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

2016-2017学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 页例1 - 例4 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 课时

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2页练一练。

点拨: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 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4. 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

度高一些?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

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

五、课作。(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

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2)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习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习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习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习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

6.创编练习。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平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

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3、梯形面积的计算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

单元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9 课时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 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6分钟左右)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出示PPT,引导观察。

观察例1,说说自己的想法。

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

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

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②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组织交流,转化的方法。强调:沿着高剪。

二、自学例3(16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3的PPT

导入:例3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④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10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8页练一练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5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第1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

第5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因为高变短了。

(3)创编练习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是78cm,以CD为底时它的高是18cm,有BC是24cm,求它的面积?

A D

B C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求到CD的长,那么面积也求到了。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五、家作

完成《课课练》第页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的PPT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记除以2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太”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

1.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2.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3.注意第四题的单位不一样。

五、家作

完成《课课练》第页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第 3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题)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32

18

46

4

5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高9厘米;底1厘米,高18厘米(横着画)

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 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

B.完全一样

C.等底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第14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反思学习,内化提升(预设1分钟)

五、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第页

拓展练习:图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80m2,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图ppt)

六、家庭作业。

《课课练》上第页

拓展题:智力冲浪。

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第 4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

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d)小组交流。

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字母公式:s=(a+b) ×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

【基本练习】

1. 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涂色梯形的面积是( ).

第2题,提问:涂色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第3题,强调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 2.8米,渠底宽 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四、课作。(预设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第3.4题。

提高题

在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见ppt)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3页1.2.3题。

2.提高题《课课练》第13页拓展应用。

课题:认识公顷第 5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2分钟)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20分钟)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习。

(2)、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

导学单

A.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明确1公顷=10000平方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将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2.将教科书第69页上面的3个三角形图画在黑板上. 3.用厚纸做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4.学生将教科书137页上的三角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前面我们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都曾经用过数方格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教科书第69页上面的3个三角形图形.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图中每个方格仍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一说数得的结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3个三角形,提问: “这3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教师:这3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面积实际也相等.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了3个三角形的面积,这种数方格的方法不准确又很麻烦,我们还是要寻求一种

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仿照前一节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再来计算它的面积. 2.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每个学生自己拼摆后,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拼摆.提问: “他们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3种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我们会算?”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 “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提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拼一拼,或者同桌的两个学生一同拼摆. 教师边说边演示拼的过程.先将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合放置,再按住三角形的右边顶点,使三角形时针运动相反的方向转动180°,到两个三角形的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并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再带着学生规范地照上面的步骤做一遍,做时仍需边做边强调:先要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合,再旋转,旋转时哪个点不动?旋转了多少度?平移时是沿着哪条直线移动的?学生学会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再说明:平移是图上各点沿直线移动,旋转是一个点不动,其他的点都围绕着不动点转.提问:“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每个锐角三角形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提问: “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自己拼一拼.”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 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前用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用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图. “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小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

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 B .6cm C .5cm D .4cm 3.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 A 、900 B 、1200 C 、1600 D 、1800 6.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8.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9.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第5题图 第6题图

【知识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

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2.已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结论的来历,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测量及其它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方式: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积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

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里面的规律的习惯。 1 小数乘整数..............................1课时 2 小数乘小数..........................................3课时 3 积的近似数..........................................1课时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2课时 5 解决问题..............................................1课时 小数乘整数。(教材第2~4页)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会正确计算。 3.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点:会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引入课」三角形的引入 视频助学学习洋葱数学视频【三角形的引入】 「概念课」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分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如何按角进行分类?(00:00-00:26)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和c :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 三角形如何按边进行分类?(00:26-03:07) 2.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________,另外一条边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___.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 ∠和C ∠是____角,且B ∠____C ∠. 3. 等边三角形:____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如图中,等边三角形ABC 中, ______AB ==,且______60A ===?∠.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 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码边看边学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 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

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 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 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五年级上册) 学科 学校 教师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

