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教案集(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集(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集(数列)
高中数学教案集(数列)

第三章 数列

第一教时

教材: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

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过程:

一、从实例引入(P110)

1. 堆放的钢管 4,5,6,7,8,9,10 2. 正整数的倒数 5

1,41,31,21,

1 3.

,,,,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414.141.14.11001.01.012

4. -1的正整数次幂:-1,1,-1,1,… 5. 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 二、提出课题:数列

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 2. 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n a a a ,,,21 ,表示法{}n a 3. 通项公式:n a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如 数列1: 3+=n a n 数列2:n

a n 1=

数列4:*,)1(N n a n

n ∈-=

4. 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 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6. 用图象表示:— 是一群孤立的点 例一 (P111 例一 略) 三、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

1. 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 (如数列3)

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如 数列4可写成 n

n a )1(-=和

??

?-=1

1n a

*

,2*,12N k k n N k k n ∈=∈-=

3. 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

例二 (P111 例二)略

四、补充例题: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n 项分别是下列 各数:

1.1,0,1,

0 *,2

)

1(11

N n a n n ∈-+=

+

2.3

2-

8

3,15

4-

24

5,35

6-

1

)1(1)1(2

-++?

-=n n a n

n

3.7,77,777,7777 )110

(9

7-?=

n

n a

4.-1,7,-13,19,-25,31 )56()1(--=n a n

n

5.

2

3,

4

5,

16

9,

256

17 1

2

2

12-+=

n n

n a

五、小结:

1. 数列的有关概念

2. 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六、作业: 练习 P112 习题 3.1(P114)1、2 《课课练》中例题推荐2 练习 7、8

第二教时

教材:数列的递推关系

目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概念;了解数列递推公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出的递推公式

写出数列的前n 项。

过程:

一、 复习: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从函数观点出发去刻划)

二、例一:若记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为S n 试证明:???-=-1

1

S S S a n n n )1()2(=≥n n

2? 当)(11S a =时 满足1--n n S S 时,则1--=n n n S S a

例二: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① n n

S n -=2

2 ② 12

++=n 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递推公式 (见课本P112-113 略) 以上一教时钢管的例子 3+=n a n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 1

4

11+==-n n a a a

)

2()

1(≥=n n

“递推公式”定义: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 一项1-n a (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 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三 (P113 例三)略

例四 已知21=a ,41-=+n n a a 求n a .

例五 已知21=a ,n n a a 21=+ 求n a .

四、小结: 由数列和求通项

递推公式 (简单阶差、阶商法) 五、作业:P114 习题3.1 3、4

《课课练》 P116-118 课时2中 例题推荐 1、2 课时练习 6、7、8

第三教时

教材:等差数列(一)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意义,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的有关概念、计算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

题。

过程:

一、引导观察数列:4,5,6,7,8,9,10,……

3,0,-3,-6,……

2

1,

10

2,

10

3,

10

4,……

)1(312--=n a n 12,9,6,3,…… 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常数 — “等差”

二、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见P115)

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 1.名称:AP

首项 )(1a 公差 )(d

2.若0=d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 a d d a d a a d a d d a d a a d

a a 3)2(2)(1134112312+=++=+=+=++=+=+=

由此归纳为 d n a a n )1(1-+= 当1=n 时 11a a = (成立) 注意: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AP

证明:若A n B A B A n A B An a n )1()()1(-++=++-=+= 它是以B A +为首项,A 为公差的AP 。

3? 公式中若 0>d 则数列递增,0

三、例题: 注意在d n a a n )1(1-+=中n ,n a ,1a ,d 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求 出另一个。

例一 (P115例一)

例二 (P116例二) 注意:该题用方程组求参数 例三 (P116例三) 此题可以看成应用题 四、 关于等差中项: 如果b A a ,,成AP 则2

b a A +=

证明:设公差为d ,则d a A += d a b 2+= ∴

A d a d

a a

b a =+=++=

+2

22

例四 《教学与测试》P77 例一: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c b a ,,使这五个数成AP ,求此数列。

五、小结: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 六、作业: P118 习题3.2 1-9

第四教时

教材:等差数列(二)

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要求学生进一步认清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意义,并且能够用定义与通项公式来判

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

过程:

一、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二、例一 在等差数列{}n a 中,d 为公差,若+∈N q p n m ,,,且q p n m +=+ 例二 在等差数列{}n a 中,

1? 若a a =5 b a =10 求15a 4?

