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护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护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护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订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士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病人功能康复的潜力、病人和护士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决定干预的类型。 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达到预订的目标:预防并发症,促进、保持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家庭病人教育、家庭病人顾问、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处方药的应用及管理、强化其他康复成员所教的康复活动、维持康复活动的连续性、出院随访等。 定义编辑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病人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 分类编辑 临床护理干预 临床干预主要倾向于住院病人,或者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体征需要门诊检查、确诊、转诊,明确诊断。这个过程,需要求助于临床护士帮助解决。临床护士采取的一切护理措施。 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主要倾向于住院病人出院后,回到社区,需要求助于社区护士帮助解决的不适、健康问题、住院前症状与体征、恢复与康复问题,社区护士采取的一切护理手段。 整体护理干预编辑 整体护理干预是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实施的积极的各项护理措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护理干预的病种编辑 病种繁多。有临床疾病等。这么说吧,凡是护士能够遇到的疾病,都可以被护理干预。 常见的疾病有:1 1.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偏瘫

2.癌症 3.骨折 4.法定传染病 5.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 6.维生素缺乏病 7.残疾 8.智力障碍 9.心理障碍 护理干预方法编辑 1.临床护理技术 2.各种检查措施 3.药物干预 4.社区健康教育 5.社区健康促进 6.社会心理行为干预 7.家庭入户干预 护理干预的意义编辑 1、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糖尿病生命质量; 2、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 3、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4、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RA(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 5、良好的护理干预往往能够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推荐)护理模式的演变

护理模式的演变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其基本特征体现于五个“整体”:在服务对象上,把病人、残疾人、健康人作为一个整体;在服务内容上,把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体制上,把管理决策、管理制度、服务成效、服务环境、教育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范围上,把医院内的治疗服务和医院外的防、治、保、教服务作为一个整体;在时间范围上把服务于人的病前、病中、病后乃至生命全程作为一个整体。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规模,局限于为医院内的病人服务是无法推行的。只有走出医院、走进市场,才能使宏图变成现实。同时系统化整体护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全新的现代护理模式需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努力提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专业护理服务,减少并逐步取消患者家属陪护,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原来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只见病,不看人;现在的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面,对患者关注多了,沟通也就增加了,护患关系也就更和谐了。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使得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躯体护理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1994年7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院袁剑云博士,为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总结国外的先进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将系统化整体护理引入我国。从此,我国护理界便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改革,很多医院率先建立了模式病房,开始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尝试。我国的护理工作也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进而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一、功能制护理阶段 19 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护理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护士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上世纪的早期,受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护理方式以功能制护理为主。当时的生物医学模式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了护士队伍建设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26.6万名,是解放初期6万名护士数的20倍,与1985年63.7万名护士数相比,翻了一番。护士总数已经占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4%.在护士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4.3%,具有中专学历的占64.5%,与1985年相比,具备高等护理专业学历护士的比例显著增长,中等护理专业护士的比例显著下降。提高了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基础。自1984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截至2003年,开办护理专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99所,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32所,开办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达到13所,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52120人,招生总数达到59174人。一直占据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同时,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较快,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以及危重症护理、糖尿病护理、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1996年以来,护理教育改革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也涉及到了对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性逐步增强 护理是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其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并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近年来,护理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护理在器官移植、多脏器衰竭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对护理内涵的扩充产生着重要影响,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三是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方兴未艾。据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95%的地级以上城市、52%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至289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338个,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护士近8万名。

我国护理事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护理事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护理事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护理概念”的界定 二、护理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 三、我国护理发展的历史、现状 四、我国护理发展的趋势 五、中专护理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一、“护理概念”的界定美国《护理基础》中,将护理界定为以下 四方面: 1.健康促进,即帮助人们利用周围的资源维持或者提高健康水平.如教育人 们合理摄取营养和适度运动. 2.帮助人们维持其健康状态. 3.健康恢复: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支持等方法促进健康. 4.对临终者的身心照料.上述显示护理中的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 作已经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现代护理在概念发展中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 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 发展到现在以“健康为中心”. 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到“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

