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嘉兴市行知小学

嘉兴市行知小学

嘉兴市行知小学
嘉兴市行知小学

嘉兴市行知小学

学校简介:

嘉兴市行知小学成立于1999年,是嘉兴市第一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名字命名的学校。该校由中陶会方明会长题写校名,中陶会理事、特邀研究员汤翠英老师任学校顾问。从学习与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出发,学校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校训,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创新”的教育氛围。

学校位于嘉兴市区城南路与真合路交界处,占地33.5亩,建筑面积11374平方米,能容纳30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拥有体育馆、报告厅、运动场、校园网、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音响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是嘉兴市首批绿化达标单位,嘉兴市区园林式单位。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为办学理念,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通过“活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学校还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生活化教育研究,构建生活化学习方式,形成生活化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生活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增长才干,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热爱生活,放飞心灵,做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学校创办十多年来,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滋养下,在“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基地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嘉兴市文明单位,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嘉兴市少先队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嘉兴市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指定学校,南湖区首批特色学校等。学校还荣获全国“陶研”工作先进集体,嘉兴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并多次荣获南湖区教文体系统学校工作(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考核优胜单位(一等奖)。

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秀的教师队伍,浓浓的人文关怀,让孩子们体验着成长的快乐,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品味着知识的魅力。

校名的由来及荣誉:

1999年8月,行知小学开办,在思考学校的校名及办学理念时,该校想到了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现代教育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可以从陶行知教育理论宝库中的到正确、有力、通俗的回答。研究和运用好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有利于学校进一步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何不以陶先生的名字“行知”为名,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办学?这一想法在专家的论证、局领导的认可后成为现实。行知小学成为嘉兴市第一所以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正确的办学思路,明确的办学目标为行知小学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几年来,学陶师陶研陶成为行知小学发展的“催化剂”——打造行知思想武装的教师队伍,培养行知小真人,营造充满“陶”味的行知文化,学校的特色日臻明显。行知人的不懈努力,迎来了行知的茁壮成长,短短几年时间里,学校先后成为省、市陶研会实验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基地,中陶会小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市外商投资业主、高级管理人员和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指定学校,市教科研基地;并荣获全国陶研工作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首批特色教育学校等荣誉,曾四次获得区教文体局学校工作(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考核优胜单位称号。学校多次在全国、省、市陶研会上作陶研工作经验介绍。

学校发展之路:

回顾走过的十二年,作为一所新生学校,行知小学的特色创建走过的是一条从“理念先行”到“特色项目”,并向“特色学校”前行的发展之路。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不可分割的过程,是特色创建的一个整体。

第一阶段(1999—2001):理念先行——这是积淀和蜕变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学校发展的历程都是先实践,再上升到理念层面,而行知小学的发展历程却截然相反。选择“行知”命名,也就选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如何让陶行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引领着学校的办学之路?首先必须去学陶师陶研陶,尤其是让所有行知人走近陶行知,吸取行知思想的精髓,用陶行知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所以,学校为教师创造学陶条件、学陶机会。《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故事集》、《陶行知言论集》、《陶行知诗文》等一本本陶先生的著作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必读书籍;写学陶心得、开展研陶论坛成为每位老师每学期必做的功课;成批地派骨干教师赴南京晓庄参加陶行知理论研讨班学习成为每年必完成的目标;学校多次邀请中陶会、省、市陶研专家来校指导陶研工作,让教师们直接和陶研专家对话,不断提高教师的陶研水平。学校还利用陶研网络,加强横向联系,与省内外等兄弟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提高。一支用陶行知的思想和精神打造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可以说,这是一个积淀和蜕变的过程,全校师生不断学习、实践、积累,努力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整合,寻找陶研、教研、科研的结合点。在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办学思路日益明确。2001年,学校领导明确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办学理念(适合:体现教育要求、目标的适切性;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活:体现时代性,不断创新,辅以新的内涵,使之与时俱进),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领略到教育的乐趣;让每一位家长享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悦。以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校训,努力营造“求真、务实、创新”的校园氛围。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把行知小学办成一所“管理人性化、环境优质化、手段现代化、质量一流化”的特色学校。

第二阶段(2001—2006):特色项目——这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目标有了,思路有了,理念有了,但是如何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真正结合教育改革的现状来引领、促进学校的发展?以陶研为抓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一条最佳捷径。虽然此时,2000年9月市级立项的学校第一轮总课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还在研究之中。但是该课题着眼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内涵的研究,其研究意义更多地停留在思想层面、理论层面的指导,显性的价值很难体现,这大大束缚了实践研究的手脚。必须要把研究范围缩小,找到一两个具体的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学校发展,德育为先,学校领导想到了德育,于是第二轮课题《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提出,该课题被中陶会列为“十五”规划课题,深化了“真人教育”思想,使学校的特色教育向更深更具体的方向发展。该课题从家庭“生活德育”、学校“生活德育”、社区“生活德育”三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生活德育的实践体验活动,营造了开放的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起以自治为特征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扬善为主要特征的道德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生活德育特色逐渐凸显。《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成果于2005年荣获中陶会课题成果二等奖。学校的德育特色——《生活德育育真人》在全区德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2004年12月,《“真人教育”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成果在金华“省陶研会实验学校经验交流会”作经验介绍。与此同时,着眼于语文教学领域另一项课题——《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研究》于省级立项。该课题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内心需求,将语文教学活动应置身于广阔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转变学习语文的方式,构建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初步框架。这一研究使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体性地发生了转变。语文学科教学生活化特色也日臻明显。课题成果并先后被评为嘉兴市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嘉兴市人民政府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课题成果还多次在省、全国的陶研活动中做专题介绍。特色项目的创建使“行知”的发展思路活起来了,也使“行知”的名字亮了起来。2005年4

