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昌总规文本

文昌总规文本

文昌总规文本
文昌总规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部分城乡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规模 (5)

第一章城乡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7)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7)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总体规划 (9)

第四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

第六章市域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规划 (10)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12)

第八章乡村地区发展规划 (13)

第九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十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

第十一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16)

第十二章市域岸线利用规划 (18)

第十三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四章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23)

第十五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26)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27)

第七节防洪(防潮)规划 (27)

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9)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9)

第一节总体布局 (29)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

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 (32)

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五节岸线利用规划 (33)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33)

第一节发展目标及策略 (33)

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 (3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 (34)

第十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35)

第十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37)

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3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40)

第四节邮政电信规划 (40)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41)

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41)

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42)

第二节环境功能区划 (42)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42)

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44)

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 (44)

第二节抗震减灾规划 (45)

第三节消防规划 (45)

第四节人防规划 (46)

第五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47)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48)

第一节市域近期建设规划 (48)

第二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9)

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 (50)

第二十五章附则 (52)

附表一:文昌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53)

附表二:文昌市城镇等级、规模及主要职能规划表 (54)

附表三:文昌市主要旅游组团规模及主要职能规划表(2030) (55)

附表四:文昌市域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2010) (56)

附表五:文昌市域规划建设用地汇总表(2030) (56)

附表六:文昌市中心城区现状用地汇总表(2010) (57)

附表七:文昌市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汇总表(2030) (58)

附表八:中心城区主干路一览表 (59)

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航天发射中心落户文昌的重要战略机遇,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实现文昌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2010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文昌做为海南东部旅游经济轴上最靠近发展极核(省会海口)和海南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城市,在承接海口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建设将为文昌下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的要求

2012年4月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会议报告回顾了海南省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未来五年海南的工作要求和奋斗目标,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最终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这为海南省科学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3.外部发展条件变化和新的发展观念对文昌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自文昌05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外部发展条件发生了巨大变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城乡统筹等科学理念都对文昌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文昌未来城乡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4.国内旅游消费增长带来的机遇和动力

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我国的旅游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旅游消费进入爆发性增长时期。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滨海旅游也已由先前的短期观光、疗养和水上游乐,转变为较长时间的度假旅游。放眼未来,在中国国民旅游消费处于爆发性增长时期,旅游业发展内需强劲的势头下,海南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海南价值”日益显现,也为文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力的支撑。

5.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将为文昌带来机遇

未来五年及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将有力拉动投资增长和扩大消费,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促进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旅游消费等的增加,尤其是国民休闲计划的实施,将为

文昌旅游产业发展及滨海旅游城市建设带来机遇。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文昌率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空间。“十二五”期间,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必然要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民生工程的投入,将为文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和实施,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扩大双方经济合作的领域,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文昌地处太平洋主航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地带和北部湾经济圈的主要支点,毗邻发达的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地缘优势十分突出,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重要平台。

7.海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省级单元的特区,建省23年来,在探索城市一体化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2006年以来海南省相继出台了《海南城乡总体规划》、《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城市资源的发展与保护,统筹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安排,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文昌已成为海南省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地区之一,未来应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先行先试,力争成为海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地区。

8.应对国家航天发射中心重大项目落户文昌的建设需要

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航天发射中心落户文昌,使文昌的地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文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来源。目前,围绕航天中心建设需要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海南东环城际快速客运铁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两桥一路”已经开工建设,海文高速公路将向南延伸。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文昌的对外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投资商到文昌考察、商谈和参与开发建设,文昌城市规划必须为重大项目落户创造有利的条件,不能错过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建设城市功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高端、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的海南北部重要旅游城市。

2.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全市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

4.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努力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惠民富市,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5.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原则,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风景名胜区条例》

9.《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0.《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11.《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

12.《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3.《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4.《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

15.《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16.《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

17.《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文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9.《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2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五条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1.市域城乡总体规划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对市域范围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本次文昌市城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确定为文昌市域行政区范围,总面积为2459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八门湾,西至东环铁路,北至文铜公路,南临高隆湾。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规划面积为84平方公里。

第七条文本条文中的带有下划线的黑体字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八条本规划由文昌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经海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批,由文昌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城乡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一章城乡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九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航天城和热带生态滨海旅游城市,成为国际旅游岛的第三增长极,打造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高地和具有特色的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基地。

第十条经济发展目标

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达到116290元(约17000美元,按照汇率6.8:1折算),三产结构调整为20:27: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15%。

第十一条社会发展目标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明城镇创建全面步入良性循环。规划期末,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小于0.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小于0.37;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万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0人;成人识字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

第十二条城镇建设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规划期末,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城镇人均道路面积大于15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城乡人均生活用电量大于600千瓦时。

第十三条环境发展目标

坚持生态治理、节能减排,营造宜居环境、提高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质量;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环境危机处理机制。

规划期末,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比例达到99%;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8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大于2.0% 第十四条区域发展战略

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建设重点,转变区域发展思路,融入区域发展序列,采取外“融”内“合”策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紧紧抓住“航天发射中心”这个强力触媒,

突出碧海、椰林的资源特色;弘扬国母、侨乡的文化魅力;打造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建设高端、先进的配套设施,与海口同城、与琼海互补,实现跨越式发展。

1.外“融”

按照有利于产业互补和区域互补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发展政策,避免同质化竞争,逐步实现与其他市县之间的水平分工,共同建设国际旅游岛,共谋长远发展宏图。

