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B.在完成α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C.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

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2.关于下面四个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可以说明α粒子的贯穿本领很强

B.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解释

C.图丙是利用α射线来监控金属板厚度的变化

D.图丁中进行的是聚变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

E.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则半衰期减小

4.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立即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

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

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炸前的总动能

5.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

B.238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890Th

C.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强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6.一颗手榴弹以v0=10m/s的水平速度在空中飞行。设它爆炸后炸裂为两块,小块质量为0.2kg,沿原方向以250m/s的速度飞去,那么,质量为0.4kg的大块在爆炸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125m/s,与v0反向B.110m/s,与v0反向

C.240m/s,与v0反向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7.如图1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I与A、K两极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光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B.甲光与乙光的频率相同,且甲光的光强比乙光强

C.丙光的频率比甲、乙光的大,所以光子的能量较大,丙光照射到K极到电子从K极射出的时间间隔明显小于甲、乙光相应的时间间隔

D.用强度相同的甲、丙光照射该光电管,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相等

8.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最短时()

A.A、B系统总动量仍然为mv

B.A的动量变为零

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A、B的速度相等

9.(2014·沈阳模拟)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于

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

D.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于跃迁到激发态

10.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能够释放更多的能量,若实现受控核聚变,且稳定地输出聚变能,人类将不再有“能源危机”。一个氘核(21H)和一个氚核(31H)聚变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一个中子(10n)。

(1)完成上述核聚变方程21H+31H→________+10n。

(2)已知上述核聚变中质量亏损为Δm,真空中光速为c,则该核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

11.玻尔在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量子特征的氢原子模型,其能级图如图所示。有一个发光管里装有大量处于第四能级的氢原子,利用这个发光管的光线照射金属钠的表面。已知金属钠的极限频率是 5.53×1014Hz,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eV=1.6×10-19J。

(1)发光管可能发射几种不同能量的光子?

(2)发光管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吗?(通过计算回答)

(3)求出发光管照射金属钠所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12.静止的63Li核俘获一个速度v1=7.7×104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两个新核。已知生成物中42He的速度为v2=2.0×104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同。

(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2)求另一生成物的速度。

1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kg、m B=1kg、m C=2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二

1.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B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C .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 .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2.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 .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 .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 .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3.汞原子的能级如图,现有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于4.9eV

B .等于7.7eV

C .等于8.8eV

D .大于或等于10.4eV

4.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 ′等于( )

A .E -h λc

B .E +h λc

C .E -h c λ

D .

E +h c λ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 .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少,

电势能增加

C .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

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9.60eV

6.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爱因斯坦用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B .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7. 23892U 的衰变方程为23892U→23490Th +42He ,其衰变曲线如图,T 为半衰期,则( )

A .23892U 发生的是α衰变

B .23892U 发生的是β衰变

C .k =3

D .k =4

8.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个

B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C .含有10个原子核的放射性元素,经过一个半衰期,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

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9.在实验室内较精准地测量到的双β衰变事例是在1987年公布的,在进行了7 960小

时的实验后,以68%的置信度认出8234Se 发生的36个双β衰变事例,已知静止的8234Se 发生双

β衰变时,将释放出两个电子和两个中微子(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都为零),同时转变成一个新核X ,则X 核的中子数为________;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是E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________。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其中铯137(137 35Cs)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半衰期约为30年。

(1)请写出铯137(137 35Cs)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已知53号元素是碘(Ⅰ),56号元素是钡(Ba)〕。

(2)若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 ,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为c )。

(3)泄漏出的铯137约要到公元________年才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11.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

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1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11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0+1e),即:中微子+11H→10n+0+1 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0

e+0-1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1

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12.云室处于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原子核A Z X在云室中发生了一次衰变,其衰变产物在磁场中运动的圆轨迹如图所示。已知新核Y的质量为M,粒子的质量为m,衰变后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假设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都转化为粒子和新核的动能。

(1)试写出核衰变方程;

(2)求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能量。

13.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r1=0.53×10-10m,基态的能级值E1=-13.6eV。

