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走进民间故事》

《走进民间故事》

走进民间故事

——由《阿凡提的故事》说起

教学解读: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这样的画面:年幼时,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断桥边的许仙和白娘子,千里送寒衣的孟姜女,鹊桥相会的牛郎和织女,化蝶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听着听着,我们慢慢入睡;听着听着,我们渐渐长大。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积累了灿若星河的民间故事。优秀的民间故事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朴素美好的情感,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很多人认为只有名家大作才是“经典”,才值得潜心阅读;认为民间故事只是草根文化,难登大雅之堂。民间故事传承千年的生命力,足以说明她大俗即大雅,足以证明她经典永流传让我们一起阅读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就是阅读经典,就是传承中华文明。

想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民间故事来个大检阅,是不切实际的。找一个主题贯穿或者找一个中心人物作为引子,是完成课堂设计的关键。思来想去,我选取了自己小时候的偶像——“阿凡提”作为切入点,围绕关于阿凡提的小故事展开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民间故事。

设计理念:

1. 阅读《阿凡提的故事》,认识阿凡提、了解阿凡提。作为“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他的身上寄托了百姓朴素而美好的情感。

2. 通过《阿凡提的故事》这扇窗户,引领学生欣赏到民间故事的无限风光,从而激起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品读《阿凡提的故事》,解读阿凡提的人物特点。

2. 引领学生了解民间故事,一起携手走进民间故事。

教学准备:

1. 课前仔细阅读《阿凡提的故事》(小册子),写下阅读收获。

2. 向别人至少复述一则阿凡提的故事。

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

听听这段音乐,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

欢快的乐声,带来了来自新疆的问候。说起新疆,你想到了什么?

一、品读《阿凡提的故事》

(一)认识人物:

1. 这几天我们阅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你脑海中浮现的阿凡提是什么样子的?[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勾勒阿凡提的模样,对这个经典形象产生好奇心。]

2. 交流(预设)

眼睛: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阿凡提有一双怎样的眼睛故事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胡子:他还有什么外貌特征?请找出相应的描写?这些句子都提到了“捋胡子”这个动作,阿凡提为什么“捋胡子”呢?穿长袍,缠头巾:阿凡提是怎样的穿着打扮呢?请从故事里找出这样的描写?

[找相关描写,用语言文字来勾勒人物形象,即考察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又为引出“阿凡提”打好了伏笔。]

3. 通过交流,我们知晓了阿凡提的大致模样,想见见阿凡提吗?

瞧,他骑着毛驴来了。(出示)

这是动画大师曲建方笔下的阿凡提,在谈及创作时,他说(出示)

我收集了大量关于阿凡提形象的文字资料:在土耳其、阿富汗,他是个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的老人;在中国新疆,他则是个短胡子的中年人。我参考了新疆出土的陶制人俑造型,赋予阿凡提很具幽默感的上细下粗的胳膊、饱满的额头,加上俏皮的山羊胡子、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和搞笑的翘鼻子,阿凡提就出现了。

[“阿凡提”出现了,曲建方笔下的“阿凡提”一定勾起了你对童年的回忆,何不把这美好的记忆和学生一起分享呢。我想,只要是经典的东西,就会历久弥新。即便今天的孩子,也会深深喜欢上这个“阿凡提 '的。]

(二)了解人物:导: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你佩服他吗?为什么?

[ 让学生从故事里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智慧,检验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概括能力。]

聪明、幽默:

1. 从哪里感受到阿凡提很聪明?预设:《猫哪儿去了》他用给猫称猫重量的方法明白了肉的

去处,他很聪明。

卖树荫》阿凡提派人占住自己花钱买的树荫,能想到这个办法说明他很聪明《值钱的香味》里他想到用钱的声音付账,他很聪明。

《会飞的马》中阿凡提用遇上飞马的经历,戏弄了国王,我觉得他很聪明。

《种金子》中阿凡提竟然想出种金子的办法,他真聪明。

《阿凡提巧断案》里阿凡提用熟麦子播种讥讽阿木提和喀孜老爷,他很聪明。

2. 有一回国王出了两道难题,要考考阿凡提的智慧。

视频1:

国王的问题是什么?阿凡提是怎样回答的?

他聪明在哪儿?

预设:你认同阿凡提说的星星的数量吗?既然没说出星星的数量,为什么说他聪明?视频2:

接着看国王的第二道难题

谁来智慧地解答这个问题?(交流)说说你的理由?

视频3:

咱们看看阿凡提又是如何回答的。

阿凡提回答得怎么样,请用一个字来评价?为什么给阿凡提这么高的评价,说说理由吧?预设:面对质疑,阿凡提让国王东西南北去量上一量,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所以阿凡提聪明。

阿凡提其实在讽刺国王蠢得像驴,国王没有觉察,他骂得很巧妙。[播放视频,在轻松的气氛中为阿凡提的“聪明”加分,再交流故事中阿凡提智慧的话语,加深对阿凡提的了解,引起共鸣。]

3. 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咱们的故事里也能找到他充满智慧的话语,能交流交流吗?

