,水流舒缓。 中游段,约长 1000 公里,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 204 公里,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下游段,约长 1850 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一般都超过 2 公里,最窄处也有 650 米。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的认识,基础知识。 例:长江上游与中游划分界线是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划分界线是湖口。 分析: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解答: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从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 故答案为:宜昌;湖口。 点评: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1/ 1

长江各段平均水深及平均宽度

长江各段平均水深及平均宽度 长江水深不等,一般仅指主航道水深。参考下表: 宜宾--兰家沱 1.8米 兰家沱--娄溪沟 2.5米 娄溪沟--羊角滩 2.7米 羊角滩--白尾 2.9米 白尾--武桥 3.2米 武桥--皖河口 4.0米 皖河口--燕子矶 4.5米 燕子矶--龙爪岩 10.5米 长江通航能力首先在航道水深,从长江口的拦门沙,到中上游的航道,都必须进行整治。长江口自然水深仅6米,70年代后靠人工整维持在7米,98年后经一期整治达8,5米,04年二期工程完成后,水深才达到10米。而芜湖江段航道直到05年水深才由4,5米达到6,5米。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交通部制定了《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60多亿元整治长江航道,至2010年,长江干流的通过能力将达到如下标准: 南京港以下常年可通航2.5万吨级海轮和由2000-5000吨级驳船组成的2万-4万吨级船队; 南京至安庆水深达到6米,可通航5000-1万吨级海轮或由2000吨级驳船组成的2万-4万吨级船队; 安庆至武汉水深达到4.5米,可较大幅度地延长5000吨级海船的通航期; 武汉至城陵矶水深达到3.7米,可通航由3500吨级油驳组成的万吨级油运船队,利用自然水深可通航3000吨级海轮; 重庆至宜宾水深达到2.7米,可通航千吨级船舶。

1931年,美国万吨级‘加利福尼亚’油轮曾自长江口直达武汉,这是许多炸桥派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在它们看来,如果长江上没有南京那座?垃圾桥?存在的话,一定会有无数的万吨巨轮开到长江中上游来。 事实真相:1931年8月,长江发生大洪水。由于7月份长江流域降雨量超过常年同期一倍以 上,致使江湖河水盈满。8月,金沙口、岷口、嘉陵江均发生大洪水。当川江洪水东 下时,又与中下游洪水相遇,造成全江型洪水。沿江堤防多处溃决,洪灾遍及四 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中下游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淹死 14.5万人。其中两湖灾情最重,湖北70个县中就有50个县受灾。南京、武汉两大城 市均被水淹,武汉最高水位达2020米,创1865年建站以来最高记录,武汉市区大部 分水深数尺至丈余,许多街道均可行船,死于洪水、饥饿和瘟疫的有3.26万人。整个 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洪水浸泡达三个月之久。 当年的万吨轮纯粹是靠着洪水的水深开上来的,说不定还没装什么货!正常情况下万吨轮吃水9米,武汉段就算是丰水期都没有这样的水深! 这是以前新浪的新闻,看看重庆人当时是怎么说的: 库区不能航行万吨级船舶 7000吨级船舶能够航行,是否意味着库区已经能航行万吨级船舶?重庆海事局表示,目前整条长江水深不一,存在许多肠梗阻。不但万吨级无法通行,就连?广运77?也存在搁浅风险,每年至少有6个月时间不能满载。 据介绍,目前重庆上游部分地区的水位只有2.9米左右,重庆下游宜昌至武汉段,水也不够深,而且航道比较窄,通行的货船载重一般只有两三千吨。?广运77?号货轮昨天首航没敢满载,只拉了3000多吨货物,吃水就达到3米,离7000吨的核载量还差得远。 您现在的位臵: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月度维护水深>>文章正文 >>>二00六年五月份长江航道维护水深 二00六年五月份长江航道维护水深 作者:hdwh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4更新时间:2006-4-29 一、主航道