的结合.”这一富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概念,彻底改变着护理是附 属医疗的技术职业这一传统概念,这一现代医院内新内容体现了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具体内涵、也赋予了护理的现代概念. 二、护理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 1、国内护理教育中,强调传授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忽视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训练和人格素质的锻炼,学生缺乏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力.高等护理教育应当以完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基础,即培养学生循证思维能力. 2.整个护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护理教育仍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影响的结果.在知识结构中包括公共知识、医学基础 及专业知识三大部分. 而护理课程设置中,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社会人文 知识明显不足.专业基础中具有针对性特色,如有关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临终护理等内容少,心理知识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 知识缺乏、护理研究能力培养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强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特征,以人本思想完成新时期护理人才的教育. 3.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提升护理师资的学历水平和临床技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增加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由医生教护士的局面. 4.专业教材缺乏,目前护理教学的课本大多依附于医学教育,大多按医学专业课本设置护理专业课本,如“外科学”和对应的“外科护理缺乏以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综合护理知识,导致护理专诊断学”, 学”,“ 业人才临床应用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5.目前市场护理专业人才学历层次偏底,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要侧重和加强特色护理人才或专科人才的培养,加强培养各级护理人才以

住院治疗护理与家庭干预护理两种模式

内蒙古中医药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重要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过敏反应,吸入油类、羊水或不同病原体等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1, 2]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若不及时医治,极易累及心,脑,肾脏等系统,造成多脏器,多系统受损,严重威胁患儿生命。本文通过对 我院就诊的56例门诊输液治疗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 在探讨肺炎患儿家庭护理干预与住院治疗护理疗效对比,并对肺炎患儿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56例肺炎患儿,均为2010年6月~ 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输液治疗患儿(观察组)。并选择 同一时期54例住院治疗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女性患儿 共27例,男性患儿共29例;年龄在8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 3.74岁;其中3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0例腹泻,2例喘息并发呼 吸衰竭。对照组:女性患儿共26例,男性患儿共28例;年龄在8 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3.49岁;3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1例腹泻,1例喘息并发呼吸衰竭。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支气管 肺炎的诊断标准》,均无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肝炎及遗传 性疾病。智力、营养均和同龄儿相同。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按照《住院整体护理程序》给予一般住院治 疗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门诊输液回家后,由专业护理人 员指导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为其建立护理病历与医患联系卡,回 家后进行电话指导并适时地提供一些心理支持,对用药实施全程 监督。分析两组的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 1.3各项观察指标:两组患儿的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 理,以P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时间与治疗费用,观察组治疗时间与治疗 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 )。详见表1。表1两组治疗时间与治疗费用比较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治 疗总有效率为90.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3.1肺炎患儿住院治疗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下门诊输液各方面比较。①多数患儿家长护理方面的知识都较为欠缺[3]。有时极易延误患儿病情,如果选择门诊输液治疗则可能使医疗风险增高。②家庭护理干预下门诊输液不仅可减少或降低住院期间交叉感染几率。还可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从而也节约了社会资源。③无论哪类疾病患儿的生活护理,在医院对于父母来说都觉得繁重劳累。相对而言家中护理就显得更为方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儿家长体力、精力的消耗。④家庭环境有利于患儿病情康复。门诊输液治疗回家后患儿对周围一切环境熟悉,减轻了其焦虑感与恐惧感[4] 。3.2对肺炎患儿采取住院治疗还是门诊输液治疗则要根据病情综合情况而定。对于一般肺炎患儿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组别治疗费用(元/d )治疗时间(d )观察组(n=56)22.02±3.37 5.49±3.68对照组(n=54)55.01±5.357.38±4.37P 值<0.05<0.05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12000) 2012年3月2日收稿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患儿住院治疗护理与家庭干预护理两种护理模式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56例门诊输液家庭护理干预治疗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54例住院治疗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按照《住院整体护理程序》给予一般住院治疗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门诊输液回家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与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则无显著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 >0.05)。结论:肺炎患儿家庭护理干预与住院治疗护理比较,不仅花费低且治疗时间短,而治疗效果近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社会效应。关键词:肺炎;因素;临床症状;门诊输液;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158-02 住院治疗护理与家庭干预护理两种模式探讨 孙勤* 组别 治疗总有效率P 值观察组(n=56)94.6>0.05 对照组(n=54)90.7优良可无效28141132613105化和吸收,并能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2]。所以,除母亲患有慢性疾病和其他特殊情况外,应首选母乳喂养。依早产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①经口喂养:对于吸吮力好、吞咽反射健全的早产儿,应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支持母乳喂养;喂哺时采用正确有效的姿势,避免母婴过度疲劳而影响哺乳效果。②经滴管胃管喂养:对反应差、吸吮能力弱者,可将母乳挤出来,采用滴管滴入授乳,对无吞咽反射的早产儿应用鼻饲管注入新鲜母乳,乳量、次数应逐渐增加。③静脉补充营养:视情况由静脉供给充足的水分和热量,输入适量的10%葡萄糖液或加滴复方氨基酸以防低血糖发生。此法很难使早产儿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模式,使胃肠蠕动减慢。每周定时测体重,如发现体重下降或不增加及时分析是否营养供给不当或伴有并发症。2.5抚触:早产儿与足月儿有同样的生理和情感发育需要,然而很难经常得到满足,因为早产儿往往需要静脉补液、胃管营养、足后跟取血和机械通气等检查治疗,经常不能得到搂抱和爱抚,因而他们可能会出现各种焦虑或紧张的迹象,如失神、异常的哭吵,此外也会随之出现生理发育迟缓。有研究证明,对早产儿进行触摸和按摩能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早产 儿进行抚触很有必要。 2.6加强观察: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和各种反应,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观察哭声和眼神,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早产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比较早,应注意观察黄疸的性质和程度,防止病理性黄疸出现。对应用抗生素的早产儿,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合并真菌性口腔炎。3小结 护理质量对早产儿存活率影响极大,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精心护理,人性化服务,操作娴熟轻柔。要早期识别重危患者,加强重症监护。要向家长交代清楚有关注意事项,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参考文献 [1]黄德珉,童笑梅.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81-883. [2]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5C):1317-1319. 158