30

521=+++a a a

80

1076=+++a a a 求

151211a a a +++

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即证明 )(1常数d a a n n =-- 例三 《课课练》第3课 例三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232

-=,求证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并求其

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c a b +=2 则c b a ,,成AP 。 例四 《课课练》第4 课 例一 已知

a

1,

b

1,

c

1成AP ,求证

a

c b +,

b

a c +,

c

b a +也成AP

3.通项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 例五 设数列{}n a 其前n 项和322

+-=n n S n ,问这个数列成AP 吗?

四、小结: 略

五、作业: 《教学与测试》 第37课 练习题 《课课练》 第3、4课中选

第五教时

教材: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一)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并且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解决问题。 过程:

一、引言:P119 著名的数学家 高斯(德国 1777-1855)十岁时计算 1+2+3+…+100的故事

故事结束:归结为 1.这是求等差数列1,2,3,…,100前100项和 2.高斯的解法是:前100项和2

)

1001(100100+?=

S

即2

)

(1n n a a n S +=

二、提出课题: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1.证明公式1:2

)

(1n n a a n S +=

证明: 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 1221a a a a a S n n n n +++++=-- ②

①+②:)()()()(2231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S ++++++++=-- ∵ =+=+=+--23121n n n a a a a a a

∴)(21n n a a n S += 由此得:2

)

(1n n a a n S +=

从而我们可以验证高斯十岁时计算上述问题的正确性。 2.推导公式2

用上述公式要求n S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 a a n ,,1 但d n a a n )1(1-+= 代入公式1即得: 2

)1(1d

n n na S n -+

=

此公式要求n S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d a n ,,1 (有时比较有用) 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n S 必须已知n a d a n ,,,1中三个 3.例一 (P120 例一):用公式1求n S 例二 (P120 例一):用公式2求n 学生练习:P122练习 1、2、3

三、例三 (P121 例三)求集合{}100*,7|<∈==m N n n m m M 且的元素个 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例四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 由此可以确定求其前n 项和的公式吗? 四、小结: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五、作业 (习题3.1) P122-123

第六教时

教材:等差数列前n 项和(二)

目的:使学生会运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一、复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

二、例一 在等差数列{}n a 中 1? 已知488=S 16812=S 求1a 和d ;

例二 已知{}n a ,{}n b 都成AP ,且 51=a ,151=b ,100100100=+b a 试求数 列{}n n b a +的前100项之和100S

例三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之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与奇数项之比为32:27,求公差 例四 已知:n

n a -+=12

lg 1024 (3010.02lg =)*N n ∈ 问多少项之和为最

大?前多少项之和的绝对值最小

例五 项数是n 2的等差数列,中央两项为1+n n a a 和是方程02

=+-q px x 的

两根,求证此数列的和是方程 0)lg (lg lg )lg (lg lg 2

2

2

2

=+++-p n x p n x

的根。 (02>n S ) 例六 (机动,作了解)求和 1? n

+++++

++++

++

3211

3

2112

111

解:)1

11(

2)

1(23211

+-

=+=

++++=

n n

n n n

a n

∴ 1

2)111(2)11

1(

)3

12

1()2

11(2+=

+-=???

??