长江荆江河段沙市三八滩演变机理分析

收稿日期:2005-12-28;修回日期:2006-05-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3C B415203) 作者简介:彭严波,女,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9-0082-02 长江荆江河段沙市三八滩演变机理分析 彭严波 段光磊 (长江水利委员会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三八滩位于长江上荆江沙市河弯,所在荆州市是长江中下游重点防洪城市。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大水 后,三八滩滩体及主支汊演变剧烈,对下游河势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泥沙专家广泛关注。依据沙市河段近40a 水沙资料和地形成果分析,表明三八滩汊道段断面过流面积、三八滩特征值与河段来水来沙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三八滩的演变主要受河段中高水出现时间和来沙影响。分析表明,连续丰水多沙年三八滩淤积,连续枯水少沙年冲刷,且含沙量的变化是主要因素。下荆江系统裁弯、葛洲坝水利枢纽运用、沮漳河改道及荆州长江大桥建设对三八滩演变也有一定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若上游过渡段河势不出现很大变化,三八滩在目前基础上将难以大幅淤长。关 键 词:河道演变;机理;分析;三八滩;荆江河段中图分类号:T V147 文献标识码:A 1 三八滩演变概况 沙市河弯位于长江上荆江河段,上距葛洲坝水利枢纽约 140km ,为长江流经江汉平原的微弯分汊河段。1966、1969年,河段下游下荆江实施了上车湾、中洲子人工裁弯,1972年发生了沙滩子自然裁弯。 沙市河弯地处江汉平原西南部,其地质组成为第四系沉积层,基岩以上为砾—砂—土三元结构。河弯凹岸岸线已受护岸工程控制,凸岸局部地段岸线受人工控制,大部分为土、砾、砂结构;三八滩为砂、砾二相组成;河床质主要由中细沙组成(0.1~0.5mm )。 沙市河弯平面形态为两头窄、中间宽的微弯分汊型。见图1。1966年以前,沙市河弯处于自然状态,河段有冲有淤,洲滩随主流线和来水来沙的变化而演变。多年来,沙市河弯平面形态基本稳定。河势变化主要表现为主流线的摆动和洲滩的消长。 三八滩位于沙市河弯中部,1900年以前尚未出现,1925年以前为散乱的江心滩,1933年左右基本形成完整的江心洲形态,1950年前称为新窖金洲。1950年初期三八滩洲顶高程达38m (吴淞基面),故称三八滩。 多年来三八滩有冲有淤,总的呈冲刷萎缩的态势。其总的变化趋势是滩长缩短、面积缩小。滩顶高程从1960~1998年呈缓慢淤高之势,从36.8m 逐渐淤高至42.7m 。1998年后随着高滩部分的冲刷萎缩。至2004年,顶高降至36.8m 。 1966~2004年,三八滩分汊段以冲滩为主。左汊槽位较稳定,右汊的口门至中部段槽位多年来左右位移,位置不稳定。多数年份左汊分流比大于右汊分流比,左汊为主汊;当枯季流量小 于5000m 3Πs 时,右汊分流比大于左汊分流比而成为主汊 。 图1 三八滩汊道段河势 2 三八滩演变机理分析 由于三八滩汊道段两岸修建了堤防,岸线稳定,因此,河床 变化主要体现在三八滩及其两汊的冲淤变化。 天然河流的演变是由多方面极其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其中河段进口的来水来沙条件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考虑到流量及沙量对洲滩影响较大,故应用沙市水文站实测的1965年后的水文泥沙资料地形资料,分析汊道段断面过流面积、三八滩面积、滩宽等变化与较大流量持续时间、含沙量之间关系。 另外,分析上游过渡段河势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考虑到河床变形滞后于水沙变化,断面及三八滩特征值采用各时段末 第37卷第9期人 民 长 江 V ol.37,N o.9 2006年9月 Y angtze River Sep., 2006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习题集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复习思考题 1.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C) A.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 B.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 C. 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 D. 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 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C )。 A.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 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 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A) A.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B. 暴雨观测、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C. 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D.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选择典型洪水、推求设计洪水 3. 对于中小流域,其特大暴雨的重现期一般可通过(A ) A. 现场暴雨调查确定 B. 对河流洪水进行观测 C. 查找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D. 调查该河特大洪水,并结合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4. 当一个测站实测暴雨系列中包含有特大暴雨时,若频率计算不予处理,那么与处理的相比,其配线结果将使推求的设计暴雨(A )。 A. 偏小 B.偏大 C. 相等 D.三者都可能 5. 暴雨资料系列的选样是采用(A ) A. 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 B. 年最大值法 C. 年超定量法 D. 与大洪水时段对应的时段年最大值法 6. 若设计流域暴雨资料系列中没有特大暴雨,则推求的暴雨均值、离势系数CV可能会(B) A. 均值、离势系数CV都偏大 B. 均值、离势系数CV偏小 C. 均值偏小、离势系数CV偏大 C. 均值偏大、离势系数CV偏小 7. 对雨量观测仪器和雨量记录进行检查的目的是(D )。 A.检查暴雨的一致性 B. 检查暴雨的大小 C.检查暴雨的代表性 D. 检查暴雨的可靠性 8. 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暴雨调查考证的目的是(C )。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D.