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诊断】

心衰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作出的。心衰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临床表现

(一)心肌功能障碍

1.心脏扩大。

2.心动过速。

3.第一心音低钝,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但新生儿时期很少听到。

4.外周灌注不良,脉压窄,少部分患儿出现交替脉,四肢末端发凉。

(二)肺淤血

1.呼吸急促:重者有呼吸困难与发绀。新生儿与小婴儿吸乳时,多表现为气急加重、吸奶中断。

2.肺部啰音:肺水肿可出现湿啰音。肺动脉和左心房扩大压迫支气管,可出现哮鸣音。

3.咯泡沫血痰:系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但婴幼儿少见。

(三)体循环淤血

1.肝脏肿大伴触痛,短时间内增大,更有意义。

2.颈静脉怒张:可见颈外静脉膨胀(半坐位),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婴儿此体征不明显,但可见头皮静脉怒张等表现。

3.水肿:小婴儿水肿常为全身性,眼睑与骶尾部较明显,体重较快增长,但极少表现为周围凹陷性水肿。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和饮食:卧床休息,烦躁不安者应使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等。应吃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给予低盐饮食。严重心衰时应限制水入量,保持大便通畅。

2.供氧:应供给氧气,尤其是严重心衰有肺水肿者,对依靠开放的动脉导管而生存的先心病新生儿,如主动脉弓离断、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等,供给氧气可使血氧增高而促使动脉导管关闭,危及生命。

3.体位:年长儿宜取半卧位,小婴儿可抱起,使下肢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衰时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进食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长期低盐饮食和使用利尿剂更易发生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必须及时纠正。

二、病因及合并症的治疗

病因对心衰治疗很重要,如有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易合并肺炎、心衰,药物治疗不易奏效。上述患儿宜控制感染后,尽快治疗先心病。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衰,亦须及时

治疗病因。此外,心衰患儿可合并心律失常、心

源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等,均须及时纠正。

三、药物治疗

(一)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1.正性肌力药:(1)毛地黄制剂:常用药物为地高辛,口服负荷量(毛地黄化量)未成熟儿10~20ug/kg,足月新生儿

20~30ug/kg,婴幼儿30~40ug/kg,年长儿25~30ug/kg。静脉注射用量为上述量的3/4。有心肌病变(如心肌炎)者,剂量宜适当减少。首次剂量为负荷量的1/2,余量再分2次,每次间隔6~8 h。最后一次负荷量用后12 h,开始给予维持量,每次为负荷量的1/8-1/10,每天2次,间隔12h。急性心衰也可静注毛化甙C(西地兰),负荷量为:新生儿20g/kg,<2岁30 g/kg,>2岁40 g/kg。首次用负荷量的1/2~1/3,余量分2~3次,每次间隔6~8 h。(2)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适用于心衰患儿对毛地黄制剂疗效不显著或有毒性反应以及血压偏低的患儿。此类药物为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兼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常用制剂有多巴胺(dopamine)、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多巴胺常用剂量为

5-10ug/(kg·min),由输液泵调控(不应与碱性液体同时输入),多巴酚丁胺剂量为5-20 ug/(kg·min),应尽量采用最小有效量。(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此类药属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兼有外周血管舒张作用。常用制剂有氨力农和米力农。目前均建议静脉用药。氨力农首剂静注0.75-1 mg/kg,必要时可再重复1次,然

后按5-10ug/(kg·min)持续静脉点滴。米力农药效是氨力农的10倍,静注首次剂量为50ug/kg,10min内给予,以后持续静脉点滴,剂量为0.25-0.5ug/(kg·min)。

2.利尿剂:常用的利尿剂有:①作用亨利(Henle)襻的利尿剂如呋噻米(速尿);②作用远曲小管皮质稀释段的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③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如螺内酯(安体舒通),近年来发现它还有抗醛固酮作用,因而对治疗心衰尤为适用。急性心衰时常用静脉注射的呋噻米或布美他尼。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尿量增多。呋噻米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故疗效不佳时可增加剂量。而氢氯噻嗪用到每天3 mg/kg 就已达最大效应,再增加剂量也难以提高疗效。