向北融入琼北经济区,加强与海口的同城效应,重点建设以七星岭、木兰湾、潮滩湾、东寨港和航天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北部地区,成为琼北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向南融入东部旅游带,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建设以航天发射中心为核心,以月亮湾-铜鼓岭、八门湾、冯家湾为代表的滨海旅游组团,成为海南东部旅游带上的特色亮点。

2.内“合”

整合城市现有资源,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建设重点,主动出击,有序发展,进而提升自身价值,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获得应有的职能分工与地位。

资源整合——有取舍地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精细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目标导向——对城市的目标定位进行细化研究,以此来评估、整合市域的资源并确定协调发展思路;

结构优化——基于对文昌目标定位的再认识,进行全域空间的重构;

特色突出——塑造航天、椰林、碧海和侨乡特色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发展有序——依据城市定位和各阶段性目标,有效控制城镇用地,严格执行开发时序和土地供给计划;

途径明晰——确立体现旅游城市特色的规划建设标准。

第十五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分步骤、有重点的落实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资源保护与开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上,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城乡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长远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

2.坚持具有文昌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抓住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坚持走以产兴城、设施齐备、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城镇化之路;把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建设中心镇;促进农垦场部与乡镇融合发展,加快乡镇的扩容提质,承接人口聚集,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村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

3.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大力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努力实现公路、安全饮水、电、沼气、垃圾处理、广播电视、宽带网到村,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产业对接,积极发展依托本地资源的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强化村镇规划

建设管理,依法打击违章建筑,适时优化调整村镇结构,引导村庄集中布局、集约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和文明素质。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十六条城市性质

国家航天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椰林、侨乡特色的热带生态滨海旅游城市。

第十七条城市职能

1.特色鲜明的航天城

依托航天发射中心建设所带来的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包括航天教育、航天科研、航天旅游产品开发等,成为全国重要的航天产业服务基地。

2.热带生态滨海旅游胜地

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航天旅游、滨海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体旅游、乡村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丰富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文昌旅游知名度和辐射影响力,成为国际旅游岛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新增长极。

3.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发展机遇,加大统筹力度,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4.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基地

发挥文昌热带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大型热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热带农业生产规模化、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促进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加工业等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把文昌建设成为全国椰子、文昌鸡、罗非鱼、冬季瓜菜等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乡村旅游基地。

5.华侨之乡

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向各行业渗透,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发挥海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加强与华侨的乡情联谊,鼓励华侨回乡投资创业,提升文昌国际化水平,擦亮“华侨之乡”品牌。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十八条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70 万人(含旅游居住人口);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万人;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人数600万人次/年。

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96万人(含旅游居住人口);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8万人;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

第十九条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城镇人口为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

远期(2030年):市域城镇人口为7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左右。

第二十条市域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432.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48.8平方公里,旅游用地61.2平方公里,独立工矿用地11.7平方公里,特殊用地10.9平方公里,市政、交通等其他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242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481.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80.1平方公里,旅游用地113.3平方公里,独立工矿用地21.6平方公里,特殊用地10.9平方公里,市政、交通等其他建设用地66.4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188.8平方公里。

第二十一条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总体规划

第四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二十二条建设空间管制分区

划定市域范围内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见附表一)

第二十三条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包括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保单位的重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坡度大于25%的山体等。原则上严禁在区内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凡涉及区域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规、条例的规定与要求。

规划划定禁建区约929.8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约37.8%。

第二十四条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包括河湖湿地的生态控制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行滞洪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风景名胜区的一二级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工程地质不适宜建设区、森林公园及经济林、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生态绿地、坡度介于15%和25%之间的山体及其他山体保护区等。规划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素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发展、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达到相应的保护要求。

规划划定限建区约1010.8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约41.1%。

第二十五条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要求。建设用地总量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贯彻保护耕地的国策,城镇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海南省有关人均用地指标的规定。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十六条城镇等级及规模

市域中心城区1个:即文昌中心城区,2030年城镇人口3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

方公里;

市域辅中心1个:即铺前镇-锦山镇,2030年城镇人口5.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

中心镇7个:东郊镇、文教镇、昌洒镇、潭牛镇、东路镇、龙楼镇和蓬莱镇。

一般镇7个:冯坡镇、抱罗镇、会文镇、公坡镇、东阁镇、翁田镇和重兴镇。

主要旅游组团4个:木兰湾-潮滩湾、月亮湾-铜鼓岭、航天发射中心-八门湾、冯家湾。第二十七条城镇职能

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社会服务和旅游服务中心。

市域辅中心(铺前镇-锦山镇):锦山镇是海南省21个基本生活圈之一,主要服务于北部内陆地区的乡镇发展,是文昌市北部区域的中心镇和商业贸易中心;铺前镇是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主要服务于北部滨海地区的旅游发展。

中心镇:本区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服务基地。

一般镇:是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主要发展为生活和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

旅游组团:相对独立、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专业服务地区。

第六章市域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规划

第二十八条市域空间结构——“一主、一辅,两带、八组团”

1.一主(主中心):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社会服务和旅游服务中心。

2.一辅(辅中心):锦山镇—铺前镇。锦山镇是北部公共服务中心,铺前镇是北部旅游服务中心。

3.两带:滨海旅游发展带、乡村旅游发展带。

滨海旅游发展带:通过“两桥一路”串联文昌滨海旅游资源,在南部主要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形成以航天产业和航天主题公园为主的滨海旅游带,在北部发展滨海旅游的同时,兼顾生态恢复和资源预留。