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 9. 暴雨动点动面关系是(D) A. 暴雨与其相应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不同站暴雨之间的相关关系 C. 任一雨量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 10. 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C ) A. 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C. 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 彭泽云 安徽师范大学科技处芜湖 长江中下游蓄洪区及涝灾地区巨大的淹没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工程彻底根治洪涝灾害所需的费用,今后,彻底解诀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系列工程势在必行,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芜湖--杭州湾运河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工程之一。治江的顺序应先治下游后治中上游,因此首先进行的起点工程----芜杭运河工程,可以称之为是治理长江中下游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很好间接经济效益更好,应早日上马。 一、长江中下游水患问题和原因分析 水灾是我国第一大灾,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就是重灾区,1949年以来我国对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加高加因,规划了分蓄洪区,投资于水利工程。然而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解诀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1998年汛期,长江中游荆江段大堤全线岌岌可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1亿人,死亡人口,倒塌房屋万间,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以千万亩农田减产或绝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我们的抗洪斗争是失败的。我们知道1998年的洪水还不是最大的,如果1998年的洪水是像1954年那样大的洪水或是更大些,损失必然会大得多。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灾的事实给予我们最醒目!最深刻的警示。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皖江段与长江中游的情况相同,1999年长江发生了继1998年洪水以后的又一次洪水,芜湖站最高水位米,1999年7月12日超过警戒水位1米,为设站百年来的第四位,最大流量,大通站高达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最大流量,居历史第二位。由于江水顶托使青戈江排水不畅,造成宣城地区,芜湖地区的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流域大面积内涝内河洪水使小圩漫破,大圩全面告急少数漫破,洪水!内涝和江水顶托三碰头,造成惨重的损失。仅以芜湖市地区为例,由于长江水位高,境内青弋江等内河连续发生的3次特大洪峰排泄不及,虽经全力抗洪抢险,但仍遭受严重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繁昌县县城两度进水,芜湖、南陵两县城关部分进水,国道部分路段交通几度中断,芜屯、湾石公路交通中断,皖赣线也一度中断。全市共漫破大小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其中漫破在册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含芜湖县联建、红星和南陵县东七等万亩圩口个,耕地1万亩全市受灾人口1万人,成灾人口1万人,毁坏房屋间,1万平方米,其中倒房间,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亿元。个多月的抗洪抢险,全市多万干群奋战在公里江河圩堤上,动用桩木立方米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 本) 1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 1.1建设内容 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枝城,下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约347.2km。从上游自下经过湖北宜昌枝江市、荆州市(荆州城区、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及湖南岳阳市等地区。 工程建设标准: 1.航道等级:Ⅰ级航道 2.航道尺度: 3.5m×150m×100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保证率为98%。 3.通航代表船队:1942kw+4×3000t(油驳),船队尺度为204m×32m×3.5m。 工程内容:本河段整治工程分别为枝江-江口河段、沙市河段、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碾子湾河段、莱家铺河段、窑监大河段(包括窑监及大马洲河段)以及铁铺-熊家洲河段。 1、枝江-江口河段:陈家渡一带水下乱石整平工程;吴家渡边滩守护工程;七星台填槽工程;七星台护岸加固工程。 2、沙市河段:对北汊左岸护岸加固;腊林洲中部守护工程;三八滩中下段守护工程。 3、斗湖堤水道:南星洲右缘下段守护工程;江陵高滩守护工程;右岸已护岸线的重点部位进行加固。 4、周天河段工程:左岸潜丁坝工程;南五洲岸线守护及加固工程;新厂高滩右缘守护工程;天星洲左缘上段守护工程。 5、藕池口水道工程:陀阳树边滩守护工程;焦家码头一带已线实施加固工程;天星洲左缘下段护岸工程;倒口窑心滩守护工程。 6、碾子湾河段工程:在南碾子湾的上段修建护坎;两处险工段进行加固。 7、莱家铺水道工程:桃花洲岸滩守护工程;莱家铺边滩守护工程;中洲子高滩护岸工程;南河口下护岸加固工程。 8、窑监水道:新河口边滩守护工程;乌龟洲加固工程。 9、大马洲水道:丙寅洲高滩守护工程;大马洲护岸加固工程;大马洲高滩守护工程。10、铁铺-熊家洲河段:广兴洲边滩护滩工程、盐船套护岸工程、熊家洲右岸边滩守护工程和中沙堤护岸加固工程。 1.2建设意义 长江航运作为沟通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腹地的运输大动脉,对于顺利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和推动整个长江流域协调发展、提高长江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滩