3.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心室充盈压增高者,可使心排血量增加,而对左室充盈压降低或正常者不宜使用。选用血管扩张剂,应根据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而定:①对肺淤血严重,肺毛细血管嵌压明显增高(>32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排血量轻至中度下降者,宜选用静脉扩张药;②对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而肺毛细血管嵌压在正常或略升高时,宜选用小动脉扩张药;③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毛细血管嵌压升高时,宜选用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药物。应用血管扩张剂时,需密切观察动脉血压、心排血量,有条件应监测肺毛细血管嵌压。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疗效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剂量。

4.心肌能量代谢赋活药:心衰时均伴有明显的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因此应用药物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心衰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目前常用的有:①磷酸肌酸(CP):静脉滴注,每天1-2 g;②果糖二磷酸钠(FDP):剂量为100-20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速度约为10ml/min(75mg/m1)。FDP静脉滴注时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小婴儿静脉细,常可因疼痛而引起哭闹,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宜使用口服制剂;③辅酶Q 口服剂量每次10mg,每天1-2次。

5.急性心衰性肺水肿的处理:急性左心衰竭多以肺水肿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是在急性心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注意以下事项:(1)供氧与通气支持: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法。有明显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升高及氧分压(PaO,)下降者,可选用机械呼吸,常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Y)。如效果不佳,则尽快改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2)镇静:心衰伴肺水肿的患儿常因缺氧而恐慌、烦躁,应使用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钠)。烦躁严重者可使用吗啡,不仅可减轻烦躁,并能扩张静脉、减轻前负荷,每次剂量为0.1-0.2 mg/kg,静注或肌注。新生儿或有呼吸功能不全者慎用。(3)利尿剂:静脉注射强力快速利尿剂,如呋噻米、布美他尼等。药物选择和用法见急性心衰的治疗。(4)毛地黄制剂:应静注快速毛地黄制剂,如地高辛或西地兰。药物选择和用法见急性心衰的治疗。(5)血管扩张剂:首选静脉血管扩张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6)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周围血管张力,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二)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是心肌重构。在初始的心肌损伤后,有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被激活,促进心肌重构,二者互为因果,形成心衰的恶性循环。因此,心衰治疗理念需从短期改善血流动力学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策略,其效果能改变心肌细胞生物学特性,提高心肌功能,明显改善预后。CHF的常用药主要为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B-受体阻滞剂等。临床应用方法如下。

1.ACEI:有阻断RAAS及抑制缓激肽分解的作用,从而逆转心肌重构及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功能。常用药物为:①卡托普利:为短效制剂,初始剂量0.5mg/(kg·d),每周递增1次,每次增加0.3 mg/(kg·d),最大耐受量5 mg/(kg·d),分次q 8 h 口服。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至心脏缩小到接近正常为止;

②苯那普利:为长效制剂,初始剂量0.1 mg/(kg·d),每日1次口服,每周递增1次,每次增加0.1 mg/(kg·d),最大耐受量0.3

mg/(kg·d),维持时间同上;③依那普利:为长效制剂,初始剂量0.05 mg/(kg·d),每日1次口服,每周递增1次,每次增加0.025 mg/(kg·d),最大耐受量0.1 mg/(kg·d),维持时间同上。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阻断来自不同途径(包括ACE及糜酶途径)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用于患儿对ACEI

不耐受或效果不佳者。常用药有洛沙坦、缬沙坦,效应与ACEI 相似。可选择应用,亦可与ACEI同时使用。洛沙坦剂量为1-2 mg/(kg·d)。

3.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心衰时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抑制心肌肥厚、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列为抗CHF的一线药物。常用药物:①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初始剂量0.2-0.5 mg/(kg·d),每周递增1次,每次增加0.5 mg/(kg·d),最大耐受量2 mg/(kg·d),分2次口服,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至心脏缩小到接近正常为止;②卡维地洛: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并有α-受体阻滞作用,故兼有扩血管作用,可降低肺楔压。初始剂量0.1 mg/(kg·d),分2次口服,每周递增1次,每次增加0.1 mg/(kg·d),最大耐受量

