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高血压发病率

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我国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达38.2%~57.6%[1],并且每年成倍递增,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5 mm Hg而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2]。高血压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采取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控制高血压意义重大。本次通过对当地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社区调查,了解当地的流行特征,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并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长春市彩宇社区常住居民且年龄≥65岁老人,共调查162位老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72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3 调查器材 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者坐位血压,安静休息5 min后,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当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舒张压≥95 mm Hg者而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诊断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 共调查162例,确诊高血压患者42例,总患病率为25.93%,其中女23例(患病率为14.20%),男19例(患病率为11.73%)。 2.2 不同年龄患病率情况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患病率有较大差异,其中年龄65岁以上患病率占4.32%,70岁以上占8.64%,75岁以上占8.02%,80岁以上占4.94%。 2.3 饮酒、吸烟与高血压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162人当中,饮酒者患病率为45.36%,不饮酒者16.78%;吸烟者患病率为31.25%,不吸烟者16.98%。是否饮酒、吸烟组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调查女性患病率为14.20%,男性患病率为11.73%。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符合国内外现状。妇女原因不明的高血压,与肥胖有密切关联;妇女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损害的少于男人[3],与男性相比,妇女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

我国高血压现状资料

我国高血压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2006)公布的福冈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压患者约有9亿72200万,相当于成人的26.4%。其中,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有3亿3300万,发展中国家6亿3900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24.7%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低(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收缩压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 降低卒中死亡率10%。 降压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郑明日对记者说,据统计,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都有高血压病,有的是血压忽高忽低而入院,有的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而有的是冠心病发病入院结果检查出有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发病较慢,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别的不适,有时可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等表现,所以,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发现许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还有的患者不知道血压达标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2018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测试题(卷)库~7.高血压(201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一、判断题(25题) 1、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采用年度平均血压值计算。() 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3、常住居民是指在本辖区连续居住1年及以上的居民。() 4、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5、35岁及以上门诊首诊病人测血压中首诊概念是指每年因不同疾病首次至该医疗服务机构就诊。() 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35岁及以上所有高血压患者。() 7、各种途径发现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可诊断为高血压。() 8、高血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1、2、3级,若收缩压与舒

张压分属不同级别,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9、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仅依据诊断时血压值。() 10、高血压患者清晨6~10点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11、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短跑、举重等短时间内进行的无氧运动,以降低血压。() 12、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责任医生应建议立即转诊。() 13、除高血压急症和继发性高血压外,非药物治疗应在开始药物治疗前首先应用或与药物治疗同时应用。() 14、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二周内在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可不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15、高血压患者应减少膳食脂肪摄入,总脂肪供能不超过总热量30%。() 16、高血压患者进行高强度锻炼在降血压方面更有效。() 17、高血压患者每年均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18、体重指数(BMI)=体重(斤)/身高(米)2。() 19、腰围的测量应在肚脐以上1cm的水平面上进行。() 20、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可采取极度饥饿的方法达到快速减重的目的。() 21、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 为控制满意,如耐受良好可以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

