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浅析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浅析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浅析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第8卷第1期2010年1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Journal o f H uaihai Institute o f T echno log y(Academic Forum,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 l.8 N o.1

Jan.2010

DOI:10.3969/j.issn.1008 3499.2010.01.009

浅析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仇 澄

(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江苏苏州 215011)

摘 要:法院系统分为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两大块是法国法院的基本特点。法国行政法院隶属于行政机关,就现行法律和行政法令向行政机关作出解释,提供建议和拟订草案,审理行政机关之间以及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控告案件,只审理公法与行政案件,不干涉普通法院的事务。德国法院的基本特点是无论是普通法院还是宪法法院、行政法院都属于司法系统,独立于司法之外的法院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和有着 行政法母国 之称的法国是显然不同的。同时,德国法院也具有既不同于法国、也不同于美国的特殊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系统。

关键词:法国行政法院;德国普通法院;三级体系

中图分类号:D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499(2010)01 0028 03

民法法系国家的法院系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结构模式,同立法一样,在民法法系国家的司法系统中,法、德两国的法院结构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们同属于大陆法系,不仅在法学意识上,而且在法律传统上都以欧洲理性哲学为基准,建立起公法法院和普通法院相区别的法院结构模式。同时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拟从比较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一、法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依照 人权宣言 确立的原则,法国建立起 三权分立 的政体。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由政府统管,而司法权则交给了法院。但实际上政府也有部分司法权,也是行政领域司法权的主体。法院系统分为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两大块是法国法院的基本特点。行政法院隶属于行政机关,就现行法律和行政法令向行政机关作出解释,提供建议和拟订草案,审理行政机关之间以及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控告案件,只审理公法与行政案件,不干涉普通法院的事务,同样普通法院也不能干涉行政法院的事务。

法国行政法院建于1799年(当时称国家参事院),成立之初,国家参事院不仅要起草和审查法律,还要受理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控告案件。不过,那时的国家参事院并没有取消部长大人对行政案件的裁决权,欲提起行政诉讼,部长裁决是前置程序,只有不服部长裁决,原告方可向国家参事院提起诉讼,这就是所谓的 部长法官 制。同时,国家参事院的判决必须以国王的名义作出,国王仍然是行政裁判的最高发布者。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法国的行政诉讼已经成为真正独立和公正的诉讼。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国行政法院实行三级审理制,并建立了与此相适应的行政法院体系。法国行政法院由基层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组成,自成系统,高度独立,完全与普通法院相分离。行政法院法官的选拔和职业生涯与普通法院法官完全不一样,两个法院系统之间基本没有关系。行政法院的法官大多都受过行政法和行政管理学方面的特别培训,而且通常都有实际工作的经验。

法国基层行政法院建于1953年,共26个法院,约有800名法官,承担着大量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范围相当宽泛,几乎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以受理,只有3种情况例外:一是总统作出的政治决定;二是总统、总理与议会的关系方面的事项;三是国防与外交事务。除此以外,行政机关内部的奖惩行为、国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的行为以及抽象行政行为都在受理范围之内。

法国上诉行政法院成立于1989年,成立的目的是给最高行政法院减轻负担。由于法国行政案件太多,每年15万余件,而且95%的案件会提起上诉,使得最高行政法院不堪重负,中间有个上诉法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最高行政法院的压力。上诉行政法院设在巴黎、马赛等地,共8个,约200名法官,主要审理不服一

*收稿日期:2009 12 28;修订日期:2010 01 11

作者简介:仇澄(1953-),男,江苏苏州人,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方面的研究,(E mail)qx m518@sina.

com。

审判决而上诉的行政案件。

法国最高法院建于1799年,最初只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其任务是针对行政机关的申诉发表意见。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越来越独立于行政机关,其工作方式也越来越朝着诉讼程序的方向发展。今天,法国最高行政法院约有200名法官,担负着两项主要职能:一是充当法国政府的法律顾问,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意见,是重要的法律咨询机构;二是行使审判职能,每年约审理13000件上诉案件。

