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8681心理学

8681心理学

8681心理学
8681心理学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

1.(A 认知)是指人民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2.(B 教育心理学)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属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的。

3.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叫(B 心理测试法)

4.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1879年)。

5.(A 冯特、铁钦纳)用研究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状态(C 创作)。

7.上课时,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一个突然走进来的人身上,这种注意属于(A 无意注意)。

8.在同时进行几项活动时,一个人能自如地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上,这是(A 注意的分配好)。

9.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B β波)。

10.梦境出现在个体哪一个睡眠阶段(C 快速眼动阶段)。

11.解释梦的代表性观点不包括(B 生物学观点)。

12.催眠最早在18世纪由(A 麦斯麦尔)。

13.个体觉察到刺激存在的最低强度是(A 绝对阈限)。

14.我们对光的感觉体验取决于它的三个物理特征,它们是(C 波长、强度和纯度)。

15.(A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周期性振动的次数,它决定了高音这一听觉维度。

16.(C 邻近原则)是指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17.有两张图,第一张图上是一个妙龄少女,第二张图是在第一张图基础上的可以看作老妇也可以看作少女的两可图。但我们盯着第一张图看很久之后,再看第二张图,我们很大程度上会将第二幅图也知觉为少女。这种现象称作(B 知觉定势)。

18.单眼线索又称为(B 图形深度线索)。

19.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物体的分布密度会呈现逐渐增加的现象。这线索是(C 纹理梯度)。

20.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 对时间的计算)。

21.将一根木棒斜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B 错觉)。

22.保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是(A 感觉记忆)。

23.根据(B 记忆的内容)分类,记忆可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4.记忆过程分为编码、储存和(C 提取)三个阶段。

25.采用“部分报告法”研究图像记忆的心理学家是(B 斯伯林)。

26.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包括语义编码和(A 表象编码)。

27.短时记忆的广度为(B 5-9)个项目。

28.记忆过的内容在头脑中留下一部分,有一部分不能回忆或再认,属于(A 部分遗忘)。

29.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供遵循的复习策略不包括(B 机械重复)。

30.(B 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31.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间接性、目的性与问题性和(A 概括性)。

32.根据思维运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C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3.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熟悉的逻辑规则去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称(B 聚合思维)。

34.(C 综合)是在思想中把组织成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组合为整体的过程。

35.(A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36.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区分为(B 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37.问题解决的情景由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B 操作)组成。

38.(A 算法)是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出解题的步骤。

39.“钥匙是开锁用的,手机是打电话用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叫做(B 功能固定)。

40.美国心理学家(A 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41.创造性思维具有四个重要特征: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和(B 精致性)。

42.语言的特征包括结构性、(C 产生性)、意义性和社会性。

43.语言的基本语言单元被称为(A 音位)。

44.(B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义构成单元,是词的构成要素,因此也称词素。

45.心理语言学家研究词汇识别时最常用到的方法是(C 词汇判断任务)。

46.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主要包括句子类型、(A 词序)、语境和语义。

47.语言的产生包括构成、转换和(B 执行)三个阶段。

48.将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属于(C 执行)阶段。

49.情绪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B 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50.情绪具有(A 适应)、动机、组织和交流功能。

5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B 复合情绪)。

52.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B 应激)。

53.姿态表情可以分为身体表情和(B 手势)两种。

54.美国心理学家(A 阿诺德)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55.(B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

56.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将情绪调节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B 情绪调节)。

57.心理学家(B 格罗斯)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将情绪调节过程分为两阶段。

58.动机具有动力性、(A 指向性)、隐蔽性、活动性和维持性等特点。

59.(A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60.提出需要层次论额心理学家是(C 马斯洛)。

61.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A 饥饿)。

62.实验发现,“饥饿中枢”和“厌食中枢”在(C 下丘脑)。

63.(B 驱力)是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减少驱力,恢复机体平衡。

64.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驱力分为(B 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

65.(A 韦钠)提出两维的因隐模式。

66.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B 班杜拉)。

67.(C 内部动机)是在没有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

68.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是(B 自我强化)。

69.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属于人的(A 一般能力)。

70.(C 创造能力)不属于按能力功能划分的。

71.英国心理学家(C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72.(B 自然探索智力)是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第八种智力。

73.(A 流体智力)是指人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74.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类型、发展水平和(C 表现早晚)三方面。

