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言文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部分

考情分析:

1、文言文实词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6分,几乎每年必考。

2、题型:①、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②、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本上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

3.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小升初考试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需要学习掌握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难点: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有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贬色彩发生变化。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教学过程】

文言实词有下列特殊情况,一般是考这些内容。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一次多义,

知识点后面会详细讲解,我们先看下怎么做这类文言文实词的试题。

【方法指导】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4.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5.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6.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

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7.构字推断法: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

①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析: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②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令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

分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③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分析:“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

8.字音推断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根据方法结合一片文言文运用

二、(2015年铁一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解释句中加点字。

①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____________ ②横执之.____________

③计.无所出____________ ④俄.有老父至____________

方法一:根据构字推断法,执,跟手有关,用手拿着之意。第二个执,握、拿着之意。

方法二:根据.语境分析法,此处‘计’为计策之意,

方法三:根据古今比照法,俄:俄顷,一会儿之意。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鲁:古代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老父:古代称年老的人。执:握,持。初:开始。俄:一会儿。但:只是

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以锯中截而入:用锯子从中间锯断拿进去。中,中间。遂:于是,就。依:依从

【寓意】自作聪明的人常是愚蠢的。从中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和那些缺乏主见,不会变通,只会盲目听信他人的人。启发: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活跃,不要片面与固执,本文中拿长竿的人固然可笑,但更可笑的是那位自以为“见事多”而替别人出馊主意的老者,他自作聪明,以为自己“见识多”实际是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实词知识点】了解近几年小升初考试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

一词多义

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

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阝”与地名关;

“求”与毛皮关;“隹(zhuī) ”与鸟雀关;

“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

“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攴(pū)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

“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学生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3.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4.词语的借代义: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矣

缙绅:缙,赤色的帛;绅:大带。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②徒以口舌为劳口舌:代指言辞。

5.词的通假义:这里说的“通假义”即词语在通假情况时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

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

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如“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着重记那些和现代汉字,形同、音同而义异的词。同时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如:“走”古义是“小步快跑”,引申为“跑”;“偷”是“勉强”、“凑合”的意思。这就可以和“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苟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对照理解。(三)同形异义

除单音词古今异义外,要特别防止古汉语相邻的两个单音节词与同形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混淆。

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5.动词作名词。

6.动词使动用法。

7.动词为动用法。

8.形容词作名词。

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

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2)形容词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3).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4).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3)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四、通假字

1.词的假借义,也就是通常说的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韵部)的字可以通用。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有本字的假借,如“倍”假借为“背叛”的“背”,“内”假借为“纳”;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没有”,“焉”本义是鸟名,假借为语气助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边说的“莫”,本来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来“莫”字表其他意义(如“没有”“没有人”,属引申义),又造“暮”字。又如“益”,本来是“水从器皿中涨出”的意思,后来“益”字表

其他意义(如“增加”“受益”,亦属引申义),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在表其本义的时候应称为古今字,但有些书上不这么严格区分,也统列入通假范围之内。

概而括之,通假有同(近)音通假和古今通假两种。

(2).怎样掌握通假字?

①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

②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

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B.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C.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

④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

(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反)的词组成的,但意义却偏于一个词。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课堂练习

(2014年高新一中)文言文阅读。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jué),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②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造:到。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夜大雪,眠觉.()②经宿方至.()

1.醒2一夜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课后作业

(2014年高新一中)文言文阅读。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

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注]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②不然.()

(2014年铁一中)文言文阅读。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注],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剡:地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王子猷居.山阴()②经宿方至.()

③人问其故.()④尝.暂寄人空宅住()