(1)求电子在n=1的轨道上运转形成的等效电流;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个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种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最长的波长。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三

1、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 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 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 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 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与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 1为( )

A .v 0-v 2

B .v 0+v 2

C .v 0-m 2m 1v 2

D .v 0+m 2m 1

(v 0-v 2) 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时与静止的小球B 发生对心正碰,

碰后A 球的速率为v 03,B 球的速率为v 02,A 、B 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

A .3 8

B .3 5

C .2 3

D .4 3

3、古时有“守株待兔”的寓言.假设兔子质量约为2kg ,以15m/s 的速度奔跑,撞树后反弹的速度为1m/s ,则兔子受到撞击力的冲量大小为( )

A .28N·s

B .29N·s

C .31N·s

D .32N·s 4、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B .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D .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5、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 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6、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 )

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D.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7、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用10.2eV 的光子照射

B. 用11eV 的光子照射

C. 用14eV 的光子照射

D. 用11eV 的电子照射

E. 用13.07eV 的光子照射,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10种不同波长的光

8、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氢气上,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处于激发态,并能发射光子。现测得该氢气发射的光子共有3种,其频率分别为v v v 123、、,且v v v 123>>,那么入射光光子的能量E 值是(设普朗克常量为h )( )

A. ()h v v v 123++

B. ()h v v 23+

C. hv 1

D. hv 3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滑块A 、C 质量均为m =1kg ,B 质量为M =3kg 。开始时A 、B 静止,现将C 以初速度v 0=2m/s 的速度滑向A ,与A 碰后C 的速度变为零,而后A 向右运动与B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求:

(1)A 与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

(2)A 与B 碰撞过程中,A 与B 增加的内能。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50kg 的运动员和质量为m =10kg 的木箱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时刻开始,运动员以v 0=3m/s 的速度向墙方向推出箱子,箱子与右侧墙壁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返回,当运动员接到箱子后,再次重复上述过程,每次运动员均以v 0=3m/s 的速度向墙方向推出箱子。求:

(1)运动员第一次接到木箱后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最多能够推出木箱几次?

11、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D 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 相同的滑块A 从P 点以初速度v 0向B 滑行,经过时间t 时,与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B 粘在一起运动。滑块均可视为质点,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碰后瞬间,A 、B 共同的速度大小;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答案:

1、[答案] A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是为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的,A正确;1909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学说,原子的能级结构是在α粒子散射实验后,在1913年由玻尔提出的,B错误;贝可勒尔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C错误;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D错误。

2、[答案] C [解析]甲图是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打到金箔上发生了散射,说明α粒子的贯穿本领较弱,A错误;乙图是实验室光电效应的实验,该实验现象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解释,B错误;丙图说明α射线穿透能力较弱,金属板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α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可以用α射线控制金属板的厚度,C正确;丁图装置是核反应堆的结构,进行的是核裂变反应,故D错误。

3、[答案]CD [解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A错误;γ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即光子流,不带电,B错误;根据玻尔理论知;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C正确;根据电荷数守恒知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减少2个,发生一次β衰变质子数增加一个,所以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3个,D 正确;半衰期只与元素本身有关,与温度、状态等因素无关,E错误。

4、[答案] A [解析]设爆竹爆炸前瞬间的速度为v0,爆炸过程中,因为内力远大于外力,则爆竹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设前面的一块速度为v1,则后面的速度为-v1,设中间一块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有3mv0=mv1-mv1+mv,解得v=3v0,表明中间那块速度方向向东,速度大小比爆炸前的大,则A对,B错;三块同时落地,但动量不同,C项错;爆炸后的瞬

间,中间那块的动能为1

2m(3v0)

2,大于爆炸前系统的总动能3

2mv

2

,D项错。

5、[答案] B [解析]β衰变中产生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而来的,A错误;α衰变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的氦原子核),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所以238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490Th,B正确;α、β、γ三种射线分别是氦核、电子、电磁波,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逐渐增强,所以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穿透能力弱,C错误;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性质决定的,与温度无关,所以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能缩短其半衰期,D错误。