月,学校荣获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被中陶会评为全国陶研工作先进集体;四次荣获区教文体局学校工作考核优胜单位;2005年12月被评为嘉兴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2月在区教文体局首批特色学校评比中荣获“陶行知”特色教育学校荣誉称号等等。

第三阶段(2006—2011):特色学校——这将是一个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2007年4月,学校二期扩建项目报告顺利通过市发改委的审批。这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行知小学这几年发展的最好肯定。学校领导在欣喜之余,又陷入了沉思:从长远发展规划来看,学校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办出行知特色和品牌,从“特色项目”向“特色学校”再迈进一步,单凭一两个项目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在学校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寻找一个更高层面的突破口,以此来贯穿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呢?在2006至2008年整整两年的酝酿和论证的基础上,几经推敲、几番研讨和梳理,2008年4月,学校第三轮市级立项课题《“学会生活学做真人”——小学生活化教育的研究》终于出炉,并与2009年成为省级立项课题。该课题在原有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教学、校本课程、德育三大板块,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增长才干,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热爱生活,放飞心灵,做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做真人”的目标。相信该课题的研究将推动行知小学走上发展和成熟之路,真正打出行知的品牌。

五大特色:

“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心灵手巧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嘉兴市行知小学把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定为未成年人培养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重视青少年的生活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发挥队组织优势,实践和运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五大特色”全面构建“在实践中成长”这一由特色的队活动模式,让更多未成年人走进生活,融进社会,用自己的言行付之于社会实践。

一是活教育。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整合,寻找活动的结合点,以实践研究的方式带动学校少先队建设理念的提升,确立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队活动理念,努力使未成年人教育与发展站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是共探索。努力探索综合实践型活动,为未成年人与生活、未成年人与社会架起了一座桥梁,努力让未成年人走进社会,走进社区,亲近自然,自由翱翔,努力汲取,进一步明确了“牢记党的教导,争当四好少年——在实践体验中成长”这一少先队活动主题。

三是重实践。学校结合争当“四好少年”开展了“六个一”活动:读一本爱国教育书籍,看一部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掌握一项生活小技能,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参与一次社区服务,学习一项体育技能。利用双周四下午的班队课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进一步有利促进未成年人的个性化发展。

四是爱文艺。充分利用学校艺术团队的优势,在德育室和教导处的协助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队辅导员在鼓励学生尽情参与到绘画、书法、歌咏等活动中,指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感悟四好少年的真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方向,让队员们在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是合先生。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活中找先生,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先生,行知小学队首先在整合各位“先生”上,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结合中队辅导员,有力贯彻到少先队队活动的中,使先生精神代代相传。

特色追求的目标:

1、在德育方面,通过对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营造开放的道德教育环境,构建以自治为特征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以扬善为主要特征的道德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2、在教育教学中,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小学生活化教学”操作体系,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终身教育的人,有创造力的人。

3、在学校管理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重视人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尊重每一位教师,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让每一位教师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注重培养培训,不断提供再提高的机会,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特色形成和发展的举措:

1、课题引领特色创建

学校始终坚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整合作为研究的主题,从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科研(陶研)课题为抓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2000年9月,以市级立项课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的总课题来统领学校工作。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内涵出发,以德育、教学、管理三大块作为研究和实践的主阵地,每个部分又设置了若干子课题和小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形成全方位、系统化、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真人教育思想实践与研究的体系。2002年6月第二轮课题《真人教育思

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被中陶会列为“十五”规划课题,同年9月被列为市级立项课题。此课题深化了“真人教育”思想,使学校的特色教育向更深更具体的方向发展。第三轮课题《生活教育育真人》正在酝酿和申报中。

2、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1)编纂校本教材《古今诗文》。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陶行知的诗歌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把陶行知诗歌、文论节选和行知故事等编进校本教材《古今诗文》中,让学生走近行知,真正认识行知。并且把校本教材列入活动课程用书之一,在诵陶诗、讲行知故事中,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努力做个陶爷爷所期望的“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的小真人。

(2)《礼仪教育读本》是我们进行真人教育的又一校本教材。把陶先生的“真人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德育中,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大胆地追求个人的美。通过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打下“做人”的基础,努力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3、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学校少先队围绕“真人教育”的培养规划,每学期组织开展“体验陶诗系列活动”和“陶花节系列活动”。

