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送审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更好地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武汉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新起点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市属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年均达到12.41万人,年均招生规模达到4.5万人以上,与“十五”期间相比,年均招生数增加近3万人。普职比为55.71:44.29,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实现协调发展。

——布局调整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由“十五”末期的114所调整为7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37所,其他部门办28所,民办12所,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中职学校新增建筑面积近13万㎡;新增图书近16万册;新增固定资产5.1亿元;新添仪器设备1.1亿元。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1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9所。其中还有8所职业

学校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11个。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全市中职学校2435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03人,占37.08%;本科毕业教师3602人,研究生毕业教师397人,学历达标率88.95%。培训干部和骨干专业教师1948人次。

——办学思想进一步转变,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显著增强。“十一”期间,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各类培训达到115万人次。其中,坚持农科教紧密结合,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0万人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培养行动”培训10万人次。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示范性”和“引导性”培训17万人次,转移15万人;组织10万多名“两后生”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转移近7万人,获取“双证”近3万人。面向农民工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3.2万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建设了集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远城区职教中心7个。全市81所乡镇成人学校都有稳固的办学阵地,总占地面积973.69亩,建筑面积8,0880平方米,拥有实训基地4283.44亩,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301.51万元。

——办学模式进一步改革,与经济社会结合更加紧密。“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开放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结合更加紧密。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新增专业78个,共有242个,覆盖武汉市一二三产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1所。其中省级示范学校8所。省级以上重点专业6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毕业生素质不断增强。全市市属中等职业学校为社

会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近19万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11万人,占58.4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达到了97%。68%的中职毕业生在武汉地区就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近两届天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中职生共获奖牌39块,其中一等奖9个,占我省获奖总数的70%,在全国同类城市位居前列。大规模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切实改善学校内部管理,共有25所中职学校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

——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升市民素质富有成效。将市民培训纳入市教育局绩效管理之中。每年完成30%的市民培训率。依托市电大成立市社区教育学院。以市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的全市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桥口区和青山区成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江岸区、新洲区和武昌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为品牌活动,共有280万人次参加活动。启动了全市终身学习网建设。

二.发展新形势

进入“十二五”,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大发展、大建设、大推进、大改革时期,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1.国家政策的颁布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同时也相应地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与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2.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十二

五”期间是我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取得成效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迫切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迫切需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和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

新的形势下,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相对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学校布局不尽合理,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三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够,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四是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资源浪费严重;五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不合理,人才引进通道不畅;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六是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七是政府统筹社区教育力度不够,社区教育表面化现象较严重。

三.发展新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武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背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其他各类教育发展相协

调,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二)发展蓝图

到2015年,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达到国家办学标准,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达到副省级城市中上等水平,绝大多数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武汉市8大千亿产业、15个新兴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得到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指标

1.事业发展目标

①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武汉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保持5:5;在校生规模年均达到10万人。

②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由77所减至40所。其中:30所建设成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建设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10所和国家级优质特色学校5所;建设省级改革示范校15所。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1800人以上,让2/3以上的学生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

③建设武汉市中职专业师资培训基地20个,教师出国进修150人次,每年遴选5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一年。中职学校管理干部轮训一遍,中职学校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15%;“双师型”教师达到60%。

④遴选10所学校建设国家级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组织开发覆盖10个以上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

件。建设武汉终身学习网,支持注册人数100万人以上、在线学习3万人以上。

⑤每年有30%的市民参加培训。建设5所示范性区社区教育学院和50所标准化社区学校;建设10000人的社区教育专兼职队伍和50000人的志愿者队伍。

2.服务产业目标

⑥组建成立东湖高新区职教园区、武汉开发区职教园区、武汉汉口职教园区等三大职业教育园区。

⑦中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由10个增加到33个:建设紧缺人才培训基地4个;建设现代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10个;建设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12个;建设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基地7个。支持10所国家项目学校和50家合作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项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取得双证书比例达到95%,每个项目学校年受益学生达到1000人。

