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1 背景

土地整理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尽管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当前,我国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的土地整理是基于人多地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的特殊背景而展开的。因此,开展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整理是以项目运作方式来实施的,而这些项目又必须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重点)工程、选择项目时,除了符合项目管理的规定外,必须遵循效率原则,即优先选择土地整理潜力比较大的区域、项目。因此,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效用,提高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与特征

2.1 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

土地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统称。针对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特殊背景,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利

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

从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土地整理三种类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开发整理的对象所处的利用状态不同,其共同目的都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可利用土地的空间,降低土地利用成本。因此,土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的程度。

2.3 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

2.3.1 针对性

土地整理潜力总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土地用途而言的,离开了潜力的对象,就无从谈潜力。

2.3.2 地域性

土地整理潜力应是针对一定地域范围而言的,如全国土地整理潜力、全县土地整理潜力、具体项目的土地整理潜力等。没有具体的地域范围,就难以进行潜力的比较。

2.3.3 多样性

由于对潜力涵义的理解不同,其表达的指标也是多样的。如,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粮食产量、成本节约量等。归纳起来,潜力应是“质”与“量”的统一。评价潜力时,既可用单一指标评价法,也可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2.3.4 复杂性

不论是表达潜力的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其影响因素都是众多而复杂的。如土地质量,既是土地自然属性的表现,又是土地经济属性的表现,与人们在利用过程中对土地的投入量密切相关。

2.3.5 相对性

土地整理潜力是一个具有大小或等级的概念,这是进行潜力比较的基础。也就是说,潜力是相对一定的地域范围而言的,不同地域范围的潜力是不同的。潜力评价的目的就是判定某地域范围潜力的大小,进行潜力的比较。

2.3.6 时限性

土地整理潜力总是相对于某一时点或可预测时段内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一般地,生产力水平越高,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能力越强,土地整理潜力就越大;反之,则小。

3 耕地整理潜力的评价方法

3.1 耕地整理潜力与对象

耕地整理是当前土地整理的重点,也是土地整理潜力分析、评价的难点。目前,人们对耕地整理有两种理解:一种看法是从耕地整理的对象出发,认为耕地整理就是对现有的耕地进行整理;另一种看法是从耕地整理的目的出发,认为耕地整理就是整理成耕地。从更广、更高的分类层次上分析,从整理的对象来“定义”耕地整理更为确切一些。因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就是从整理的对象来分类的。

根据土地整理的涵义,耕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耕地质量的提高程度和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由此可以看出,耕地整理的对象主要是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的耕地。利用率低的耕地表现为地块规模小、分布散乱,田埂系数大、中间夹杂分布着较多的其它闲散地;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耕地质量不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低。

3.2 耕地整理潜力的评价方法

3.2.1 单一指标评价法

单一指标评价法是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评价单元潜力大小并进行不同单元潜力大小比较。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潜力的绝对量,如新增耕地面积;潜力的相对量,如潜力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区面积),注重潜力的“量”的特性。由于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一般规定的评价单元是

相同行政级别的行政辖区,其耕地面积(准确地表述是待整理区面积),也就是评价单元的面积是不等的,因而,其新增耕地面积往往相差较大。用潜力系数进行单元评价,突出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效率观。只要评价单元的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就具备开展耕地整理的前提。

3.2.2 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采用多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综合地进行潜力评价。综合评价法不仅要考虑土地整理潜力的“量”与“质”双重特性,还要考虑从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所需要的支持条件,如资金条件、技术能力、生态适应性等。该方法认为,耕地整理潜力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影响耕地整理潜力总量(绝对量)的因素有待整理区面积,影响单位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的因素有非有效耕地比例(=整理区中田埂、沟渠、道路、零星地类面积/整理区面积),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实现程度的外部条件有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水资源供需状况、生态适宜程度、投资能力等。

3.2.3 耕地整理潜力调查

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包括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它与潜力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类型潜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是不同的,其潜力调查的方法、内容也就不同。同一类型的潜力,评价方法不同,其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也会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潜力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

在现实的土地整理项目运作过程中,项目立项规模相对来说是容易满足的,因此,非有效耕地比例实际上是耕地整理潜力“量”的决定性因素。耕地产出的预期提高幅度虽然是整理后耕地质量的外在表现,但它与土地利用中的实际投入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只适用于作为评价耕地整理潜力等级的辅助性分析。因此,在进行潜力调查时,即要有重点和针对性,又要简便实用。

