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市人民医院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促进合成代,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化的营养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到肠营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5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二)TPN的配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处方设计应全面考虑,包括是否有使用TPN的指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

(三)合理处方设计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肝肾功能等。

(四)处方设计患者所需的总热量、液体量、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的用量和比值,应尽量达到合理的个体化配方。

(五)处方设计还应考虑各营养成分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及影响TPN稳定性的因素。

四、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工具

(一)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附件一)

(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附件二)

五、计算所需热量

(一)根据Harris Bennedict(BEE)公式计算:

男性:BEE(kcal/24h)=66.5+13.8W+5.0H-6.8A

女性:BEE(kcal/24h)=655+9.5W+1.8H-4.7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1kcal=4.184kJ

低度应激=1.3×BEE 严重应激=2.0×BEE

中度应激=1.5×BEE 恶性肿瘤=1.6×BEE

注:应激状态是指机体在饥饿,创伤,感染后和疾病时的代变化反应,交感神经引起的高代状态,使机体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幅度比想象低,创伤、感染时视其严重程度REE 可增加20%~30%,只有大面积烧伤的REE才会增加50%~100%,通常的择期手术,REE仅增加约10%左右。

一般根据创伤,感染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评估机体的应激状态,用轻,中,重度来分程度。

(二)根据氨基酸的需要量和热氮比粗略计算(见下表):

如:以体重50kg中度应激为例计算热量及分配:

1、计算需氮量:50×0.2=10g

根据热氮比计算需要的热量(中度应激150:1)

10×150=1500kcal

2、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节:体温/性别/年龄

体温:38度,总热量增加10%;

性别:女性,总热量减少10%;

年龄:大于70岁,总热量减少10%;

3、根据双能源原则,热量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一般糖脂比1:1(50:50);肺病/肿瘤1:1.5(40:60)

⑴葡萄糖热卡:1500×50%=750kcal,750÷4kcal/g=187.5g

⑵脂肪热卡:1500×50%=750kcal

折合为20%250ml的力能脂肪乳:750÷500/瓶=1.5瓶

折合为30%250ml的脂肪乳:750÷750/瓶=1瓶

六、各种主要的营养要素

(一)液体量

在正常标准下,人体液体量以1500ml/20kg作基本标准,每增加1kg则增加20ml液体量。可视临床情况加以调整,鼻胃管引液、腹泻、烧伤、创伤需增加液体量;肝病、肾病、心肺疾病、闭合性脑外伤需减少液体量,但总体积一般不少于1500ml。成人每天需水量30~40ml/Kg/d,儿童每天需水量50~100ml/Kg/d。

(二)葡萄糖

每克葡萄糖氧化后可产生4kcal的热量。

葡萄糖是TPN的主要热能来源,成人葡萄糖每日供应量应在2~7g/kg之间不等,但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感染、烧伤等),突然大幅度调整输液速度或停输高浓度葡萄糖的患者,易造成机体的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出现高血糖反应,因此在加入葡萄糖同时还要及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一般可从8~10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开始,以后根据监测血糖、尿糖的生化数据来调整葡萄糖和胰岛素的用量,而新生儿、婴儿需糖则更多,葡萄糖的日供应量应增至12~30g/kg,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三)脂肪乳

每克脂肪乳可产生热量9kcal左右。

脂肪乳能满足正常成人每日热量需要的20~50%。可与葡萄糖作为双能源提供非蛋白质热量,可以起到防止和逆转肝脏浸润、降低高血糖反应、改善呼吸和代的应激状态,并能提供必需脂肪酸,

与糖的热卡比为1:1~3,但对于血脂偏高者,应适当降低脂肪乳的占有比例,而对于脂代失常、休克、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用脂肪乳。

脂肪乳与脂溶性维生素合用可以帮助其吸收,与氨基酸联用可提高后者在体的利用率,节约机体蛋白质的消耗,起到双重纠正负氮平衡的作用。

注意:脂肪乳单独使用,滴注时间应大于6小时以上!

(四)氨基酸

氨基酸主要用于身体合成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氮源,以纠正机体蛋白质供应不足所引起的恶性循环,而不是主要作为供给机体的能量所用。因此,在供给氨基酸的同时,还必须供给足量的非蛋白质热卡,以免氨基酸被作为能源消耗而造成的浪费。

注意:氨基酸不建议单独使用!