⑧重点建设7所新城区职教中心、市农业学校,培养2.4万名支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万人次。建成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0所。创建3个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

⑨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达到40个:国家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由2个增加到10个,省级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由10个增加到20个。确定10个重点专业对接区域产业试点改革。

四.发展新任务

(一)继续保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制定实施《关于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创新招生工作机制,积极拓宽生源渠道,保障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武汉市普职招生比例保

持5:5。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招生政策干预力度,努力扩大涉农专业招生规模。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不断提高涉农专业的吸引力。

(二)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

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湖北省“319”工程,服务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武汉职教园区及职教集团建设方案》,加大中职学校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的力度,组建成立三大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东湖高新区职教园区,对接光电子信息、生物、消费电子、新能源、环保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和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建设武汉开发区职教园区,对接汽车产业群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建设武汉汉口职教园区,对接现代商业、金融服务、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通过职教园区建设,基本形成与武汉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中职人才培养基地。

(三)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制定《武汉市关于建设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指导意见》,改革办学模式,推动规模化办学,建成10所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5所国家级优质特色学校。

制定《武汉市现代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武汉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武汉市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整合优质职教资源,加大建设力度,形成一批对接职业岗位、装备先进,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国家重点产业升级

的实训基地,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学环境,完善技能竞赛制度,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支撑武汉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试点)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遴选并支持一批国家项目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培养5万名支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制订《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评选“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先进单位”活动。

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与行业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一批示范性中等职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职业教育在政府之间、校际之间的广泛合作与交流,通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

(五)努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新城区重点办好一所职教中心。对接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办好涉农专业点,建设涉农品牌特色专业。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标准》,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大力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

成人教育示范区。

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对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先进区予以奖励。进一步加大示范性项目基地建设力度,创新项目基地管理运行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六)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资金使用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等规章制度,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逐步建设规范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综合提升中职学校科学管理能力。

大力推进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校园文化,积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坚持举办武汉市中职生“心绣未来”风采展示。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标准》,努力创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七)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力度

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十二五”教师素质提高实施方案》,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形成校企人才交流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或培训。畅通专业教师引进渠道,以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设为保障,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抓手,以教师补充和岗前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向教师职务(职称)的转任评聘机制。

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计划,开展中职学校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确保中职学校管理干部轮训一遍,建立一支改革创新意识浓、战略思维素养高、决策执行能力强的学校干部管理队伍。

(八)改革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根据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紧紧围绕武汉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加大专业布局调整力度,制定专业设置标准,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引导学校结合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办好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遴选专业改革试点学校,启动专业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重点开发武汉市紧缺人才专业教材、地方特色专业教材、涉农专业教

材和农民工培训教材。制定《提高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教材创新,加强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九)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水平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环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依托国家和省市终身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中职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开发覆盖10个以上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

按照“总体构架、分步实施、创意新颖、平台先进”的建网思路,进一步建设集信息、教学、管理、服务和资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习网站——武汉终身学习网。初步建立起市、区、街(乡镇)三级社区教育网、电大远程教育网、全市优质职业教育网等相互支撑与关联的区域终身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发符合市民需求的网上社区教育课程。

(十)稳步推进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各远城区职教中心为各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总校,完善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成人教育的网络体系建设。

在现有13个社区学院的基础上,建设东湖开发区社区教育学院。按照集中力量、因地制宜、重点建设、逐步健全的原则,完善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形成四级联动机制。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逐步完善适合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教育培训模式。

以项目、课题为抓手,打造一批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和示范街道。与和谐社区建设、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面向全体市民广泛开展文化修养、道德法制、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重点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五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整体架构。

五.发展新举措

1.加强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管理

政府要把推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建立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现象,将劳动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非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能合并到教育部门管理。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撤并一批弱、小、差的职业学校,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区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终身教育推进委员会和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统筹作用,巩固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业务指导,保证政策与措施的落实。