最新高血压发病机制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 1.遗传和基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单卵双生的同胞血压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同胞更为明显。 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遗传缺陷,例如,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较之无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血细胞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且部分年轻子女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此种遗传缺陷正是相关基因研究的根据。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这些基因的突变、缺失、重排和表达水平的差异,亦即多个"微效基因"的联合缺陷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基础。那些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称为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据推测可能有5~8种。 2.环境因素高血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环境因素很早就起了作用,胎儿营养不良导致出生时体重偏低,此种低体重婴儿以后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增加,即使产后增加喂养亦不能改变其8岁时的血压水平,提示已经出现持久性的疾病标记。膳食中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上业已确定的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钠盐摄人量与人群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病患病率密切相关。每天为满足人体生理平衡仅需摄入0.59氯化钠。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9,南方约7~89,高于西方国家。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人量增加29,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 和1.2mmHg.我国膳食钙摄人量低于中位数人群中,膳食钠/钾比值亦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最低人群仅300mg/d. 饮食过量摄入钙和钠,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而镁、锌、铜、钾等元素若摄入不足,也易引起血压升高。中国营养学会1991年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高钙、高钠饮食可能升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路易斯·托拜恩教授研究发现,钙和钠是通过使血管硬化和收缩血管作用加强而升压的。如钙大量摄入,血钙含量增加时,可刺激血管收缩;钙还可增加肾素、儿茶酚胺的释放,并与交感神经及神经介质的代谢有关。许多资料表明,镁、钾、铜、锌等元素之所以具有降压的作用,是因为:血镁含量增加时,可对血管平滑肌起扩张作用和对神经节起阻断作用,从而引起外周血管的舒张,使血压下降,同时镁还能拮抗钙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锌的降压作用,则表现在锌参与多种酶的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的活性来达到降压作用;铜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铜是机体里氧化-还原体系中极为有效的催化剂;缺铜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和结缔组织代谢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引起动脉硬化;钾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钾盐有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力,改善心肌收缩能力等作用[14]。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可降压,高钠是中国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改变钠盐摄入并不能影响所有病人的血压水平;低钾、低钙、低镁、吸烟、过量饮酒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15]。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XX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一.背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 征(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90 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损害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增高,可导致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并致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因素、致病性增压因素以及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大 量实践表明,人为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基于我国高血压患病 率的现状,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我国高血压概述 1.我国高血压现状 (1)高血压患病率与患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 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 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 高,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与其他各成员国相比, 我国患者人数最多且不断增加。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负担也最大。 (2)各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很大 我们发现影响各地人群间高血压患病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联合 国开发署和我国共同估计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与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所在地平均纬度和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过去50 年来9 月份平均日间最 高和最低温度与患病率成反比,而日间温差和患病率成正比;各地区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 摄入的钠/钾比和患病率成正比。 当控制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纬度和温差这些环境因素后,各地区人群膳食摄入的钠/ 钾比,平均体质指数(男、女),吸烟率(女)都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行为因素是影响人群间患病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面。高血压患病率的种族、年龄和性别差异都和上述环境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了解高血压高发人群的分布特征,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更有效地检出患者和实施防控措施。 1. 2.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过去50 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各次调查的总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综 述>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杨慧1,郭晓雷2,马吉祥2,于保荣1,徐爱强(通讯作者)1,2 (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09-05 第一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本文就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疾病负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全面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可以为科学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1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111 高血压的患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估计[1],2002年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Kearney 等分析了1980~2002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水平,预计2025年全球高血压总患病率将由2000年的2614%,上升为2912%[2]。 不同地区和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总的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 病率约20%~50%[3] 。波兰的患病率最高,1987~ 1988年波兰的M ON ICA 研究[4] 中4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017%(男性6819%、女性7215%)。一项 对比分析研究显示[5] ,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欧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12%。发展中国家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1994~1995年调查显示[6]印度农村人口患病率仅为512%(男性314%、女性618%)。2000年Singh R 1B 1 等研究显示[7] ,亚洲国家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35%,农村居民患病率更低,仅为城市居民患病率的1/2~1/3。随着干预生活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3],而发展中国家对高血压防控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些年也迅速增长。我国曾进 行过3次大规模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见表1[8] 。1958 ~1959年第1次调查(部分省市)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约50万,当时各地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故未能得到精确的患病率数据;粗略计算,平均患病粗率为511%。1979~1980年第2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400多万,采用了当时WH O 的标准(\160/95mmH g 为确诊高血压、140/90m mH g 和160/95mmH g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根据当时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 mH g),总的临界以上高血压患病粗率为7173%。1991年第3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90多万,并完全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收缩压\140mm H g 及/或舒张压\90m mH g 或2周内服降压药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13158%。如按第2次调查采用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m H g)计算,患病粗率为11188%。由此可见,自1959年至1991年的30年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仅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就上升了41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此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18%,其中男性2012%,女性1810%;由此估算\15 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716%。2004年[10] 、2007年[1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11%和2314%。 表1 我国历史上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年份调查目的 调查人群患病率(%)参考文献1958~1959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5110[8]1979~1980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7173[8]1991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13158[8]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18180[9]200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69岁18110[10]2007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15~69岁 23140 [11] 112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了解高血压防控效果的重要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3.1. 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1.3. 2. 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 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 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1.3.3.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1.3.4. 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就是增长态势, 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就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就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就是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就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 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就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 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 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 高危患者血压目标就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 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限盐限酒, 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 预防关口前移; 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与合理用药, 就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 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 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 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就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与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与具体措施。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瞿绍华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 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 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 大的疾病之一。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现患人数约为1.6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疗