?+-

++-+-

=n n n n n

S n 2? )12()34()9798

()99100

(2

2

2

2

2

2

22

-+-++-+-

解:原式=505050101502

)

3199(37195199=?=?+=++++

三、作业 《精编》P167-168 6、7、8、9、10

第八教时

教材:等比数列(一)

目的:要求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根据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

一、1.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实例:得一个数列:

63

322,,2,2,2,1 (1)

2.数列: ,625,125,25,5 (2) ,8

1

,41,21,1-- (3)

观察、归纳其共同特点: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3? q = 1时,{a n }为常数

二、通项公式:

*)

,64(22

12

:

)1()

2

1()

2

1(1)3(55

5)2(2

2

1)1(1

11

1

1

11

1113

134212312N n n a q

q a a a a a q q a a q a a q a q a a q a q a a q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且如:数列缩后图象上的孤立点。

是经过指数函数纵向伸

图象::::如数列:或

三、例一:(P127 例一)

实际是等比数列,求 a 5

∵a 1=120, q =120 ∴a 5=120×1205-1=1205

≈2.5×1010

例二、(P127 例二) 强调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三、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 a 1=-2, a 3=-8 解:2

42

13±=?=?=q q

q a a

n

n n n

n n a a )2()

2)(2(22

)2(1

1

-=--=-=-=∴--或

2. a 1=5, 且2a n +1=-3a n 解:1

11)

2

3(552

3-+-

?=∴=-

==

n n n

n a a a a q 又:

3. a 1=5, 且1

1+=

+n n

a a n

n

解:n

n a a a a a a n n a a n n n

n 1,

,3

2,

2

11

1

2

31

21-=

=

=

+=

-+

以上各式相乘得:n

a n

a n 311=

=

四、关于等比中项:

如果在a 、b 中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GP ,则G 是a 、b 的等比中项。

ab G ab G

G

b a

G ±=?=?=

2

(注意两解且同号两项才有等比中项)

例:2与8的等比中项为G ,则G 2=16 G=±4 例四、已知:b 是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a 、b 、c 同号,

求证:

3,3

,

3

abc ca

bc ab c

b a ++++ 也成GP 。

证:由题设:b 2=a c 得:

2

2

3

3

3

)3

(

3

3

3

ca

bc ab bc

b ab b

c

b a ab

c c

b a ++=++=

?

++=

?

++

3,3

,

3

abc ca

bc ab c

b a ++++ 也成GP

五、小结: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中项定理 六、作业:P129 习题3.4 1—8

第十教时

教材: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求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的(公式),并了解推导公式所用的方法。 过程:

一、复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关性质,及等比中项等概念。 二、引进课题,采用印度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

即求63

62

642

2

8421+++++= s ①

用错项相消法推导结果,两边同乘以公比:

64

63

642

2

168422+++++= S ②

②-①:12

2

164

64

64-=+-=S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1.84×19

10,

以小麦千粒重为40g 计算,则麦粒总质量达7000亿吨——国王是拿不出来的。 三、一般公式推导:设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

乘以公比q ,n n n n

qa a a a a qS

+++++=-132 ②

①-②:()n n qa a S q -=-11,1≠q 时:(

)

q

q a q

aq a q

qa a S n

n

n n --=

--=

--=

1111111

1=q 时:1na S n =

注意:(1)n S n q a ,,,1和n n S q a a ,,,1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 (2)注意求和公式中是n

q ,通项公式中是1

-n q

不要混淆,

(3)应用求和公式时1≠q ,必要时应讨论1=q 的情况。 四、例1、(P131,例一略)——直接应用公式。

例2、(P131,例二略)——应用题,且是公式逆用(求n ),要用对数算。 例3、(P131-132,例三略)——简单的“分项法”。 例4、设数列{}n a 为 1

3

2

4,3,2,1-n nx

x x x ()0≠x 求此数列前n 项的和。

解:(用错项相消法) 1

3

2

4321-+++++=n n nx x x

x S ①

()n

n n nx x n x x x xS +-++++=-1

3

2

132 ② ①-②()n n n nx x

x x S x -++++=--1

2

11 ,

当1≠x 时, ()()x

nx

x n x

nx

nx

x nx

x

x

S x n n

n n

n n

n

n -++-=

-+--=

---=

-++111111111

1

()()

2

1

111x nx

x n S n n

n -++-=

+

当1=x 时,()2

14321n n n S n +=

++++=

五、小结:(1)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及其注意点,(2)错项相消法。 再介绍两种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作机动)

