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五课时:平移和旋转(新授课)

【学习内容】:平移和旋转——旋转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20页及21页“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按照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旋转现象,并会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想象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能够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旋转运动的视频,自制小风车。

【课型】:新授课。

【知识链接】:上一节已学习平移现象,本节的知识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

【学法指导】: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具认识理解旋转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0分钟)

(一)温故知新。(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3分钟)

1.什么是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运动?

2.怎样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二)交流感知、互助释疑。(阅读课本第18、19页,小组内完成下列任务。 9分钟)

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可

举例说明)

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对比得出结论)

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旋转的特点:做圆周运动

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旋转动作。(小组内换多种学具演示)

(三)探究出招,合作求解。(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8分钟)

1.学生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探索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区别与联系,集体反馈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指导。

2.学生结合上面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小黑板显示题目。

借助多种图形练习平移和旋转运动。

二、课堂作业。(18分钟)(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整体性的疑惑应集中解决。)

(一)作业当堂清。(8分钟)

1.基础练习:课本第20页“练一练”。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巩固加深:“配套练习”第13、14页第1、4、5题。

(二)拓展延伸.(10分钟)

1.数学大观:“配套练习”第15页“美妙的对称”。

2.课本第21页“数学游戏”。

(1)学生独立练习,组内交流。

(2)教师设置相关平移问题,学生按要求完成。例如:将棋子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

3.“猫捉老鼠”。

学生按课本要求轮流做游戏。

三、自我小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我会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

五、作业布置

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欣赏与设计(综合实践课)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2-23页。

【学习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能应用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绘制简单的图案。

3.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4.认识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图形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平移、旋转、对称知识的实际应用。

【学习准备】:直尺彩笔

【课型】:综合实践课。

【知识链接】:本节知识是在我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图形变换即:对称、平移、旋转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图形变换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体会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学法指导】:

收集、制作精美图形;经历观察、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评价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0分钟)

(一)温故知新。(6分钟)

(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上课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1. 收集一些美丽的图案,观察是否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形组成的图案。

2. 自己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设计一幅图案,课堂上展示。

(二)研读共品。(8分钟)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美丽图案,许多图案是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设计出来的。

1.图案的欣赏。(鼓励学生说一说应从哪些角度去欣赏美丽的图案)

观察画面,分析图形特点

要判断图案是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到每个图形的特征,从中找到每个图形的基本图形,再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来解答。复杂、美丽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

2.图案的设计。

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都要选准基本图形。平移要确定好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轴对称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旋转要选好旋转点,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三)展示交流。(6分钟)

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先在小组内评选,后全班展示)

二、课堂作业。(12分钟)

1. 课本第27页“画一画”的第(1)、(2)题。

2.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3.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2题。

(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

三、拓展延伸。(6分钟)

1. 实践活动

○1收集图案。

○2画出一个基本图形,一般要求简洁图形。

○3确定图形的变化的方案,即平移或旋转进行变化。

○4完成一副图案。

四、自我小结。(2分钟)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第15—17页1、2、3题。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估算过程与方法。

2.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单元学习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的正确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课时安排】9课时

主备人:张廷燕

第一课时找规律(新授课)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4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换规律。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学习难点】

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知识链接】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需要把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这一新知识中,理解两个不为零的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的道理,从而掌握积的变换规律。

【学法指导】

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内容,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和合作探

究任务。

2.针对预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5分钟)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口算(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1×5= 3×2= 4×12=

10×5= 3×20= 40×12=

10×50= 30 ×20= 40×120=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计算方法是什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二)交流感知(5分钟)

交流算法。

1.出示课本24页的第一组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口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你是怎么想的?

(三)探究出招(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同伴间相互补

充、归纳。

3.小组派代表表达发现的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可能

不是很准确,但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表扬。

4.教师小结。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先将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即是两个乘数相乘的积。

二、强化训练(10分钟)

(一)算一算。

(二)填一填。

()× ()=800 ()×()=1260

(三)一套大号运动服30元,一套小号运动服20元,买大号运动服25套,小号运动服45套。

1.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元?

2.一共应付多少元?

三、课堂作业(10分钟)

(一)作业当堂清(6分钟)

1.算一算。

3×6= 4×5= 27×2=

30×6= 4×50= 27×20=

30×60= 40×50= 270×2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填一填。

(二)挑战自我(4分钟)

一个篮球80元,一个排球60元。

1.买2个篮球多少钱?

2.李老师带了2000元钱,想要买20个篮球,够用吗?

3.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买30个排球,够不够?

