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uboot移植心得

uboot移植心得

uboot移植心得
uboot移植心得

最近跑完裸机之后,便开始跑系统,但想着裸机与系统之间隔着个Bootloader,反正以前也没怎么深入研究,便说花一到两周时间来搞搞U-BOOT。

参考了fzb和赵春江两位大牛的,也研究了2010.06版本的和2011.06版本两个经典版本,也对比了TQ(我买的板是天嵌的)自己写的U-BOOT,学到了不少,也发现了很多东西,以下便记录以下自己的心得吧,以便以后可以自己参考下。

U-BOOT的两个阶段启动过程:(2010.06经典版来说)

第一阶段:start.S的路径位于arch\arm\cpu\arm920t\这段汇编代码一般被称作第一阶段初始化代码。主要作用是初始化运行环境;初始化内存;重新放置UBOOT代码到内存中;跳入到内存中执行第二段初始化代码

1、关闭开门狗,屏蔽所有中断

2、设置分频比

3、bl cpu_init_crit() 关MMU,初始化内存

bl lowlevel_init() 配置内存,修改内存刷新率参数等

4、relocate判断当前代码是在NORFLASH还是RAM

copy_loop循环将FLASH代码复制至RAM中

5、stack_setup栈设置

clear_bss_bss_start到_bss_end之间的数据清0

6、ldr pc , start_armboot 跳转到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board.c的路径位于arch/arm/lib/board.c,这段代码为U-BOOT的第二阶段初始化代码。主要作用是初始化两个重要数据结构,对SDRAM的内存分配设置,对各种需要用到的外设进行初始化,最后循环跳入main_loop()函数

二阶段start_armboot分为board_init_f 和 board_init_r两部分

先执行的board_init_f部分:

1、为gd数据结构分配地址,并清零

2、执行init_fnc_ptr函数指针数组中的各个初始化函数,如下

board_early_init_f ,timer_init ,env_init init_baudrate serial_init

console_init_f display_banner dram_init

3、A、分配SDRAM高64KB为TLB,用于U-BOOT

B、分配SDRAM下一单元为U-BOOT代码段,数据段,BSS段

(这里插一句,原来BSS段是用来存放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与静态变量)

C、接着开辟malloc空间,存bd , gd , 3个字大小的异常堆空间

4、将relorate的地址值赋给gd结构体相应变量(2011.06版本的,用于返回start.S)

后执行的board_init_r部分:

1、对gd , bd 数据结构赋值初始化

2、各种外设初始化:

初始化NORFLASH, NANDFLASH,初始化ONENAND FLASH

初始化环境变量初始化PCI设置IP地址初始化各类外设:IIC、LCD、键盘、USB初始化控制台建立IRQ中断堆栈初始化以太网

初始化跳转表(定义了U-Boot中基本的常用函数库)。。这不算外设

3、一个死循环执行 main_loop()函数

/**********************************

两个版本的U-BOOT启动对比:

************************************/

其实在总体上都差不多,只不过相对于经典版(2010.06版),新版之后都变恶心了

主要有这样的区别:

1、原版本第一阶段的第5步栈设置被放到第4步relorate前(这个没什么)

2、原版第二阶段的board_init_f被放到第一阶段第4步relorate前,就是说执行完

stack_setup栈设置后变进入了第二阶段的部分初始化,然后通过4、将relorate的地址值赋

给gd结构体相应变量(2011.06版本的,用于返回start.S)又返回来第一阶段。。。感觉新版改后很乱,很没条理(开源的每年改,就是烦呀,哈哈)

//=================================================

以下列出两个阶段可能要用到的函数的路径,方便以后找:(按2011.06版本)

一阶段:

lowlevel_init函数,它是在board/samsung/smdk2410目录下的lowlevel_init.s文件中定义

二阶段:

gd是一个保存在ARM的r8寄存器中的gd_t结构体的指针,它是在/include/asm目录下的global_data.h文件内被定义的

bd结构体的数据原型为bd_t数据结构,它表示的是“板级信息”结构体,它是在/include/asm目录下的u-boot.h文件中定义的。

init_fnc_ptr函数指针数组中的各个初始化函数:

board_early_init_f函数在board/samsung/smdk2410目录下的smdk2410.c文件内

timer_init函数在arch/arm/cpu/arm920t/s3c24x0目录下的timer.c文件内

env_init函数在common目录下的env_flash.c文件内

init_baudrate函数在arch/arm/lib目录下的board.c文件内

serial_init函数在drivers/serial目录下的serial_s3c24x0.c文件内,在

include/configs/smdk2410.h中定义了CONFIG_S3C24X0_SERIAL

console_init_f函数在common目录下的console.c文件内

display_banner函数在arch/arm/lib目录下的board.c文件内

dram_init函数在board/samsung/smdk2410目录下的smdk2410.c文件内

各种外设的初始化:

flash_init函数是在drivers/mtd目录下的cfi_flash.c文件内(因为

include/configs/smdk2410.h中定义了CONFIG_FLASH_CFI_DRIVER)

nand_init函数是在divers/mtd/nand目录下的nand.c文件内定义的

env_relocate函数是在common目录下的env_common.c文件中定义的

stdio_init ()在common目录下的stdio.c文件中定义的

jumptable_init ()在common目录下的exports.c文件中定义的

console_init_r ()是在common目录下的console.c文件中定义的

interrupt_init ()enable_interrupts ()都是在arch/arm/lib目录下的interrupts.c 文件中定义

eth_initialize()函数是在net目录下的eth.c文件的第209行至第298行定义的

main_loop()在common目录下的main.c文件内定义的

//===================================================================

天嵌与自己移植的U-BOOT的差别分析和领悟

先列出天嵌公司里研发人员写的和我们自己移植(小移植)的最大不同:

对比了一下,发现最大的不同在于common/main.c文件中,即在两阶段启动过程基本一样不同点:(行数按天嵌版本的)

abortboot()函数(在main_loop()中被调用)

Ln239: printf ( “ Press Space key to Download Mode ! ” ) ;

Ln303 :在检测是否 a key press 时,加入了显示LOGO程序:embedsky_tq_logo(); main_loop()函数

Ln 381: LCD初始化程序

Ln481 :分支选择下载OR 加载模式:if ( BootFrmNORFLASH())

run_command (“menu”,0 );

else

{

Printf (“ Booting Linux \n ”);

run_command (“boot_zImage”,0 );

}

解析一下:

前面几点都是关于LCD和LOGO显示的不多说(因为自己移植是没弄到LCD的移植)

说一下main_loop()函数中Ln481 :分支选择下载OR 加载模式

首先,run_command 这个是执行命令函数,一看名字就知道,也是在/common/main.c中定义的

说说最重要的“menu”和“boot_zImage”吧

1、 If从NORFLASH进行启动,则为下载模式,则执行menu()这个函数,在

/common/cmd_menu.c中定义

打开cmd_menu.c文件会发现,里面都是一些串口选项列表,我们打开2440电源发现的下载列表都是从main_menu_usage()函数中打印出来的,而选择的项又通过menu_shell()通过控制台执行各种我们的选项,每个选项的如何执行过程都列得很清楚,感觉就像跑裸机时,自己按照fzb的串口控制台弄出来一样

2、Else 从NANDFLASH进行启动,则为加载模式,进行LINUX系统

的配置和启动。

在lib_arm /boot_zImage.c 文件:里的boot_zImage( )函数

函数执行的内容大概如下:

1、copy kernel image

2、setup linux parameters

3、get machine type

4、GO -> call-linux

对比后的一些感悟:

虽说自己也跟着移植过U-BOOT,也能建立自己的板级支持包,能实现基本的串口控制台,NAND OR NOR FLASH,DM9000网络,JFFS2文件系统等基本功能,但比起天嵌这个,能下载和加载模式,还是有很多不足

所以说,自己移植只是感觉其中的方法,领悟之后还是在天嵌的基础上再加进一步移植吧,感觉没必要从头到尾都自己搞一遍,方法懂了,框架熟悉了就好

//===================================================================

移植过程的一个简单举例:

因为移植很多都是基于smdk2410来改的,首先要对2410和2440的区别有一定了解,再者就是自己在裸机上是编写过改外设的驱动的,这样移植起来就比较舒服,不会说什么都跟着做,感觉很虚,学不到东西。

就举让U-BOOT支持NANDFLASH的读写

1、先是在总的宏定义头文件中加上你外设所需的宏定义

总的宏定义路径为/include /configs / XX.h/ (最后这个.h文件一般是以板的名称命名)

添加宏定义,如:#define CONFIG_NAND_BASE 0

。。。

等等

那怎么知道添加什么宏定义呢?一般来说看对外设初始化函数,和U-BOOT二阶段启动函数要用到哪些就定义哪些。。。

2、改相应的初始化函数:如board_nand_init函数和s3c2440_hwcontrol函数

因为U-BOOT里初始化函数基本基于2410的,而2440的NAND配置参数和它不同,需要改部分地方

3、添加初始化函数到第二阶段board_init_r处,一般来说基本外设都已添加了,看你是否

定义宏来让其编译这函数

移植一些规律总结:

其实多移植几次就会发现,UBOOT的移植修改还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是先在配置头文件中打开相关宏定义支持,在到板级初始化(一般是第二阶段初始化过程)代码中添加需要支持功能的初始化函数。

如果初始化函数对应的板版本不兼容或不存在,就要自己编写了。

//===================================================================

最后,说说U-BOOT的编译吧

说到编译,建议去看《从庖丁解牛说uboot如何编译》,说得很好。

而说到编译的执行过程,建议看看

https://www.sodocs.net/doc/a65684994.html,/serial_story/blog/item/871fc30311670783d53f7c74.html

《详细分析make uboot 最后的编译链接的具体执行过程》

最后谈谈编译不通过的问题,如果是内部自己程序出错,可以通过提示信息查出

如果是出现ERROR一百多个,或者什么arm-linux-ld的问题,那应该是编译器版本不兼容问题,建议换换新的版本或更旧的版本再试试。

Tiny6410_Uboot移植步骤详解

Uboot_for_Tiny6410_移植步骤详解 一、设计要求 1.目的 1)掌握U-boot剪裁编写 2)掌握交叉编译环境的配置 3)掌握U-boot的移植 2.实现的功能 1)U-boot编译成功 2)移植U-boot,使系统支持从NAND FLASH启动 二、设计方案 1.硬件资源 1)ARM处理器:ARM11芯片(Samsung S3C6410A),基于ARM1176JZF-S核设 计,运行频率533Mhz,最高可达 667Mhz 2)存储器:128M DDR RAM,可升级至 256M;MLC NAND Flash(2GB) 3)其他资源:具有三LCD接口、4线电阻 触摸屏接口、100M标准网络接口、标准DB9 五线串口、Mini USB2.0接口、USB Host 1.1、3.5mm音频输入输出口、标准TV-OUT