乡村旅游发展带:串联市域内河湖、湿地、水库、人文资源、文明生态村、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区等田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广大乡村地区发展。

4.八组团:四个滨海度假旅游组团和四个乡村生态旅游组团。

滨海度假旅游组团:木兰湾-潮滩湾旅游组团、月亮湾-铜鼓岭旅游组团、航天发射中心-八门湾旅游组团和冯家湾旅游组团。

乡村生态旅游组团:古镇生态旅游组团、文明村生态旅游组团、农业生态旅游组团和生

态疗养旅游组团。

第二十九条用地功能分区

根据用地功能差异,突出主导功能,规划确定五大用地功能区:

1.综合产业发展区

包括航天工业产业园和木兰湾地区的旅游发展区。该区发展导向是大力发展航天工业项目,木兰湾滨海地区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2.滨海旅游发展区

包括锦山镇、冯坡镇、翁田镇、昌洒镇镇区及滨海地区。该区发展导向是借助两桥一路的建设,发挥潮滩湾和月亮湾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

3.航天旅游发展区

包括龙楼镇镇区及滨海地区、东郊镇航天发射中心及其配套区。该区发展导向是依托航天发射中心及配套区的建设和铜鼓岭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优势,促进航天科技产业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重点保障新型航天发射场用地、航天主题公园用地及安置区、基础设施用地的需求。

4.南部旅游发展区

包括文城镇镇区、会文镇、重兴镇、东阁镇、文教镇的滨湾、滨海地区。该区发展导向是中心城区促进城市优化布局,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其他滨湾、滨海地区促进旅游度假产业发展。

5.热带农业发展区

包括蓬莱镇、重兴镇、东路镇、抱罗镇、潭牛镇和公坡镇。该区发展导向是促进热带农业发展,保障橡胶园、热作园和果园用地,依托热带农业资源和丰富的水系,促进与热带农业生产结合的乡村旅游度假产业发展。

第三十条市域用地布局

1.城镇建设用地:包括文昌市中心城区、辅中心、各建制镇、农场林场场部驻地、椰子研究所和橡胶研究所驻地的规划范围。面积约80.1平方公里。

2.独立工矿用地:是工业产业园区、矿产采选和加工集中区,主要分布于铺前镇、翁田镇、昌洒镇、文教镇、龙楼镇和东郊镇。面积约21.6平方公里。

3.旅游用地:是文昌旅游业集中发展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文昌市域北部、东部、南部滨海一带、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以东、宝芳水库以西以及八门湾周边,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

4.特殊用地:是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及其配套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龙楼镇和东郊镇。面积约10.9平方公里。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十一条主导产业选择

根据文昌的资源特质和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规划明确文昌未来主要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即航天科技产业、旅游服务业、热带特色农业、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新兴产业及资源深加工业。

第三十二条产业分类

1.航天科技产业

航天器制造、航天器部件制作、航天地面设备制造、航天研发、航天物流、航天数据、航天员训练、航天科技教育、航天科普、航天科幻、航天实验、GPS卫星导航定位仪、新材料、新能源、“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2.旅游服务业

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航天主题游、滨海度假游、文化游、海洋旅游、运动休闲游、乡村游、森林生态游、休闲农业游、自驾游、自行车旅游、商务会展、竞技体育、康复疗养等。

3.热带特色农业

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热带水果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四个方向。具体可分为观光农业、太空育种、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热带作物加工、热带水果加工、饲料加工等。

4.海洋产业

生物药物、保健品、淡、海水养殖、近海旅游、远洋捕捞、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基因药物、海洋生物保健、海洋生物抗菌、海洋中药现代化等产业。开发潜水、垂钓、捕捉体验、海底观光、海上休闲运动、渔家乐等旅游产品。

5.现代服务业

常居型房地产、高端度假酒店、度假村、旅游休闲培训基地、会议中心等经营性旅游商务房地产;现代购物中心及大型免税商场、特色商业街、名牌名店商业街、步行商业街建设;科普观光、工业设计、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时尚消费等领域创意产业;法律、会计、咨询、广告、设计、策划、信息、电子商务、会展、彩票产业、房地产中介等专业服务业。

6.新兴产业及资源深加工业

药物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制造、球具等专业体育用品制造、健康体检中心;石英砂开采、普通半导体材料、纳米氧化硅、水晶工艺制品、高纯硅微粉加工、有机硅及下游产品、光伏产品等。

第三十三条产业发展空间分区

引导旅游及相关产业向腹地延伸,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布局,在市域内形成三个主导产业区:

1.滨海旅游综合产业区

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硅加工及其关联产业、物流与高新技术制造、海洋研发等产业,同时结合滨海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

2.航天旅游综合产业区

依托航天发射中心、清澜港、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城镇建设基础,重点发展航天高科技研发、旅游及与旅游相关的商业服务、会议会展、教育培训、商贸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

3.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区

主要为文昌滨海地带以西地区。依托现有农业基础,结合传统农业升级,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结合丰富的水系景观和特色乡村民俗文化,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第八章乡村地区发展规划

第三十四条发展策略

1.协调乡村地区土地整理、生态建设和综合开发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2.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大对特色农业、养殖业的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3.规范村庄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4.加强教育培训,协助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第三十五条分类建设指引

基于现状,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引导措施,将乡村分成社区改造型、整合发展型、城乡联动型、特色保护型、优先迁建型和自主选择型六类,进行分类建设指引。

1.社区改造型(城(镇)中村)