6、[答案] B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1v1+m2v2,代入数据解得v2=-110m/s,则B正确。

7、[答案]AB [解析]当光照射到K极时,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足够大(大于极限频率),就会从K极发射出光电子。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电流表A中电流就会变为零。此时E km=eU C,式中E km表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为电子的电荷量,U C为遏止电压。所以丙

光的最大初动能较大,A正确。对于甲、乙两束频率相同的光来说,入射光强越大,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子数越多,所以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子数越多。因此甲光比乙光强。所以B正确。由于丙光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结合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丙光的频率较大。而对甲、丙两束不同频率的光来说,光强相同是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相等,由于丙光的光子频率较高,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所以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就较少,所以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就较少。因此D 错误。由于光的吸收和辐射是一份一份的,只要光的频率足够大,发射光电子几乎是瞬时的(10-9s),发射时间与光的频率无关。因此C错误。

8、[答案]AD [解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A正确;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D正确、B错误;但此时B的速度并不是最大的,因为弹簧还会弹开,故B物体会进一步加速,A物体会进一步减速,C错误。

9、[答案]BC [解析]当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子的能量有可能大于3.34eV,锌板有可能产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由跃迁关系可知,选项B正确;从n=3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最大能量为12.09eV,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发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V,选项C正确;氢原子在吸收光子能量时需满足两能级间的能量差,因此D选项错误。

10、[答案](1)42He(2)Δmc2[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核聚变方程是21H +31H→42He+10n。(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该核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11、[答案](1)6(2)能(3)10.46eV

[解析](1)6种光子(2)金属钠的逸出功为W0W0=hν0=3.67×10-19J=2.29eV

其中ΔE21=10.2eV,ΔE31=12.09eV,ΔE41=12.75eV,ΔE42=2.55eV都大于逸出功,所以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3)E km=ΔE41-W0=10.46eV

12、[答案](1)63Li+10n→42He+31H(2)1×103m/s方向与氦核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1)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63Li+10n→42He+31H

(2)设中子、氦核、新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v2、v3,根据核

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有m1v1=m2v2+m3v3 得v3=m1v1-m2v2

m3=-1×10

3m/s

负号说明新核运动方向与氦核的运动方向相反。

13、[答案]2m/s [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的速度为v A,C的速度为v 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 v A+m C v C①

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 B =(m A+m B)v AB②A与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 AB=v c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A=2m/s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1、[答案] B [解析] α射线电离本领最大,贯穿本领最小,但不属于电磁波,A 错误;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是高频电磁波,波长很短,B 正确;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但电离能力没有α射线强,C 错误;γ射线不带电,没有电离能力,D 错误。

2、[答案] C [解析] α带正电,β带负电,γ不带电,γ射线在磁场中一定不偏转,②⑤为γ射线;如左图所示的电场中,α射线向右偏,β射线向左偏,①为β射线,③为α射线;在如右图所示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α射线向左偏,β射线向右偏,即④为α射线,⑥为β射线,故正确选项是C 。

3、[答案] B [解析] 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所以汞原子跃迁到第3能级,则吸收的光子能量ΔE =-2.7eV +10.4eV =7.7eV 。B 正确,A 、C 、D 错误。

4、[答案] C [解析] 根据两轨道的能级差等于光子能量,E -E ′=hν=h c λ,所以E ′=E -h c λ

,故C 正确。

5、[答案] D [解析] 根据C 23=3知,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从n =3向n =2

跃迁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长,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的过程中,能量减少、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e 2

r 2=m v 2r 知,电子动能增加,则电势能减少,B 错误。只有从n =3跃迁到n =1,以及从n =2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大于逸出功,所以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两种,C 错误。从n =3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光子能量最大值为13.6eV -1.51eV =12.09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ν-W 0=12.09eV -2.49eV =9.60eV ,D 正确。

6、[答案] AB [解析]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A 正确;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B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 =hν-W 0,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正比关系,D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 错误。

7、[答案] AC [解析] 23892U →23490Th +42He 是α衰变方程,A 正确,B 错误;根据衰变方程可知,经

过三个半衰期,质量剩下18,C 正确,D 错误。

8、[答案] AD [解析] 发生α衰变时,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个,A 正确;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B 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粒子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C 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D 正确。