接口、SD卡座、红外接收等常用接口;另外 还引出4路TTL串口,另1路TV-OUT、 SDIO2接口(可接SD WiFi)接口等;在板的 还有蜂鸣器、I2C-EEPROM、备份电池、A D 可调电阻、8个中断式按键等。 2.软件资源 1)arm-linux-gcc-4.5.1(交叉编译) 2)u-boot-2010.09.tar.gz arm-linux-gcc-4.5.1-v6-vfp-20101103.t gz 三、移植过程 1.环境搭建 1)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2)去这2个网站随便下载都可以下载得到最 新或者你想要的u-boot。( https://www.sodocs.net/doc/a65684994.html,/batch.viewl ink.php?itemid=1694 ftp://ftp.denx.de/pub/u-boot/ )

UBoot移植详解

u-boot 移植步骤详解 1 U-Boot简介 U-Boot,全称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从FADSROM、8xxROM、PPCBOOT逐步发展演化而来。其源码目录、编译形式与Linux内核很相似,事实上,不少U-Boot源码就是相应的Linux内核源程序的简化,尤其是一些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从U-Boot源码的注释中能体现这一点。但是U-Boot不仅仅支持嵌入式Linux 系统的引导,当前,它还支持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嵌入式操作系统。其目前要支持的目标操作系统是OpenBSD, NetBSD, FreeBSD,4.4BSD, Linux, SVR4, Esix, Solaris, Irix, SCO, Dell, NCR, VxWorks, LynxOS, pSOS, QNX, RTEMS, ARTOS。这是U-Boot中Universal的一层含义,另外一层含义则是U-Boot除了支持PowerPC系列的处理器外,还能支持MIPS、x86、ARM、NIOS、XScale等诸多常用系列的处理器。这两个特点正是U-Boot项目的开发目标,即支持尽可能多的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U-Boot对PowerPC系列处理器支持最为丰富,对Linux的支持最完善。其它系列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基本是在2002年11 月PPCBOOT 改名为U-Boot后逐步扩充的。从PPCBOOT向U-Boot的顺利过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U-Boot的维护人德国DENX软件工程中心Wolfgang Denk[以下简称W.D]本人精湛专业水平和持着不懈的努力。当前,U-Boot项目正在他的领军之下,众多有志于开放源码BOOT LOADER移植工作的嵌入式开发人员正如火如荼地将各个不同系列嵌入式处理器的移植工作不断展开和深入,以支持更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装载与引导。 选择U-Boot的理由: ①开放源码; ②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如Linux、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 ③支持多个处理器系列,如PowerPC、ARM、x86、MIPS、XScale; ④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④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⑤高度灵活的功能设置,适合U-Boot调试、操作系统不同引导要求、产品发布等; ⑥丰富的设备驱动源码,如串口、以太网、SDRAM、FLASH、LCD、NVRAM、EEPROM、RTC、键盘等; ⑦较为丰富的开发调试文档与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2 U-Boot主要目录结构 - board 目标板相关文件,主要包含SDRAM、FLASH驱动; - common 独立于处理器体系结构的通用代码,如内存大小探测与故障检测;

i.MX6UL -- Linux系统移植过程详解(最新的长期支持版本)

i.MX6UL -- Linux系统移植过程详解(最新的长期支持版本) ?开发平台:i.MX 6UL ?最新系统: u-boot2015.04 + Linux4.1.15_1.2.0 ?交叉编译工具:dchip-linaro-toolchain.tar.bz2 源码下载地址: U-Boot: (选择rel_imx_4.1.15_1.2.0_ga.tar.bz2) https://www.sodocs.net/doc/a65684994.html,/git/cgit.cgi/imx/uboot-imx.git/ Kernel: (选择rel_imx_4.1.15_1.2.0_ga.tar.bz2) https://www.sodocs.net/doc/a65684994.html,/git/cgit.cgi/imx/linux-2.6-imx.git/ 源码移植过程: 1、将linux内核及uBoot源码拷贝到Ubuntu12.04系统中的dchip_imx6ul目录下; 2、使用tar命令分别将uboot和kernel解压到dchip_imx6ul目录下; 3、解压后进入uboot目录下,新建文件make_dchip_imx6ul_uboot201504.sh,且文件内容如下: ################################################################### # Build U-Boot.2015.04 For D518--i.MX6UL By FRESXC # ################################################################### #!/bin/bash export ARCH=arm export CROSS_COMPILE=/dchip-linaro-toolchain/bin/arm-none-linux-gnueabi - make mrproper # means CLEAN make mx6ul_14x14_evk_defconfig make2>&1|tee built_dchip_imx6ul_uboot201504.out 4进入kernel目录下,新建文件make_dchip_imx6ul_linux4115120.sh,且文件内容如下: ###################################################################