在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时,只需直接调查该指标的影响因素。如整理区规模、非有效耕地比例。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时,要体现潜力的综合特性,调查的内容也相对复杂。

4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实例

4.1 单一指标评价法

以浙江省慈溪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为例。浙江省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浙东宁绍平原北部,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编制慈溪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考虑到本市地貌类型单一,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不大,因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采用了单一指标评价法。

(1)划分评价单元(按规程要求,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统计各评价单元的耕地面积(S)

各乡镇(评价单元)的耕地面积以规划基期年土地统计台帐中的耕地面积为准。以桥头镇为例,桥头镇2000 年耕地面积:S=1828.2hm2(2)计算典型调查样区总面积(S 调)

桥头镇耕地面积较大,故选用2%(根据《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点》要求)的典型调查样区面积比例。

典型调查样区总面积为:S 调≥ S ×2%=1828.2×2%=36.6hm2。即:桥头镇耕地整理潜力典型调查样区总面积不得小于36.6hm2。

(3)确定典型调查样区个数(n)

按照每一个典型调查样区不少于 6.0hm2、调查的村数不少于该镇村数1/3的要求,确定桥头镇耕地整理潜力典型调查样区总数量为6 个。为使典型调查样区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根据该镇水田、旱地面积的比例,确定水田样区为5 个,旱地样区为1 个。

(4)划定每一典型调查样区范围

在1:3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随机确定典型调查样区的具体范围,边框用红色彩笔按矩形划定,以便于计算典型样区的面积。确定典型调查区范围时,以明显地物为典型样区范围控制点,以线形地物为其边界,尽量不包含河流、骨干沟渠、等级公路及村庄等。每个典型样区的面积不小于6.0 hm2。

(5)实地测量

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对照图上初步划定的样区范围,选择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地物点,确定典型样区范围的控制点和典型样区的准确位置。

实地测量时,应对样区范围内的所有线形地物、零星地物逐一量测。实地测量一般应从明显地物、易于判断的区域开始;测量员对样区内的线状地

物和零星地类依次进行丈量。对于现状图上没有而实地有的线状地物或零星地类,则要在图上标出其位置和编号。对于现状图上有而实地没有的地物,要在现状图中该地物的位置上打×号作标注。记录员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耕地整理潜力典型样区实地调查统计表上,并在图上按顺序予以标注和编号。

线状地物主要在实地量测其宽度,宽度有变化时,分段量测宽度。零星地类则在实地量测其面积。

(6)面积量算与汇总

①样区面积(S):根据调查图的比例尺,利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线状地物面积:在图上量测长度,根据实地量测的宽度进行计算;

③零星地类面积:以实地测量面积为准;

④汇总本镇所有典型样区调查成果,填写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典型样区汇

(7)抽查核实

为保证调查的严肃性和调查成果的真实有效性,规划组对各乡镇上报耕地整理潜力调查结果进行复核和实地抽查。

(8)计算新增耕地潜力面积(ΔS)和潜力系数(α)

αdi=Adi-Abi(i=1,2,..,n;其中n 为坡度级别的个数);

ΔS =Σ(αdi×Si);

α=ΔS / S;

式中:ΔS-- 乡镇新增耕地面积,hm2;

S--乡镇待整理区总面积,hm2;

αdi -- 典型区新增耕地系数,%;

Adi -- 典型样区中沟渠、道路、田坎、零星地类等面积之和占典型样区面积的比例(各坡度级别样区分别计算),%;

Abi-- 同坡度类型区整理后耕地中沟渠、道路、田坎等面积之和占耕地面积的比例(%)。选取浙江省已完成的平原地区耕地整理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

Si -- 与典型样区同坡度级别的待整理耕地区面积,hm2。

(9)进行潜力分级,划分耕地整理区

潜力分级以潜力系数分级依据,将全县各乡镇分为 3 个潜力等级,一级潜力区确定为耕地整理区。

4.2 综合评价法

以浙江省平阳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为例。平阳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处飞云江与鳌江之间的山丘和河谷平原地带。县域东北部