?分类标准

位于城市(镇)建成区范围内,土地性质仍为农村集体土地。

?规划引导方向

积极推进城(镇)中村的改造,加快集体土地的流转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土地置换保障机制,按照城镇社区标准建设,就地或者异地安置失地农民;规划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镇社区,应适当调整布局结构,拆建结合,完善配套设施、美化建筑外观,按城市居住小区的模式进行整合改造;规划以商业或工业功能为主的城镇社区,应实行城中村整片拆迁,用地转为国有,由政府或企业统一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应与城市(镇)相结合,将城(镇)中村公共供给设施纳入城市管理范畴。

2.整合发展型

?分类标准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至少位于省道或县道附近;规模较大,至少在200 户以上;设施完备,有学校、卫生站、文化室等;空间布局紧凑,人口集聚密度高,村庄边缘与公共中心在8-10 分钟步行距离之内;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宽裕的发展空间。

?规划引导方向

建设独具海南特色的生态文明社区,既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也作为人们追求乡村生活环境的居住场所,同时兼备生产、居住和消费多重功能。

3.城乡联动型

?分类标准

位于城市(镇)规划建成区外围,在城市(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内(8-10分钟步行距离);村庄现状基础较好,空间布局相对紧凑。

?规划引导方向

纳入城市发展协调区范畴。

4.特色保护型

?分类标准

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的历史街区或古村落;拥有代表文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或景观优越,具有开发旅游的潜力。

?规划引导方向

作为特色乡村聚落进行保留。

5.优先迁建型

?分类标准

位于水源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带;位于山体滑坡、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区;位于城市(镇)、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成区内,与规划用地性质不相符。

?规划引导方向

优先引导其向城市(镇)社区转移,允许部分向生态文明社区转移,但要控制规模。

6.自主选择型

?分类标准

除了上述分类标准以外的其他村庄。

?规划引导方向

村民可自主选择保留或向周边城市(镇)社区或者生态文明社区转移。

第九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六条发展目标

融入全岛交通大格局、凸显区位优势,保障航天发射中心火箭发射任务顺利进行,支撑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支撑城乡统筹发展,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三十七条公路建设

规划建设“三环六通”的公路网系统。

1.“三环”:主要功能为加强南北各乡镇和旅游组团纵向间的联系。

三环为:滨海景观大道(即“两桥一路”);铺前—锦山—冯坡—翁田—文教—昌洒—龙楼公路;木兰—锦山—抱罗—公坡—华侨农场—文城公路。

2.“六通”主要指东西向的各乡镇与滨海旅游组团之间联系通道。

六通为:罗豆农场—锦山—潮滩湾公路;东路—抱罗—翁田—抱虎角公路;东路农场—公坡—昌洒—月亮湾公路;潭牛—文教—龙楼—铜鼓岭公路;蓬莱—南阳农场—文城—东阁—文教公路;南阳农场—会文公路。

3.积极推动文昌铺前大桥、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建设,争取2013年开工建设。

第三十八条铁路建设

依托环岛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的构建,加强高铁站与公路客运系统以及公交系统的衔接与联系,增强文昌对外辐射能力,促进区域一体化。东环高速铁路在文昌境内设两站,加强文昌尤其是中心城区与东部旅游城市的联系。

第三十九条港口建设

形成以木兰港、清澜港、铺前港和航天发射中心专用港为主,各旅游度假区旅游职能码头为辅的规划布局,完善海上旅游线路。

1.清澜港:满足腹地能源及化工品的货运需求、腹地城市发展、工业建设所需要的原材料运输需求,承担文昌市、琼海市等农产品运输以及卫星发射基地的器材运输任务。根据文昌市交通运输及旅游航线规划,清澜港还承担西沙群岛与大陆后勤补给以及游客运输任务。

2.铺前港:文昌市第二大港口,是国家级二级港口。依其自然条件与开发现状将铺前港区划为:渔港区、地方中小型货运码头及轮渡码头、小型船只的避风港。

木兰港:位于海南岛的东北角,琼州海峡东部,是文昌市唯一可建设大型深水良港的岸段,是文昌市货物集散主要承载港口。依其自然条件与开发现状将木兰港区划为:临海工业开发区、海口港辅助港口区和滨海砂矿资源码头。同时还承担西沙群岛与大陆后勤补给以及游客运输任务。

3.航天发射中心专用港:位于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东侧沿海处。建成后,火箭将直接通过海运抵达航天发射中心,将最大限度的缩短火箭运输路径,从而减少因交通管制而带来的对城市职能发挥和旅游发展的不利影响。

4.其他旅游职能码头:规划在木兰湾、潮滩湾、抱虎角、铜鼓岭、东郊椰林、高隆湾和冯家湾等处建设游船游艇港湾,因地制宜设置各类游船码头,具体分为油轮码头、公共码

头、邮轮码头、酒店配套码头和少量私人码头。

第十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四十条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文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区域/城市级—片区级—镇区级—中心村/镇区居住小区级—基层村级”5级。

1.区域/城市级:规划在市域中心城区文城镇镇区布置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2.片区级:规划在锦山镇布置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8-15万人。

3.镇区级:规划在文昌市域除中心城区和片区级中心以外的15个建制镇镇区布置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4.中心村/镇区居住小区级:在市域各中心村和各镇镇区居住小区布置中心村/镇区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5.基层村级:在市域内各基层村布置基层村级公共服务设施。

