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2.9+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2.9+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2.9+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2.9+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9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纲原文

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

样题1

(2017·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百校联盟高考复习考试)正邦集团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由于国内市场饱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正邦集团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已在埃及、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三个国家建设了3个饲料厂,在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创办了3个生化公司。据此完成1—3题。

1.促使正邦集团“走出去”的内部因素可能是

A.国内市场狭小B.企业利润下降C.原料价格上涨D.国家政策引导

2.从正邦集团在海外兴建的项目来看,明显不具备

A.产业化优势B.劳动力优势C.大市场优势D.原材料优势

3.正邦集团加大在孟加拉国的发展力度,主要原因是孟加拉国

A.地理位置优越B.管理理念先进C.发展条件优越D.国际化的战略

【答案】1.B 2.A 3.C

【详解详析】1.企业向外转移,主要为了追求利润。正邦集团因国内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外部因素),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内部因素),故向海外转移。故选B。

2.正邦集团在海外建厂的国家,与我国相比,缺乏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国家多为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原料价格低,市场广阔,所以具有劳动力、原料价格、市场等方面优势,故选A。

3.孟加拉国纬度低,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农业发展的条件更优越。在地理位罝上又靠近我国,与材料中其他国家相比,在位置上不具有独特优势,A错、C对。孟加拉国管理理念较为落后,B错。加大对孟加拉国投资反映了正邦集团的国际化战略,而不是孟加拉国的战略,D错。故选C。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②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③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④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样题2

(2017·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一次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比亚河为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源出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西南流经美国,注入太平洋。该河全长2044km,流域面积415211km2,最大支流为斯内克河,河口年均径流总量2340亿m3。干支流可通航里程约1000km,哥伦比亚河总落差808m,其中美国境内落差393m。20余座水电工程位于哥伦比亚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斯内克河上,提供了本地区65%的电力需求,并有防洪、航运、娱乐、鱼类及野生动物繁殖栖息、城镇及工业供水、灌溉等效益。

哥伦比亚河流域为鲑鱼、虹鳟、北美西鲱等5种溯河产卵的鱼类提供栖息地,这些鱼类在淡水河及其支流中产卵,幼鱼在河水中生长1—2年后降河出海并在海中成熟,然后成鱼再返回出生地产卵,如此循环往复。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哥伦比亚河大规模开发水电,流域内鱼类数量大幅度减少。

下图甲为哥伦比亚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斯波坎气温降水图,图丙为水电大坝及坝侧敷设的连接大坝上、下的流水回廊图。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Ⅰ)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全国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国卷Ⅰ)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 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导语】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里面最难的一科了,所以大了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供参考。 1 、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2017年地理真题及解析_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

2017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如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9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如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9分)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6~8题.6.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原材料C.市场D.劳动力 7.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工厂建设成本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 8.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快速更新产品B.改进生产技术C.扩大生产规模D.拓展国际市场(9分)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9~11题.

(完整版)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Ⅰ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1.【答案】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专题一区域地理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地理 专题一区域地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易中难 世界主要地区(国家) 5、6、10 4、13 11 中国主要的地区1、3、8、12 2、9 7 (2015濮阳二模)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冬小麦②B区域适合发展林果业③流经A区域的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④D区域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⑤图示区域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2.下列关于图中C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B.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C.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 D.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3.D地区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 B.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种植 D.水热条件组合好,物种资源丰富 解析:1.B 2.C 3.D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台湾岛中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B区域等温线较密,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D区域地处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

该区域山脉是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及温度与地形的关系可判知,C地区位于山地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不利于晒盐;山地河流短促,不利于航运;平直的海岸线不利于港口建设。第3题,D地区位于热带,水热充足,东北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015鹰潭二模)如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丰富 C.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D.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西多东少 5.影响该地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矿产资源 6.该国最重要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 解析:4.A 5.B 6.C 第4题,根据图中山峰的海拔和分布可判知,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图中纬度可判知,该岛屿地处温带,终年受西北风控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根据经纬度定位,该岛屿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图中城市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第6题,岛屿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2015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7~9题: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高中地理专题整合——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以某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T6~8等。结合具体地区的 图文材料,考查 学生运用地理知 识分析判断区域 特征、区域环境 问题和资源开发 的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如 2018年高考全国 卷ⅠT37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学生对区域特 征、成因的认知 能力,掌握区域 分析方法、区域 特征、区域资源 开发条件等问 题。如2019年 高考天津卷T1 等。 以区域图文材 料为载体,考查 区域生态问题 的类型、产生原 因及保护措施, 促进人地协调、 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 环境。如2019 年高考天津卷 T2等。 第1课时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考题调研——研真题、明确考向 (2019·全国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解析]A对: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B错: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C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可能增多。D错: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核心突破——讲要点、突破核心