(1)体验陶诗活动。陶先生的诗简洁生动,寓意深厚,是“真人教育”的最佳读本。我们以“陶诗”为切入点,开展“诵陶诗、赛陶诗、写陶诗”“体验陶诗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诵、赛、写中获得“真”的体验,“真”的感悟。

(2)陶花节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在体验中收获希望。”——陶花节的活动口号植根在学生心田。陶花节是行知人的节日,是学生们快乐体验的日子。如“绿色大行动”;“家务新体验”;为校园绿化带里的石头命名,让石头说话;给自己班包干区中的植物设计名片等等,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辛酸。

4、学科渗透特色教育

各学科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充分挖掘素材,发挥学科优势,实践和运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如:语数学科,结合课题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科学学科结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指导策略研究》进行教学,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为策略,借助于“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等这些重要的行为来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习得的过程。

5、特色教育向社区、家庭辐射

注重为学生营造一种统一和谐的社区、家庭教育氛围,并以此为目标开展了许多活动。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宣传资料、家长学校及亲子活动,让家长感受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学到更多亲子沟通的技巧,走进孩子的心灵,体会孩子真正的需要,并处处为孩子做好“真人”的榜样。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A、通过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造福、为人民服务,培养了队员能力,为少先队全面活跃发展打下了基础。B、暑期学生进社区。每年暑期,组织学生进社区参加暑期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如: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开展“健康文明,你我同行”教育;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开展“社区大家乐”活动等等。

大事记:

一、“生活化教育”研究

近几年来,嘉兴市行知小学以课题《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主导,先后立项了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7个区级课题,形成了生活化教育的课题群。学校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和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同时,注重生活化教育的研究运用和推广,进行了《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讨展示活动;在“生活作文”研究推广活动中,该课题组老师在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上,上了作文课《品》,在省“领雁工程”活动中,上了作文展示课《悟》,并先后在海宁、秀洲、嘉善、桐乡等地分别上了生活作文展示课。学校努力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整合,使教研、科研、陶研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发展,体现学校特色。坚持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问题科研化,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该校将围绕省级规划课题“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营造学校的教研科研氛围,以“生活化教育”研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禾沪两地共话“陶研”共享成果

嘉兴市行知小学创办十多年来,通过学习实践我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荣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并被评为全国“陶研”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的“陶研”工作经验多次在中陶会,省、市陶研会组织的各级各类陶研会上作交流介绍;有多项课题分别荣获嘉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嘉兴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规划课题成果二等奖等。近几年来,每年要接待多批省内外的参观考察团来校参观、学习、交流,共享“陶研”成果。

近日,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局姚李超书记带领二十多位中小学的书记、校长来我校参观交流。陈文斌校长向来宾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办学理念、特色及校园文化,参观了陶苑(校史陈列室)。参观团一行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浓浓的“陶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十年来的发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的理念文化、校园文化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

三、以活动打品牌以核心带整体——行知小学少先队活动有特色

近年来,行知小学坚持以“育人为本,道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道德习惯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以少先队品牌活动为载体,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每一名队员体验到队活动带来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培养能力,锻炼才干。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红领巾监督岗:由学校“红领巾监督岗”实行落实,利用常规检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每日检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从细微之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周的行为规范、卫生评比是队员们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队劳动委员认真做好统计和监督工作。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以值周小结形式表扬那些行为规范、卫生做得好的中队,提醒个别不文明的行为。

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由中层领导教师和十多位中队辅导员负责进行,每周就一时代主题或者社会观点,对全体队员进行国旗下教育。老师们都能积极准备,激情演讲,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主题板报和橱窗布置:黑板报是反映一个大队、中队队风队貌的窗口。每月一主题,月头布置,月尾检查、评比,效果明显。各班出的黑板报和学校大队黑板报、橱窗立意新颖,构思奇妙,布局精巧,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本学期就教师节周刊、国庆特刊、环保低碳、防艾滋、校园安全、节水惜水、禁毒反邪教、感恩节、圣诞节等系列出来专题板报,对全体队员起到了教育和宣传的作用。特别是读书节的专题黑板报,各个中队精心准备,积极响应,以高质量的版面参与校级黑板报的评比,凸显了我们读书的理念“走进书中品味书香”。

红领巾广播:作为少先队的宣传阵地,经领巾广播也是校园的最强音。“我们的广播我们办”,从策划到编稿,从调试到播音都有广播站的队员们完成。在运作中,六年级的毕业班的广播员还开展了“传帮带”的带徒工作。广播内容有时事新闻、行知必知、好诗好文、音乐点播、心灵驿站、名人趣事等栏目,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了,因此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是队员们最急切盼望的“快乐时光”。同时,学校还利用红领巾广播,开展了一些列的特色

活动,“我是小小播音员”的招募选拨,“经典美文朗诵”比赛等,大力发挥了红领巾广播的宣传阵地作用。

二是严抓少先队管理,加强少先队组织的建设。

为了加强团队建设工作,行知小学大队部开展了队带队的高、低年级结成友谊班的活动。9月入学,大队部就安排高年级的少先队员给低年级同学上队课。这样高年级少先队员有了锻炼的舞台,低年级同学也找到心中的榜样。形成了良好的队风。