0.3-0.8mg/(kg·d),分2次口服,维持时间同上。

4.醛固酮拮抗剂:可以进一步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阻断心肌及间质重构。另外还可阻断醛固酮(ALD)的效应。适用于心功能Ⅲ ~Ⅳ级患儿。常用药物为螺内酯(安体舒通),剂量2-4 mg/(kg·d),分2次口服。

5.心肌能量代谢赋活药。

四、非药物治疗

1.心室辅助装置(V AD):主要用于心衰末期,药物不能控制的心衰,作为心脏移植等待时期的治疗方法。对难治性心衰、心功能NYHA IV级时,使用上述V AD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应用V AD可发生继发感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的并发症。亦可发生肾灌注不足,常导致肾功能不全,可用小剂量多巴胺以维持肾血流灌注。如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钙、低血钙、高血钾等,必须及时纠正。

2.膜肺(ECMO):应用指征基本与V AD相似,适用于除心功能不全外,还有因肺部疾病显著缺氧者。ECMO操作较复杂,常见的并发症与V AD相似。

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于心脏手术后或心肌炎、心肌病等并发心衰者,药物不能控制时可选用。IABP在小婴儿由于主动脉顺应性好而疗效较差。

4.心脏移植:复杂先心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所致难治性心衰的终末期,可作心脏移植。严重肺动脉高压或肺部疾病而导致心衰不能控制时,须作心肺同时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排异反应。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工作能力(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即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的病理状态,是儿童时期危重症之一。 【护理常规】 1.休息:重度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有气促者取半坐位,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取膝胸卧位,婴幼儿取15°~30°头高斜坡卧位。 2.吸氧:呼吸困难者或有青紫时及时给予吸氧,伴急性肺水肿时,给予乙醇湿化给氧。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利尿药及血管扩张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给予心电血压监测,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精神状态的改变,面色发绀的程度,末梢循环情况等,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情况。 5.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烦躁、哭闹,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6.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严格控制水,钠入量。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活动,按气温改变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感染。

2.饮食护理少食多餐,低钠饮食,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使用高纤维素食物,鼓励进食水果和蔬菜,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用药指导按医嘱及时服药,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监测脉率,注意给药方法、剂量,若脉率增快,节律改变并出现厌食,色视,应警惕洋地黄毒性反应:应用利尿药时,应根据利尿药的作用时间安排给药,尽量在清晨或上午给药,以避免夜间多次排尿影响睡眠;应用血管扩张药,应避免血压过度下降。 4.心理指导对患儿及其家长介绍本病的治疗过程,减少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和恐惧情绪,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注意营养,定时监测体重,告知其家长测脉率方法,教会年长患儿自测脉率。 6.复诊须知在用药期间必须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2.12心衰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心衰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1、根据临床症状分类: (1)无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从未表现出典型心衰症状和/或体征、有LVEF 降低; (2)慢性稳定性心衰:患心衰有一段时间,症状和体征在一个月内保持不变; (3)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心衰有一段时间,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恶化; (4)急性心衰:突发发作的心衰症状、体征,既往无病史。 2、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类 根据LVEF对心衰分类是历史延续的结果。由于潜在的病因、人口统计学数 据、共病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根据LVEF区别心衰患者是很重要的。根据2016 年ESC指南将心衰按照LVEF分类,见表1。 表1 ESC 2016心衰指南根据LVEF的心衰分类标准 心衰类型射血分数降低性心 衰(HF-REF)射血分数处于中间范围 的心衰(HFmrEF)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HF-PEF) 诊断 标准 1 症状±体征a症状±体征a症状±体征a 2 LVEF<40% LVEF40%~49% LVEF≥50% 3 1.BNP>35pg/ml或NT~ proBNP>125pg/ml 2.相关心脏结构异常(左 室肥厚和/或左房扩大)或 者舒张功能异常b 1.BNP>35pg/ml或NT~proBNP>125pg/ml 2.相关心脏结构异常(左室肥厚和/或左房扩大)或者舒张功能异常b 描述收缩性心衰。随机 的临床试验主要纳 入HF-REF的患 者,有效的治疗已 得到证实。此组的临床特征、病理生 理、治疗需进一步研究。 舒张性心衰。HF-PEF的诊 断是挑战性的,因为它需 要排除患者的症状是由于 非心脏疾病引起的。有效 的治疗尚未明确。 注:a.在心衰早期(尤其是HF-PEF)或者应用利尿剂后可能无体征 b.舒张功能异常(E/e’≥13或平均e’<9cm/s)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二、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规范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智、瞳孔等的观察,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心律、心输出量、血压、周围循环状态、尿量。 2.根据血气及动脉血氧分压数值给予病人合理吸氧,注意缺氧的改善情况,保持吸氧通路通畅。保证静脉通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静滴速度维持在20—30滴为宜,以免诱发肺水肿。 3.在使用利尿剂时应该注意尿量、出汗的情况及血压变化,以免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低血钾。