9、[答案] 46 E c 2 [解析] 衰变方程为:8234Se →8236X +2 0-1e ,X 核的中子数为82-36=46,由质能

方程有:Δmc 2=E ,Δm =E c 2。

10、[答案] (1)137 55Cs→137 56Ba + 0-1e (2)E c 2 (3)2101

[解析] (1)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137 55Cs →137 56Ba + 0-1e

(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Δm =E c 2 (3)由半衰期公式N 余=N 0×(12)t τ知,经历了3个半衰期,即90年,剩余18的原子核没衰变,所以要到

公元2101年才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11、[答案] (1)A (2)8.2×10-14 遵循动量守恒 (3)λn <λe

[解析] (1)由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 正确。

(2)由能量守恒有2E =2m e c 2,所以E =m e c 2=9.1×10

-31×(3.0×108)2J =8.2×10-14J 。 反应过程中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

(3)粒子的动量p =2mE k ,物质波的波长λ=h p

由m n >m e ,知p n >p e ,则λn <λe 。 12、[答案] (1)核衰变方程A Z X→A -4Z -2Y +42He (2) M +m mv 2

2M

[解析] (1)图中衰变后两圆外切,故发生的是α衰变,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则有

A Z X →A -4Z -2Y +42He

(2)原子核在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设衰变后新核的速度为v 1则有Mv 1=mv

根据题意可知,衰变释放的总能量E =12Mv 21+12mv 2联立得:E = M +m mv 22M

13、[答案] (1)1.05×10-3A (2)见解析图 (3)6.58×10-7m

[解析] (1)电子绕核运动具有周期性,设运转周期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有k e 2

r 21=m (2πT )2r 1。①又轨道上任一处,每一周期通过该处的电荷量为e ,由电流的定义式可得所求

等效电流为I =e T ,②联立①②式得I =e 2

2πr 1k mr 1= 1.6×10-19 22×3.14×0.53×10-10×9×109

9.1×10-31×0.53×10

-10A≈1.05×10-3A 。 (2)由于这群氢原子的自发跃迁辐射,会得到三条光谱线,如图所示。

(3)三条光谱线中波长最长的光子能量最小,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最小,根据氢

原子能级分布规律可知,氢原子一定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设波长为λ,由h c λ

=E 3-E 2,得λ=hc E 3-E 2= 6.63×10-34×3×108 -1.51+3.4 ×1.6×10

-19m≈6.58×10-7m 。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三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1+m 2)v 0=m 1v 1+m 2v 2

v 1=v 0+m 2m 1

(v 0-v 2)选项D 正确。 2、[答案] A [解析] 碰撞瞬间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A v 0=±m A v 03+m B v 02,解得:m A m B

=38或m A m B =34

,所以A 正确。 3、[答案] D [解析] 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由题意可知,初速度v 0=15m/s ;末速度为v =-1m/s ;则由动量定理可知:I =mv -mv 0=[2×(-1)-2×15]N·s =-32N·s ;故选D 。

4、[答案] BD [解析] 此题考查有关动量大小的决定因素和矢量性。物体的动量越大,即质量与速度的乘积越大,不一定惯性(质量)大,A 项错;对于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所以速度越大,动量越大,B 项对;加速度不变,但速度可以变,如平抛运动的物体,故C 项错;动量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D 项对。

5、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而选项A 、B 均属于后来对原子核的结构的探索,尽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它与α粒子散射实验无直接关系。选项D 的内容则是玻尔理论的内容。

答案:C

6、解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库仑力

由得:库F k e r

m v r E mv ke r k ====222221212/ 即越大时,动能越小,又,r r n r E E n n ==2112

即量子数n 越大时,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势能越大,原子总能量越大。

电子由离核较近的轨道向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时,要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原子能量升高,反之可类似分析,故B 、C 选项正确。

7、 解析:原子的跃迁条件:hν=E 初-E 末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和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则不受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即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 ,只要大于或等于13.6eV 的光子都能使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也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故A 、C 、D 选项正确。