uboot移植步骤介绍

uboot移植过程 1.修改Makefile 首先给要建立的S3C2410开发板取名为TE2410, 移植uboot时以smdk2410为模板, 修改Makefile #tar xvjf u-boot-1.1.3.tar.bz2 #cd u-boot-1.1.3 #vi Makefile scb9328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scb9328 NULL imx smdk240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smdk2400 NULL s3c24x0 smdk241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smdk2410 NULL s3c24x0 SX1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5t sx1 te241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te2410 NULL s3c24x0 蓝色字体是添加的内容。其中,te2410_config : unconfig意思是为TE2410建立一个编译项,@./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te2410 NULL s3c24x0中的arm表示CPU的架构是基于ARM体系结构的;arm920t表示CPU类型是arm920t;te2410是开发板的型号;NULL表示开发商或经销商的名称为空;s3c24x0表示是基于s3c24x0的片上系统。 2.在uboot的board目录下建立te2410开发板子目录 #cp –fr board/smdk2410 /board/te2410 #cd board/te2410 #mv smdk2410.c te2410.c 还要修改board/te2410/Makefile文件, OBJS := smdk2410.o flash.o -------- OBJS := te2410.o flash.o 3.在include/configs目录下建立te2410.h头文件 #cd include/configs #cp –fr smdk2410.h te2410.h 4.指定交叉编译器的路径 选择支持softfloatpoint的交叉编译器,在etc/bashrc文件中添加一行 export PATH=/home/newdisk/toolchain/gcc-3.4.5-glibc-2.3.6/arm-softfloat-linu x-gnu/bin:$PATH 其中, /home/newdisk/toolchain/gcc-3.4.5-glibc-2.3.6/arm-softfloat-linux-gnu /bin是交叉编译器路径

uboot移植实验

一、移植环境 ?主机:UBUNTU ?开发板:飞凌2440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3.tar.bz2

3)修改u-boot根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查找到smdk2410_config的地方,在他下面按照smdk2410_config的格式建立mini2440_config的编译选项,另外还要指定交叉编译器 4)测试编译新建的mini2440开发板项目

到此为止,u-boot对自己的mini2440开发板还没有任何用处,以上的移植只是搭建了一个mini2440开发板u-boot的框架,要使其功能实现,还要根据mini2440开发板的具体资源情况来对u-boot源码进行修改。 3. 根据u-boot启动流程图的步骤来分析或者修改添加u-boot源码,使之适合mini2440开发板(注:修改或添加的地方都用红色表示)。 1)mini2440开发板u-boot的stage1入口点分析。 一般在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中,在所有源码文件编译完成之后,链接器要读取一个链接分配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了程序的入口点,代码段、数据段等分配情况等。那么我们的my2440开发板u-boot的这个链接文件就是cpu/arm920t/u-boot.lds,打开该文件部分代码如下:

知道了程序的入口点是_start,那么我们就打开mini2440开发板u-boot第一个要运行的程序cpu/arm920t/start.S(即u-boot的stage1部分),查找到_start的位置如下: 从这个汇编代码可以看到程序又跳转到start_code处开始执行,那么再查找到start_code 处的代码如下:

嵌入式Linux之我行 史上最牛最详细的uboot移植,不看别后悔

嵌入式Linux之我行——u-boot-2009.08在2440上的移植详解(一)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 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https://www.sodocs.net/doc/a65684994.html,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Kernel:2.6.30.4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8.tar.bz2 二、移植步骤 本次移植的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Nand Flash读写 ?支持从Nor/Nand Flash启动 ?支持CS8900或者DM9000网卡 ?支持Yaffs文件系统 ?支持USB下载(还未实现) 1.了解u-boot主要的目录结构和启动流程,如下图。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cpu/xxxx/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u-boot的stage2代码通常放在lib_xxxx/board.c文件中,他用C语言写成。各个部分的流程图如下:

2. 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并测试编译。 目前u-boot对很多CPU直接支持,可以查看board目录的一些子目录,如:board/samsung/目录下就是对三星一些ARM 处理器的支持,有smdk2400、smdk2410和smdk6400,但没有2440,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 1)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主频和外设有点差别,所以我们就在board/samsung/下建立自己开发板的项目,取名叫my2440 2)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所以就以2410项目的代码作为模板,以后再修改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

u_boot移植(五)之分析uboot源码中nand flash操作 一、OneNand 和Nand Flash 我们已经能从Nand Flash启动了,启动之后,大家会看到如下效果: 可以看出,我们的uboot默认使用的是OneNand。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FSC100上面是没有OneNand的,有的是K9F2G08U0B 型号的NAND FLASH。 前面我们了解过Nor Flash 和Nand Flash,那OneNand Flash又是什么呢?

二、uboot 源码中Nand Flash部分代码分析 我们从Nand Flash初始化看起,打开lib_arm/board.c文件,为了紧抓主 线,以下代码只列举出了主线代码。

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CONFIG_CMD_NAND和 CONFIG_CMD_ONENAND两个宏来选择NAND FLASH初始化还是 ONENAND FLASH初始化。 uboot 中默认定义了宏CONFIG_CMD_ONENAND,所以选择的是ONENAND FLASH初始化。我们的FSC100上面使用的是 NAND FLASH,所以我们要定义CONFIG_CMD_NAND宏,取消CONFIG_CMD_ONENAND宏的定义。 嗯!先做个记录: 修改include/configs/fsc100.h,定义宏CONFIG_CMD_NAND,取消宏CONFIG_CMD_ONENAND。 好了,接下我们看看nand_init()函数时如何实现的。