为飞云江流域平丘地带,中部为鳌江中下游河谷地带,西部属深切峡谷的中低山地貌。由于全县地貌类型多样,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明显,故选用综合评价法。

(1)选取评价指标

表3 平阳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表

评价因素选用指标

土地整理区规模:乡镇耕地总面积

非有效耕地比例:典型调查测算的各乡镇耕地整理潜力系数

预期产出提高幅度:现耕地平均单产与中、高产耕地单产之差值

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交通用地和水利工程用地面积占乡镇面积的比例

生态适宜程度:山区、丘陵、平原分别表示一般适宜、较适宜、适宜

投资能力:近五年各乡镇对农业的平均投入占全县的比例

(2)确定评价因素权重

依据评价因素对耕地整理潜力的影响程度,采用Delphi 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3)对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

(4)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初步确定综合潜力等级(5)信息反馈处理,分析潜力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6)确定各乡镇综合潜力等级,汇总统计各级潜力区规模和整理潜力

5 结论

(1)由于影响耕地整理潜力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评价耕地整理潜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既可以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也可以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单一指标评价法具有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特点,但难以体现潜力的综合特性。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虽反映了潜力的综合特性,但在指标的选取、量化、权重的确定上受人为影响较大,程序上也较繁琐,具体操难度较大。

(2)单一指标评价法能够直接计算土地整理潜力面积和潜力系数,是一种注重潜力“量”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除能够计算潜力面积和潜力系数外,更侧重考虑了土地整理的外部条件和潜力转化的实现能力。

(3)不同的县(市),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县域特点决定。如果属于“均质”区域(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可以选用单一指标评价法。如果具有山区、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或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则宜选用综合评价法。

(4)目前,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多数地方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法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在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时,通常使用潜力系数

进行潜力分级,由此遇到的问题是,往往潜力系数很大,而潜力的绝对量很小,因而达不到科学客观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的目的。因此,在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时,应综合考虑潜力系数和潜力的绝对量。在选择项目时,只要达到项目立项规模要求,则可以潜力系数为依据。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标准格式与编写、报送要求 A、封面格式 ×××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 推荐单位: 编制时间: B、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业主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整理土地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第六章规划方案 第七章建设地点、建设条件与环境保护第八章实施计划 第九章招标方案

第十章总投资估算及投资使用计划 第十一章资金筹措方式及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 附件与附表 C、正文编写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范围与编制依据 三、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描述) 第二章项目业主 主要内容包括: 一、有效营业执照涵盖的全部内容 二、基本情况介绍 三、最近三年的资产情况、债务情况、经营情况以及在建工程情况 四、附件:营业执照、银行信用证明、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及其他与项目业主相关的附件等。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的由来 二、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整理土地的价值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一、整理土地的位置 二、区域总体规划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整理土地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内容 二、建设规模 第六章规划方案 以经过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第七章建设地点、建设条件与环境保护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地点

二、建设条件 三、环境保护 第八章实施计划 一、拆迁安置方案 (一)整理土地及人口现状 (二)拆迁安置方案 二、前期工作计划 三、建设工作计划 第九章招标方案 一、招标的内容 二、招标方案 第十章总投资估算及投资使用计划 一、估算的范围 二、估算的依据 三、总投资估算 四、投资使用计划 第十一章资金筹措方式及融资方案分析 一、资金筹措方式 二、融资方案分析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 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 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i P ---i 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K---i 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评价 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县(市、区)城镇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中:居住用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商服用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工业仓储型用地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其他土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 二、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1、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因子很多,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满足下列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 (2)可得性原则 (3)普遍性原则 (4)分类评价原则 按照县(市、区)城镇规划的功能区类型分别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即便不同类型的功能区选用了相同指标,其评价标准和权重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上述原则及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可以建立居住、商业服务、工业仓储型单元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2、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在上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土地闲置率是正向指标,即土地闲置率越大土地利用潜力越大;功能区内道路广场用地比重和绿化率是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土地利用潜力越小;建筑密度、容积率既不是逆向指标,也不是正向指标,因为建筑密度、容积率过低固然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但建筑密度、容积率过高也不可能营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建筑密度、容积率存在一个标准值,实际值低于或高于标准值,均有潜力可挖。基于此可建立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式中:p C 为评价单元的潜力分值, p C 值越小表示评价单元的土地