优质护理专业-服务工作情况分析总结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篇一】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院的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护理人员形象在患者心目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现就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善病房住院条件,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成立了以田院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创建活动动员会,明确了职责和要求。 在医院动员的基础上,田院长召开护士长例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为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各基层科室分别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活动目标,细化工作任务。 二、落实层级管理,打造优质服务护理队伍。 创建一支层次分明、训练有素、业务精湛、富有创造精神的护理队伍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首先树立护士形象,护士必须着护士服、戴护士帽、穿护士鞋、挂胸牌上岗、微笑服务、推广文明术语。其次进一步优化了护理人员配置。在护理人员数量增加的同时,采取了走出去学和院内培训、工作中悟等形式,着力在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业务素质方面下功夫。通过学习使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先前有了显著提升,强化了全院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整体护理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夯实基础护理,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在创建活动中根据工作强度合理排班,在日间工作相对繁忙、患者需求量较大的时段,增加了班次,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解决了各班次、各科人员不足、忙闲不均的现象,得到院长和护士的认可。各病房开展了责任制护理,分工包干,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彻底改变了由过去的呼叫器响了、家属或患者叫了才能见到护士的被动服务,转变成现在的护士不断巡视病房,主动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实现了新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护理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首迎负责制,并设置温馨告知卡,发放健康教育卡,饮食护理卡,加强护患沟通。注重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得到患者家属的高度赞扬。加强了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培训。 四、强化专科护理,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软实力。 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我院牢牢把握“优质”的方向和要求,持续提升护理服务的软实力。为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组织各科室挑选本科典型病种,进行专科护理知识整合,反复进行修改,统一标准,合理调整提供了连续可靠的临床信息。为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改变护理人员缺少沟通经验和交流艺术的现状,在各科室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试点科室专业特点、技术优势、服务特色,挖掘潜力,树立形象,打造品牌。 五、实行全程监控,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加强绩效考核。 在业务管理上,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加大护理质量督查力度,做到了全面检查与单项检查相结合,垂直检查与循环检查交互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互补。