若的光子被吸收后,原子能量为,此能量值13.07eV -+=-1361307054...eV

正好是n =5的能级,即13.07eV 的光子可被吸收,且氢原子将跃迁到n =5的能级上,之后又可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由氢原子处于n =k 能级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可能产生的光谱线条数的计算

()公式为:N C k k k ==-2

12

可知,,故选项正确。N C E ==5210

8、. BC

提示:因为这些氢气发射出的光子只有3种可能频率,所以它们必然处在第三能级上,如图所示中黑色箭头表示三种可能的跃迁。因为v v v 123>>,结合玻尔对氢原子发光的解释,可以知道每种可能跃迁所对应的光的频率如图中所标示。可见开始时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其能量E 与E 与v 1频率光的能量相同,为hv 1,也等于v 2与v 3两种频率光子能量之和,即()h v v 23+,所以选项B 、C 正确。

9、[答案] (1)0.5m/s (2)1.5J

[解析] (1)对整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mv 0=(m +M )v 解得v =0.5m/s

(2)对A 和C ,由动量守恒mv 0=mv A 对A 和B ,由能量守恒,ΔE =12mv 2A -12(m +M )v 2

解得E =1.5J 。

10、[答案] (1)1m/s (2)3次

[解析] (1)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第一次推出木箱0=Mv 1-mv 0

第一次接住木箱Mv 1+mv 0=(M +m )v 1′ 解得v 1′=2mv 0M +m

=1m/s (2)第二次推出木箱(M +m )v 1′=Mv 2-mv 0 第二次接住木箱Mv 2+mv 0=(M +m )v 2′

同理可得第n 次接住时获得的速度为v n =2n mv 0M +m ≥v 0

(n =1,2,3,…) 故运动员最多能够推出木箱3次。

11、 [答案] 12(v 0-μgt ) [解析] 设A 、B 质量均为m ,A 刚接触B 时的速度为v 1,碰后瞬间共同的

速度为v 2,从P 到O ,由动量定理得:-μmgt =mv 1-mv 0

以A 、B 为研究对象,碰撞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2mv 2

解得:v 2=12

(v 0-μgt )

(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及答案(2),推荐文档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选修 3-1 期末考试试卷 1.有一电场的电场线如图1 所示,场中A、B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分别用E A、E B和U A、U B表示,则[] A.E a>E b U a>U b B.E a>E b U a<U b C.E a<E b U a>U b D.E a<E w b U a<U b 2.图2 的电路中C 是平行板电容器,在S 先触1 后又扳到2,这时将平行板的板间距拉大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不变B.平行扳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变小C.平行板电容器两板的电势差增大D.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的电场强度不变 3.如图3,真空中三个点电荷A、B、C,可以自由移动,依次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都处于平衡状态,若三个电荷的带电量、电性及相互距离都未知,但AB>BC,则根据平衡条件可断定[] A.A、B、C 分别带什么性质的电荷B.A、B、C 中哪几个带同种电荷,哪几个带异种电荷C.A、B、C 中哪个电量最大D.A、B、C 中哪个电量最小 4.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上方,并与磁针指向平行,能使磁针的S 极转向纸内,如图 4 所示,那么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束D.问左飞行的负离子束 5.在匀强电场中,将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5 所示,那么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 A.最大值是mgtgθ/q B.最小值是mgsinθ/q C.唯一值是mgtgθ/q D.同一方向上,可有不同的值.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 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 -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 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高中二年级物理选修3-1知识点

高中二年级物理选修3-1知识点 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小伙伴都发现高中的物理知识越来越难了。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下面是整理的高中二年级物理选修3-1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 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 起电的方法 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 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综合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综合评估检测卷(一)静电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 1. 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则下列有关P、Q两点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点的场强等大、反向 B.P点电场更强 C.两点电势一样高 D.Q点的电势较低 答案: C 2.如图所示,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A、B两极板带的电荷量而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D.可能不变 解析:极板带的电荷量Q不变,当减小两极板间距离,同时插入电介质,则电容C一定增大.由U=Q C可 知两极板间电压U一定减小,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也一定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 3. 如图所示中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该直线上有a、b两点,用E a、E b分别表示a、b 两点的场强大小,则() A.a、b两点场强方向相同 B.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 a>E b C.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E b D.不知a、b附近的电场线分布,E a、E b大小不能确定