长江及市内水系与武汉市的发展

长江及市内水系与武汉市的发展 江河文明与城镇和谐发展(作者:方立娇) ——长江以及武汉市内水系与武汉的发展 在武汉市,汉水注入长江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我们看了武汉市地图便可知道,不仅长江从市中心穿过,同时武汉市也有大大小小城内湖泊100多个,所以武汉市可以说是研究江河文明和城镇发展的重要案例。拥有3500多年文明传承与积淀的武汉,早在宋元之际,就成了知名的港口城市,素有“东方芝加哥”之称,被认为是振兴长江全流域经济,带动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命脉”所在。 图一:武汉市水系图 第一篇:长江以及市内水系与武汉的历史沿革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1856年鸦片战争后,陆续有十几个国家涌进汉口,设领事,开租界,办商行。清朝中期,汉口成了非常繁荣的城市,与汉阳、武昌形成“三镇鼎立”。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决定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定名武汉”。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发生在武汉的故事总也离不开“水”。比如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汉口开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增开汉口等11座城市为通商口岸。 说不清是武汉拥抱了长江,还是长江选择了武汉。 第二篇:长江及市内水系与武汉的和谐发展 一.长江与武汉的发展 近代,武汉借助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重点建设由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武汉受到重点安排,成为这一时期国家重点建

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规律

第44卷第6期2016年11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oha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Vol.44No.6Nov.2016DOI:10.3876/j.issn.10001980.2016.06.012 一一收稿日期:201509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42,51339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209015) 作者简介:余蕾(1990 ),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研究三E?mail:1032602833@qq.com 通信作者:王加虎,副教授三E?mail:tigerlly@126.com 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规律 余一蕾1,2,王加虎1,邹志科1,卢金友2,李凌云2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一210098;2.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一430010) 摘要:为研究冲积河流河床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调整规律,基于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原理,对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进行研究三运用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沙市河段1956 2011年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规律,采用滑动平均法拟合了流量二含沙量与断面面积的单一幂指数函数关系三结果表明,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其河床形态的调整受到包括当前时段在内的前期水沙条件的共同影响三建立了水沙序列分时段的断面面积计算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河床横断面面积的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较接近,断面面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 85,模拟精度较好,分时段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规律三 关键词:冲积河流;河床演变;小波分析;多时间尺度;滞后响应;断面面积;上荆江沙市河段 中图分类号:TV147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01980(2016)06054406 Adjustmentregularityofcross?sectionalmorphologyofShashisegmentofupperJingjiangReach YULei1,2,WANGJiahu1,ZOUZhike1,LUJinyou2,LILingyun2(1.Schoolof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KeyLaboratoryofRiverRegulationandFloodControlofMinistryofWaterResources,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Wuhan430010,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dynamicresponseofriverbedmorphologyofalluvialriverstowaterandsedimentconditions,theadjustmentprocessofriverbedcross?sectionalmorphologyattheShashisegmentoftheupperJingjiangReachwasinvestigatedbasedonthedelayedresponseprincipleofriverbedevolution.Themulti?timescalerulesofwaterandsedimentseriesoftheShashisegmentduringtheperiodfrom1956to2011wereanalyzedusingtheMorletwaveletmethod,andapower?exponentrelationshipbetweenthedischarge,sedimentload,andcross?sectionalareawasobtainedwiththemovingaveragemethod.Theresultsshowthattheadjustmentofriverbedcross?sectionalmorphologyoftheShashisegmentisdelayedwiththechangeofwaterandsedimentconditionsanditisinfluencedbypreviousandpresentwaterandsedimentconditions.Themodelforcalculationofthecross?sectionalareaforwaterandsedimentseriesindifferenttimeperiodsisestablished.Thesimulatedresultsindicatethatthesimulatedcross?sectionalareasandactualvaluesareingoodagreementandtheircorrelationcoefficientR2is0 85,indicatingthattheestablishedmodelcansimulatetheadjustmentregularityofriverbedcross?sectionalmorphologyoftheShashisegmentofupperJingjiangReach.Keywords:alluvialriver;riverevolution;waveletanalysis;multi?timescale;delayedresponse;cross?sectionalarea;ShashisegmentofupperJingjiangReach 冲积河流是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开放系统,其平衡状态表明着输入条