干部例会是加强队干部身心修养,优化队干部素质,推动队工作发展的一个制度。校大队部通过每周五的大队例会经常对小干部们进行教育,使队干部们树立为大家服务,为领巾添彩的意识,明白“一条杠杠,一份责任;多条杠杠,多份责任”的道理。因为有了干部例会这一良好的制度,小干部们干劲十足,群策群力使我校少先队工作蒸蒸日上。

队干部的培养对于一个少先队建设来说尤为重要,学期初,少先队推荐了2名优秀队干部,参加了南湖区首届少先队干部培训,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让小干部收获很多,不仅学到了作为队干部必备的本领,而且也从这个新型的优秀团队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学习归来,大队干部不忘职责,立刻向全体队干部交流了体会,传授了经验,使团队始终处于知识的不断更新期,队伍不断建设期。

三是以“雏鹰行动”为载体,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

“红领巾心向党”建队节系列活动:建队61周年,为了更好地发扬少先队活动风采,校大队部在组建了“校红领巾讲解队”,参加了南湖区建队节活动。接着通过民主推荐队员自荐的形式推选出大队干部,经历了宣传、演讲、工作考核、工作实习等环节,在10月13日当天组建了2010学年新一届大队委。另外还鼓励一年级新生积极加入少先队组织,大胆地提交入队申请书,通过佩带红领巾、行队礼、呼号、宣誓等队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少先队的意识,从而激发同学们爱校、爱队的热情。

“手拉手”活动:十月份以来,学校少先队继续与嘉兴学院团支部及义工部合作,采取“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雏鹰争章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员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大队部围绕这项又一工作重点,在全校队员中发动以中队为单位,开展各具特点的雏鹰争章活动。活动有大队部总策划,聘请大学生作为各中队的校外辅导员,在各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组织开展了各年级的雏鹰争章活动,用讲章、学章、考章、评章的方式鼓励全体少先队员,人人争做争章好少年。

绿荫行动:在嘉兴学院南湖分学院的绿荫爱心义工的帮助下,学校的学困生每周五都能享受大学生悉心的学习辅导和心灵慰藉。通过自愿的原则,登记了每个中队的学习或行为困难生,大队部组织大学生义工进行课程辅导的针对性培训,以及心理疏通技巧的交流,每个中队委派2—3名义工,队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2个月的接触和辅导,孩子进步很大,让老师欣慰的同时也让义工大学生感到高兴,看着自己牵起的小手,哪怕就是一点进步也是值得骄傲的。

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一项“走进书中,品味书香”学校联系了嘉兴学院的团支部,由他们策划制作了精彩的读书节讲座。活动前期大队部和大学生团支部花了很多精力共同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探访各地图书馆,探寻各类书籍,为讲座做了充足的准备。活动中,不时的发现“小手”与“大手”和谐地互动与促进,队员在讲座中获得了更多的读书知识,也让大学生感到共青团的后备力量的强大。

指导、帮助开展好各中队的队会:队会是由队员自主设计、主持、开展的一种主题队会,别看它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开展得好,能充分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大队部比较重视此项工作,经常到各中队走访、指导,并要求队会由队员轮流主持,人人进入角色。本学期各中队就读书节、低碳环保、禁毒反邪教、校园安全等内容开展了一系列队课活动。

从走访情况来看,队员们十分投入,内容也比较丰富:9月初有以教师节为主题的感恩队会,队干部还准备了亲手制作的感恩卡;10月有庆国庆爱祖国主题的队会,队员们纷纷表达了争当四好少年的宏伟志向;11月环保低碳主题的队会,其中501班的“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队会课向全体中队公开展示,受到了与会老师和辅导员的一致好评;12月“走进书中,品味书香”读书节系列队会更有特色,低段中队纷纷开展了“经典朗诵赛”,中高段中队则开展了“读书感言,精美书签”制作比赛,全校各中队又把好书推荐会深入到各个少先队员中,行知的网页上不断地有精彩呈现。

四是关注师资建设,树立辅导员明确的岗位意识。

众所周知,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高低对少先队组织教育作用的发挥及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一支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就不会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少先队大队部认真组织班主任培训,大力号召辅导员认真学习少先队理论知识,要求辅导员争做理论型、科研型的辅导员,积极做好少先队的工作中队辅导员在实践中的思想交流,鼓励他们多写论文,总结工作中收获与反思。这一次次的培训和交流让所有的辅导员老师都受益匪浅。

四、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教育”主题墙画大赛

“学校应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孩子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为此,行知小学美术组开展了“生活教育”为主题的墙画大赛,目的是激发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孩子提供一个自我展示、锻炼的机会,体验到创作的快乐,萌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此次大赛面向全体学生,分班选送作品。大赛于11月下旬启动,内容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是家庭教育篇,第二是社会生活篇,第三是大自然环保篇,第四是科学幻想画。经过吴蕾、陈洁两位美术老师的启发、布置、收集、挑选,最后20幅主题明确,构图饱满,主体突出,色彩分明的作品脱颖而出。作品呈现了小朋友跟爷爷散步,家庭聚餐,一家人劳动,打扫校园,健康运动,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科学幻想等内容。作品反映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幻想。