六、作业:P132-133 练习 ①,②,③

习题3.5 ①,②,③,④,⑤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性质总结大全

等差数列的性质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 ,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推广: d m n a a m n )(-+=. 从而m n a a d m n --=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 或b a A +=2 .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 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 (2) 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 ⑶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7.提醒: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 : ①一般可设通项1(1)n a a n d =+-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注意;公差为2d ) 8..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及其分析

课题: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5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能力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与简单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难点: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引导、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呈现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2、探索发现 1+2+3 +…+99+100 =(1+100) +(2+99)+ …+(50+51) =101 ×50 = 5050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问题2:求1到n 的正整数之和。123(1)n s n n =+++ +-+即 问题3:{}?n n a n 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S 3、公式应用 例1、选用公式

例2、变用公式 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54? 变式练习: {}120,54,999,.n n n a a a s n ===在等差数列中,求 例3、知三求二 {}120,37,629,.n n n a n s a a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 求及 4、课堂小结 1()12 n n n a a S +=公式 1(1)22 n n n S na d -=+公式 5、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52页,练习1、2、3; 选做题:在等差数列中, 512156136,; 220,a a a a a +++==21611、已知求s 、已知求s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教案

3.4.1等比数列教案 临澧一中高一数学组 颜干清 课题 :3.4.1等比数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 (三) 德育渗透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比较式教学法 采用比较式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抓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各自的特点,以便理解、掌握与应用.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前面几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等差数列,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等差数列的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定义:a n -a n-1=d (n ≥2)(d 为常数) 2、等差数列性质: ①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②若m+n=p +q ,则,a m + a n = a p + a q , ③S k ,S 2k - S 3k ,S 2k …成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2 )1(2)(21-+=+= Ⅱ新课讲授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几个数列,有何时共特点? 1,2,4,8,16,…,263 ;① a +b 2

5,25,125,625,…; ② 1,- , ,- ,…; ③ 仔细观察数列,寻其共同特点: 数列①:)2(2;21 1≥==--n a a a n n n n ; 数列②: )2(5;51 ≥==-n a a a n n n n 数列③: )2(2 1;21 )1(111≥-=?-=---n a a a n n n n n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式都具有“相等”的特点) 1、定义 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a n :a n-1= q (q ≠0) 数列①②③都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依次是2,5,- ,与等差数列比较,仅一字之差。 总之,若一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差”这常数,则为等差数列,之“比”这常数,则为等比数列,此常数称为“公差”或“公比”. 注意公差①“d ”可为0,②公比“q ”不可为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请同学们想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一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法一:由定义式可得 a 2=a 1q a 3=a 2q =( a 1q )q = a 1q 2 a 4=a 3q =( a 2q )q =((a 1q )q )q = a 1q 3 …… a n =a n-1q = a 1q n-1(a 4,q ≠0),n=1时,等式也成立,即对一切n ∈N *成立. 解法二:由定义式可得:(n-1)个等式 1 2 1 8 1 2 1 4 a 2 a 1 = q a 3 a 2 = q ① ②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练习题