2.加大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健全以

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障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重新核定政府财政拨款标准和数额,确保足额按时拨付到位。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中职教育的办法,建立中职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免费制度。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行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资助或举办中职学校;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的的吸引力,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投入机制,并确保经费逐年增长。

3、夯实基础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根据武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规划,整合优化资源,建设质量较高、规模适宜、效益最佳、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优化学校和专业配置。根据学校设置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继续支持远城区职教中心建设;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优质特色学校建设;继续加强服务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将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中职学校专业师资补充和引进制度,畅通专业教师入口。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或培训。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人才交流,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大面积开展校长和管理干部上岗培训、提高培训,不断提高学校

管理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

以《职业教育法》修订为契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的地方法规和各项制度建设。大力构建实现教育公平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机会;建立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优先就业。不断深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制定有利于吸引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地方财税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和评估标准,不断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学籍、教学、教师、资助、免费、就业、评估、财务和资产等各个环节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

5.整合数字化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整合数字化资源,进一步建设集信息、教学、管理、服务和资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习与教学平台——武汉终身学习网,建设面向中职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建设面向中职教师和社区教学人员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包括资源获取、教研交流、进修提高等。

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普遍提升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6.重点项目引领,强化督导评估

围绕《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如服务产业基础能力基地建设、三大职教园区建设、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创建、构建“武汉终身学习网”等,体现以“项目”支撑《规划》、用《规划》引领“项目”的工作思路。

为确保《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的按期完成,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各区各校申报重大项目的情况,对各区各校进行统筹安排,建立项目联系点。项目学校必须提出改革创新规划,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按照评估验收标准,落实建设任务,以保障《规划》中各项任务的完成。

“项目管理办公室”每年以各项目计划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为依据,对项目整体实施和进展情况,加强工作督导、评价和绩效评估,建立计划实施进度和工作成效公示制度,颁布各区各校的绩效评估结果,并开展系列评优表彰活动,奖惩结合,督促各有关方面履行职责,落实分工任务,实现目标。

附件: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附件: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

规划重点项目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龙华大浪街道办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办事处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 (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1) (三)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2) (四)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 (3)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 (六)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4) 二、“十二五”大浪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4) (一)大浪街道是宝安区的后发区域 (5) (二)大浪街道是全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的区域 (5) (三)大浪街道是全市建设“时尚创意中心”的重要支撑区域 (7) (四)大浪是连接福田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和光明新区的重要节点 (7) (五)大浪是全市重要氧吧之一 (8)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定位 (10) 三、发展目标 (10) 四、发展战略 (13) 第三章高标准规划建设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打造时尚硅谷 (14) 一、以国际国内服装名城为标杆完成服装产业集聚基地规划修编 (14) 二、完善功能布局 (15) 三、加强时尚产业项目落实和推进力度 (15) 四、培育时尚品牌 (16) 五、引领时尚文化 (17) 第四章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8) 一、重点发展五大产业 (18) 二、加快形成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21) 三、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适应特区一体化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22)

第五章跨越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23)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3)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 (23) 三、强力推进城市更新 (26)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7) 第六章优化宜居环境建设生态大浪 (29) 一、形成城市六大特色景观 (29) 二、加强生态建设 (30) 三、着力改善水环境 (31) 四、空气污染防治 (32) 五、噪声污染防治 (32)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33) 第七章加强社会建设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34)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4) 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35) 三、加强社区建设 (35) 四、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36) 五、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37) 六、促进社会稳定 (38) 第八章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39) 一、优化人口结构 (39) 二、推进素质工程 (39) 三、发展特色文化 (40) 第九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完成规划目标 (41) 一、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41) 二、强化项目、政策、资金保障 (41) 三、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42) 四、强化规划执行力 (42) 附件:大浪街道“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乡镇党委书记重要讲话