“学校无处不育人,校园无处不冶情”。 12月,行知校园北侧的围墙上出现了一群“小画家”,他们就是在这次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要将这20幅画展现在校园的围墙上,让校园成为学生童心飞扬的地方,让孩子们用色彩和画笔向同龄人诠释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既美化校园环境又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让行知校园的环境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五、《小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举行结题研讨活动

2010年8月20日下午,嘉兴市行知小学省级规划课题《小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举行结题研讨活动。并特邀嘉兴教育学院科研信息处朱建人处长莅临指导。

朱建人处长听取了课题组组长陈文斌校长和各成员对本课题的操作情况的汇报,就该课题的教学、德育、综合实践三个子课题的内容与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朱处长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提炼了“开放教学资源,打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培‘私德’育‘公德’,实施生活化德育”和“加强综合实践,培养生活能力”三大策略。

两个半小时悄然流逝,老师们通过这一次研讨眼前豁然开朗。期待,有了专家的引领,有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行知小学的教育教学将有新的突破,特色将更加明显。

六、践行大教育德育生活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目前,教育与生活相互脱离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道德教育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说,与生活世界的相脱离,是道德教育最大的误区,这种脱离使得道德教育无法改善已有的生活和创造新的生活,也逐渐失去生命力。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主张“教育要联系生活,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书呆不在前。以社会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生活决定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该校努力践行陶先生的大教育观,把社区看成开放的大学校,学校——社区联动,开展生活化德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普教育在社区

科学普及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近年来,该校与松鹤社区共同合作,充分利用松鹤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先进的优点,结合本校特点,组织开展“社(松鹤社区)校(行知小学)联动——走进科学”青少年科普宣教活动,以此来促进学校、社区的科普教育工作,推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养,不断推进该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学校组织学生分批到松鹤社区科普教育馆参观,让学生感受各类展品和模型。学生在玩平衡游戏、测量血压、观察太阳能发电原理装置等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科技的魅力。此外,学校还组织同学们进社区参加特级教师的科技知识讲座;利用松鹤社区的科普类益智玩具开展班队、综合实践活动;在晴朗的夜晚,走进社区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象、了解星象等等。学校还利用社区优势,开展科技节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爱科学的积极性,培养科学精神。

2、爱心教育在社区

行动是体验的源泉,“活动践行”重点在引发学生的行为意向,强化学生的行为体验。爱心教育的“践行”要从细小事物的关爱做起,使关爱行为成为儿童内心的需要,逐步形成对周围人和事的关爱之情,造就一颗善良、博爱之心。我校重视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感恩教育”,德育室、大队部利用学雷锋日、假期等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在行动中让学生实践爱。3月,大队部全体师生冒雨到社区养老院看望老人。一些小礼品,一些专门购买的小礼物,虽然价钱不大却都让老人们感到愉快。同学们还发挥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用抹布、扫把,一丝不苟地清扫敬老院的角角落落。此外,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们与松鹤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包粽子,并一起将粽子送到孤寡老人家中,给老人送去一份关爱。春节,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们“送祝福、送关爱、抒真情”将写好的春联送至空巢老人家。借助社区这个载体开展的这些送爱活动,让学生们懂得爱心是一个人的品质。有了爱,人们才会懂得生活中所有的滋味;有了爱大家才会相互理解、了解、帮助、宽容、接纳。感恩是化解严寒的春风,爱是滋润万物的雨露。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将爱送进社区,同学们也在活动中收获了爱。

3、劳动教育在社区

学校教育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到社区文明建设的和谐进程中,引领师生广泛参与社区的文明建设,积极充当社区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组织参与社区实践体验过程中,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为此,自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以来,我校一直坚持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系列文明宣传、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实践活动。

“我是小小美容师,社区美容我能行,你来我来大家来……”打着队旗,唱着自编的歌

谣,同学们一起走进社区,热火朝天地清扫着垃圾,清除着墙壁、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大家干得都分外起劲。这是我校组织的暑期进社区活动,同学们正在进行社区体验教育活动。我校的社区劳动教育形式多样,且非常的灵活、丰富。如与松鹤社区共同组织“大手牵小手,一起包粽子”活动,和松鹤社区一起组织学生到新丰镇栖凰埭村参加“城乡联动,体会农村孩子的一天生活”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农村的孩子一起摘菜、洗菜、切菜、烧菜。

在这些社区劳动体验中,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劳动的能力,更多的是自己思想的提升。队员们在活动后的体验日记中写道:“以往在社区里我会不注意乱扔垃圾。通过社区劳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清洁工的辛苦,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再乱扔垃圾了。”