法国法院的另一个特点是普通法院的三级体系,即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和最高法院,而且判决书非常简练,往往寥寥数行,既不阐述案件事实,也不反映法官的分歧意见,但行文用词却高度凝练、幽雅流畅。对此评判方式,德国人茨威格特和克茨说道: 最高法院判决(在某种程度上,也包括低级法院的判决)的内容、结构和措辞是法国法律思维的特殊类型的极端表现。 他们认为,如此的裁判书,看上去空洞僵化,不能反映具体事实,不象有血有肉的作品。尽管如此,法兰西民族这种独特的思维和审判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中国法院的判决书就从来不表述审判法官的意见分歧,其渊源即来源于此)。

法国普通法院的基层法院由民事和刑事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民事法院包括初审法庭和大审法庭,还包括商务法庭、劳动仲裁法庭、土地租借法庭等。刑事法院包括违警法庭以及轻罪法庭。民事初审法庭适用独任制,由一名法官主持审判,审理5000法郎以下及其他简单的民事案件。民事大审法庭有两个职能,一是审理5000法郎以上或较为复杂的民事案件,二是受理不服初审法庭判决而上诉的案件,大审法庭适用合议制,由3个或3个以上的法官审理。违警法庭是审理轻微刑事犯罪案件的基层刑事法院,负责审理法定刑6个月以下或罚金20000法郎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适用独任制,由一名警察担任法官。轻罪法庭负责审理法定刑6个月以上至5年或罚金20000法郎以上的刑事犯罪案件,适用合议制,由3名法官主持审理。

法国普通法院的中级法院由上诉法院、重罪法院和国家安全法院组成。上诉法院负责审理上诉案件。在法国,上诉现象相当普遍,除了太轻(各种小额诉讼)和太重(重罪)的案件不得上诉外,其余案件皆可上诉。上诉法院对上诉案件不仅进行事实审,还要进行法律审,一律适用合议制,由3名法官主持审理,审理后有3种结果,一是维持原判,二是发回重审,三是依法改判。法国现有上诉法院37所,最著名的是巴黎上诉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很广,有132名法官和多名检察官,共有200多人,专业分工很细,设有28个庭。在这个法院工作的法官,其地位、声望与酬金均高于其他同行。

重罪法院审理法定刑5年以上、苦刑、死刑(1981年废止)的严重刑事犯罪案件(青少年犯罪、叛国罪等不在此列),它不是一个长设机构,一般3个月开庭一次,其判决的案件不能上诉。国家安全法院审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以及司法部长以政治罪为理由而指定其管辖的案件,该法院由政府指定的3名法官和2名将校级军官组成合议庭来审理案件。

法国普通法院的最高法院是一般法院的最高审级,它只审理上诉案件适用法律是否得当,而不作事实审。在发现下级法院的判决援引法律确有错误时,最高法院不会改判,而是发回重审,不过不会交由原审法院重审,而是交给与原审法院同级的另一个法院进行审理。最高法院由1名院长、6个庭长、84名法官和40名陪审员组成,共设有6个庭,1~3号庭受理一般民事上诉案件,4号庭受理经济、贸易的上诉案件,5号庭受理劳工上诉案件,6号庭受理刑事上诉案件。最高法院每年审理约12000个案件,其中63%是民事案件,其余是刑事案件。

二、德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德国法院的基本特点是无论是普通法院还是宪法法院、行政法院都属于司法系统,独立于司法之外的法院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和有着 行政法母国 之称谓的法国是明显不同的。同时,德国法院也具有既不同于法国、也不同于美国的特殊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系统。

根据 基本法 和 法院组织法 的规定,德国设有6种法院,即宪法法院、普通法院、行政法院、劳工法院、财税法院和社会法院。各法院皆自成系统,有独立的司法管辖权,其中,最为重要、规模最大的当属普通法院。普通法院分为4个审级(法国是3级),即地方法院、地区法院、州高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