75.(A 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7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对人格(A 独特性)的描述。

77.“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A 稳定性)。

78.从气质类型来说,“活泼可爱”是(B 多血性)类型的表现。

79.(B 性格)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人格特征的态度和行为。

80.乐于助人、勤劳节俭、严于律己等说明的性格的(C 态度)。

81.自我调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B 自我监控)构成。

82.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是(A 本我)。

83.(B 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人格特质。

84.“亲其师而行其道”说明教师(C 人格表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85.(A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知觉、储存、推测与判断。

86.个体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和预期就是(C 假定的自我)。

87.社会态度表现在人们的(B 信念)、情感和有目的的行为中。

88.分享。合作、助人等属于(B 亲社会行为)。

89.习性学的代表人物是(A 洛伦兹)。

90.(A 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9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了影响人际吸引的(C 相似性)因素。

92.在(A 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93.根据斯腾伯格的爱情三成分理论,只有亲密成分,缺乏激情和承诺的是(B 喜欢)。

94.在学术研究中使用统计标准,将心理健康水平在整个人口的分布看作(A 正态)分布。

95.以下哪一项属于幸福的评估方法(C 自我报告法)。

96.以下哪项活动不容易产生沉浸体验(B 闲逛)。

97.以下哪一项属于常见的心境障碍(C 抑郁发作)。

98.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的人格障碍是(A 偏执型人格)。

99.建立辅导关系的前提是(C 温暖)。

10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会谈技巧(C 讲理)。

二、判断题

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2.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

3.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4.自我具有执行功能,协调本我、超我与现实需要。(√)

5.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6.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因此,注意等同于意识。(×)

7.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分散。(×)

8.任何难以成眠的想象都是失眠。(×)

9.催眠是比较浅的睡眠。(×)

10.一切更为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11.视网膜上分布着感光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是锥细胞。(√)

12.知觉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13.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14.物体远时,辐合角度变小,物体近时,辐合角度变大。(√)

15.在判断时间上的准确性上,视觉最好,触觉次之,听觉最差。(×)

16.在某种意义上,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

17.人们关于家庭住址的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

18.复述是使短时记忆信息保存下来的有效方法。(√)

19.回忆是指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20.在愉快情绪下识记的词,在心境好时回忆成绩最好。(√)

21.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具有积极意义。(√)

22.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记忆完成后的最初时刻。(√)

23.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基础的思维活动。(√)

24.产生创造思维的关键是多看多思。(×)

25.如果不能抽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无法对这类事物进行概括。(√)

26.表象的特征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27.想象具有预测和计划的功能。(√)

28.在任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的步骤进行。(×)

29.启发式策略也可以称为经验规则,它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

30.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31.创造性思维是多重思维的结晶。(√)

32.准备、酝酿、顿悟、验证是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

33.顿悟是指问题解决者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灵感。(√)

34.思维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

35.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36.字是语言中科院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37.词的使用频率低,对词的觉察阈限就高,识别的时间就长,体现了单词识别的词频效应。(√)

38.语言的基本层次结构单元从低到高依次为句子、词、语素、音位。(×)

39.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词。(×)

40.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成。(√)

41.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的生成和书面语言的生成两种形式。(√)

42.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43.基本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

44.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是情绪表达的非言语形式。(√)

45.美国生理学家坎农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46.原因调节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转换和认知改变。(√)

47.控制和修正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

48.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

49.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50.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51.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越高。(×)

52.生理性动机也可以称为基本动机。(√)

5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54.诱因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55.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56.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是内驱力。(×)

57.培养胜任力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方法之一。(√)

58.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规表现,惩罚是必要的手段。(√)

59.良好师生沟通的要素包括真诚、接纳、包容三个。(×)

60.能力是人要完成一种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

61.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同于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2.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强调了智力包括创造能力。(√)

63.能力中各种成分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都时25岁左右。(×)

64.青壮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年龄阶段之外就不能有成就。(√)

65.遗传对智力的影响力在成长后期较为明显。(√)

66.生物因素是能力发展的阳光,环境因素是能力发展的土壤。(×)

67.人格是天生的。(×)

68.人格是由许多成分和特质的“总和”构成。(×)

69.相同气质类型的人不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70.场独立型-场依存型是根据人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划分的。(√)

71.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都是常用的投射测验。(√)

72.恃强性、激进性属于卡特尔16种根源特质。(√)