解析:由于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而该电场线是直线,故A正确.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只有一条电场线时,则应讨论如下:若此电场线为正点电荷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为负点电荷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是匀强电场中的,则有E a=E b;若此电场线是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中那一条直的电场线,则E a和E b的关系不能确定.故正确选项为A、D. 答案:AD 4. 如图所示,三个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2,则() A.W1>W2φ1>φ2 B.W1φ2 解析:由W=Uq可知W1=W2. 由W cd=U cd·q,W cd>0,q>0,可知U cd>0. 故φ1>φ2>φ3,D正确. 答案: D 5. 右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 J,静电力做的功为1.5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 J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0.5 J 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 J 解析:本题考查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从粒子运动的轨迹判断粒子带正电,A项错误;因为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B项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W+W G=ΔE k=-0.5 J,B点的动能小于A点的动能,C项错误;静电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所以A点的机械能比B点的机械能要小1.5 J,D项正确.答案: D 6.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

电磁感应现象愣次定律 一、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 磁通量变化的常见情况(Φ改变的方式): ①线圈所围面积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致Φ变化;其实质也是B不变而S 增大或减小 ②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导致Φ变化。线圈面积与磁感应强度二者之间夹角发生变化。如匀强磁场中转动的矩形线圈就是典型。 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磁感应强度是时间的函数;或闭合回路变化导致Φ变化 (Φ改变的结果):磁通量改变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线圈或线框是闭合的.则在线圈或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如果回路不闭合,则只能出现感应电动势, 而不会形成持续的电流.我们看变化是看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而不是看回路外面的磁通量变化 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手 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 四指所指的方向即 为感应电流方向(电源). 用右手定则时应注意: ①主要用于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②右手定则仅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用,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当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拇指应指向切割磁感线的分速度方向. ④若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感应电流方向;若未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高电势. ⑤“因电而动”用左手定则.“因动而电”用右手定则. ⑥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四指指向是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负→正).因而也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即:四指指向正极。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一个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对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用右手定则更为简便. 2.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 磁场 (总是) 阻碍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2)对“阻碍”的理解注意“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阻碍磁通量变化指: 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 磁通量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3)楞次定律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 ...).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F安方向就起到阻 ..(.或反抗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c卷 测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给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半径相等的带电金属小球,其中一个球的带电量的绝对值是另一个的5倍,它们间的库仑力大小是F ,现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可能是( ) A.5 F /9 B.4F /5 C.5F /4 D.9F /5 2.点电荷A 和B ,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量分别为4Q 和Q ,在AB 连线上,如图1-69所示,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在 ( ) A .A 和 B 之间 B .A 右侧 C .B 左侧 D .A 的右侧及B 的左侧 3.如图1-70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 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S 闭合,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C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D .断开S ,将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 4.如图1-71所示,一带电小球用丝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后把悬线烧断,则小球在电场中将作(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曲线运动 C .沿着悬线的延长线作匀加速运动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5.如图是表示在一个电场中的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象,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 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d >E a >E b >E c 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 a >E b >E c >E d D .无法确定这四个点的场强大小关系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q F E =可知此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F 成正比 B .由公式q E P = φ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 成反比 图1-69 B A Q 4Q 图1-70 图1-71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归纳

选修3-3知识点归纳 2017-11-15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阿伏伽德罗第一个认识到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②A N M m 摩分子=(对固体液体气体) A N V V 摩分子=(对固体和液体) 摩摩物物V M V m ==ρ 2、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S V d 纯油酸=,V 为纯油酸体积,而不能是油酸溶液体积。 ②实验的三个假设(或近似):分子呈球形;一个一个整齐地紧密排列;形成单分子层油膜。 3、分子热运动: 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证实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 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从阳光中看到教室中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4、分子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当r=r 0=10-10m 时,引力=斥力,分子力为零;当r>r 0,表现为引力;当r