地方法院受理各种民事纠纷案件与轻微刑事案件,是最低级的法院,大多设在小城镇,全国共有718个地方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简单的民事案件以及标的额在3000马克以下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独任制法庭,由1名法官审理。刑事案件则多适用合议制,由1名法官和4名陪审员共同审理案件。

地区法院一般设在较大的城镇,设有民庭和刑庭,总数有116个,主要受理不服地方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以及地方法院无权受理的民事案件。地方法院的民庭分为两个庭,一个审理上诉案件,一个审理地方法院无权管辖的民事案件。刑庭设有两个上诉庭(小法庭和大法庭)、刑事初审小法庭和巡回法庭。小法庭由一名法官和两名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巡回法庭审理重大刑事案件,由3名法官和6名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29

第1期仇 澄:浅析法、德两国的法院系统及其特点

州高等法院设在较大的城市,有20多个。主要受理不服地区法院判决的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并作为一审法院审理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如反政府罪、间谍罪、恐怖活动罪等。在一般情况下,州高等法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只有极少数的重大案件才能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论是民事还是刑事都适用合议制法庭,由3名职业法官主持,并设有陪审团。如果是一审最严重的刑事犯罪,则有5名职业法官合议审理。

联邦最高法院设在卡尔斯鲁厄,主要审理州高等法院的上诉案件以及在全德国有重大影响的刑事犯罪案件。该法院有12个民事委员会、5个刑事委员会和8个专业委员会,约有200名法官,是联邦德国最高审级的法院。

德国行政法院和法国行政法院不同,它不属于行政系统,而是属于司法机关,与素有 行政法母国 称谓的法国相比,其行政诉讼法律体系的发展较为滞后。直至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才出现了针对国家公权行为的私权保护的彻底变革。1949年德国颁布了 基本法 ,在 基本法 第19条第4款中就针对公权行为的诉讼权利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这里公权力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某一公权约束的规定,而是所有公法的行政行为,也包括事实行为,如警告,其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同样可以侵犯到公民的权利。

德国行政法院为3级体系,一是初审行政法院,全德国共有52个初审行政法院,设在较大的城镇,受理大量的一审行政纠纷案件,适用合议制审理案件,由3名职业法官与2名非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不服一审判决的可向高级行政法院提起上诉;二是高级行政法院,受理不服初审行政法院的判决而上诉的案件。全德国共有6个高级行政法院,同样由3名职业法官和2名非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审理包括事实审和法律审;三是联邦行政法院,是德国行政诉讼的最高审级,由5名职业法官组成审判委员会审理,特殊重大案件由7名职业法官组成审判委员会审理。

联邦德国法院的另一个特点是判决书详细、缜密,富于说理。与法国判决书相比,德国判决书很像一篇学术论文,一般有案情介绍、诉讼过程、裁判观点及其判决理由等。有的刑事判决书就像一部侦探小说,囊括了法庭成员构成、犯罪罪名与犯罪事实的认定、犯罪过程详细而又真实的描述、证人作证和法医鉴定、有无减轻刑罚的法定情节以及最终判决结果等。在犯罪动机、发案过程、侦查取证、判决理由等方面,叙述详细、推理缜密、解释严谨,与法国法院判决书风格迥异,这也从法律的层面上映射出德国人严谨思维与法国人浪漫思维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译.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陈党.法德两国行政法院制度之比较[J].中共郑州市

委党校学报,2002(6):36 37.