4、手拉手活动在社区

少先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阵地,“手拉手”不仅具体化、深化了这一功能,而且还进一步弥补了学校、家庭教育的某些不足。帮助孩子们去关注自我以外、身边以外的人和事,这在当今我国城市儿童“独生子女社会”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手拉手活动普遍局限于“城乡儿童手拉手”、“和贫困地区手拉手”等,该校利用社区优势开展和嘉兴学院大学生手拉手活动,为德育教育的开创了一个新平台。

5月26日该校举行嘉兴市“牢记党的教导,争当四好少年”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少先队主题教育展示活动。活动中,嘉兴市教育局王幸平副局长充分肯定该校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资源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的做法。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十八位大学生校外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一起开展的少先队展示活动。

嘉兴学院地处王安社区,离该校很近,借着这个优势,他们大手、小手同成长开展了系列活动。如,同学们和大学生一起开展为贫困地区捐书活动,抗震救灾祈福活动、科普讲座活动、心理小测试活动、少年团校活动、雏鹰争章活动等等。少先队员在和大学生志愿者手拉手开展的系列活动中,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之,该校结合社区资源,践行陶先生的大教育观,开展一系列活动,创造生活化德育,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七、且教且研渐行渐优——开展“生活化教育”课题群研讨活动

为了切实加强课题研究和管理,使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其指导教育教学的作用,让课题研究在科学、有序、规范的原则下进行,该校提前做好工作部署,于4月2日举行了“《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期研讨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这一天,行知小学、东栅小学和蓝天学校所组成的共同体学校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听到了六节不同学科的课题研究展示课,分别是语文、数学、品德、综合实践、音乐和信息技术。上课的六位老师前期准备充分,课堂精彩纷呈,不同程度地上出了各子课题的想法,展现了少年儿童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这一天大家还有幸听到了嘉兴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研究处副处长张建芳老师作的专题报告——从“生活教育”走向“综合实践”。张老师用形象的比喻结合幽默的漫画和他带有桐乡口音的普通话,直面目前学校生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生活教育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而后他又给大家清晰地讲述了生活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如何从生活教育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张老师的话语不断引来老师们阵阵笑声,但在笑声中给了大家深深的触动。大家又一次“见到”了国内外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孔子、杜威、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等,更深刻地认识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更好地理解了“生活教育”的含义。

“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为了学校的特色形成与价值实现。”行知小学课题群将真实地面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继续展开研讨,

梳理意见或建议,修改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提升教科研水准,努力做到且教且研,渐行渐优。

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道授业者,起着示范的作用。而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一切,根源在于教育理念。有好的、合适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创造出好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它的指导价值。

陶行知其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们现在所能运用的也只不过是他理论中的一部分,在学校建设中贯彻陶行知思想、陶行知精神,不仅需要教师对它有着一定的、有深度的了解,更要学校领导、教师团体、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合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博大的中国那么多行知学校中的其中一所,想要有深层次的发展,所要求的学校不仅要弘扬这优秀的行知精神,更要有自己的特色。将行知精神和其特色教育相结合,是学校的教学路线,也是学校能够更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在嘉兴市行知小学,教师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他们吸收行知思想的精髓,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校训。教师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有关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碰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

在教学中,学校注重生活教育,营造道德教育的环境,注重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德育、教育是水乳交融的,要让儿童走到生活当中去,释放儿童的活力,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说教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嘉兴市行知小学把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学习空间。其主旨是“快乐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将来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提升学生生活力。而这一点,在我们所接触的学校中是及其少有的。很多学校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所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就仅仅局限于教材,忽视了真实的生活存在,割裂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如果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不仅是文化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在大部分的学校中,由于面临升学上的压力,导致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追求学生的智力发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致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并不表现在行动中。这种不合理的思想,产生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有些人所说的“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德育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学校,很有必要营造开放的德育环境,形成扬善的道德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嘉兴市行知小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在教育理念上,他们提倡“活教育”,在活动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发挥学生特长。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提出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各地开展的综合时间活动却屈指可数。大半的学校将综合实践课挪为语文、数学等所谓的“正科”。在小学里,很少能看见高年段的学生上音乐、美术、劳技、思品等课程。因为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高语文和数学成绩,“善意”地将这些“副科”挂名在课程表上。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生,反而会抹杀掉一些学生的天赋。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只有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因此,很多人评定一个孩子,往往根据他的学习成绩。但是,人还有其他7中智能,这是很少有人关注的。在学校过分注重语文与数学学科成绩的同时,孩子的其他天赋,往往会被抹杀掉。比如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得到肯定学生的其他特长被忽视。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也许当今社会的“高分低能”现象就是这个问题的表现吧。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也会打击他的自信。因此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现他的优势,

赢得他人的赞许,树立自信。而营造这样的一个氛围,开展实践活动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方法上,嘉兴市行知小学的老师们积极创新,从学生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学生们的特点不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习场合、类型、能力水平学生的凭借教师自己的经验与智慧灵活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但却也是很多学校老师所缺乏的,许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只是灌输学生多的知识,不追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自发性,所教出来的学生大都死板,很难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不易创新,形成自己的观念,都是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指导才能有所作为。因而,嘉兴市行知小学这类做法,可以说,对学生的发展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的。