论现代中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现代中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现代中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 本科 2 班袁汀 摘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 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 上的转变。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养老政策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 此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是严峻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从预 防保健、护理教育、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 的老年护理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 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10%或者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数 7% 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 人口年龄结 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 球,老龄化社 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 (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 人口质量) 的体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 时也对老年
1 / 15

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 年第 5 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 12.95 亿,60 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 10.23%,65 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 6.96%。预计 2000~2025 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 19.3%。2025~2050 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 25.2%。b5E2RGbCAP 1950 年,全世界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 2 亿,1970 年达到 3 亿,2002 年达到 6 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10%。联合国预测,到 2050 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 口的 2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p1EanqFDPw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 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 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 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 神问题。DXDiTa9E3d 三、老年护理的现状 3.1 老年护理的概念 3.1.1 传统观念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 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 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 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 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
2 / 15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郝晴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郝晴 发表时间:2016-07-28T15:27:12.1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作者:郝晴[导读] 探究对骨外科病房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 新平县人民医院体检科主管护师 6534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骨外科病房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病房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4%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科病房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骨外科;应用一般情况下,骨外科患者的病情较重,如果想要患者尽早的康复就需要采取护理干预,而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特殊的护理干预模式,其能够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护理[1]。本文为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选取我院骨外科病房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外科病房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1~70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措施是:(1)转变服务理念。首先,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并细心的询问患者的病情[2];其次,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技能、沟通技能,以保证在服务患者时做到细心、耐心并有爱心,从而对患者采取优质的服务。(2)入院时的护理。骨科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并需要承受着疼痛的折磨常常会有恐惧、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的关心患者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介绍医院的环境、主治医生等情况,以缓解患者不安的心理情绪,同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并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2],以便让患者安心的接受治疗。(3)手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细心的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情况以及如何配合医生、护士的工作和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3],以克服手术前的恐惧,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使用镇静药物,以帮助患者静下来。(4)术后护理。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需要等麻醉清醒后才能回到病房,在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需及时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的工作,并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情况,以便患者及家属知道手术成功与否,护理人员在说明的过程中需始终保持微笑并以端庄的仪表、关怀的语言、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通过护理人员关心患者来缓解患者的痛楚、来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同时护理人员需细心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有异常的情况需及时向医生反映。对于术后疼痛感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4]。(5)功能锻炼护理。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并依据医生的指导为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便患者尽早的康复。比如,膝关节全膝置换的患者需要进行膝关节的屈曲功能锻炼,而患者在锻炼的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这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向患者讲解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克服疼痛积极的配合锻炼,争取尽早康复出院。护理人员在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以便患者尽早的康复。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从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学院行业前景分析

护理学院就业前景分析 在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时,认真分析当前行业前景是很有必要的。先做如下就业前景分析: 护理专业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国内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才紧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他们认为男护士身体素

质好,动手能力强,在急诊科、手术室、ICU病房等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患者。。 国际形势: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护士持续短缺的现象,使得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提供优惠条件以吸引外籍护士,其中包括绿卡的取得让世界各地的护士有机会全家移民美国及高薪就业。 有以上可知,护理行业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我院将竭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白衣天使”。 护理学院 2016年5月21日