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 0℃ 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三亚 20℃ 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 20℃ 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 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20℃和零下 20℃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 20℃可以记作“+20℃”;零下 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 20。(教师板书) 师: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 4.尝试练习 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出示教科书上的例2情景图。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讲义(wrod版)

课时1 三角形 【知识框架】 【知识点&例题】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下列各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 ) A 、3 cm , 4 cm ,8 cm B 、8 cm ,7 cm ,15 cm C 、5cm , 5cm ,11cm D 、13 cm ,12 cm , 20 cm 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应用:(1)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2)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 A 、5 cm B 、8 cm C 、10 cm D 、17 cm 例2: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5和3,第三边的长是整数,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 ) A 、2或4 B 、4或6 C 、4 D 、2或6 【变式一】(1)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周长为12,且三边长都是正整数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 【变式二】若a ,b ,c 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化简 :b a c a c b c b a +-+--+-- .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特殊线段

例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B、三角形的三条高中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部 C、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例4: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cm,AB比AC长6cm,则△ACD的周长为cm. 【变式一】(1)如图,在△ABC中,∠B=40°,∠C=80°,AD⊥BC于D,且AE 平分∠BAC,求∠EAD的度数. (2)上题中若∠B=40°,∠C=80°改为∠C>∠B,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求出∠EA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

三角形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小学数学_年级五年级 教师姓名_ 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的类比,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分钟) 回顾旧知识 探索新知识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预设4: 总结概括: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充分论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拓展提升:只用一个三角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写出新知识)

1、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充分论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15分钟) 例1: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例2:一种三角尺的形状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提示: 通过公示计算。 提示: 通过公示计算。 1.2分4.8分

1.2 厘 米 2厘米 例3: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例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底和高都是0.2分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0.2平方米。()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4.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的一半。() 例5:根据三角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填表。 例6:应用题。 底(厘米) 6 4 高(厘米) 5 3 面积(平方厘米) 6 12.6 (1)一块三角形地,底长38米,高是2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0.7千克,这块地可以收小麦多少千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图形的平行、旋转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基本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相对独立地探索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二段,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引导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三段,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四段,对前三段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沟通几种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校园的绿化面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稍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进一步体会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具、学具:光盘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纸片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和多边形综合(一)(教师版)

1、如图,将等边△ABC的边AB、BC、CA分别绕点A、点B、点C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180°)得到AB′、BC′、CA′,连接A′B′、B′C′、A′C′。当AB=2时,△A′B′C′的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2、如图,等腰Rt△ABC中,∠BAC=90°,点P为△ABC内一点,若AP=3,BP=5,CP=7,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 29 【例题精讲一】三角形中的计算与证明 例1.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CD⊥AC于点D。 (1)把Rt△DBC绕点D顺时针旋转45°,点C的对称点为E,点B的对称点为F,请画出△EDF,连接AE、BE,并写出∠AEB的度数; (2)如图2,把Rt△DBC绕点D顺时针旋转α度(0<α<90°),点C的对应点为E,点B的对应点为F,连接CE、CD,求出∠AEC的度数,并写出线段AE、BE与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α=60°,求AG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D交AE于点G,若BC=226

2、已知△ABC,以AC为边在△ABC外作等腰△ACD,其中AC=AD。 (1)如图1,若AB为边在△ABC外作△ABE,AB=AE,∠DAC=∠EAB=60°,则∠BFC的度数为;(2)如图2,∠ABC=α,∠ACD=β,BC=6,BD=8 ①若α=30°,β=60°,则AB的长为; ②若改变α、β的大小,但α+β=90°,求△ABC的面积。

【课堂练习】 1、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 (1)求证:△BPO≌△PDE; (2)若BP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 (3)若点P是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到OC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也随之在直线BC上运动到点D′,已知CD′=2D′E,请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经典好题附答案