学校不仅将围绕“真人教育”的培养规划渗入到了特色教育中,更将特色教育辐射到了社区、家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学校的教学理念,体会孩子的心灵,体会孩子他们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想要家长了解他们什么?什么是孩子们所最想要最需要的?等等。并且让家长为孩子做好“真人”的榜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还间接的让有些家长改掉一些不怎么好的行为习惯,毕竟孩子在一边学呢。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切身体会来学习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应该说,嘉兴市行知小学和普通的小学相比,因为有了深厚而坚实的理论支撑,它的一系列做法是更为有效的,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衷心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学陶”小学建立。虽然搜集、查找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比较繁杂和辛苦,但我们组也通过这次的研究,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所以还是值得的。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的缘故,我们对这所学校的研究可能还不是很完善,但也是我们组“汗水”的结晶,还请谅解!

最后,请欣赏“嘉兴行知小学陶研成果汇报表演”的视频!https://www.sodocs.net/doc/a77456949.html,/v_show/id_XMTQxNDI2MjYw.html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范文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感范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开篇先说为职业教育确定一个“正当主义”的重要性,紧接着论述“生活主义”和“衣食主义”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理由,随之提出了“生利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把“利”当做利益,但陶老此处的“生利”,一是指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二是指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 当把生利主义定为职业教育的理念之后,陶老接着从师资、设备、课程、学生四个范畴分别进行了阐述。 师资方面,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三大素质,一是经验,唯有“己立”方可“立人”,唯有“己达”才能“达人”;二是学识,仅有经验无法“改良”,更无法“进取”;三是教法。三者之中,“经验尤为根本”,基于此,紧接着谈论了选取职业教师的三种途径: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经验学术与教法;收录职业界杰出人物教以学术与教法;专家与职业界有经验者共同合作相互补益。 设备方面,一是可以使用学校自已拥有的设备,二是可以利用职业界中的设备,无论哪一种,重点在于能让师生有“利器”可善其事。 课程方面,提倡“按事施教”和“小班制”,并举了一

个很通俗易懂的例子:要学习种豆,那么就得把种豆自始至终的整个过程作为一课。 学生方面,先谈到了职业教育的一个弊端——“学农者不归农,学商者不归商”,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入学之时所选专业与自己的才能兴趣相去甚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陶老提出了职业学校应设“职业试习科”,让学生在入学之时,能对多种专业进行尝试之后再做取舍。 文末说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然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国富民足、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如何呢?因自己不太了解,不敢妄言,但从身边的一些孩子的选择中有一个直观的感觉:那些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大学之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是职业教育本身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更严重的是,那些在“不得不”的情况下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只是以混日子的方式完成学业,完全达不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培养出来的往往只是徒有学历而无能力的学生。 2013年,曾有幸旁听来自德国的崔勒博士介绍以巴伐利亚州为代表的教育体制,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们对待职业教育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巴伐利亚州,孩子

陶行知教育名篇_名句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2.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3.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4.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6.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 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1.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做,就是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 感10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 陈洁洁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

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录3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录(三) 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的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需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

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就更不必说了。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度外。推原其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地埋没了一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 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曾经看过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觉很高兴。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书籍中就有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借了这本书之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阅读计划,虽然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是最近几周以来,我一直按照已定计划,坚持阅读。由刚开始的完全应付,到上一周及时记录阅读中引发真切的随感,再到这周对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能一遍两遍的反复阅读,乃至于对还是存在的困惑,想到借助网络功能,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同行的心声,来帮助自己来进行消化。这一切的一切,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我已开始对这本书有意思了。读了这本书,感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真”:《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我们教育界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中的“我所说的话,好象是责人,其实是责已,我也是师范教育罪案中之一人,纵有孙悟空的本领也是脱不掉的,如今只有戴罪立功。”读完这些脑海中马上出现了他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是这样提倡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他的率真,勇敢由衷深深佩服。另外,在这一周阅读中,我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理解他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这周内容的阅读,再回过头来阅读这本书的第一章节《教学合一》,现在我对这部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是我想如何运用这新思想指导我的实践工作,或在我的实践工作中如何进行消化,这才是最关键的.我

会努力的。 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现象的透彻研究,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指引,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民教育家为人民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先生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粗略的学习不能体会其思想的精髓,于是,认真地研读了先生的教学合一。 首先,关于“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一观点为我们新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它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主动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以及刻苦努力的态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如拿到了一把金矿的钥,只要你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不怕困苦的态度,配合上行之有效的采掘方法,你就可以在这座金矿里挖掘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对于一个学生的一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又有意义呀!想必到了那时,学生一定会心存感激——因为当初的自己遇上了一位多么会教的老师。而老师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就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而这也正符合了陶老前辈关于“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的道理。作为老师,我们也是学生,学什么?像前辈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要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正确的指导方向…….而这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

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交流 令狐采学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更是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一、陶先生的文章是教师进德修业的参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

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二、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1、“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2、“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体,学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3、“创造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