看以看出,这段代码调用根据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宏[默认没有定义]的值来决定系统中Nand Flash设备的个数。接着调 用nand_init_chip()函数完成Nand Flash初始化,然后计算出每块Nand Flash的大小。最终会输出Nand Flash总的容量。 嗯!做个记录: 修改include/configs/fsc100.h,定义 宏CONFIG_SYS_MAX_NAND_DEVICE,值为1 没有看明白的地方是给nand_init_chip()函数传递的参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定义的。 哈哈,终于到了让人头疼的地方了。先来看看struct nand_chip和struct mtd_info两个结构体,这两个结构体的成员有很多很多,很多初学者一看到就晕头转向了,为了让大家不被吓到,我对这两个结构体的成员做了精简,只保留我们关心的成员,其它的都去掉了。 (1)struct nand_chip

uboot移植笔记

u-boot-2015-01移植笔记 一、修改编译器路径 修改顶层Makefile文件,查找CROSS_COMPILE =,注释掉if判断,增加一行CROSS_CMPILE = arm-linux- (根据编译器不同这个自行添加,在这里感谢胡茂晓同学)。 二、复制平台相近board 1、进入board子目录下的samsung子目录,复制trats2文件夹为自己平台名字的文件夹(这里笔者使用iTop4412)。 2、进入iTop4412子目录,修改为。 3、修改Makefile,将trats2改为iTop4412。 三、修改板子相应配置 1、从源码根目录下进入include/configs目录,复制为。 2、从源码根目录下进入configs目录,复制trats2_defconfig为iTop4412_defconfig。 3、修改iTop4412_defconfig,将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exynos4412-trats2"改为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exynos4412-iTop4412"。

四、增加自己的Device Tree Source 1、从源码根目录下进入arch/arm/Dts目录,复制 exynos4412- 。 2、修改当前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将 dtb-$(CONFIG_EXYNOS4) += \ \ \ \ \ 修改成 dtb-$(CONFIG_EXYNOS4) += \ \ \ \ \ \

五、制作顶层.config文件 1、在源码根目录下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貌似刚支持图形界面配置)。 2、先配置基本的,Architecture select 选项选择ARM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选项的子选项Target select选择Samsun EXYNOS;EXYNOS board select选项选择Exynos4412 Trat2 board。 3、在Device Tree Control选项下,y(yes)Run-time configuration via Device Tree,选择Provider of DTB for control 为Embedded DTB for DT control,在Default Device Tree for DT control选项下输入exynos4412-iTop4412,退出。 4、保存退出,在源码根目录下会生成.config文件,需要用命令ls –a 查看。 5、在源码根目录下使用命令vim .config,修改.config文件。将CONFIG_SYS_BOARD="trats2" 修改成CONFIG_SYS_BOARD="iTop4412";将CONFIG_SYS_CONFIG_NAME="trats2"修改成CONFIG_SYS_CONFIG_NAME="iTop4412";将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修改成CONFIG_DEFAULT_DEVICE_TREE="exynos4412-iTop4412"。(注意:每次使用make menuconfig后都要修改本条)

Uboot_for_mini6410_移植步骤详解

这是u-boot-2010.09 针对友善之臂MINI6410移植的最基础版本,只包含了就基本的系统引导,NAND读写,DM9000网卡等等。但是这个足够开发的方便使用。今后会陆续添加原先我为mini2440添加的所有功能。 但是此次移植并非我的功劳,首先基本的移植是由Alex Ling 完成的,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他提交的补丁,但是编译后无法使用,可能是因为host系统不同,对脚本的解析不同,使得spl部分的生成出现问题,只需修改一下nand_spl目录下目标板目录的中config.mk中的 PAD_TO := $(shell expr $$[$(TEXT_BASE) + 4096]) 即可。 DM9000的驱动没有太大的问题(修改了一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感谢肖工指教),但是原本的u-boot并没有调整所有SROM控制器的配置(其中包括连接DM9000所使用的bank1的总线),我使用了友善带的u-boot的参数配置了一下就好了。 一:https://www.sodocs.net/doc/a65684994.html,/batch.viewlink.php?itemid=1694 ftp://ftp.denx.de/pub/u-boot/ 去这2个网站随便下载都可以下载得到最新或者你想要的u-boot。现在我将下载u-boot-2010-09,这个也就是最新的版本啦。 下载后把它解压,然后得到u-boot-2010-09的文件夹,然后进去,并且做下面几件事情:1:进入arch这个文件夹,把出arm外的前部文件夹删掉 2:进入board这个文件夹,把除samsung外前部文件夹删掉 3:进入include/configs,把除smdk6400.h外的所有文件删除。 4: 把顶层目录下有一个叫onenand_ipl的文件夹删除掉,因为没有用到。 5:进入nand_spl/board,把除samsung外全部文件删除掉。 6:再进入arch/arm/cpu文件夹,把除arm1176外其他文件夹删除掉。 7:再进入arch/arm/include/asm文件夹,把除arch-s3c64xx文件外带arch-XX的文件夹删除8:再进入board/samsung文价夹下,把除smdk6400外其他文价夹删除掉。 至此已经把没用到或者不想见到它的文件夹跟文件删除掉了。爽吧。 二: 1:在顶层的目录下找到Makefile文件,并且打开,因为vi或者vim没用习惯而是改用gedit。lwf@lwf-desktop:/home/u-boot-2010.12$ sudo gedit Makefile 在这个Makefile你会找到: ######################################################################### ## ARM1176 Systems ######################################################################### smdk6400_noUSB_config \ smdk6400_config : unconfig @mkdir -p $(obj)include $(obj)board/samsung/smdk6400 @mkdir -p $(obj)nand_spl/board/samsung/smdk6400