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及其阻洪可能效应探讨

第19卷第4期2004年8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 CE S I N E AR TH S C I E N C E V o l.19 N o.4 A ug.,2004 文章编号:1001-8166(2004)04-0500-06 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 及其阻洪可能效应探讨* 施雅风1,张 强1,姜 彤1,王 俊2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2.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探讨了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的地质地貌方面特征,并通过对历史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中游河道卡口对洪水的阻碍作用。并以田家镇卡口为典型案例,利用研究河段的水文资料,分析了中游河道卡口对洪水排泄的阻碍作用;如若实施田家镇扩卡,将对中游的防洪是有利的,而且会大大减轻中游特别是武汉的防洪压力,但有可能对下游河势的稳定、河床演变等造成影响,并可能造成其它环境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当前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剧、长江中游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将面临更大防洪压力,通过长江中下游扩卡增泄,以适应当前全球变暖的影响。 关 键 词:长江中游;河道束窄段;阻洪效应;田家镇卡口;防洪措施 中图分类号:P33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其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被称为中国的心腹之患。但在整个长江流域中,长江中下游是重灾区。《中国大洪水》[1]记载了1840—1992年共153年全国各大河流洪水情况,长江流域有59年发生洪水灾害,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43年发生洪灾,即长江洪水73%的年份殃及中下游。1954年全流域特大洪水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溃口5处,扒口13处。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多数河段水位高出历史最高水位,干堤较大险情近1700处,其中淹没耕地23.3万hm2,受灾人口200余万人,灾害仍然主要在中下游。 当前全球变化及其引起的诸多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全球变暖导致水循环加快,降水与蒸发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 P C C 2001)第三次报告(T A R)[2]指出: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中若干区域总降水量增加,而大降水或极端 降水事件的增加更为显著。A r n e l l[3]对世界各大河流径流变化均进行过计算,在各种模式计算的情景下,长江流域降水增加10%~25%,潜在蒸发增加8%~15%,径流量增加1%~37%。而直接应用H a d c m3模式,计算出径流增加最大值为37%。高学杰等[4]区域气候模拟结果表明,在C O2倍增时(2050年左右)长江流域降水量可能增加10%~20%。因而未来长江中游将面临更为严峻的防洪形势。本文探讨长江中游河道束窄段的地质地貌特征,并以黄石—武穴河段的田家镇卡口为典型案例,探讨和分析了河道卡口对上游来水的阻洪效应,以及卡口对中游泄洪的影响。 1河道扩卡问题的提出 在未来全球持续变暖的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将增加。大降水或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将使长江中游洪水发生机率大大增加。长江洪水有峰 * 收稿日期:2004-01-29;修回日期:2004-03-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所专项基金项目“2050年前长江灾害性洪水趋势与致灾环境演化预研究”(编号:S S2200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编 号:K ZCX3- S W-331)资助.  作者简介:施雅风(1919-),男,江苏海门县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理学、冰川学研究.