一、 过关练习: 1、在等差数列{}n a 中,2,365-==a a ,则1054a a a Λ++= 2、已知数列{}n a 中,() *+∈+==N n a a a n n 3 111,111,则50a = 3、在等差数列{}n a 中,,0,019181=+>a a a 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中最大的是 4、设数列{}n a 的通项为()*∈-=N n n a n 72,则1521a a a +++Λ= 二、 典例赏析: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记为n S ,已知50,302010==a a (1)求通项n a ;(2)若242=n S ,求n 例2、在等差数列 {}n a 中, (1)941,0S S a =>,求n S 取最大值时,n 的值; (2)1241,15S S a ==,求n S 的最大值。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22,21 2 1≥-==-n a a a a a a n n ,其中a 是不为零的常数,令a a b n n -=1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强化训练: 1、等差数列{}n a 中,40,19552==+S a a ,则1a = 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前3m 项和为 3、等差数列{}n a 中,,4,84111073=-=-+a a a a a 记n n a a a S +++=Λ21,则13S 等于 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0,10010010==S S ,则110S = 。 5、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求2tan 2tan 32tan 2tan C A C A ++的值 作业 A 组: 1、 在a 和b 两个数之间插入n 个数,使它们与a 、b 组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2、 已知方程 ()()02222=+-+-n x x m x x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1的等差数列,则n m -等于 B 组: 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2=-+-+-b a c x a c b x c b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求证: c b a 1,1,1成等差数列 4、 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是254-=n a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高中数学 必修五 数列 全套教案(知识讲解+经典例题+巩固练习+答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能处理简单的数列问题. 2.掌握数列及通项公式的概念,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与函数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一项. 4.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列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 【学习策略】 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的离散函数,因此,学习数列,可类比函数来理解。关于数列的一些问题也常通过函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列的概念 数列概念: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要点诠释: 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其中数列的第1项也叫作首项. 要点诠释:数列的项与项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 类比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数列中的项也有相应的三个性质: (1)确定性:一个数是否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 (2)可重复性: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 (3)有序性:数列中的数的排列是有次序的. 数列的一般形式: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要点诠释:{}n a 与n a 的含义完全不同,{}n a 表示一个数列,n a 表示数列的第n 项. 要点二、数列的分类 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 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要点三、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 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课 题: 3.1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 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1.小明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差,目前他的单词量只 yes,no,you,me,he 5个他 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他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5,15,25,35,…

(问:多少天后他的单词量达到3000?) 2.小芳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棒,她目前的单词量多达3000她打算从今天起不 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她的单词量逐日递减,依次为:3000,2995,2990,2985,… (问:多少天后她那3000个单词全部忘光?) 从上面两例中,我们分别得到两个数列 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n a 的首项 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a a =-12即:d a a +=12

高中数学23《等比数列》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 10课时:§2.3 等比数列(4)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综合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式、通项公式、性质及前n 项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能力。理解这种数列的模型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刻苦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比数列的定义:n n a a 1+=q (+∈N n ,0≠q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 3.性质:①b G a ,,成等比数列?G 2 =ab (0≠ab ) ②在等比数列中,若m n p q +=+(,,,)m n q p N +∈,则q p n m a a a a ?=?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① 或q q a a S n n --=11② 当1=q 时,1na S n =,当已知1a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1a ,q ,n a 时,用公式②. 5.)1(11==n S a ,)2(1≥-=-n S S a n n n 6.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①当1-=q 且k 为偶数时,k k k k k S S S S S 232,,--不是等比数列. ②当1-≠q 或k 为奇数时,k k k k k S S S S S 232,,-- 仍成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

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

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完整版).doc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48-52页 2.4等比数列 理学院数学0801 刘瑞平

等比数列教案 一、 课题:等比数列 二、 课型:新授课 三、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学习在本章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像存款利息等问题,都需要用有关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本节内容可以类比等差数列进行教学。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完等差数列的基础上,也已经具有了必要的与数列相关的知识。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然后,再类比等差通项的迭加思想引导学生用迭乘的思想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学会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个 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利用通向公式求项。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 掌握迭乘的思想,调动学生积极观察思考。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提高 学生数学思维的情趣。 4)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的推导,有关等比数列的证明。 六、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设问激疑 设问激疑 引出课题 巩固定义 严谨思维 类比等差 推导通项 证明等比 揭示内涵 设问思考 积极探索 反思小结 培养能力

师: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张报纸(厚度大约为0.1mm ),将它对折50次会有多厚?如果拿它做云梯能到哪? (师生互动,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报纸厚度为 初始 0.1mm 折叠1次 0.1?2 = 0.1?21 折叠2次 0.1?2?2 = 0.1?22 折叠3次 0.1?2?2?2 = 0.1?23 折叠4次 0.1?2?2?2?2 = 0.1?24 …… 可以猜想得出 ,折叠50次之后,报纸厚度为 0.1?250 。lg 250 ≈15.05 ,也就是说250 是一个15位整数,2 50 ?0.1mm=1000 10001 .0250??km ,这个数字我们不 知道他确切的值是多少,但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八位数。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仅有 385400km (六位数)。(让学生感受事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 2、新课引入 回过头来,再次分析报纸的折叠问题。将报纸每次折叠后的厚度,看成是一个数列。 初始 0.1mm 折叠1次 0.1?2 = 0.1?21 折叠2次 0.1?2?2 = 0.1?22 折叠3次 0.1?2?2?2 = 0.1?23 折叠4次 0.1?2?2?2?2 = 0.1?24 ……