(五)电解质

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环境稳定,参与人体细胞的正常代,维持人体生命和各脏器的生理功能。

有试验证明,当溶液中一价阳离子Na+大于100mmol/L,K+大于50mmol/L时,将导致脂肪乳丧失稳定性;二价阳离子Ca2+大于1.7mmol/L,Mg2+大于3.4mmol/L时,可立即引起沉淀。

(六)维生素、微量元素

目前我国没有经静脉摄入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推荐量。

(七)磷制剂

1.成分:甘油磷酸钠。

2.适应症

⑴成人肠外营养的磷补充剂。

⑵磷缺乏患者。

3.禁忌症

严重肾功能不全、休克和脱水患者禁用。本品过敏者禁用。

4.注意事项

⑴肾功能障碍患者应慎用。

⑵本品系高渗溶液,未经稀释不能输注。

⑶注意控制给药速度。

⑷长期用药时应注意血磷、血钙浓度的变化。

七、肠外营养液配制的基本要求

为确保患者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为保证药物溶液体系稳定,作以下要求:

(一)电解质

1、K+浓度最大为50mmol/L(10%氯化钾注射液35ml/L),Na+浓度最大为100mmol/L(10%氯化钠注射液60ml/L),单价离子(K+,Na+)总浓度应小于130~150mmol/L。

2、Ca2+浓度最大为1.7mmol/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ml/L),Mg2+浓度最大为3.4mmol/L(25%硫酸镁注射液3ml/L),二价离子(Mg2+,Ca2+)总浓度应小于5~8mmol/L。

3、注意控制钙磷浓度,当钙磷乘积(Ca2+ mmol/L×P mmol/L)>72时,会破坏无机钙和磷的稳定性;当钙磷需要较多时,须使用

有机磷制剂,如葡萄糖-1-磷酸或磷酸甘油酯。

4、如患者病情需要补充电解质量超过上述量,请另选择通路补充;若有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等含电解质输液,应将所含电解质计入。

如: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含4.5g氯化钠,相当于4.5支的10%氯化钠注射液;卡文(1440ml)含相当于10%氯化钾注射液18ml。

(二)总容量不低于1.5L。

(三)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的容量比是2:1:1,1:1:1或2:1:0.5。

(四)糖脂比:葡萄糖/脂肪乳40:60~60:40;热氮比:非蛋白热卡/氮量100~200kcal:1g。

(五)混合液中葡萄糖最终浓度(g/ml)为10%~23%,最好小于15%,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如外周途径则<10%,减少刺激。

(六)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在混合液中的最大浓度不应超过3.5%。

TPN每天供给氨基酸的最大剂量为2g/kg体重,通过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供给的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应计算在,且通过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供给的氨基酸的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供给量的20%。

(七)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应与其他脂肪乳同时使用。脂肪输注总剂量为体重一日1~2g/kg。所提供的鱼油应占每日脂肪的输

注量10~20%。

(八)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最多用1支,高脂血症患者中如处方中没有使用脂肪乳则不能使用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短期应用TPN时,因体有储备可不用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水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每天可用1~2支;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一般每天用1支。

维生素C注射液会显著影响TPN的稳定性,而且维生素C极易发生氧化,降解为草酸(与钙发生反应形成不稳定的草酸钙),建议维生素C注射液不加入TPN。

(九)人体的元素含量占体重0.01%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虽然需要量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影响RNA、DNA的合成,抗体的生成等,但无目的的补充微量元素可能引起微量元素中毒,因此,只有在怀疑微量元素缺乏及长期应用TPN时,才能通过生化检测决定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及补充微量元素的量。应用TPN1个月以上的必须给予补充。

(十)胰岛素的用量一般从每8~10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开始,以后根据检测血糖、尿糖的生化数据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支持独立通路泵入。

(十)其他非营养药物禁止加入TPN中,另择通路输注。

附件一

住院号

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

主观症状的变化

1、体重变化A、无变化或增加B、﹤5% C、﹥5%

2、膳食变化A、无变化或增加B、轻微变化C、显著变化

3、胃肠道症状A、无B、较轻C、较重

4、应激反应A、无B、轻度C、重度

5、活动能力A、减退B、能起床走动C、卧床休息

人体测量结果

6、肌肉消耗A、无B、轻度C、重度

7、皮褶厚度(mm)A、﹥8 B、﹤8 C、﹤6.5

8、踝水肿A、无B、轻度C、重度

注:①体重变化:考虑过去6各月或近2周的,若过去5个月变化显著,但近1个月无丢失或增加,或近2周经治疗后体重稳定,则体重丢失一项不予考虑。

②胃肠道症状:至少持续2周,偶尔一两次不予考虑。

③应激参照:大面积烧伤、高热、或大量出血属应激;长期发烧、慢性腹泻属中应激;