预设:“巴依老爷,我只是请人占住我的树荫,你怎么进门那是你的事哦。” “我还给你的是太阳下的树荫,不是月亮下的树荫。”

“好,阿克木闻了你店里奶茶的香味,我付给你钱的声音,咱们的帐两清了。” “ 大人,既然炒熟的麦种不能出苗,那么煮熟的鸡能下蛋吗?”

要是能模仿阿凡提的语调读读这些话语,就生动了。谁自告奋勇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是评委,留心他读得怎样。

评价:他读得怎么样?

预设:读得很幽默

(谁再来读一读,也来幽默一回。)

没能读出阿凡提的幽默。

(你行吗?请你幽默一回。)

4. 有阿凡提的感觉,要是加上阿凡提的招牌动作就更出彩了,谁再来秀一把?

5. (你们把阿凡提读活了,演活了)阿凡提举手投足间,幽默有趣,人们纪念他的方式,也与众不同。

(为了纪念阿凡提,在土耳其的阿克谢希尔城,建有一座阿凡提的坟墓。他的墓穴不在泥土里,而是高高地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的,没有砌墙,墓地的前面装了两扇大门,安了两把大木锁。谁到这里一看,都会由不得发笑。)

人们为什么会笑?

即便死去,留下的依然是欢笑,这就是阿凡提。

[感受阿凡提的幽默,先模仿阿凡提的语气读读他的话语,再加入阿凡提标志性动作演一演,在互评中活跃气氛活跃,最后在纪念地人们不由得“笑”中完成整个环节的设计,幽默的阿凡提就活起来了。]

伸张正义:

1. 阿凡提有怎样可贵的品质?

围绕替百姓伸张正义展开的故事有哪些?

(逐一出示:《卖树荫》、《种金子》、《值钱的香味》、《阿凡提巧断案》)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同桌互相交流阿凡提是怎么伸张正义的。

说说看,阿凡提是怎么伸张正义的。

预设:《卖树荫》巴依老爷欺压牧羊人,以乘凉的树荫卖钱,阿凡提替牧羊人要回了被抢的羊,还将太阳下的树荫和月亮下的树荫卖给巴依老爷,巴依老爷气得瘫在了地上。

《种金子》哈布提学阿凡提“种金子”,结果金子全都被阿凡提分给了穷人,再也不能欺压百姓了。

《值钱的香味》哈里拜敲诈阿克木闻了奶茶的香味,要他付钱,阿凡提用钱的声音替阿克木付了帐,哈里拜无言以对,面红耳赤地站在那儿

《阿凡提巧断案》阿木提和喀孜老爷勾结,借口煮熟的鸡会生蛋,要阿地力付三年来鸡生蛋,蛋生鸡钱,共200 块银元,阿凡提戏弄了他们,令他们下不了台。

2. 俗话说歌为心声,让我们聆听《阿凡提之歌》,相信你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你听到阿凡提的的心声了吗?(人间事不平,为百姓解忧愁)[阿凡提拥有怎样可贵的品质?学生在相关故事的介绍中,在阿凡提悠扬的歌声中,皆能触碰到阿凡提“伸张正义”的可贵品质。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3. 交流《阿凡提的故事》的创作特点。

过渡:你真是阿凡提的知音,愿为百姓解忧愁这就是阿凡提。阿凡提聪明、幽默、伸张正义的鲜明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阿凡提身上寄托了人们哪些美好的情感?(交流)

阿凡提愚弄富人,用正义战胜丑恶,他的故事寄托着老百姓多么朴素的情感啊。(板书)课前徐老师布置大家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你讲给谁听了?(预设:弟弟妹妹听得懂故事内容吗?)(预设:爷爷奶奶听得懂故事内容吗?)因为故事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板书)所以《阿凡提的故事》妇孺皆知。

[交流中,相机板书《阿凡提的故事》的创作特点: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情感朴素,并点出这是所有民间故事的共性,为下一环节“走进民间故事”架设桥梁。] 二、走进民间故事

(一)了解民间故事

1. 细细品读了《阿凡提的故事》,故事(指板书: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情感朴素),这也是所有民间故事(板书)的创作特点。

2. 我带来了一张民间故事的知识卡,谁来读一读。

(民间故事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包括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和机智人物故事。民间故事教给人们赞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优秀的民间故事,给社会留下了一幅又一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知识卡从起源、种类、表现主题及影响几方面介绍了民间故事。从广义上讲,凡是口头产生的、口口相传的故事都属于民间故事的范畴,读知识卡的目的在于普及对民间故事的认识,为下一环节交流民间故事扫清障碍。]

(二)走进民间故事

1. 大家一定还熟悉很多民间故事,说说你知道的民间故事有哪些?把它写黑板上去(生写)