73.自我实现是个体生而具有的内在潜力。(√)

74.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75.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

76.社会刻板印象是不合理的。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77.美国心理学家将自我概念称为“自我图式”。(√)

78.理想自我即是应该成为的自我。(×)

79.态度与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8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助人行为的核心动机是活的奖赏、避免惩罚。(√)

81.亲社会行为属于有助于种族持续生存的特质。(√)

82.决定助人行为的第一步是个人责任判断。(×)

83.反复玩暴力游戏会提高儿童攻击性人格形成的可能。(√)

84.害怕被拒绝会导致从众行为的发生。(√)

85.群体规模越小,个人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86.人家吸引的力量源于人类的归属需要。(√)

87.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内在感受和内在标准。(√)

88.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8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增加幸福感。(√)

90.急性应激障碍出现在个体遭受突如其来的。严重精神打击后的一小时之内。(√)

91.心理辅导面对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问题。(×)

92.真诚就是说实话。(×)

93.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

三、案例分析。

1.中古时期,欧洲的理发师都持有兼营医疗事业的执照。当时,有个女巫、、、、、、后来,分析只有毛地黄花有治疗心脏病的功效。

(1)理发师在多次配药后最终只用毛地黄花治疗心脏病,这一过程属于心理学中的(C 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不包括(D 检验结果)

(3)以下棋为例,入股下棋者每一步棋前都先考虑所有可能的棋步,并通过计算选择能够最大概率保证获胜的一步,这种问题解决策略是(A 算法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不包括(B 问题表象)

2.朱元璋当了明代的开国皇帝后,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总觉无味、、、、、、样样味道都有,就是没有香和鲜。

(1)明明是很难喝的残羹剩饭,当年却觉得是“鲜美无比”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原因是(B 当年饥渴难当,有强烈的生理需要)

(2)当上皇帝,可以说朱元璋实现了(C 自我实现)需要。

(3)马斯洛需要层理理论中的第三层次需要是(B 爱和归属需要)

(4)以下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 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

3.一项有关高中生的双生子研究,共有1700名学生施测了《加州心理调查表》(CPI),结果表明在这一人格量表得分上,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相关要高。

(1)该研究说明(B 遗传因素对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2)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B 父母的言行和态度对孩子人格特质形成的影响更大)

(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不包括(D 成年经历)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遗传因素决定了人格的最主要方面)

4.“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多愁善感、感物伤人、才思出众的女子。

(1)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D 抑郁质)

(2)为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而有力,但是脾气急燥、易于冲动、准确性差,描述的是哪一种气质类型(A 胆汁质)

(3)以下税法不属于粘液质的是(D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活泼型)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胆汁质的人注定比抑郁质的人成就更高)

5.地震突然而来时,许多人眼睛发楞,脸色发白、出汗发抖,有人大声哭泣、尖叫、高呼、惊慌、奔跑、抱头。在经过地震后,当被问起当时经历,说话的语气会变得低落,语速会变缓,谈到遇难者时脸色不自觉地暗淡,甚至能听出悲伤的感觉。

(1)经历灾难是人们发抖,奔跑、抱头等行为属于情感表述中的(B 姿态表情)

(2)眼睛发楞,脸色发白属于情感表述中的(A 面部表情)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语调表情的是(D 脸色暗淡)

(4)以下税法不正确的是(C 同一个姿势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是相同的)

6.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1)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到测量金子是否被掺假的方法,叫做(B 顿悟)

(2)顿悟属于创造性思维过程的(C 第三)阶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D 运用新理论)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即使对事物没有浓厚的创新兴趣,也可以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7.小王打电话订餐,在电话薄上找到餐饮公司的电话为49101997,默念几遍后开始拨号,碰巧对方忙音。稍等片刻后小王在拨打是发现已经忘了刚才的号码,只能在查一遍然后拨打。(1)小王订餐的这个过程,包括哪种记忆类型(B 短时记忆)

(2)以上材料中,小王为了更好地记住电话号码采用的方法是(A 复述)

(3)短时记忆系统有两个主要功能,以下说法哪一种是其中之一(B 是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4)以下关于记忆系统的说法哪一种是不对的(D 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和编码,它只依赖与当前的认知资源)

8.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在一部商业电影的放映过程中将可口可乐和吃爆米花的信息插入镜头中,由于他们闪现的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些信息的存在,但是,通过连续6周的播放,据说电影小卖部里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1)材料中电影商人的行为,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A 阈下刺激)