长期低烧或恶性肿瘤属低应激。

④评价结果中,有五项以上属于C组或B组,可以为重度或中度营养不良。

测定人体组成的营养评价方法(BCA)

人体测量结果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

1、占理想体重A、80—90% B、60—80% C、﹤60%

2、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占人群标准(男性12.5mm,女性16.5mm)

A、80—90%

B、60—80%

C、﹤60%

3、上臂肌围占人群标准值(男性25.3cm,女性23.5cm)

A、80—90%

B、60—80%

C、﹤60%

4、体质指数(kg/ c㎡)A、17—18.5 B、16—17 C、﹤16

生化数据

5、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 A、1.2—2.0 B、0.8—1.2 C、﹤0.8

6、肌酐身高指数A、80—90% B、60—80% C、﹤60%

7、血红蛋白(g/L)A、30—35 B、25—30 C、﹤25

8、运铁蛋白(g/L)A、1.5—1.8 B、1.0—1.5 C、﹤1.0

9、前白蛋白(mg/L)A、160—180 B、120—160 C、﹤120

评价结果:良好□一般□不良□/ 过剩□(轻□中□重□)

附件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

一、患者资料

二、疾病状态

三、营养状态

四、年龄

五、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结果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是欧洲肠外肠营养学会(ESPEN)推荐使用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NRS(2002)总评分包括三个部分的总和,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态低减评分+年龄评分(若70岁以上加1分)。

1.NRS(2002)对于营养状况降低的评分及其定义:

(1)0分:定义——正常营养状态

(2)轻度(1分):定义——3个月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50%~75%。

(3)中度(2分):定义——2个月体重丢失5%或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25%~50%。

(4)重度(3分):定义——1个月体重丢失5%(3个月体重下降15%)或BMI<18.5或者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0%~25%。

(注:3项问题任一个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

2.NRS(2002)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及其定义:

(1)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患者虚弱但不需要卧床。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补充剂来弥补;

(2)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肠外或肠营养支持得到恢复;

(3)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而且不能被肠外或肠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肠外或肠营养支持可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

3.评分结果与营养风险的关系:

(1)总评分≥3分(或胸水、腹水、水肿且血清蛋白<35g/L者)表明患者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即应该使用营养支持。

(2)总评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评定。以后复查的结果如果≥3分,即进入营养支持程序。