(完整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 得: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a 如数列①1,2,3,4,5,6; n n a n =?-+=1)1(1(1≤n ≤6) 数列②10,8,6,4,2,…; n n a n 212)2()1(10-=-?-+=(n ≥1) 数列③ ;,1,54 ;53,52;51Λ 5 51)1(51n n a n =?-+=(n ≥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d m a a m )1(1-+= 即:d m a a m )1(1--= 则:=n a d n a )1(1-+=d m n a d n d m a m m )()1()1(-+=-+-- 即的第二通项公式 =n a d m n a m )(-+ ∴ d=n m a a n m -- 如:d a d a d a d a a 43212345+=+=+=+=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

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复习》教案

等差数列复习 知识归纳 1. 等差数列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2. 等差数列的定义、用途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n ≥2,a n -a n -1=d (常数)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结构有什么特点? a n =a 1+(n -1) d a n =An +B (d =A ∈R ) 4. 等差数列图象有什么特点?单调性如何确定? 5. 用什么方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公式内容? 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前n 项和公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2)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S n =An 2+Bn (A ∈R) 注意: d =2A ! 6. 你知道等差数列的哪些性质? 等差数列{a n }中,(m 、 n 、p 、q ∈N+): ①a n =a m +(n -m )d ; ②若 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等差数列 d < 0d >0

③由项数成等差数列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④每n项和S n, S2n-S n , S3n-S2n…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知识运用 1.下列说法: (1)若{a n}为等差数列,则{a n2}也为等差数列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a n+a n+1}也为等差数列 (3)若a n=1-3n,则{a n}为等差数列. (4)若{a n}的前n和S n=n2+2n+1, 则{a n}为等差数列. 其中正确的有( (2)(3) ) 2. 等差数列{a n}前三项分别为a-1,a+2, 2a+3, 则a n=3n-2 . 3.等差数列{an}中, a1+a4+a7=39, a2+a5+a8=33, 则a3+a6+a9=27 . 4.等差数列{a n}中, a5=10, a10=5, a15=0 . 5.等差数列{a n}, a1-a5+a9-a13+a17=10, a3+a15=20 . 6. 等差数列{a n}, S15=90, a8= 6 . 7.等差数列{an}, a1= -5, 前11项平均值为5, 从中抽去一项,余下的平均值为4, 则抽取的项为( A ) A. a11 B. a10 C. a9 D. a8 8.等差数列{a n}, Sn=3n-2n2, 则( B) A. na1<S n<na n B. na n<S n<na1 C. na n<na1<S n D. S n<na n<na1 能力提高 1. 等差数列{a n}中, S10=100, S100=10, 求S110. 2. 等差数列{a n}中, a1>0, S12>0, S13<0,S1、S2、…S12哪一个最大? 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十九.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教案 答案:1458或128。 例2、正项等比数列{an}中,a6 a15+a9 a12=30,则log15a1a2a3 a20 =_ 10 ____. 例3、已知一个等差数列:2,4,6,8,10,12,14,16,,2n,,能否在这个数列中取出一些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n},使得{cn}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若能请指出{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几项? (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如对于{cn}:2,4,8,16,,2n,,则ck=2k=2 2k-1,所以{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第2k-1项。关键是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1、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它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由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的过程。 2、作业: P129:1,2,3 思考题:在等差数列:2,4,6,8,10,12,14,16,,2n,,中取出一些项:6,12,24,48,,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n},{cn}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请指出{cn}中的第k项是等差数列中的