预设:这些故事有神话故事比如-- (生答),有历史人物故事比如--- ,有生活故事比如-- ,还有机智人物故事,比如-

2. (指黑板)在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拿手的,同桌交流交流。

3. 说说自己读了民间故事的收获吧。

(出示:我读了民间故事,认识了的,在他(她)身上寄托了百姓的情感。)[民间故事如散落在民间的星星,曾经照亮了一代代人的心灵,学生在讲故事、说收获中得到了人文关怀。]

4. 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星星曾经照亮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成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则《木兰辞》取材自哪个民间故事?(《木兰从军》)(元末明初,民间流传着宋江等36 人起义的故事。施耐庵对这些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完成了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品。)

这部取材自民间故事的小说是什么?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将民间流传的有关唐玄奘往天竺取经的故事加以整理和创作,写成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这篇神话小说又是什么?又一部取材自民间故事的名著。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叶圣陶这样评价民间故事

(出示:民间故事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她是文学的母亲,具有永恒的魅力。)[谁说草根必定卑微?民间故事这方沃土滋养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给予民间故事“文学母亲”的赞美,有利于帮助学生定位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激发热爱之情。]

5. 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走近文学的母亲(板书),感受她的魅力。(出示)

(走进民间故事,你会发现一个歌颂真善美的世界! 在这里,正义战胜邪恶、诚实战胜虚伪、勤劳战胜懒惰??)

请你接着朗诵。

(走进民间故事,你会发现一个知识的海洋。她会告诉你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如何得来的;什么是善良,善良会给你带来什么;什么是智慧,智慧能创造怎样的生活??)

小结:同学们,请到民间故事的世界里漫游吧,它会传授你开启知识、智慧之门的钥匙,它会教你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它会给你通往成功之路的勇气和力量。

咱们一起来赞美民间故事,赞美文学的母亲吧。(齐诵)[与其说是朗诵,不如说是呼吁,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将她视为“经典”,走进民间故事,爱上民间故事。] 板书:

语言通俗

民间故事形象鲜明文学的母亲

情感朴素

自我点评:

本教学设计,我着重体现以下特点: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乐曲中学生纷纷表达了对新疆的印象,亲切自然地引出了“阿凡提”这个人物,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谈话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调。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品读故事时,设计了“勾勒阿凡提的模样”的环节,激起学生对他“长得如何” 的好奇,出示经典的阿凡提造型后,顺势引入“解读人物”环节。看似随意,其实始终围绕“认识、了解人物”这个中心展开。细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交流中获得的关于民间故事创作特点的常识,为“走进民间故事”做了很好的知识储备。环节设置从容自然,学生对阿凡提的喜爱一直延续到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上,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认识人物”环节,设计了倾听曲建方的创作心得,重温经典形象;在“解读人物”环节,设计了一段视频突出阿凡提的聪明,用有趣的纪念地再现他的幽默,又用一曲歌声强调他的可贵品质;在“走进民间故事”环节,用一段朗诵回味阅读民间故事的收获,直抒胸臆。有了这些小结的设计,学生就能更好地回顾相关环节教学内容,课堂也显得清晰有层次。

(一)卖树荫

炎热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天地间仿佛一个大蒸笼。几个过路的牧羊人因为实在太热了,就坐在巴依老爷院墙外的树荫下乘凉。巴依听到院墙外的嘈杂声,便探出头来瞧个究竟。他看见几个牧羊人在树荫下乘凉,心想:我的树荫怎么能白白地给穷人乘凉?想到这儿,他三步并作两步,疾步跨出院门,大声嚷道:“你们在我的树荫下乘凉,得付钱!”说着就上前去牵羊。

阿凡提骑着毛驴经过树荫,“亲爱的巴依老爷,您什么时候学会斗羊啦?”阿凡提说。“阿凡提!你站在我的树荫下,这得付钱。” 巴依边牵羊边对阿凡提喊。阿凡提眯着眼,微笑着说:“好的,我愿意出钱买下全部树荫。”巴依心里可乐开了花,说道:“只要给我一袋金币,我就把全部树荫卖给你。”“行啊!”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的时候,树荫移到了巴依家的院门口。阿凡提请那几个牧羊人到树荫下乘凉。巴依要进院子,可是门被堵住了,他生气极了,说“阿凡提,你怎么堵住我的门?”阿凡提彬彬有礼地说:“巴依老爷,我只是请人占住我的树荫,你怎么进门那是你的事哦。没办法,巴依只好爬墙进了院子。太阳渐渐西移,树荫越来越长,长到了院子里,又长到窗户上。要知道,树荫下都是阿凡提的领地,巴依家的院子现在是阿凡提的了,巴依没法进院子了,他只得哀求阿凡提:“可不可以把树荫还给我?”阿凡提说:“好吧!我这人心软,只要一袋金币,我就把这时的树荫还给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