1、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测得米,米,、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5米 B.10米 C. 15米 D.20米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 A.21 B.22 C.23 D.24 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 则S△ABC的值为…………………………………………………………………() A.1cm2 B.2cm2 C.8cm2 D.16cm2 4、按照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或中线、或高)应是() A.射线 B.线段 C.直线 D.射线或线段或直线 5、如图,在△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6、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5 B.-5-2或a<-5 7、如图,在△ABC中,AB=AC,BD是∠B的平分线,若∠BDC=72°,则∠A等于()

A.16°B.36°C.48°D.60° 8、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则的大小为() A、 B、 C、 D、 9、如图,已知,∠1=130o,∠2=30o,则∠C=. 10、如图,小林从点向西直走12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再走12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了108米回到点,则() A. B. C. D.不存在 11、如图,在△ABC中,∠C=50°,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 A.230°B.210°C.130°D.310°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ABC的平分线与∠BCD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P=

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是同底(长)等高(宽)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三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大家都是少先队员吗?是少先队员就要佩戴红领巾,那你有没有观察过你所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呢?(三角形)那你有办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 “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大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可以分成几类呢? (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此时在黑板上呈现出提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教具,并贴在黑板上。 (将三角形的高和底分别表在图上) 将任意一组三角形(大小相等)发给学生, 提问: 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讨论并试着回答问题: (1)三角形的面积与转化后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底与高和转化后的图形的()与()有关,有什么关系? (3)利用转化的图形,你能找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电子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 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 学习 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指导探索 (一)数方格面积.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页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 (二)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 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 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三)教学例1. 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5.6×4÷2=11.2(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平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 面积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面积91—92例2 【课程标准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小游戏,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在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求三角形面积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借助适当的工具,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一组实际问题,能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是用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再除以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学习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小游戏,结合学生汇报交流,关注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以评价目标1。 2.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关注学生是否会用转化的方法,找出新旧图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展示交流时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评价目标2。 3.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汇报交流,关注学生表达的正确性,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新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PPT课件演示) 2.创设情境。(PPT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裁剪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红布吗求所需红布的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3.回顾引新。 (1)回顾: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综合

三角形综合 已知抛物线y =x 2 (1)在抛物线上有一点A (1,1),过点A 的直线l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直接写出直线l 的解析式; (2)如图,抛物线有两点F 、G ,连接FG 交y 轴于M ,过G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H ,连接HM 、OF ,求证:OF ∥MH ; (3)将抛物线y =x 2沿直线x y 4 3 移动,新抛物线的顶点C ,与直线的另一个交点为B ,与y 轴的交点为D ,作直线x =4与直线CD 、BD 交于点N 、E ,求EN 的长。 【例题精讲一】三角形中的计算与证明 例1. 1、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为BC 上一动点,以AD 为底在直线AD 左侧作等腰△ADE ,且AE =DE , ∠AED =120°(点D 在运动过程中,点E 始终在△ABD 的内部)。 (1)∠ADB 和∠BAE 的数量关系为 ; (2)判断△BDE 的形状并证明; (3)当点D 运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延长BE 交AD 于点F ,若DF =2AF ,BF =223+,则等边△ABC 的边长为 。

2、已知△ABC、△B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EF=90°,连AF、CF,点M为AF的中点,连EM,将△BEF绕点B旋转。 (1)如图1,猜想CF、E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过B点作BN⊥EM,交ME的延长线于N点,若BN=4,EN=2,BC=10,请求出此时∠CBF与∠BCF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堂练习】 1、如图1,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DEC ,CE 和AC 重合。 (1)求证:AD =BE ; (2)当CD = 2 3 AC 时,若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0°,连BD 交AC 于点G ,取AB 的中点F 连FG (如图2),求证:BE =2FG ; (3)在(2)的条件下AB =2,则AG =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精

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精 选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是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精选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精选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回

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还记得吗? 3.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 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 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二)小组 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11章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的值是().A.3 B.4 C.5 D.6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3.(2008年??福州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cm B.6cm C.5cm D.4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 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 第5(∠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第6题图 A、900 B、1200 C、1600 D、1800 7.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