高中物理选修3-2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2测试题 第I 卷(选择题12小题 共 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是变化的 B. 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不一定是变化的 C. 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也是均匀变化的 D. 振荡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振荡的 2.质子和一价钠离子分别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它们的圆周半径恰好相等,这说明它们在刚进入磁场时:( ) A.速率相等 B.带电量相等 C.动量大小相等 D.质量相等 3.矩形线圈ABCD 位于通电直导线附近,如图所示,线圈和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线圈远离导线移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B.当导线中的电流I 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C.当线圈以导线为轴转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D.当线圈以CD 为轴转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4.若在磁场是由地球表面带电产生的,则地球表面带电情况是: ( ) A.正电 B.负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5.关于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启动器触片接通时,产生瞬时高压 B. 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以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 C.日光灯正常工作时, 日光灯管的电压稳定在220V D.镇流器作用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6.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跟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圈中的磁通量为零 B.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C. 线圈的每一边都不切割磁感线 D.线所受到的磁场力不为零 B C D A I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斯特:电生磁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B 、表达式:t n E ??=φ (2)磁通量发生变化情况 ①B 不变,S 变,S B ?=?φ ②S 不变,B 变,BS ?=?φ ③B 和S 同时变,12φφφ-=? (3)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φ ②求瞬时值:BLv E =(导线切割类) ③导体棒绕某端点旋转:ω22 1BL E = 5.感应电流的计算: 瞬时电流:总 总R BLv R E I = = (瞬时切割) 6.安培力的计算: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截面的电荷量:r R n t I q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自感: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微亨(H μ) (5)涡流及其应用 ①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哎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里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②应用:a.电磁炉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 1较慢地亮起来。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 泡A 逐渐变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图中P 、Q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P E 和Q E ,电势分别为P ?和Q ?,则( ) A.P Q E E >,P Q ??< B.P Q E E <,P Q ??> C.P Q E E <,P Q ??< D.P Q E E >,P Q ??> 2.关于电势与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 B.在电场中的某点,电量大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电量小的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 C.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大 D.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比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小 3.图中水平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带电小球M 、N 质量相等,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 、N 从虚线上的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 、b 、c 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 点电势高于c 点.则( ) A.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 B.M 在从O 点运动至b 点的过程中,动能不变 C.N 在从O 点运动至a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N 在a 点的速度与M 在c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则电势能一定减小. B.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如只受电场力作用,其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电场线方向相同. D.一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运动,则任意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5.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ε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 A.U 变小,E 不变 B.E 变大,ε变大 第1题图 Q P q +q +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讲解版

第一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一、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 . (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 .......。 ....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2、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 (1)磁铁运动。 (2)闭合电路一部分运动。 (3)磁场强度B变化或有效面积S变化。 注:第(1)(2)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动生电流”,第(3)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感生电流”。不管是动生电流还是感生电流,我们都统称为“感应电流”。 3、对“磁通量变化”需注意的两点 . (1)磁通量有正负之分,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标量计算法则)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2)“运动不一定切割,切割不一定生电”。导体切割磁感线,不是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归根结底还要看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思路方法 . (1)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关键是抓住两个条件: ①回路是闭合导体回路。 ②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第②点强调的是磁通量“变化”,如果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很大但不变化,那么不论低通量有多大,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分析磁通量是否变化时,既要弄清楚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又要注意引起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①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②闭合回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B和面积S的夹角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 1、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①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 ②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 (2)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 闭合导体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而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出现是感应电流存在的结果,简要地说,只有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才会有感应电流的磁场出现。 (3)“阻碍”的含义 . ①“阻碍”可能是“反抗”,也可能是“补偿”. 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场“反抗”原磁通量的增加;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补偿”原磁通量的减少。(“增反减同”) ②“阻碍”不等于“阻止”,而是“延缓”. 感应电流的磁场不能阻止原磁通量的变化,只是延缓了原磁通量的变化。当由于原磁通量的增加引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完美版)学习资料