同志们! 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刚才张乡长全面总结了我乡2010年的各项工作,科学准确地分析了全乡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的问题,系统谋划了新的一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思路以及相关要求等,张乡长的发言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完全同意,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我在张乡长发言的基础上,再作几点强调:第一、要统一认识,边学边干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利用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机会,深入开展“六个比”和“四个看”。 第二、要政令畅通,雷厉风行 在兴隆的土地上,绝没有“特区”,绝不存在一个“外人”,必须绝对服从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党委的决策要一竿子插到底,党委的声音要一声喊到底,党委所布置的工作要一直干到底。要彻底转变办事拖拉、消极应付的工作作风。对工作顶而不办、拖而慢办、动作不快、效率不高的,不管是谁,都要严肃处理,要坚决清除各种“村梗阻”、“组梗阻”,凡是不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特别是在党委中心工作上顶风设障、制造麻烦的,要坚决采取行政处理手段。兴隆落后,是什么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就是被办事拖拉的作风“拖”毁的。必须采取措施,严明纪律,转变作风。 第三、要只争朝夕,抢抓效率 当前,全年工作的目标已经锁定,措施已经出台,责任已经明确,全乡上下必须以“三步并作两步迈,三天事情两天办,三人工作两人干”的工作作风,鼓足干劲、开足马力,行动快出击,效益快体现。干工作要有一种咬住不放、盯住不让的韧劲,要有一种虎劲、拼劲,

要有不甘示弱、敢创一流的豪情壮志。从最近两三个月完成的工作看,哪里反应快、班子强、力度大,哪个单位的工作就上去快;反之,就被动落后,被动就要挨打。我们如果不抢抓时间、快人一拍、先人一步、干在人家前面,就会永远落后。目前,全乡绝大部分单位已经紧张起来,在抓落实工作上,说了就干,一点不打折扣。党委希望一定要保持住这样的工作热情和冲劲,工作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眼前的形势绝不允许拖,谁慢了谁就会被淘汰。时间不等人,眼下,一季度已经过去三分之一,春节假期再去掉几天,首季“开门红”也就剩一个半月,我们一定要不断算时间帐、效益帐,要有股只争朝夕干事业的精神,抢抓工作效率。各村、各单位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等几项重点工作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上,绝不能动摇。 第四、要目标一致,同心同德 全乡上下要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团结,努力营造心齐、风正、气顺和同心同德干工作、携手共进创大业的浓烈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讲团结,要从维护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富民强乡大局为重,工作上多支持,思想上多交流,感情上多沟通,决策上多商量,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干部既要学会当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又要学会做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有心人;既要发展一方,更要稳定一方。 在瞄准目标方面,今年重点是做到“六个再”。一是招商引资再给力,确保引进10亿元项目1个,1亿元以上项目2个,3000-5000万元项目3个,竣工项目3-4个。企业用工各村必须完成任务。二是财政收入再提速,力争超四成,完成4000万元。三是外资注册再加码,确保完成600万美元。四是列统企业再增加,力争新增4个。列统企业开票销售过亿元。五是创业点培植再激发。做到村村有一个能

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文件 方林党发 [2011] 5号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 关于印发《方正林业局“十二五” 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 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 现将《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含《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规划》、《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创业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规划》)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按要求贯彻落实。 二0一一年四月 主题词:教育培训规划通知 抄送:总局、管理局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劳动局、人事局、教育局;林业局党政领导,机关各科室部门,存档。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办公室二0一一年四月十五日印发

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 (2011-2015) 中共方正林业局委员会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 2011年4月

目录 1、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教育培 训规划 (1) 2、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8) 3、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 (11) 4、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创业就业岗位技能培训规划 (18) 方正林业局“十二五”期间