韦东山u-boot移植笔记

一:准备移植 1、从下面的官网下载最新的U-boot。用google英文版搜索最新的u-boot源码 ftp://ftp.denx.de/pub/u-boot/ 2、建立sourceinsight工程 a、解压并在E:\colin weidongshan\transplant_u-boot-2012.04.01\u-boot-2012.04.01建立SI b、添加文件到SI工程 1、点击"Add All",选中“Include top level sub-directories”和“Recursively add lower sub-directories”点击“OK” 2、选中“Board”目录,点击“Remove Tree”,去掉总个目录 进入“Board\Samsung\Smdk2410\”,点击"Add All" 3、选中“Arch”目录,点击“Remove Tree”,去掉总个目录 进入“Arch\Arm\Cpu\Arm920t\”,双击选中“Cpu.c”“Interrupts.c”“start.S”。 进入“Arch\Arm\Cpu\Arm920t\S3c24x0\”,点击"Add All" 进入“Arch\Arm\”,选中"Dts"目录,点击"Add Tree" 进入“Arch\Arm\Include\Asm\Arch_s3c24x0”,点击"Add All" 进入“Arch\Arm\Include\Asm\”,点击"Add All",去掉“Include top level sub-directories”和“Recursively add lower sub-directories”前面的勾,表示只加顶层目录的文件 进入“Arch\Arm\Include\Asm\”,单击选中"Proc-armv",点击"Add Tree" 进入“Arch\Arm\Lib\”,点击"Add All" 4、选中“Include”目录,点击“Remove Tree”,去掉总个目录 进入“Include\”,点击"Add All",去掉“Include top level sub-directories”和“Recursively add lower sub-directories”前面的勾,表示只加顶层目录的文件 进入“Include\”,单击选中"Andestech",点击"Add Tree" 进入“Include\”,单击选中"Asm-generic",点击"Add Tree" 进入“Include\”,同上选中除"Configs"目录外的所有目录,点击"Add Tree"。"Configs"目录先不加,下面再议 进入“Include\Configs\”,双击选中“Smdk2410.h” 5、同步文件,完成 3、编译 尝试编译 解压: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 tar xjf u-boot-2012.04.01.tar.bz2 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 cd u-boot-2012.04.01/ 配置: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u-boot-2012.04.01$ make smdk2410_config 编译:book@book-desktop:/work/system/u-boot-2012.04.01$ make

UBOOT分析移植

ARM 平台下的U-boot 移植 u-boot 移植 嵌入式BootLoader 的引导过程 图 1-1给出了嵌入式系统中的一般的引导过程,一般来说,引导程序都是保存在非易失的存储介质(如Flash 等)中,因为引导程序运行的时候需要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所以引导程序的RW 段必须放到RAM 中,所以一般的引导程序初始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初始化完内存控制器后将其RW 段拷贝到RAM 中,同时开辟一段内存用于其ZI 段。如果引导过程是放置在不可原位执行的存储介质,如NAND Flash 上的时候,引导程序还必须将其自身也拷贝到RAM 中。 一般来说大概的步骤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Stage1 ? 硬件设备初始化(内存控制器的设置); ? 为加载BootLoader 的stage2部分的代码准备RAM 空间; ? 拷贝BootLoader 的stage2部分的代码到RAM 空间中,并跳转执行; ? 设置好堆栈,Heap 等; ? 跳转到 stage2 的 C 入口点; Stage2 ? 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net ,flash 等); ? 将OS 映像从 flash 上读到 RAM 空间中; ? 为OS 设置启动参数; ? 跳转到OS 内核image 的入口点。 图1-1 嵌入式系统引导

u-boot简介 U-Boot是由开源项目PPCBoot发展起来的,ARMboot并入了PPCBoot,和其他一些arch 的Loader合称U-Boot。2002年12月17日第一个版本U-Boot-0.2.0发布,同时PPCBoot 和ARMboot停止维护。 U-Boot支持的处理器构架包括PowerPC(MPC5xx, MPC8xx, MPC82xx, MPC7xx,MPC74xx, 4xx), ARM(ARM7,ARM9,StrongARM,Xscale),MIPS (4Kc,5Kc),x86等等,U-Boot (Universal Bootloader)是在GPL下资源代码最完整的一个通用Boot Loader。 U-Boot提供两种操作模式:启动加载(Boot loading)模式和下载(Downloading)模式,并具有大型Boot Loader的全部功能。主要特性为: ●SCC/FEC以太网支持 ●BOOTP/TFTP引导 ●IP,MAC预置功能 ●在线读写FLASH,DOC, IDE,IIC,EEROM,RTC ●支持串行口kermit,S-record下载代码 ●识别二进制、ELF32、pImage格式的Image,对Linux引导有特别的支持 ●监控(minitor)命令集:读写I/O,内存,寄存器、内存、外设测试功能等 ●脚本语言支持(类似BASH脚本) ●支持WatchDog,LCD logo,状态指示功能等 U-Boot的功能是如此之强大,涵盖了绝大部分处理器构架,提供大量外设驱动,支持多个文件系统,附带调试、脚本、引导等工具,特别支持Linux,为板级移植做了大量的工作。U-Boot的完整功能性和后续不断的支持,使系统的升级维护变得十分方便。 u-boot的目录树结构 1.1.1 Borad目录 包括大量的Board dependent files的代码文件,每一个开发板都以一个子目录出现在当前目录中,每个board目录下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文件 1.config.mk:其中至少包括TEXT_BASE这个一个Makefile的变量,这个变量指出了被编译的可执行uboot image应该放在RAM中的位置,也就是该image的执行位置;2.flash.c:这里主要还是对NorFlash的操作,flash的基本操作; 3.lowlevel_init.S:提供lowlevel_init函数供u-boot在第一阶段调用,一般是针对SDRAM 控制器的初始化,如设置SDRAM的刷新率,等待时钟等,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将第二阶段代码和数据拷贝到SDRAM中,这个操作是必须的; 4.Makefile:编译board目录下的代码所使用的makefile; 5.board.c:和板级相关的初始化函数,如设置GPIO,设置时钟,设置总线时序等;6.u-boot.lds:针对开发板的情况编写的连接脚本,通过连接脚本,一般应该将u-boot的stage1的代码放在image的开始的地方; 1.1.2Common目录 该目录下实现uboot支持的命令和公用函数,每一条命令都对应一个文件。例如bootm 命令对应就是cmd_bootm.c。

