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凝练三品四心文化 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凝练三品四心文化 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凝练“三品四心”文化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许卫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孩子的分数永远没有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劳动、学会做人重要。要实现这个育人目标,就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涵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庆市第五十七中作为重庆市第一所示范初中,秉承“学生成长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尤其在推进“三品四心”校园文化建设征程中,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注重涵养学生的信心、孝心、爱心、忠心四大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品牌学校、品位教师、品质学生“三品”校园。经过多年的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凝练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易经》有云:“关乎,天下以人文化成”,意思是文化统治着天下。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早来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一直在不同领域诠释着新的含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学校人心、提升学校品质、增强学校“软

实力”的核心要素。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营造良好的宜学环境,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重庆五十七中在“建校”“脱薄”“争先”“创示”“扬帆”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上下齐心、自强不息”的“五七精神”。“五七精神”包含了锲而不舍的团队创业精神、屏气凝神的智慧实干精神和守正出奇的整体进取精神,它既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沉淀,更是五十七中人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勇造佳绩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为五十七中进一步提炼、升华的校园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其他古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育人思想,其共同特点是强调使蒙童“远于浇薄之恶习,习于善良之规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集中体现为爱国、自爱、仁爱。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现代德育的目标,也是要把青

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前些年,五十七中的学生参加重庆市学生合唱比赛,在与市内各直属重点学校学生的比拼中,最终获得全市二等奖,虽也算不错的成绩,但在比赛中,暴露出学生“放不开”“缺乏自信”等问题,而且我们发现五十七中的学生在参加其它活动中,也都有“缺乏足够自信心”的通病,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由此,学校制定了“信心留给自己”的信心教育计划。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涵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三品四心”的校园文化。

二、坚持立德树人,明晰“三品四心”

通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我们生成了“三品四心”的教育理念。打造“三品”校园是指,打造品牌学校:即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以人为本、人文和谐、精细高效的校园文化;在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引领带头的作用。塑造品位教师: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高雅的品位、高精的品牌。在教育教学中做到育人为乐、儒雅智慧、独树一格,即品教育之乐,塑内在之美;显儒雅智慧,铸外在风范;基础宽厚而专业精深,形成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铸造品质学生: 即学生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学

业成绩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铸就品质学生要求学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能力为重,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开展“四心”教育是指,一是信心教育——信心留给自己:学校通过打造具有开阔视野和人文情怀的高品质教师队伍,让学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和发展。同时,为学生搭建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社团活动展示才华,星级工程构筑自信,分层教学实得其所,从而稳步提升育人质量。二是孝心教育——孝心奉献父母:中国人常说“百事孝为先”,“孝”是教育的基础、是做人的前提。初中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校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回报。“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成为每个五十七中学子的必修课。”三是爱心教育——爱心撒满校园:感恩父母在五十七中已升华为教育大爱,延伸为感念师恩、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具体来说就是:人际交往,学会交际;感受关爱,学会感恩;师爱无边,大爱无痕;奉献爱心,回馈社会。四是忠心教育——忠心报效祖国:中国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忠心报国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从爱自己、爱父母、爱他

人到爱社会、爱祖国,不仅是从小爱到大爱的情感集结,更是从立德修身到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升华。

三、优化教育形式,涵养核心素养

在推进“四心”育人,打造“三品”校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教育形式,突出涵养核心素养,实施“育人目标主题化、主题教育系列化、系列活动特色化、特色课程校本化”策略。

育人目标主题化。“四心”教育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体系,兼顾“三品”校园打造,每年确定一个方向,把育人工作主题化。如质量2010主题年: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办学品质,弘扬传统文化,献礼祖国华诞;信心2011主题年:凝神聚气、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再创辉煌;孝心2012主题年:弘扬传统、文化育人,加强管理、提升品质;爱心2013主题年:爱心广大、业绩辉煌,传承发扬、献礼校庆;忠心2014主题年:立足报家报国,树立远大理想。

主题教育系列化。在育人目标主题化的基础上,我校把每年的主题教育系列化,形成体系,循环往复、全面渗透,引领师生共同发展。以爱心2013主题年为例,我校设计了“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三个系列分年级纵式推进,同时也推出了“教室美化、主题班会展示、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班级形象展示”等版块横式开展活动,这样纵横并进的方式让学校的主题教育既规范又有特色,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系列活动特色化。学校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活动以来,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如我校的育馨合唱团,在加强训练的同时还引入了心理老师对孩子们进行疏导与鼓励,让孩子们明白努力与良好的心态是自信的基石,孩子们一改往日怯生、怯场导致临场发挥不佳的缺点,一举夺得重庆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并连续多年包揽渝中区合唱比赛第一名;2012级年级组在国庆前夕组织开展的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忠心教育,在打造班级形象、增强凝聚力的同时,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典范;2012级3班针对一次“校园打狗风波”所开展的《关爱生命——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主题班会,在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衍生出学校与重庆市关爱小动物协会合办的“仁爱讲坛”;2015级6班向泠霏同学在社区扶救昏倒老人的事迹被“大渝网”等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树立了“告别冷漠、与爱同行”的良好风尚;以及当大家得知2014级3班陈壮果同学罹患白血病的不幸消息后,全校师生积极捐款,学生会更是自发走向街头向社会发起募捐,向社会传递着“爱心接力”的正能量。

特色课程校本化。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是学校实现教育理想,涵养核心素养、培育人才的载体和手段。我们以“四心”课程建设目标为依据,将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四心”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二次开发,积极开展“四心”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核心教育理

念和教育特色,形成校本化的“四心”特色课程体系。我们还通过打造“智慧”课堂,渗透“四心”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解父母的爱,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感;去体验身边的爱、懂得爱并学会付出爱;懂得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同时,我们编辑了《四心有约》《成长》等校本德育读本,结合“忠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编辑了《重庆大轰炸》《图说渝中抗战历史》,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今天,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话题,它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让“三品四心”特色校园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涵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更大作用。

2015.10.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