利用越合理;r为评价单元的平均容积率; r为容积率的标准值;d为 评价单元的平均建筑密度; d为建筑密度的标准值;u为评价单元的 土地闲置率;s为评价单元内道路广场用地比重;g为评价单元的绿化率; w为权重。 i 3、评价标准的确定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既不是正向的,也不是逆向的,而是有一个所谓的“标准值”,实际值与之越接近越好,过大或者过小都不理想。由于这些指标的合理程度因国家、城镇以及发展阶段不同而异,因此,国内外研究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测度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推算法2种,报告采用经验法来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评价标准。经验法是将各类单元内所有宗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标分别按照由小到大排列,根据经验取中位值,或位于60%、70%处的值等为标准值。 4、评价单元的划分 县(市、区)城镇有块宗地, 用地面积公顷。报告评价单元提取的原则: (1)参照县(市、区)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评价单元分为居住型、商服型、工矿型和其他型4种; (2)对于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居住和工矿性质的土地现状评价单元不跨越功能分区,面积相对稀疏的商服用地可跨越功能分区的范围; (3)对于其他控制层占显著位置的地区,打破功能分区的界线,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由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两大类组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由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两大类组成。 记者在市国土局了解到,投资者既可以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也可以在农交所购买建设用地指标。 现在土地综合整治的主体是农民集体和农户,是否参与、如何筹资、怎样建房、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都由农民集体和农户自主决定。其中涉及农民集体产权的由农民集体讨论决定,涉及农户产权的由农户自主决定,乡镇和村只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组织者。 按照规定,整治项目立项需向当地县级国土部门申请,农民集体和农户可以自己作为申报主体,持立项批复到农交所挂牌,寻求投资者,如果不在农交所挂牌,能通过其他渠道找到投资者也可以。"企业在立项的时候,就可以参与进去,跟农民签订合同约定建设用地指标的归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记者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户的集体建设用地很少,一般不作为整治项目的申报主体,大多数是整村推进,或者几个村联合申报,而且一般会委托他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申报,比如委托具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经验的社会投资人或者各县的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申报。 而如果投资者整理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多,用不完,就可以拿到农交所出让。得者不用,可以再转让。 指标落地必须要有项目 指标只是指标,不是土地使用权。要想取得集体建设用地,还需让指标落地。 就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整治项目的投资者,需要使用整治项目所在乡(镇)符合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的,可依法按程序,经批准后,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依据验收后确定的面积就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指标落地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类。首先,需要使用整治项目所在乡(镇)符合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的,可依法按程序,经批准后,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依据指标面积就地使用相应面积的集体建设用地。还有一种情况是,指标的异地使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规划的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持有同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证书》。鼓励非公益性项目在符合规划的区域,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确需征收为国有土地的,依法实施征收。通过使用指标征收的国有建设用地必须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在成都市土地拍卖中心公开出让。 凡是要改变土地性质,把集体用地征用为国有用地的,必须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凡是跨县使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不管是否改变集体建设用地性质,都必须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其余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不跨县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只需成都市国土局批准即可。 在市国土局了解到,建设用地指标落地必须通过项目落地。 利益分配向农村倾斜

当前我国农村。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村“新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文献检索与综述报告 10政本李婷(16) 一、文献检索工具、方法、过程介绍 在陈久老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者充分利用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网络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原文的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收集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相关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浏览了大量图文书籍。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农村抛荒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土地抛荒现状,研究者采用了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导师指导法、网络查找法等文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我国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资料,查询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抛荒惩罚性政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发现,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国外专家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制度问题,例如: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美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及借鉴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抛荒现象的历史追溯:首先说明一下,本课题研究者在题目中使用了“新土地抛荒”的概念,是因为现阶段农村的抛荒与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农业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不同,这里看到的土地大量抛荒出现在税费改革之后,也就是2002年之后的土地抛荒。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同时,许多农民不能满足田地带给自己的收益。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而家里的田要么给别人耕作,要么让它荒着。 为什么以往一直以农事为主,以耕地为生的大批农民要如此义无反顾地南下,为什么他们可以白白抛荒了这么多良田而宁愿背井离乡地在外地买粮,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可以承受离开亲人的艰苦,可以承受离开一直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去他乡漂泊的辛酸?为什么近些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村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什么取消了农业税农田却反而被抛荒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年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却换不来农村农民农业的根本性好转?这一问题引发了国内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各高校学者等人的关注。 2、综合介绍: 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国内对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如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报纸等等,这让我可以借鉴到许多前人的经验成果。 通过整理,我将这些研究成果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 一是最为普遍的农民自身原因类,如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刘键,陈雩桢发表在《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第5期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张光宏,梁丹辉在2008年10月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2012-12-20 发表于中华粮网的《农田抛荒的反思》、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等。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农民自身找原因,认为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期待更高的收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建设类似于社区的乡村; 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抛荒原因的文章,如周全绍在《宿州学院学报》发表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陈晓华在人民网发表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2006(6)、胡家勇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的《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这些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认为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达到闲置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完整版)