(心得体会)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____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阅读机械图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我很少用模型教学,因为我感觉用模型过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图纸,结合三个视图从多个角度讲解,就能够慢慢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作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很多教育观点和理念在时下的教育界仍然是适用的,而且他的许多理念现在正在被我们所尝试和应用,在他身上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可以学习到很多,感悟体会到很多的。 1.《教学合一》 (1)教学合一,有三点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宗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到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之我见】现在我们都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老师只在其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的方法,不仅仅是学会吃饭而是学会怎么种粮食如何煮食。但对于“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在现今这样的应试教育下我觉得不是很现实,学生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我们的教材和课标里面的教学任务都是要达到的,而在现今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分层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何在同一个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让领悟能力稍差的孩子也能形成一套自己学习知识的方法是我们要主要和深入去思考的。 2.《第一流的教育家》 (1)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2)敢探为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3.《新教育》 (1)新教育的目的:这目的可分为两项来说明:第一对于天然界,要使学生有利于用他的能力。第二项目的,是对于群界要讲求共和主义,使人人都能自由守着自己的本分去做各种事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三是“学做合一” ;四是“实验即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

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 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篇) 结合实际来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一、陶先生是热爱学习的楷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 读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在《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一文中他说道:“我虽觉得我有好多地方可以帮助诸位,但指志针确是有些不敢当。我和诸位同是在乡村里摸路的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一席话,不仅使人感到他非常谦虚,更体现陶先生求真、务实的态度,既不夸大自己的作用,也不轻视自己的作用。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平时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获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个不是真心关心儿童、从内心爱护儿童的成年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一个孩子给他的信,陶先生都给予这样认真的回复,待人之诚恳、做事之认真可见一般。 三、陶行知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陶行知教育名篇学做一个人

陶行知教育名篇 学做一个人①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抱朴子》上有几句话:“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为下。” 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一)残废的——他的身体有了缺欠,他当然不能算是整个的人。 (二)依靠他人的——他的生活不是独立的;他的生活只能算是他人生活的一部分。 (三)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这种人的性命,为人所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四)被他人买卖的——被贩卖人口者所贩卖的人,就是猪仔;或是受金钱的贿赂,卖身的议员就是代表者。 (五)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我以为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我曾做了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现在我们专讲“学”和“做”二个字,要一面学,一面做。“学”和“做”要连起来。英语Learn by doing,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应用学理来指导生活,同时再以生活来印证学理。 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职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 我希望到会的个人,是四万万人中的一个人。诸君还要时常想: 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 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①本篇系陶行知1925年底在南开学校的演讲词。原载1926年2月28日《生活周刊》第1卷第19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0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作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很多教育观点和理念在时下的教育界仍然是适用的,而且他的许多理念现在正在被我们所尝试和应用,在他身上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可以学习到很多,感悟体会到很多的。 1.《教学合一》 (1)教学合一,有三点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宗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到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之我见】现在我们都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老师只在其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的方法,不仅仅是学会吃饭而是学会怎么种粮食如何煮食。但对于“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在现今这样的应试教育下我觉得不是很现实,学生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我们的教材和课标里面的教学任务都是要达到的,而在现今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分层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何在同一个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让领悟能力稍差的孩子也能形成一套自己学习知识的方法是我们要主要和深入去思考的。 2.《第一流的教育家》 (1)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2)敢探为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3.《新教育》 (1)新教育的目的:这目的可分为两项来说明:第一对于天然界,要使学生有利于用他的能力。第二项目的,是对于群界要讲求共和主义,使人人都能自由守着自己的本分去做各种事业。 (2)新教育的方法:符合目的、依据经验、共同生活、积极设施、注重启发、鼓励自治、全部发育、唤起兴味、责成效率。 【之我见】真觉得陶先生的话够简洁,够精炼,值得我们去琢磨和深思。尤其是针对完成新教育目的的新教育方法,有很多我们现在都在尝试地付诸实施,每一个方法都有一番文章可作,都不是一项小工程啊! 4.《教育与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是有步骤的,是有线索的。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晓得困难的所在。第三步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第四步有了这些方法然后再去选择。第五步针对最后选择出来的方法还要实验一番。经过这五步功夫,然后才解决一个问题。 (2)科学方法要素: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曾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 今天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发了本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更大的热情,现把所读、所想、所悟记录下来。 陶行知,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是“万师表。”他在1943年,创办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阐明怎样教,怎样做,怎样学,教、学、做、应交互运用合三为一,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下,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当代的教学思想相融合,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发展教育途径提供有利的依据。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的方法。他说:“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以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当做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陶行知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 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影响很大。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造。”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陶行知先生借鉴此种理论,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在21世纪的作用是巨大的。孔子在30岁的时候,开始创办私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一生从未间断,任教40年,虽做了几任官,可从来没停止过教学,一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着教育工作,这是他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正是因为对教学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才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的读后感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 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三堡寄宿制小学蔡晓玲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阅读机械图纸。在学

教师读书心得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精 选》有感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联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宽和问学、校训——向着大海起航、校风——行思合一、教风——做学教合一、学风——问学合一。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校领导已深刻领悟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并付诸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 作为一名老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1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

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