物理选修3-1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 =1.60×10-19 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 K Q Q r =12 2 (真空中的点电荷){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静电力常量k =9.0×109 N ?m 2 /C 2 ;Q 1、Q 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 F q =(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 KQ r =2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AB U E d = {U AB :AB 两点间的电压(V),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 AB =φA -φB ,U AB =W AB /q =q P E Δ 减 8.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qEd =ΔE P 减{W AB :带电体由A 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 AB :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ΔE P 减 :带电体由A 到B 时势能的减少量} 9.电势能:E PA =q φA {E PA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 :A 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P 减=E PA -E 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 位置到B 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W AB =ΔE P 减=qU AB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2.电容C =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εS C 4π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 =0):W =ΔE K 增或2 2 mVt qU =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0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d U E =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 =V 0t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2at d =, F qE qU a m m m ===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 的总量平分;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电磁感应 1.磁通量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标量,但有正负;Φ=BS·sinθ;单位Wb,1Wb=1T·m2。 2.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感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在周围激发的电场。 4.感应电动势 分为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5.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判定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 6.右手定则 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四指的指向就是导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仅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

成正比;E=n t? ?Φ。 8.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特殊情况;E=Blv·sinθ。 9.互感 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中,有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变压器的原理。10.自感 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11.自感电动势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导体自身电流的变化;大小正比于电流的变化率;E=L t I ? ?;日光灯的应用。12.自感系数 上式中的比例系数L叫做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正比于线圈的长度、横截面积、匝数;有铁芯比没有时要大得多。13.涡流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称作涡电流,简称涡流。 第二章直流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是安,符号A;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 方向为正方向;宏观定义I= t q;微观解释I=neSv,n为单位体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高中物理选修3-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1期末测试题(三)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不全的得2分,有错项的得0分) 1.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 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 B .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2r Q k E ?=可知,当r →0时,E →无穷大 C .由公式IL F B =可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磁场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D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 2.甲、乙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的相互作用力是F ,如果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2 1,距离增加到原来的 2倍,则相互作用力变为( ) A .F 8 B .F 21 C .F 41 D .F 16 1 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的正电荷q 1和q 2,分别固定在A 、B 两点,DCE 为AB 连线的中垂线,现将一个正电荷q 由c 点沿CD 移到无穷远,则在此过程中( ) A .电势能逐渐减小 B .电势能逐渐增大 C .q 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 D .q 受到的电场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4.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1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10V 、20V 、30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E 一定处在同一等势面上 B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10V/m C .正点电荷从E 点移到F 点,则电场力做负功 D .电子从F 点移到D 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0eV 5.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 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 A .U B .R C .R U D .R 1

高中物理选修3-2前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斯特:电生磁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B 、表达式:t n E ??=φ (2)磁通量发生变化情况 ①B 不变,S 变,S B ?=?φ ②S 不变,B 变,BS ?=?φ ③B 和S 同时变,12φφφ -=? (3)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φ ②求瞬时值:BLv E =(导线切割类) ③导体棒绕某端点旋转:ω2 2 1BL E = 5.感应电流的计算: 瞬时电流:总 总R BLv R E I == (瞬时切割) 6.安培力的计算: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截面的电荷量:r R n t I q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自感: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微亨(H μ) (5)涡流及其应用 ①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哎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里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②应用:a.电磁炉 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第五章 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1、原理:电磁感应 2、两个特殊位置的比较: 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平面。 ①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S ⊥B ):磁通量φ最大,0=??t φ ,e=0,i=0,感应电流方向改变。 ②线圈平面平行与磁感线时(S ∥B ):φ=0, t ??φ 最大,e 最大,i 最大,电流方向不变。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总是互余的: 取中性面为计时平面: 磁通量:t BS t m ωωφφcos cos == 电动势表达式:t NBS t E e m ωωωsin sin == 路端电压:t r R RE t U u m m ωωsin sin += = 电流:t r R E t I i m m ωωsin sin +== 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 1较慢地亮起来。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泡A 逐渐变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