(声明:所提供的标准合同或协议文本及具体条款,不是最终法律文本,仅供参考,不建议直接使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就该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投资建设项目的合作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特签订本协议。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规模:该项目总投资达亿万元; (三)、建设内容:农村居民安置建设,康护中心,托老院,乡村度假酒店会所,现代农业观光,经营性租赁性住房,配套商业设施; (四)、项目位置、面积及区域范围:域; 1、该项目位于镇村社,其四界详见附件一:项目区域界线图。 2、该项目区域面积约亩,其中现代农业观光耕地面积亩,非耕地面积亩,具体以国土局实测为准。

二、用地方式 该项目由乙方全额出资对用地范围内进行一级土地整理,整理范围内的农用地和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相关土地流转程序流转给乙方使用,其中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 三、项目整体合作模式 1、、由乙方作为本项目的投资主体,全面出资并负责实施项目的土地整治、开发、建设和经营;相关土地整治事宜及费用,由甲方指导村委会与乙方另行约定。 2、甲方确认乙方为本协议所涉及的土地范围内项目及农村综合土地整理通过实施“建设用地流转”依法获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项目的开发建设投资。 3、乙方负责组织编制该项目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等,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编制项目所需的资料,乙方在收到项目资料后完成项目规划编制并向甲方提交,甲方应在收到乙方提交的项目规划后及时审核通过,并向上级规划主管部门报批。 甲乙双方共同努力争取将该项目列为成都市或四川省重点开发项目,并争取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 四、双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甲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的约定享有相应的合作权益。 由甲方负责该项目的报审立项工作,以满足该项目的实施完成,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长沙四县市为例摘要:通过对长沙四县市耕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 耕地闲置状况严重,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37%,主要是由劳动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以及建设施工四个方面原因引起,已经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耕地闲置的危害性后,提出对策解决长沙市耕地闲置问题,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关键词:耕地利用;闲置问题;对策 导入语:湖南是农业大省,被誉为“鱼米之乡”,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在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与挑战诞生在长株潭。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而在长沙农村地区出现的耕地闲置现象,主要是弃耕抛荒,破环了资源节约理念,阻碍了“两型社会”建设步伐。解决耕地闲置,提高耕地利用率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表现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向建设用地等其他用地的转变,这严重影响到了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耕地利用状况

不仅对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极具意义,而且也能给政府对耕地保护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二、耕地闲置现状 经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村干部和居住在村里的部分农民的走访,发现在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被闲置荒芜的问题,而且这一现象还很严重。长沙市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现有耕地面积24.68万hm2,其中水田22.43万hm2,旱土2.25万公顷。据调查统计,2007年全市耕地抛荒面积有2.313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7%,其中季节性抛荒2.28万hm2,常年性抛荒338 hm2。季节性抛荒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常年性抛荒中,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抛荒面积为43hm2,承包户不愿转包造成抛荒面积1 hm2,土地整理未完工和被征用未开发99 hm2,因干旱缺水不能耕种面积为61 hm2,望天田67 hm2,煤田渗漏33 hm2,水系破坏34hm2[1]。 三、耕地闲置的原因 调查中发现,长沙市农民弃耕抛荒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长沙地处省会,第二、三产业较发达,农民工工资上涨,一般人员每个工作日为50元,技术工80元[1],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普遍认为“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宁可抛荒,也不耕种生产。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当前长沙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于农村灌溉的山塘水坝年久失修,有的排灌机械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保障,农户就干脆不种,任其荒芜。 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长沙个别村镇存在“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田,也不愿转让给别人种。主要因为少数地方仍未与农户签订并发放土地承包合同书,已签订的存在着手续不完善,程序不到位等纠纷问题,因此承包户不愿将耕地转包。由于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部分农民弃耕抛荒。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2010-08-06 119