最新Uboot移植步骤 5:NorFlash

最新Uboot移植步骤5:NorFlash 显示Flash:***failed***,说明norflash未识别,我们搜索“Flash:” 进入第一个查看 找到这个判断条件,如果flash_size>0则输出flash大小,否则输出 *** failed *** ### ERROR ### Please RESET the board ###

其中hang函数导致程序无法继续向下执行,我们只实现了nand启动肯定在这会卡住,所以我们不用这个hang 函数,直接输出flash未识别的信息就好了,改动如下: 现在来找norflash未识别的原因,进入flash_init函数 看见这样一段代码 可知,有2个函数可以检测flash的大小如果flash_detect_legacy函数不行再使用flash_get_size函数,先进入flash_detect_legacy函数看下,其结构如下: 该函数有2个,使用哪一个由宏CONFIG_FLASH_CFI_LEGACY决定,搜索该宏:

很明显,前面我们都是使用该函数进行大小检测的,而该函数无法识别flash,那我们使用新方法进行检测,进入新方法查看: 发现有很多可用调试信息,我们看看如何起用这些调试信息: 发现只要定义了_DEBUG即可启用调试信息,我们定义该宏: 在文件开始发现注释: 我们直接定义DEBUG即可,

配置,编译,下载到板子norflash: 重新上电从norflash启动,输出如下: 我们查看JEDEC PROBE:从哪来

查看norflash手册,看读取的设备ID是否正确 可以看到输出的厂家设备ID是正确的, 说明下面这个函数读取正确 那就是 函数出现错误,我们进入该函数查看:

jz2440-uboot移植

第一部分,移植uboot2015支持JZ2440串口 前言 本人入手JZ2440半个月,以前未接触过linux,但在校接触过许多不跑linux系统的CPU,具有LPC1114,LPC1343,STM32,blackfin等处理器的编程经验,对微处理器的原理以及运行方式具有一定的了解。靠着这点小经验,以及新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移植了最新的uboot,绝对原创,得益于韦老师的书籍以及开发板,能让我们这个小白可以踏进linux的世界,但本人毕竟在linux方面只是个类似小白的学生,许多不对之处,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说明:阅读本文需要一点的ARM以及S3C2440的基础知识,建议先阅读《嵌入式Linux 应用开发完全手册》,此书对对ARM以及JZ2440有很好的介绍和说明,在阅读中有不懂的也可以再去翻看此书,查漏补缺。 JZ2440移植最新u-boot-2015.04-rc4.tar 1,配置uboot 去官网下载最新uboot源代码u-boot-2015.04-rc4.tar,开发环境采用JZ2440光盘上的vmware虚拟机ubuntu9.10。 本次采用smdk2410的默认配置来配置uboot,然后启动类似linux一样的menuconfig菜单进行配置,然后make,并烧写进JZ2440看效果,然后根据现象一步步修改。 我们移植uboot的基本原则是:因为我们刚上手,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更加不知需要更改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先尽量什么都不改,直接烧写进去看现象,然后根据现象或者提示信息一步步更改,从而移植完成。 配置命令如下: book@book-desktop:~/uboot/u-boot-2015.04-rc4$ tar jxvf u-boot-2015.04-rc4.tar.bz2 book@book-desktop:~/uboot/u-boot-2015.04-rc4$ cd u-boot-2015.04-rc4/ book@book-desktop:~/uboot/u-boot-2015.04-rc4$ make smdk2410_defconfig book@book-desktop:~/uboot/u-boot-2015.04-rc4$ make menuconfig 3,在uboot根目录执行 book@book-desktop:~/uboot/u-boot-2015.04-rc4$ make 报错: cc1: error: bad value (armv4) for -march= switch cc1: error: bad value (armv4) for -mtune= switch make[2]: *** [include/autoconf.mk] Error 1 make[1]: *** [silentoldconfig] Error 1 make: *** No rule to make target `include/config/auto.conf', needed by `include/config/ubo ot.release'. Stop. 错误并不可怕,学会看错误提示,根据提示进行下一步工作。错误提示意思好像是说机器平台不对,那么我们就来指定,打开顶层Makefile,指定交叉编译器和架构平台: book@book-desktop:~/uboot/u-boot-2015.04-rc4$ vim Makefile

黄刚--uboot在mini2440上的移植

u-boot-2009.08在2440上的移植详解(黄刚) u-boot-2009.08在2440上的移植详解(一)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 编译器: u-boot: 二、移植步骤 本次移植的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Nand Flash读写 支持从Nor/Nand Flash启动 支持CS8900或者DM9000网卡 支持Yaffs文件系统 支持USB下载(还未实现) 1. 了解u-boot主要的目录结构和启动流程,如下图。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cpu/xxxx/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 u-boot的stage2代码通常放在lib_xxxx/board.c文件中,他用C语言写成。 各个部分的流程图如下:

2. 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并测试编译。 目前u-boot对很多CPU直接支持,可以查看board目录的一些子目录,如:board/samsung/目录下就是对三星一些ARM处理器的支持,有smdk2400、smdk2410和smdk6400,但没有2440,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 1)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主频和外设有点差别,所以我们就在board/samsung/下建立自己开发板的项目,取名叫my2440 #tar -jxvf u-boot-2009.08.tar.bz2 //解压源码

S3C2440移植uboot过程全解+移植记录

一、Uboot移植前的准备 1、修改makefile、配置文件 在配置文件之前,需要修改makeflie相关内容:修改如下: (1)修改编译器,这里我们的makefile已经设置为arm-linux-无需再修改,如下所示: ifeq ($(ARCH),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Endif (2)添加fl2440的配置项,如下所示: fl2440_config: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fl2440 step s3c24x0 注意:在添加的fl2440_config的第二行,必须以Table开头,不能有任何多余的符号,否则极易导致编译错误。 Uboot支持多种处理器和平台,在编译uboot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配置,使其支持我们自己的开发平台。在执行编译make之前,需要进行配置即make fl2440_config。通过查看顶层目录的makeflie文件,通过以下语句:MKCONFIG := $(SRCTREE)/mkconfig得出实际执行的命令为: ./mkconfig fl2440 arm arm920t fl2440 step s3c24x0 执行完这句后,产生如下结果: (1)开发板名称为fl2440; (2)将include中的头文件连接到同平台相关的头文件中,这里的连接为: asm->asm-arm arch->arch-s3c24x0 proc->proc-armv (3)创建顶层Makefile包含的文件inclued/config.mk,该文件内容如下 ARCH = arm CPU = arm920t BOARD = fl2440 VENDOR = step

uboot-1.1.4DM9000移植过程(成功)

作者:lgj 时间:2010年5月9日 实验内容:把移植到mini2440的uboot-1.1.4的网卡驱动由CS8900改为DM9000 Uboot原来就有DM9000的驱动代码,只要把头文件定义为选择DM9000,修改初始化函数就行了。 步骤: 1.DM9000的片选是nCS4,所以它接到SDRAM的Blank4。之前看了网上一些资料,说要修改board/utu2440/lowlevel_init.S文件,其实不用修改保持原来那样就行了。 #define B1_BWSCON (DW32) #define B2_BWSCON (DW16) #define B3_BWSCON (DW16 + WAIT + UBLB) #define B4_BWSCON (DW16) #define B5_BWSCON (DW16) #define B6_BWSCON (DW32) #define B7_BWSCON (DW32) #define REFCNT 1113 2.修改/include/configs/xx2440.h文件,这里定义了使用哪个网卡 /* * Hardware drivers屏蔽CS8900 */ #if 0 #define CONFIG_DRIVER_CS8900 1 /* we have a CS8900 on-board */ #define CS8900_BASE 0x19000300 #define CS8900_BUS16 1 /* the Linux driver does accesses as shorts */ #endif 定义DM9000 #define CONFIG_DRIVER_DM9000 1 #define CONFIG_DM9000_BASE 0x20000000 #define DM9000_IO CONFIG_DM9000_BASE #define DM9000_DATA (CONFIG_DM9000_BASE+4) #define CONFIG_DM9000_USE_16BIT 网上很多资料说要改成0x20000300但是我的板是0x20000000 3.修改dm9000x.c

uboot移植整理

1.Make 编译uboot出错: …… …… board.c:138: error: inline function 'coloured_LED_init'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board.c:140: error: inline function 'red_LED_on'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board.c:142: error: inline function 'red_LED_off'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board.c:144: error: inline function 'green_LED_on'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board.c:146: error: inline function 'green_LED_off'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board.c:148: error: inline function 'yellow_LED_on'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board.c:150: error: inline function 'yellow_LED_off' cannot be declared weak make[1]: *** [board.o] 错误1 make[1]:正在离开目录`/opt/u-boot-1.3.4/lib_arm' make: *** [lib_arm/libarm.a] 错误2 开始编译的时候会出现上面的错误,继续移植操作这个错误将消失。或者注释掉出错行。 ****挂载文件系统时候的错误:************ …… …… TCP cubic registered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17 drivers/rtc/hctosys.c: unable to open rtc device (rtc0)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via NFS, trying floppy. VFS: Cannot open root device "nfs" or unknown-block(2,0) Please append a correct "root=" boot option; here are the available partitions: 1f00 16 mtdblock0 (driver?) 1f01 2048 mtdblock1 (driver?) 1f02 4096 mtdblock2 (driver?) 1f03 2048 mtdblock3 (driver?) 1f04 4096 mtdblock4 (driver?) 1f05 10240 mtdblock5 (driver?) 1f06 24576 mtdblock6 (driver?) 1f07 16384 mtdblock7 (driver?) 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unknown-block(2,0) [] (unwind_backtrace+0x0/0xf0) from [] (panic+0x54/0x17c) 解决方法:保证传入的命令行参数正确无误,保证NFS配置成功,rootfs正确,可以重启机器试试。 错误:error: common/libcommon.a(main.o) uses FPA instructions, whereas u-boot does not /opt/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none-linux-gnueabi-ld: failed to merge target specific data of file common/libcommon.a(main.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