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抗心率失常药有一定不良反应,多数药物的治疗量与毒副作用量接近,因此在使用期间应该加强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 5.个身浮肿或—卜垂部位水肿时,除记好出入量外应该经常更换体位,定时按摩受爪过久的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 6.尽量半坐卧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7.防止受凉感冒,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做好心理护理。 8.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物。 (二)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1.取休克卧位,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运。 2.专人护理,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密切注意神志、面色、呼吸、体温,及时记录。 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吸氧,必要时行机械辅助呼吸。 5.遵医嘱及时应用各种药物。 6.做好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压疮。 7.有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并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三)CPR术后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变化。 2.—早期进行脑保护,重视脑复苏的作用,头部降温时间要早,给予头部置冰敷或置冰帽,保持头部温度28—30度,肛温30-32度,以保护脑细胞及预防脑水肿。 3.维持有效循环、纠正酸中毒、血液稀释降温疗法、高压氧治疗、甘露醇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4.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记录呼吸机参数的监测和记录,做好血气监测,5.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干整、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心力衰竭指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严重的急危重症。 【护理评估】 1、评估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衰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2、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等。 3、观察患者是否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4、评估患者缺氧的程度,如有无烦躁不安等意识障碍、皮肤黏膜颜色有无发绀等。 5、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急性心衰期暂禁食;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宜低盐(每日摄入量<5g即小于1平勺)、清淡饮食。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病情严重者应给与机械通气。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1)吗啡:静脉缓推或皮下注射,可使患者镇静,减少因躁动而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同时扩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担。但肺水肿伴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部疾病时禁用。(2)快速利尿剂: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用药后观察尿量及血钾变化。 (3)血管扩张剂:可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严密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剂量(4)洋地黄制剂:西地兰静脉给药,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可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对急性心梗患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 5、持续心电监测,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6、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健康指导】 1、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2、指导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如出现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中文名:心力衰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别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原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上升至2000年的%,居各种病因之首。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

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4)肺动脉栓塞。(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是心腔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有收缩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舒张功能异常的重要性,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它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顺应性降低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室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量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有:①左室松弛受损。特别如在心肌缺血时,心肌肌浆网摄取钙离子的能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水平降低缓慢,致主动松弛受损;②心肌肥厚和心肌僵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完整资料).doc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 ? B.增加心肌收缩力 ? C.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D.减少回心血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洋地黄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急性左心衰竭 ? A.急性心肌炎 ? B.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 ? C.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 D.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用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的最常用药物是 ? A.多巴胺 ? B.ACEI ? C.利尿剂 ? D.β受体阻滞剂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哪项不妥 ? A.根据氧饱和度调整吸氧 ? B.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宜用洋地黄 ? C.快速利尿 ? D.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应用血管扩张剂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 A.突然发生的重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 B.咳嗽频繁,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布满哮鸣音及双肺湿哕音 ? C.皮肤苍白或发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 D.下肢水肿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 ? A.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B.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危象 ? C.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肌梗死致瓣膜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者? D.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哪种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并选择性扩张肾小动脉 ? A.硝普钠 ? B.肾上腺素 ? C.异丙肾上腺素 ? D.多巴胺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 A.肝肿大压痛 ? B.心率增快 ? C.胃肠道淤血 ? D.肺淤血症状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男,50岁,突起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血压190/100mmHg。该患者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多巴酚丁胺 ? B.硝普钠 ? C.西地兰 ? D.氨茶碱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概述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就是指由于心脏得收缩功能与(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就是一个独立得疾病,而就是心脏疾病发展得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得心力衰竭都就是以左心衰竭开始得,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二护理评估 1.起病得时间,方式,诱因。 2.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3.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得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 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与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得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与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得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与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与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L/min·m)。4)代谢性酸中毒与低氧血症 2。慢性心力衰竭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2、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水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测量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5、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6、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7、保持大理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8、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 1、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点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2、对平时心肝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患儿应及时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4、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小儿心力衰竭需做哪些检查