高血压调查报告

高血压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使自身及社区人员能对这种疾病有所了解,提早控制,积极治疗。 二.调查对象:社区相熟人员 三.调查内容:高血压的病因和防治的基本知识,社区人员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和其自身的血压状况等。 四.调查时间:十一假期 五.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资料,与社区相熟人员访谈。六.调查结果: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 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1、高血压的病因: (1)、性别与年龄 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高于男性。 (2)、不良生活习惯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另有研究表明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甚至发生中风,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3)、工作压力过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4)、性格 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血压升高。 (5)、遗传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6)、超重或肥胖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7)、吸烟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详解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综述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进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总结和归纳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管理进展。结果: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律的社区护理与干预,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高血压。结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与管理可以提高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管理综述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到2006年,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例。研究和实践证明,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上升的关键。控制好血压,可以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应认识到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必要性。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的护理与管理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在高血压的护理与管理中,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 1 概述 1.1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社会环境、不良行为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均为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临床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没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而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病因不明。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3个等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联合高血压,指收缩压≥140mmHg,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现象的分析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现象分析 应子勇 文献资料,1958~1959年在对全国494331(≥15岁——下同)人的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为 5.11%;1979~1980年对全国4012128人的调查中患病率为7.73%;1991年对全国950356人的调查中患病率为13.58%,同年另一组949370人的调查中患病率为13.57%。可见30多年来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升高.,但是同一年份的患病率非常一致。那么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现象到底可不可靠、科不科学、可不可信呢试作初步分析如下。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一、数十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现象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1978年WHO颁布的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是:血压≥160/95mmHg(下省略)为高血压,<140/90为正常,介于期间为“临界高血压”。我国1958年的高血压患病率5.11%是以血压≥160/100为标准、1979年的患病率7.73%是以血压≥160/95为标准、1991年的患病率13.58%或13.57%是以血压≥140/90或DBP≥90为标准的。其中只有1979年的7.73%是符合WHO诊断标准的。30多年间高血压患病率是上升了8.47个百分点(1倍多),但是高血压诊断标准却下降了20/5~10 mmH g.,由于诊断标准不同高血压患病率虽然是不断升高了,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没有科学性,没有可信性,没有参考性的。只有相同年龄相同诊断标准下的患病率相比较才有科学性,科学性及参考性。 美国“高血压诊查、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以DBP 为标准:轻度高血压DBP 90~104、中度高血压DBP105~114、重度高血压DSP ≥115。 二、不同年龄段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1、≥15岁人口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1991年我国对949370位≥15岁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其不同年龄段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见表一、 表一、我国≥15 岁人口及不同年龄段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

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XX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一.背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损害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增高,可导致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并致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因素、致病性增压因素以及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大量实践表明,人为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基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我国高血压概述 1.我国高血压现状 (1)高血压患病率与患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高,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与其他各成员国相比,我国患者人数最多且不断增加。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负担也最大。 (2)各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很大 我们发现影响各地人群间高血压患病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联合国开发署和我国共同估计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与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所在地平均纬度和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过去50年来9月份平均日间最高和最低温度与患病率成反比,而日间温差和患病率成正比;各地区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摄入的钠/钾比和患病率成正比。 当控制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纬度和温差这些环境因素后,各地区人群膳食摄入的钠/钾比,平均体质指数(男、女),吸烟率(女)都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行为因素是影响人群间患病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面。高血压患病率的种族、年龄和性别差异都和上述环境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了解高血压高发人群的分布特征,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更有效地检出患者和实施防控措施。 2.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各次调查的总人数、年龄、诊断标准及患病粗率。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