第几项? 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首先作为等比数列的第一节课,对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性质是学生接下来学习等比数列的基础,是必须要落实的;其次,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学习的因此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必然要和等差数列结合起来,通过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类比学习,对培养学生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有利的。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高中数学必修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二、题型选析: 题型一、计算求值(等差数列基本概念的应用) 1、.等差数列{a n }的前三项依次为 a-6 ,2a -5 , -3a +2 ,则 a A . -1 B . 1 C .-2 D. 2 2.在数列 {a n } 中, a 1=2,2a n+1=2a n +1,则 a 101的值为 ( ) A .49 B .50 C . 51 D .52 3.等差数列 1,- 1,- 3,?,- 89的项数是( ) 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知识点: 知识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 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知识点 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 ②定义法:对于数列 a n ,若a n 1 a n d (常数) ,则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 a n ,若2a n 1 a n a n 2,则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知识点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的首项是 a 1 ,公差是 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 n 项和 : n (n 1) ⑥ S n na 1 d 2 ④如果等差数列 a n a n a 1 (n 1)d 知识点 4、等差数列的前 ⑤ Sn n (a 1 a n ) 2 对于公式 2整理后是关于 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知识点 5、等差中项 : ⑥如果 a , A , 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a b 或2A a b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 2 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 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知识点 6、等差数列的性质 : 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 且 m n ,公差为 d ,则有 a n a m (n ⑧ 对于等差数列 a n ,若 n m p a n 是等差数列的第 n 项, a m 是等差数列的第 m 项, m )d q ,则 a n a m a p a q 也就是: a 1 a n a 2 a n 1 a 3 a n 2 ⑨若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 S n 是其前 n 项的和, k N ,那么 S k , S 2k S k , S 3k S 2k 成 S 3k a 1 a 2 a 3 S k a k a k 1 S 2k a 2k S k a 2k 1 S 3k S 2k a 3k ①若项数为 2n n * , 则 S 2n n a n a n 1 , 且 S 偶 S 奇 S 奇 nd , 奇 an . ②若项数为 2n 1 n S 偶 a n 1 S 奇 n (其中 S 奇 na n , S 偶 n 1 a n ). S 偶 n 1 奇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性质: 10、 ,则 S 2n 1 2n 1 a n ,且 S 奇 S 偶 a n , 等于( )

数列教案、考点、经典例题_练习

澳瀚教育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在学习中一定要持之以恒,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高中数学 一、定义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n a d m n a m )(-+) 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① d=n a -1-n a ② d = 11--n a a n ③ d =m n a a m n -- 定义:若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 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看来,73645142,a a a a a a a a +=++=+ 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即 m+n=p+q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 二.例题讲解。 一.基本问题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 111111(1)(1)2()2, (1)(1)2()2, .m n p q m n p q a a a m d a n d a n m d d a a a p d a q d a p q d d a a a a +=+-++-=++-+=+-++-=++-∴+=+证明: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 5 , 10 , 15 , 20 ,……①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 ,53 ,58 , 63 ②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③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新课探究 [学生活动]对于问题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而问题2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准确。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1 ,2,3,4,5,6,……;(√,d = 1 ) 2. 0.9,0.7,0.5,0.3,0.1……;(√,d = -0.2)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 《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 n a -1-n a =d ,(n ≥2,n ∈N +) 等差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等差数列,我们还会遇到下面一类特殊的数列。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1,2,4,8,16,… ②1,12,14,18,116 ,… ③1,20,220,320,420,… ④10000 1.0198?,210000 1.0198?,310000 1.0198?,410000 1.0198?,510000 1.0198?,……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①、②、③、④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Ⅱ.讲授新课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q (+∈N n ,q ≠0)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 q= 1时,{a n }为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 0(111≠??=-q a q a a n 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 q a a 12=; 21123)(q a q q a q a a ===; 312134)(q a q q a q a a ===; … … … … … … … ) 0(1111≠??==--q a q a q a a n n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 0(11≠??=-q a q a a m m n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探究:课本P56页的探究活动——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它的图象是分布在曲线1x a y q q =(q>0)上的一些孤立的点。 当10a >,q >1时,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相关主题