第四十一条市域旅游服务设施配套

规划城市旅游服务设施体系按照5级配置,包括“区域/城市级—片区级—重点旅游组团级—景区级—景点级”。

1.区域/城市级:在文昌中心城区八门湾西岸片区布置区域/城市级旅游服务设施。

2.片区级:在铺前镇布置片区级旅游服务设施。

3.重点旅游组团级:在市域重点旅游组团,包括木兰湾-潮滩湾旅游组团、月亮湾-铜鼓岭旅游组团、航天发射中心-八门湾旅游组团和冯家湾旅游组团,布置重点旅游组团级旅游服务设施。

4.景区级:在市域内其他旅游区布置景区级旅游服务设施。

5.景点级:在旅游区内的各景点布置景点级旅游服务设施。

第十一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四十二条发展目标

以旅游产业化发展为总体方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全面提升以航天科普、海洋旅游、椰乡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服务功能,稳步提高文昌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到2030年,将文昌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以航天科普、海洋旅游、椰乡文化为特色的综合型滨海旅游目的地。

第四十三条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围绕“航天”、“海洋”和“人文”三大主线,打造“一极、两带、三组团、七小镇”的市域旅游空间结构。

1.一极:以航天发射中心-八门湾为核心的旅游增长极和创新极

以航天主题公园和八门湾红树林为资源主体,以航天、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时尚运动为主导功能的综合性滨湾、滨海旅游度假区。

2.两带:东部滨海旅游发展带和西部乡村旅游发展带

?东部滨海旅游发展带

以“两桥一路”为依托,串接七星岭、木兰角、潮滩湾、月亮湾、铜鼓岭、淇水湾、卫星发射场、航天主题公园、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高隆湾、冯家湾等滨海旅游资源,在南部主要带动优势资源形以航天主题为主的滨海旅游带,在北部地区发展滨海旅游的同时,兼顾生态恢复和资源预留。

?西部乡村旅游发展带

整合市域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乡村旅游专用道,串接市域内河湖、湿地、水库、人文资源、文明生态村、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区等田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带,带动广大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带北起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向南串接罗豆农场乡村旅游度假区、湖山水库休闲度假山庄、湖山墟、爱梅水库农业观光园、龙虎山水库休闲旅游疗养区、冯母谢氏夫人纪念亭、革命老区、东阁美柳文明生态村、宋氏祖居、华侨农场、宝芳水库、文教河乡村旅游区、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公园、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渔场生态公园,向西串接官新温泉、“湖光山色”景观区,向北连接椰子大观园、南阳农场、美文试验站、东路农场、白鹭湖乡村旅游示范区、永青现代热带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景点。

3.三组团:三个滨海旅游组团

?木兰湾-潮滩湾旅游组团

目标定位:文昌市北部综合功能区、琼北国际级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

?月亮湾-铜鼓岭旅游组团

目标定位:以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景观资源核心,以月亮湾生态莽原带为补充,以生态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时尚运动为主导功能的热带海滨型国际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

?冯家湾旅游组团

规划为旅游度假功能,面向高端市场,本区的空间区划可以分为(1)滨海观光、游泳区;

(2)海滩活动区;(3)海上运动娱乐区;(4)休闲度假等旅游区。

第四十四条重点旅游项目规划

根据文昌现有旅游资源和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文昌旅游景区发展项目主要包括航天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游艇旅游和文化体育旅游等五大类型。

1.航天旅游

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项目,以及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配套项目,以真实航天发射

为基础,融科技交流、科普教育、航天旅游、商业开发为一体的海南文昌航天主题公园,建成后将填补我国乃至亚洲地区航天旅游的空白,对海南旅游转型升级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航天主题公园紧邻航天发射场,规划打造一个“中国唯一、国际一流”、“充满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岛特色”的主题公园,主要功能包括航天科普、科技展示、航天主题娱乐、发射场参观、实时观看火箭发射等。

2.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项目包括东郊椰林滨海旅游度假区、铺前渔人码头旅游区、抱虎港渔家乐旅游区、月亮湾滨海莽原生态步道、铜鼓岭山海风光旅游区、海石滩渔人码头旅游区、小澳湾铜鼓佛光海滨浴场、小澳湾佛教文化主题公园、大澳湾滨海度假旅游区、铜鼓角情人崖海滨生态公园、文昌海石国家地质公园、淇水湾滨海旅游度假区、高隆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八门湾湿地公园、八门湾滨海自行车绿道、亚洲顶级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冯家湾阳光滨海度假区、冯家湾滨海野趣生态步道、东寨港海底村庄旅游区、七星岭滨海旅游区、海南角国家地质公园、抱虎角国家地质公园、七洲列岛海洋探险世界和月亮湾冲浪者天堂等。

3.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项目包括海南永青现代热带农业观光园、海南太空育种农场、东路镇葫芦村农家乐、竹良淡水垂钓休闲中心、宝芳热带水果基地、培龙村名人名居生态区、抱罗华侨农庄、东路水库生态农家乐、名人山白鹭湖乡村雨林生态区、三角庭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罗豆农场乡村旅游度假区、华侨农场罗非鱼养殖基地二期、宝陵河乡村休闲度假区、椰子大观园、文昌农家乐项目、文教河乡村旅游区、抱虎岭农家乐、蛟南生态农业庄园、海南幸福山庄生态农业园、龙虎山水库休闲旅游疗养区、三角庭热带果树观光大道、爱梅水库农业观光园和湖山水库休闲度假山庄等。