四、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4页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找规律(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够熟练的计算整十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难点】

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知识链接】: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我们了解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规律,但还需要反复练习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法指导】:自主完成课本第25页的1-4题,能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任务。

【课型】练习课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5分钟)

口算(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30×50= 70×30= 16×40= 27×30=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28×200=

二、指导练习(15分钟)

(一)填一填。

()×()=600 ()×()=1560

这道题比较灵活,只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分别600和1560就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讨论交流。

(二)课本第25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知道一盘有多少个鸡蛋,然后算出10盘、20盘、30盘各能装多少个鸡蛋。

(三)课本第25页第4题。

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决,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课本第25页第5题。

这道题是四则混合运算题,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完成时,可以让学生对比(28+12)×30与28+12×30.观察算式特征,说一说括号的作用。最后再比较一下算式结果。

三、点拨升华(15分钟)

(一)一个椭圆形跑道,沿跑道周围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共插了40面彩旗。这个椭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50×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三)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四)20个150是()

(五)找规律,在括号填上合适的数。

1.2、4、6、()、()、()、14、()

2.1、4、9、()、()、()、49、()

四、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5页第5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住新房(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与算法。

【学习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链接】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即: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位,那一位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并

且刚刚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理解对应要对齐的道理。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6页内容,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预习中出现的疑难点,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反馈。

【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5分钟)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20= 30×0= 50×30= 600×20=

12×30= 130×20= 140×20= 200×30=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二)交流感知、互助释疑(10分钟)

老师:今天,我们来和小红同学一起“住新房”,并在“住新房”的过程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一栋新落成的大楼共12层,每层有14户,小红想知道这栋楼能住多少户,请你来帮她。

1.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进行估算

2.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4×10=140 --------10层能住几户

14×2=28 --------2层能住几户

140+28=168 -------14层能住几户

方法二:12×14

=12×2×7

=24×7

=168

方法三:

14×12=168

14

× 12

28

14

168

(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将两个乘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课堂作业(10分钟)

(一)作业当堂清(4分钟)

1.判断

(1)一个数乘1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0也等于它本身。()(2)一个数乘三位数,积还是三位数。()(3)78×20=1560 () 2.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6×11=160()16 17×11=170()17

(二)挑战自我(6分钟)

小青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时,把第二个因数30的个位上的0看成了

6,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三、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6页“试一试”。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住新房(练习课)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5页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的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难点】

竖式计算中第二步计算积的定位。

【知识链接】

本节课知识是我们在上节课初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主完成练习题,标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学和探究任

务。

2.针对预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课型】练习课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5分钟)

竖式计算

21×12= 27×11= 14×12= 11×11=

21×21= 22×33= 13×23= 12×13=

二、指导练习(15分钟)

(一)课本第27页第1题。

学生口算,掌握整十数的乘法技巧。

(二)课本第27页第2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计算再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三)课本第27页第3、4题。

学生自己认真审题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课本第27页的第题。

仔细观察每道算式,总结出规律。

三、拓展提升(15分钟)

(一)选择。

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A.19

B.90

C.9

2.下列算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A.68×20=1360

B.62×60=2480

C.58×30=2740

3.()3×32的积是三位数,括号中可以填的数有()个。

A.2

B.3

C.9

(二)小红看一本300页的故事书,她每天看23页,13页看了多少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三)填上合适的数。

15×19=15×20-()

25×19=25×()-()

四、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应的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电影院(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学习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估算和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与前面学习的乘法不同的是本节学习的进位乘法,处理乘法的进位我们过去也有一定的经验,已经知道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

【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5分钟)

1.计算

16×11 12×14 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交流感知、互助释疑(12分钟)

李老师想组织500名学生看电影,在售票处得知这样的信息: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吗?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方法一:

方法二: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共有多少的座位?26×21= 或21×26=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三、拓展提升(15分钟)

(一)估算下面各题。

29×31 24×41 36×39

(二)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电影院有36排座位,每排29个座位,我们学校有1034人,这些座位够吗?

(三)李老师为学校买了28本《作文选》,每本16元,李老师带了500元,买完《作文选》,他还剩多少元?

四、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8页“试一试”。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

【学习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课型】练习课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5分钟)

(一)口算。

20×50= 30×20= 30×40= 400×30=

24×40= 12×40= 18×40= 120×40=

(二)计算。

32×23= 26×42=

二、专项练习(15分钟)

(一)幻灯出示计算题:54×36.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4.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二)课本第29页“练一练”的5、6题。

1.第5题是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学生交流订正。

2.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究题。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一)我会填。

1.被乘数是45,乘数是30,积是( );25×11的积是( ).

2.乘数不变,被乘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 ).

3.24与40相乘的积是( ),23的30倍是( ).

4.一个数乘6得216,这个数是( ).

5.24的50倍是( ).

(二)解决问题

1.商店卖出25盒圆珠笔,每盒12枝,每枝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东仁小学组织375名学生前往乡镇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他们租借汽车运输公司36座的大客车,租10辆够吗?

四、自我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0页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能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课型】练习课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5分钟)

(一)口算。

20×7=25×30=13×40=18×20=

15×20=30×60=40×70=25×60=

(学生口述口算技巧。)

(二)竖式计算。

18×23=52×41=65×2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指导练习(15分钟)

(一)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1.先让学生填一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