小儿心力衰竭需做哪些检查 小儿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孩子在发病期间,多表现为躁动不安、排尿减少、经常出汗等。做家长的应该对这类症状小心应对,因为这很可能是小儿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体循环血量严重降低者,组织灌注不良,酸性代谢产物尤其乳酸积蓄,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氧张力严重减低,如肺血流梗阻、大动脉转位畸形等,无氧代谢增加,虽然体循环血量不少,但氧释放到组织不足,也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血清电解质婴儿心力衰竭常出现低钠血症,血钠低于 125mmol/L,反映水潴留。低氯血症见于用襻利尿药后。酸中毒时血钾水平可升高。用强效利尿药可致低钾血症。 3.血常规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 4.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 5.血糖及血钙新生儿患者应测定血糖、血钙,低血糖或低血

钙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6.心肌酶心肌炎及心肌缺血者,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工酶(CK-MB)可升高。 7.肾功能检查。 1.X线胸片对于评价心脏大小及肺血情况十分重要。根据房、室大小,肺血增多或减少,可协助做出病因诊断,并可显示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及因肺动脉与心房扩大压迫支气管引起的左下肺不张,或继发性肺炎。婴儿正常的胸腺心脏影,可被误诊为心脏扩大,应予注意。 2.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力衰竭有诊断及指导治疗意义。 3.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技术用于观察心脏大小、心内结构、

大血管位置、血流方向和速度、心包积液及心功能测定。具有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在病床旁进行。对于病因诊断及治疗前后心功能估计十分重要。通常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心功能。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有: (1)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心脏每次收缩时射出血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搏量/心室舒张末 期容量它反映心室泵功能。心室收缩力愈强,则心量愈大,心室舒张末期残余血量愈小,即射血分数增高。正常值为0.59~ 0.75(0.67±0.08)。如低于0.5提示心功能不全。 (2)缩短分数(Shortening Fraction SF):为心室收缩时内径缩短数值与舒张末期内径之比。其计算公式为:缩短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它反映心肌纤维收缩期 缩短的能力、心肌收缩的强弱。正常值为0.35±0.03,低于0.3提示心功能不全。舒张功能测定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经二尖瓣和三尖瓣血流频谱,可清晰显示心室舒张充盈。E峰为快速充盈血流速度,A峰为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通过心室主、被动充盈频谱E和心房充盈频谱A,可测出其他充盈血流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及相互间关系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 LVEF 降低的心衰(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和 LVEF 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P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土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 1 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心脏病,出 1/ 3

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为(表 1): 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阶段 A 进展至阶段 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从阶段 B 进展至阶段 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心衰的阶段定义患病人群举例阶段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阶段 B(前临床心衰)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 左室肥厚、无症状心脏瓣膜病、OMI 等。 阶段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有症状、体征。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一)判断心脏病的性质及程度1.病史、症状及体征: 心衰患者多因下列 3 种原因之一就诊: 运动耐量降低,液体潴留以及其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均会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1] 。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

儿科专科护理学常规

儿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 l儿科常见疾病一般的护理常规 2.手足口病的护理常规 3.高热的护理常规 4.惊厥的护理常规 5.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常规 6.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7.婴幼儿哭闹的护理常规 8.肾病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9.小儿贫血的护理常规 10.小儿腹痛的护理常规 11.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12.小儿昏迷的护理常规 13.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 14.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 15.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护理常规 16.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护理常规 17.小儿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18.小儿风湿热的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 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I50.900 A~F及I50.901A~D。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性心衰即收缩性心衰和LVEF保留性心衰即舒张性心衰。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收缩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0%;②有心力衰竭典型症状如气短、乏力、夜间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以及典型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第三心音奔马律,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以及双下肢水肿等;③NT-proBNP或BNP升高。