4.游艇旅游

游艇旅游项目包括铺前游艇旅游项目、淇水湾和小澳湾游艇旅游项目、清澜港、八门湾、东郊椰林、高隆湾游艇旅游项目;在木兰湾、抱虎港、海石滩、冯家湾以及七洲列岛等地区重点发展高端游艇旅游俱乐部和码头。

5.文化体育旅游

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包括海南华侨文化展示中心、月亮湾文昌玉石佛文化主题公园、铺前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宋氏家族纪念园旅游区、文昌孔庙文化区、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海南航天主题公园、铜鼓佛光佛教文化体验旅游区、会文华侨恳亲接待中心、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文化博物馆、白鹭湖生态文化会所、清澜椰风海韵文化会馆、海南椰雕工艺品展示基地、月亮湾体育主题公园、木兰头体育主题公园、文昌华侨文化园、海南文昌名人纪念园、东寨港地震遗址博物馆、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和景心角摩崖石刻文化旅游区等。

第十二章市域岸线利用规划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文本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仙桃市人民政府 仙桃市科学发展规划合作领导小组 张沟镇人民政府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2) 第二章镇域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3) 第三章镇区规划布局 (7) 第四章镇区用地布局 (8)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六章绿地水系景观规划 (11) 第七章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13) 第九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14)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17) 附则 (18)

总则 一、编制背景 第一条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设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仙洪实验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按照小城市建设规模,在试验区改造建设一批中心集镇”,并选择了仙桃张沟镇、洪湖峰口镇、监利白螺镇为中心镇建设试点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省建设厅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第二条“十一五”期间,张沟镇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张沟位于仙洪试验区的“门户”,将承担“先行先试”的发展责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武汉至潜江的城际铁路即将建设,将使张沟成为承接和传递武汉经济向外辐射的重要节点区域;仙桃城区实施“南扩战略”,将使张沟融入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以“养蟮”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初具规模的工业、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将形成工农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张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张沟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仙洪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按照仙桃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和“荆楚明珠”。 第四条立足张沟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促进发展、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促进张沟镇与周边区域城镇和仙洪试验区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突出城镇建设重点和方向,实施“战略空间北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与仙桃城区无缝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 (4)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市域副中心”的标准培育小城市功能; (5)坚持“工业兴城”,积极承接城南工业园产业辐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6)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过境交通干扰和环卫、污水处理、燃气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7)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南水乡的城镇特色,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第五条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泰州市白马镇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原《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规划,是指导白马镇镇域和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白马镇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须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4条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划为准。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指导思想 第5条总体目标 1、全镇社会文明和谐、科技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昌盛,各项社会业协调发展。 2、镇区建设成为市内领先的设施先进、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3、农村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4、全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优良。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制定白马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2、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的总体要求,合理布置各类用地,使规划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适应性。 3、满足城市建设、镇区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长远规划、逐步实施。 4、充分利用镇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5、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7条规划重点 1、功能定位 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合城镇空间,合理配套白马镇的各项公用基础设施;明确镇区性质,完善镇区功能,适度扩大镇区规模。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洛碛镇总体规划文本word参考模板

0 / 35 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总体规划2008—2020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规划目标 ................................................................................. 2 第三章 镇域总体规划 .. (2) 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预测 ............................................................................. 2 第二节 村镇体系规划 ............................................................................... 2 第三节 产业布局规划 ............................................................................... 3 第四节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 3 第五节 镇域用地规划 ............................................................................... 4 第六节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 5 第七节 综合交通规划 ............................................................................... 5 第八节 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九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6 第十节 防灾减灾规划 ............................................................................... 7 第十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7 第四章 镇区建设规划 ............................................................. 第一节 城镇规划区、性质与规模 ................................................... 第二节总体布局 ..................................................................

镇头镇总体规划文本

五年级上科学期末试题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一、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____________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3、凸透镜能使光线____________,凹透镜能使光线。 4、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电路中的开关非常有用,它决定是否让____________通过。 7、____________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8、灯泡亮,说明电路是连通的,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是____________的。 9、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_____________传播的。 10、磁铁的两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判断(8分。对的打“√”,错的打“×”) 1、当太阳在西方,那么,影子方向就朝向西方。() 2、一块条形磁铁被摔碎了,就没有磁性了。() 3、夜来香开放的时间是晚上。() 4、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凸透镜。() 5、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6、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7、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8、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三、选择。(9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向上折 B、铅笔向下折 C、铅笔变细了 D、铅笔变长了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6.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8.下列都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A.血管、气管B.心脏肺C.肺咽喉 9、下面的说法中,属于事实的是(),属于解释的是()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庙镇经济发展及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庙镇总体规划是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容,该部分容是对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八条:规划理念

镇区总体布局规划文本格式

镇区总体布局规划文本格式一、总则 1.前沿 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 3.规划期限 4.规划范围 二、城镇性质 1.城镇职能 2.城镇性质 三、城镇规模 1.镇区人口规模 2.镇区用地规模 四、镇区建设布局 1.镇区用地选择和布局结构 2.布局要点 3.人均专项用地指标 五、对外交通 1.港口 2.铁路 3.机场 4.公路 5.管道运输 六、道路交通 1.交通分析与预测 2.道路系统框架 3道路功能划分 4.城镇道路与对外交通的衔接 5.广场及停车场 七、居住用地 1.居住用地分布及人口容量 2居住用地分类及假设控制要求 3.小学、幼儿园的配置 八、公共设施用地 1.镇区中心 2.行政办公 3.商业及市场 4.文化、体育、医疗卫生 5.教育科研 6.文物古迹及宗教 九、工业与仓储用地 1.工业用地 2.仓储用地 十、绿地系统及镇域景观

