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2

单元评估检测(二)

第二单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6·南阳模拟)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打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建立了官僚政治

【解析】选A。克利斯提尼改革创立了五百人议事会,用地域部落代替了原来的血缘部落,冲击了贵族的统治,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际是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打击了贵族的统治,故A正确。

2.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梭伦如此改革的动机,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分析,梭伦倡导的民主( )

A.是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的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最终目的

C.主要是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

D.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

【解析】选A。根据材料?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可以看出梭伦改革倡导民主的目的是加强对国家的统治,故A正确;

材料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故B错误;不是为了协调贵族之间的矛盾而是为了?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故C错误;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并未削弱,可以看出其并不是旨在使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权力,故D错误。

3.(2016·衡水模拟)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实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解析】选C。古代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平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C正确。

4.“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烦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判罚,反映了罗马法能够甄别不同的案件进行判罚,考虑周全,故A正确;代表弱势群体无法体现,故B错误;内容庞杂烦琐也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错误。

【拓展延伸】罗马法能成为影响深远的法律体系的原因

(1)罗马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时地跨三大洲,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的罗马法的影响。

(3)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是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4)罗马法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5.(2016·保定模拟)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解析】选D。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近代君主立宪政体,故A错误;根据材料?《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可知

议会是重申不是开始要求,故B错误;责任内阁制确立于《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故C错误;材料?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可知《权利法案》赋予议会高于王权的法律依据,故D正确。

【加固训练】

(2015·新郑模拟)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选C。材料强调了1688年?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688年?光荣革命?以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了制度的和平更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故C正确。

6.(2016·滨州模拟)1649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这一决议表明英国( )

A.建立了立宪政体

B.实现了稳定发展

C.维护了人民权利

D.否定了君主专制

【解析】选D。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与材料时间1649年不符,故A错误;材料只是表明议会的权力,没有表明其作用,故B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并不能完全维护人民的权利,故C错误;依据材料?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

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表明打破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

7.“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

A.总统主持的内阁

B.联邦最高法院

C.联邦参议院

D.两党制政党制度

【解析】选C。?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人?表明是为了牵制众议院的权力,制衡众议院,联邦参议院对众议院有制衡作用,故C正确。

8.(2016·南阳模拟)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可知当时的普鲁士具有民主的色彩,故A正确;德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是在德国统一之后,故B错误;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国王处于?统

而不治?地位是对英国国王地位的描述,与德国皇帝的地位不符,故D 错误。

【加固训练】

(2015·商丘模拟)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解析】选A。俾斯麦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说明斗争的结局是中央权力加强了,故A正确;教会的权力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未涉及经济发展和德国统一,故C错误;俾斯麦不代表皇权,容克地主也不代表贵族,故D错误。

9.(2016·河北百校联考)“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证明法国大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解析】选A。根据材料?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和?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故A正确;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应付普法战争无关,故D错。

【加固训练】

(2015·南昌模拟)“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 000台,几乎有14 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 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

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

【解析】选C。材料描述现象是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导致的,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故C正确。

1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

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解析】选B。材料谈到巴黎公社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措施,没有谈到巴黎公社的背景,故A错误;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均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罢免,代表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自治,故B正确;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善,不能说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故C 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因此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故D错误。

11.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旨在(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C.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D.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解析】选D。题干强调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说明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D正确。

【拓展延伸】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俄国社会的变化

(1)政权形式:由两个政权并存到工兵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革命任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由和平夺权到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12.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这说明被推翻的临时政府( )

A.与沙皇政府性质一样

B.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C.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D.已转成帝国主义代表

【解析】选C。据材料?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依然没有战斗,没有遇到抵抗?可知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2015·宿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材料二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议(国)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与英国相比,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权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和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依法治国的作用并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4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的表格英国一栏,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高于王权;根据材料一的美国一栏,国会也行

使立法权,但受总统的行政权的制衡;第二问罗斯福为了推行其新政,扩张了总统权力,成为权力中心;第三问联系新政前的政治经济背景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之所以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原因可从民主政治的理念、?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两个角度分析。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问依法治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第四问注意史论结合,有理有据,逻辑严密。答案:(1)地位与作用: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行政权),行使立法权,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与总统的行政权相互制衡。(4分)

变化:总统对国会有立法建议权,但在实际上控制了国会的立法主导权;总统行政权力扩张,成为了事实上的权力中心。(4分)

原因: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美国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与调节;贫富差距等问题造成日益严重的社会分裂,需要政府发挥调节与整合作用;应对经济大危机,政府必须获得较大的权力;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6分)

(2)原因:依法治国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说明要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2分)

条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以来,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分)

作用:依法治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分)