一、总结

【方法总结】

(一)字形推断法借助字形推断: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

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

(二)对句判断法(借助对称结构推断)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 ..(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无以致远 24.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 ..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狡猾) 38.眈眈 ..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 ?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 ?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 ?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 ?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 ?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 ?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 ?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 ?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 ?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 ?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 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 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 2、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求之于上流(应当) 木兰当户织(对,对着) 当窗理云鬓(对,对着) 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 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 可爱者甚蕃(值得)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 可据理臆断欤(可以) 不可不学(可以) 三军可夺帅也(可以) 4、以以观沧海(来)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以刀劈狼首(用) 盖以诱敌(用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 非学无以广才(用来) 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用) 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 6、大公大笑乐(大声) 可汗大点兵(大规模) 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 大惊曰(非常,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 屠大窘(非常,十分) 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但手熟尔(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 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 10、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 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 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 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 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

(word完整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一词多意 提问者:沉入湖心的眼泪- 四级 最佳答案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或词。 ①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 ②狼亦黠矣________ ③止有剩骨________ ④耽眈相向________ ⑤意暇甚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请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睡觉;狡猾;通“只”;凶狠注视的样子;神情、态度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只有依靠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止”:通“只”。“意”:神情、态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同时“黠”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并”:一起。“如故”:像原来。“变诈”:欺骗手段。“几何”:多少。“耳”:罢了。 (3)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可直接提取文末“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为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 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附属 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 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鸣金收兵:收拢、聚拢(同上) 秋收冬藏:收获 收支平衡:收入 行收兵,比至陈:收容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 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 乞哀告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 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 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肯定不同)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合适(音chèn) 称心如意:相当、符合(与上同) 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 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不同) 受受之天:承受(由接受引申而来) 受宠若惊:接受(与上同) 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甚于 选贤举能: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同) 贤妻良母:贤惠、有德行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可以认为与上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同) 忆问女何所忆:思念、回想(古今相同) 忆苦思甜:思念、回想(与上同) 为愿为市鞍马:为此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刻 或异二者之为:句中意为心理活动、心情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 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 市井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 旦旦辞爷娘去:早晨、天明,与“暮”相对 通宵达旦:早晨(与上同) 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 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越过 欢度春节、光阴虚度、虚度年华:过(同上) 一年一度、再度申明:量词,次 度又失期:估计、推测(音duó) 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通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 七里之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 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 帖对镜帖花黄:通“贴” 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 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卿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推辞、不接受 不辞劳苦、辞谢:推辞(与上同) 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 辞旧迎新:辞别(同上) 未尝到稍降辞色:言辞、说的话 义正辞严:言辞(同上) 务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事情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 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 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 终于 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 涉:渡坠:掉惑:糊涂 契:刻遽:立即 虚词其用法同上 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 所?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契者所从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实词复习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 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2.对镜帖花黄 通“贴”,粘贴 3.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4.曳铁钯 “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 5.不亦颠乎 “颠”同“癫”,疯狂 一词多义 1.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2.当 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3.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4.市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5.帖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贴) 6.将 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7.机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8.之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9.以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10.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11.射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 艺) 12.尔 但手熟尔(同 “耳” ,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13.而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14.之 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这件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 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 15.为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16.如 如是再啮(副词,像) 如其言(介词,按照) 古今异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脱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 今义:经过 4.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5.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6.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 今义:门第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8.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9.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10.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11.策勋十二转 古义:次 今义:旋转 12.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13.物理 古: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一门学科 14.盖 古:发语词 今: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词类活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做名词,洪水 愿为市鞍马 名词做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 名词做动词,登记 当窗理云鬓 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汝亦知射乎 名词作动词,射箭的本领 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长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年级下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一、重要实词 伤仲永 1.世隶耕隶:属于 2.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书:书写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对……感到诧异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书:写为:题,写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 6.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全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8.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采和道理 9.邑人奇之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 10.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做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11.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求取,意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12.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14.余闻之也久闻:听说 15.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传闻 16.复到舅家复:又、再 17.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众人:常人矣:语气词 18.仲永之通悟通悟:通达聪悟 19.受之天也“受之于天”的省略,意为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20.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21.卒之为众人卒:最后 2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达到(要求) 23.彼其受之天也彼其:他 24.固众人固:本来 25.得为众人而已耶得:能够已:停止 木兰诗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面对户:门 2.不闻机杼声杼:织布梭子 3.惟闻女叹息惟:只 4.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想什么 5.问女何所忆忆:思念 6.昨夜见军帖军帖:军中的文告 7.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8.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 9.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辞:离弃