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后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副科级以上及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实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对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级的统一部署,以提高全局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目标,健全培训制度,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胜任新任务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我局“四个方林”建设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形成全局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到2015年,在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使全局领导干部致力于“四个方林”工作发展,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培训内容和基本原则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解读:结构化面试(外交部)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解读:结构化面试(外交部) 外交部 纵观近三年外交部考试真题,主要采用演讲+半结构化的面试形式。外交部考试更关注考生的背景,偏重于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 一、外交部面试考务分析 (一)面试形式 2015年的外交部面试采用结构化考查方式。另加专业科目笔试、外语听力及口试。其中,专业科目笔试包括外语笔试、心理测试笔试、英语水平测试笔试、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笔试。 (二)面试日期 今年笔试成绩查询基本上与前几年情况大体相同,之前笔试成绩查询至专业考试备考时间大致是10天,今年延长了时间,备考时间20天,专业科目考试两天,面试时间四天。 (三)面试时间 面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其中包含追问与正常答题时间。 (四)面试题量 面试题目数量较多,大体为4—8道,今年有将自我认知与结构化分开答,自我认知类题出现追问,在其他题型中也有少量追问的情况。 二、外交部面试考情分析 通过附表,我们发现外交部考查的面试题型包含以下五类: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人际沟通、应急应变、综合分析、演讲。然而,今年在外交部面试题型中可谓重磅炸弹,变化极大,表现在没有演讲题、自我认知类题弱化、组织管理、人际沟通更加灵活多变等特点。

【考情规律一】综合分析题突破传统 1.演讲题弱化 通观2011年-2014年外交部面试真题,演讲题是必考题,演讲题多以漫画、名言、社会热点形式出现为主题进行10分钟准备,3分钟演讲。然而,2015年综合分析题类不再出现演讲题,改为以传统社会现象类和与我国当前外交领域联系紧密的外交事件、外交人物、国家领导人关于外交事业发展的讲话,比如2月2日上午出现“谈谈你对我国的特色外交怎么看?” 2.综合分析紧贴社会热点 我国十八大报告将环境纳入五位一体中,足见党中央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外交部考题中便出现了多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比如2月2日下午分别出现“谈谈对公共场所吸烟屡禁不止和雾霾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习总话语为考察重点 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集体本着务实的态度,对我国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体现在外交方面便是习总书记提到的特色外交,这是对我国外交事业提出的新的方向和着力点。今年的外交部面试题出现了“谈谈你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特色外交怎么看?”的问题。 【考情规律二】专岗专业要求体现加强 外交部作为我国形象的窗口,承担的使命之重责任之大可想而知,通观今年最近几天的考题我们发现面试考察更加注重与外交部专岗要求熟知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应急事件处理、人际沟通能力考察一如既往 由于外交部工作面临应急事件、沟通对象复杂,由此要求外交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尤其体现在人际沟通、遇突发事件情绪稳定、思维反应敏捷解决处理能力方面。这些能力素质体现在外交部面试题中更多涉及到这两方面能力的彻查。但这些能力的考察渗透在各种题型里面,主要体现在从外交部日常工作中抽出一个具体工作场景,或以人际沟通的情景模拟考察,比如2月2日上午“你负责你们单位的一些文娱活动,但你最近工作忙,很久没有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字号大中小】 日期: 2011-07-0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适应国家给予深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适应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按照国家、广东省和本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健全住房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住房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居民居住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立足于不同类型住房发展状况与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现状,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三条编制依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 第四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住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规划涵盖《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是对近期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的法定依据与纲领性文件。规划期内,凡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与本规划相关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各项规划,应将本规划关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住房建设空间分布等安排予以落实和保障。 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及附图。 第二章“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第五条“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首次将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形式,科学系统地对住房发展进行空间统筹和年度安排。全市规划建设住房总量69万套、建筑面积 570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含城市更新方式建设住房18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住房用地供应13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1平方公里(新供应6平方公里,利用存量5平方公里),保障性住房用地2平方公里。 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要求,2006年至2010年各年度实施计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进行了调整,将“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中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目标由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调整为16.77万套、建筑面积945.2万平方米。 第六条“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有效衔接相关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确立了全市住房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住房发展中的职责,切实指导了全市住房建设与发展,有效贯彻落实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了住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配套作用,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的持续