Court System in France and Germany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QIU Cheng

(T eaching&Research Of fice of L aw&Po lit ics,CPC Suzhou Part y Scho ol,Suzhou215011,China)

Abstract:Court s in France m ainly include adm inist rat ive co ur ts and com mon court s.Aff iliat ing t o t he ad m inist rat ion,administ rative co urt s pro vide the administ rative org ans w it h ex planat io ns to the ex ist ing law, rules and reg ulat ions,make sugg est ions on legal amendment,and accept l aw suit cases bet w een adminis t rat ive or gans o r t hose bet w een a citizen and an administ rative org an.Dif ferent fr om t he com mon court s, they ar e mainly engaged in leg al cases concerning t he public law and adm inist rat ive cases.U nlike F rance, there is no court in Germany o ut of t he judiciar y,w hich consist s of the Comm on Court,t he Const it ut ional Co ur t and t he Adm inist rat ive Court.Besides,the judiciary in Germany also includes t he F ederal Court and the St ate Co urt,w hich is quite diff erent f rom t he court syst em in F rance and t he USA.

K ey words:adm inist rat ive cour t in France;com mon court in Germany;a3 level sy st em

30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2010年1月

RFID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RFID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 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 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图系统的基本组成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 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 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 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图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 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t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 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 (线 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应答器通常包含: a.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过来的信号,并把所要求的数据送回给阅读器。 /DC电路:把由卡片阅读器送过来的射频讯号转换成DC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再经 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c.解调电路: 把载波去除以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 d.逻辑控制电路:译码阅读器所送过来的信号,并依其要求回送数据给阅读器。 e.内存: 做为系统运作及存放识别数据的位置。 f.调制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所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后加载到天线送给阅读器。 图3. 标签结构 阅读器通常包含: a.天线:用来发送无线信号给Tag,并把由Tag响应回来的数据接收回来. b.系统频率产生器: 产生系统的工作频率. c.相位锁位回路(PLL): 产生射频所需的载波信号 d.调制电路:把要送给Tag的信号加载到载波并送给射频电路送出? e.微处理器:产生要送给Tag信号给调制电路,同时译码Tag回送的信号,并把所得的数据回传给应用程序,若是加密的系统还必需做加解密操作. f.存储器: 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g.解调电路: 解调tag 送过来的微弱信号,再送给微处理器处理. h.外设接口: 用来和计算机联机

RFID系统结构

RFID系统结构 RFID系统一般包括射频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三部分。 (1)射频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由芯片和内置天线组成,芯片内保存一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作为待识别物品的标示性信息。芯片随着应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控制标签的操作频率、数据传输速率、信号调制、加密解密、数据的读写机制等,芯片在得到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后,会将存储区的数据以调制信号的方式发送给天线再传输给阅读器,或者将阅读器发送过来的信号解调后更新存储区内的数据。天线电路用来感应阅读器所发射出来的射频能量,完成数据的更新,还用来以射频信号的方式回传给阅读器标签内的数据信息标签天线的大小和能量是影响系统阅读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按照标签内电池的有无,也即能量供应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在无源系统中,标签没有自己的电源,它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主要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波束中获取,经过整流、存储后提供电子标签所需要的电流。与有源系统相比,其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缺点是读写器需要发射大功率的射频电波,识别距离较近。 在有源系统中,有源标签通常都内装有电池,为电子标签的工作提供全部或者部分能量。虽然电池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并且有寿命限制,但如果能做好标签的低功耗设计,其在阅读距离和适应物体运动速度方面的优势则是无源标签不可比拟的。应用的范围也比无源系统大得多。 (2)读写器是利用射频技术从标签中读取射频识别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电子设备。读写器读出的标签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对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并将标识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读写器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并且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标签ID和数据报给计算机通信网络,并可以接收计算机的命令对标签进行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部件的控制系统主要是执行以下三种任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上报给应用系统标签数据,并执行从应用系统发来的动作指令;控制与射频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执行按防冲突算法对标签进行识别,在标签识别以后和标签进行数据交换;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 通过阅读器实现对标签数据的无线接触或从阅读器向标签写入信息都要送回到计算机通信系统,这就形成了射频标签阅读器与计算机通信系统之间的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对此,要求阅读器能接受来自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并按照约定的协议做出相应的响应。另外,高频接口由接收器和发射器来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在无源系统中,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射频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和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交换需要通过一种可靠的方式来实现,在这里数据编码和信号调制被作为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信号传输的方式。 (3)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射频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对阅读器上报的标签数据进行管理,针对应用需要,发送指令给阅读器以实现对标签的操作。在通信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体射频系统的通畅,正确和迅速地采集数据,确保数据读取内容的可靠性,以及有效地将数据传送到后端系统。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与后端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分发是通过中间件架构解决,并发展出各种应用服务器软件。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零售商推崇RFID的原因 据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 物流和供应管理 生产制造和装配 航空行李处理 邮件/快运包裹处理 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 动物身份标识 运动计时 门禁控制/电子门票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分析及结构原理图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分析及结构原理图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 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RS232或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高频接口设计具有一些差异,电感耦合系统的高频接口原理图如图1所示。