(2)个体察觉到刺激存在的最低程度是指(C 绝对阈限)。

(3)衡量感觉敏感性的两个指标是(C 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任何刺激都能做出反应)。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接收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有意义言语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

心理学

回归内在疗法原理及其应用 [概要]:回归内在疗法是一种源于心理动力学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提升来访者自尊与自我 价值感、减少自怨自恨、增强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为工作目标,强调自我关爱是心理成长 与康复的重要机制。很适合在中国应用。 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在20世纪有了许多修正和发展[1],弗氏学说“激起成千富有成果的假说和鼓舞人心的实验” [2] ,对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传统理论的新修正和新方法的创建已渐成趋势 [2] 。中国钟友彬创立认识领悟疗法[3] 。在美国则由约翰·布雷萧(John Bradshaw)新发展了一种源于心理动力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回归内在疗法(homecoming therapy) [4] ,以提升来访者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怨自恨、增强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为工作目标,强调自我关爱是心理成长与康复的重要机制。本文试对回归内在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述评,以促进心理咨询与治疗同行研究应用。 1 回归内在疗法的理论渊源与基本观点 布雷萧1933年出生于美国德州的一个酗酒家庭,为著名的心理咨商师,其许多著作已有中译本,其回归内在疗法以内在小孩(Inner child)为一隐喻,目的在让人方便理解,最终目的在让人更爱自己与提升自我价值。内在小孩是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的,有着如孩童般的害怕与焦虑,因此我们需要成为自己的父母以照顾内在小孩。治疗咨商过程是让来访者真正成长的过程。重要的是能去感受那个像小孩的感受,而非是否能找到儿时记忆,童年记忆并非必要。内在小孩的核心为“我存在”意识,家庭中的毒性教条会剥夺我存在意识并造成受伤小孩。 布雷萧内在小孩的隐喻受到多人的影响,如Eric Berne、Milton Erikson、Ron Kurtz、Alice Miller、Virginia Satir及Murray Bowen等 [4-10] 。在心理治疗领域最早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是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他于1940年首次出版《儿童原型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称儿童原型为“在里面的小孩”(child within),这里的儿童原型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因此并不来自单一个人,即个人的生活经验并无法完全决定其内在小孩的全貌,因此荣格提醒,我们应留意儿童原型的象征特性及个人特定的童年时期的记忆经验。除了强调是活在内心的小孩,荣格更以圣童来说明内在小孩在人的心灵意识中的地位,荣格认为内在小孩是从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生,而意识对他一无所知,他代表的是所有存在中最强大的冲动,努力地想了解自己,而这种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种自然律,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 第一位正式使用“内在小孩”(Inner child)这个隐喻的则是密思丁(W.Hugh Missildine),他在1963年出版了《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 [6] (中译书名为《探索你内心的往日幼童》,台北雅歌出版社1996年版),以整本书讨论内在小孩概念及治疗方法。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太过繁琐及不实用,他考虑以较容易为患者所了解的语言提出一种对解决情绪困扰有实效的方法及知识,用内在小孩的概念为对精神分析理论及用词的修正[4]。内在小孩概念较类似所谓的赤子之心,而随着社会化的过程,人们意识中认为成熟即是不要孩子气,因此逐渐与内在小孩分离造成情绪的问题,故应找寻一个适当的情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 理机制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分为:内导神经(感觉神经)、外导神经(运动神经)、中间神经。 (2)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1,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并恢复受损的细胞;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4.神经冲动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导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心理学控制情绪的几种方法

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不是要把它们压抑在自己心中,而是要根据情绪,情感的不同性质和程度采取适当方法加以经疏导,例如,我们在欢乐的时候,把自己不要遏制的欢乐情绪暴发开来,不仅会使自己心情舒畅,而且这种快乐的心情也会感染和影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但不是所有情绪都可以这样爆发的,消极情绪的爆发往往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渲泄渲泄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也可以向朋友倾诉,渲泄维持着人的心理平衡,减轻了自己内心的压力,情绪越紧张,越强烈,渲泄的必要性越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缓解自己激荡的情绪,获得感情上的平衡。2.转移排除消极有害的情绪,常常使用转移的方法,情绪激动时,转移可以使自己能够有时间冷静地考虑和分析自己,把情绪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如唱歌,运动,下棋等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消极的情绪尽快散去,抵消和冲淡原来的情绪。3.升华人的情感冲动往往蕴含着强大的活力,许多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伴随着热情和执着,人的痛苦情绪也可以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积极地把自己的情感活动向学习转化,完全有可能创造学习的奇迹。4.克制有时人们需要控制自己暂的情绪,要用意志力来遏制感情的冲动,避免不良的后果,如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深呼吸”、“不要紧张”、“千万要冷静”等,使理智战胜冲动。 (一)、合理发泄情绪: 1、哭——适当地哭一场 2、喊——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3、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4、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二)、主动控制情绪: 1、自我暗示法:

当你发怒时,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还是振作起来吧。” 2、自我激励法: 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思想来鼓励自己。一个人在消极情绪中,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如林则徐写“制怒”条幅悬挂屋中,以此告诫自己。 3、回避法: 在苦闷、烦恼时,集中精力做一件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忘掉或者冲淡烦恼。 4、转视法: 有时候,同一事物,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情绪;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其积极意义,从而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5、自嘲法: 当生活、学习受到挫折时,当人际交往出现难堪时,自嘲的语言,自嘲的行为,常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尴尬化为自然,使紧张转为轻松,最终摆脱消极情绪和心里困境。 6、心里换位法; 就是与他人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通过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情绪与感受,有利于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或消除已产生的不良情绪。 7升华法: 困难和挫折,不是人们能够回避的,它会给人们带来心里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调节情绪的人,能把这种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达到积极的心里平衡。 1、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告诉他的孙子:“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假如怒火燃烧,那就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定义: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1)司机开车鸣笛现象(气温) (2)儿童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的视频 2.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3.举例子:旁观者行为 旁观者越多,可能帮助的人越少。 专业术语:从众现象。 阿希(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 第二章历史与流派 赫尔曼.艾宾治斯(德国)曾说“心理学有个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 功绩: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墨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评论冯特: 在冯特创立他的研究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一个流浪儿,一会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又敲敲认识论的门。1897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和一个名字。 蔡元培关于心理方面:我国第一个实验室,心理研究所。

一、结构主义流派(受德国生理学影响较大) 1、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的学生) 2、基本观念: (1)对象:意识经验 (2)目的:揭示意识经验的结构 (3)方法:内省法分析各种经验 解释: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听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或报告自己为某种刺激的感受。(4)结论:对于意识经验的分析结果是一切复杂的经验都是可以被分析成为感觉简单的意象和简单的情感。 解释: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5)主张:将科学与科学的应用分开来,认为心理学是科学,而心理学的应用不应该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事。 二、功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受英国生物学影响更大) 与结构主义流派相对 1、代表人物:杜威、詹姆斯 2、基本观点: (1)对象:关于意识或心里生活的科学(与结构主义基本一致)(2)目的: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对比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

行为教育的心理学技术

二、行为教育的适用范围 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学生品行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注意力分散与多动行为的矫治等行为问题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必备的素质,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儿童品行障碍是指在幼儿期反复出现严重的品德问题和错误行为。 常见表现如下: (1)攻击性行为:殴打,伤人,破坏物品及虐待他人或动物。男生多为躯体攻击,女生可表现为语言性攻击行为。 (2)说谎,欺骗:常受父母影响,孩子仿效。父母粗暴,儿童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 (3)不遵守纪律及不愿上学: (4) 偷窃:从顺手牵羊,到有意识偷窃,逐步发展。 (5)破坏性行为:通过玩弄火种或烧物而寻求精神上的刺激与满足。注意力缺陷多 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或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在中小学生中患病率为5%--10%。特征: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困难性格或行为方面障碍 三、行为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与发展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经验的产物。儿童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可塑性可控制性,可以通过外部因素的影响来塑与修正儿童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而学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四、行为教育的心理学技术 强化消退示范等等 行为强化要点: ?行为被随后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 ?行为强化后,更有可能将来再次出现 出现的刺激——正 ?随行为出现 消失或避免的刺激——负 引起“好的结果”的刺激物叫正强化物,简称为强化物。“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强化效果主要看可以看靶行为: ?一个刺激能使靶行为继续出现——正强化 ?一个刺激不仅不能使靶行为消失反而加强——误用强化 例如: 孩子摔东西——妈妈跑过来——摔的更多

心理学 概念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 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 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 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 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 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 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 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 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 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 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 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 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 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咨询心理学_咨询技术