荆江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式河道信息管理系统

荆江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式河道信息管理系统 2005-12-29 来源:长江水利网 王伟许全喜白亮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技术研究所 430010) 摘要:2004年水文局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长江委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精神,提出了充分利用水文泥沙河道监测的技术和资料优势、建设全长江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式河道信息管理系统的任务,确定了以荆江河段为突破口、分段实施的方针。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建设的背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及关键技术。本课题以开发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式河道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完成了荆江河道DEM及重点目标包括堤防、险工护岸、跨河工程、涵闸、水文水位站在内的80多个三维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在三维逼真场景下对重点目标的信息管理、浏览和属性查询,具有便捷高效、查询方便、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等特点,特别是其全流域河道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形象逼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交互式河道信息管理系统荆江 1 前言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由长江口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沿江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经济区和21世纪重点发展地区之一。长江中下游两岸,各类防洪工程、水工建筑、跨河工程、港口码头、工矿企业星罗棋布,分布广泛的水文站网担负着防汛和监测的重任。如何与高科技结合,建设快速高效的河道管理与防洪决策支持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当前科研应用开发中的重点方向。 2003年水利部提出了“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2004年在“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方针指导下,长江委提出了全面加快以“数字长江”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促进流域管理现代化;据此水文局提出了充分利用水文泥沙河道监测的技术和资料优势、建设全长江河道三维交互式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确定了以荆江河段为突破口、分段实施的方针。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宜昌至城陵矶全长408km,由顺直微弯河型向微弯河型和蜿蜒型河道过渡,属防洪重点确保段。本课题以开发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式河道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 2. 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 3.同频率 4.同频率法 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 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 8.算术平均法 9.泰森多边形法 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 11.适线 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 13.实测大暴雨 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 15.大,小 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 a,p,降雨径流关系 17. W m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 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 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 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 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 22.饱和湿度 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 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 0.2/h 28. P W W P m m =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 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 2.[c] 3.[a] 4.[b] 5. [a] 6. [d] 7. [d] 8. [c] 9. [b]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b] 25.[b] 26.[c] 27.[a] 28.[c] 29. [b] ㈢判断题 1.[T ] 2.[F] 3.[F] 4.[F ] 5. [T ] 6. [F ] 7. [T] 8. [T] 9.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F] 16.[T] 17.[T] 18.[F ] 19.[T ] 20.[F] 21.[T] 22.[F] 23.[T] 24.[F ] 25.[T ] 26.[T] 27.[T] 28.[T] 29.[F] 30.[F ] (四)问答题 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但在以下几种情况,则必须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即:①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②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③要求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④PMP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2、答: 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某一频率的暴雨,就产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如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产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3、答: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①暴雨选样;②推求设计暴雨;③推求设计净雨;④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答: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 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5、答: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

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 图为荆江大堤保护下的荆州城,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今荆州纪南故城)开始,到公元963年荆南国灭亡,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西汉时,荆州城成为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三国时期,为魏、蜀、吴三国争夺的战场;元、明、清时为路、府治所的所在地,清代在此设立荆州驻防将军府。现在,这里是江汉平原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摄影/李风东晋金堤位置示意图 可以说,荆江大堤的肇始就是源于护卫荆州古城和楚纪南故城。江陵城(今荆江古城)西、南、东三面均为长江主泓环护,魏晋时期,长江江水紧迫城南,直接威胁江陵城的安全。东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荆州刺史桓温派陈遵主持筑堤治水。因大堤保一方百姓的富庶,便称之为“金堤”。绘图/孟凡萌肆虐的荆江催生的大堤 正如长江流经四川盆地段称川江,流经三峡段称峡江一样,流经古荆州段的长江被称作荆江。长江携怒涛从两岸连山的三峡咆哮而下,在湖北省宜昌市附近穿过夹江对峙的荆门山,进入平坦的江汉平原之后,才放缓脚步。李白在《渡荆

门送别》中写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荆门山外,长江进入了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没了两山的夹峙,江水开始肆意流淌。荆江自湖北省枝江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全长约300多公里,以湖北省公安县藕池镇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荆江北邻汉江,南接洞庭湖,是古云梦大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古湖泊群的总称)的区域。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荆江北部的江汉坳陷和南部的洞庭断陷不断抬升,中部的云梦沉降区持续下沉,河流堆积的泥沙在云梦沉降区形成三角洲,荆江就是从堆积三角洲上的诸多汊流中逐渐发育出来的。知道黄河是悬河的人很多,知道荆江河段“船在屋顶走”的人却很少。由于泥沙的持续堆积,荆江河床不断被抬高,甚至连枯水季节也高于北岸地面,大水时在荆州的楼房上眺望江面的船舶,仿佛从屋顶上驶过一般。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下荆江尤为典型。绵延240公里的下荆江河道,直线长度仅有80公里,江流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弯曲的河道导致洪水宣泄不畅,加之上游洪水又常与清江、沮漳河及洞庭湖相遇,极易溃堤成灾。因此民谚有云:“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荆江从古至今都是长江洪涝最频发的河段。荆江地区虽然水患频繁,但这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华夏民族的一脉—楚人就曾在此繁衍生息,这里也成了楚文化的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