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 命令;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从原则);信号的编解码。对一些特殊的系统还有执行反碰撞算法,对射频卡与阅读器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进行射频卡和阅读器间的身份验证等附加功能。 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距离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目前,长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价格还很贵,因此寻找提高其读写距离的方法很重要。影响射频卡读写距离的因素包括天线工作频率、阅读器的RF输出功率、阅读器的接收灵敏度、射频卡的功耗、天线及谐振电路的Q值、 天线方向、阅读器和射频卡的耦合度,以及射频卡本身获得的能量及发送信息的能量等。大多数系统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是不同的,写入距离大约是读取距离的40%~80%。 射频卡的标准及分类 目前生产RFID产品的很多公司都采用自己的标准,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 可供射频卡使用的几种标准有ISO10536、ISO14443、ISO15693和ISO18OOO。应用最 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 按照不同得方式,射频卡有以下几种分类: 1. 按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有源是指卡内有电池提供电源,其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且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无源卡内无电池,它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其作用距离相对有源卡短,但寿命长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 按载波频率分为低频射频卡、中频射频卡和高频射频卡。低频射频卡主要有125kHz 和134.2kHz两种,中频射频卡频率主要为13.56MHz,高频射频卡主要为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低频系统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校园卡、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中频系统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高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在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中应用。 3. 按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射频识别技术的简介 1.1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2射频识别系统组成 2.1标签的组成 2.2阅读器的组成 3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 3.1耦合方式 3.2通信流程 3.3标签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 1射频识别技术的简介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基本的RFID系统至少包含阅读器(Reader)和标签(Tag)。RFID标签由芯片与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阅读器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识别信息进行处理。 由于RFID技术巨大的应用前景,许多企业争先研发。目前,RFID己成为IT业界的热点。各大软硬件厂商,包括IBM、Motorola、Philips、TI、Oarclel、Sun、BEA、SAP在内的各家企业都对RFID技术及其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继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推出各自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机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在应用领域,以Wal-mart、UPS、Gielltte等为代表的大批企业己经开始准备采用RFID技术对实际系统进行改造,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1.1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RFID系统按照不同的原则有多种分类方法。依其采用的频率不同可分为低频系统、中频系统和高频系统三大类;根据标签内是否装有电池为标签通信提供能量,又可将其分为有源系统和无源系统两大类;从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的方式可为分集成电路固化式、现场有线改写式和现场无线改写式三大类;根据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可将其分为广播发射式、倍频式和反射调制式三大类。另外还可依据标签的材质、系统工作距离和阅读器的工作状态等方面对RFID系统进行分类。以下是各主要分类方法的简单描述: 低频系统,一般是指工作频率在100-500kHz之间的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4.2KHz和225KHz等。其基本特点是标签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标签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距离较短且速度较慢、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其主要应用于门禁系统、家畜识别和资产管理等场合。 中频系统,一般是指工作频率在10-15MHz之间的系统。典型的工作频段有:13.56MHz。中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标签及阅读器成本较高、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且具有中等阅读速度、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其主要应用于门禁系统和智能卡的场合。 高频系统,一般是指工作频率在850-950MHz和2.4-5.8GHz之间的系统。典型的工作频段有:915MHz、2.45GHz和5.08GHz。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标签内数据量大、阅读距离远且具有高速阅读速度、适应物体高速运性能好,但标签及阅读器成本较高且阅读器与标签工作时多为视距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_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_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 rfid系统的组成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RFID 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1)信号发射机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 2)信号接收机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1射频识别技术的简介 1.1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2射频识别系统组成 2.1标签的组成 2.2阅读器的组成 3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 3.1耦合方式 3.2通信流程 3.3标签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 1射频识别技术的简介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RFID),射频识别技术 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 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基本的RFID系统至少包含阅读器(Reader)和标签(Tag)。RFID标签由芯片与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 电子编码。标签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阅读器的主要任务是 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识别信息进行处理。 由于RFID技术巨大的应用前景,许多企业争先研发。目前,RFID己成为 IT业界的热点。各大软硬件厂商,包括IBM、Motorola、Philips、TI、Oarclel、Sun、BEA、SAP在内的各家企业都对RFID技术及其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继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推出各自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机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在应用领域,以Wal-mart、UPS、Gielltte等为代表的大批企业己经开始准备采用RFID 技术对实际系统进行改造,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1.1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RFID系统按照不同的原则有多种分类方法。依其采用的频率不同可分为低频系统、中频系统和高频系统三大类;根据标签内是否装有电池为标签通信提供能量,又可将其分为有源系统和无源系统两大类;从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的方 式可为分集成电路固化式、现场有线改写式和现场无线改写式三大类;根据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可将其分为广播发射式、倍频式和反射调制式三大类。另外还可依据标签的材质、系统工作距离和阅读器的工作状态等方面对RFID系统进行分类。以下是各主要分类方法的简单描述:

RFID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RFID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图系统的基本组成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 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图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应答器通常包含: a.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过来的信号,并把所要求的数据送回给阅读器。 /DC电路:把由卡片阅读器送过来的射频讯号转换成DC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再经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c.解调电路:把载波去除以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 d.逻辑控制电路:译码阅读器所送过来的信号, 并依其要求回送数据给阅读器。 e.内存:做为系统运作及存放识别数据的位置。 f.调制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所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后加载到天线送给阅读器。 图3.标签结构 阅读器通常包含: a.天线:用来发送无线信号给Tag,并把由Tag响应回来的数据接收回来. b.系统频率产生器:产生系统的工作频率. c.相位锁位回路(PLL):产生射频所需的载波信号 d.调制电路:把要送给Tag的信号加载到载波并送给射频电路送出. e.微处理器:产生要送给Tag信号给调制电路,同时译码Tag回送的信号, 并把所得的数据回传给应用程序,若是加密的系统还必需做加解密操作. f.存储器: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g.解调电路: 解调tag送过来的微弱信号,再送给微处理器处理. h.外设接口:用来和计算机联机 图4.阅读器系统方块图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社会自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发展迅速,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不仅是指机器人的诞生,更多的是表现在工业上的智能化管理、军事上的智能化训练等。今天柯瑞德重点要讲的是仓库的智能化发展。 仓储不单是指物流行业的货物存储,一般的生产加工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仓储,甚至是商场、有一定规模的零售商等都会需要用到仓储,只是规模的大小问题。仓储不是简单的一个房间,将东西堆放在房间就可以,仓储是一系列流程,因为仓储的本质是希望通过仓储是货物整理更方便,分类更清楚,货物的完整性更高,并且能够记录货物的具体位置、数量以及去向等,方便管理者全面掌握货物的各个方面的资料。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单是人类的文明的进化,还有仓储的高效能化。 RFID手持式读写器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社会,作为仓储这一关键环节,尤其是需要高科技化,中国在这一方面发展的还不是很全面,以往仓储的低效率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我们的不断学习,逐步将仓库智能化引进国内的仓储行业。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被运用到了仓储业中,智能化仓库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仓储的存储效率,加强了企业的存货管理,随着货架的不断使用,传统的手记式登记货物已经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射频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呢?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 (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读写器也分移 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 全溯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