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 优化了教学内容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 增强了指导性

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并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课程性质

(1)重新定义化学学科概念

(2)增加了“核心素养”这一名词,重新定位化学课程作用

二、基本理念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03版的8条修改为现在的5条,并为每一条都进行了命名。

1.学科核心素养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要

●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是化学课程的主体。化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的主题、模块和系列,这些主题、模块和系列都依托化学基础知识将其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必修“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的学习,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本意识;在选修“物质结构与物质”模块的学习中,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发展水平;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对官能团的认识中,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保障

化学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根据《2017 年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三点七条”的要求,可以将化学学科能力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5个要素的基础,推理论证能力的高低决定“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发展水平,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层次决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

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意识,是对化学的本质、特征与学科价值的基本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思想方法极为丰富,主要包括:物质运动思想,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的;物质分类思想,即树状分类、交叉分类;物质守恒思想,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动态平衡思想,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唯物辩证思想,即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一般与特殊;绿色化学思想,即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质就落实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宏观——微观——符号”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

认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可认知性,是探索物质世界的前提;基于证据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是学习、研究化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并运用化学符号模型表征,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认知方式;掌握物质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运用逻辑思维对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是认识、创造新物质的基础和途径;在研究、利用、创造新物质的过程中,能自觉遵循科学伦理,具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交流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对高考试题考查化学核心素养的分析

高考化学试题以化学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创设客观、真实的试题情境,实现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促进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强化科学探究,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出知识与能力以及能力与素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高考化学试题遵循如图所示的命题基本框架。

高考化学试题基于对知识点和考查的需要,创设真实的试题情境,逐层递进地设置有价值的实际问题。“真实情境”服务于“实际问题”的提出,“化学知识”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

2.课程目标

2003年实验版:课程目标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2017年版: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新版的课程目标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且更加具体和清晰明了。并且在本标准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

1.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结构改动较大,由原来的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修改为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具体变动情况如下:

2.学分与选课

(1)学分设置

(2)选课要求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创新之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课程的内容。

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

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

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总

计4学分,每个课程模块各为2学

分。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

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

展:

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

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

2017年版的必修课程没有划分模

块,由2003年实验版的化学1、化

学2的6个主题变为了5个主题,

重新整合了部分主题的内容,旨在

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

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

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

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

有一定的发展。

2.5个主题

新的必修课程一共为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每个主题的内容表述更为具体准确,不再有活动与探究建议,新增了教学提示,教学提示从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建议、情境素材建议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说明,并新增了每一主题对应的学业要求,侧重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增强了教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现将主要内容变化归纳如下: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程及其趋势。

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

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

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

重要作用。

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

1.2 科学探究过程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

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

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

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

用。

①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

重要性,明确说明了对

科学探究的认识、核心

要素以及科学探究过程

的重要方法等。

②体现出了“科学探究

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

1.3 化学实验

认识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

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

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

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

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

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

①2003年实验版化学

1,主题2(化学实验基

础)整合到了主题1(化

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中

②增加了物质的检验、

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

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

要求。

③体现了“科学探究与

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

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2.4 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

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

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

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

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了“酸、碱、盐等电解

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

态下能发生电离”,表述

更为准确。

④强调结合真实情境中

的应用实例了解元素化

合物知识。

⑤不再对铝、铜、硅及

其重要化合物作要求。

⑥“元素与物质”、基于

离子反应认识酸、碱、

盐的化学性质,体现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

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

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

转化”,体现了核心素养

中的“变化观念”。

2.6 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

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2.7 学生必做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①新增内容,教学中可将2.6与2.7合理融合。

②“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2 化学键

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

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

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

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

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

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

结构,知道金属、非金

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

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

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

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

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现象。

①“以第三周期的钠、

镁、铝、硅、硫、氯,

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

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对于掌握哪些元素

的递变规律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

②构建了“位-构-性”关

系认识模型,体现了“证

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

核心素养。

③将“6.了解有机化合

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

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调整到了“简单的有机

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

中。

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

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知道化学反应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学习运用变量控制方法研究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

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

的相互转化。

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

化”丰富了化学变化的

认识角度,发展了对化

学变化的微观认识,认

识到化学反应有一定限

度,可以通过运用变量

控制方法调控化学反

化学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应,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②明确提出了“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③“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体现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3.5 学生必做实验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

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全部3个模块的内容,获得6个学分。其他学生也可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部分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对比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