在团省委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团省委务虚会上的发言 共青团湘潭市委书记周艳希 2010年12月 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湖南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至为关键。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四化两型?建设不仅是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的实际行动,也是各级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载体,更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重大机遇。 自2006年以来,团湘潭市委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求发展,服务青年求作为?的工作理念,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引导并举、全面实施与重点突破并进、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并重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实施了?青春奉献新农村〃四百工程?、?新型工业化青年先锋行动?、?新型城市化青春建功行动?和?服务‘两型’我争先?等主题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及?两型社会?建设等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总结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是要紧贴大局不动摇。共青团所有工作要主动臵于党政工作的大局中

来谋划和部署,才能求得地位和发展。这不仅仅是共青团自身政治属性所决定,也是共青团组织应对时代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各项主题活动的实施都必须要牢牢把握党政工作的中心,紧贴党政工作的大局,才能从根本上履行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工作职责。二是要服务青年不放松。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主题活动的参与平台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出符合青年意愿、兼顾青年特点、满足青年诉求的活动载体,才能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动员青年、吸引青年和凝聚青年,并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是要路径选择不牵强。坚持分类引导的原则,既保证主题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更注重参与活动主体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特点,寻找不同方式的侧重点和切入点,分类设计出参与主题活动的合理路径,尽可能地让每类青年都能在主题活动中找准位臵、发挥作用并有所收获。四是要力求实效不做秀。狠抓主题活动的实施环节,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强调职责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形成?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考核?的工作体系。正确处理好?开幕?与?闭幕?的关系,努力做到开幕的时候赢得青年的关注,演出的时候赢得青年的参与,闭幕的时候赢得青年的掌声,使主题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战略工程,更是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1、规划目的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探索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 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 市域:即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总面积约6026.05平方公里。 市区:即芜湖市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及三山区的行政区范围,面积1495平方公里。 二、市域规划 1、市域发展定位 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市域主要城市职能 芜湖市及所辖县的主要职能依据各市县至 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确定。 芜湖市城市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无为县城市职能:皖江北岸区域次中心城市、沿江产业基地、交通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芜湖市规划

第一篇芜湖的骄傲——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火车站 芜湖新火车站是最新颁布的中国60铁路枢纽中心站之一,规划拆除原先火车站,将继续扩大在原先规划的5万平米上扩大到6万平米(目前是7200平米左右),最终规模将达到14台,20线,共计三个站场,分别为普速场,宁安城际,商杭高铁(和规划的皖赣高铁二线共用),将成为华东地区大型枢纽站之一。车站另有多条存车线,具备始发京津方向、沪宁方向、杭州方向、汉粤方向和全国各地动车组的能力。芜湖火车站位于芜湖市中心,分东西站广场,候车室架于铁路线上方。采用上进下出似飞机场的下客运输模式。芜湖市内采用“铁路四线高架”的方式全线穿越芜湖市区。另外还将建设芜宁路特大铁路立交桥。芜湖新火车站整个设计大气磅礴,造型之中既有现代动感的线条,也有徽州古民居的写意与凝重,体现出长江文化、皖江明珠、现代铁路枢纽的形象特征,体现芜湖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据了解,在宁安铁路沿线各站房中,芜湖站规模最大。芜湖站位于中心城区与新兴城区结合区域,将成为芜湖城市景观新的标志性建筑。 在站型设计上,芜湖新火车站的主体站房为“上进下出”高架跨线式,分为高架候车进站层、地面站场层、出站大厅层和地下出站层共4层。同时,以火车站为核心,将打造一个连接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兼顾长途汽车、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芜湖新火车站以主体站房为核心,沿东西轴线布置东、西双广场和高架候车站房,与神山、赭山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轴有机衔接。其中,东广场站前路结合站区规划路与弋江北路相接,西广场站前路结合梅莲路和北京东路,与赭山东路相接。建筑造型取两江交汇、皖江明珠之寓意,是神山、赭山之间城市视觉走廊上的重要亮点之一。 据了解,芜湖新火车站的初步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将在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尤其要重点解决火车站内部旅客流线和外部旅客流线的对接问题,形成一体化、零距离的换乘,最终方案预计在7、8月份确定。另外,围绕新火车站还将打造一个2。5平方公里的核心商圈,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将车站旅客引入商圈,增强服务功能,并通过商圈道路辅助车站交通。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010年10月28日 20:44:24 来源:东北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今晚发布。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在本月18日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主攻产业。 总理温家宝刚刚开过五中全会不久,就到武汉考察。他听取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负责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汇报后,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有这些,均可视为中国决策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企图心。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功能。加快发展社会组织,对于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市社会组织发展,依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等,编制《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取得的成绩 1.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年均增长近13.2%。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登记的社会组织4110家,其中社会团体1662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441家,基金会7家,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4家,比“十五”期末增加1.3家。 社工组织逐渐壮大,2007年10月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到2010年底注册社工组织总量达43家,在教育、司法、妇儿等十多个领域开展社工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硬件、能力建设、智力支持和资金扶持。 “十一五”期末,我市经济类社会组织占8%,科学研究类社会组织占6.9%,社会事业类社会组织占55.9%,慈善类社会组织占19.2%,综合类社会组织占9.8%。各类社会组织活跃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劳动、卫生、体育、生态环境、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社会组织作用日益明显 动员社会资源能力持续提升,经费来源日益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和捐助的比重也日益增加。2008、2009年全市社工机构获得购买服务的经费分别达到5000多万元和7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慈善会设立具有现代慈善捐赠运营模式的冠名基金14个,募集的慈善资金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几十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各类社会组织积极承担政府委托或剥离的公共服务事项,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行业协会提供了技术研发、质量检验、人员培