护理学专业的现状和前景

护理学专业的现状和前景 护理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近十余年来,护理专业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中专走入大学,护理研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在提高,整体护理的护理观念在逐步深入,护理管理人员的视野逐步开阔,护理专业的范畴也在逐步扩展,循证护理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的实践在兴起……等等。在护理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对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如何从知识、态度、技能方面提升专业素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角色和技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护理观念、临床护理方式、循证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应对挑战的策略,并提出以下九项专业发展目标: 1. 扩展护理人力资源 2. 开阔护士视野 3. 发展护理教育 4. 加强护理研究 5. 提升护理理念 6. 完善临床护理方式 7. 加强护理管理 8. 扩展护理专业范畴 9. 推广循证护理 一、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和挑战(human resource of nurses) 1.每千人口护士比:我国护士严重不足 WHO的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的每千人口护士比例在1‰以下,经济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国家。但我国2001年平均 0.99护士 /千人口(医生: 1.62/千人口),每千农业人口护士比例为 0.18。 2.医护比例:我国比例严重失调 我国大陆与土耳其、巴西的医护比例1:1以下;香港地区、日本、泰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医护比例为1:4以上;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医护比1:6以上。但我国医护比例严重失调,2003年为1:0.68(1952年为1:2.28)(资料来源:2001-2002年《西太平洋地区卫生资源报告》及《世界护理的现状、不足及预测》)。 3.护士床位比:我国比例不合理 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以英国为例:普通病房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一般是1:1;康复病房(High Dependent Unit)护士与病床的比例大约是2:1;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护士与病床的比例大约是5-6:1。但我国2001年护士与床位之比为0.4: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4.护理人员学历情况: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偏低(中美比较) 2000年美国护士医院护士中,研究生毕业7.6%,本科毕业35.7%,大专毕业38.4%,社区护士中本科毕业22.5%,大专毕业48.2%。而我国2003年中专占64.5%,大专24.315%,本科1.3%,以中专为主,教育层次偏低。 5.资料: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医护人力资源现状(1995-2000) 国家人均GPT($) 每千人口医每千人口护士医生:护士

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四个模式转变

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四个模式转变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通过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现了四个模式的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质控模式的转变,建立了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体系,促进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一)实行职称评聘分开、护士分层分级双轨管理。根据护理单元工作量、工作强度、风险系数及专科发展,合理设置各级岗位比例,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同时在评聘分开的基础上,找准结合点,在内科部分病区实施护士分层分级管理,按照技术能力、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分层分级,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实行双轨并行的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二)发挥绩效杠杆机制,激发护士工作激情。护理部直接参与医院绩效方案的制定与分配,按分层岗位实行绩效分配,实现了绩效分配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临床一线岗位、值夜班护士倾斜。对特殊护理岗位及重大抢救、护理新技术开展给予政策扶持,同时通过提高夜班系数、增加夜班补助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对编外聘用护士实行绩效同酬制管理,稳定了编外聘用护士队伍。二、护理管理方式的转变(一)建立扁平化的护理垂直管理体制。该院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制,共设立了内科、外科、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四大区的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在做好大科片区护理工作的同时兼任病区护士长,不负责非护理管理工作,并直接对护理部负责。近三年来,医院赋予科护士长、护士长七方面权限,即:人事调配建议权、绩效分配权、工作考核权、仲裁决定权、科室基金使用权、设备添置建议权、行政审批权,达到了责、权、利相统一。大科层级管理岗位的精简和责权利的明确,实现了扁平化的垂直管理。(二)建立“三个机制”确保患者安全。实行“年轻护士单独值班能力考核制”。严把护士上岗准入关,护士取得执业资格后,必须通过医院组织的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护士单独值班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值班,保证了病区护理质量的稳定。实行“返岗学习制”。返岗学习制是对因故(病产假)离开临床超过二个月以上的护理人员实行返岗学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方可返回护理岗位。实行“护士值日制”。护士值日制是病区每天由一名年轻护士负责值日,值日内容为病区环境的督查、仪器设备状态及行政安全(水、电、气)的管理。建立了值日护士手册,记录值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三、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一)着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小组制包干、责任到患者的工作模式该院突破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实行了小组包干、护理组长负责、床位护士责任到患者的护理工作模式,每位护士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由床位护士具体负责分管患者护理工作的实施与落实,组长在做好自己所管床位患者护理的同时,负责本组工作的落实与检查。床位护士责任到患者的实行,让护士明白了自己所负责护理的患者,让患者知道了照护自己的护士,做到患者的每一次治疗、每一个护理操作、每一项化验检查、每一天基础护理服务都有护士关心、有护士服务、有护士落实、有护士负责、有护士检查。同时落实生活护理,实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以后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真正做到全程无缝隙护理,让患者放心,让家属安心。(二)确定护理专业方向,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内涵。专科护理的执行到位充分体现护理质量内涵,各病区的专科护理重点则是与专科疾病特点相结合,床位护士主动深入病房,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给予专业健康指导,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此外,各科室制定分病种健康教育路径,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的全程,同时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程,患者的入院教育、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的回访都由床位护士负责落实。(三)建立疾病管理师培训机制,实行个性化健康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目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状况,该院建立了疾病管理师培训机制,对20名15年以上年资的护士进行了疾病管理师培训,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丰富的优势,实行专科、专病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师每周为患者讲解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解决了高年资护士难留临床一线的问题,而且使患者得到更专业、更全面、更系统的服务。(四)提倡人文关怀,提供特色服务。为使护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掌握服务本领,该院开展了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如护士素质教育读书报告会、护患沟通情景剧演示等,注重对护士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推行“首问负责制”,护理操作过程中实行“三告知”,以规范服务言行。在护理实践中也力求创新,研制各类专用护理器具,如体位垫、降