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闻:只听见 1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称呼 13.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4.关山度若飞度:过 15.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1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战、十年:指战役之多,时间之长,不是确指 17.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18.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19.可汗问所欲所欲:想要什么 20.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21.愿驰千里足驰:赶着马快跑 22.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扶将:扶持 23.当户理红妆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24.开我东阁门阁:少女的卧房 25.著我旧时裳著:穿 26.出门看火伴火伴:同伍的士兵,通“伙” 27.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28.雄兔脚扑朔扑朔:动弹 29.雌兔眼迷离迷离:眯着眼 30.双兔傍地走傍地走:并排跑 31.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 孙权劝学 1.初,权谓吕蒙曰初:当初谓: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务:事物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自称岂:难道邪:通“耶”,语气词。 5.但当涉猎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6.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7.孰若孤孰:疑问代词,谁 8.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益:增加 9.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10.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时候过:到 11.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12.非复吴下阿蒙复:再非复:不再是 13.士别三日三:虚指 14.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擦擦眼 1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为什么见事:认清事物 15.肃遂拜蒙母遂:于是,就 口技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善于者:……的人 2.会宾客大宴会:恰逢,正赶上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11讲文言文阅读技巧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_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乐亦在其中矣”,“矣”语气助词,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闲哉,回也”中“也”表判断,可不译。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河中石兽》中“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状语后置)。”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果得(石兽)于数里外”(省略宾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推荐文档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ǎ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10、称 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课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重要实词: (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 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 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②温故而知新_ 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众服为确论:_ 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 (三)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古今异义: 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 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6、是:是非木杮:古义:今义: 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 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 实词积累: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聚(不久) 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期日中(正午时分)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去后乃至(才) 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3.下车引之(拉) 14.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 16.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 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20.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1. 三十而立(站立) 22.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23.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25. 不堪其忧(忍受) 2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2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8.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 29.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30. 子在川上曰(河流) 3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3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 3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34.虽有嘉肴(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35.不知其旨也旨:甘美 36.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 37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38.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 39.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 40.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41.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42. 棹数小舟棹:划船 43.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 44.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 45.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46.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 47. 但知其一但:只 48.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49.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50.而疑邻人之父父:老人。 51.天雨墙坏雨: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坏:毁坏 52.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53.有善术者善:擅长,善于 54.马无敌亡而入胡亡:逃跑55.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反问。 56. 堕而折其髀髀:大腿 57.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经过;将:带领。 58.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富:多 59.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此:此人,这个人故:缘故保:保全。 60. 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二.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文言虚词数量远不如实词多,但它在古今汉语中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无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管宁、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②捉:检,拾。③尝:曾经,④轩冤: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1)“不”:通假字词,同“否”。“顾”:古今异词,回头看。 (2)句中的“舍:放弃。去:离开。乃:才。子:指你。”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⑴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⑵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初中语文180个文言文必考实词归纳总结

初中180个文言文必考实词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文言文要想拿满分,这180个初中常用文言实词必须掌握,能根据它们在语句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记住,并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 1. 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养(衣食所安) 2.卑: 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 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 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 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 ①诚心(帝感其诚)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 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驰: 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 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 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务:致力,从事。⑤伎:同“技”。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 (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方”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2)语句“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的意思是: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在此题中,要注意“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⑦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三》)【注】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顾:但是。④盈:满。⑤豕:猪。⑥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⑦乌: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股直不能屈________ ④遂负之以归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屠乃奔倚其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 其一犬坐于前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以吹豕之法吹之 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一起;看,视;大腿;背 (2)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 ..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 ..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