舒张性心衰诊断主要依据:①LVEF≥45%,且左心室不大; ②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③有相关结构性心脏病存在的证据(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 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⑤NT-proBNP或BNP 升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力衰竭疾病编码(ICD-10:I50.900 A~F及I50.901A~D)。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平均约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像、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T/I、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24h尿白蛋白;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一概述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二护理评估 1.起病的时间,方式,诱因. 2.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3.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

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文档交流 (2)急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文档交流(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 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2)组织低灌注状 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L/min·m).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文档交流 2。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文档交流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施呼吸,提示预后不

BNP,诊断心衰的新指标,

BNP,诊断心衰的新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据估计,有一半的心脏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衰。因此,要预防心衰,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早治疗。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早期心衰无明显临床症状,50%的心衰患者未能及时确诊,等发现患病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敏感的检测指标 长期以来,诊断心衰主要依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临床体征,一直缺乏有效评价心脏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近年来,脑钠肽(BNP)开始被用于心脏病诊断上,这一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BNP是心脏细胞产生的结构相关的肽类激素家族钠尿肽中的一种,它是调节体液、体内钠平衡、血压的重要激素,当心血容积增加和左室压力超负荷时即可大量分泌。由于心脏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大,会使血中BNP的指标浓度增高,而这恰恰是诊断心衰较为敏感的指标。经数个跨国性研究证实,BNP应用于心脏病诊断有效、准确,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监测的新一代标准。 可用于诊治与预后 BNP可用于心衰患者的诊断,监测治疗的有效性,提示预后,BNP的检测为传统的心衰诊治增加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BNP可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在心衰各期,患者严重程度不同,利用BNP 检测可以更好地对心衰病人进行危险分层。 第二,可预测心源性猝死。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可不明显,常能自由活动,坚持工作,如不详细询问病史、不仔细检查,容易漏诊。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在早期对心衰患者作出诊断。而BNP通过定量检测,用量化的标准,使得临床医师能够及早地发现和诊断心力衰竭病人,特别是用于与早期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相似的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时效果较好。 第三,有助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在急诊的ICU病人当中,往往很难区分到底是由肺部原因还是心脏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通过测定BNP则可以区分。另外,约20%肺部疾病的患者BNP水平升高,提示同时存在心力衰竭,或其呼吸困难的真正病因是心力衰竭,而在以往,这些患者可能常被误诊为肺部疾病。 第四,可监测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控是非常不完善的。患者的病情是否好转,以及治疗是否有效,基本上都是通过病人的主诉或临床医师的主观判断来实现的。如果能在治疗过程当中及时地进行BNP检测,通过监测治疗期间BNP量的改变就能够了解或掌握治疗的效果。治疗后BNP呈降低,且降幅大于30%者,提示治疗有效。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20210309184237)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起病的时间,方式,诱因。 2.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3.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 二、护理措施 1.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2.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防压疮发生。 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 4.用药的护理,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利尿剂时严格记录尿量,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调节滴速,硝普钠要现配现用避光,用洋地黄时要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 5.饮食: 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忌饱餐。 6.预防并发症: 如压疮,血栓性XX,坠积性肺炎。 三、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2、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饱餐。 (1)说明限制盐摄入的重要性,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消肿。心功能H级食盐v 5g/d,心功能皿v 2.5g/d,心功能IV 1g/d或忌盐。告诉患者低钠饮食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还要限制含钠量高的食品如腌制小菜、面包、海产品 ( 2)说明限制水分的重要性,避免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严重心衰的患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用。 ( 3)说明少量多餐的重要性,由于心衰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消化功能减 退,宜进食易消化食物且少量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因为胃肠胀气会加重患者腹胀不适感。 ( 4)忌饱食,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同时消化食物时需要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 5)多食含纤维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期排便的习 惯,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协助排便,以免用力大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 ( 6)严格控制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因为酒精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诱发心房纤颤。吸烟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指导患者戒烟。 3、休息运动指导 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确定运动和休息方式: 对心功能I级的患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II 级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增加休息。皿级者应限制日常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V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