1.绿地系统(绿地面积、位置、范围、分类)、 2.公共绿地 3.城镇景观风貌与特色 十一、岸线 1.岸线分配与利用 2.岸线整治原则 十二、中心区建设及镇区更新 1.中心区的确定及建设原则、步骤 2.镇区更新的措施、对策及步骤 3.重要历史文物古迹及景点保护 十三、给水工程 1.用水标准和总用水量预测 2.水源规划及供水方式的确定 3.水厂及供水规模 4.管网 十四、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2.污水排放标准、污水量 3.排水官网 4.污水处理方式 5.雨水流量计算及官网布置 十五、供电工程 1.用电标准、负荷、电量 2.电源 3.电网 4.变电站 十六、电信工程 1、电话普及率、总容量 2、邮电局所 3、通信设施的保护 4、广播电视 十七、燃气工程 1.气源与供气方式 2.供气标准与用气量 3.储备站与气化站 4.管网 十八、供热工程 1.热源与供热形式 2.采暖热指标与供热负荷 3.管网 十九、环境保护 1.环境质量规划目标 2.环境功能分区和质量标准 3.环境治理措施

台州市黄岩区澄江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划是澄江镇城镇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在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服从国家及浙江省有关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103条本规划所采用的用地标准及各项配套指标均采用城市标准。第104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各种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105条本规划的局部调整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二条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和审批。 第106条本规划由黄岩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黄岩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107条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0年—2005年 远期 2005年—2020年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201条澄江镇共有25个行政村,分为三个经济区:果、粮、养殖经济区,是黄岩区柑桔、蔬菜生产基地;旅游疗养经济区,以 焦坑村为中心,是黄岩区旅游疗养基地;林、牧经济区,以 发展林业、畜牧业为主。 第202条澄江镇村镇体系按镇域中心—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局。其中镇域中心在澄江镇镇区,中心村包括后林、焦坑、凤洋、 葛村、凉棚岭、东岙、东江河、三官堂,基层村包括临西、 横屋、下灰洋、桥前、沈岙里、山头舟、仪江、余家屿、岙 里、大巍头、岙口。 第203条规划期末镇域城镇人口5.2万人,镇域城镇化水平为76.5%。 第三章性质与规模 第301条镇区主要职能:黄岩城区近郊镇,是澄江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302条镇区性质: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黄岩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卫星城镇。 第303条镇区人口规模:规划确定镇区近期人口规模为1.8万人。远期规模为5.2万人。 第304条镇区用地规模:规划确定镇区近期用地规模为1.8km2,远期用地规模5.75km2,人均用地110m2/人。

桥驿镇总体规划文本初稿

桥驿镇总体规划文本初稿 注意问题 1、红色注记部分是以我个人角度看来与问题的 如果理由够充分,请在旁边注明理由,换颜色注记,由大家讨论 2、还是请大家注意文本和说明书的区别 文本尽量的简洁,主要结果不要过程,过程理由在说明书里阐述 3、因为文本和说明书部分有重合部分,请大家不要偷懒,搞得说明书和文本一字不差 在分配任务时可能有某部分相同的内容分给的是不同的人(无论是说明书和文本) 在已经把说明书和文本整理成初稿的情况下,请各自将自己和所写相同部分人内容衔接 4、请注意格式,字体,还有部分错别字, 这次发下去请认真修改,自己所写部分到时候注记的是各自的名字,请认真对待 5、文本和说明书还有图件 请大家特别注意图件,汇报的图件很重要,是老师评分的依据~ 桥驿镇总体规划文本 1 总则——龙梦瑶 1.1 前言 为了适应桥驿镇的快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新建规划导则》,特编制2010——2030年桥驿镇城市总体规划。

1.2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 指导思想和原则没写,请多参考其他的文本,大致是一些套话 第(一)点总结简述一下上可以归到指导思想里 (一)贯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面资源,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和人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四)可以归到总体规划编制重点 (二)积极解决垃圾填埋厂的问题,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镇美化,注重空间布局,建立城镇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三)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大力发展旅游资源,弘扬桥驿镇特色文化。(四)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优化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 (五)坚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政府管理和引导结合,改变农村散、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3规划范围 修编的总体规划范围96.39平方公里,以文星桥集镇为最东,禾丰村为南,民福村为西,马安村为北。 镇区规划面积和范围没写图件已经发给你了镇区面积为1260.8公顷 1.4规划依据(相关法规、已经审批的相关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新建规划导则》 规划依据不止这些包括镇规划标准,还有现状调研报告上有一部分,注意格式

镇头镇总体规划文本(新)

浏阳市镇头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2002温岭市滨海镇总体规划文本new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温岭市滨海镇城镇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1996年批准的《横河镇城镇总体规划》与1999年批准《新街镇城镇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原规划自本规划批准之日起作废。 第三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本规划的具体落实由滨海镇人民政府负责,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 第五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 1.近期:2001-2005年 2. 中期:2006-2010年 3. 远期:2010-2020年 第一章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第七条本次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经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依托各类专业市场,通过改造、完善、提高,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以镇区为中心,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八条预测镇域各期人口(此人口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如下: 规划近期镇域人口: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3.9%; 规划中期镇域人口:7.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0.8%; 规划远期镇域人口: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9%。 第九条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城镇——中心村(单列村)二级体系结构,具体见《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及《村镇体系规划布局一览表》。 第三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条给水规划: 规划镇域各中心村生活用水均由滨海镇镇区水厂引用长潭水库水源供水供应,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综合用水量300L/日,总用水量为2.3万吨/日。 第十一条排水规划: 镇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镇区污水通过污水管道送往新河污水 处理厂集中处理;中心村排水体制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只铺设一套污水管,雨水就近分散排放。 第十二条电力规划: 规划近期仍由新河110kV变电站供电,中期在镇区西侧设35kV变电站,往西北与新河110kV变电站连接,以增强用电的稳定性,远期在35kV 变电站南侧改建为110kV变电站。镇域范围内由滨海110kV变供电。