高血压糖尿病考题与答案

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考题 村名: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正确画√,错误画X,每题 5 分,总分 50 分) 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 5 个成人中就有 1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 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 ) 2.相比西方国家,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 50%、 40%和10%。 ( ) 3.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 键。( ) 4.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以下,在可耐受情 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 5.钙拮抗剂、 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 ?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 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 6.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 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 ( × ) 7.高钠、高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 8.与舒张压相比,舒张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 ) 9.目前,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 10.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 ( 收缩压 <120mmHg和舒张压 <80mmHg)、正常高值 ( 收缩压 120-139mmHg 和 / 或舒张压 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和 / 或舒张压 ≥ 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 ( ) 二、选择题(可多选或单选,每题 3 分,总分 30 分) A钙拮抗剂、E?受体阻滞剂、 B ACEI、Fα受体阻滞剂 C ARB、G硝普钠或者硝酸甘油针剂 D噻嗪类利尿剂、H硫酸镁 1.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宜选用( C) 2.糖尿病肾病宜用 ( B C) 3.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宜选用(F) 4.老年性高血压宜选用 ( A D)

为什么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高血压”发病率会不断升高越来越高 应子勇 “高血压”是中老年(指≥45岁)人口的常见病,多发病,几乎没有人没有听到过“高血压”这个名词,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高血压有害健康”。文献资料提示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越来越高,高血压人数也越来越多。高血压发病率1958年是5.11%、1991年是11.26%~13.57%、2013年是20.4%,高血压人数1957年不足3000万,目前已达2亿多了。为什么高血压会越防越多?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呢?高血压危害性有多大呢?应该怎么预防呢?怎么治疗呢?!值得研究。 一、数十年来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不断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不断变化。解放前、解放初是血压≥160/100mmH g(下同,以下省略)为高血压;后来是血压≥160/95为高血压;再后来是“如血压经常超过140/90就是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SBP)随着年龄而增加,40岁以下不超过140,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收缩压可增加10mmHg”;1975年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又提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高血压,1、舒张压(DBP)>90, 2、收缩压在40岁前>140, 40岁后>年龄加100者为高血压,3、舒张压>110者为重度高血压、4、血压<90/60为低血压,<80/或脉压<20为“休克”的诊断标准。1978年WHO颁布的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是:血压≥160/95为高血压,<140/90为正常,介于期间为“临界高血压”;美国“高血压诊查、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还提出了:DBP 90~104为轻度高血压、105~114为中度高血压、≥115为重度高血压;实用内科第七——九版均是“血压经常超过140/90就是高血压,收缩压>160和(或)舒张压>95为高血压”,<140/90为正常血压的标准;内血压130—139/85—89为“正常高值,130/85为正常……”等等。总之,数十年来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不断变化。从血压≥160/100降到≥160/95、再到≥140/90、再到SBP>140/、DBP>/90……。由于高血压“诊断标准”不断降低,主要是将临界高血压变成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当然不断升高,高血压人数不断增加是必然的。“高血压”既然是一种“疾病”,疾病诊断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稳定的、相对不变的诊断标准,为什么诊断标准可以不断反复改变呢!为什么要将临界高血压变成高血压?难道

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及特点

365医学网·手机报 资源 特刊文章 返回本刊首页 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及特点 作者:赵连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上传时间:2014-4-21 13:57:27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无论患病率及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快速地增长,其发展趋势令人十分担忧。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十五岁及以上的人口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4%,估计高血压患者已达2.66亿。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呈年轻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5岁到34岁年龄段患病率已达24.4%。因此,我国高血压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其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认识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对有效地防治高 血压将会制定有价值的对策。 一、高血压患病率呈井喷态势 我国1959年、1979年、1991年、2002