咨询技术 (一)咨询态度贯穿在咨询始终 1、尊重 2、真诚 3、共情(通情达理) (1)含义:共情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是一种体验别人心世界的能力 “通情达理”的三方面含义: ①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②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 ③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伊根二层次划分法: ①伊根把“通情达理”分为初级和高级 ②初级通情达理是指咨询师回应求助者、明白求助者表达的感觉想法 ③高级通情达理是表达求助者叙述中隐含的甚至自己都不清楚的感觉和想法,帮助求助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未知或想 逃避的部分。 (2)意义: ①促进咨询师更准确的把握材料②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从而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③促进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自我认识④本身具有咨询效果 (三)注意事项 ①咨询师应从求助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②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不能一视 ③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适度共情④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⑤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⑥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⑦咨询师应不断验证自己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4、积极关注 (1)含义: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作用:①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潜能开发,看到自身长处、消除自卑感、拥有更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促进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最高目标。 ②咨询师立足于求助者的潜力和价值,有利于建立对求助者信心和对咨询工作乐观的态度 ③促进双方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④本身具有咨询效果 (3)适用围:咨询师应该多鼓励求助者积极面,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求助者 (4)注意事项: ①态度真诚②实事,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③要有针对性(对方需要的、符合咨询目标的) ④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⑤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 ⑥启发求助者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鼓励自己 (二)参与性技术 1、倾听 (1)含义:倾听是指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倾听包括咨询师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心的专注。 (2)意义 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倾听是每个咨询师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咨询师就不能称为咨询师。 (3)如何倾听 ①用心去听,设身处地的感受,既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语言行为表达的容,又要听出其省略的和没有表达的容 ②要有参与,有适当的言语性的或非言语性的反应 ③理解求助者,不排斥、不歧视,设身处地的思考,鼓励其宣泄

8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建立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和不安。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

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尴尬和困窘。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预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雨绸缪。为预感中将要出现的不舒服感预先做出切合实际的计划,为到时化解问题打下伏笔或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升华通过一种合理的手段间接地减弱表现本能,既没有不良后果又不会明显丧失乐趣。同时,将坏事变好事,使挫折成为动力,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如果细心观察就会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一些成功人士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好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解决他们面对的心理矛盾。古人讲:见贤思齐。我们为什么不引为借鉴、援为己用,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成功。(2 005年7月28日《财富健康》播出。文:周军)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2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心理学二十四种技术模板

第二十节阻抗解决技术 训练要点: 一、阻抗的来源与克服 (一)阻抗的含义: 心理咨询的过程, 其实是一个冲破阻抗的过程。 这里说的阻抗是广义上的阻抗概念。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 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学派都作过描述和分析。 这些理论均表明: 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们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 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 效果。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 或处理不当, 则心理咨询的 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这四类表现形式能够表现为个体对某种行为变化的抵触, 也能够表现为个体对咨询师的某种敌对态度。但无论哪一种阻抗形式, 它们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其痛苦经历所表现的精神防御。因此, 它们对心理咨询的进展起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在很 多情况下, 对于阻抗的认识往往是心理咨询图片的开端。 (三)阻抗产生的原因

心理咨询专家卡瓦纳认为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 个: 1、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 2、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械性的; 3、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二、阻抗解决技术的含义 主要探讨沉默、多话、依赖、移情等阻抗的问题。 (一)妥善处理沉默局面 1、沉默的原因: 多数情况下, 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 主要包括几种类型: 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等。 沉默技术: 是指咨询过程中, 因为某些因素, 当事人无法继续所谈的内容而沉默了下来。咨询员因为知道某些重要的信息正在当事人的内心运转, 而允许当事人沉默, 让谈话暂时停顿, 而且在当事人沉默之后, 询问当事人沉默时发生的事。在沉默时刻, 虽然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外在互动暂时停下, 可是就心理层面而言, 咨询的进行并未中断。只是在沉默中进行。咨询员此时正仔细观察当事人非语言行为的变化, 而且等待当事人开口表白。当事人此时已完全沉溺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中, 或许正思索着是否将令人难堪的经验坦诚说出, 或是正抽丝剥茧地查阅细细琐琐的经验, 埋头苦思地想要理出头绪。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 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如下页表: 生理 现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 心理意识状态:分心、注意、应激、灵感、 心理状态无意识状态:睡眠、做梦 现象催眠状态: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理 想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社会 现象 心理现象说明: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及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是人的 心理现象的静态方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 心理状态解释: 心理状态由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质量来规定.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某种意识状态,主要体现在觉知性、目的性、自控性,是人和动物的心理区别。 联系: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 时相特征。它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