北闸口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北闸口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总则 1、控规概况 本控规范围为北闸口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其四至范围:东至:后营路;南至:月桥东路、月桥西路;西至:西右营路;北至:前进东路、前进西路。总面积约569.69公顷。规划到2020年镇区规划总人口为29000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000人,农村居民人口为19000人。城镇性质:北闸口镇区是全镇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居住、现代工业、商业服务于一体的一般镇。功能定位:扩大镇区规模,使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各种设施配套完善;以电子工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实力,提高镇区的辐射功能,把北闸口镇建设成交通发达,城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宜居宜业的小城镇。 2、规划依据 2.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2.2 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3 天津市北闸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4 国家、天津市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 2.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 2.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适用范围 3.1本控规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文本和图则的有关规定,还必须符合国家、天津市的有关规定; 3.2本规划文本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不可分割使用。 4、规划的批准、修改和解释 4.1本规划经津南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0年,原相同规划自行废止; 4.2 本规划由津南区规划分局负责解释; 4.3 本规划若需修改,须经原批准部门同意,按规定程序重新编制,再由原批准部门批准。 二、土地使用 1、依据北闸口镇总体规划中的用地和路网规划情况将镇区划分为3个单元。 2、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依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的规定。 3、现有土地使用性质若与本规划不符,暂时不须更正,但若对用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改造,则新的用地性质必须与本规划相符。 4、为保证土地使用的灵活性、适应性,地块内建设项目可以在《土地使用兼容表》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且按不同兼容类型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同意。(附:土地使用兼容表)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与重点 第一条为适应新一轮呼和浩特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以及县政府驻地的搬迁和清水河县新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对《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1、在呼和浩特市大背景下统筹考虑。 2、坚持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思想。 3、坚持“紧凑型”城镇规划和建设方针。 4、用地布局中应重点考虑近、远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结合,按照时空顺序合理规划发展时序。 5、发挥优势产业的优势,结合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前景,塑造景观特色,进一步挖掘研究城市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前瞻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特色性原则 5、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目标 1、塑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充分交融的山水小城市生态景观形象。 2、生产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3、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民安居乐业。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近期:2005年—2010年 规划远期:2011年—2020年 规划远景:202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规划区与城关镇行政区划范围一致确定为39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 8、《清水河县新区总体规划》(2003) 第八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九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由清水河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及《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确定本规划强制性内容为: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文本中带有“*”标记的黑体字章节条文为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沙家浜镇总规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编制《常熟市沙家浜镇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指沙家浜镇行政辖区;“镇区”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村”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99);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8、《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 9、《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苏发[2005]31号)); 10、《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江苏省重点中心镇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2000年); 13、《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 14、《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5、《常熟市沙家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20)》; 16、国家和江苏省其它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促进 沙家浜镇健康发展。 2、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规模,推动沙家浜镇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环境保护,体现地方历史文化悠久的特色和水乡风貌,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沙家浜镇人居环境的改善。 4、落实节约发展的要求,落实防范和抵御各种灾害的措施,促进沙家浜镇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在准确把握城镇长远发展目标的同时,立足现实,远近期结合,加强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第5条规划重点 1、结合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规划,新镇区建设与老镇区保护相融合; 2、确立合理的发展规模,建立适应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 3、健全城镇功能,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配套系统; 4、整合村庄建设空间,保护基本农田,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5、挖掘地方水乡特色,构建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空间景观体系。 第6条规划期限 1、近期:2006-2010年; 2、远期:2011-2020年; 3、远景:展望X年。 第7条规划区 规划区为整个沙家浜镇镇域,面积约80.4平方公里。 第8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带有下划线的内容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9条发展目标

长轩岭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黄陂区长轩岭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长轩岭镇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镇域体系规划适用于镇域范围,其他部分适用于镇区规划范围。 第三条本次规划分镇域、镇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三个层次。 长轩岭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11.4平方公里。 长轩岭镇镇区总体规划范围:涉及长岭村全部用地以及东风村、短岭村和狮子山村的部分用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 长轩岭镇镇区总体规划控制区范围:涉及长岭村和东风村全部用地以及短岭村和狮子山村的部分用地,面积约5.1平方公里。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 近期:2005年~2010年; 1

远期:2011年~2020年; 第六条本规划为长轩岭镇规划建设指导性文件,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应,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遵循本规划。 第七条规划编制依据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7.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7.4 《村镇规划标准》 7.5 《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7.6 《武汉市总体规划》 7.7 《武汉市黄陂区总体规划》 7.8 《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镇土地利用规划》 7.9 《长轩岭镇总体规划》;(1997年) 7.10《长轩岭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7.11 1:1000地形图 7.12 2003年黄陂区统计年鉴 7.13 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规划修编背景和指导思想 第八条规划修编背景 8.1正在转变的发展观及武汉都市圈的建立对城镇建设提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