(三)加快村镇改造建设。以中心村(镇)为重点,通过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 (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通过优化村庄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保障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筹措途径。 三、要求和原则 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加快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农村和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统筹,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规范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市场,鼓励企业、个人等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规模和布局,整体推进村镇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建设。 (三)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村为主体开展,要在坚决守住耕地总量和基本农田红线、努力增加耕地的前提下,使农民群众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土地节约,人口集聚。实行开发与整理联动、复垦与盘活并重、增量与减量挂钩,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配套建设,促进人口向居住点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研究的目和意义 (2) 1.2研究的内容 (2) 1.3研究的依据 (2)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2) 2 xxx概况 (5) 2.1地理位置 (5) 2.2自然条件 (5) 2.3经济社会概况 (5)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3.1土地利用现状 (5) 3.2土地利用的特点 (5)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7) 4.1农用地现状分析 (7) 4.2农用地待整治区的确定 (10) 4.3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11) 4.4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 (12) 5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析与评价 (16) 5.1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16) 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16) 5.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20) 6 土地复垦潜力分析与评价 (22) 6.1待复垦土地现状分析 (22) 6.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22) 6.3待复垦土地潜力分析 (23) 6.4待复垦土地潜力评价 (23)

7 土地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 (25) 7.1未利用地现状分析 (25) 7.2待开发区域的确定 (25) 7.3待开发土地适宜性评价 (27) 7.4待开发土地潜力分析 (28) 7.5土地开发潜力评价 (28) 8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 (32) 8.1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分析 (32) 8.2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 (32) 8.3土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33)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8-27T15:50:38.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李臻 [导读]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现有土地进行整治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样导致土地的供给矛盾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耕地面积成了建设用地。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地的调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整治的现状,并且针对土地整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又对全国土地整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近年来,土地整治成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会直接的影响我国农业的经济机构,为此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随着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成为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特征。但是就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形式并不乐观。因此,针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问题,应正确面对并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让问题成为该项目发展的动力,实现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的提高。 1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城乡土地间利用失衡的现状是当今时代土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确切的说是自改革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是飞跃式的,但不能只注意到这些繁荣的一面,而忽视掉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城乡土地利用差距过大,就是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城乡之间的确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这种差异也引发了土地利用情况失衡的问题。在城市地区,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心地区,土地利用率极高,而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是相对较低的,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若是能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对其加大开发,必然能大幅度优化土地整治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对我国土地的利用程度。 1.2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可挖掘潜力较大,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大,尽管国家实行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制度,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实践中土地整治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匮乏,主要来源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许多地方财政紧张,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土地整治很难顺利的进行。有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无法“用在刀刃上”。 1.3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不到位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进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时普遍存在三种情况:第一,项目规划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素质偏低,对于项目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只是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整治方法。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时只走表面程序,没有重视县级论证,参与论证的人员不全面,尤其是没有充分征求当地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第二,在进行项目预算是,经常出现人为地提高或者降低投资的情况,导致项目预算存在较大偏差。第三,一些区、县级国土部门相关人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一般情况下,只是负责收集资料或者带带路。因此,在项目整治的过程中,大部分项目都出现了规划设计变更的情况,甚至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只能重新设计。 2土地整治未来展望分析 2.1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 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要想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平衡关系,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力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当城乡之间不再存在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时,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会逐渐趋于平衡。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外出务工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土地包括住宅与耕地的大量荒废,并且有许多人都出于老一辈人的要求或是其自身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对居住地和住宅过于重视。同时,再加之城市与农村地区房价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就会有许多人选择在城市积攒足够的资产后再回到老家来建设住宅,但在施工完成后却不居住,而是继续回到城市务工,使其闲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样一来难免会形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需要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进行调节,如提高农村待遇、加大投资建设、吸引人才回流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此外,可与房屋主人进行沟通,对其闲置和废弃的住宅进行再利用等。以上提到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但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政策方面的手段与思想方面的影响来逐步对农村经济进行建设,促进其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逐渐渗透土地整改手段,最终使二者平衡发展。 2.2加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攻关 进行土地整治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土地整治获得显著成效。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主要是:生态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测绘技术等。由此可以发现土地整治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因此,要不断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整治目的。 2.3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变 当前强化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数字化、电子化的转变,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因此,要求各个地区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配置全新的信息化设备,以此来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最终切实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目标。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训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主要要求从事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由此成长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这就必须强化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由此才能保证信息建设目标的实现。2.开发及引进先进性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转变原有观念,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传统的利用方式向高效科学的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利用转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利用潜力要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