(3)如患者计划进行腹部大手术,就在首次评定时按照新的分值(2分)评分,并最终按新总评

分决定是否需要营养支持(≥3分)。

附件三

临床常用肠外营养液配方组成表

氮(g)糖(g)脂肪(g)能量(kcal)钠(mmol)钾(mmol)周围8~10 200~250 50~70 1300~1700 80 50

标准10~14 250~300 50~100 1500~2200 100 60~80

中度应激12~16 250~300 50~100 1500~2200 100~120 75~100

重度应激12~18 250~300 50~100 1500~2200 100~120 80~100

肾功能衰竭a6~12 250~300 50~70 1500~1900 个体化个体化

肝功能衰竭b4~10 200~250 25~60 1200~1700 80 40~60

感染d10~16 150~250 50~70 1300~1900 100 60~100

重度营养不良c8~16 150~250 50~80 1200~1800 50~70 80~100

心力衰竭10~14 150~250 50~70 1200~1700 50~70 80~100

多脏器衰竭c10~14 150~300 50~80 1200~2000 100~120 60~100

糖尿病10~14 200~250 50~70 1300~1700 100 80

脂肪不耐受10~14 300~400 0~20 1500~1600 100 80

短肠综合征7~14 200~350 20~100 1000~2400 50~250 50

钙(mmol)镁(mmol)磷(mmol)微量元素维生素容量(ml)周围 5 8 10~12 基础量基础量2500~3000

标准 5 8 12~16 基础量基础量2250~3000

中度应激 5 10 10~20 基础量基础量2500~3000

重度应激 6 10 10~20 基础量+锌硒基础量+B1 2500~3500

肾功能衰竭a 6 个体化个体化个体化增加剂量个体化

肝功能衰竭b 6 个体化10~16 个体化基础量2000~3000

感染d 5 6~8 10~20 个体化增加剂量+B1 2500~3000

重度营养不良c 6 10~16 20~40基础量+锌硒铜增加剂量2000~2500

心力衰竭 6 10~12 15~25 基础量+锌硒基础量+B1 2000~2250

多脏器衰竭c 6 6~8 10~20 个体化+锌硒基础量+B1 2000~3500

糖尿病 6 8~10 15~40 基础量基础量2500~3000

脂肪不耐受 6 8~10 10~20 基础量基础量2500~3000

短肠综合征9 10 10 基础量+锌铜增加剂量1500~2500

引自:临床营养基础(第3版),Lubos Sobotka主编,蔡威译,2007年

注:a、肾功能衰竭推荐配方;

b、肝功能衰竭推荐配方;

c、推荐用含谷氨酰胺的氨基酸溶液或添加谷氨酰胺;

d、强烈推荐用含谷氨酰胺的氨基酸溶液或添加谷氨酰胺;能量、氮和电解质可根据患者需要和(或)额外损失量补充;必要时添加胰岛素;维生素基本量:水乐维他1支,维他利匹特1支;微量元素基本量:安达美1支;锌铜硒: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根据实际情况补充10~200mg/d。

附件四:我院肠外营养制剂及其成分

1、卡文1440ml成分

氨基酸34g 电解质:Na+ 32mmol(折合氯化钠1.9g)氮5.4g K+ 24mmol(折合氯化钾1.8g)葡萄糖97g Mg2+ 4mmol(折合硫酸镁0.5g)

脂肪51g Ca2+ 2mmol(折合葡萄糖酸钙0.9g)

总热量1000kcal HPO42- 11mmol

重量渗透压约750mOsm/L 容量渗透压830 mOsm/kg水

PH值约5.6 糖脂比:43/57 热氮比166.7:1

2、脂肪乳系列

药品名称规格热量

20%脂肪乳(C14-24)250ml 500kcal

20%中长链脂肪乳(C6-24)250ml 488kcal

结构脂肪乳250ml 490kcal

ω-鱼油脂肪乳100ml 112kcal

3、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种类和区别

药品名称规格总氨基酸量(含氮量)复方氨基酸(18AA-Ⅰ)500ml 35g(5.6g)

复方氨基酸(8.5%18AA-Ⅱ)250ml 21.25g(3.5g)

复方氨基酸(18AA-V)250ml 8.06g(1.3g)

支链氨基酸(3AA)250ml 10.65g(1.7g)

丙氨酰谷氨酰胺(力肽20%)100ml 20g(3.2g)

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每500ml含:

氯化钠4.25g,氯化钾0.15g,氯化钙0.165g

5、转化糖电解质每250ml含:

葡萄糖6.25g,果糖6.25g,氯化钠0.365g,氯化钾0.465g,

氯化镁0.0715g/250ml,热量50kcal。

附件五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卡文)可添加物及限量

注:此表由华瑞制药提供

附件六日照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营养医嘱单科室床号住院号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市人民医院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范化的营养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长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内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5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二)TPN的配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处方设计应全面考虑,包括是否有使用TPN的指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 南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市人民医院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范化的营养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长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内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5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肠外营养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特修订我院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组织,肠外营养药物专项点评组成员进行实施,医务处、药学部共同协调相关工作。 二、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的依据 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组组成 专项点评组由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 (一)每年不少于4次专项点评。 (二)抽样方法:面向全院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率:每次不少于30例。 (四)专项点评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表》,双人复核并签名。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调剂药师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收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建议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负责将评价意见提交医务部、药学部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八)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 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步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应限期整改。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药师进行有效沟通,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责任医生、药师对点评评价意见有异议,需说明理由或提供依据,与专项点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仍有待商榷问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处方点评小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论证。 (二)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在同一医生处方(医嘱)中再次出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ICU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5、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A) 6、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7、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D) 三、对于住院患者可行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大会推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见附表二)。 对于总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定时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如下: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xxxxxxxxx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肠外营养制剂 文档