彩。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 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 时神经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既知觉 。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 动的结果。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 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复杂程度不同:感觉的产生决定于客观刺激的物理 属性,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主体的态度、 知识和经验,而且有时还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 (一)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1.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 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方向知觉与性格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心理学情绪理论

ABC情绪理论 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的棺材。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的棺材。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NO.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 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问卷测验、投射测验及情境测验是心理学中齐名的三大测验技术。 问卷技术虽然被普遍使用,但在西方早就遭到批评:“系统歪曲假设”的观点认为它得到的结果是行为的语义相关,并非真实行为本身;“好恶度倾向”观点认为在问卷测验中被试往往不是按主试的要求和真实情况回答。问卷测验无法解决“装好”、“装病”倾向、随机作答等问题,它普遍适合于西方文化,是否普遍适合于中国文化是个问题。投射技术因对心理诊断相对不重视而衰退。情境测验所设计的特定情境只能…… 在心理学中,问卷测验技术对我们来说最为常见,因为从人格测验到临床心理测验,大都采用问卷技术。投射测验技术虽然在国外曾经盛极一时,但在国内却仍属鲜见。情境测验技术是继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之后,伴随着评价中心技术而兴盛起来的新技术,国内现在亦有引进与探索。如此三大技术,孰优孰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大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是何种现状与局面?本文试作一番评论与探讨。 一、引进西方心理测验的困惑 在大陆、香港和台湾,主要的着名的心理测验量表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修订的。这种情形在大陆尤甚。我们的人格评定、智力测验、心理卫生评估等方面的量表几乎全是国外引进修订的。“量表热”从20世纪80年代直到今日,并未“冷却”多少;研究者修订国外量表的热情高涨;培训班曾经遍及全国;像《韦氏智力测验》这样一些需要保密的重要测验工具甚至出现了盗版。杨中芳等人曾对社会心理学方面使用量表的情况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大陆几家心理学杂志的编辑部都曾提及、呈交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中,几乎全都是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资料,其中大多数是使用西方引进的量表;并对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1976-1986年间发表的30篇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报告作过统计,发现其中29篇使用问卷测验作为工具。平均每个研究使用了个量表;所使用的量表中,25%未经任何修订直接翻译于西方量表;42%经过修订;4%是根据西方理论编制的量表;三者共计71%。() 这种大量地引进、修订国外量表,过分地依赖于国外量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批评与反省。概括有关研究,以下几点是值得深思的: 1.西方心理测验的文化背景难以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其量表的编制,是对西方人的心理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当西方人编制量表时,对变量的选择、

心理学

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一、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测验:以下的说法对不对:1、如果你碰巧踩在一个钉子上,你会马上感觉到。2、一个独眼人不可能驾驶飞机降落。3、高智商的人通常都有非凡的创造力。4、智力完全是父母遗传。 5、测谎仪能准确地发现人是否在说谎。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研究。心理学也研究动物,动物研究大约占全部心理学研究的8%。 二、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三、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是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一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1、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支配,而人的心理活动需要通过行为来表现;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同时受到多种共同规律制约。(具有不同的生理条件与社会条件的人,对事情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四、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1、一般心理过程: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⑴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⑵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展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两者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其带有个性心理的烙印。 六、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与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⑴该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人的直接经验的觉知。⑵研究方法是内省法。⑶构造主义者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与统觉构成所有复杂的意识经验。心理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刺激情景下的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 2、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他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只静态研究意识的元素,意识像流水一样有其动态流动性,即“意识流”。心理学研究方法除了实验法外,还有观察、测验以及问卷等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出现在德国,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流派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经验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获得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综合,而是大于部分之和,并制约部分的性质。 4、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⑴行为主义者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带有主观性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对它们进行可重复性、客观的研究,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人的意识像一个黑匣子,不管里面装什么,只需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或偶的那个构成的。⑵反对内省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应当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用内省法得到的不是客观的资料,主张实验法。⑶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曾说过,你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行为主义后期,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发展的行为主义被称作新行为主义。他延续了行为主义的宗旨,并认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这一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