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 .行政管辖不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B.降水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B.价格低 C .款式新 D .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

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 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迷惑性强 试卷概况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图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专题十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②地形起伏 ③太阳辐射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区域降水整体上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闭合曲线,是地形起伏影响的结果。 2.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生态脆弱的表现有( ) ①地势高峻,气候寒冷 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③湿地广布,生物多样性少 ④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D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圆圈所示区域主要为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500 mm,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严重。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9陕西一模)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地表风力小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答案 C 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狭管效应明显,地表风力较大,A项错误;山地降水较丰富,但是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较小,B项错误;冬季降雪日数稳定,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水分,C项正确;高山冰雪融水主要补给河流,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不大,D项错误。 4.(2019陕西一模)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C 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C项正确;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可减弱地面辐射,A、B项错误;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湿度升高,但对地表径流影响不大,D项错误。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该处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如图a)。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多呈弯月形(如图b)。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017年 高考地理课标1 高清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word版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一冀 B.闽一川 C.桂一黔 D.粤一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 小时后抵达广州。图2为“航班起飞时 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 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 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 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 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 (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 2.D 3.B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

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 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答案 4.A 5.C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 ) A.东部荒漠化严重 B.人口压力增大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全球气候变暖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完整版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黄晓琼 1.对于高考的一些思考 1.1思考:高考成败体现在何处? 体现在“考试”上!----“分”是能力的集中体现! 知识的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知识结构 第一,必须归纳总结 好些学生做一个题目是一个题目,结果做题无数,陷入茫茫题海,但从来不归纳总结。没有归纳总结,就不知道哪些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哪些题目是有共同的规律的,哪些题目虽然类似但有区别,哪些题目有共同的思路、通用的结论。 第二,必须构建知识网络 好些学生的知识是散的,东一点西一点。这样的知识构成,从心理学上,遇到问题时,是很难提取的,更别说是应用了。好的知识网络,应该可以让你很好的提取知识。当一个知识点没想起来时,可以从其他的知识点找到这个知识点,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网络的力量。这就是能力——知识迁移。 第三,必须有思想方法

在认知结构中,不能只有知识,还得有思想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应该体现思想方法。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大类类似的问题。但方法的习得,似乎是个难题,不只在于教,更在于练,在练中总结方法。 1.2高考的三个命题 1.2.1高考考什么?——地理五大板块 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剖面图 2).自然地理;天气与气候、地球上的水与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保护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地理、可持续发展 4).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5).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与数字地球 1.2.2高考考什么?——细分 高考地理的87个考点和40个高频考点 1).地球地图模块:共10个考点,3个高频考点 2).自然地理模块:共14个考点,12个高频考点 3).人文地理模块:共16个考点,11个高频考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知识框架: 重要知识点回顾: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⑴区域的含义: ⑵区域的特征: ⑶区域差异 地球表面可划分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如右上图所示: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含义与特征 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⑷区域综合分析法 ⑸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 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 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 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 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在一个 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 的角度进行分析。遵循的思路如右图: ⑹中国区域差异的对比分析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为界,东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属第二、三级阶梯海拔较高,属第二级阶梯海拔很高,为第一级阶梯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 植被以森林为主草原荒漠主要是荒漠 土壤东北的黑土和黑钙土、华北的黄 土、华中的红壤、华南的砖红壤、 南方的水稻土 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 分含量高 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水文多外流河以内流河为主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头人类活动重要农耕区牧区、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内部差异南北差异明显。热量是差异形成的 主要原因 东西差异明显,水分是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 异明显

广东省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东省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 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1

高三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2019高三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有 答案)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目前的重要战略,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练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60分) (2019乌鲁木齐一诊)下面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 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 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 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乙区域主要为撒哈拉沙漠。由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植被为了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根系非常发达;甲区域大部分属于季风区,但并不全部属于外流区;乙区域石油资源丰富。答案D 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其原因主要是() 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 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 解析由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

渍化,从而使灌溉面积不断缩小。 答案D (2019专家原创)经过11年的奋战,中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 A.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解决 B.黄河以南的京杭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C.长江径流量会大幅度下降 D.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区范围将发生显著改变 解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通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河北等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江水系庞杂,调水工程对长江径流量的总体影响不大;调水工程对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区范围的影响有限。 答案B 4.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可以利用地势自流送水 B.乙处可以利用地势自流送水 C.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丙处每年夏季农作物收割时间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D.丁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解析甲处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乙处地势北高南低,不能自流;丙处夏季有梅雨,影响农作物的收割,导致收割时间相对推迟;丁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