年进行四次全国高血压调查,1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分别为5.1%、7.73%、13.58%和17.65%。成年人患病率已达到18.8%,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4%。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之快可谓呈井喷态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存在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男性40岁以前较女性增加明显,4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近年来,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前者为19.3%,后者为18.6%。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猛增的一个原因。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病率有地区差异,南方广东省患病率为11.7%,而北方黑龙江省为30.5%,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和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年增长3%,每年实际增长1000万人以上,估算到2015年其患病率可达30%,约有3亿人以上。由此不难看出,高血压患病率猛增态势相

高血压病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ISH2006)公布的福冈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压患者约有9亿72200万,相当于成人的26.4%。其中,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有3亿3300万,发展中国家6亿3900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24.7%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低(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收缩压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 降低卒中死亡率10%。 降压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郑明日对记者说,据统计,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都有高血压病,有的是血压忽高忽低而入院,有的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而有的是冠心病发病入院结果检查出有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发病较慢,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别的不适,有时可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等表现,所以,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发现许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还有的患者不知道血压达标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不是最终的目的,主要目的是要降低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每个人对于高血压的耐受程度不同,同样是高血压,有的患者刚得就会出现并发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血压控制不好,患病时间越长,受累程度就越严重,并发症出现一般在高血压病的中后期,心、脑、肾为高血压病主要累及的器官,常出现以下并发症: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都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周围血管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所以俗称中 风。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发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小动脉硬化,从而发展为尿毒症。 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冠心病: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衡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

最新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3.1. 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1.3. 2. 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 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1.3.3.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一. 国内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全球有高血压患者6亿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0%,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20%。中国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2%,现有高血压患者数超过1亿人,且每年以300 万人的速度增长。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对300余家入网医院购药金额的统计,2002年各医院购高血压类药金额较2001年增长了9.8%,购药数量增长了6.8%。而今年第一季度,购药金额、数量较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6.6%和9.8%。 当前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分为利尿剂、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交感神经阻滞剂等几大类。其中,长期占据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较大份额的是钙通道阻滞剂和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疗效确切,价格相对偏低,且有类似利尿剂作用,不引起过度的盐和水潴留,适合于老年病人使用,所以该类药物在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中一直占有四成以上的份额。但由于该类药的短效制剂常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长效制剂缺少新品种上市,更加之全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对该类药物的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导致该类药物在抗高血压药物中的购药数量比例增加但购药金额比例却下降。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ACE-Ⅰ)推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已被证明对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加之具有降压作用增加、毒副作用减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的陆续上市,使得该类药物的医院购药数量和购药金额均处于缓慢但稳步的上升中。与以上两类药物相比,利尿剂、β-阻滞剂、交感神经阻滞剂则一直保持着相对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对比2001年和2002年14城市入网医院抗高血压药物购药金额,钙通道阻滞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类药物所占市场份额的差距由2001年的13.1%缩小到了2002年的9.6%。据统计,抗高血压药物以京、沪、穗三个城市用药量最大,近年销售金额排序也略有变化。在各亚类购药金额前5名的药物中,除依那普利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占据市场领先份额外,其余各市场的领先份额都由外资、合资公司所占据。钙通道阻滞剂类中,前4位药品均由外资或合资企业生产。其中,大连辉瑞公司的氨氯地平(洛活喜)自1999年起一直稳居降压药第一名。第二名硝苯地平(德国拜耳生产)2001年及2002年的销售金额占入网医院购药金额总量将近三成,而且依然保持着增长趋势。第三名尼莫地平同样是由德国拜耳生产,阿斯利康的非洛地平(波依定)保持在第四位。 在ACE-I类中,北京诺华的贝那普利(洛汀新);上海施贵宝的福辛普利(蒙诺)、卡托普利(开博通) ;上海罗氏的西拉普利(一平苏) 排在前四位。从用药趋势分析,除贝那普利保持增长势头外,其余各品种似乎均到了增长平台期。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方面,2001年杭州默沙东的氯沙坦钾(科素亚) 独领市场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