系统化护理干预

系统化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过程中,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家属焦虑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能极好的改善脑梗死患者身体的功能恢复情况,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系统化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 脑梗死是一种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所致的脑软化的疾病。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病,会给其及家人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对脑梗死进行治疗以及治后身体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本次我院选取了4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4.21±10.5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l±1.54)年。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57±12.3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 47±2.13)年。两组脑梗死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精神状态;给予心理支持,排解心理压力;急性期卧床休息)护理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健康知识教育、生活自理能力干预、功能锻炼护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包括(1)健康知识教育:针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将治疗与护理脑梗死患者的知识通过分发健康手册的方式让脑梗死患者及其家人对脑梗死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脑梗死患者认知,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以便脑梗死患者及其家人能够做到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2)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护理干预:指引脑梗死患者翻身、坐起、穿脱衣物、走动、上下楼梯、吃饭洗澡,辅助工具指引、预防并发症指引等,对脑梗死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3)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

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05T12:01:48.4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2期作者:谢荣荣 [导读] 急性肾衰竭是指短时间内肾功能出现骤然下降的一种综合征,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影响。 (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511) 【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中,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32例、16例、2例,总有效率为96%;而在对照组中,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12例、32例、6例,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治疗的效果,提升急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急性肾衰竭;心理护理;血液灌流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155-02 急性肾衰竭是指短时间内肾功能出现骤然下降的一种综合征,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较大的影响,一经发现需要马上进行急救治疗,才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在机型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我们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研究该模式的效果。现将具体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患者年龄介于46~82岁间,平均年龄为(56.7±4.5)岁。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主要是为患者进行心率、血压等测量,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勤于换药,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注意事项指导等等;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是通过制定健康教育手册、细致心理护理干预、身体功能锻炼指导等方式来全面开展,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对比。痊愈:肾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肾功能、尿常规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病情加剧。总有效率=(痊愈+有效)/n×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亦然。 2.结果 在观察组中,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32例、16例、2例,总有效率为96%;而在对照组中,痊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12例、32例、6例,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讨论 急性肾衰竭简称急肾衰,属临床危重症[2]。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能够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速减退,从而使人的身体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造成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研究十分必要[3-5]。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是结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干预,将临床护理渗透到患者的住院期间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于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 急性肾衰竭患者入院后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状态,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使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在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健康教育手册、细致心理护理干预、身体功能锻炼指导等方式来全面开展,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6]。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是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帮助,这种方式相较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更加富含人性化特点,对于患者疾病的缓解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及身体锻炼引导等等,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更加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以及临床护理工作,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这对于患者疾病症状的快速缓解以及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治疗的效果,提升急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