肠外营养制剂 肠外营养制剂的定义:经静脉系统提供人体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肠外营养不应使用统一的配方,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实际需要、代谢情况以及病情需要配置成个体化的全营养混合液制剂。 一、肠外营养制剂的分类 肠外营养制剂是按药品生产要求将各种营养素配制成符合标准的静脉输注混合液 脂肪乳剂(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剂、单不饱和脂肪乳剂、ω-3脂肪乳剂、结构脂肪乳剂); 氨基酸制剂(支链氨基酸制剂、高支链氨基酸制剂、复方肾用氨基酸制剂、平衡氨基酸制剂、肽类氨基酸制剂) 碳水化合物制剂(葡萄糖制剂); 电解质单体(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溶液、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硫酸镁、磷制剂、乳酸钠溶液) 维生素单体和混合制剂(维生素C制剂和脂溶性维生素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制剂); 微量元素混合制剂。 二、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 2.1 脂肪乳组成 长链甘油三酯(C:14-26)、中链甘油三酯(C:8-12)、单不饱和脂肪酸(有一个不饱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结构型脂肪酸; 按浓度可分为:10%、20%、30%; 按剂型为:500ml、250ml、100ml; 常用脂肪乳剂的组成成分

2.2 氨基酸制剂组成 8种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非必须氨基酸 精氨酸 谷氨酰胺双肽 按浓度分类:5%、8.5%、10%、10.36%、11.4%; 按剂型为:500ml、250ml、100ml; 2.3 碳水化合物组成 最常用是葡萄糖注射液(5%、10%、50%)、其他碳水化合物还有果糖、木糖醇 2.4 维生素制剂组成 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含叶酸、B1、B2、B6、B12、VC、生物素、泛酸、烟酰胺) 脂溶性维生素制剂(VK、VD、VE、VK) 2.5 电解质组成 氯化钠(0.9%、和10%)、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硫酸镁(10%)、有机磷制剂(10%格列福斯甘油磷酸钠,每支10ml含磷10mmol) 2.6 微量元素组成 铬、铁、钼、锌等 三、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意义 (一)脂肪乳剂:主要提供能量和碳原子,还可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脂肪乳与葡萄糖混合使用有节氮作用。单独输注则无此作用。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草案) 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 2004.3 目录 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 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 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 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 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 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 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 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 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

持 (22) 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 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 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 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 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 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 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 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 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 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 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

37 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 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 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 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 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 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 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 第一章概述 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 在外科的重要意义。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

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 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 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在边远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而发展较慢。由于疾病谱的关系,各地区、各 单位所能积累到的经验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国内大多数的肠瘘病人都集中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原发性肝癌和肝移植也是集中在国内几家大医 院里。这些医院很容易积累治疗这类病人的经验,而其他医院则很缺乏这种临床体验。另外,虽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先是从普外科“起家” ,但显然这项措施是适合整个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外科。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他学科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显得不足,营养

肠外营养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其中多数发生在放置导管的过程中。常 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时导管性败血症,是肠外营养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因 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行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外周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起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症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对拔管意 外综合症最重要的是预防和及时准确的治疗。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30分钟后方可活动。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以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机体不能及时利用,使血糖水平骤增所致。高血糖导致高渗状态使脑细胞脱水,患者出现嗜睡或昏迷。预防措施是在输注4小时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0.45%的低渗盐水以950ml/h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静脉滴入普通胰岛素10~20U/h。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2)低血糖:应用肠外营养时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加,若突然中止肠外营养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极易发生低血糖,故肠外营养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入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肠外营养。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肠外营养。 2.氨基酸代谢紊乱以水解蛋白为主要氮源时,易发生高血氨症或氮质血症。目前普遍使用结晶氨基酸液作为氮源,已很少发生。 3.脂肪代谢紊乱接受肠外营养支持3~6周,若肠外营养液中不含脂肪。则可能发生必须脂肪酸缺乏症。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每天补充脂肪乳液,每周至少输入脂肪乳剂2次。 4.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实施肠外营养时,电解质需要量增加,不注意及时补充时极易发生电解质缺乏症,低钾、低磷、低钙和低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常见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和铬缺乏。凡是长期行肠外营养支持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三)肝胆系统并发症 肠外营养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全,原因很多,其中长期能量过高、肠内长期没有脂肪食物通过是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和配方使其纠正。 (三)胃肠道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使用不含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液,可破坏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黏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褶变平,肠壁变薄,影响肠屏障功能,导致肠细菌易位,引起肠源性感染。在肠外营养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能有明显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作用。 四、常用肠外营养制剂 常用肠外营养制剂按营养素的种类可分为: (一)碳水化合物制剂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市人民医院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 全肠外营养(TPN)药物是经静脉途径供应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肠外营养剂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途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治疗,因此,规范化的营养支持模式势在必行,从而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最大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 一、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一)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者。 (二)胃肠功能障碍。 (三)胃肠道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 (四)重症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 (五)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不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 (六)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 (七)放射性肠炎。 二、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一)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三)下列情况慎用肠外营养: 1、无明确治疗目的或已确定为不可治愈而盲目延长治疗者:如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恶病质的患者,生活质量差、任何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改善作用,此时肠外营养也无明显益处,反而会增加患者生理和经济负担。 2、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肠内营养适应证者: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有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