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二、现行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土地利用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还有差距。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26.37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2004年度国家首次运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全国160 个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开发区(园区)内平均还有1/3 的土地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尽管2003-2004 年,国家七部委曾经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并把开发园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但根据实际的动态监测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政府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配置机制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土地配置在数量、方向上的失控及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对土地市场的过度干涉及不 公平竞争或者政府功能 在土地市场中的缺失;由于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导致对土地资

土地整理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1节编制依据 第2节编制范围及内容 第3节选用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第4节工程总体目标 第5节施工总体部署 第6节工程概况 第7节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 第8节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人员配臵 第1节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 第2节管理机构框图 第3节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质量检验系统 第4节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职责 第5节施工组织机构高效运作保障措施 第三章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第1节人员和仪器的配备 第2节平面控制网测设方案 第3节梯田施工测量方案 第4节施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各分部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

第1节施工测量方案 第2节土地平整施工方案 第3节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第4节田间道路施工方案 第5节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第6节材料取样、试验方案 第五章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第1节质量方针和贯标工作 第2节质量计划、质量目标管理 第3节管理机构保证措施 第4节质量管理制度、职责保证措施 第5节制度和技术保证措施 第6节劳动力保证措施 第7节原材料保证措施 第8节计量保证措施 第9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第10节特殊部位、重要部位质量控制措施 第11节质量控制点的设臵 第12节质量控制程序图 第六章施工平面布臵第1节总体施工部署 第2节临时设施的布臵

第3节施工临时用电、用水施工组织设计 第4节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 第七章工期及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第1节工程进度计划 第2节进度计划管理 第3节施工调度工作 第4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5节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流程图 第八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1节劳动力的实施 第2节劳动力的配臵计划 第3节劳动力组织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第4节全员岗前培训计划和措施 第九章施工机械配臵 第1节主要施工机械的配备 第2节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第3节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第十章材料供应计划 第1节主要周转材料需要计划 第2节材料设备供应措施 第3节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第4节材料价格控制措施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的意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转让、出租、转包为主而欠发达地区的流转方式主要以转包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支持土地流转的法律和制度不健全、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守旧、社会保障不完善、土地流转环境不成熟、金融支持不到位和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大多数学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制定积极的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对农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以及对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金融;农村;规模经营 【Abstract】:Describes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are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he product is the only way towards a modern agri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forms: land transfer methods developed regions mainly transfer, lease, subcontract and main circulation mode underdeveloped areas dominated mainly subcontrac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support for 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land transfer is not perfect, the farmers themselves conservative ideology, social security is imperfect, immature land transfer environment, the financial support is not in place an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such as the absence or offside. Throug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ost scholars believe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land transfer laws, develop proactive land transfer policies, improve the land transfer market, for farmers and for the extensiv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s】: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Policy; scale; finance; rural 0 前言 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以来, 土地流转则成为认真落实“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 也是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积

农村土地整理论文130508

金昌市农村土地整理使用的制度改革分析 摘要: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土地资源管理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土地使用制度面临着不断规范和完善。本文是以金昌市为例,通过运用理论和实践资料就土地整理的背景、现状、及对未来发展道路进行分析,揭示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金昌;农村;土地整理;制度改革 Abstract The land arrangement is used as a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easure,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illage availably in a specific way into practice, but is modern along with the village, the town tur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land usage system faces continuously norm with perfect. This paper takes Jinchang as an example ,This thesis make use of the theories with practice the data the background,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land sorting, and proceed the analysi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road, announce to public the land Consolidation with the village land usage system a relation for mutually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Key phrase: Land Arrangement; The town turns; The system for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