论证: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前提;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复苏了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逐渐发展成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中国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工作者会议和出席全俄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与孟什维克代表联席会议上作了关于战争和革命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的提纲后来即以“四月提纲”著名。列宁思想的核心是要解决政权问题,即以工人代表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以苏维埃共和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材料二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

(1)材料一中“四月提纲”发表于俄国革命的哪一阶段?“苏维埃共和

国取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标志是什么?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了哪些巩固政权的措施?(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结合1917—1991年苏(俄)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2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三问可以结合十月革命后的相关措施来回答。第(2)题可通过材料中的数据分析得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基本持肯定态度;第二问需要结合1917—1991年的相关史实,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概括。

答案:(1)阶段: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2分)标志: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措施:通过《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建议各国立即停战;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土地,将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8分)

(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4分)

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使其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解体。(8分)

2020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 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 执干戈,用伐我仇敌,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 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③青铜铸造A.①②③ C.①③④②天文历法④文字书写B.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 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 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ft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 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历史第 1 页(共8 页)

瑞典“中国宫(1753 年建成)圆明园海晏堂(1786 年雕版图) 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 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 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C借用西 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D满足农 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7.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75 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 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 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历史第 2 页(共8 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 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 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 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 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 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 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 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 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练习(二)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 模拟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6西安月考)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联考)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2016·吉林长春二检)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5.(2016·河南洛阳期末·30)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觊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6.(2016·河南洛阳一模·3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7.(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5)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8.(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1)下面图表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表反映()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9.(2016·河南南阳上学期期中·33)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10.(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生版+解析版)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汇编 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1.(2020·宁德模拟,35)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 B.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 C.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 D.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2019·太原一模,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3.(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35)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 4.(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5)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5.(2019·济南一模,35)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6.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 )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7.(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35)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8.(2020·洛阳模拟,3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4)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2、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 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 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 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风俗通》按照传统的商业习惯,日中为市,日落而息,否定了夜籴谷的说法,由此可知,其研究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应该多加考证,D 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3、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试题 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2年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准确理解广告信息是关键。通过材料中广告内容,可以分析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只涉及物质生活的变化,没有体现衣、住、行等方面,结合广告具有时尚性,从这两个方面判断C项是最佳答案。 2.(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官员及百姓日常礼仪和社会习俗的情况,由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出“受之者”和“施之者”等级观念依然浓厚,但“受之者”有意玷污平等制度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结论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选项中的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中的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上题就是属于该类型的结论型选择题)。 解题思路一般分为三步:(1)理解题干提供的历史结论或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上题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一些人对官员的称谓仍未改变);(2)通读题干,弄清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上题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交礼仪的变化);(3)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具体特征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解题方法,如上题可以采用史论结合法解答。 3.(2012年四川文综,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 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傅斯年的话的意思,即直接根据材料作出判断,从表中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的是吴虞消费情况的变化,其他的只能靠推断,所以答案为C。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精编(2)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制 C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以下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3.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B .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4.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 6.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上海() A.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B.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 C.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D.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最大的城市 7.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8.一战期间,列宁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列宁的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对这两种东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0套之8

2012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试题10套 文科综合(八)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政治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保障 B.社会秩序的相对安定 C.三纲五常道德观念的维系 D.宗法制、家族观念的约束 2.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这说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和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3.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④迁都长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 B.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 5.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 造 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7.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文化大革命”冲击 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大跃进”运动开展 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 1.2011·厦门模拟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A.维新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B【解析】从题干中的“新”“青年”“平民”等信息,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不难判断答案为B。 2.2011·江西白鹭洲中学月考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B【解析】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当时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3.2011·江苏三校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D【解析】从材料看,这里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一段历史的新旧之争。毛泽东提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所以选择D项。 4.2011·福州统考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4.B【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5.2011·南通模拟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元朝

训练24 元朝训练题 1.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2.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 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三权之间相互牵制 C.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D.家国一体政治特征 3.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4.《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5.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 这反映元朝()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 B.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 D.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6.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 B.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 D.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7.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8.“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云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 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 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 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 3. 右图中“外务部” 的前身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总理衙门 4. 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 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 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解析卷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潍坊期末]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例外时期的山东地图。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图二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 2.[2018·衡水中学调研]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答案C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秦王嬴政的独断专行 1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开始”一词不确凿,排除;B项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秦王嬴政”的说法本身错误,应该是秦始皇嬴政,而且实际上也是C项的体现,排除。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

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严重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答案A 解析郡县面积的大小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郡县分的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需加强管理,故选A项。 4.[2018·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开放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 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秦汉时期已经确立了开放私有制,不是国有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由地方官吏对财产问题进行严格的统计并且逐级上报,体现了官僚制度的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理,并不是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5.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开放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 2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说明()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