养。 3、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预计需要肠外营养少于5天者。 4、原发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 5、预计发生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益处者。 6、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尚未控制或处于纠正期间。 7、脑死亡或临终或不可逆昏迷。 三、TPN合理配方设计原则 (一)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在配方上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二)TPN的配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处方设计应全面考虑,包括是否有使用TPN的指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 (三)合理处方设计应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肝肾功能等。 (四)处方设计患者所需的总热量、液体量、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的用量和比值,应尽量达到合理的个体化配方。 (五)处方设计还应考虑各营养成分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及影响TPN稳定性的因素。 四、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工具 (一)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附件一) (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附件二) 五、计算所需热量 (一)根据Harris Bennedict(BEE)公式计算: 男性:BEE(kcal/24h)=66.5+13.8W+5.0H-6.8A 女性:BEE(kcal/24h)=655+9.5W+1.8H-4.7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1kcal=4.184kJ 低度应激=1.3×BEE 严重应激=2.0×BEE 中度应激=1.5×BEE 恶性肿瘤=1.6×BEE 注:应激状态是指机体在饥饿,创伤,感染后和疾病时的代谢变化反应,交感神经引起的高代谢状态,使机体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幅度比想象低,创伤、感染时视其严重程度REE可增加20%~30%,只有大面积烧伤的REE才会增加50%~100%,通常的择期手术,REE仅增加约10%左右。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肠外营养药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肠外营养药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肠外营养药物安全与合理使用列入科室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二、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三、肠外营养药物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肠外营养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肠外营养药物。 四、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肠外营养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品种。 五、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七、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营养支持要有适宜的适应证。 八、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肠外营养药

物,配制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配制,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十、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医师、药师、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处方、审核调配和配制使用肠外营养药物。 十一、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二、开展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医院药剂科要定期对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肠外营养药物使用适宜性,对肠外营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肠外营养用药

肠外营养用药药名成分、用法用量、备注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5%,8.5%,11.4% 250ml/瓶;500ml/瓶平衡型氨基酸 8种必需+2种条件必需+8种非必需(无半胱、羟脯) 根据PN+EN配方需要应用 Thr Met Lys Try Leu Ile Val Phe His Arg Tyr Cys-Cys Cys Gly Ala Ser Asp Glu Pro Hyp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 10% 500ml/瓶用于肝性脑病急性期或表现期的静脉营养: 1、增加门冬酰胺、鸟氨酸,强化精、谷、丙;(氨中毒学说) 2、降低芳香族、强化支链;(芳/支比) 3、降低蛋、去除胱;(氨、醇、scfa协同毒性作用学说) 4、强化甘、谷,去除胱,添加半胱,利于形成谷胱甘肽; 用量:7~15ml/Kg 滴速:1~2ml/Kg.h 禁忌:非肝源性氨基酸代谢紊乱、酸中毒、水潴留、休克。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 8.44% 250ml/瓶用于肝性脑病纠正高血氨、芳/支:亮、异亮、缬、谷、精、门冬氨酸*口服制剂:15g/袋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AA) 4.26% 250ml/瓶 用于肝性脑病,纠正芳/支:亮、异亮、缬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5.53% 250ml/瓶用于急慢性肾衰的静脉营养:必需氨基酸+组氨酸 用量:肾衰250~500 ml/日透析1000~1500 ml/日滴速:1~1.5ml/min *口服制剂:3.45g/袋,3.45g qid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N) 6.1% 200ml/瓶用于急慢性衰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营养状态和手术前后的氨基酸补充:适量增加必需氨基酸用量(约1.2倍),同时减少非必需氨基酸量(约3倍) 用量:200~400ml/日滴速:≤200ml/2~3小时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管理标准 1、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 则。操作前治疗室要做好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人员流动。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 药物有效期。 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 密闭,有无破损等。 4、严格核查药物配伍禁忌。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 的氧化反应,在配置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5、在加入脂肪乳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有沉淀或浑浊现象及加入 后有无沉淀或浑浊现象,如有此现象禁止使用。 6、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7、要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氨基酸、脂肪乳单独使用时),开始15-20 滴/分,维持速度35-50滴/分。 8、现用现配,24小时内输完,不用时放入4℃冰箱内保存。为减少光敏 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9、部位: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的静脉进行穿刺。首选上肢与远端,下肢静脉不作为优选,但儿童除外。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放射治疗侧或乳腺切除术等患侧手臂。 配制步骤: 1、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配制。 2、混合顺序: (1)将电解质溶液、微量元素、胰岛素先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2)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溶液中。 (3)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 (4)将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 (5)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 (6)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7)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8)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它药物。 注:破乳定义: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为加强肠外营养药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下设“肠外营养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日常工作。肠外营养药物安全与合理使用列入科室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二、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三、肠外营养药物由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供应,采购目录向xxx 省卫生厅备案。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肠外营养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肠外营养药物。 四、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肠外营养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品种。 五、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七、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执行《XXX医院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营养支持有适宜的适应证。 八、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肠外营养药物,配制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配制,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十、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医师、药师、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处方、审核调配和配制使用肠外营养药物。 十一、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二、开展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医务部、门诊部、质管部、药学部定期对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肠外营养药物使用适宜性,对肠外营养药物不合理使