申论《家底》范文以《家底》为题写申论作文写

申论《家底》范文以《家底》为题写申论作文写这是xx年辽宁省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资料中开头描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并在资料开头表明人口普查有利于经济社会建设,后面材料讲述老龄问题,可以说材料还是比较松散的加之申论题目要求比较抽象,导致你摸不着头脑。对此,我们要对“家底”简单分析一下,它往小说是一个家庭的情况,往大说是国家的情况,我建议将此文章写成政论文,写作方向以人口普查为契机摸清家底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民生建设提供服务。 这是我写的,凭记忆还原的,不知道行不行? 家底 “十一五"末,我国在 ___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给全国人民、全世界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二五”初,我们如何科学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和下一步战略目标,如何解决目前困扰社会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摸清家底的人口普查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然而在人口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遭遇到许多时间困难,比如因为现代社会个人信息不安全隐患带来的信任危机使得普查员难以入

门,群众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配合支持意识不强等。面对这种局面,必须要多管齐下,科学组织,认真落实,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加大宣传机制建设。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媒体,宣传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结合社区、居委会进行现场宣传,采取组织展台、制作宣传栏、横幅等形式,让居民认识到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自愿地参与配合; 第二,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建设。从行政法规的角度保障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度,并通过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的形式 ___打消居民的疑虑; 第三,加强普查员队伍建设。普查员的个人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到普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及满意度。所以要从普查员的选拔开始,从优选拔,用行政约束和道德素质教育保障普查队伍的纯净度。并要求社区张贴普查员照片,配牌上岗,规范用语等方式取得居民信任,提高效率,并加强服务功能,对于居民因上班时间不在家的情况采取提前预约等方式,提高群众满意度。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编制我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一项关系到贯彻科教兴国方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特点,立足我区实际,认真搞好编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是保证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能如期完成的基本前提。经过研究讨论,制定了前期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调研工作指导思想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大局出发,抢抓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按照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区强势崛起的战略目标,结合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

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为编制符合区情、体现特点的“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 二、调研工作基本思路 前期调研工作既是编制我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系统各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参与,把握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的过程,调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总结基本经验 结合本职工作,面对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回顾“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和各项主要目标的落实情况,认真总结推动我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同时研究我区教育实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短板,总结教训,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借鉴。 (二)摸清教育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总结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两个方面摸清未来五年区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一是在未来五至六年的时间内,在充分考虑新建小区人口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