(完整word版)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见表4-2-1。(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不可治愈、

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肠外营养药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肠外营养药物安全与合理使用列入科室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二、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三、肠外营养药物由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供应,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肠外营养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肠外营养药物。 四、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肠外营养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品种。 五、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肠外营养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六、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肠外营养药物,配制时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配制,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七、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医师、药师、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处方、审核调配和配制使用肠外营养药物。 八、加强肠外营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九、开展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医务部、门诊部、质管部、药学部定期对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肠外营养药物使用适宜性,对肠外营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第一节肠营养 【肠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

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 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酸、单糖、低脂等);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
(广东省药学会 2017 年 4 月 18 日印发)
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当胃肠功能严重障碍时,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有些患者甚至可以 赖以生存。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营养支持治疗领域新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全国各地医 疗机构对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日渐重视。由医师、药师、营养师、护师及其他相关医疗工作者等 跨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养支持团队(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 ,以标准化流程指导营养支持 治疗的各个环节,优化营养相关综合管理成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新方向。 为推进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本共识专家组通过分析肠外营养制剂的药学特点,结合肠外营 养的临床应用,总结广东省各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实践经验,详细介绍营养支持药师(nutrition support pharmacist,NSP)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1 肠外营养概述与肠外营养液的理化性质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当患者必需的 所有营养物质均从胃肠外途径供给时,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从制剂角 度,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他各种营养素后放置于一个袋子中输注,称为 “全合一” 系统 (All-in-One, AIO) ,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mec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称之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 。 1.1 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组成 PN 配方 TNA 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为了维持 血浆中有效药物浓度,降低输液总量,减少污染和器材费用,某些药理营养素(如谷氨酰胺、ω-3 脂肪酸等)或药物(如胰岛素、H2 受体阻滞剂等)也可加入混合液中。所有这些添加物和添加顺序 以及添加方式均可能影响 TNA 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1.1 脂肪乳 脂类是机体重要的能量底物和主要的能源储备。 静脉用脂肪乳主要是以小肠乳糜微粒 为模型发展而成,即为用乳化剂和机械力将微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构成的两相体系,其粒径 一般控制在 0.4~1 μm。人肺部微血管直径约为 5 μm,如果油滴粒径超过 5 μm,肺栓塞风险会增 加,还可能被内皮系统免疫细胞吞噬,造成氧化反应,组织损伤。脂肪乳一般选用卵磷脂作为乳化 剂,由于磷脂分子的电离和吸附作用,油水界面上带有一定量负电荷,由于静电吸引,负电荷层外 又吸引了一层正离子, 油水界面双电层间的电位差使油滴之间相互排斥, 电位差越大, 油滴越稳定。 然而,将脂肪乳加入 TNA 后,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其稳定性,导致油滴互相融合,粒径增大,这不仅 阻碍了脂肪酸的有效利用,更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危害机体健康。
1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